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別把寶寶任性當個性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睡前故事

別把寶寶任性當個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質(zhì)、膽汁質(zhì)、抑郁質(zhì)和粘液質(zhì)等先天類型。受遺傳的影響,有的寶寶天生氣質(zhì)就屬于較興奮的類型,情緒表現(xiàn)較強烈,屬于那種所謂“有個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

個性乎?任性乎

所謂“有個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見,在碰到問題時,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與合理行為,不違心屈從,不隨風搖擺。個性表現(xiàn)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誠實、守信等。

任性雖然也表現(xiàn)為堅持自己的想法與行為,卻是無理取鬧,所堅持的不是合理的觀點和行為。

顯然,天天爸爸還沒有真正理解“任性”與“個性”的本質(zhì)特征與本質(zhì)區(qū)別。天天也并不是“有個性”,而是非?!叭涡浴薄0职忠呀?jīng)承認錯誤,可是在爸爸的再三懇求下,天天就是不聽,這顯然是一種任性的表現(xiàn)。

挖一挖任性的根

1、遺傳因素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質(zhì)、膽汁質(zhì)、抑郁質(zhì)和粘液質(zhì)等先天類型。受遺傳的影響,有的寶寶天生氣質(zhì)就屬于較興奮的類型,情緒表現(xiàn)較強烈,屬于那種所謂“有個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

2、處于心理反抗期正常情況下,寶寶兩三歲開始出現(xiàn)心理反抗現(xiàn)象,出現(xiàn)強烈的獨立需求意識,如要自己吃飯,上下樓梯不愿別人牽領(lǐng),自己家的東西不讓別人動。處處以自我為核心,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鬧,勸阻和強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協(xié),自己滿意為止。

3、后天養(yǎng)成

父母對寶寶溺愛、嬌慣、放任、遷就。

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說的對不對,他都不愿接受,從而埋下了任性的種子。。

父母蔑視寶寶的人格,總愛諷刺、挖苦、責罵他,或者當著眾人的面數(shù)落他。你的話雖然是對的,但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寶寶雖然心里明白錯了,可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評,于是就“擰”著來對抗。

父母平時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在潛移默化中,寶寶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4、錯把任性當個性把寶寶的缺點看成優(yōu)點,寶寶越是強硬,越感到他有“個性”,助長了任性行為。

任性的解決策略

1、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如果不尊重寶寶,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都予以否認,這樣寶寶的要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產(chǎn)生不滿心理,產(chǎn)生對抗情緒,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當?shù)囊?,一味地順從大人,行為畏縮,膽小怕事,從而失去個性。

2、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寶寶如果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滿足,你無原則地遷就他,漸漸地,寶寶必然為所欲為,自私自利,不講道理,任性蠻橫。因此,只有寶寶得到尊重的同時你又不遷就他,寶寶的心理才會健康發(fā)展,才能使寶寶既有鮮明的個性又不至于任意妄為。

3、讓寶寶明白:滿足是有條件的如果覺得寶寶的要求合理,再有條件地滿足他。讓寶寶明白:滿足是有條件的,不能隨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寶寶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寶寶的意見,同時給寶寶一些限制條件,例如,讓他只能在幾套方案中選擇,超過了條件限制便不能滿足要求。只有這樣,寶寶才會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任性是寶寶的心理需求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寶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隨著寶貝的成長發(fā)育,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更多的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寶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為了解開自己心頭的疑問,寶貝總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寶貝看到鄰居小弟弟有一輛電動小汽車,而他的電動小汽車與自己的不太一樣,他急于探究這種區(qū)別存在的原因,于是寶貝可能會任性地堅持要媽咪給自己買一輛一模一樣的小車來延續(xù)自己的探索活動。這時候,因為寶貝無法準確地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他會憑著自己一時的情緒與興趣來行事,寶貝的任性便顯露出來。

處于獨立性萌芽期的幼兒,對一切事情都想親力親為,弄個透徹,這原本是好事,但是,這種“親力親為”的心理行為,往往會不合情理不合時宜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就導(dǎo)致了我們所說的任性。父母對寶貝的這種任性行為既不可惟命是從,也不要斷然拒絕,而要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區(qū)別對待,畢竟它也是寶貝的一種心理需求,應(yīng)該得到尊重。

對待任性寶寶的有效辦法


對待任性寶寶的有效辦法

我上學那會兒研修《心理學》,其中有一項是測驗人的氣質(zhì)類型,我特別感興趣,測試結(jié)果我是多血質(zhì),加黏液質(zhì),加膽汁質(zhì),最后一項抑郁質(zhì)只差幾分就能跟我沾上邊,四種氣質(zhì)類型我占了三項多,可見性格之復(fù)雜。當然,我對待孩子可沒這么多花樣,我教育小容和小韜的原則就是在尊重和民主的原則下,加以引導(dǎo)。但如果引導(dǎo)無效,我“狠心”“冷酷”“無情”的一面就表現(xiàn)出來了,不知道是源于哪種氣質(zhì)類型。

典型事件一關(guān)黑廁所

小容和小韜自一歲多開始學著上廁所,開始還乖,大小便完畢接著就出來了。但自大一點,開始對廁所感覺興趣,喜歡呆在里面不出來,一是拿東西,二是玩水。當然這個也情有可原,玩水和拿東西是沒玩過或者見過的,當然好奇,所以,一般我會在他們便便的時候,予以介紹,并讓他們玩一會兒,大一點,開始學著大人沖廁所,也情有可原,但為了防止滑倒或者濕了衣服,我一般幫他們一塊沖。

但更大一點,小容和小韜開始越來越“過分”了,有幾次上完廁所,呆在里面不出來,我感覺就有必要“整頓”一下了。開始先打打預(yù)防針,刮刮毛毛雨,“上完廁所要出來了,快點,否則爸爸要關(guān)門關(guān)燈了?!毙№w還算聽話,小容開始磨磨蹭蹭的,后來直接不聽了。于是我把門一拉,燈一按,廁所里肯定漆黑漆黑的。小容這才慌了神,開始哇哇大哭。我按住性子,關(guān)她幾分鐘再說,否則還是不長記性。小容在里面哭喊的同時,我一邊告誡小韜,“上完廁所沒事要出來,不能老呆在里面?!毙∪莸目藓斑€真是起到了“警示”作用,反正后來小韜一直比較聽話。聽著小容玩命似的哭喊,媽媽有點沉不住氣,可能是心疼了。其實我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的心跟著小容的哭喊一陣一陣的緊,但既然要給她教訓,就要“狠”下來心來。一分鐘過后,我也擔心別真把她嚇著了,于是過去趕緊把燈打開,把門拉開,小容站在門口,滿臉淚花,別提有多讓人心疼了。但我還是板住臉,輕聲認真的對她說,“小容,以后要聽話了,上完廁所,沒事要出來,不能老呆在里面。”

有了這一回,以后兩人上完廁所再也沒有磨蹭過。當然,兩人對廁所里面的東西還是比較感覺興趣,偶爾看一看玩一玩也可以,只要不太過分,我一般不加干涉。再后來,兩人熟悉了廁所,讓他們呆在里面也不愿意了。

典型事件二鎖臥室里

小容和小韜睡覺一向比較守時,比較乖。但有幾天,小容睡前的一些行為讓媽媽崩潰,要么死活不肯脫衣,要么堅持要求開燈,要么在床上不睡覺,耍小脾氣。這可能是媽媽心太軟,或者沒掌握好睡前的一些原則,慣出來的毛病,因為我以前哄小容一直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所以后來,媽媽沒轍了,交給我來處理。小容一向很聽我的話,但壞毛病出來后,形成慣性,也開始跟我耍小脾氣。那天小容站在床上,不躺下,不脫衣,要求開著燈,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我先開始好言相勸,“小容要睡覺了,明天還要上幼兒園,爸爸媽媽也要上班。你看,小韜都睡著了。”一邊勸一邊動手脫她的衣服,“來,把褂褂脫了,把褲褲脫了。”小容的倔脾氣上來了,死活不讓,就這么挺著站在床上。我有點火,但忍住脾氣,假裝生氣對她說,“現(xiàn)在該睡覺了,你不讓爸爸脫衣服,不讓爸爸哄著睡覺,你自己睡吧?!闭f完,我把燈一關(guān),把臥室門一帶,不再理會小容。小容這時候才慌了神,“爸爸,爸爸”的叫著開始哭了起來,小容的嗓門大,嗓音又尖,大半夜的,格外清晰,鄰居們肯定都聽在耳朵里了,我不管這個了,索性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任小容哭叫。小容越哭越厲害,每一聲“爸爸”都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心臟也要跟著跳了出來。我強忍住,告誡自己“再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媽媽聽不下去了,想要過去,讓我小聲勸了回來。終于過了這難熬的幾分鐘,我沖上去,把門打開,一下子把小容抱在懷里。小容緊緊抱住我,還在哭泣。我心一軟,眼圈開始發(fā)酸,我告訴自己,不能哭,要哄小容睡覺。我冷靜小聲的對小容說,“小容別怕,爸爸就在外面呢。以后要好好睡覺了,不能再這么鬧了?!毙∪葸@時候就特別聽話了,一直緊緊摟著我。我抱著小容,給她脫掉衣服,把她放到被窩里,握著她的小手,一邊拍著她,一邊哼哼“雪絨花”的調(diào)子,小丫頭可能哭累了,一會兒就睡著了。

經(jīng)過這一次,以后睡覺的時候,小容一般都比較配合了。

典型事件三丟在大街

領(lǐng)著小容和小韜出去玩的時候,我經(jīng)常讓他們自己跑跑,隨便活動活動,但原則是不能離開的身邊。小韜雖然調(diào)皮,可能我照看的比較多,一般能“粘”著我,看不到我的時候,還會找我。小容則不同,磨磨蹭蹭,不但跟不上,而且喜歡獨立活動,不喜歡跟著大人,我在前面喊她的時候,她只看我一眼,也不在意,繼續(xù)她的慢動作,或者就站在那里不動,一副“我不走,我自己玩,你能怎樣”的架式,真讓人又氣又急,喊破了喉嚨她也不理。我不想趕過去,我得“狠”下心來,就是不管她,讓她自己跑過來,否則以后經(jīng)常這樣,我會越來越難處理。我于是藏到一邊,然后攔住一個剛巧經(jīng)過的媽媽說,“你好,幫個忙可以嗎?后面那個小姑娘是我女兒,你一會兒經(jīng)過那里的時候,對她說,你不跟著爸爸,跟著阿姨走吧?!眿寢岄_始一般很驚訝,我再解釋說,“我這閨女呀,別人不嚇唬嚇唬她,她不知道害怕,不知道跟著大人走?!边@時候,媽媽都一般會欣然接受這個光榮的任務(wù),然后我又偷偷看了一下小容。這小丫頭,看不見我竟然不著急,真讓人無奈。我只好又出來,繼續(xù)喊,“小容,快走啊,否則爸爸走了,不管你了。”小容還是站在原地,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這時候,那位媽媽走了過去,小容一看,有陌生人來找她了,估計還沒等那位媽媽開口說話,就嚇得趕緊往我這邊跑過來了。

因為我了解小容的脾氣,一般情況下,小容雖然喜歡任何公共場合,但只要有陌生人針對她,她馬上會變得膽小起來,藏在我懷里,低著頭,一動不敢動。

以上的事,我時刻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狠”了?日常生活更是如此,跌倒一般不扶,哭喊也要讓他們自己起來,碰到磕到更是如此,只要是無關(guān)大礙,反而會嚴厲批評其不小心,等停止哭泣才細言細語開始勸慰,分析錯誤,讓他們自己吸取教訓……每當看到小容和小韜因此而變得乖巧懂事,我又感覺這樣做也有可取之處。

2歲-3歲寶寶個性發(fā)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妥善處理一些強烈的感情(如生氣),他會說:“我并沒有打朋友,你可以打枕頭而不用來打我?!睘榱瞬蛔尯⒆赢a(chǎn)生失望情緒,適當?shù)臅r候,繼續(xù)給他選擇食物、服飾和游戲的自主權(quán),還有因為你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關(guān)注他人的情感,你要鼓勵他盡量與人為善。

父母也經(jīng)常會為3歲的孩子犯愁,例如孩子將自己喝水杯里的開水倒入魚缸,并說:“魚兒也要喝水?!贝藭r,你別責怪孩子,更不能打他,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會這樣做。這是3歲孩子“自我中心”心理特點的表現(xiàn)。

所謂“自我中心”,并不是說孩子自私自利,而是孩子認為他自己所想、所感、所要,便是別人所想、所感、所要。例如,媽媽指著盆里的黃瓜告訴孩子:“看,這叫黃瓜?!焙⒆踊卮穑骸安?,媽媽,這是綠瓜”。媽媽是讓孩子認識黃瓜,但孩子認為這瓜的顏色是綠的,應(yīng)該叫綠瓜。3歲的孩子都有點“自我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擺脫自我中心觀念。因此,父母可幫助3歲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學習,從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世界。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特點,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寶寶任性全因父母犯的錯誤?


兩歲的小恒正是混沌初開、鸚鵡學舌的年齡,再加上長得聰明伶俐,嘴巴又特別甜,因此人見人愛。然而,爸爸媽媽最害怕帶他出去玩,因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場的時候,見到什么都要買,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悅?cè)搜勰康臇|西,他就會在購物車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則就會哭鬧不休。而且爸媽還沒買單,他就會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裝,弄得爸媽既尷尬又頭痛。

三歲的朗朗是由奶奶帶的,老人家寵孫子,對朗朗有求必應(yīng)。只要朗朗一哭,沒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媽家,以為也跟在自家一樣,早上吵著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沒吃到,朗朗生氣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媽一氣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結(jié)果,當然是朗朗在電話里向他爸爸媽媽告了姑媽一狀。

類似小恒和朗朗這樣的情況,相信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曾遇到過,有的可能至今還倍受困擾。家長如果任其發(fā)展而不及時加以管教的話,小朋友長大之后就會變得霸道而難以與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交往中難免遭人排斥,產(chǎn)生挫敗感,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寶貝任性誰之過?

所謂任性,就是任著自己主觀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qū)€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瓶酥赋觯變弘S著生理上的不斷發(fā)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他們都會憑借自身的興趣和情緒參與其中,這就是所謂的“任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

任何習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兒任性,歸結(jié)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過分嬌寵、縱容的結(jié)果。

現(xiàn)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jié)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yīng),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隔代喂養(yǎng)。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F(xiàn)在盡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jīng)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養(yǎng)進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發(fā)生。每當這時,奶奶就會緊張地抱怨爺爺沒把小孫子看緊點,摔著了不好向兒子兒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xù)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dǎo)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xié),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幼兒自制能力差,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yīng)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dǎo)致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以執(zhí)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與任性寶寶過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兒相處,首先要對幼兒心理的發(fā)育有所了解。

幼教專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階段的,2-4歲的幼兒正好處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聽話了,會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愛說撟約豪磾而不要大人幫忙。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想親歷親為、弄個明白。

但是,由于幼兒還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這種親歷親為的心理通常會在不合適的情況下表露出來,家長如果斷然拒絕,反而會刺激孩子的任性行為。

處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對事物的領(lǐng)受能力特別快,因此這期間對其進行正確的教導(dǎo)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小兒科醫(yī)生史比爾甚至主張,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應(yīng)該對其進行有目的的引導(dǎo)和教育。他說:“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開始管教的話,你就晚了一天?!?/p>

下面的幾點建議,或許能給爸媽們一些幫助:

·明確告訴寶寶該做什么。

一個幼兒園教師講了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個兩歲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著,定要大人帶他到樓下的花園里滑滑梯或蕩秋千。他家住九樓,沒有電梯,有時媽媽抱著他剛買好菜回到家里,他馬上就嚷著要去滑滑梯了。媽媽說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搖著頭叫嚷得更加厲害。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會拖著疲憊的腳步帶著他再次下樓。有一次,這個老師對這位年輕媽媽說,下次他再鬧的時候,不要問他“行不行”,明確告訴他,媽媽很累,睡醒午覺后再去。這樣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減少任性行為的發(fā)生。這一招果然靈。從此,這個媽媽對寶寶說話盡量使用“很晚了,該睡覺了”、“天涼了,要多穿一件衣服”這樣表示明確意思的話,而不使用“寶寶乖,睡覺好不好”等讓孩子選擇的話。

·轉(zhuǎn)移注意力。

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比較分散,對同一事物的興趣持續(xù)的時間不長,很快會被其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媽媽如果能抓住寶寶的這一心理特點,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就能夠救自己脫離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應(yīng),他就會鬧得越兇。例如,杰仔的媽媽有一次在打手機的時候被杰仔看見了,杰仔非要拿來玩不可。媽媽說小孩子不許動大人的東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腳。這時,爸爸對杰仔說:“寶貝,我們一起打電話給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馬上停止了哭鬧,跑去和爸爸玩了。這就是冷處理。當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使性子時,爸爸媽媽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態(tài)度,讓孩子自討沒趣。當孩子做出讓步之后,爸爸媽媽就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能這么做的原因,讓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會被爸爸媽媽接受的。

愛心提示

美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尊重他們,態(tài)度要溫柔,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yōu)槭裁床豢梢赃@樣。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白,兩歲的小寶寶絕不是故意要讓爸爸媽媽生氣的。處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獨立傾向,容易被大人認為不聽話。

其實父母們沒有意識到,這正是孩子獨立性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象。父母如果橫加指責和打罵,孩子雖然可能暫時聽話,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大大受挫。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從大人的神態(tài)和語態(tài)中檢測大人是否喜歡他,對他是責罵亦或是鼓勵。

成功的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設(shè)身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為人父母之道,關(guān)鍵在于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含義,用正確的辦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為。

體罰的原則

你的寶寶是否任性難以管教?你是否對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盡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專家的勸誡是:三思而后罰。

·只有在爸爸媽媽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時,才可以體罰。

·僅限于父母來執(zhí)行。

·父母不可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對孩子體罰。體罰應(yīng)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實施的“計劃行為”,不是父母情緒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應(yīng)行為”。

·絕對不可對一歲半以下的嬰兒體罰。

·體罰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兩下,拳打腳踢屬虐待。如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因好奇而去觸摸電線插頭,爸媽再三制止無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體罰之后要擁抱孩子并解釋他錯在哪里。

任性是寶寶的一種心理需求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寶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隨著寶貝的成長發(fā)育,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更多的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寶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為了解開自己心頭的疑問,寶貝總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寶貝看到鄰居小弟弟有一輛電動小汽車,而他的電動小汽車與自己的不太一樣,他急于探究這種區(qū)別存在的原因,于是寶貝可能會任性地堅持要媽咪給自己買一輛一模一樣的小車來延續(xù)自己的探索活動。這時候,因為寶貝無法準確地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他會憑著自己一時的情緒與興趣來行事,寶貝的任性便顯露出來。

處于獨立性萌芽期的幼兒,對一切事情都想親力親為,弄個透徹,這原本是好事,但是,這種“親力親為”的心理行為,往往會不合情理不合時宜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就導(dǎo)致了我們所說的任性。父母對寶貝的這種任性行為既不可惟命是從,也不要斷然拒絕,而要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區(qū)別對待,畢竟它也是寶貝的一種心理需求,應(yīng)該得到尊重。

相關(guān)推薦

  • 如何應(yīng)對任性寶寶 導(dǎo)讀:對于愛任性發(fā)脾氣的小孩,家長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礎(chǔ)上,冷靜處理。 如果家里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么,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 ...
    2021-09-24 閱讀全文
  • 寶寶的個性發(fā)展 一歲以后是寶寶學習自己走路的關(guān)鍵時期,同時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關(guān)鍵階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滿足強烈的好奇,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首先是一種充滿誘惑的挑戰(zhàn),他努力了、戰(zhàn)勝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驚人...
    2021-12-15 閱讀全文
  • 對付任性寶寶的絕招 導(dǎo)讀:在幼兒成長過程中,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兒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
    2021-10-11 閱讀全文
  • 寶寶為什么會任性呢?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寶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隨著寶貝的成長發(fā)育,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更多的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寶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1-12-17 閱讀全文
  • 怎樣應(yīng)對任性的寶寶? 導(dǎo)讀: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一旦孩子哭鬧起來,父母馬上繳械投降,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俺~”完成“任務(wù)”。 “不,不,不給我買變形金剛...
    2021-11-27 閱讀全文

導(dǎo)讀:對于愛任性發(fā)脾氣的小孩,家長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礎(chǔ)上,冷靜處理。 如果家里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么,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 ...

2021-09-24 閱讀全文

一歲以后是寶寶學習自己走路的關(guān)鍵時期,同時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關(guān)鍵階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滿足強烈的好奇,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首先是一種充滿誘惑的挑戰(zhàn),他努力了、戰(zhàn)勝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驚人...

2021-12-15 閱讀全文

導(dǎo)讀:在幼兒成長過程中,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兒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

2021-10-11 閱讀全文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寶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隨著寶貝的成長發(fā)育,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更多的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寶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

2021-12-17 閱讀全文

導(dǎo)讀: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一旦孩子哭鬧起來,父母馬上繳械投降,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俺~”完成“任務(wù)”。 “不,不,不給我買變形金剛...

2021-11-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