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寶寶做事拖拉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園中暑了怎么辦教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舉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卻總是拖著不辦;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寫完的作業(yè),總要拖到兩個小時以上……不少家長發(fā)現,生活和學習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但拖延癥卻在孩子們中間日趨蔓延。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問,兒時的拖延癥甚至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造成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是什么呢?請點擊下面視頻,來聽聽開福區(qū)新竹二小的鄭湘莎校長怎么說吧!

1

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癥只是隸屬“壞習慣”范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在大腦功能分區(qū)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zhí)行有關的腦區(qū),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qū)。當這部分區(qū)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一個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明顯比同齡人遜色,那么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運動,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fā)育。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2

心理原因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想讓孩子不把“拖沓”當武器,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于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責任感,表現在他能主動、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這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yè)的時候才開始強調,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責任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如果在孩子寫作業(yè)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便把寫作業(yè)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

3

行為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后,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yè),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jié)奏,那么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yè)時,環(huán)境嘈雜,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自然難以專注于完成作業(yè)這個既定目標。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現越界行為,必須要給予合理的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行為自律性。以培養(yǎng)“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10分鐘”、“準備好書包,5分鐘后出門”等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如果孩子寫作業(yè)磨蹭,那么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讓孩子急。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當孩子得到教育后,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

4

拯救拖拉孩子實戰(zhàn)小技巧

1

任務重組

有了拖延癥的孩子,很難短時間內通過自我束縛來改變拖拉的行為,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心理學層面的“任務重組”策略來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比如說,盡量縮小設定任務與完成任務之間的時間距離。以寫作業(yè)為例,過去如果你規(guī)定孩子2小時完成作業(yè),他總是完不成。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讓他半小時做4道題或者5道題,目標明確的短期項目,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被及時完成。

2

增加計時性活動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但如果這種拖拉變成習慣,便會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讓孩子拖拉的事情變得有效率,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比如說,讓孩子在半小時內做一個綠豆冰棍。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規(guī)劃一下流程,并預估一下每一個流程需要多少時間,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游戲,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竟然可以這么快!

3

改變評價角度

不要總是埋怨孩子,你老是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時,少說“你很慢”,而是有意識地強調“你可以快起來”。為了加強孩子對“快”的認知,閑暇時可以多和孩子玩計時性競賽游戲,比如說比賽看誰穿衣快、比賽誰出門快等,同時不妨多讓孩子贏?!澳惚任腋臁钡慕Y果,作為一種非常有激勵意義的評價,對于孩子改變拖延癥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

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當孩子有了既定任務,父母只需要給他一個到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任務的節(jié)點表,然后提前5分鐘提醒他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并且在時間節(jié)點到來前提醒他一次,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其實,無論孩子還是大人,沒有誰會喜歡自己的行為突然被強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慮利用一個鬧鐘或是計時器什么的來幫助你。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盡量避免說“待會兒”、“很快”這些字眼,而應該明確為“10分鐘”后或者“5分鐘”后等,一方面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清晰認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給了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做事拖拖拉怎么辦


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磨蹭,吃飯也不好好吃,東望 一下,西望一下,看著舉手可辦的事,非拖拖拉拉不完成,作為性格急躁的家長著實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不要著急,找對方法,這些都不是事,我們可以通過幾下幾個方法來改善:

一、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就拿我家的孩子來說吧,每次吃飯時總是不好好吃,一頓飯的功夫就個把小時,喜歡邊玩邊吃,為此和老師也沒少交流,后來和老師溝通后,都明白一個道理,大人是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在4、5歲的時間段,對時間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后面就通過跟他講珍惜時間方面的故事,做一些相關計時性的游戲,并在吃飯的時間看好時鐘,要求規(guī)定時間內要吃完,并給予適當獎勵,慢慢地吃飯磨蹭的習慣就改過來了。

二、減少其它事物的干擾,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便于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孩子身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隔絕開來 ,譬如玩具、手機、音響等。大人盡量避免孩子學習時候大聲播放電視、聊天等。還有的家長喜歡陪在孩子邊上看著孩子做作業(yè),或是孩子學習時間,不時的推門去觀察一下,這些習慣和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孩子的學習思路容易補干擾,從而不利于孩子集中精力學習。

三、獎勵促進法,指和孩子來一個時間約定,制定一個好習慣打卡記錄或是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什么時候應該好好學習,什么時候可以心情玩耍,讓孩子掌握好每天的時間安排,哪些好習慣有天天打卡,對打卡表現好的要及時獎勵,那么,一段時間,孩子的好習慣就慢慢自然養(yǎng)成。

三、家長以聲作則,停止不停的催促,對動作拖拉磨蹭的孩子,家長情緒激動時,往往不停的催促孩子快點,但往往事與愿為,孩子也感覺受了委屈,家長應該注意表揚方式,而不可一味責怪,父母可以對孩子今天的表現說“你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你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等等,這樣的方式孩子更愿意接受。往往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四、讓孩子懂得拖拉磨蹭是要付出代價的,孩子只有體會到拖拉給自己帶來損失時,才能自覺的快起來,因此讓孩子自己品嘗磨蹭的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拖拉磨蹭的好方法。比如孩子起床磨蹭,父母可以試著提醒他快遲到了,也不要責怪,也不要催促,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會遲到,因為孩子上學遲到,老師勢必會追問其原因,挨了批評后,比父母直接批評要好,多試幾次,孩子遲到的習慣也會改掉。

孩子拖拉、磨蹭著著讓許多家長傷透腦筋,但只要我們適當注意方式方法,從小事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珍貴性,進而珍惜時間,提高效率,自然能夠加快速度,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小孩做事拖拉怎么辦?


培養(yǎng)青少年高情商、高財商智主融入社會的綜合素質人才

杭州一位媽媽為了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做了一份對比強烈的作息表。一張紙對開兩面,分別列著兩種作息方式,左側是媽媽理想中的時間安排,孩子放學后每個時間點做什么事情,清爽有序,底下有評語“聰明人選這里”;右側作息表是目前孩子的表現,密密麻麻描述了孩子很多小動作——喝水、發(fā)呆、上廁所,緊跟的一句點評“沒有游戲時間,脾氣暴躁入睡”。

這位媽媽把作息表發(fā)到朋友圈,她說:“最近(孩子)磨蹭的習慣已經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來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列表說明,讓你知道你認為浪費10分鐘有什么關系,那么每一項事情都浪費,一個晚上有多大的區(qū)別,一年365天又有多大的改變!很好用,在他仔細看了這張表后,馬上表示選圖左的時間表,做個聰明人?!?/p>

對比兩份時間表,每晚可以提速一個半小時。很多人在朋友圈為這位媽媽點贊,有人說“真是負責的好媽媽”,有人說“好機智的方法,可以借來一用”。也有人追問“有效果嗎?”

兒子上廁所都要近20分鐘

制作這張作息表的媽媽姓吳,兒子毛毛在杭州一所民辦小學讀三年級。最近幾個月,吳女士有點焦慮,因為兒子每天放學回家東磨磨西磨磨,作業(yè)幾乎都要拖拉到9點鐘,睡覺要10點多了。

5月底的一個晚上,趁著兒子做作業(yè),陪在旁邊的吳女士突然來了靈感,她畫了一張作息對比表。等毛毛完成作業(yè),吳女士立刻把“作品”擺到了他面前。兩種作息的好壞一目了然,如果遵守“抓緊時間”版本來安排,晚上九點就能準時睡覺了;而按照拖拖拉拉的方案,十點半才能“脾氣暴躁”地入睡。

吳女士的表格做得很細,特別是磨蹭版,備注了很多小狀況:忘帶作業(yè)回去拿,邊看電視邊吃飯,彈鋼琴討價還價,課外作業(yè)不肯做,洗澡講廢話……一張表看下來,活脫脫一個“小磨王”的范本。

“其實,看了表格后,兒子有點不好意思,他知道作息表上拖拖拉拉就是他的生活狀態(tài),”吳女士說,“我寫的算客氣了,平時他比表格上還要慢?!?/p>

說起兒子磨蹭的故事,吳女士哭笑不得:“就拿上廁所來說吧,他每次都要花近20分鐘。他拉大便要我在他旁邊,一會要端水給他喝,一會嚷著要喝牛奶,還要我和他玩小游戲……他已經把上廁所當作一個休閑活動了!

“又比如說做作業(yè),語文作業(yè)有好幾項,每一項最多花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結果他做完一個小項就要躺在我腿上或者要抱一抱,嘴上說就休息一分鐘,但是孩子哪有時間概念?每次肯定比一分鐘多。”

孩子做事拖拉是有一定原因的

1

沒有時間緊迫感。孩子們并不知道假如他們盡快做好一件事情會有什么樣結果,孩子腦子也沒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分秒必爭的時間觀念,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習慣去做事情,因此做事當然是隨性而來。

2

孩子害怕接著做后面的事情。有的孩子在早上起床慢是因為他不想去學校,周六周日做事磨蹭是因為不想去興趣班,晚上上床晚是因為不想上床睡覺。所以,有時候孩子做事磨蹭是有著孩子氣的原因的,家長們不能一概而論。

3

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耐性和控制力都不好。孩子做事的有效注意時間是很短的,尤其是對讀書、畫畫等比較枯燥的事情,孩子更是不容易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

如何才可以改掉孩子磨蹭習慣呢?

1、家長首先要幫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制定互相監(jiān)督計劃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么,因此,培養(yǎng)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里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磨蹭的害處也必不可少,家長要明確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終生的壞習慣,一個做事磨磨蹭蹭的人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這樣的人不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還會被現代社會所淘汰

2、對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我們應該換一個思路:發(fā)現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時,就表揚。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孩子的積極動機,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

3、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后,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4、不能責備打罵

當孩子做事磨蹭時,一些家長會表現得比較性急,加大嗓門沖孩子嚷,對孩子責備個不停,有的甚至打罵孩子??墒?,許多時候這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并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暫時好像是被嚇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點,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樣磨蹭依舊。

5、讓孩子覺得"快得值",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感覺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

比如做作業(yè)磨蹭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的多一些,玩的少一些,最好是一點都不要玩,在孩子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后,經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了,家長的一大堆作業(yè)還在那里等著,所有的作業(yè)都做完了,還有畫畫、拉琴等許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難違,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孩子自己有一筆帳:我做的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點,起碼可以省點力氣。

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對孩子層層加碼,要把孩子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后,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力,孩子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6、改善評價角度,少說“慢”;鼓勵為主,正面引導

“動作慢”的評價會使孩子忽略時間的利用,長期被說成“慢”,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自然而然地出現太多的“小插曲”:發(fā)呆、玩橡皮、上廁所、喝水等。因此,在學校里,老師有意識地夸她,今天進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在家里,家長也要有意識地進行表揚她,并告訴她,你可以“快”起來,只要在學習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

7、增加計時性活動,增加緊迫感

缺乏適度的緊張感是許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點緊張的氣氛,讓孩子的神經繃緊一些,使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些。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yè)等增加些計時性活動。

8、利用“速度測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記錄單位時間里(如5分鐘)能寫多少個字,能做幾道題目。然后算一算按這樣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業(yè)需要多長時間,結果肯定會使孩子驚訝:我能這么快完成呀!并且讓她認識到“快得值得”。

9、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如果你在看電視,請將音量調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盡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里,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10、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當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凡事都依著孩子,孩子開始出現做事磨蹭的跡象時,家長們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孩子糾正壞毛病。同時,一些家長自身做事不遵守時間規(guī)則,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

11、善用小鬧鐘

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yè),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業(yè)。在孩子使用鬧鐘前,有個孩子做作業(yè)的速度相當慢,總是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玩橡皮,20分鐘的作業(yè)拖一個多小時還不能完成。后來,孩子媽媽想了個主意,她每天根據孩子的作業(yè)總量和孩子做作業(yè)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yè)需要的時間,然后讓孩子在寫作業(yè)之前先上鬧鐘,鬧鐘在孩子完成作業(yè)的期限前10分鐘響。

12、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其實一個孩子時間觀念不強,絕不會只是表現在學習方面,而應該是表現在生活與做事的方方面面。一個時間觀念不強的孩子,不但做作業(yè)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時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13、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1)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2)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3)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的組數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

(4)一分鐘記單詞,并把每次的記憶效果記錄下來,形成對比,用成就感促其進步,經常與孩子進行速度比賽。

14、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yè)和活動的時間

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暫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一般約為15到20分鐘。如果持續(xù)時間太長,大腦會疲勞,學習效率變低,加之作業(yè)量大,會感到做作業(yè)是漫長而痛苦的事。面對總也做不完的作業(yè),孩子最后選擇的結果就是拖拉。因此可以把時間化整為零,分割成三四段。

15、做事習慣,讓“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

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人就是這樣,對于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點做;而對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對于這類不大喜歡寫作業(yè)的孩子,父母要多想辦法,盡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yè)興趣,比如:通過游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yè)。

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y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辦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癥只是隸屬“壞習慣”范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資深早教專家,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區(qū)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zhí)行有關的腦區(qū),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qū)。當這部分區(qū)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

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一個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明顯比同齡人遜色,那么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游泳等運動,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fā)育。

對于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2.心理原因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符欣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想讓孩子不把“拖沓”當武器,在符欣看來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于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責任感,表現在他能主動、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這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yè)的時候才開始強調,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

責任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如果在孩子寫作業(yè)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便把寫作業(yè)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

3.行為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后,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yè),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jié)奏,那么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yè)時,環(huán)境嘈雜,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自然難以專注于完成作業(yè)這個既定目標。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現越界行為,必須要給予合理的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行為自律性。

以培養(yǎng)“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10分鐘”、“準備好書包,5分鐘后出門”等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

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如果孩子寫作業(yè)磨蹭,那么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讓孩子急。

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當孩子得到教育后,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

拯救拖拖孩

1、任務重組

符欣指出,有了拖延癥的孩子,很難短時間內通過自我束縛來改變拖拉的行為,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心理學層面的“任務重組”策略來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癥。比如說,盡量縮小設定任務與完成任務之間的時間距離。

以寫作業(yè)為例,過去如果你規(guī)定孩子2小時完成作業(yè),他總是完不成。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讓他半小時做4道題或者5道題,目標明確的短期項目,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被及時完成。

2、增加計時性活動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但如果這種拖拉變成習慣,便會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讓孩子拖拉的事情變得有效率,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比如說,讓孩子在半小時內做一個綠豆冰棍。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規(guī)劃一下流程,并預估一下每一個流程需要多少時間,以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游戲,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竟然可以這么快!

3、改變評價角度

不要總是埋怨孩子,你老是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時,少說“你很慢”,而是有意識地強調“你可以快起來”。

為了加強孩子對“快”的認知,閑暇時可以多和孩子玩計時性競賽游戲,比如說比賽看誰穿衣快、比賽誰出門快等,同時不妨多讓孩子贏。

“你比我更快”的結果,作為一種非常有激勵意義的評價,對于孩子改變拖延癥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當孩子有了既定任務,父母只需要給他一個到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任務的節(jié)點表,然后提前5分鐘提醒他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并且在時間節(jié)點到來前提醒他一次,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

其實,無論孩子還是大人,沒有誰會喜歡自己的行為突然被強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慮利用一個鬧鐘或是計時器什么的來幫助你。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盡量避免說“待會兒”、“很快”這些字眼,而應該明確為“10分鐘”后或者“5分鐘”后等,一方面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清晰認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給了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期。

女兒做事拖拉怎么辦


利用故事引導孩子。

當孩子做事變的有些磨蹭時,父母可以找一些好聽的故事來引導孩子,比如像“磨蹭的小豬”,通過講述磨蹭的小豬穿衣服很慢,錯過了演出,又錯過了好吃的等等,這樣孩子聽了,心里會很有感觸的,慢慢的就知道磨蹭的壞處,做事情就會積極一些了。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利用"生物鐘"來讓孩子做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物鐘,有時候孩子做事情懶散,很可能是生物鐘的影響,比如孩子晚上記東西很慢,爸爸媽媽教他背詩總是記不住,這不光是孩子懶散,也是生物鐘的影響,晚上6點到10點,不適合記憶的,最好安排在早上起床教孩子記憶,效果會更好。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利用獎勵來激勵孩子。

如果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吃飯磨磨蹭蹭的,不利于消化吸收,時間長了對孩子腸胃不好。所以要抓緊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可以使用獎勵的方法激勵孩子,比如孩子吃飯很慢,父母可以說吃的快可以獎勵一塊冰糖,然后你就會看到孩子狼吞虎咽的樣子了。但是也要提醒孩子不能吃的太快。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和孩子做好約定。

當孩子穿脫衣服、收拾玩具等行為時,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好約定,在規(guī)定時間內,孩子如果完成了任務,父母就給她發(fā)個小粘貼,或者獎勵一個蘋果。如果無法完成,那就懲罰他原地站10分鐘。通過這種約定,孩子會懂得時間的重要性,知道做事要麻利迅速了。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進行言傳身教。

在教育孩子做事時,父母要做好榜樣才行,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去加快速度做事。比如早上洗臉刷牙或者晚上洗腳,如果父母就磨磨蹭蹭的,孩子也會跟著學的,而父母再教育孩子提高速度,孩子會反駁的:你就那么慢,還說我?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做好榜樣。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父母不要太著急,要試著冷靜處理孩子的磨蹭問題。

當孩子出門磨磨蹭蹭,穿個鞋穿半天,父母不要著急,越急孩子越是不配合的,要冷靜處理。讓孩子坐下來,沉住氣穿鞋,手腳利索一些。父母不要總是不斷催促,應該說”孩子,我相信你能很快的穿好鞋子的.

怎樣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懶散的習慣?

講究方法,讓孩子感覺到事情的趣味性。

對于孩子做事磨蹭的問題,比如穿衣服,父母可以從小讓孩子體驗穿衣服的快樂,比如穿衣服時讓孩子聽聽音樂,唱唱歌曲等等,這樣孩子就喜歡穿衣服了,也會很利索,知道具體怎么穿了。

孩子做事慢做事拖拉怎么辦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磨蹭得驚人,每次出門總是要比同年齡的孩子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的在集體游戲中慢等等。

造成這種磨蹭行為的原因有:

1、 家長的姑息。一開始,讓他自己吃飯、早上起床、一塊兒走出去,他總是慢,家長認為他年齡小,讓他慢一點做,沒關系。等到要上幼兒園了,需要跟上集體生活時,才發(fā)現孩子落后了許多。

2、 對讓他做的事,如穿衣服、漱洗、走路、繪畫等,他不感興趣,沒有動力。

3、 技能差。穿衣、潄洗、吃飯、繪畫、拼圖等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完成的活動,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因而做得慢。

4、 分心的事情太多了。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發(fā)現昨天沒搭完的高樓還在那兒“招手”呢!先完成它,再洗臉;??!小娃娃掉到地上了,得先起她來看看哪兒摔了沒有,衣服嘛,一會兒再穿(天冷了也不管)……這就顯然會使應該做的事(如穿衣、漱洗)放慢了。

5、 不懂安排時間,或者說沒時間概念,不知道不趕快起床(或干一件什么事)會影響下一件事的進行,你急他不急。

6、 天生性格特點,干什么事都慢。

早上起床磨蹭,可以試用以下方法,這些方法只能解決孩子磨蹭出現的問題,比如到幼兒園晚了;你因為他晚上班也晚到了等等,不是解決他的磨蹭。需知,磨蹭的習慣已經形成,就不是很容易糾正的。再說還有的孩子還有一點先天的原因,就更難靠簡單和方法糾正了。當然,孩子長大一點從道理上讓他懂得拖拉的壞處,他自己也有過一些教訓,會主動去改掉這個毛病。

相關推薦

  • 孩子做事拖拖拉怎么辦 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磨蹭,吃飯也不好好吃,東望一下,西望一下,看著舉手可辦的事,非拖拖拉拉不完成,作為性格急躁的家長著實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不要著急,找對方法,這些都不是事,我們可以通過幾下幾個方法來改善: ...
    2021-05-20 閱讀全文
  • 小孩做事拖拉怎么辦? 培養(yǎng)青少年高情商、高財商智主融入社會的綜合素質人才 杭州一位媽媽為了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做了一份對比強烈的作息表。一張紙對開兩面,分別列著兩種作息方式,左側是媽媽理想中的時間安排,孩子放學后每個時...
    2021-05-21 閱讀全文
  •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辦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癥只是隸屬“壞習慣”范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資深早教專家,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區(qū)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zhí)行有關的腦區(qū),是大腦前額葉...
    2021-05-12 閱讀全文
  • 女兒做事拖拉怎么辦 利用故事引導孩子。 當孩子做事變的有些磨蹭時,父母可以找一些好聽的故事來引導孩子,比如像“磨蹭的小豬”,通過講述磨蹭的小豬穿衣服很慢,錯過了演出,又錯過了好吃的等等,這樣孩子聽了,心里會很有感觸的,慢...
    2021-05-22 閱讀全文
  • 孩子做事慢做事拖拉怎么辦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磨蹭得驚人,每次出門總是要比同年齡的孩子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
    2021-05-15 閱讀全文

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磨蹭,吃飯也不好好吃,東望一下,西望一下,看著舉手可辦的事,非拖拖拉拉不完成,作為性格急躁的家長著實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不要著急,找對方法,這些都不是事,我們可以通過幾下幾個方法來改善: ...

2021-05-20 閱讀全文

培養(yǎng)青少年高情商、高財商智主融入社會的綜合素質人才 杭州一位媽媽為了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做了一份對比強烈的作息表。一張紙對開兩面,分別列著兩種作息方式,左側是媽媽理想中的時間安排,孩子放學后每個時...

2021-05-21 閱讀全文

1.生理原因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癥只是隸屬“壞習慣”范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資深早教專家,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區(qū)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zhí)行有關的腦區(qū),是大腦前額葉...

2021-05-12 閱讀全文

利用故事引導孩子。 當孩子做事變的有些磨蹭時,父母可以找一些好聽的故事來引導孩子,比如像“磨蹭的小豬”,通過講述磨蹭的小豬穿衣服很慢,錯過了演出,又錯過了好吃的等等,這樣孩子聽了,心里會很有感觸的,慢...

2021-05-22 閱讀全文

磨蹭,也就是拖拉,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磨蹭得驚人,每次出門總是要比同年齡的孩子多花兩三倍的時間。 磨蹭在3-6歲兒童那里很常見。表現很不同,有的早上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

2021-05-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