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幼兒園教育與家教結(jié)合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小班家教 心理與教育測量筆記 幼兒家教故事高質(zhì)量的幼兒教育應(yīng)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密切合作。在法國,這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為了提高幼教質(zhì)量,幼兒園幾乎都成立了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一年如開二、三次會議,討論幼兒園的課程設(shè)置、教育計劃、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走出家庭,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地與人、與物相互作用,使幼兒喜愛幼兒園;另一方面,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歡迎他們來幼兒園參觀、訪問、學習。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職責,他們主動參與、大力支持幼兒園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園時,家長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師、其他家長、小朋友交談,并和小朋友游玩一會兒以后才離開,以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開始在園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時,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動與教師交流情況,請教問題,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與家庭教育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終生老師。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關(guān)注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所以家長需要從各方面來監(jiān)督呵護。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yǎng)家,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一、家長應(yīng)該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 古語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家長應(yīng)該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因為溝通是人與人建立聯(lián)系的橋梁,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比如每天在學校發(fā)生了什么新鮮事,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么。建議家長朋友們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游玩。通過家長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什么事情該做和不該做,進而培養(yǎng)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通過一些課外活動發(fā)掘孩子的潛力,比如畫畫,彈鋼琴等等?,F(xiàn)階段都講究德智體美同步發(fā)展,所以從小培養(yǎng)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可以在玩和學的同時也收獲知識和快樂。
三、家長應(yīng)該督促孩子的學習,我經(jīng)常聽到老師說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大部分責任在于家長,剛一開始還覺得有異議,但是通過自己弟弟在小學的表現(xiàn),讓我意識到這句話的重要性,家長的督促和引導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四、多鼓勵孩子。
只要孩子表現(xiàn)出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xiàn)和進步還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贊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方式方法也是很關(guān)鍵的一部分,對于孩子的一些要求,我認為如果是合理的事情可以妥協(xié),但是如果是不合理的,家長仍然同意的話,那這份愛就變了味道。反而會阻礙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一、榜樣和示范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于關(guān)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第二、解釋和說理 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jié)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yīng)等他冷靜下來后,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第三、練習和實踐 習慣的養(yǎng)成,有賴于反復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復練習、鞏固,并經(jīng)常采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
第四、表揚鼓勵和批評責備 表揚和鼓勵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表現(xiàn)的方法。表揚鼓勵時最好能同時提出進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層樓的目標。批評指責是一種否定的“強化”,可以用搖頭、不高興的態(tài)度、否定的口吻、斥責的眼光等表示對某種行為的反對,使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并迅速改正。批評時態(tài)度要嚴肅,要使孩子感到羞愧、不安。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
韓國是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在教育方面與中國有不少共通之處,以幼兒教育為例,韓國的幼教有這樣一些特點。
一、重視品德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zhì)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shè)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jié)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jié)教育內(nèi)容包括:1、個人生活禮節(jié),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diào)、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2、家庭生活禮節(jié),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jié);3、學校生活禮節(jié),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jié),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4、社會生活禮節(jié),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5、國家生活禮節(jié),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jié)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yǎng)的家訓掛于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伙子喝一杯酒,這小伙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后側(cè)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二、重視素質(zhì)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素質(zhì)的同時講究寓教于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jié)開展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lǐng)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jié)”、“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jié)合韓國的傳統(tǒng)、現(xiàn)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jié)、兒童節(jié)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guān)注自我家庭,也要關(guān)注周圍的“小社會”。
三、“粗放式”育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準備。而韓國人則采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這時候經(jīng)常可以見到家長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有幾次和韓國朋友們一起出外玩,常見到他們帶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參加,碰到路途遠,孩子顯得相當辛苦。后來我就忍不住問,這樣孩子會不會生病,是不是家里沒有老人照顧?韓國朋友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有機會就應(yīng)該多帶孩子出去,雖然路途中辛苦一點,但對孩子也是鍛煉。
法國高質(zhì)量的幼兒教育
高質(zhì)量的幼兒教育應(yīng)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密切合作。在法國,這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為了提高幼教質(zhì)量,幼兒園幾乎都成立了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一年如開二、三次會議,討論幼兒園的課程設(shè)置、教育計劃、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走出家庭,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地與人、與物相互作用,使幼兒喜愛幼兒園;另一方面,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歡迎他們來幼兒園參觀、訪問、學習。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職責,他們主動參與、大力支持幼兒園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園時,家長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師、其他家長、小朋友交談,并和小朋友游玩一會兒以后才離開,以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開始在園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時,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動與教師交流情況,請教問題,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如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家長的參與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是對孩子的理解、支持與鼓勵,更是促進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關(guān)鍵。但很多家長忙于工作,不能參與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那么,作為孩子的教育導師,該如何吸引家長參與親子活動?
幫助家長明確自己的角色在活動前要讓家長知道親子活動的意義,親子園并非幼兒園,它是家長學校,更多的是面對家長,交給他們科學的育兒經(jīng)驗,引導他們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并學會觀察孩子。擺脫“老師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操作者,他們只是旁觀者的觀念”。要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角色,整個親子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操作者是他們本身,教師只是一個主持者、引導者。
為家長樹立榜樣
有些家長因為平時就經(jīng)常與孩子共同游戲,再加上教師的引導能很快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但有些家長礙于面子,會對參與活動表現(xiàn)出不好意思,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不參加活動,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則是個旁觀者。因此,活動過程中,老師的示范行為往往對家長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一次,聰明寶寶班玩捉尾巴的游戲,教師向家長及幼兒介紹玩法后,便和他們一同玩了起來,開始家長還有點拘束,后來看著教師和孩子們玩得特別高興,便放開了,積極的投入到活動當中來,還創(chuàng)新了幾種玩法。
及時給予家長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家長同幼兒一樣,要培養(yǎng)其行為的積極性,同樣需要老師不斷的肯定和鼓勵。每當家長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來,教師都會留意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增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家長的參與配合是親子園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所以,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積極主動性與很重要。老師們要多與家長溝通,教給家長早教方法,同時,還要讓家長在親子活動中放松身心,愉快的游戲,并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自然就會配合老師們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