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家長給孩子以失敗機會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幼兒園老師給家長道歉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給幼兒講故事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終歸有面對失敗的時候。當孩子年紀還小,多數(shù)家長往往一笑置之,搶著幫孩子處理問題,或者干脆讓孩子放棄,認為他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等再大些,才能夠勝任。
英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常常會讓孩子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
麥克的兒子查理就是這樣長大的,如今他不但會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甚至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麥克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就拉著麥克的腿,不愿跟媽媽回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馬上跳進洗碗池里干了起來。說是在洗碗,其實更像是在洗澡,查理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洗干凈,而且還掉到地上,摔碎了一個。
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覺得不好玩了,就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又推回來……終于,他忍不住哭了起來。直到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送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再把他放在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把碗一個個洗干凈、抹干。
結(jié)果,查理第二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教他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越做越好。
這只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里面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里,把水壺拿了下來。查理也要做。那時他才4歲。麥克就把壺里的水換成溫水,告訴查理,水開時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倒在了查理身上。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p>
說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n4507.cn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試試,你有這個能力?!丙溈斯膭钏?,“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p>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學會一種人生態(tài)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知識:給孩子失敗機會
育兒知識:給孩子失敗機會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終歸會有面對失敗的時候。如果孩子還小,許多父母們可能會一笑了之,或者幫他把問題處理掉,甚至干脆讓孩子放棄,因為父母們認為,這時孩子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夠勝任了。
但英國人麥克夫婦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麥克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
麥克的兒子查理就是這樣長大到10歲的,如今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在中國,這些東西可能二十幾歲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麥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著麥克的腿,不愿和媽媽回到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挺聽話,馬上跳進洗碗池里干了起來。這是在洗碗,同時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如果換成是我們,大概早已經(jīng)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麥克沒有制止他,也沒有指點他該怎么做這種工作,一直站在旁邊,笑著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
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墒?,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麥克,麥克把頭轉(zhuǎn)到了窗外。查理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籠頭打開……終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送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抹干。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這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壺里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下,把壺拿了下來。
查理也要做。那時他4歲,對于他來說,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不但可能燙到手,還可能會把整壺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積燙傷,甚至由此引發(fā)生命危險。麥克知道,查理對已燒開的水壺很感興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說的那樣,不讓查理接近水壺就行了??墒?,他能保證查理在自己視線之內(nèi),不動那裝滿了開水的水壺,但誰又能保證,查理在大人們的視線之外,不去動那個水壺呢?因此,麥克決定,教查理正確的拿水壺的方法,讓他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危險,并具備躲開這種危險的能力。
他把水壺里的水換了溫水。
告訴理查,水開時的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溫水,所以只不過燙紅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
說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試一試,你有這個能力。"麥克鼓勵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成功了,因為,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家長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已經(jīng)多次聽冉冉的媽媽在老師和園長面前說孩子在家里的趣事,尤其是對在幼兒園發(fā)生事,家長把孩子的描述給我們講述的時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樂趣。更可貴的是這位聰明的家長,通過孩子的語言,把對幼兒園的感受傳遞給了我們,從來都不直接說出對幼兒園的不滿,但從她可愛的女兒對其老師的一言一行的精彩描述中,我們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我們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我非常敬佩這位媽媽,因為她每次在說她的女兒的時候,都好象是在欣賞一幅她成功的作品,她會把自己的孩子的一切觀察的細致入微,會帶著滿腔的熱情和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味非常優(yōu)秀的家長。
遺憾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家長,對孩子看得非常的重要和寶貝,但卻沒有熱情和耐心觀察和了解孩子,甚至孩子在大人面前說話就心煩,孩子提出要求也會簡單的否定,根本不去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想,這樣說,這樣做。
語言是孩子表達、交流的重要手段,用語言表達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如果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孩子,那不是很殘忍嗎,又怎么能使自己的孩子更聰明呢?并且在讓孩子把話說出來的同時,家長還有責任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發(fā)音,并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把失敗的權(quán)利交給孩子
把失敗的權(quán)利交給孩子
告訴孩子:你可以失敗
您不應該說:這次期末考試你一定要考好,再考砸了,你就別想上學了.
您應該這樣說:孩子,放松些,考試考的不好沒關(guān)系,重要的是你盡了力.
您不應該這樣說:兒子,明天的比賽一定要拿第一!
您應該這樣說:孩子勇敢一點,失敗了也沒關(guān)系,不就是一次比賽嘛.
把失敗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天天在孩子耳邊念叨:成績要好呀,要努力呀,不能掉隊呀。一到考試的時候,更是比孩子還著急,不厭其煩地囑咐孩子一定要考好,不許失敗。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對孩子有害無益。沒有誰能事事成功的。也不是任何事一次就能做好的。
孩子只是孩子,他沒有生活的閱歷與應驗,他還處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階段。他有權(quán)利失敗。
哪個做父母的不是在磕磕碰碰中走過來的?那么,也請寬容孩子吧.把失敗的權(quán)利還給他們.允許孩子失敗,就等于是給了他鍛煉自己意志力的機會,也給了他增加自己閱歷的機會.
其實在生活中,讓孩子適當?shù)某惺芤恍┦∈呛鼙匾?作為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失敗的可能,失敗并不可恥,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不敢面對,不去改正不足.
父母要有"失敗即教育"的意識
父母不允許孩子失敗,往往是只看到了失敗的一個方面,把它看成是丟臉的事,卻忽略了失敗的價值和意義.
父母應該有"失敗即教育"的意識
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他也有了挑戰(zhàn)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身,慢慢成熟的過程.他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
在一帆風順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脆弱的心理會漸漸定型,有一天當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會驚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缺少了磨練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一些事情,在失敗的磨礪中,鍛煉出膽量,摸索出經(jīng)驗.
有時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幾率很小,也要讓他做做看.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guān)系.
生活中父母常為孩子的錯誤和失敗擔心,著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有時就忍不住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這樣失敗多少次?"可是父母是否想到,給孩子"不許失敗"的壓力,孩子的心理負擔會更重,情緒也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不但不能夠從失敗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甚至更糟.
運動心理專家有這樣一個發(fā)現(xiàn):在重要比賽時刻,如果一味地給運動員施加壓力,不但不能鼓舞土氣,反而會影響到運動員的發(fā)揮水平.但是,如果將很重要的目標簡單化,淡化比賽的緊張情緒,那么運動員就會有一種輕松的感覺,很容易發(fā)揮正常水平甚至超常發(fā)揮.
同理,在關(guān)鍵時刻,我們也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心理氛圍.
孩子在考試或比賽之前,不要催著孩子去學習,可以他們適應的看看電視,跟別的孩子玩耍.也可以帶孩子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跟孩子聊聊天,表現(xiàn)出對考試或比賽結(jié)果不在乎的態(tài)度.盡量讓他們脫離緊張的氣氛,調(diào)整好狀態(tài).父母的這種態(tài)度會讓孩子心里輕松起來,并大受鼓舞.壓力釋放掉了,真正的水平才能發(fā)揮出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失敗,也跟父母施加太大壓力有關(guān).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不應該劈頭蓋臉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勇敢,聰明的人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
這其中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效應: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那么請你也給孩子這份信任吧.
給孩子斷奶失敗的四個理由
給孩子斷奶失敗的四個理由二寶已經(jīng)過周歲了,天氣也越來越暖和,我天天在店里忙活,公公婆婆也有心幫一把,天暖和想帶著二寶出去玩,所以就建議給她斷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我這奶牛也越來越不產(chǎn)奶了,據(jù)說一歲寶寶的腸壁的肌肉也發(fā)育得比較成熟,是斷奶的最好時機。綜合種種就把斷奶放到日程中來??墒钦垓v了近一個星期也沒有把奶斷掉,現(xiàn)在就總結(jié)一下這次斷奶失敗的理由,下次要再接再厲,爭取斷奶成功。
一、寶寶的戀母情結(jié)太強
從二寶出生后她就一直呆在我身邊,除了做飯時間寶爸幫忙稍照看一下,其余的時間都是跟著我,戀母情結(jié)可想而知了,而她也像我的小尾巴,到哪都帶上,有時想著外出辦事不方便和寶爸商量讓他看一會,被人家一口回絕:“她一會不見你就哭的哄不住呢?!迸倪@次斷奶也跟著我,一餓就哭著要吃奶,無法轉(zhuǎn)移視線。
二、回奶茶作用太遲緩
為了堅定自己斷奶的決心,我還提前準備了回奶茶,早上起來給二寶吃了最后一次母乳,我就喝了回奶茶,下午又喝了三杯,想著到晚上奶水就會少的,自我感覺奶水一點都沒有少,反而乳房脹滿,疼痛,有些忍受不了。
三、奶爸沒有發(fā)揮作用。
母乳帶給孩子不僅是填寶肚子,還給寶寶帶來了安全和信任感覺,所以我也支持斷奶不可采用倉促、生硬的方法,老媽說讓把二寶送回去,可是我不同意,本來斷奶對孩子就很殘忍,再讓她看不到我就更殘忍了,我也無法想像寶寶見不到我大哭大鬧的情形??墒堑酵砩侠瞎膊粠兔?,一看到孩子哭著要吃奶就把她往我懷里塞,我也賭氣似的讓孩子吃。
四、替代食物沒有做好
沒有斷奶時二寶還偶爾喝點奶粉,米粉和面條也吃點,我想著如果不讓她吃奶她一餓就會多吃一些食物,可是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寶貝餓了反而什么都不吃,就扒著要吃奶,給她喝奶粉,她把奶瓶扔了,喂面條和米粉連嘴都不張,眼看著她哭鬧的累的無精打采的可憐樣,任由誰都會心軟的。斷奶最最主要的應該就是把孩子斷奶后的飲食安排好才行。
孩子長期處于“隱性失陪”將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心靈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事業(yè)的繁忙,埋頭工作的你可否想到,多少次深夜回家,孩子已然睡去?多少次早上出門,孩子還在夢中?多少次答應陪孩子玩,卻一再食言?
事實上,留守不是農(nóng)村孩子的“專利”。在城市,因為父母忙碌而造成的“隱性失陪”或“半失陪”的孩子數(shù)不勝數(shù)。在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中,這些孩子淪為“失陪”一族。
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于毫無陪伴質(zhì)量可言,其實長期處于“隱性失陪”狀態(tài)。專家強調(diào),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最終將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什么是隱性失陪?
隱形失陪是針對普通意義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意識不到的陪伴缺失。
在兒童養(yǎng)育方面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
具體表現(xiàn):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
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
什么是心靈陪伴?
是空間陪伴、肢體陪伴的升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以感情緊密聯(lián)結(jié)為基礎的良好關(guān)系。
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給他人愛、信任和安全感;從而了解他人、關(guān)愛他人、相互信任。
在兒童養(yǎng)育的領(lǐng)域,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guān)系比采用所謂"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 父母通過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成長不能等
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過30個小時的兒童中,有17%的孩子出現(xiàn)了諸如好打架、欺負人等行為問題,而那些每星期由別人照看少于10個小時的孩子中,只有6%發(fā)生了類似情況。
現(xiàn)在很多人在家庭價值定位上出了問題,在生命傳承與事業(yè)發(fā)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識到孩子出了問題才追悔莫及。
其實,讓孩子有尊嚴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長大也值得推崇。
Dodo課堂忠心告誡各位家長: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視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錢將來可以再掙,但孩子不能等。
作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飯,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戲;作為媽媽,再累也要每天給孩子擁抱,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當然我們不可以異想天開地拋開所有的生存壓力,可現(xiàn)實情況來時時刻刻地陪伴著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變!
創(chuàng)造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機會
創(chuàng)造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機會吧,出門前寫個暖心的小紙條放在孩子的床頭,什么內(nèi)容都可以,它可以是:“寶貝,今天要記得喝牛奶哦”也可以是“今天,早上的云特別漂亮”還可以是“媽媽今天穿了一件黃色的碎花連衣裙,上班去咯,愛你”等等,這些內(nèi)容還可以錄音,還可以是小視頻。這可以是晚上,可以是你在工作的閑暇時間。
“告訴他,你的愛!”
把握好和孩子的相處時間
來場約會吧!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活動的確是非常能夠增進親子感情的。盡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等等,去公園散步、一起騎車去兜風(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孩子騎童車)、放風箏、拼圖、下棋、玩電腦游戲、做蛋糕或者參加專業(yè)教育機構(gòu)舉辦的親自活動等等。
雙方預約好每次“黃金時間”的日子、時間(每周應有1次以上),在日歷上標示清楚。家長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的約會,不可隨意失約。當然如有緊急情況,可以向孩子說明,改期進行。
你可知道,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錦衣華服,山珍海味,只是父母的疼愛與陪伴。
所以不要再自我催眠,說什么沒時間陪伴孩子,還不是為了多賺點錢讓家人過的更好,更幸福。
其實有你,有我,有他。
本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不是嗎?
家長學會給孩子道歉
家長學會給孩子道歉本周學習了家長如何給孩子道歉,我的理解大人做錯了就應該給孩子道歉,給孩子道歉不會弱化家長的地位,向孩子說一句“對不起”,不會弱化父母的威信,適時地向孩子道歉有利于改善親子關(guān)系,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也有益于提高父母的威信。
(1)樹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
在我們家庭中,我認為孩子和我們大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應該用平等的地位對待孩子。平等對待孩子不僅從語言上平等,行為上也要平等,我們父母主動道歉就是建起一個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平臺。孩子做錯事我們讓孩子給我們要道歉,我們對孩子做錯事也要平等的對孩子道歉。
(2)給孩子道歉起到榜樣的作用
據(jù)專家研究。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從幼兒時期,就會將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融化”在正在發(fā)育的大腦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模仿,不僅限于行為舉止,而且包括思維方式及個人性格等。所以當我們父母做錯事時,更應該主動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以一種謙卑、平等、平和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學到這種好的品質(zhì)。我們作為父母的有了錯誤,能主動向孩子道歉,那么當孩子有錯誤時,他也會仿效,主動承認錯誤,主動向?qū)Ψ降狼浮?/p>
(3)能使孩子有被父母尊重的感覺
給孩子道歉,孩子就會意識到受到了父母的尊重,自己同樣會尊重父母、信任父母。所以學會如何向孩子道歉也是平常教育孩子過程中與孩子有效溝通不可缺少的途徑。
(4)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假如我們做家長的從不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就會產(chǎn)生“父母表面正確而實際上總是出錯”的觀念。時間長了,對父母正確的教育,也會置之不理,反而會使我們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如果我們做錯事后,能主動真誠的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明白承認錯誤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就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原諒別人的滋味。
當然我們向孩子道歉要以誠懇鄭重的態(tài)度,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在敷衍了事,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以真誠的行為向他道歉。還應該向孩子說明我們錯誤的原因,錯在什么地方。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懂得:道歉不僅是家庭之外場合的外交辭令,也是在自己家庭里必不可少的語言行為。當我在單位或是別的場合,如果我做錯了,我都是主動誠懇的向?qū)Ψ降狼?。在家也是。比如前幾?*寫作業(yè)潦草,當時我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問青紅皂白發(fā)火,使得**心靈上很受傷害。待我清醒過后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就及時鄭重的向**道歉。
我們作為父母的日常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盡量做到少犯錯誤,不能把道歉當作家常便飯,道歉畢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
孩子做錯了也要道歉,但我們分清楚事情的大小,如果是在家打碎碗或是能撒水這些事情,給孩子說明就可以,沒有必要讓孩子道歉。可是如果孩子的行為給別人帶來傷害或是違反原則性的錯誤,那就一定要道歉。
孩子犯錯誤要教育他勇于承認錯誤,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關(guān)鍵是在錯誤中學習、進步,從而減少犯錯的幾率。讓孩子道歉不能以強硬的態(tài)度,要心平氣和與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及錯在什么地方,使孩子能夠從內(nèi)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誠懇的道歉。
同時讓孩子道歉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當眾讓孩子下不了臺,要給孩子下臺的空間。。
給孩子道歉并非是什么沒有面子的事,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道歉中能汲取很多正能量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的以后成長大有益處。使我們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心服口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給孩子自立的機會
給孩子自立的機會前段時間一個人帶xx回了回家,從過年后一直為回不回老家這事跟老公爭論。老公的意思是我一個人帶著xx,不放心我一個人帶著xx回家,特別是坐火車回家。但最后老公還是沒爭過我,結(jié)果就是我一個人帶著xx坐火車回老家了。事實證明我還是很能干的,一路平安地把xx帶回了老家。路上,xx表現(xiàn)得很聽話,也很自立,一個人帶著他,拖著行李,不可能還抱著,一路都在他自己走的,不但自己走路,還幫我拉箱子
一出門,xx就爭著拉箱子,我想,他愿意拉就給他拉唄,事實上人家還真的拉動了,一個人從小區(qū)里拉到了外面馬路上,很厲害
火車上自己玩玩具,玩完后,自己把玩具收進袋子里,非常地聽話,自立
出了##火車站,外面下著雨,xx幫我拉箱子,我提包和打傘,這一刻覺得我家寶貝長大了,懂事了,有你真好
去到姑姑家,跟小表姐兩個一見如故,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平時他一個人是太寂寞了,好不容易有小表姐陪他玩,當然要玩?zhèn)€盡興嘍!
現(xiàn)在幾乎家家都只有一個寶貝,個個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多家長養(yǎng)成了包辦孩子一切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對寶寶的成長不但沒什么好處,還容易養(yǎng)成孩子懶惰,自私,無法自立的壞習慣。在適當?shù)臅r候,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次回老家,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事,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剝奪了孩子們做事的機會!為了孩子,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