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孩子走向成功的點金石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傳說中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
有一則關(guān)于“點金石”的故事是這樣的:YJS21.coM
一個窮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書,書上道出了點金石的秘密: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它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
于是,窮人變賣了他為數(shù)不多的財產(chǎn),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扎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的石子并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石子。于是,他決定,每當他摸到冰涼的石子時,他一律將它們?nèi)舆M大海里。他這樣干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傳說中那溫暖的石子。然后他又這樣干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然而他繼續(xù)這樣干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里,又去撿起另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里,又一顆……?
終于,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但是啊,他把它隨手就扔進了海里!
是的,他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手中的石子都扔進海里!
他已經(jīng)如此習慣于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于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塊石子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里!?
……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笨磥?,真是如此?。?/p>
所謂習慣,詞典上解釋說,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士對一個人的日常行為和習慣與他的性格及命運間關(guān)系的闡釋尤為絲絲如扣,他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未來的生活方式、生活質(zhì)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
一次,有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你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獲獎者平靜地說:我是在幼兒園學到了對我終生有用的東西。在幼兒園里我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飯前要洗手,吃飯時不說話,喝湯時不出聲,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老師說話要認真聽,學習時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是幼兒園老師從小培養(yǎng)了我良好的習慣。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習慣是一個人的道德資本,存放在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里。你有了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你有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
所有愛孩子,渴望孩子優(yōu)秀成功的父母們,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吧,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事實上,良好的習慣是做父母的今生能夠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因為,良好的習慣才是真正的通向優(yōu)秀的點金石!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始資本!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六個細節(jié)讓孩子走向成功
一、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強化劑
當孩子有錯時,應該針對錯誤行為就事論事,不應否定孩子的全部價值和各方面的成績。
三、讓孩子善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亦是強者的一個顯著特點。遺憾的是,不少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而不愿聽取孩子的個人意愿和自我評價。
四、專注——注意力的培養(yǎng)
通過簡單而經(jīng)常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如對幼兒,可唱一首歌(或用錄音機放)并要他細心聽,然后問“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動物?”
五、信息刺激——成功的階梯
“永不滿足”是強者的一項寶貴品質(zhì)。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時刺激他奪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辦一個孩子成績冊,甚至布置一個陳列室效果則更好。
六、“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善于分析條件,科學地制訂計劃是強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賴于幼年時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優(yōu)秀”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他把這一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便孩子經(jīng)常對照一一攻關(guān),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適當?shù)某钥啵呛⒆幼呦虺晒Φ穆罚?/h2>
適當?shù)某钥?,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p>
01
兒子上初三了,住校。經(jīng)常會抱怨學校的飯菜太難吃,生活條件太差。
“土豆炒肉里只潛伏著兩塊肥肉!”
“西紅柿炒雞蛋找不到雞蛋,根本就是西紅柿炒西紅柿!”
“好不容易燉回排骨吧,量還特小,不拼命搶都買不到!”
“打熱水要跑出二里地!”
“床板子硬死了!”
說起學校里的苦來,兒子就像下傾盆雨似的,是直泄而下。
當然,我知道,學校里的生活與自己家里是根本沒有辦法相比的,但是比起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來,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上初中時,在離家三十外的鎮(zhèn)上,十八個人擠一間宿舍,每天的飯簡單到,每頓只有饅頭和從家里帶的咸菜,學校每頓也會做兩個炒菜,但沒有幾個同學舍得花錢買來吃,學校里人多,上廁所,用水籠頭都得排隊......
兒子皺著眉頭說:“根本不是一個年代,沒有可比性。”
兒子抱怨歸抱怨,沒有我和他爸的“特赦令”也是白搭!抱怨完了,照樣去學?!笆芸唷薄?/p>
晚上和愛人散步回來,在樓道門口兒見到三樓的女人正在來回溜達,停下聊了一會兒天,她說:“等到十點鐘要去學校里接女兒回來!”
我知道,她女兒上的那所高中是住宿制的,辦理走讀非常麻煩,三樓的女人說,學校條件太差,女兒天天抱怨吃的差,住的差,一想到孩子在那受罪,我就難受,干嘛讓孩子受罪呢,麻煩點,天天接唄。
于是,現(xiàn)在,每天是這樣的,五點鐘要早早的起床給孩子做飯,然后送去上學。等到十點下了晚自習,再去接。想來,跟上幼兒園時一樣了。
02
我很奇怪:大多數(shù)孩子能吃的苦,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吃呢?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作為家長的,不舍得讓孩子吃苦。
只要聽見孩子一嚷苦嚷累,趕緊一把攬過來,拉到舒適窩里保護起來,讓他在溫床上幸福成長。
可是,這些家長是否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吃苦這條路是必經(jīng)之路,你能夠保護他的時候,他沒有吃過苦,等有一天你保護不了,而他又在溫床上長習慣了,當苦來臨時,他會承受不住。
03
我的同學小M有三個姐姐,他是父母眼巴巴盼來的寶貝疙瘩,唯一的兒子。父母對他的愛,真是捧在手上怕嚇著,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時候條件不是很好,但他從小到大,都是吃好的,一家人吃饅頭,要給他蒸幾個包子,每天早上單獨給他自己煮一個雞蛋吃,粗活從來都是姐姐們干,他反而到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至五年級上學的書包都是比他大一歲的三姐給他背著。
這樣一個寶貝,從小沒有吃過一絲一毫的苦。
后來,他長大了,姐姐們都已經(jīng)出嫁,他也在父母的幫助下娶了妻,又生了孩子,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
可是父母漸老,孩子漸大,他卻無力負擔一家老小,在家里種地,他不會,說:“現(xiàn)在年輕人哪有人種地啊!”
他跟著村里的人們出去打工,去了三天他獨自背著背包回來了,說:“在工地上拉磚太累了,受不了。”
04
不久又有人叫他去做工,沒出幾天,他又回來了:“不是人干得活兒,又臟又臭,住得跟豬窩似的?!?/p>
這樣如此反復了多次,他沒有賺到錢,卻白白賠了路費,再也沒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他就在家里成天吊兒郎當?shù)赝鎯毫艘惶煊忠惶欤媪艘荒暧忠荒?,還好有父母那點老本兒可吃,不至于挨餓。
他的父親去世不久后,母親便得了腦血栓,又要吃藥,還必須有人伺候。
買藥,他拿不出錢來,伺候他又嫌臟嫌累,一怒之下把腦血栓的母親送到了姐姐家,扔下便走。母親看著他的背影直流淚。
其實他也不好受,上有病母,下有嬌兒,自己卻眼睜睜受不下苦去,掙不了養(yǎng)家糊口的錢來,只能過著窮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
不知道他的母親有沒有后悔,如果他早知道自己唯一的寶貝兒子,會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當初她會不會選擇,讓孩子吃一些該吃的苦,鍛煉他的身心和毅力,而不至于等到這個世界靠他支撐時,他完全無力,無可奈何。
這時,他所吃的苦,遠遠要比小時候所謂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
作為父母,我們自然應該盡己所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大多數(shù)人能吃的苦,就一定要讓他吃,不要舍不得,不然,等到有一天,他應該頂天立地時,他承擔不起,就會吃更大的苦。
家長們,別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長必經(jīng)的路。
內(nèi)向的孩子也能成功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成敗”,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都希望通過各種努力,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獲得成功。家長的美好愿望無可厚非,但這里我們要弄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什么是“性格”。事實上,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性格”,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學上的“氣質(zhì)”和“性格”兩個概念。氣質(zhì)是指個體不以活動目的和內(nèi)容為轉(zhuǎn)移的典型的、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是一個人心理活動在發(fā)生速度、靈活性、強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綜合。它決定于生物學因素,也就是說,它來自遺傳,是穩(wěn)定的,不易改變。氣質(zhì)分為多血質(zhì)、膽汁質(zhì)、黏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四個典型類型。
我們常說的活潑好動、思維靈活的外向性格多是指多血質(zhì)和膽汁質(zhì),而安靜沉穩(wěn),不善交往的內(nèi)向性格多是指黏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心理學意義上的“性格”指的是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特征,比如勤奮、慷慨、誠實、禮貌、遵守時間和規(guī)則等,它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人社會化的結(jié)果,是人的社會屬性。所以,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進行適當改善的。不過,我們所說的內(nèi)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它受遺傳影響,不易改變。
其次,性格有優(yōu)劣之分嗎?很多人認為,“性格決定成敗”,認為這個“性格”有—個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符合這個模式的性格,都可以獲得成功。事實不是這樣的。不同的行業(yè)對從業(yè)人員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擁有一份好工作,內(nèi)向的人擁有同樣的機會。比如做教師,要求善于溝通;科研工作者,就要求性格沉穩(wěn),能沉下心去?!靶愿駴Q定成敗”說的是能否在了解自身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
那么,家長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我認為家長需要搞清楚“成功”的定義。從早期的“哈佛女孩”開始,到書店里隨處可見的成功學書籍,成功的熱潮激蕩著家長的心,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帶著孩子往那個叫做“成功”的路上奔跑。追求成功并沒有錯,錯在這些人篡改了成功的定義。期盼孩子各個方面都優(yōu)秀,當然不錯,可是現(xiàn)實中,總要有成績排名靠后的學生,每個人總有自己不擅長的方面。筆者認為,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尋找一條適合他的路努力行走,未必不是一種成功的生活。
第二,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幫助孩子客觀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優(yōu)勢。一個六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是他認識自我、確認自我價值、形成自信的時期,他需要鼓勵和肯定。如果在這個期間里,孩子總是被否定、批評、呵斥,對自己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他的自我評價會很低,可能導致他的情緒和自信心下降。在這樣的低自我評價中成長,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勢必要受到影響。
第三,給孩子一定的機會,但不是定目標。針對內(nèi)向、木訥的孩子,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適當?shù)母纳?,但切勿給他太大的壓力。
“點石成金”的兒童創(chuàng)造力
因此,如何啟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今后教育的重點,家庭教育自不例外。根據(jù)科學的研究,一個人的身體組織從出生到成人,一直都在發(fā)育成長。它的過程是不斷地淘汰老細胞,長出新細胞。然而腦部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隨著人的成長,腦的重量逐漸增加;但是腦細胞的數(shù)量卻和出生時相同,不會再增加。腦細胞跟著身體的成長,會伸展出許多突觸、神經(jīng)纖維長出髓鞘,這叫做髓鞘化。主管運動和感覺的部位會提早髓鞘化,專司高等思考的部位髓鞘化則較遲。大腦細胞間需要有聯(lián)絡的網(wǎng)絡,這種聯(lián)絡的網(wǎng)路叫做神經(jīng)回路,如果回路的組織良好,可加強一個人的思考能力。
這些機能的發(fā)展,由胎兒在時就開始發(fā)展,到了3歲左右,大部分發(fā)育完全,就是更細致的回路成長。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成長即完成了。因此,小學四五年級前是智能發(fā)展的黃金階段,也是專家所強調(diào),啟發(fā)創(chuàng)造力最關(guān)鍵的時期。
讓下一代更聰明,是所有父母的希望。然而,根據(jù)科學實驗,智商受遺傳的影響比較大,后天的努力只有少許的影響。所幸,與“智商”同等重要的“創(chuàng)造力”,充滿可塑性,可經(jīng)由“訓練”呈現(xiàn)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而且一經(jīng)“訓練”,就不會消失。
什么是創(chuàng)造力呢?
創(chuàng)造力和智商有點相關(guān),但不是絕對有關(guān)。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創(chuàng)造力;有好創(chuàng)造力的人,卻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
走向成功之路:父母與孩子相處也有大學問
有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需要刻意留出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嗎?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下面有專家來一一解答。
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嗎?是否還需要分別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一會兒?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會給孩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盡管如此,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特別需要和興趣,其中有些興趣和需要,不一定要當著全家人的面講出來。
一對一的交流很關(guān)鍵(不管這樣安排有多麻煩和困難),這樣做,你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的興趣、情感和思想。開始的時候可能有點兒難,但只要形成慣例,你們一起相處得這些點點滴滴,一定會被你們珍惜一輩子。
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掌握適度原則。不然,孩子長大會認為,不管付出什么代價,他們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
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給孩子“遲延的滿足”甚為關(guān)鍵,這在多數(shù)成功的成年人身上得到了驗證。這些成年人懂得“種瓜得瓜”的法則,也明白,現(xiàn)在所做的會成就將來的成功和回報。
很多情況表明,這樣的成功之路和他們的童年受教育有關(guān):即他們怎么做才能受獎,怎么做才能得到禮物。很多孩子懂得,為了得到獎勵必須付出努力才行(生日和圣誕節(jié)除外)。不管父母多富有,禮物和恩惠都不能白給孩子。孩子要想得到什么禮物必須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爭取,并耐心等待。
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計劃小習慣,等于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學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對爸爸媽媽們正確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計劃小習慣,等于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昨天我在論壇里分享了一些知識和觀點,其中有一位家長朋友也提問到“我一定行,這句話怎么讓孩子從潛意識里接收到?”這種潛意識的激勵我們家長朋友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如果太過生硬、身板,就有可能會是一次失敗的“激將法”,倘若多次失敗的“激將”后,孩子有可能就會給自己種下這么一個限制性信念,你們大人說的都是大道理,不一定能成功!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引導、教導孩子呢?
首先孩子的行為習慣是按習慣行事的
并且“改變”孩子原有的不良習慣的是一個令孩子不舒服的過程
但是孩子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不斷重復
一個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與潛意識的力量息息相關(guān)的。所以在此附帶介紹一下習慣形成的規(guī)律和特點。
研究表明:一個孩子一天的行動中5%是非習慣性的,95%是習慣性的。
21天以上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習慣的形成:1-7天----刻意、不自然到7-21天----可以、自然;21-90天----不經(jīng)意、自然如果您對改變孩子的壞習慣沒有信心,您可捫心自問:我要選擇成為成功的家長還是失敗的家長?不改變就意味著失敗。相信只要有決心,孩子的某些不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但家長朋友也應客觀看待孩子的習慣,不可強制性地逼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愿意做的改變。只要您把焦點放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上,我想壞習慣終有一天會自動萎縮。
孩子的性格其實就是一堆習慣,是若干習慣的組合體。
卓越的孩子就是因為擁有諸多良好的習慣,所以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卓越孩子身上的所有好習慣,您會發(fā)現(xiàn),孩子要想不卓越都很難,因為習慣成自然。
像我的兒子“達達”我就通過對他科學的了解后,對他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行引導,剛開始孩子也會覺的不舒服,但是你們知道嗎?不知不覺的,有時候在我們大人忽視的時候,孩子會自己跑過來說:爸爸,我們是不是應該這樣?有沒有少了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事情?你會猛然發(fā)覺孩子開始給自己安排事情了,有自己的見解,甚至從做事上,有自己的目標了。
好的習慣印到孩子骨子里后,是伴隨一生的,孩子將會終身受益!一些不良的習慣,哪怕是平時最不起眼的,都有可能在孩子未來的某個關(guān)鍵時刻起到最大的影響。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我們應該如何科學的指引孩子人生目標,打破一些固有的限制性信念,并應用SMART法則樹立我們?nèi)松哪繕?。今天又和大家分享了小習慣的重要性。各位家長朋友們我們不妨可以稍微在生活中應用以下這十二個問題引導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規(guī)劃和總結(jié)的習慣。相信各位家長朋友將會從中受益,也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小小的支持和幫助。
清晨六問:
1.孩子,你今天的目標是什么?
2.孩子,你的核心大目標是什么?
3.孩子,你今天最重要的是3件事是什么?
4.孩子,你今天準備學到哪些新東西?
5.孩子,你今天準備在哪些方面進步一點點?
6.孩子,你今天如何更快樂些?
靜夜六思:
1.孩子,你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標?
2.孩子,你今天是否更接近了大目標?
3.孩子,你今天又學到了什么?
4.孩子,你今天在哪些方面學得還不夠好?
5.孩子,你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孩子,你明天的目標是什么?
成功家教的三個重點 保孩子一生安穩(wěn)
成功家教的三個重點 保孩子一生安穩(wěn)
知好歹
過去的人大都不能識文斷字,卻大都通情達理,就是因為古時候的家教和家風,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儉持家,守住本分,不能辱沒祖先。這是基本的家風,也是家教的基本。
用一句大白話說,就是要教會孩子知道好歹。知道了好歹,孩子本性中的善良,就會指引他去做好的事情,拒絕做壞的事情。孩子的優(yōu)良品質(zhì),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將來孩子踏入社會,這些品質(zhì)也能起著定盤星和指路燈的作用,能讓孩子不走歧路、邪路,并得到善良所應有的回報。
知好歹,這關(guān)乎孩子的情感和內(nèi)心認同,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從小給予他們相關(guān)的熏陶,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接受和認同,內(nèi)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
現(xiàn)在很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在從前貧瘠的時代,人們守著古訓的時候,孩子卻不敢不知好歹,不敢傷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過去孩子要是傷害一個小動物,家長會說甚至打孩子。而現(xiàn)在,一群大學生為了找刺激就會去虐待一只小貓,并看著老貓急得哀號而喜笑顏開。這值得我們深深反思。
懂規(guī)矩
孟子有句家喻戶曉的話: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規(guī)矩是為人行事的準則,背后則是讓人明事理。教孩子懂規(guī)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然后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才會去做該做的,遠離不該做的。這樣日后自然就能行得正、走得穩(wěn)。
《增廣賢文》中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俄n非子》中也說: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有嚴厲家長的家庭里連兇悍的下人都沒有,而溺愛子女的慈母卻容易慣出敗家子)?,F(xiàn)在教育孩子主張寬愛,要因勢利導,這當然是對的。但因為孩子的特性——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都還比較差,所以古代那種嚴家教的方式雖然應當有所揚棄,卻依舊值得借鑒。粗暴打罵固然不可取,態(tài)度嚴厲一些,對教孩子懂規(guī)矩還是很有好處的。
教孩子懂規(guī)矩,主要就是規(guī)矩清楚、賞罰分明。孩子言行合乎規(guī)矩,就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不守規(guī)矩的時候,批評和責罰也絕不能少。家長有原則,孩子才能對規(guī)矩有敬畏。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表率。家長做不到,孩子打心眼里就不服氣。家長做到了,孩子還很可能會自己跟著做。
會感恩
感恩,即知恩圖報,是中國文化中極有分量的一種品格。古人對此說了很多,告訴了我們?yōu)槭裁匆卸鳎约案卸鞯闹匾浴?/p>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說的是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說的是不忘師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說的是不忘別人幫助之恩;“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說的是不忘前人之恩……一份感恩之心,可以串起這么多珍貴的品質(zhì),父母怎能不為孩子打算呢?事情上引導孩子,生活中熏陶孩子,日積月累下去,則是最好的路徑。
現(xiàn)如今生活好了,父母對孩子都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在家的地位可謂是“位高權(quán)重”。全家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們從小到大都是處在被愛的位置,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會認為從父母親人那里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于是就會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自然就不會想著去關(guān)心和感激他人。家長們對此要警醒。
綜上:《戰(zhàn)國策》中說: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如何計深遠呢?就要把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盡早地教給他們。而知好歹、懂規(guī)矩、會感恩都是為人的大素質(zhì)、做人的大原則。教會孩子這些,一定能讓孩子一生的路更順,活得更安穩(wěn)。
從小走向成功:情商培養(yǎng)最重要的六個方面
“EQ熱門”的六大揭秘
EQ:Emotion Quotient,情商,越來越多的人在關(guān)注這個詞,因為從0歲-100歲,高EQ能讓人生更加完美、充實和具有成就感。那么國外寶寶的熱門EQ都是什么呢?我們來學習一下。
1、同情心和愛心
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個9個月的嬰兒在看到另一個嬰兒啼哭時也會觸景生情,毫不吝嗇地落下眼淚,這是同情心最簡單、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你應該幫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進一步培養(yǎng)這種好的品質(zhì)。你可以不定期地問孩子:為了讓其它小朋友開心、快樂,你該怎樣做?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生氣了?你為什么會這樣做?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融洽關(guān)系,培養(yǎng)孩子不斷為他人付出愛心。
2、理財習慣
阿嵐(化名)決定通過帶孩子一起購物來讓他潛意識中懂得每一元錢的價值,開始孩子還驚訝錢消失的那么快,現(xiàn)在他會明白并很高興錢幫了他們這么多忙!另外,你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至少8歲的兒童),并讓他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孩子第一次成為錢的主人并親自支配它,定會不知所措,你可以為他做一些精心的場外指導。告訴他如何合理地計劃、支出這些錢。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會使他終身受益。
3、專注與責任心
鼓勵并盡量讓孩子全身心地專注于一項愛好或課外活動,如果這星期各種活動蜂擁而至,她既要練芭蕾,又要彈鋼琴,還要畫畫,孩子會身心疲憊,力不從心,結(jié)果是她可能什么都學不好,相反,如果你只為她精心挑選一項她喜愛的課外活動,她不但會精力充沛地用心學,而且還會培養(yǎng)一種對自己所從事活動、對自己所在集體的強烈責任感。
4、學會理解別人
一天,雅麗(化名)發(fā)現(xiàn),由于自己6歲的兒子嘲笑并且沒有邀請同班的一個同學參加他的生日派對,致使這個同學傷心地哭了。
雅麗沒有直接指責自己的兒子,而是引導他說:如果沒有被邀請的是你,你有什么感受?兒子馬上意識到由于自己的行為而給同學造成的傷害,他立即邀請這個同學參加了他的生日派對。通過一件看似微小但卻能使孩子受益菲淺的小事,啟迪他如何理解、善待他人。
5、誠實做人
孩子難免會說一兩句謊話,這時你要耐心地教導孩子。6-7歲的兒童能很快意識到他們說了謊話,并感到很內(nèi)疚、慚愧,卻又不知所措,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擺脫一切心理壓力,讓他們放心地感到你不會責罵他們。當孩子能坦白地指出他人的錯誤行為時,你要對他的勇敢、正直行為進行鼓勵、表揚。
6、不要拒絕勇敢
今天女兒憂心仲仲:她認為一個同學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但又不知該不該說。朱莉為女兒講述了她的經(jīng)歷:在一次班干部競選中,朋友請求她投自己一票,但這不是她的初衷,暗中投了另一個同學一票。朋友因失去這一票落選了,但這一切朱莉并沒有告訴朋友。朱莉慚愧地說道:從那以后我發(fā)誓,只要自己堅信正確的就要勇敢地說出來。女兒被朱莉的一席話感染和激勵著,她知道該如何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