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水游戲記錄:老師,水運走了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幼兒園沙水游戲 幼兒園水游戲 幼兒園水的游戲運水游戲之后,棟棟還意猶未盡,他隨即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著急地對我說:“老師,現(xiàn)在水越來越少了,我們都舀不到水了,還怎么運?。俊蔽覍λf:“那你再去拿之前的運水工具,再來試一試,看看能行嗎?”棟棟隨即就拿來了之前在運水游戲中選擇的吸管和瓶子,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他拿起吸管橫著放進盆里,進行嘗試舀水,“老師,我的吸管都碰不到水。”“怎么會呢?吸管底部不是碰到了嗎?”“這個吸管的口子沒有碰到,就裝不到水?!蔽易屗麚Q一種工具再試試看,于是他又換了瓶子,瓶子放到只裝有剩下一點點水的盆里。“老師,還是舀不到水怎么辦?”棟棟自選的兩樣材料都失敗了,他連忙向我尋求幫助。于是我讓他再重新調(diào)整選擇材料。他看見桌上的紙巾,就說:“老師,我拿這個試試吧?!闭f著
,他拿起紙巾進行實驗了。“老師,水沒有了,都被吸到紙巾里了?!八急晃吡藛?!”我問他:“你是怎么成功運水的?”他想了想,一邊示范一邊說道:“紙巾把這個盆里的水吸干了,然后我在這個盆里擰了一下,水就有了,就被運過來了?!?/p>
針對臉盆里只有一點點水這一情況繼續(xù)進行探索實驗,引導(dǎo)孩子想想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幫忙呢?在活動中,棟棟從失敗到成功,自主建構(gòu)著相關(guān)的運水經(jīng)驗,尋找、發(fā)現(xiàn)材料的吸水性,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實驗,孩子發(fā)現(xiàn)紙巾顯然是這些材料中最好的運水工具,總結(jié)出因為它們可以吸水。那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吸水呢?是不是所有吸水的材料都適合運水?這些吸水的材料是否都耐用?
活動還可以繼續(xù)延伸探索,老師可以提供一些吸水的材料,像報紙、餐巾紙、棉花、海綿、毛巾等,讓他們再來試一試,探索一下,讓孩子發(fā)現(xiàn)新問題,知道不是所有的可以吸水的材料都適合運水。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你走入運動誤區(qū)了
強健的體魄是孩子成長的前提,這一點所有家長都贊同,然而實際情況又如何呢?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搜集到幾種典型的對幼兒身體鍛煉的錯誤認識,希望爸爸媽媽引起重視誤區(qū):1、低估孩子的運動能力出于安全考慮,不少父母會限制孩子的活動,覺得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遠離危險,就能保證健康、遠離疾病。
殊不知,您的過度保護、過分小心,反而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削弱了他與生俱來的抗病能力,孩子抵抗力下降,患病率反而會上升。
其實,孩子是非常富有運動潛能的,運動水平也隨著年齡呈階梯性發(fā)展的。
比如2-3歲孩子能在10秒內(nèi)完成10米往返跑;而到了4歲就可以減少為9秒;5、6歲則分別為8秒和7秒。
2歲左右的孩子能將物體投到3米遠的距離,3歲則增加到5米,4歲和5歲能投遠到6米和7米。
家長不敢放手,有時是因為不清楚孩子合適在什么地方鍛煉,自己在孩子鍛煉時應(yīng)該做些什么。
鍛煉的方式很多,但同樣的項目,不同年齡孩子的側(cè)重點有很大差異,要區(qū)別對待。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同樣是走,3-4歲的孩子可以模仿大象、小貓等小動物走,和家長一起玩“小火車”的游戲,用游戲的情景幫助他聯(lián)系加大難度走。
對5歲孩子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可以練習聽信號有節(jié)奏的走,或聯(lián)系高舉手臂、踮腳尖走或蹲著走,此時可以結(jié)合游戲“高人和矮人”進行。
同時為了避免孩子發(fā)生意外傷害,在鍛煉時,家長要注意:運動前,要先檢查一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螺絲是否有松動,場地是否有玻璃渣等危險物;其次,要在活動前和孩子一起進行熱身活動,伸伸臂、彎彎腰、活動膝蓋、腳腕、手腕,避免因為突然運動而造成韌帶或關(guān)節(jié)拉傷、扭傷;最后要注意在運動中進行適宜保護。
尤其是玩一些
小醫(yī)院角色游戲、走迷宮記錄
小陸選擇了小醫(yī)院,并扮演了醫(yī)生這個角色。來了一位病人小博,小陸問她:“哪里不舒服呀?”小博說:“肚子有點疼”。小陸聽了他的回答后馬上拿出聽診器放在他的肚子上聽了聽,聽完后小陸拿出處方和筆一邊在處方上畫一邊說:“給你打一針吧?!毙〔┯终f:“不是太厲害”。小陸又接著說:“那好吧,先吃點藥看看吧。”
一方面當病人說肚子疼的時候,醫(yī)生能夠做出相應(yīng)的診斷,立即聽聽病人的心跳,說明小博肚子疼就醫(yī)的生活經(jīng)驗。另一方面,小陸這次扮演的醫(yī)生很負責任,掌握了做醫(yī)生的經(jīng)驗。
教師可以以癥狀比較輕的病人介入,建議醫(yī)生開一些藥吃吃就好了,讓小陸能夠“對癥下藥”,而不局限于打針。對于角色的分配上也要考慮。不能只有醫(yī)生
,沒有護士。總之,孩子的游戲都是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可以提升生活經(jīng)驗
走迷宮
小嵐今天在玩走迷宮的游戲,只見她用手指比劃了幾下,找到了表示開始的箭頭,伸出食指開始走迷宮了。小手在迷宮圖形上來來回回了很久還是沒有到達終點,她又開始從起點重新走。邊上的洋洋說:“我知道怎么走的,我告訴你吧!”小嵐搖搖頭說:“我自己會走!”又開始了嘗試。最后,小嵐成功地走出迷宮,開心得說道:“我終于成功了!”
小嵐是一個比較文靜、善于思考的女孩子,自己能玩出很多的花樣。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專注性,遇到問題能夠自己克服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與滿足。
幼兒特別喜歡區(qū)域活動,因為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主選擇的游戲,可以完全自由的探索,獲得滿足和成功。案例中就是簡單的走迷宮游戲,也能讓孩子專注其中。我覺得除了材料提供的有層次性,比如簡單一點的一顆星,難一點的兩顆星,再難一點的三顆星等;還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任務(wù)意識,比如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找到迷宮的出口等。
托班筆記:喝水記錄
做什么事情都要設(shè)一點難度,我們班的喝水記錄也不例外。我們分別把水果分三種。黃色的梨頭標志表示今天喝一杯水;橘色的橘子標志表示今天喝二杯水;紅紅的蘋果標志表示今天喝三杯水。
告訴孩子們,水果不能隨便亂貼。如果今天共喝三杯就直接貼蘋果,不要一個梨一個梨貼上去。如果連續(xù)喝四杯呢?我讓孩子們自己去計算。這樣的喝水記錄不但可以開動孩子的思維,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對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很滑稽的現(xiàn)象。他們不管你的指示,隨意的張貼。把整條都貼滿了,他覺得很開心,還伸出手指去數(shù)一數(shù)。
看著孩子很滿意的微笑,我不好意思去破壞這樣的氣氛。就蹲下來對孩子說:“我們來看看墻上的圖片指示好嗎?”寶寶看看我,我指著圖示說:“梨頭表示你喝幾杯水???”“一杯”“寶寶真棒,會看圖示啦!”我繼續(xù)引導(dǎo)說:“橘色的橘子表示你喝幾杯水啊?”“二杯”“真乖,你怎么知道表示二杯水??!”“因為老師畫了二個水杯?。 蔽依^續(xù)問寶寶:“那紅色的蘋果表示幾杯水???”寶寶大聲說:“三杯水??!”我奇怪了,問寶寶:“那你為何給我貼那么多蘋果?。 睂殞殞ξ艺f了這樣一句話:“因為蘋果比橘子更好看!”
孩子是可愛的,孩子是隨自己的視覺去做事情的!他知道應(yīng)該貼什么圖標,就因為好看他喜歡,他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做老師的隨他個性還是教育他應(yīng)該按喝水規(guī)則貼圖標呢?
觀察記錄《雨欣不想玩游戲了》
時間:**月**日
地點:幼兒園活動場地
觀察對象:雨欣
觀察教師:韓老師
觀察過程1:
今天,我們在幼兒園的院子里做老虎和猴子的游戲。班里20個小朋友參與游戲。游戲時間大約30分鐘。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與調(diào)節(jié)幼兒的活動量,我們給游戲創(chuàng)編了細節(jié),如:老虎要抓小朋友們了,老虎肚子餓了,猴子爬樹上了,猴子抓桃子了等等。小朋友們在創(chuàng)設(shè)的境界中忘我的活動著,開心極了。當然,我也不忘加入到小朋友們中間,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墒窃谟螒蜻M行了大約10分鐘的時候,雨欣跑來告訴我“老師,我不想玩了。”“為什么不玩了呀?”“就是不想玩了?!弊约阂粋€人主動退到旁邊,不再游戲。
活動分析:
我對她的主動退出感到奇怪,我想了想,是不是與以下原因有關(guān):雨欣膽子小,害怕老虎的情節(jié);另外,雨欣體質(zhì)較弱,跑得慢,老被別人抓住,而自己不希望被別人抓住。
活動過程2:
又過了幾天,因孩子的要求,我們又玩起了老虎和猴子的游戲。針對上次雨欣不愿意參加游戲的原因,我對游戲規(guī)則做了調(diào)整:每人有一個固定的追捉對象,并給雨欣固定了一個旗鼓相當?shù)摹皯?zhàn)友”。這次,雨欣這次沒有退出游戲,而是快樂的加入其中。當她把對手抓住時,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抓住她了!”看到她臉上愉悅的樣子,我為她感到高興。她努力了,她成功了。
分析與對策:
由于每個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各不相同,她們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在組織體育活動時,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幼兒的個體情況區(qū)別對待,讓幼兒體驗成功,從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對自己樹立自信。
老師,我不走線了
一天,領(lǐng)孩子們進入工作室,剛剛開始走線活動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情緒有點不穩(wěn)定,當時我沒有太在意。在我走到工作室門口看走廊外沒有換完鞋的孩子時,工作室內(nèi)有幾個走線的孩子跑了起來,他們意識到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行動了,便低頭走線,這時為了糾正他們這種走線的姿勢,我就把沙包給放到了頭頂上,讓他們走了兩三圈,這時我給他們解釋說:“有些小朋友不想做工作了,老師現(xiàn)在需要讓他靜一靜,所以你們就要陪著他們幾個練習走線”,誰知話說了沒多久,看到淙淙和另兩個孩子已經(jīng)拿著墊子坐在線上了。我就提醒他們,現(xiàn)在不能停下,還需要再走一圈,那兩個孩子放下墊子接著就走線去了,淙淙就坐在墊子上不動,后面的孩子馬上就要走過來了,我便上去和他說,你到旁邊去坐著,他可能以為我生氣不讓他工作了,我說你到旁邊去坐,別的小朋友還要走線,他拿著墊子,沒流一滴眼淚的“哭著”說:“王老師我不走線了,王老師我不走線了……”他的表情和音調(diào)透出讓人不得不感覺到他的那個可憐啊,突然間讓我感覺到我侵犯了他的人權(quán),我的心那個不是滋味啊……我有一種在“體罰”他們的感覺,天啊,這種教育方式在蒙臺梭利的工作室里肯定是不允許的。在后來的展示工作和自選工作環(huán)節(jié),我觀察到淙淙的工作還是很開心的。和淙淙的“較量”讓我明白,對孩子的尊重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對孩子的教育絕對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定將尊重他們放在第一位,他們絕對不僅僅是孩子。
“老師,我不走線了”
一天,領(lǐng)孩子們進入工作室,剛剛開始走線活動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情緒有點不穩(wěn)定,當時我沒有太在意。
在我走到工作室門口看走廊外沒有換完鞋的孩子時,工作室內(nèi)有幾個走線的孩子跑了起來,他們意識到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行動了,便低頭走線,這時為了糾正他們這種走線的姿勢,我就把沙包給放到了頭頂上,讓他們走了兩三圈,這時我給他們解釋說:“有些小朋友不想做工作了,老師現(xiàn)在需要讓他靜一靜,所以你們就要陪著他們幾個練習走線”,誰知話說了沒多久,看到淙淙和另兩個孩子已經(jīng)拿著墊子坐在線上了。
我就提醒他們,現(xiàn)在不能停下,還需要再走一圈,那兩個孩子放下墊子接著就走線去了,淙淙就坐在墊子上不動,后面的孩子馬上就要走過來了,我便上去和他說,你到旁邊去坐著,他可能以為我生氣不讓他工作了,我說你到旁邊去坐,別的小朋友還要走線,他拿著墊子,沒流一滴眼淚的“哭著”說:“王老師我不走線了,王老師我不走線了……”他的表情和音調(diào)透出讓人不得不感覺到他的那個可憐啊,突然間讓我感覺到我侵犯了他的人權(quán),我的心那個不是滋味啊……我有一種在“體罰”他們的感覺,天啊,這種教育方式在蒙臺梭利的工作室里肯定是不允許的。
在后來的展示工作和自選工作環(huán)節(jié),我觀察到淙淙的工作還是很開心的。
和淙淙的“較量”讓我明白,對孩子的尊重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對孩子的教育絕對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定將尊重他們放在第一位,他們絕對不僅僅是孩子。
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實錄區(qū)域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選擇陸續(xù)進入?yún)^(qū)域。在美工區(qū)內(nèi)毅毅很快發(fā)現(xiàn)了新添置的材料——印臺。他隨手拿出一張紙,用右手的大拇指蘸足印泥,然后印在紙上。隨即,他哈哈的笑起來“指紋,我的指紋”。毅毅的發(fā)現(xiàn)和情緒很快感染了角內(nèi)其他小朋友,頓時,一場摁手印比賽就開始了。你印一個,我印一個,很快,一張紙就印滿了。再拿一張紙,又認真地在紙上印著,個個臉上一幅得意,滿足的樣子。我靜觀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然,在他們印到第三張時,浩浩首先有了突破,“看,旋渦(螺形紋),嗚……”邊說邊用手使勁地在空中繞著。超超接著說“我變的大風,好大的風……龍卷風”?!拔疫@是花朵……”。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渲染著自己的作品。于是我緊接著引入活動,提出要求:讓指紋娃娃變魔術(shù)。接著就“放手”讓孩子自由表現(xiàn),大膽發(fā)揮了??珊芸煳揖桶l(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在紙上大氣地摁上一通手印后,就不知所措,有的拿起勾線筆就在指紋印上涂起顏色來、飛飛小朋友更好,就用手指蘸著印油在紙上一筆一筆畫起來。于是我啟發(fā)到:好好看看,你們的指紋娃娃像什么,如果添上幾筆就會更像的,如果像蝸牛,那還差哪個部分呢?大膽的試一試,你們一定能行。雖然這樣,我還是感覺到大部分孩子很茫然的樣子,只有幾個能力強的小朋友能添畫幾條光線畫成太陽和小花。
思考與分析活動的開始可以看出,小朋友是非常有興趣的,可是為什么后來卻不能表現(xiàn)出來?“為什么孩子有那么豐富的經(jīng)驗而不能充分表達?為什么我‘放手’給孩子創(chuàng)造的自由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樣的缺乏想象,沒有生氣?”我覺得非常的沮喪。于是我坐下來尋找問題的癥結(jié)。通過分析,我意識到:也就是在“想表現(xiàn)”與“實際的表現(xiàn)技能”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此時迫切需要老師的及時幫助。《指南》指出:在活動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達興趣,之所以作品平淡缺少生氣,最關(guān)鍵的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對活動缺乏了解。策略與措施在幼兒初次接觸這個活動,老師應(yīng)及時進行適宜的“出手”,對幼兒進行手印想象畫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進行啟發(fā)和誘導(dǎo),可以通過提供圖片引導(dǎo)觀察和概括,引發(fā)幼兒思索:怎樣印畫出更多的東西?這些都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幫助,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從而避免孩子表現(xiàn)出的茫然、無措。
老師您走錯了(大班)
不知不覺,新的學期近一個月了,當初入園還哭哭涕涕的孩子如今已升入了大班,和他們在一起待了兩年,似乎都知道了對方的喜怒哀樂,眼神變化,再次教育起來好像很順心順手,但安全教育仍是我們的工作重心,重重之重。
因升入大班,孩子們也從一樓搬進了二樓,新的寢教室新的好奇,也就帶來了新的安全教育。不要探望窗外,不要攀翻欄桿,也不要在樓道中追逐打鬧,帶著他們示范上下樓靠右行等。較勁腦汁,能想到的、有可能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統(tǒng)統(tǒng)嘮叨給孩子,生怕他們有一丁點的傷害,尤其是班中那幾個比較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就成了重點演練對象。或許是老師的耐心教育,也或許是孩子的記性較好,三周下來,看著孩子們的表現(xiàn),我也倍感欣慰,尤其是上下樓,不退不擠也不亂跳,教育效果甚好。
但今天,孩子一句話讓我思索反省。中午孩子米飯,一手提米,一手提菜,照舊上樓,可突然碰見去廁所回來的李林煬說:“老師您走錯了?!蔽也患偎妓骰貞?yīng):“啥呀?”他又說:“老師您走錯了,您說過上下樓靠右行,上樓應(yīng)該走在墻這邊?!蔽翌D時無語,也停住了抬起的腳步,細看,樓道正中央,不要找借口提飯桶方便,關(guān)鍵是自己一直都是這樣走,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右行。我愧對孩子,自己的言行還不如班中這個一直讓我認為“老給我意外驚喜”的孩子。
孩子隨口的一句話,讓我思索反省。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所說:“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yīng)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jiān)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jiān)督。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須知天地間再也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生的心理上各種細微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也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物?!?/p>
這件事也提醒著我,作為幼兒教師,應(yīng)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舉一動就是孩子的榜樣,以免在無形中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