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合群寶寶,始于出生一刻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寶寶入園第一天寄語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從小培養(yǎng)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情商(EQ)發(fā)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場幼教研習會中,曾經(jīng)觀賞了一盤錄像帶,其中有一段鏡頭是這樣的:
一位呱呱墜地的嬰兒,在臍帶未被剪斷前,從醫(yī)護人員手中抱給媽媽,媽媽口中開始以懷胎時的稱呼叫他,并抱著他靠近胸部。當媽媽叫他時,他突然停止哭聲,眼神為之一亮,緩緩地轉(zhuǎn)動著頭,搜尋聲音的來源,面部的肌肉壓力也頓時消失。
其平和、安全的感覺與母子交會的真情,讓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這就是新生兒在初到人世,找到的“參照點”,即胎兒時期的記憶。
這樣的短期經(jīng)驗,對經(jīng)過生產(chǎn)危機,來到茫茫世界的新生兒來說,就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似的,他的感受是:我在這里是安全的,而這樣的感受是建立他對人信賴的第一步。
社會化敏感期從坐月子開始
在研讀與教育相關(guān)的課程、書籍與實際教學生活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贊嘆老祖宗的“智慧”。就以中國人的坐月子來說,有很多的規(guī)矩,比如:
1.除了至親,如孩子的父親、祖母、外婆外,其他親人最好不要進“月內(nèi)房”,以免孩子受驚嚇。
2.“月內(nèi)房”燈光不宜太亮。
3.在“月內(nèi)房”內(nèi),不可大聲說話。
我仔細去想這些規(guī)矩,深深地體會到,這和人類發(fā)展學中所說的,新生兒前6-8周的生活屬“共生期”,是不謀而合的。其生長的環(huán)境是胎兒期和嬰兒期的銜接期,因此環(huán)境上必須和子宮的環(huán)境類似,不宜太亮。而這個時期,固定的照顧者和適時回應新生兒的生理需求,是其發(fā)展“基本信賴”的關(guān)鍵時刻。因此,最好是父母和嬰兒三人共同以愛的方式度過這個時期,因為這個“基本信賴”,是將來孩子能和父母以外的人建立良性互動的基石。
如果坐月子期間,孩子的生活充滿混亂與不和諧,換句話說,他得不到適當?shù)恼疹櫍瑒t孩子接受到的訊息是:“人的世界是無情的。”如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慢慢地對周遭世界產(chǎn)生懷疑,最后發(fā)展出不信任,這樣的結(jié)果將進入他的潛意識,是成為他日后不能合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這段期間,父母親和嬰兒的生活應該是——
1.從生活中找出嬰兒的作息節(jié)奏,比如:進食和排泄的規(guī)律性。
2.從哭聲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是肚子餓了?還是尿布濕了?并給予正確與恒定的語言回應和生理需求的回應,讓孩子生理與心理同時獲得滿足,如此一來,信任心就在其中滋長。一個人若無法在嬰兒期學習信任他人,則終其一生就可能無法和人群快樂地相處。
3.固定的照顧者,特別是父母的照顧能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一個有信心的孩子才會感知別人的存在,也才能適當?shù)卦趧e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體貼別人。
4.及時回應嬰兒的需求,能夠帶給孩子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我的訊息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并因此獲得開心,我是一個具有溝通能力的人。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是增加嬰兒對社會化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催化劑。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社會化經(jīng)驗演練的最佳環(huán)境
遠足是孩子的最愛,因為其中的樂事之一,是可以攜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而在遠足活動中,可觀察到孩子的社會化行為。
通常小班的幼兒是獨自享受自己所帶的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則會說:“我請你吃糖,你和我做朋友好嗎?”大班的孩子則會很大方地拿出食物請客,而且會有差別待遇,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會多給一些。
3歲以前的孩子幾乎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建構(gòu)自己各項身體機能,使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穿衣、吃飯、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發(fā)展到這個階段,蒙特梭利博士說:“他們就像一個充滿信心的英雄?!本邆溥@樣能力的小孩,再也不愿被關(guān)在家中,因為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同伴,而且重視同伴的存在,并且有所依賴。
3歲半的小因,剛開學時因為連續(xù)感冒,媽媽為了健康著想,讓她在家休息,過了一個月才入學。一向喜歡上學的小因突然變得不開心,有一天,小因心情不錯,媽媽就問她:“小因為什么最近不喜歡去學校呢?”小因說:“媽媽,你記得我有兩個好朋友嗎?”媽媽很快回答:“是啊!我記得是小宜和小萍啊!”小因說:“他們現(xiàn)在都到樓上的教室了!”媽媽總算找到答案,原來小因是因為朋友不在同一個班級的關(guān)系,才會拒絕上學。
了解這情形后,媽媽和小因溝通并建議她:“你想找這兩位同學時,告訴老師后就可上樓?!蓖瑫r也引導兩位好朋友邀請她上樓去,并在戶外活動時間,提醒她可以找兩位同學一起玩。如此,小因再也不排斥上學。
有一天,一向思路清晰,學習能力均衡正向發(fā)展的小珍突然大哭起來,并無助地叫在學校服務的媽媽:“媽媽!君君不跟我好!”(學校規(guī)定老師的孩子在學校必須稱呼自己的媽媽為老師,一則為讓孩子公私分明,再則不讓其他孩子因而見景傷情),因為小珍的媽媽正忙著準備午餐,所以我就抱著她問:“君君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小珍哭著說:“是啊!可是今天小岑請她吃軟糖,然后她就聽小岑的話,對我說不跟我好!”我一邊安撫她,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由這些例子,可以感知這個時期的孩子,很積極地想要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從發(fā)展上來說,4歲左右的孩子,已開始覺得需要交朋友,所以有的小孩會因為不知如何和別人相處,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而不想上學。有的會因為是家中惟一的寵兒,凡事不會和人分享,說話的語氣、用詞較霸氣,所以無法成為小團體中的一員,因此產(chǎn)生拒絕上學的現(xiàn)象。有的更會因為想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玩,結(jié)果被拒絕,而覺得傷心、無趣,不想上學。
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常會要求父母讓他帶東西到學校請小朋友吃;有時也會早早向父母懇求在學校過生日,為的是要請朋友吃蛋糕,或其他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實現(xiàn)受同學重視的感覺。
我們常常笑談孩子第一個想交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因為只要孩子拿一大包食物,分給一位同學,大家都會奔走相告,他立刻會聽到“××我和你做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對不對?”一下子他就成為最有人緣的人。
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時,我們并不極力反對,但會在適當?shù)臅r機告訴他們?nèi)绾谓慌笥眩貏e是當孩子之間有沖突時,更是引導他如何學習交朋友的好時機。
另外,這個時期的孩子,常會為了獲得同伴的青睞,而漸漸修正自己的粗暴行為。所以成人如何引導孩子,從與人沖突的事例中,學習適當表達自己、尊重別人,成為一個合群的人,是在幼兒階段就必須開始的。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父母培養(yǎng)讓你家寶寶性格更合群
有很多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不合群,很難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塊玩、學習、做游戲,經(jīng)常單獨活動,媽媽都覺得這樣很不好,但卻不知道怎么辦?其實,幼兒性格培養(yǎng)不是很難的問題,要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該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動進行糾正。
父母要抽時間與寶寶交談
爸媽應該根據(jù)寶寶的具體情況主動來培養(yǎng)其合群的性格:
1、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
節(jié)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邊與他們一起做游戲,當熟悉之后可以讓他們自己玩。每次游戲后父母都應該比較夸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2、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3、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互相信賴,彼此尊重,以培養(yǎng)孩子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對于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4、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鼓勵孩子經(jīng)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有利于培養(yǎng)興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際能力。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伙伴。
5、利用節(jié)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外出旅游、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也可以培養(yǎng)興趣、開放胸襟。
旅游是一種開放性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是相通的。交際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動和熱情,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nèi)向,不愛活動、自我封閉的人,怎么會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呢?在旅游中,有的要買車票、住旅館、進飯店、購門票,假如父母有意識地要孩子去做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對象,了解新的交際內(nèi)容,旅游結(jié)束,見識廣了、談資多了,這又給以后的交際增加了話題。
6、有意識地讓孩子獨自做客待客。
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讓孩子獨自去,這都是緞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問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guān)禮物的收送。與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帶的,不用應付,沒有壓力,應酬的主角是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去,自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里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7、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
有人說,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不會說,說不好,怎么交際?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時常出些模棱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辯辯;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jù)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幫助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fā)言。
8、對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更要特別注意。
要特意為其安排交往的環(huán)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樣的動作來參加活動,千萬不能因他“不會”或“不懂”而將其棄之一邊。
摩比思維館提醒您:寶寶不合群,爸媽就要主動“出招”了:鼓勵寶寶交朋友、參與各種活動,有意識地讓寶寶去與人交談,培養(yǎng)寶寶的合作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一定能換來合群寶寶。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一
當父母的,有誰不希望寶寶健康聰明呢?可除了平日里的悉心照顧,家長們就對怎樣幫寶寶開發(fā)智力束手無策了。其實,想要寶寶聰明可以從身邊的很多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要點一:多對孩子說話
語言的早期教育對孩子很重要。從嬰兒誕生起,你就要對他多說說話,這對孩子的情感、智力、腦功能的發(fā)育都有好處。
首先,讓寶寶聽不同的聲調(diào)、語氣,對耳膜是一種良性刺激,對孩子來說也是適應和熟悉的過程。此外,爸爸媽媽對著孩子說話時的表情、眼神和動作也是對寶寶的視覺刺激,可以讓寶寶慢慢學會對情境的領(lǐng)悟,能讓孩子領(lǐng)會大人的愛,產(chǎn)生安全感。
對寶寶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寶寶??烧f的內(nèi)容很多,你和寶寶正在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講什么給寶寶聽。例如,你可以把寶寶身邊物品的名稱一一教給他“寶寶看,這是花,是紅顏色的花”;也可以親親寶寶,告訴他“爸爸媽媽好愛你”。
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這樣就會培養(yǎng)出一個語言豐富的孩子。
更多: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一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二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三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四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五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六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七 培養(yǎng)聰明寶寶要點八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
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從小注意培養(yǎng)寶寶在這方面的能力。對于寶寶來說,培養(yǎng)
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方法莫過于做游戲和日常生活實踐。
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可通過游戲提高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可在他的一只腳上拴一個鈴鐺,當寶寶無意識地踢腿時,鈴鐺會響,通過多次試探,寶寶會將自己的動作與聲音聯(lián)系起來,從而有意識地踢動。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了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
日常生活和實際活動是寶寶思維發(fā)展的源泉。看看下面這位母親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寶寶開發(fā)思維的。
媽媽的經(jīng)驗
我是這樣引導寶寶從玩水的活動中增長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火柴桿、積木、竹筷、鐵釘、曲別針、塑料蓋、玻璃球……讓寶寶自己去玩,寶寶將各種東西放進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寶寶在玩耍中發(fā)現(xiàn),木質(zhì)的、塑料的都是輕的,于是作出凡是輕的東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斷。重的東西都沉在水底,鐵釘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鐵釘、玻璃球沉在水底,寶寶輕松地作出了正確的推理。當爸爸拿出一只空鐵盒問寶寶:“這只鐵盒會沉還是會?。俊睂殞殨敛华q豫地回答:“沉”??僧敽凶臃胚M水中,卻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寶寶在擺弄盒子時發(fā)現(xiàn)盒子是空的,空盒子盡管是鐵的,也能浮起來。
讓寶寶練習按照各種標準進行歸類
學習分類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jù)顏色、形狀、用途等。在歸類過程中寶寶會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物品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增強其觀察能力。
生活中的歸類游戲
取紅色、黃色、白色等不同顏色的小球各若干。父母任意取出一種顏色的小球,讓寶寶取顏色相同的小球進行配對。當家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寶寶時,還可以進行“看誰拿得對和快”的游戲。也可以準備一些顏色相同,但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寶寶分類、配對,以訓練寶寶對圖形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父母還可以準備一副撲克牌,讓寶寶按花色形狀分成幾堆,如按方塊和紅心等。隨后,可以讓寶寶按紅色和黑色分類,最后可按數(shù)字分類。
培養(yǎng)寶寶想象力
一寶寶的想象特征
1-2歲想象萌芽,如:將椅子當(想象成)汽車開,將木棒當馬騎等。
3-4歲想象的內(nèi)容是自己不熟悉的或沒經(jīng)歷過的,但是現(xiàn)實中有過的,如:辦家家,角色扮演(老師、學生)等,這種年齡的小孩想象還處于初級階段,他不可能想象出現(xiàn)實中從未有過的事物形象,心理學將這種想象稱之為再造想象。
5-6歲創(chuàng)造性想象萌芽,如:拼湊和泥塑模型,操作七巧板等可發(fā)展人的觀察力,空間想象力,知覺組織能力等。
二發(fā)展寶寶想象的4大妙招
1、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孩子的表象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積累起來的。別人說“蘋果”,你的頭腦中會浮現(xiàn)出一個“蘋果”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積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漸發(fā)展起來。我們要幫助孩子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正是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表象的過程,孩子表象的積累越多,就越容易將相關(guān)的表象聯(lián)系起來,這也就是想象發(fā)展的過程。在學前階段,我們鼓勵家長經(jīng)常要帶孩子走向大自然,與社會接觸,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機會豐富生活經(jīng)驗,在頭腦中留下更多的表象,為想象的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
2、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想象的欲望
除了帶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踴幫助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給孩子合適的圖書,和孩子一起分一享故事描述的情景,和孩子一起想象情節(jié)的變化,鼓勵孩子想一想結(jié)局怎樣,都是幫助孩子想象發(fā)展的好辦法。讀故事書時,改變一下讀的方法,讀一讀,停一停,想一想,給孩子一個吸收和連接已有經(jīng)驗的時間。此外,和孩子一起游戲也是置鼓勵孩子想象的大好時機,女孩子愛玩的“扮家家”,男孩子愛玩的搭積木,都是孩子想象力發(fā)展的機會。不只是提供玩具,還要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你今天給娃娃做什么飯呀?…‘我們上次去動物園,你還記得嗎?我們給大象搭一個家吧?”……
3、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象
孩子將想的說出來也是一個過程,他不但是將生活經(jīng)驗梳理的過程,也是將經(jīng)驗在頭腦中組織、整理后表達的過程。我們墨鼓勵孩子大膽地想,還要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孩子想的就當成真的說出來時,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句“瞎說”就將孩子打發(fā)掉,而是應該仔細地問問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想的,還是真的,幫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寞?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地鼓勵他:“你想想為什么?”“你想會是什么樣呢?”
4、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引導孩子合理地幻想
幻想是想象的一個更高的層次,是一種合理的想象,在學前期和小學初期,孩子的幻想也是在從遠離現(xiàn)實的幻想到接近現(xiàn)實的幻想發(fā)展的過程。如孩子喜歡“奧運會”吉祥物,就進而幻想,開奧運會的時候,我怎樣與奧運會吉祥物見面?這就是一個合理的想象,也就是幻想的過程。還可以引導孩子想象一下未來的交通會是什么樣,未來的環(huán)境會是什么樣?合理的幻想正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也是想象的一個最高境界。
小議寶寶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小議寶寶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種積累,是孩子成長的展示。由于這個過程是很長久的,所以決定了我們采用的方法也一定是根據(jù)不同時期而變化的。
我們對童童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也沒有很特別的方法,效果也談不上好與壞。但是根據(jù)她的幾個時期我可以分別介紹一下。
1、小嬰兒:應該說小嬰兒就談生活習慣好像很早。確實我那時也沒有這個意識,她哭了我就抱,餓了就喝奶,很多時候看著她餓得嗷嗷哭,早把醫(yī)院里學到的那套知識忘記了:定時定量。所以導致我家童童老大了還半夜要喝奶,影響孩子自己的睡眠,也讓我們大人累心。所以如果有重來,這點生活習慣一定要把握好。
2、1歲~2歲:這段時間她長大很多,更可愛了。由于我上班無人照顧,于是孩子交給老一輩撫養(yǎng)。隔代寵,真的不假。我爸媽對童童的關(guān)愛讓我也感到了一些不妥。寶寶不用說話,爺爺奶奶就知道了意圖,一個眼神、一個哭泣就能表達。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無微不至的照顧,童童的小心思里也知道開口好像不是那么必要,她一直到2周歲才開口說話。至于生活習慣,我的感覺是全自動配套,獨立自主太少,我也有點于心不忍,不夠堅持。
3、2歲~3歲:這個階段她開始有了書上說的叛逆期,很多時候都要自己動手了。她不要大人為她準備的,自己找到的才是好的。于是我開始引導她,舉個例子:“童童,你長大了,愿意自己挑玩具玩了,挑的時候當心別把玩具灑一地,一個一個挑好嗎?”一開始她不聽我的,把玩具箱子網(wǎng)地上一倒,自己坐下玩一個換一個。后來我和她說了多次,幾次還提高音量、加重語氣,會察言觀色的她開始發(fā)現(xiàn)了媽媽對她到玩具的事情不滿意。于是事情開始轉(zhuǎn)變,我和她的幾次拉鋸戰(zhàn),最后我勝利了。耐心看來是培養(yǎng)叛逆期寶寶的重點。
4、3歲~4歲:她上幼兒園托班了,說實在的很慶幸。能上到托班就是幸運,把她送進托班也是正確的。進了集體環(huán)境,對她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有了很大的幫助。她開始很自覺的整理東西、吃下的垃圾扔垃圾桶、看電視坐坐好等等……雖然有時候不老實,但是經(jīng)過我的小小提醒,她也能馬上改正。這個時期我對她最多的教育就是:約定。看電視,可以,約好看多久;吃糖,可以,吃晚飯就行;講故事,可以,你能幫我把其他書整理好嗎?……就是這樣,到現(xiàn)在我們母女2人還喜歡用這個方法來解決一些事情:)
5、4歲~:如今,她進入小班了,真的開始長大了。不僅能把幼兒園學到的兒歌唱出來,還能按照兒歌的做出來,如洗手兒歌會在她洗手時輕輕哼。晚上睡覺前,她總是自己脫衣服褲子,特別是解紐扣,如果誰幫了她她跟誰急;吃飯要求自己坐小桌子小椅子,飯碗里面總是吃得像鏡子,一粒米也沒有;我坐在一邊看書時,她居然會到一小杯水給我,說給媽媽喝水;周末早上的整理,她也開始加入拖拖地,要知道我沒有對她提什么要求;隔壁妹妹來家玩,她會說“姐姐帶你玩,你看好了。”;看到馬路上有人吐痰,她會轉(zhuǎn)過頭看我“這個叔叔怎么把口水吐這里,真惡心”;等等……我覺得現(xiàn)在我該做的就是,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讓這個小眼睛自己看自己學,就像她在幼兒園學到了反應在生活中一樣。
孩子的成長,對家長來說真的是一門大大學問。這幾天我也和辦公室同事交流著童童的改變,感嘆她的長大,欣喜給我的溫馨。就像我在小一班論壇留言的那樣,我一直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小的世界,我們大人要彎下腰,輕輕柔柔的走進去”別過多的干預,在她選擇答案的時候有意識得點一下、推一把,寶貝就會找到正確的選擇。
千萬別小看每個孩子,他們都是值得尊重、保護的!
6招培養(yǎng)寶寶自信
孩子不敢接觸生人,甚至在人前緊張到氣短、心跳、出汗、頭暈、腹瀉等是自卑表現(xiàn)。
7歲前的生長環(huán)境、教育水平和心理經(jīng)歷及情感體驗對成年后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有著重要影響。家長應以朋友的心態(tài)與孩子相處,并盡早發(fā)掘?qū)殞毜膬?yōu)勢,比如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參加適合他們的活動,鼓勵寶寶動手完成各種事情,尤其是鼓勵他們多學會運用各種工具,讓寶寶的自信心得到最佳發(fā)展。
7歲前心理影響性格
小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略為害羞算是正?,F(xiàn)象,但如果過于怕羞如不敢在他人面前說話、不敢接觸生人等,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在人前時會緊張到出現(xiàn)氣短、心跳、出汗、頭暈、嘔吐、腹瀉等生理上的不適應,則是不正常的,很可能是自卑感作怪、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孩子性格的形成與成長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系。據(jù)報道,一個人健康心理主要取決于7歲前的生長環(huán)境、教育水平和心理經(jīng)歷及情感體驗,成年之后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大多跟7歲前的不良心理影響或心理傷害造成的陰影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甚至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7歲前小孩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3歲前小孩的心理健康水平,幾乎影響著一個人終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孩子羞怯、膽小、內(nèi)向的性格可能跟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有關(guān):1.家庭教育過于嚴格,孩子長期壓抑在這種緊張的家庭環(huán)境中,在各種壓力下孩子容易變得敏感、焦慮,甚至恐懼,慢慢地就變得內(nèi)向、害羞、膽??;2.長輩不恰當?shù)慕逃绞剑热缬行┘议L對孩子所完成的事從不加以表揚,甚至對孩子完成的結(jié)果不滿意時,就會暴跳如雷地把孩子罵一頓,或總是將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拿來跟自己孩子的缺點對比,這些做法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
6招幫助培養(yǎng)寶寶自信
1.父母給孩子樹立自信的榜樣。由于小孩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不僅能模仿身邊成人的語言、表情,也會模仿成人的心理感受,所以,與寶寶密切相處的成人的自信與自卑心態(tài)也會讓孩子不知不覺感受到,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2.創(chuàng)造平等、輕松、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比如,父母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多商量,不要動不動就擺出家長的權(quán)威,與孩子交談多用“你怎么看呢”“你認為這樣行嗎”,這些細節(jié)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平等和尊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3.為孩子建立安全感。小寶寶在缺乏安全的環(huán)境中就會變得焦慮,這將可能影響和阻礙他的語言、行為和思維,讓他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父母應多給孩子安全感。
4.盡早發(fā)現(xiàn)寶寶優(yōu)點,鼓勵他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父母應盡早發(fā)掘?qū)殞毜膬?yōu)勢,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參加適合他們的活動,鼓勵寶寶動手完成各種事情,那么寶寶的自信心將得到最佳的發(fā)展。
5.多給寶寶語言等方面的鼓勵,讓寶寶在被賞識中建立自信。如經(jīng)常稱贊孩子等。
6.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集體活動。家長一開始可多帶孩子在小區(qū)轉(zhuǎn)轉(zhuǎn),看到熟識的人時要教寶寶主動跟人打招呼,鼓勵孩子主動和小區(qū)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把熟悉的小朋友帶回家或到熟悉的孩子家里玩。上學后,要鼓勵孩子多主動交朋友、參加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