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從寶寶降生的那一刻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入園第一天寄語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教育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開始

——與羅耀先談早期教育

●從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早期教育不等于開發(fā)智力

●有益的玩即是學,有趣的學即是玩

●學和玩要遵循一個共同的法則:讓孩子放松,讓孩子快樂

●生活即是課堂,在生活的課堂上開擴視野,增加感覺

羅耀先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早期教育專家,從事早期教育研究20多年。目前他是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執(zhí)委,武漢大學智力開發(fā)中心實驗部主任,北京創(chuàng)點教育發(fā)展研究所學術總監(jiān),零歲方案專家組成員。

羅耀先不僅潛心研究教育,并在培養(yǎng)兒子的過程中,成功實施了早期教育。4歲時他把兒子送入小學,8歲送入初中,1998年,14歲的兒子羅曉峰考入武漢大學數(shù)學系。他在教子過程中施用的玩中學的方法讓家長甚感興趣。不久前,趁他在杭州作早教報告會的間隙,筆者作為一個記者也作為一個普通的媽媽與他進行了一段對話,以期尋找教子秘方。

記者:3歲識得2000多個漢字,4歲領了小學課本回家自學,14歲考上大學,你卻堅稱你兒子既非神童,也沒有特異功能,只是早期教育的結(jié)果?

羅耀先:多數(shù)家長不太懂早期教育,不施行早期教育,才使得曉峰這樣的少年大學生不同凡響。其實,從早期教育入手,培養(yǎng)一批少年大學生并不難。

記者:事實上近年來,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孩子上學之前,他們讓孩子認字,學算術,可是這些孩子上學后,卻不見得比別的孩子聰明。

羅耀先: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首先我指的早期教育是嬰兒降生第一次擁入媽媽懷中就開始了。

俄國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早期教育越早開始越好。第二,早期教育不等于開發(fā)智力,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注重孩子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包括性格培養(yǎng)、非智力品質(zhì)培養(yǎng)等等。

記者:剛生下來的孩子能教什幺?他(她)懂嗎?

羅耀先:信息,用各種信息刺激孩子的感覺細胞。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每分鐘大腦會分裂25萬個細胞,這時候不斷地用各種豐富而適宜的信息進行刺激,可以使這些細胞膨脹??茖W研究的智力曲線表明,0至3歲是兒童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期,如果大腦接受了充分而適當?shù)耐饨绱碳?,其智力水平將發(fā)展到相當高度。

曉峰的嬰兒時期是在母親的兒歌聲和娓娓動聽的故事中長大,我則喜歡用自行車馱著他,四處轉(zhuǎn)悠,指引他去感覺樓房的高低、色彩的明暗、道路的平陡……

記者:曉峰隨你講學去全國各地,或在家下圍棋,踢足球,學計算機,打太極拳,他的學習真是快樂。讓家長和孩子最感興趣的,在玩上花了這幺多時間,如何打下讀大學的基礎?

羅耀先:踢足球,下圍棋就不是學習?我不這幺認為。對于孩子來說,有益的玩即是學,有趣的學即是玩,學習和玩要遵循一個共同法則--讓孩子放松,讓孩子快樂。

事實上語言、文字、數(shù)學是曉峰早期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自從他認字開始他已具備了自學能力。

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小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活動項目須及時改換,譬如看書久了,我就和他一起去踢足球,踢完球下圍棋。一段時間學習緊張了,就帶他出去旅游。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如此讓他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

記者:你幾次提到了帶兒子出去,這是不是也是你早期教育的手段之一?

羅耀先:這是生活教育法則。早期教育有7項必需遵循的基本法則,如及早教育法則,先入為主法則,放松法則,獎賞法則,全面發(fā)展法則,快樂法則。

兒子2歲8個月時,就隨我出了一趟40多天的遠門,漫長的旅程給了他無窮的新奇感受,其注意力和觀察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訓練。此后,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帶兒子出去,至今曉峰已到過全國20多個省市,見過世面的兒子視野相當開擴。當然對于極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旅游未必能做到,但是生活處處就是孩子的課堂,只要父母有心。

記者: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很想了解的是早期教育的方法,譬如怎樣讓孩子認字?

羅耀先:確實,現(xiàn)在的早期教育有許多方法不當,譬如識字卡片上,既有圖,又有漢字,還有拼音和英語,對0-3歲的孩子來說是不合適的,因為圖片會成為識字的拐杖,孩子眼睛攝入的是圖而不是字。在教育過程中,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讓0-3歲的孩子識字,目的是讓他們盡早進入閱讀。即使孩子只認識2個字,也要不失時機的變成短句,像我走、我要等等。

早期教育經(jīng)過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的學習有關鍵期,比如2至3歲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4歲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佳期。了解了早期教育內(nèi)在規(guī)律和基本法則,對于家長來說,在實施過程中的耐心和持之以恒是不可缺或的。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教育有其科學性,其教育方法或可借鑒但切忌照搬,因為每個孩子的資質(zhì)和特點各不相同。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有顆平常心,教育不能太功利,只管耕耘,不問收獲會更好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寶寶愛你,從身體開始


不要以為做爸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自己的寶寶不了解,就不是稱職的好爸媽。有些新爸媽由于對嬰兒的身體結(jié)構還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容易造成日后養(yǎng)育障礙,甚至引發(fā)“產(chǎn)后憂郁癥”。此外,除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還應對他的感知覺及心理發(fā)育有大致的認識,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寶寶進行早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yǎng)。因此,新爸媽們不要只顧著自己偷著樂,還應給寶寶做個全身大掃描,以增加自己對他的認識。

寶寶愛你,從身體開始

◆觸摸寶寶的身體

“寶寶的身體是那么地柔弱,我都不敢觸摸他?!边@是許多新爸媽的心聲。其實,寶寶的身體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樣脆弱,只要你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此再有顧慮。

(1)新生兒頭部

新生寶寶的頭部較大,幾乎占了全身比例的1/4。頭部相對正常人略扁一些,看上去有些變形。這是因為在生產(chǎn)過程中,寶寶的頭部受到產(chǎn)道擠壓而出現(xiàn)的頭皮腫脹引起的。這種狀況,一般在寶寶出生后數(shù)天內(nèi)自然消退,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也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觸摸寶寶的頭部,你還能感覺到其血管的搏動。血管搏動的部位是囟門,是頭蓋骨尚未發(fā)育成熟、頭部各塊骨頭結(jié)合處有骨縫所形成的。最明顯的囟門是前囟和后囟,一處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一處為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囟門會隨著腦發(fā)育和顱骨發(fā)育的成熟而自然閉合。一般后囟門閉合的時間不會超過4個月,前囟門在1~1.5歲左右閉合。在囟門閉合前,這里是寶寶的重要護理部位,關系著寶寶日后的智力發(fā)育。

(2)新生兒皮膚

新生寶寶的皮膚柔嫩,有褶皺呈紫紅色,出生數(shù)小時后,皮膚轉(zhuǎn)變成深紅色,幾天后才能恢復正常的膚色。寶寶出生時,皮膚上覆蓋著一層黃白色油膩物質(zhì),也就是所稱的“胎脂”,它能夠保護皮膚。洗掉寶寶的胎脂后,皮膚會出現(xiàn)脫皮現(xiàn)象,這是皮膚脫離胎脂的保護,突然接觸空氣的正常反應。

此外,你還會看到新生寶寶的肩膀和背部長有細小絨毛,這就是所謂的“胎毛”。胎毛一般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褪掉。在預產(chǎn)期之前出生的寶寶,胎毛完全褪掉要花1~2周的時間。新生寶寶的皮膚很柔嫩,新爸媽們會常常在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紅斑或污點狀的斑。這些有的是由于宮內(nèi)壓迫引起的,有的是由于皮膚暴露在冷空氣中引起的,多數(shù)能夠自行消退。

(3)新生兒頭發(fā)

新生寶寶脫離母體時,頭發(fā)疏密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枯黃稀疏,有的烏黑濃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頭發(fā),它是從母體殘留下來的絨毛。這些絨毛長度不會超過2公分,發(fā)干中間沒有髓質(zhì),只有少數(shù)的黑色素。出生后不久,寶寶的絨毛會自動脫落,然后開始第二毛被的發(fā)育。

培養(yǎng)合群寶寶,始于出生一刻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情商(EQ)發(fā)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場幼教研習會中,曾經(jīng)觀賞了一盤錄像帶,其中有一段鏡頭是這樣的:

一位呱呱墜地的嬰兒,在臍帶未被剪斷前,從醫(yī)護人員手中抱給媽媽,媽媽口中開始以懷胎時的稱呼叫他,并抱著他靠近胸部。當媽媽叫他時,他突然停止哭聲,眼神為之一亮,緩緩地轉(zhuǎn)動著頭,搜尋聲音的來源,面部的肌肉壓力也頓時消失。

其平和、安全的感覺與母子交會的真情,讓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這就是新生兒在初到人世,找到的“參照點”,即胎兒時期的記憶。

這樣的短期經(jīng)驗,對經(jīng)過生產(chǎn)危機,來到茫茫世界的新生兒來說,就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似的,他的感受是:我在這里是安全的,而這樣的感受是建立他對人信賴的第一步。

社會化敏感期從坐月子開始

在研讀與教育相關的課程、書籍與實際教學生活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贊嘆老祖宗的“智慧”。就以中國人的坐月子來說,有很多的規(guī)矩,比如:

1.除了至親,如孩子的父親、祖母、外婆外,其他親人最好不要進“月內(nèi)房”,以免孩子受驚嚇。

2.“月內(nèi)房”燈光不宜太亮。

3.在“月內(nèi)房”內(nèi),不可大聲說話。

我仔細去想這些規(guī)矩,深深地體會到,這和人類發(fā)展學中所說的,新生兒前6-8周的生活屬“共生期”,是不謀而合的。其生長的環(huán)境是胎兒期和嬰兒期的銜接期,因此環(huán)境上必須和子宮的環(huán)境類似,不宜太亮。而這個時期,固定的照顧者和適時回應新生兒的生理需求,是其發(fā)展“基本信賴”的關鍵時刻。因此,最好是父母和嬰兒三人共同以愛的方式度過這個時期,因為這個“基本信賴”,是將來孩子能和父母以外的人建立良性互動的基石。

如果坐月子期間,孩子的生活充滿混亂與不和諧,換句話說,他得不到適當?shù)恼疹櫍瑒t孩子接受到的訊息是:“人的世界是無情的。”如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慢慢地對周遭世界產(chǎn)生懷疑,最后發(fā)展出不信任,這樣的結(jié)果將進入他的潛意識,是成為他日后不能合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這段期間,父母親和嬰兒的生活應該是——

1.從生活中找出嬰兒的作息節(jié)奏,比如:進食和排泄的規(guī)律性。

2.從哭聲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是肚子餓了?還是尿布濕了?并給予正確與恒定的語言回應和生理需求的回應,讓孩子生理與心理同時獲得滿足,如此一來,信任心就在其中滋長。一個人若無法在嬰兒期學習信任他人,則終其一生就可能無法和人群快樂地相處。

3.固定的照顧者,特別是父母的照顧能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一個有信心的孩子才會感知別人的存在,也才能適當?shù)卦趧e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體貼別人。

4.及時回應嬰兒的需求,能夠帶給孩子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我的訊息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并因此獲得開心,我是一個具有溝通能力的人。這樣的因果關系是增加嬰兒對社會化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催化劑。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社會化經(jīng)驗演練的最佳環(huán)境

遠足是孩子的最愛,因為其中的樂事之一,是可以攜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而在遠足活動中,可觀察到孩子的社會化行為。

通常小班的幼兒是獨自享受自己所帶的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則會說:“我請你吃糖,你和我做朋友好嗎?”大班的孩子則會很大方地拿出食物請客,而且會有差別待遇,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會多給一些。

3歲以前的孩子幾乎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建構自己各項身體機能,使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穿衣、吃飯、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發(fā)展到這個階段,蒙特梭利博士說:“他們就像一個充滿信心的英雄?!本邆溥@樣能力的小孩,再也不愿被關在家中,因為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同伴,而且重視同伴的存在,并且有所依賴。

3歲半的小因,剛開學時因為連續(xù)感冒,媽媽為了健康著想,讓她在家休息,過了一個月才入學。一向喜歡上學的小因突然變得不開心,有一天,小因心情不錯,媽媽就問她:“小因為什么最近不喜歡去學校呢?”小因說:“媽媽,你記得我有兩個好朋友嗎?”媽媽很快回答:“是啊!我記得是小宜和小萍啊!”小因說:“他們現(xiàn)在都到樓上的教室了!”媽媽總算找到答案,原來小因是因為朋友不在同一個班級的關系,才會拒絕上學。

了解這情形后,媽媽和小因溝通并建議她:“你想找這兩位同學時,告訴老師后就可上樓?!蓖瑫r也引導兩位好朋友邀請她上樓去,并在戶外活動時間,提醒她可以找兩位同學一起玩。如此,小因再也不排斥上學。

有一天,一向思路清晰,學習能力均衡正向發(fā)展的小珍突然大哭起來,并無助地叫在學校服務的媽媽:“媽媽!君君不跟我好!”(學校規(guī)定老師的孩子在學校必須稱呼自己的媽媽為老師,一則為讓孩子公私分明,再則不讓其他孩子因而見景傷情),因為小珍的媽媽正忙著準備午餐,所以我就抱著她問:“君君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小珍哭著說:“是啊!可是今天小岑請她吃軟糖,然后她就聽小岑的話,對我說不跟我好!”我一邊安撫她,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由這些例子,可以感知這個時期的孩子,很積極地想要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從發(fā)展上來說,4歲左右的孩子,已開始覺得需要交朋友,所以有的小孩會因為不知如何和別人相處,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而不想上學。有的會因為是家中惟一的寵兒,凡事不會和人分享,說話的語氣、用詞較霸氣,所以無法成為小團體中的一員,因此產(chǎn)生拒絕上學的現(xiàn)象。有的更會因為想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玩,結(jié)果被拒絕,而覺得傷心、無趣,不想上學。

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常會要求父母讓他帶東西到學校請小朋友吃;有時也會早早向父母懇求在學校過生日,為的是要請朋友吃蛋糕,或其他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實現(xiàn)受同學重視的感覺。

我們常常笑談孩子第一個想交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因為只要孩子拿一大包食物,分給一位同學,大家都會奔走相告,他立刻會聽到“××我和你做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對不對?”一下子他就成為最有人緣的人。

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時,我們并不極力反對,但會在適當?shù)臅r機告訴他們?nèi)绾谓慌笥?,特別是當孩子之間有沖突時,更是引導他如何學習交朋友的好時機。

另外,這個時期的孩子,常會為了獲得同伴的青睞,而漸漸修正自己的粗暴行為。所以成人如何引導孩子,從與人沖突的事例中,學習適當表達自己、尊重別人,成為一個合群的人,是在幼兒階段就必須開始的。

寶寶要聰明 從零歲開始


一個孩子生下來顱內(nèi)出血很厲害,一個多月時父母抱他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找到早期教育專家鮑教授,鮑教授在給孩子治病的同時,告知家長不要灰心,要有信心相信通過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可以修復腦損傷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在鮑教授的指導下,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不到1歲孩子就會說話,兩歲就能說完整的句子,三歲會做各種游戲,三歲半就達到了6歲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不但身體健康,而且智力完全正常,在學校里還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另一個孩子十歲了,父母領他來見鮑教授,孩子看起來身體健康,但他的一舉一動顯示出他是個智力有障礙的人。從CT片上看到他的顱內(nèi)有個空洞,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斷,這就是導致孩子智力低下的根源。由于年齡太大,腦部神經(jīng)發(fā)育定型,恐怕難以修復,甚至說不可能修復。雖然這孩子也是出生時腦部受損傷,但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沒有關注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只單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延誤了用早期開發(fā)教育來刺激腦神經(jīng)重組。修復腦損傷越小越好,錯過最佳年齡段,孩子只得終身受苦。對這樣的孩子,誰也沒有回天之術。

鮑秀蘭教授說,腦科學研究最新進展表明,嬰兒出生的頭幾年里腦子發(fā)展最快,兩歲大腦的重量是出生時的3倍,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就接近成人腦重范圍。在這一關鍵時期,是否對孩子進行運動發(fā)育、語言發(fā)育、交往能力等早期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同時人的大腦具有很大的潛能,尤其在生長發(fā)育早期,大腦的可塑性強,一旦局部的神經(jīng)細胞損壞后,鄰近的細胞可以代替它的功能,并有效地實行改組。但過了敏感期,缺陷將成為永久性的了。也就是說,人腦組織一旦就緒,就不可能實現(xiàn)整個重組,所以如果發(fā)生了腦損傷,年齡越小代償能力越好。鮑教授親自參與了國家“八五”公關課題——挖掘兒童潛力應從0歲開始。她舉例說,在對窒息兒的研究中,一組進行早期教育,一組進行常規(guī)教育。孩子長到1歲半時,早期教育組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為105分,常規(guī)教育組為90分,而且其中有9。1%智力低下。就是正常新生兒發(fā)育的指數(shù)為100分,也不及窒息兒早期教育組。所以鮑教授說,新生兒有很多能力,忽視從孩子一出生的早期教育,這本身就是環(huán)境高危因素,是造成孩子智力輕度落后的常因之一。全國大約有60萬因窒息早產(chǎn)引起智力低下的兒童,只要實行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他們的痛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寶寶閱讀,從搖籃曲開始


我們滿懷歡樂,把孩子們迎接到這個世界上來,除了小衣、小褲、小斗篷,隨著他們的成長,還應當給他們準備一些什么呢?“孩子們在吃夠奶汁之后,在牙牙學語之后,接著就需要故事了?!边@是獲得“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殊榮的《365夜故事》序言開頭的一段話。孩子需要文學,這是天性。孩子出生后,接觸最早的文學形式是媽媽朗朗上口的搖籃歌。

它們有的是媽媽在嬰兒搖籃邊的即興之作。如《覺覺嘍》:“啊哦、啊哦,寶寶喲,覺覺喲,狗不咬喲,貓不叫喲,寶寶、寶寶睡覺覺嘍?!边@首搖籃歌并沒有完整的含義,是生長于民間文學土壤的兒歌,以口耳相授的流傳方式,代代相傳。它以柔和的聲音,連綴幾個詞語或短句,就可安撫嬰兒悄然入睡。

有的則是兒童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或加工的歌謠。如下面兩首搖籃曲:

《瞌睡來》:“月亮光光照窗臺,打個哈欠瞌睡來。

踏板叫我脫花鞋,枕頭叫我倒下來,褥子叫我伸長腿,被子叫我不要蒙頭睡?!?/p>

《小夜曲》:“月亮出來了,星星出來了,寧靜的夜晚來臨了。花兒睡了,草兒睡了,可愛的寶寶,也該睡了,睡吧,睡吧,我的寶寶,我的寶寶?!?/p>

這兩首兒歌內(nèi)容直白單純,描述睡覺的情景;描述夜色與安寧,花兒睡了,草兒也睡了,采用比喻手法,吟唱著,可愛的寶寶也該睡了。兩首催眠曲融入了媽媽的親昵愛撫。音韻自然和諧,可唱可誦是兒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作為幼兒詩歌一類的兒歌,即使只有短短幾行,也應當是藝術品。兒歌的形象,往往憑借作家豐富的聯(lián)想、幻想,并通過比喻、夸張等手法來展現(xiàn)。我們來共同欣賞老一輩著名兒童文學家黃慶云的《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寶寶睡著了?!?/p>

這首幼兒詩歌,以無比優(yōu)美的想像,勾畫出大自然中一幅幅連貫的畫面,畫面是如此的絢麗多彩。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動人的形象,烘托出一片寧靜安祥、甜美溫馨的境界。作者重復使用“寶寶”、“輕輕”兩個雙聲疊韻詞,以“搖籃”、“睡著了”每段首尾呼應,全詩循環(huán)往復,猶如一首輕柔動聽的樂曲,旋律悠揚,余音裊裊,將天地間綿延不絕、至真至純的母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來既體味到詩的悠遠優(yōu)美的意境,又感受到兒歌諧美的節(jié)奏韻律,詩和歌兩種藝術融合為一,是兒童詩歌中的精品。文學評論家贊譽《搖籃》是“中西文化合壁的典范,是傳世的佳作?!?/p>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就不單是兒歌的聆聽者,而且是誦唱者了。到了兩三歲,嬰兒行走自如,能大步穩(wěn)跑。他們可以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手腳,爬上可以“搖啊搖”的椅子、秋千、木馬、和爸爸的膝蓋上。

讓我們來聽聽孩子和媽媽一起又玩又唱的啟蒙問答故事:

《什么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椅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木馬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秋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爸爸在搖?!?/p>

孩子在運動當中,感受到不同物體搖動的樂趣,把思維存于動作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問與答、聽與說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訓練。朗朗上口的《什么在搖》等啟蒙問答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告別感知運動時期,步入象征思維階段。

延伸閱讀:兒童閱讀也要“營養(yǎng)均衡”

我時常和朋友講這樣一個笑話。我們請一個孩子品嘗土豆,周一吃炸薯條,周二還是炸薯條,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一律都是炸薯條,然后問孩子:“你最喜歡吃什么口味的土豆?”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太荒唐,那么我要告訴你,在兒童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大人正在普遍地鬧著這樣荒唐的笑話。睜大眼睛看看孩子們周圍的圖書環(huán)境:太多的識字讀本,太多的快餐讀物,太多的教輔讀物,太多低俗的盜版動漫,太多劣質(zhì)的抽筋剝皮的改寫本……然后,我們也在問孩子:“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書?”

我認為,現(xiàn)在孩子們的“閱讀口味”是人造的成分居多。

對小孩子,許多大人喜歡他們多認字、快認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識;對上了學的大孩子,大人則普遍強調(diào)閱讀與課業(yè)的緊密關系,希望他們多讀厚重的名著。而另一方面,暴利在驅(qū)使著不少商家大量炮制曲意迎合的讀物。我們一方面在通過格式化的方式造就這種人造的“口味”,一方面對自己說,“孩子就喜歡”,然后繼續(xù)炮制所謂“就喜歡”的東西。

大人在培養(yǎng)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方面相對聰明一些。從孩子一出世,我們就特別關心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兒童成長需要哪些營養(yǎng)?最必要的營養(yǎng)是什么?哪些東西里包含了這種營養(yǎng)?如何烹飪而使這些營養(yǎng)最容易吸收?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如何配制食物?孩子的自然口味大致上有哪些種?在不同的口味上如何提供最佳的營養(yǎng)搭配?如何烹飪食物才最有可能受到孩子的歡迎?等等??墒牵谂囵B(yǎng)孩子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可曾有這樣想過呢?

精神食糧同樣也存在“營養(yǎng)均衡”的問題,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兒童閱讀營養(yǎng)學?聽起來像是一個很古怪的概念呀。不過說具體了,其實就是一些很實際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讀一些什么樣的書?什么書是最必要的?書中都包含了哪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影響力的內(nèi)容?如何為孩子選擇、如何引導孩子讀,能使這些書中的好東西產(chǎn)生最大的功效?兒童的閱讀會有怎樣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適合讀怎樣的書?孩子在閱讀方面自然口味大致上有那些種?如何能引導孩子進行自由的、全面的選擇?怎樣選擇既讓孩子著迷又非常有益的書?如何引導孩子愛上書……

這些問題是每個熱愛孩子的大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但為什么我們會常常忽略呢?大概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太現(xiàn)實、太速成了些吧——當課業(yè)和升學成為孩子的生活目的時,誰又會真正去關心他們閱讀生活呢?誰又有耐心慢慢滋養(yǎng)他們埋藏在地下的生命的根基呢?

我一直以為,在閱讀的“營養(yǎng)學”方面,孩子的自然選擇往往是最佳的。能打動孩子的純凈的心靈的書,肯定是最了不起的書。那些過去和現(xiàn)在能讓孩子深深為之著迷的書,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滿哲理的,值得每一個沒有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的大人反復回味的,更是幫助孩子長大成人的營養(yǎng)基。[!--empirenews.page--]

寶寶潛能開發(fā)從嬰孩時開始


開發(fā)寶寶的天賦

了解自己的寶寶對干開發(fā)寶寶的天賦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測試,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發(fā)現(xiàn)寶寶的優(yōu)勢在哪里,什么又是他的劣勢。對于優(yōu)勢,我們要針對性地尋找適合寶寶的方法繼續(xù)提升該項智能的開發(fā);而對于寶寶的劣勢,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那是寶寶的不足,更需要取長補短,應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注重寶寶智能的全面開發(fā)。

音樂天賦

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主要表現(xiàn)在對音樂的敏感性上,尤其對干一些特別的音樂,寶寶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比如在他哭泣吵鬧的時候聽到異常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他會突然停止哭鬧,而且會手舞足蹈,有些寶寶還能和著音樂節(jié)奏做出各種身體動作,這說明我們寶寶的音樂細胞非?;钴S。以下有幾招可以幫助開發(fā)寶寶的音樂天賦。

1、音樂生活化

寶寶出生后,父母親可以為寶寶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讓他在家隨時能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音樂細胞活躍的寶寶往往會給這樣優(yōu)美的聲音投入很大的注意力,而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音樂環(huán)境,又讓寶寶在無形中強化了他的樂感,逐漸地,他就能從無意識地聽音樂中,到有意識地從音樂中尋找到節(jié)奏。

2、在游戲中學

專家認為,過早的正規(guī)音樂訓練,對年幼的寶寶并不合適,可以利用游戲讓寶寶來接觸有關音樂的事和物:比如用筷子擊打餐桌上的各種餐具發(fā)出各種不同的響聲;出去游玩引導寶寶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蟲鳴、鳥叫、雨滴、風吹等等,在認識中培養(yǎng)他對聲音的敏感。

3、音樂玩具當教材

可選購一些寶寶玩得來的音樂玩具,把他當作寶寶學習音樂的早期教材。比如一些玩具型的音樂琴,讓寶寶嘗試著自己去按鍵盤,每按一個鍵盤,就能聽到一個不同的聲音。也許剛開始寶寶還不會分辨聲音的高低,但是持久的訓練,可以提高他的聽力。

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在信息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于想培養(yǎng)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嬰幼兒生來就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態(tài)度常常在父母還沒注意到時就不知不覺開始了。

嬰兒期所萌發(fā)的閱讀意識和出現(xiàn)的閱讀行為說明,閱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自發(fā)需要。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嬰幼兒時期不及時啟蒙閱讀意識,激發(fā)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寶寶入學后會出現(xiàn)學習適應困難,例如,不會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愛讀書,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速度很慢;閱讀理解能力很差。這些都證明了早期閱讀經(jīng)驗的獲得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因此,在幼兒期,用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材料激發(fā)寶寶的閱讀動機,是需要父母重視的。

分享閱讀——親子共讀新概念

在西方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Holdaway以實踐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對家庭中親子閱讀行為進行改進移植,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用于引導學齡前幼兒從事閱讀乃至寫作的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分享閱讀。

分享閱讀也叫大書閱讀,是指父母和寶寶不以學習為外顯目的,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分享閱讀能夠極大底激發(fā)寶寶的閱讀興趣,提高寶寶的閱讀能力。

相關推薦

  • 寶寶的記憶從認生開始 有記憶才能積累經(jīng)驗和知識,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小嬰兒有沒有記憶呢? 2個月的小嬰兒有運動記憶和姿勢記憶,如橫抱小嬰兒就要找奶吃,雙腿一提就知道換尿布,停止了哭聲,他是不是也知道換好尿布有奶吃呢?這...
    2021-08-06 閱讀全文
  • 寶寶獨立從獨睡開始 你家的寶寶是獨睡的嗎?或許大部分的年輕父母會給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讓父母們將寶寶袒護在自己身邊,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才意識到讓他們獨睡的困難。其實,只要方式得當,獨睡的寶寶將會獲得更加健康獨立的成...
    2021-04-12 閱讀全文
  • 寶寶愛你,從身體開始 不要以為做爸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自己的寶寶不了解,就不是稱職的好爸媽。有些新爸媽由于對嬰兒的身體結(jié)構還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容易造成日后養(yǎng)育障礙,甚至引發(fā)“產(chǎn)后憂郁癥”。此外,除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
    2021-11-20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合群寶寶,始于出生一刻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情商(EQ)發(fā)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場幼教研習會中,曾經(jīng)觀賞了一盤錄像帶,其中有一段鏡頭是這樣的: 一位呱呱墜地的嬰...
    2021-04-07 閱讀全文
  • 寶寶要聰明 從零歲開始 一個孩子生下來顱內(nèi)出血很厲害,一個多月時父母抱他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找到早期教育專家鮑教授,鮑教授在給孩子治病的同時,告知家長不要灰心,要有信心相信通過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可以修復腦損傷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在鮑...
    2022-02-17 閱讀全文

有記憶才能積累經(jīng)驗和知識,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小嬰兒有沒有記憶呢? 2個月的小嬰兒有運動記憶和姿勢記憶,如橫抱小嬰兒就要找奶吃,雙腿一提就知道換尿布,停止了哭聲,他是不是也知道換好尿布有奶吃呢?這...

2021-08-06 閱讀全文

你家的寶寶是獨睡的嗎?或許大部分的年輕父母會給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讓父母們將寶寶袒護在自己身邊,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才意識到讓他們獨睡的困難。其實,只要方式得當,獨睡的寶寶將會獲得更加健康獨立的成...

2021-04-12 閱讀全文

不要以為做爸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自己的寶寶不了解,就不是稱職的好爸媽。有些新爸媽由于對嬰兒的身體結(jié)構還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容易造成日后養(yǎng)育障礙,甚至引發(fā)“產(chǎn)后憂郁癥”。此外,除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

2021-11-20 閱讀全文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情商(EQ)發(fā)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場幼教研習會中,曾經(jīng)觀賞了一盤錄像帶,其中有一段鏡頭是這樣的: 一位呱呱墜地的嬰...

2021-04-07 閱讀全文

一個孩子生下來顱內(nèi)出血很厲害,一個多月時父母抱他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找到早期教育專家鮑教授,鮑教授在給孩子治病的同時,告知家長不要灰心,要有信心相信通過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可以修復腦損傷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在鮑...

2022-02-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