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中國自古是一個重視“吃苦教育”的國度,中國人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教育信條。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摹俺钥嘟逃辈粌H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積極探索。
但與此同時,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家長進行過分的“吃苦教育”,例如一些不合要求便體罰,使學生身體、心理都不堪負重。這種所謂的“吃苦教育”,不僅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而且也是違背教育宗旨的。一起來聽聽專家怎么說吧!
謹防“吃苦教育”極端化!
2012年初4歲“裸跑弟”爆紅網(wǎng)絡。一名來自南京市、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以他自己的獨特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暴雪中迎接2012農(nóng)歷新年。這個4歲的小男孩脫掉自己的內(nèi)外衣褲,僅穿一條嫩黃色的小短褲和運動鞋,全裸快速地跑入美國紐約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跑步大約持續(xù)了5分多鐘。小家伙剛開始帶著點哭腔跟爸爸要“抱抱”,不想再跑了,很快孩子的頭上都掛滿了雪花,可最后還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勇敢地在雪地上裸身做了個俯臥撐才結(jié)束,身體上沾滿了潔白的雪。
專家有話: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因為“溫室效應”,依賴思想嚴重,意志薄弱,遇到一件小事便畏首畏尾。因此,我認為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摹俺钥嘟逃辈粌H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積極探索。但與此同時,要警惕“吃苦教育”的極端化傾向,一些不合要求便體罰,使孩子身體、心理都不堪重負的教育方式,必須予以禁止。因為這種所謂的“吃苦教育”,不僅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而且也是違背教育宗旨的。吃苦教育不等于體罰教育!
2006年暑假,位于杭州四宜路的“西點男孩訓練中心”引來了人們關注的目光。這是一家只招收6歲至13歲、家庭有經(jīng)濟實力,且調(diào)皮搗蛋男孩的培訓機構(gòu),因其準軍事化、全封閉管理和“獎罰分明”的特殊訓練方式,尤其是罰吃辣椒醬、黃連甚至挨鞭子的另類懲罰手法,在讓一些家長收獲“欣喜”的同時,也著實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專家有話:針對“西點男孩訓練中心”,如此多的家長趨之若鶩,卻在事實上反映出當前教育的一大問題——培養(yǎng)意志力教育的欠缺?!拔鼽c”的出現(xiàn)從某個角度反映了當今社會對青少年“磨難教育”的需求。然而在我看來,“磨難教育”決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須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體罰,無論是否得到家長的口頭或書面授權(quán),都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氨薮颉苯逃芸赡軙C枉過正,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心里其實已經(jīng)夠“苦”
2011年網(wǎng)絡上曾報道過,九江市廬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中心送來3名小學女生,個個臉色慘白,不斷呻吟,一人臉上還有明顯的擦傷,嘴巴不斷出血。據(jù)了解,這三名女生都才10歲左右,相約跳樓后被送醫(yī)院急救。據(jù)稱,她們覺得“跳樓死了就不要寫作業(yè)了”。
小小年紀,天真活潑的年代卻因為作業(yè)做不完而痛苦,值得有關部門乃至全社會思考,這也警醒人們要高度關注學生作業(yè)量過大的問題,切實給學生“減負”已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
專家有話:現(xiàn)在的孩子,身上確實有一些共同的毛病,如嬌生慣養(yǎng)、獨立性差等。但是,這些毛病無一不與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與其送孩子去接受“吃苦教育”,還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泡泡演講稿 wj62.com)
此外,雖然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讓人感覺他們生活得十分幸福,但實際上他們卻壓力很大,心里有很多苦楚。目前,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老師、家長所關心的只有學習成績而已。孩子平時沒有休閑娛樂的時間,到了節(jié)假日,又有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在等待著他們。沒有玩耍、沒有自由,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的成長過程能說是幸福的嗎?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僅不應該讓孩子去接受什么“吃苦教育”,反而應該想方設法消除他們的苦惱,讓他們快樂成長。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智慧
反思這段時間,對孩子的學習沒有給予最大程度的關心,直到前幾天她的語文老師提醒老公要提高晴晴的寫字速度,才猛然醒悟。
晴晴平時就是個做什么事都很認真的小孩,寫字質(zhì)量要求極其嚴格,對自己寫的字唯恐不漂亮,在我看來已經(jīng)很工整的字了,仍然喜歡描來描去,或者用橡皮擦來擦去,有時缺乏耐心了,便會對她大發(fā)雷霆,可是效果一直不明顯,她照樣我行我素,磨蹭來磨蹭去。仔細想想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很不滿,這種做法可能當時的磨蹭有所緩解,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這種做法主要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認為自己寫的字不夠好,總想達到與書上的字一樣好的最佳水平的結(jié)果造成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起不了大的作用,只有鼓勵她的自信,讓她從心底里相信自己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她寫字慢的毛病。反思之后,對孩子還是多些耐心,以表揚鼓勵的方式為主吧。
與晴晴協(xié)商,在學習、生活上有明顯進步可以通過獎勵小紅星的方法來激勵她。每次作業(yè)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認真完成,并且不用橡皮擦可獎勵幾顆星做了具體規(guī)定,并且也在收拾整理房間之類的自理能力依據(jù)具體情況來進行獎勵,通過這種積極地強化,使她在學習、生活上都能有所進步,對自己的表現(xiàn)充滿自信。
沒想到,這個方法第一次使用就有了明顯的效果,字寫得認真、漂亮不說,用的時間比原來少了很多,主要是描來描去、用橡皮的次數(shù)少了。這幾天一直在堅持,晴晴每次都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作業(yè),寫得好,不該有的小毛病也消失了,這不,這次語文測試只寫錯了一個字,數(shù)學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在生活自理方面也小有進步,想來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仔細想想,自己雖然對孩子的學習很關心,但并沒有真正的用心去教育孩子,只是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希望通過這次教育方法的改變,讓自己從中明白:家庭教育同樣需要智慧,需要耐心,需要愛!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能夠更加用心,也希望好的效果能夠一直持續(xù)下去,堅持不懈!加油!
中國的家庭教育需要創(chuàng)新
當前中國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最大原因是中國家庭教育傳統(tǒng)的斷裂和失承。
其實,家庭教育的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都是繼承而不是創(chuàng)新,只要按照父輩教育我們的經(jīng)驗來教育子女,就大致不會出錯。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我們所獲得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在今天已經(jīng)無法參照。因此,當代中國的每個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雖然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因此,中國青少年的素質(zhì)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和社會必須回答的問題,更是每個家庭必須正視的問題。它需要每一個家庭來回答,需要每一個人來回答!
教育在學校,素質(zhì)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zhì)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zhì)。這道理就像是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是學生素質(zhì)提高的基礎和前提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學生“減負”問題,我的看法是,學生“減負”不能以犧牲教育質(zhì)量為代價,“減負”只有一條路徑可走,那就是教師和父母要“增負”。一方面,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經(jīng)驗來教孩子,應該學習怎樣做個稱職的父母,怎樣做個優(yōu)秀的父母。
千萬個孩子就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對于成年人來說,沒有一種成功能夠彌補家庭的失敗,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如果家庭瀆職,即使有再多的學校、社區(qū)工作站、心理咨詢室和勞動教養(yǎng)所,都將無濟于事。(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東華)
家庭教育心得之“十三”個不要
家庭教育要講究方法,講究藝術。教育得當會事半功倍,教育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
1.不要說孩子笨
有時在我們著急上火的時候,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樣笨!”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有傷孩子自尊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心理蒙上陰影。如果這句話成了家長的口頭禪,一個沒有主見、沒有自信、呆頭呆腦的笨孩子可能真的會誕生。
2.不要恐嚇孩子
有時,對調(diào)皮、貪玩或?qū)医滩桓牡暮⒆?,我們也許會說:“再不聽話,就讓大灰狼來吃你?!被蛘哒f:“老妖精來了,還不快跑?”每當這些恐嚇孩子的話語講出來的時候,確實能起短暫的效果。但是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無法挽回的。一些孩子怕生人、怕黑、怕獨處很可能就是由于小時候家長的恐嚇教育造成的。
3.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家庭,夫婦雙方有矛盾,為了擴大勢力,都想拉攏孩子,想讓孩子站在自己一邊,而手段多數(shù)是賄賂。也有一些家庭,為了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或者實現(xiàn)別的什么目標,就采取許諾、賄賂的辦法。比如“你如果做得怎樣,我就給你什么獎勵”,以此刺激作為動力。但這的確不是個好辦法。
前一種賄賂會把孩子攪進父母的是非之中,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觀念的混亂,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而后一種賄賂,會引發(fā)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nèi)轉(zhuǎn)向外。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他學習不是為提高自己,而是為了物質(zhì)獎勵。當他不需要這些獎勵的時候,他的動力也就沒有了。
4.不要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遍L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所以,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5.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點。
父母之所以嘮叨,是覺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xiàn)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時時提醒、事事提醒,這樣就形成了嘮叨的習慣。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這樣的做法。他們認為:有些話說一遍已經(jīng)夠了,沒有必要不停嘮叨。過分嘮叨,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chǎn)生厭惡,甚至產(chǎn)生很強的逆反心理,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嘮叨。
6.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
強迫孩子盲目服從也是許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其根源還是我們靈魂深處家長專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們往往出于為孩子好的目的,卻做出了不尊重孩子、違背孩子意愿,甚至傷害孩子的事情;我們常常強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長認為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從。
長此下去,不但扼殺了孩子的個性,也剝奪了他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就這樣一個滿身耳朵,卻沒有腦袋的孩子產(chǎn)生了。這樣的結(jié)果,也絕對不是我們家長所想要的。有時候,如果你想要孩子丟開他正做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要他做什么。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抱怨的自由。
7.不要掩蓋孩子的錯誤,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犯錯誤是孩子的共性和權(quán)利,孩子在不斷地犯錯誤,然后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從而成長、成熟。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必須及時提醒、糾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要么視而不見,要么采取掩飾、縱容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我覺得作為父母,適當?shù)貙捜莺⒆拥娜秉c、錯誤是可以也是必需的。但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潛在能力的發(fā)展,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
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長常犯的錯誤之一。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隨意性很強,沒有原則、沒有規(guī)矩,或者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guī)矩。孩子同樣的行為,有時遭到處罰,有時得到表揚,有時則任由他去。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長此以往,不但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喪失,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沒有是非標準、凡事可以隨自己情緒而改變的無賴習氣。
所以,孩子需要家長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guī)矩來教育他。但家長還要注意不要定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guī)矩。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守規(guī)矩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
9.不要對孩子濫用獎勵
濫用獎勵也是一些家長常犯的毛病。大人們常說:“如果你做到什么,我就獎勵你什么東西”,“如果你考試達到多少分,我就獎勵你什么東西”這樣拿獎勵來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者拿獎勵激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實際上是對孩子的賄賂,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是培養(yǎng)了孩子懶惰和不正確的價值觀。
曾看過一幅漫畫: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試卷,爸爸獎勵了他100元錢;第二次,孩子拿著90分的試卷,媽媽獎勵了他90元錢;第三次孩子拿著88分的試卷,奶奶獎勵了他88元錢;第四次,孩子拿著50分的試卷,向爺爺要50元錢的獎勵,卻遭到了全家人的責罵。這幅漫畫很好地諷刺了亂用獎勵的惡果。
我覺得,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的時候,應該有個標準。做好了表揚,做不好批評。有時候也可以象征性地來一點小小的物質(zhì)刺激,但不能濫用,更不能拿獎勵作為糾正孩子錯誤的方法。比如學習就是孩子的職責,考好了應該表揚、肯定,但以考多少分為依據(jù)獎勵多少錢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切記:不能濫用獎勵。
10.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有些家庭,家庭關系不和諧,夫妻之間常常吵鬧。修養(yǎng)好的,還能顧及孩子,盡量避開孩子;修養(yǎng)差的,則根本無所顧忌,甚至專挑孩子在的時候吵鬧。這樣吵鬧的結(jié)果,既破壞了家庭歡樂、和諧的氛圍,又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還會讓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聽誰的好。最后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見行事,長此下去,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說,還使得讓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11.不要將孩子的缺點揪住不放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將孩子的缺點、過錯揪住不放。
可能他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們這樣做的后果恰恰是挫傷孩子、打擊孩子、不斷地強化孩子對自己缺點的認同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
比如一個膽小、見了生人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不是表揚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說:“我這孩子膽小,不愛說話。”家長已經(jīng)給孩子下結(jié)論了,還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還有就是,有的家長不停地說自己的孩子貪玩、調(diào)皮、不愛學習。時間一長,孩子真的不愛學習了。為什么呀?因為你已經(jīng)給孩子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簽了。
在我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優(yōu)點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并表揚他的優(yōu)點,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時間一長,他的優(yōu)點會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漸漸地消失了。同理,我們進行家庭教育也一樣,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有意淡化不足,這樣也許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話:“對于孩子,優(yōu)點說了不得了,缺點不說漸漸少?!辈恍拍憧梢栽囋?。
12.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征,既是孩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又是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的精神源泉。
對于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們這也好奇、那也新鮮,因此他們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舉動。對這些可貴的表現(xiàn),有的家長能因勢利導,從而培養(yǎng)了孩子愛發(fā)問、愛思考、愛探索的好習慣,進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也有部分家長,他們很煩孩子的問題,很怕孩子的提問,對孩子可貴的好奇心,往往報以冷漠的拒絕或無情的打擊。他們常常批評孩子:“你怎么這么多話這么多問題,少問些問題好不好?”或者說“你問的問題多傻”“你的想法多可笑”“快別這樣,人家知道會笑你的”。就這樣,一個對外部世界充滿渴望、充滿好奇的孩子,漸漸變成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求進步、循規(guī)蹈矩、缺乏熱情、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平靜而平庸的人。而這一切都源于他的好奇心的喪失。
所以我們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千萬千萬!
13.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對孩子報有希望,是每一個家庭的共同情懷。但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當脫離了孩子自身實際能力閾限的時候,期望就會變成束縛、變成壓力、甚至是災難。
我們常??吹?、聽到因為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太嚴而使孩子產(chǎn)生精神障礙或是自殺的悲劇。我們自己也常常因為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辛苦,自己也辛苦;在達不到目標時,孩子痛苦,自己也失望。我們常常要求孩子次次考試都得第一,各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最好是滿分。我們常常要求孩子這也優(yōu)秀、那也出色,但仔細想想,一個孩子能夠承載那么多的期望嗎?再說了,大家都想當?shù)谝?,那么誰當?shù)诙慨吘沟谝恢挥幸粋€,更何況孩子得不得第一、考不考得出好成績,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外,還有學校、家庭氛圍、老師水平以及家長的遺傳基因等因素。我們怎能不顧實際而一再要求孩子呢?所以我們應當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適當希望是可以并且是必須的,但希望太高反而適得其反。大家一定要記住:“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俗語。
家庭教育中父母需注意的10個不要
1.不要恐嚇孩子
采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泵慨敽⒆勇犃诉@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chǎn)生一種恐懼心理。
2.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時節(jié)們了許會對孩子說:“我怎么這樣笨??!”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3.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么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fā)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nèi)轉(zhuǎn)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zhì)獎勵。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xiàn)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么又不乖啦?”媽媽該知道,要小孩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jiān)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贝蠖鄶?shù)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chǎn)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么,比如說:“小軍,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xiàn)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人,這種主法是無效的。
8.不要縱容孩子
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fā)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人。
9.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guī)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guī)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時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10.不要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guī)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guī)矩來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guī)矩來教育他。
三年級家長家庭教育心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優(yōu)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已經(jīng)是公認的事實。
家庭教育的問題對于一位父母來說非常迷茫和重視,迷茫的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為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導致重視的問題點不對反而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好個性和學習習慣。
孩子早教過程中我們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接觸孩子家庭教育這方面,孩子從上一年級那刻起,我就開始研究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教育方式的案例,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三年級了從未停止下來,從中有得到成功的,失敗的。學校也安排了學習課程,課本,視頻等進行學習,但現(xiàn)在有些家庭的孩子現(xiàn)狀仍不是很樂觀。有的家長直接將孩子交給學校,晚托,輔導班等進行輔導或者教育,但是家長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沒有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或愿意,導致孩子叛逆,厭學等因素產(chǎn)生。同時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也越來越少。更加嚴重的是家長直接希望有學?;蛲硗械冉逃龣C構(gòu)來從事孩子的教育問題。學校,晚托,輔導都是孩子學習的課堂,孩子人生中第一課堂是家庭,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學習,所以做為父母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好孩子的第一課堂呢?
作為父母再此我需要向我家小朋友道歉,有很多次因為孩子犯錯給他最嚴重的體罰,事后非常后悔,現(xiàn)在回想下特別的難過,這是我家庭教育的一大敗筆。讀到這里也許您也做過與我一樣的事情,您是否也在心底無數(shù)次的埋怨自己,心疼孩子,因為自己教育理念的無知,沒有做到方式方法的巧妙應運在責怪自己呢?
溝通是最好的心靈語言,孩子需要的是在民主和諧的談話氣氛中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shù)?,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里話傾吐出來,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我們作為父母要懂得體諒孩子的辛苦,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壓力,社會壓力在無形中壓抑著他們的小身軀,對于孩子我們需要少一些責備,埋怨,多一些溝通,表揚以及獎勵。家長常說:“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讓我傷心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極作用,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近期心理的不良反應,我們堅決不做“虎媽”式教育模式。
對于孩子我是先教育他如何做人,以下才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孩子***分數(shù)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們把做人,學習習慣培養(yǎng)好,成績自然逐漸上升,***分數(shù)是孩子昨天與今天的學習成果的對比,掌握知識的范圍監(jiān)督。
在教育孩子時,以正面激勵為主,作為家長,一定要理智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努力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沖動,增強教育意識,講究批評的藝術。不要認為是“棒下出孝子”的說法,體罰孩子每個父母應該都有做過,適當“度”的把握,沒有預覽家庭教育課本等書籍之前,我認為偶爾的責備與體罰可以讓孩子改正常規(guī)的錯誤,現(xiàn)在我認為這樣的觀點非常的愚昧,在此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多關注兒童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我們怎樣反省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呢?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nèi)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