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到老,培育有五關鍵
發(fā)布時間:2021-03-22 三歲幼兒故事 幼兒看故事 幼兒故事7歲孩子很多行為是在三歲前決定的,重點在于您有沒有給孩子充分的學習發(fā)展機會、給予足夠的愛。
觀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顆細膩的心觀察孩子,這就是正確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別,所以我們要一步一步地去試探孩子。在情緒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個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情緒管理不是去學很多理論,而是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去了解孩子、愛這個孩子。
愛是一種學習過程,在生活片斷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給他傷害。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要時時注意他的變化,父母要能有足夠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給予斥責與處罰,要知道那是因為你不了解他,結果反而給予斥責與處罰,要知道那是因為你不了解他,結果反而給了他傷害;孩子是用感覺學習,所以父母要營造情境去學習如何愛人,讓孩子去表達要與不要。
如果只是“教”與“給”是不夠的,要與孩子互動學習才知道如何適當地給予。世上有許多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對自己充滿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沒有自信,就是因為父母常跟他們說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給孩子充分的需要與滿足,這樣孩子成功的機會就會多很多。
親子互動影響未來發(fā)展n4507.cn
其實父母不難發(fā)現,孩子哭鬧不見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邊,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問題,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決,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嗎?零歲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為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親子之間如何互動,對他未來的情緒將有極大的影響。
在零歲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發(fā)展,必須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對心、使對力,如此可以使你將來在教育孩子時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來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會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樂地起床,經過我的觀察發(fā)現,父母當時的情緒如果是急切的、有壓迫性的,孩子也會感到不安,所以我決定在他一睜眼時,就讓他看到我的笑臉,我會抱著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讓他去拍一拍,跟他說話,使他了解這個儀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問好。所以營造好的起床氣氛很重要。另外,挑選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會不會笑,是不是愁眉苦臉,這樣才不會將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傳播快樂情緒
大人的笑容對孩子是一個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態(tài)度也關系到他的順從與否,例如孩子討厭洗臉,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緒帶給他,你可以邊洗自己的臉邊哼著歌,讓孩子覺得洗臉是件愉快的事,之后問他要不要洗,讓他產生期待的心理,進而喜歡這件事。這個過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規(guī)該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學些卡通的話與幻想,讓孩子感染到您快樂的情緒。
當父母覺得做這件事是快樂時,您的孩子必然也會快樂;如果您覺得不快樂,孩子也會覺得不快樂,這就是沒有用對心、使對力。孩子在快樂的經驗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緒及性格的基礎,并且得成功的快樂。三歲前的教育取決于父母去觀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處去聽信別人怎么說,只要那個方法是可以帶來快樂,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會覺得困擾,那個方法就不要用,因為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父母應專注與用心
專注與用心是最好的教養(yǎng)方法。還有我的孩子不到一歲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訓練他大小便,但我又擔心強迫他,所以我就問她如何訓練。原來是保姆每次帶他去廁所,都會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時間坐在馬桶上,使他培養(yǎng)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時會解出來,或者是放水龍頭時,他就會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學開燈、開門,讓孩子感覺是在玩。切記在他學習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責罵他,而是讓他從愉快中學會上廁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專注與用心。
如何用對方法教養(yǎng)孩子
例如,當孩子會爬時,我會擔心他容易受傷,于是我就圍了一個區(qū)域,限制他的活動范圍,可是他長大后就會把東西頂開,即使后來我加強圍堵,沒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險的動作。我發(fā)現這個方法不行,就把插座蓋子蓋上,或是把東西收起來,使他不再那么容易產生好奇;還有他對做飯很好奇,我怕他受傷便把他放到娃娃車里,沒想到他的態(tài)度變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參觀爸爸做菜,或是給他玩具鍋鏟讓他獲得參與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對什么好奇,只要能滿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讓他不再好奇。但他對危險事物也很好奇怎么辦?我絕不鼓勵去驚嚇孩子,比方說讓他去接觸熱水,因為當他還小時,父母要避免讓他接觸危險,所以好的教導是去營造一個好的空間,而不是嚇他。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一歲看大,三歲看老
性格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及影響因素:俗話說“一歲看大,三歲看老”,接近3歲的寶寶在性格上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個體傾向,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性格,將利于寶寶適應未來的社會交往和競爭。影響寶寶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大家公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父母的性格、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等。以下是幾種類型的父母性格、教養(yǎng)方式及對寶寶可能的影響。父母性格:柔弱、內向、膽小。教養(yǎng)方式:過分保護和限制。對寶寶可能的影響:膽小怕事,承受力差,缺乏競爭力。父母性格:暴躁,愛大喊大叫,缺乏耐心。教養(yǎng)方式:愛體罰訓斥,缺乏溫情或走極端,反復無常。對寶寶可能的影響:攻擊性強或膽小怕事或雙重性格,長大后溺愛自己的寶寶。父母性格:熱情
,開朗,大方,豪爽。教養(yǎng)方式:民主,平等或**,缺乏引導。對寶寶可能的影響:活潑,大方,溝通能力強,富于想象,有創(chuàng)造力或自私小氣。父母性格:冷漠,缺乏熱情。教養(yǎng)方式:對寶寶的成長漠然置之。對寶寶可能的影響:缺乏信任感,無上進心,事事無所謂,對他人冷漠。父母待人處事:正直,勤奮,進取,向上。教養(yǎng)方式:要求嚴格,做事認真,有明確目標。對寶寶可能的影響:學習努力,認真,有忍耐力,不怕挫折。父母愛清潔或潔癖教養(yǎng)方式:講究整潔衛(wèi)生或不能容忍絲毫凌亂和不潔凈。寶寶可能的情況:愛清潔、愛勞動或臟了也無所
謂,推給父母來處理。小家庭或三代同居的大家庭如果家庭氣氛溫暖、祥和,充滿關愛而且尊老愛幼,那么寶寶就會愛護別人、愿意與人分享并樂于助人;如果家庭里夫妻不和、婆媳不和,并且充滿對立和攻擊,家庭成員互不關心,那么寶寶容易形成自私自利、沒有長幼之分、缺乏尊重;如果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教養(yǎng)方式不統(tǒng)一,那么寶寶就會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不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采編自《聰明寶寶》
兩歲:天使到魔鬼的關鍵
朋友送了一套育兒書,我迫不及待地挑出兩歲這個部分,搶在女兒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寶貴空隙里迅速看完。
女兒目前正是兩歲,書中的描述是個“由天使跨入魔鬼的關鍵”,因為他們即將變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我和老公額手相慶:我家女兒目前完全沒有這樣的癥狀,正是牙牙學語,每天笑容滿面,喜歡在我們身旁磨蹭跳舞,是全家的開心果,可愛的小天使!發(fā)自內心地大大贊美了女兒一番,我倆合上書,心滿意足安心睡去。
兩歲:天使到魔鬼的關鍵期
沒想到,就從我們睡醒的隔天開始,竟然風云突變。
這天早上,她突然拒絕洗澡。牢牢抓住爸爸的衣領,怎么也不肯進到澡盆里。
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從她出生后,洗澡一直都是她每天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我量量她的體溫,敲敲她的肚子,確定她沒有不舒服,也確定她只是純粹拒絕洗澡。
我按照書上寫的,不去勉強她,把洗澡時間改到晚上,但心里已經開始有不祥的預感。
果然,接下來她開始拒絕的事越來越多,以前隨意把她摟在懷里親親的舉動已成奢望,她總是滿臉通紅用力掙脫我們的懷抱,嘴里喊叫著“去、去”;她寧可毫無目的地在客廳晃來晃去,也不肯安靜地躺在我的臂彎里。
對照以前那個膩在我們身上的小可愛,我和老公突然有種“女大不中留”的傷感—雖然,她才只有兩歲。
除了被動地拒絕外,她還開始主動“戲?!蔽覀?。
有一天和她玩時,我的手機不小心摔到地上,“啊呀!”我發(fā)出一聲驚呼。從此,“媽媽”就變成了“啊呀”。
“乖女兒,叫媽媽—”“啊呀!”“嗯,看清楚,我是誰?”“啊呀!”“我是媽媽,叫媽媽!”“啊呀!啊呀!啊呀!”看著我著急的模樣,她的小臉上有著無限得意。
她也開始懂得使一些小小的詭計。每當老公在書房忙時,我總得把她帶到她的房間,一起玩游戲;當她吵著要“找爸爸”時,我總是設法用新鮮玩具來轉移她的注意力。以前多奏效,但現在不行了,她會突然停下來,口中嚷著“水水,水水—”然后比出喝水的樣子,我傻乎乎地起身找杯子倒水的當兒,她一溜煙便躥進書房找爸爸了。
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不久前那個惟媽媽是從的小天使,她大聲說“No”,意志堅定,不甘再只當一個被動的追隨者。因為她,我的周末假日變得精疲力竭,比上班還累。
“老一輩總是說,不要大聲稱贊小孩,否則馬上就不靈了,看來我們過去是贊美她太多了?!本A咧?,我甚至開始迷信起來。
“不會啊,我覺得她即使不聽話,還是很可愛,只是從聽話的小天使,變成一個不聽話的小天使而已?!崩瞎S護著他的寶貝女兒。
丈夫是對的。那晚臨睡前我俯身在女兒恬靜的小臉上親吻時,她終于叫了一聲“媽媽”,雖然不是良心發(fā)現,而只是為了交換我手中的奶嘴,但她的聲音卻還是那么好聽,讓我整天的疲倦消失無蹤:未來的路還有好長好長,我可不能那么快就累!想想她兩年來帶給我們的歡愉與滿足,想想她以后還將帶給我們的驕傲和欣慰,媽媽爸爸所愿意付出的,又豈止是精疲力竭而已!
5-12歲是培養(yǎng)財商(FQ)關鍵期
FQ,理財商數(簡稱財商),是繼IQ、EQ后逐漸興起的一個新詞匯。你的FQ有多高,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利用好手中擁有的資產,做好資源配置,完成財富累積?,F今社會,理財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然而,正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不少理財師都指出,培養(yǎng)MQ也要從孩子的兒童時代開始,未雨綢繆。
“暑假里,父母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對孩子進行貼身理財培育。比如參加銀行舉辦的兒童理財講座,帶著孩子到銀行辦業(yè)務等?!泵裆y行[6.716.85%]廣州分行理財師表示,十三歲前是兒童的黃金教育時期,父母應及早做好準備。
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少年兒童都有零花錢,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理財能力差等問題。但與國外注重兒童理財教育不同的是,國內的許多父母仍然認為,孩子年紀還小,學習才是最主要的事情,不需要這么早學理財,不然變成“小財迷”或者“吝嗇鬼”就麻煩了。
“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崩碡攷熣f道,就像買電器需要使用說明,給予孩子金錢之前也要教會孩子怎么安排零花錢和壓歲錢,千萬不要只做孩子的提款機?!叭绻f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就像往銀行里存一大筆錢,那么不要忽略了存上理財習慣這筆財富?!?/p>
研究表明,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如果此時進行理財教育,那么孩子學會安排10元錢的用途,明天給他10萬元、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都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好。徐霖認為,理財教育,是一種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體驗和管理金錢的實踐,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規(guī)劃夢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更是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建立責任感、獲得獨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關鍵要做到三點
很多媽媽把自己的心血和愛全給了孩子,也給予了孩子無數的“教育”,但這樣的“愛”和“教育”是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不是科學而有效的?職場上都有考核標準,但家庭教育只能等孩子長大看結果了。工作可以重來,孩子成長的歲月卻是不可逆轉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懷著本能的愛,做自然的父親、母親。但一種成熟的父愛、母愛,必須經過培育才能發(fā)展起來,而且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中國十大杰出母親楊文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總結對孩子的教育,關鍵要做到三個“三”:
第一,要承擔起示范者、教育者、提供者三種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示范者。在朝夕相處的家庭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要當好示范者的角色,父母必須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實施自我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教育不僅是對孩子課業(yè)成績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高度重視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發(fā)展及行為習慣。父母的這個“教育者”角色,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成的。
父母還是孩子的提供者。一是物質條件的提供,二是精神環(huán)境的提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順應孩子的天性,在寬容、接納、指導中,讓孩子健康成長。
第二,要給孩子三種愛——無私的愛、科學的愛、推出的愛。
無私的愛,就是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出發(fā),不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科學的愛,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面發(fā)展。
推出的愛,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第三,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三個開放:向課外開放、向自然開放、向社會開放,讓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萬人談”。
在這樣的教育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具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成為一個適應社會、貢獻社會的人,那么,作為父母,我們就盡到了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