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的魔法棒》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3-10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我的魔法棒》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自主嘗試與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感受游戲的快樂,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我的魔法棒》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

2.通過自主嘗試與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感受游戲的快樂。

3.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根紙棍。紙球若干,方筐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紙棍鍛煉身體的多種方法。

指導要點:在活動中要積極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游戲玩法,感受紙棍與其他活動材料的不同特性。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4分鐘)

1.幼兒手持紙棍,隨教師開火車進場進行游戲“小火車”。(快快開,慢慢開,轉個彎,開進站)。

師:這是一根魔法棒,現(xiàn)在它變成了方向盤,我們一起去開車吧。

1.聽音樂做棍操(上肢,下肢、腰腹等)

二、教學與練習部分:

1.幼兒探索紙棍的各種玩法。(8分鐘)

(1)幼兒自由探索紙棍的各種玩法,教師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

師:這根魔法棒還可以怎么玩呢?大家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誰最聰明。

(2)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玩法。

師:你是怎么玩的?請你來做給大家看一看。(教師帶領幼兒跟學)

(3)小結紙棍的玩法:紙棍可以用來當做金箍棒玩耍,還可以跳格子,鉆山洞,騎大馬,開火車等。

2.幼兒分散自由玩,教師觀察,指導。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魔法棒的很多玩法,現(xiàn)在,小朋友去找一個空地玩一玩吧。

1.游戲:趕小豬

(1)教師講解、示范:

師:今天,小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請小朋友來幫忙把小豬趕回家。你們先看看老師是怎么趕小豬的。(教師示范,用紙棍將紙球趕到筐里)

(2)幼兒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你們也去趕小豬回家吧。趕小豬的時候不推不擠,趕完一只你還可以再去趕一只。

反思:

三、結束部分

1.聽音樂做放松動作。

2.離場。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的目的是一物多玩,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在探索紙棍玩法環(huán)節(jié),單單一根紙棍要玩出多種玩法對小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開始的準備部分,教師有意識的將“魔法棒”(紙棍)變成方向盤,開汽車入場;拿魔法棒做熱身操,在音樂聲中引領幼兒拿魔法棒做棍棒操,如:可以變成大象的鼻子甩一甩;變成大馬跳一跳。穿插一兩種紙棍的玩法在里面是為后面的探索玩法環(huán)節(jié)做鋪墊。在探索紙棍玩法環(huán)節(jié):雖然給了一定的方向,但由于小班幼兒愛模仿、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幼兒只能想出幾種類似的玩法,這時就需要老師直接給出幾種玩法讓幼兒跟學并練習:跳格子、當做金箍棒玩耍等。最后總結出:騎大馬、跳格子、當金箍棒、開汽車等幾種玩法讓幼兒分散自由練習。在練習時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比較喜歡金箍棒、和騎大馬。接著老師引出游戲——趕小豬,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是幼兒手持紙棍(魔法棒)將散落在地的紙球(小豬)趕進橫立在場地周圍的籃筐(小豬的家)里,游戲中幼兒很感興趣,但因籃筐口有一定厚度不是很平所以趕進去對幼兒來說有難度,有的趕到筐口直接用手拿進去,在這個教具上我們需要思考改善。

幼兒百科:紙,用植物纖維制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wèi)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復寫紙、衛(wèi)生紙、面紙等等,紙最早發(fā)明源于古代埃及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老鼠的魔棒》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節(jié)。

2.體驗魔棒的神奇,體會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一根"魔棒"(可用尺子或樹枝制作,也可以直接購買);《小老鼠的魔棒》故事PPT;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等故事角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了解故事第一段,初步感受魔棒的神奇。

1.教師出示一根"魔棒",引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師:這可不是一般的小棒,它是一根有魔力的魔棒,你想知道這根魔棒是誰的嗎?瞧!原來它是小老鼠的魔棒?。∵@根魔棒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課件吧。

2.播放課件第一段,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師:小老鼠帶著它的魔棒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了什么事情?

師:大風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樹頂上,小老鼠想了什么方法?小老鼠念了一句什么神奇的話,大樹就變小了?

師:小老鼠拿到帽子后又是怎么說的?誰愿意來做這只小老鼠,拿著魔棒對大樹施施魔法,看看大樹能不能變大變???

教師讓幼兒拿著魔棒對大樹說"咒語",教師通過操作課件,配合幼兒的"咒語",讓大樹變小或變大。

師:小老鼠的魔棒有什么本領?

小結:小老鼠的魔棒真神奇,只要一念咒語它就能把東西變大或者變小。

【說明】播放PPT第一段是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第一段內容,感受魔棒的神奇。利用課件按鈕,讓幼兒使用魔棒嘗試學說咒語,既形象有趣又達到了復述故事中重點對話的目的。

二、猜想故事第二段,講述并表演故事情節(jié)。

1.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草地)。

師:小老鼠來到了哪里?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師:(點下雨按鈕)忽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會想什么辦法呢?

充分讓幼兒自由猜想。

2.教師播放部分動畫內容,并和幼兒合作表演該段情節(jié)。

師:小老鼠想了什么辦法?它是怎樣念咒語的?

師:請你來當小老鼠,我來當蘑菇,我們倆表演一下吧。

師幼合作表演這個情節(jié)。

3.教師出示故事中的畫面(太陽出來了)。

師: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老鼠又會怎么做呢?

幼兒講述讓蘑菇變小的咒語。

師:我們一起來跟著小老鼠說一說吧。

播放課件,幼兒跟著小老鼠一起講述。

4.完整地講述第二段故事。

師:我們一起把小老鼠在草地上發(fā)生的事連起來說一說。

5.分角色表演。

師:你們看,這兒有小老鼠、小鴨、小兔、蘑菇、太陽的頭飾,你們想不想扮演這些小動物來表演這段故事呢?

【說明】第二段故事,教師改變了講述形式,只出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讓幼兒通過猜想一起來幫小老鼠想辦法,幫小鴨和小兔找到避雨的地方。接下來的角色表演既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又鞏固了故事內容。

三、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

師:小老鼠玩累了,想要回家,走著走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怎么辦呢?

在幼兒自由預測故事的發(fā)展時,教師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進行合理預測,如:小河邊有些什么?小老鼠會想什么辦法來過河?每想到一種辦法,請幼兒來扮演小老鼠,對著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說說咒語,教師操作課件,讓樹枝(或胡蘿卜、樹葉)變大,變成樹枝橋(或胡蘿卜橋、樹葉橋)。

師:誰能把小老鼠在小河邊發(fā)生的事講給大家聽聽?

【說明】由于有第一、二段故事的鋪墊,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創(chuàng)編出小老鼠過河的辦法。即使幼兒創(chuàng)編出與畫面內容缺乏聯(lián)系的過河方法,教師也要加以肯定。

四、給故事起名字,完整欣賞故事。

師:你喜歡這根魔棒嗎?為什么?

師:這根魔棒真神奇,它幫小老鼠拿到了帽子,把蘑菇變成傘,還幫小老鼠過了河,幫助小老鼠解決了許多困難,我們來為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吧!

師:有了名字,故事就更完整了,我們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可以邊聽邊跟著說一說。

【說明】通過給故事起名字這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中心內容,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活動延伸:假如你有這根神奇的魔棒,你會用它做什么事情呢?

【說明】這個話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一個內容,因為他們都渴望有這樣一根神奇的魔棒。有了這個有趣的話題,幼兒可以繼續(xù)創(chuàng)編出各式各樣精彩的故事內容。

活動反思:

為了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的精神,打破傳統(tǒng)的故事教學模式,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新處理了教材。在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抓住幼兒喜歡看課件的心理,讓幼兒看課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內容。為了讓幼兒學說咒語,我巧妙設計了課件按鈕,只要幼兒用魔棒指著大樹說咒語,大樹就能變大或變小,這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而且在游戲中他們不知不覺就學會了魔棒咒語。學習故事的第二段時,我沒有直接講述故事內容,而是讓幼兒當主角,幫助小老鼠和小伙伴們想躲雨的方法。當幼兒看到自己想的辦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時,那種開心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為了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準備了角色頭飾,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學習故事的第三段時,我利用課件畫面的提示,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的多種結果,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三段故事呈現(xiàn)形式不同,難度是由易到難有所遞進,又層層鋪墊。這樣的故事教學,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想說、敢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幼兒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附:《小老鼠的魔棒》

有一只小老鼠,它有一根神奇的魔棒。一天,小老鼠戴著它漂亮的帽子出去玩,走著走著,忽然,刮起了一陣大風,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樹頂上。小老鼠拿不到帽子,怎么辦呢?小老鼠拿起魔棒指著大樹說:"魔棒魔棒讓大樹變小吧。"咦,大樹真的變小了,小老鼠拿到了自己的帽子。接著它又拿著魔棒對著樹說:"魔棒魔棒讓小樹變大吧。"小樹真的變成了大樹,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小老鼠來到一塊草地上,找到了小兔和小鴨做朋友。它們高高興興地在一塊兒玩耍。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雨,它們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好著急呀,小老鼠拿起魔棒指著蘑菇說:"魔棒魔棒讓蘑菇變大吧。"蘑菇真的變大了,變成了一把蘑菇傘。它們躲到蘑菇傘下淋不到雨啦。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老鼠又指著蘑菇說:"魔棒魔棒讓蘑菇變小吧。"蘑菇真的變小了,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小老鼠繼續(xù)往前走,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上沒有橋怎么辦呢?小老鼠拿起魔棒對著樹枝說:"魔棒魔棒讓樹枝變大吧。"樹枝真的變大了,變成了一座樹枝橋,小老鼠高高興興地過了河。

幼兒百科: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出故事中的內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小熊的棒棒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出故事中的內容。

2、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棒棒糖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棒棒糖)

2、教師:這是一只小熊的棒棒糖,他的棒棒糖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

二、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1、提問: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都有誰呢?

2、小螃蟹、小烏龜和小魚都和小熊說了什么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故事。

三、觀看課件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

1、提問:小熊碰到這些好朋友,和他們說了些什么話呀?

2、引導幼兒復述對話:

(1)小熊先碰到了誰?

(2)小熊又碰到誰?

(3)小熊又碰到了誰?

3、教師:小動物都游走了,小熊心里怎么樣啦?為什么他會不高興呢?

四、品嘗甜甜的水,知道好吃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1、教師:

(1)小熊心里難過極了,它為什么會難過呀?

(2)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它?

(3)小熊想了個好辦法呢?看看他做了什么?(播放課件的結尾)

2、教師:

(1)你們以后好吃的、好玩的東西,要不要和同伴分享呢?

(2)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好朋友了,對嗎?小熊也想和你們做朋友呢,他也要請你們喝好喝的糖水,我們一起去喝一喝吧!

活動反思:

這次的教學活動中,剛開始教學,出示棒棒糖,再以這是小熊的棒棒糖為前提,讓幼兒先聽一遍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及故事中的人物,后再以幼兒聽一遍故事,讓幼兒來復述故事中小熊與其他動物的對話,而我制定的目標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出故事中的內容。這顯得比較籠統(tǒng),對小班幼兒來說,一個故事聽兩邊就讓他們來復述故事中的內容,似乎有點困難。而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看PPT來幫小熊想辦法,怎樣能讓水里的小動物們都遲到這甜甜的棒棒糖,是為目標2來做鋪墊的,但我制定的目標2、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從這個目標上看,情感顯得比較多,沒有側重點,是到底是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還是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所以這節(jié)課沒有很好的完成所制定的目標。

幼兒百科:棒棒糖,這是一種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糖果類食品,最初是一顆硬糖插在一根小棒上,后來研發(fā)出很多更好吃好玩的品種,不僅小孩子深愛棒棒糖,一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會吃。棒棒糖的類型有凝膠型糖果,硬糖型,牛奶型糖果,巧克力型還有牛奶加水果型。

幼兒園小班教案《神奇的魔術棒》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神奇的魔術棒》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故事中的語言: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傾聽故事,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神奇的魔術棒》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

2、學習故事中的語言: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

3、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動畫課件,米老鼠卡通娃娃,圖片,魔術棒。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力。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想認識他嗎?老師從身后拿出米老鼠卡通娃娃來,引導孩子問:你好米老鼠!米老鼠也和小朋友問好!老師模仿它的聲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叫------米奇。大家再問米奇你好!

二、展示故事內容,孩子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今天米奇要講一個關于它的一個神奇寶物的故事,請大家一定要坐好仔細聽故事。播放課件。老師,請大家來看。邊看邊提問:1,米奇來到草地上看到了誰?他們找到了什么好吃的?2,他們嫌蘋果太小不夠分,想要大的這時誰幫他們?3,他會怎么幫助小雞和花貓的?老師重點把米奇的活動夸張有趣的表演----從身后拿出魔術棒指著小蘋果器宇軒昂的說:變變變,大大大。讓孩子充分感受米奇的“壯舉’’以及神奇的情節(jié)變化。老師用動聽幽默的語氣講述米奇遇到大灰狼欺負小兔的情節(jié),著重把魔術棒將灰狼變小的內容形象展示給孩子,特別神秘的語句要很幽默的表現(xiàn)出來:變變變,小小小。最后,讓孩子們參與學米奇,幫忙把兔媽媽拔的小蘿卜變成大蘿卜;想辦法把擋路的大石頭變?yōu)樾∈^。

講完故事后,結束課件展示。回憶性提問:米奇有一個什么東西是神奇的?米奇用它能做什么?誰想用它來幫助小雞小貓變蘋果?據(jù)孩子表現(xiàn)和積極性請他們使用“老師制作的魔術棒”重復經典句子: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從而理解分辨清楚什么時候要把東西變大,什么時候把東西變小。

出示圖片,小一班小朋友今天遇到了一些困難,咱們看看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了。第一幅圖小姑娘想搬椅子坐,她能搬動嗎?請小朋友用米奇的魔術棒來幫她。鞏固句子:變變變,小小小。請孩子表演,并給予熱情的鼓勵。第二幅圖小滑梯在院子里,引導觀察,與圖中娃娃比較大小,發(fā)現(xiàn)滑梯太小沒法玩怎么辦?請大家想辦法,孩子用魔術棒幫忙解決困難。再次鞏固句子,變變變,大大大。

三、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棒!學會用米奇的魔術棒幫助小一班的孩子了,聽聽米奇會對你們說什么。老師出示米奇娃娃風趣的說:“小朋友你們真棒!你們是會幫助別人的好寶寶。我真喜歡你們??!時間不早了我要回家了,小朋友們再見!”老師引導孩子和米奇再見

反思:

小班孩子思維直接形象,語言表達簡練簡單,有一定的想象力,對于直觀生動的物象十分感興趣并且愿意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既能滿足孩子傾聽故事的欲望,又能促進孩子對關心幫助小伙伴的行為的認識,符合孩子關愛同情幫助他人的心理。既能讓幼兒學到一些簡單的詞語,理解故事內容又能增進孩子社會性情感的培養(yǎng)。

幼兒百科: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并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制造奇妙的藝術。更簡單的說,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表演。

幼兒園小班教案《棒棒天使》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棒棒天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故事幽默的語言風格,樂意大膽講述繪本故事,通過閱讀理解反義詞: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長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棒棒天使》含反思教案吧。

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反義詞: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長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故事幽默的語言風格,樂意大膽講述繪本故事。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準備:

1.大繪本《棒棒天使》一本。

2.選擇繪本第7~8頁、第1O~13頁、第18~19頁制作成PPT。

3.自制小繪本(與PPT畫面內容相同)的背景圖,棒棒天使與胖胖天使圖片每人三套。

4.實物投影儀一臺。

5.小繪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圖書閱覽區(qū)。

過程:

一、激趣導入——尋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點

1.觀察PPTl(繪本第7頁),比較棒棒天使與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題。

師:今天,有兩位可愛的天使來到我們這里??匆豢?,這兩位天使長得怎么樣?有什么不同?

師(小結):這位天使長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樣,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長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樣,叫胖胖天使。我們一起來向他們問好。

2.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相反特征。

師:這對好朋友可真奇怪,長的樣子正好相反。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他們的樣子,好嗎?

師(小結):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小班幼兒尚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的語言有賴于動作、形體的支持。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故事情景并引導幼兒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相反的含義,并初步感受畫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隨機設疑——尋找故事情節(jié)中的相反現(xiàn)象

1.緩慢連播PPT2(繪本第8、1O、11、12、13、18、19頁),重復兩遍,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大膽猜測其中蘊含的相反的事情。

師: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由交談,教師巡回指導。)

師: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在干什么?

師: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圍有什么東西?一樣多嗎?

師:大象和小烏龜一樣大嗎?

師:他們手里拿的是什么東西?一樣嗎?

(析:教師利用簡短的提問引發(fā)幼兒關注整個畫面,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中大膽講述,在講述中逐步提煉多組反義詞。自動連續(xù)播放的課件讓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走近幼兒,與他們進行個別交流。)

2.觀看PPT(將PFT2中呈現(xiàn)過的所有畫面放在同一個PPT頁面上),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你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請告訴大家。

師:誰能把這句話說得完整些?句子中要用上意義相反的詞。

師:我們一起來做做這個意義相反的動作。

(析:幼兒在直觀畫面的暗示下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則適時提醒幼兒用完整的句子講述,并跟進提問,以幫助幼兒切合主題、準確講述內容。教師在回應幼兒時有意識地運用故事原句,并用肢體動作幫助幼兒加深理解,同時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講一講、做一做。這一切相關策略的運用都建立在對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特點把握的基礎上。)

師(小結):他們都會飛。一個在白云上面飛,一個在白云下面飛。他們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個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烏龜。他們比賽變魔術。棒棒天使一揮手,變出一條長長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揮了一下手,但變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給自制小繪本貼上相應的天使并自由講述,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應該在哪里,胖胖天使應該在哪里,然后把它們貼上去,好嗎?在貼的時候我們可以講一講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關注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反義詞組,并用短句講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時糾正幼兒的一些不正確的表述。

(2)幼兒分享閱讀,教師在投影儀上呈現(xiàn)1~2名幼兒的操作結果,并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析: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培養(yǎng)講述的興趣是關鍵,養(yǎng)成大膽表述的習慣是重點。幼兒語言的發(fā)展需要反復刺激、不斷強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儀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營造出一個想表達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表達的愿望。)

三、欣賞原著——激發(fā)完整閱讀繪本的興趣

師: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還發(fā)生了許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們都藏在這本大圖書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邊慢慢講述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講到PPT中的內容時,教師稍作停頓,以暗示幼兒一起講,特別是講到反義詞時,教師適當留出時間,以等待幼兒講出來;當發(fā)現(xiàn)幼兒表述有困難時,教師則適當運用肢體動作進行點撥。)

四、拓展延伸——將活動逐步引向深入

師:在剛才的閱讀過程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新的相反的事情呀?誰來說一說?(例如:橫著飛,會淋雨;豎著飛,不淋雨……)

師:圖書架上有許多《棒棒天使》的小書,自由活動時你們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問一問老師,好嗎?

(析:當孩子跟著教師完整閱讀未刪減的繪本故事時,新的內容激發(fā)了幼兒再次閱讀的興趣。適時將活動延伸到圖書閱覽區(qū),可引導幼兒自主選擇閱讀,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

反思:

我覺得繪本閱讀應是一個連續(xù)的教學過程,可以是多個高、低結構活動交叉進行的過程。在組織高結構的集體活動時,教師應多考慮幼兒接受能力的差異、活動有效時間的設定等綜合因素,對繪本內容進行靈活的選擇,通過有重點的引導,幫助幼兒把握繪本的中心內容和感情基調。在此基礎上再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等組織低結構的自主閱讀活動,以形成對集體教學的補充。這樣既體現(xiàn)了對原著的尊重,也照顧到了繪本閱讀活動的完整性和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附:棒棒天使

棒棒天使的身體,就像一根棒球棒。那么細!那么長!

棒棒天使的好朋友,名叫胖胖天使。他們兩個在一起,就像球棒和棒球。

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他們都會飛。一個在白云上面飛。一個在白云下面飛。

他們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

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個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烏龜。

下雨了,他們照樣飛。橫著飛,會淋雨;豎著飛,不淋雨。

棒棒天使不去曬太陽,身體是濕的。

胖胖天使跑去曬太陽,身體是干的。

他們比賽變魔術。棒棒天使一揮手,變出一條長長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揮一下手,變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他們把彩虹放在水中,當作一條彩虹船。棒棒天使身體輕,船的這頭往上翹;胖胖天使身體重,船的那頭往下沉。

他們玩累了,兩人都想睡覺了。棒棒天使說:“晚安,胖胖!”胖胖天使說:“晚安,棒棒!”

幼兒百科:天使(英文Angel,中文音譯安琪兒,意譯天仙,源自于希臘文angelos使者)本義指上帝的使者,來自天上的使者。

相關推薦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老鼠的魔棒》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節(jié)。 2.體驗魔棒的神奇,體會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
    2020-12-1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出故事中的內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
    2020-09-25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神奇的魔術棒》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神奇的魔術棒》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故事中的語言: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傾聽故事,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
    2020-10-09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棒棒天使》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棒棒天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故事幽默的語言風格,樂意大膽講述繪本故事,通過閱讀理解反義詞: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長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借助圖...
    2020-10-2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棒棒糖》及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開拓幼兒的思維能力,并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與攪拌的速度有關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分享的快...
    2020-11-09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節(jié)。 2.體驗魔棒的神奇,體會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3.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

2020-12-16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小熊的棒棒糖》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愿望,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出故事中的內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快...

2020-09-25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神奇的魔術棒》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故事中的語言: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傾聽故事,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

2020-10-09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棒棒天使》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故事幽默的語言風格,樂意大膽講述繪本故事,通過閱讀理解反義詞: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長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借助圖...

2020-10-28 閱讀全文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開拓幼兒的思維能力,并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與攪拌的速度有關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分享的快...

2020-11-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