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3-6歲學前叛逆期,您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發(fā)布時間:2021-03-08 幼兒故事6歲 幼兒故事3歲 幼兒園6的教案

最近一位家長向我傾訴:“老師,這孩子現(xiàn)在越來越不像話了,什么都不聽,跟我對著干?怎么辦?我管不了了...”

那相似的情況,您是否也遇到了呢?

首先,請各位家長放寬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樣,3-6歲是孩子經(jīng)歷的第一個“叛逆期”。叛逆期階段,孩子心理與身體活動能力增強,感覺不再像2歲多那樣聽話,總想擺脫大人的約束,不斷的挑戰(zhàn)未知的底線,這種“叛逆”心理和表現(xiàn)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識成長的重要標志。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這樣的概念了,家長當喜不當憂!

在這老師給大家講講孩子叛逆期表現(xiàn)與應對方法,幫助爸爸媽媽和寶寶們順利渡過叛逆期。

一、望聞問切:叛逆期兒童的常見表現(xiàn):

1.不建設(shè),愛破壞:

摔東西、拆玩具、亂涂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

2.不明理,易煩躁: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jié);

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堅決要做,否則就大哭大鬧;

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唱反調(diào),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讓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權(quán)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一起訂好的規(guī)矩;

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沖突,易動手:

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愛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又愛搶別人的,嚴重時甚至打人。

二、四步除慮:如何應對兒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與動機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和父母最為親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父母無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倆人。

平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多與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xiàn)的要求,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shù)幕虺浞值臐M足。

老師建議:當您想發(fā)火時,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內(nèi)心的真正訴求

上課過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責孩子:上課時候去什么廁所?唯心角度出發(fā),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殺,所以我的課堂,孩子去廁所,一定要去,咱不憋著。

家長們,上課前,提醒孩子喝適當水,同時一定要求他去遍廁所,上課時孩子還會去廁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覺中將他面前的石頭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覺,都幫搬走是溺愛)

2.原則問題絕不遷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斷挑戰(zhàn)規(guī)則,又不斷追求規(guī)則。如果規(guī)則混亂,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規(guī)則時要慎重科學并堅守:

堅守: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

慎重科學:不制定超過兒童能力的規(guī)則,例如要求孩子上課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點。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勵孩子嘗試,多數(shù)時候?qū)捤桑搰栏竦牡胤綀詻Qsayno?!?/p>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時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動,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不應當因為大人嫌麻煩而禁止孩子做。】

老師建議:大人無底線,孩子不好管,分清規(guī)則與愛的界限,原則問題不妥協(xié),莫讓愛成了溺愛。

3.多種方法巧妙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多,情況多,父母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辦法巧妙引導,對策大致分七類,請靈活運用:

對策1:激將法,利用孩子唱反調(diào)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將法,要求孩子不吃飯,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盡量真實平靜,要根據(jù)孩子情緒適當調(diào)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并不有效。

對策2:冷處理,裝作沒看見。

【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裝作沒看見,繼續(xù)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動停止。

對策3:把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示例】:孩子吃蘋果是故意亂扔蘋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蘋果吃完,裝作才看見的樣子,大吃一驚問孩子:怎么亂七八糟的,怎么辦?讓孩子想辦法,孩子多半會主動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問是誰弄得亂七八糟。

對策4:傳遞正向信息,明確告訴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說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處亂寫亂畫,把墻壁弄的一團糟。這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畫畫要在畫板上。

注意:不要指責孩子亂畫。

對策5:拉三角關(guān)系,借助權(quán)威,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兒園上課的時間快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園玩沙,就是不走。這時按響手機鈴聲,假裝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來: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讓你快去幼兒園,孩子會立刻起身離開。

對策6:運動發(fā)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通過運動游玩,使孩子精力有發(fā)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會要吃零食,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帶孩子去公園或游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戲。

對策7: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過。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老師建議:這7個方法是給大家的“下三路”招數(shù),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術(shù)活,育兒,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術(shù)結(jié)合,太理念,容易忽視教育中的細節(jié);太細節(jié),又容易忽視孩子感受。運用下三路,切記應景。

4.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

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么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

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zhuǎn)移注意力,例如:我們?nèi)ネ嫔匙影桑?/p>

老師建議:哭鬧,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況孩子?放慢腳步,靜待花開

3-6歲,關(guān)鍵期,叛逆期,幼升小一個個關(guān)鍵詞始終縈繞父母心頭,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孩子健康和快樂的成長。孩子就是伴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成長的,老師與您一起關(guān)注孩子的健康和快樂,遇問題,歡迎交流探討!

附與孩子交流過程中三不要:

不要在任何情況任何形式的“打孩子”行為;

不要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媽媽不要你了”的語言懲罰;

不要說“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會....了,你怎么還不會”的比較行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6歲叛逆期 支招讓你無憂


最近一位家長向我傾訴:“老師,這孩子現(xiàn)在越來越不像話了,什么都不聽,跟我對著干?怎么辦?我管不了了...”

類似的情況你是否也遇到過

首先,請各位家長放寬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樣,3-6歲是孩子經(jīng)歷的第一個“叛逆期”。叛逆期階段,孩子心理與身體活動能力增強,感覺不再像2歲多那樣聽話,總想擺脫大人的約束,不斷的挑戰(zhàn)未知的底線,這種“叛逆”心理和表現(xiàn)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識成長的重要標志。

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這樣的概念了,家長當喜不當憂!和大家一起聊聊孩子叛逆期表現(xiàn)與應對方法,幫助爸爸媽媽和寶寶們順利渡過叛逆期。

表現(xiàn)

望聞問切:叛逆期兒童常見表現(xiàn):

1. 不建設(shè),愛破壞:

摔東西、拆玩具、亂涂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

2.不明理,易煩躁: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jié);

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堅決要做,否則就大哭大鬧;

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唱反調(diào),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讓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權(quán)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一起訂好的規(guī)矩;

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沖突,易動手:

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愛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又愛搶別人的,嚴重時甚至打人。

如何應對兒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與動機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和父母最為親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父母無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倆人。

平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多與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xiàn)的要求,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shù)幕虺浞值臐M足。

老師建議:當您想發(fā)火時,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內(nèi)心的真正訴求

上課過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責孩子:上課時候去什么廁所?唯心角度出發(fā),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殺,所以我的課堂,孩子去廁所,一定要去,咱不憋著。

家長們,上課前,提醒孩子喝適當水,同時一定要求他去遍廁所,上課時孩子還會去廁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覺中將他面前的石頭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覺,都幫搬走是溺愛)

2、原則問題絕不遷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斷挑戰(zhàn)規(guī)則,又不斷追求規(guī)則。如果規(guī)則混亂,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規(guī)則時要慎重科學并堅守:

堅守: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

慎重科學:不制定超過兒童能力的規(guī)則,例如要求孩子上課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點。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勵孩子嘗試,多數(shù)時候?qū)捤?,該嚴格的地方堅決say 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時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動,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不應當因為大人嫌麻煩而禁止孩子做?!?/p>

老師建議:大人無底線,孩子不好管,分清規(guī)則與愛的界限,原則問題不妥協(xié),莫讓愛成了溺愛。

3、多種方法巧妙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多,情況多,父母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辦法巧妙引導,對策大致分七類,請靈活運用:

對策1:激將法,利用孩子唱反調(diào)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將法,要求孩子不吃飯,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盡量真實平靜,要根據(jù)孩子情緒適當調(diào)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并不有效。

對策2:冷處理,裝作沒看見。

【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裝作沒看見,繼續(xù)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動停止。

對策3:把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示例】:孩子吃蘋果是故意亂扔蘋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蘋果吃完,裝作才看見的樣子,大吃一驚問孩子:怎么亂七八糟的,怎么辦?讓孩子想辦法,孩子多半會主動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問是誰弄得亂七八糟。

對策4:傳遞正向信息,明確告訴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說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處亂寫亂畫,把墻壁弄的一團糟。這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畫畫要在畫板上。

注意:不要指責孩子亂畫。

對策5:拉三角關(guān)系,借助權(quán)威,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兒園上課的時間快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園玩沙,就是不走。這時按響手機鈴聲,假裝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來: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讓你快去幼兒園,孩子會立刻起身離開。

對策6:運動發(fā)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通過運動游玩,使孩子精力有發(fā)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會要吃零食,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蓭Ш⒆尤ス珗@或游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戲。

對策7: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過。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老師建議:這7個方法是給大家的“下三路”招數(shù),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術(shù)活,育兒,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術(shù)結(jié)合,太理念,容易忽視教育中的細節(jié);太細節(jié),又容易忽視孩子感受。運用下三路,切記應景。

4、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

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么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啊?

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zhuǎn)移注意力,例如:我們?nèi)ネ嫔匙影?

老師建議:哭鬧,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況孩子?放慢腳步,靜待花開

3-6歲,關(guān)鍵期,叛逆期,幼升小一個個關(guān)鍵詞始終縈繞父母心頭,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孩子健康和快樂的成長。

寶寶兩歲是一個“叛逆期”


問題:自己的寶寶從出生到現(xiàn)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鬧。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墒菑?9個月之后,孩子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一開始可能表現(xiàn)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變得習慣拒絕。然后,越來越變本加厲,讓他做一些很簡單的事情都會亂發(fā)脾氣,大哭大鬧,甚至還會用小拳頭來打我。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寶寶會一直這樣不聽話嗎?我應該怎么做?

專家建議:其實不僅是國內(nèi)的父母,就是在國外,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會面臨這樣的狀況,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必經(jīng)的階段,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叛逆的兩歲(TerribleTwo)”,持續(xù)階段通常是在1歲半到3歲之前。

通常當寶寶進入19個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漸漸會懂得說“不”,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寶寶的成長特質(zhì)。比如說之前寶寶“抓奶瓶”簡單地“想去抓奶瓶”的話;那現(xiàn)在他抓奶瓶是因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為明確,他慢慢意識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舉個例子,媽媽想要寶寶去睡覺,寶寶不愿意去睡覺,他想喝牛奶,但他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讓媽媽了解自己的想法,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其語言發(fā)育還不成熟,無法調(diào)動很多詞匯(通常寶寶能夠運用得詞匯在20字左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現(xiàn)就只能是哭鬧。結(jié)果媽媽就覺得很奇怪,因為她不知道為什么寶寶這樣不聽話。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內(nèi)在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緣故。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如何來應對這樣的問題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讓寶寶知道:你的哭鬧我能夠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覺,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長要鼓勵寶寶通過其他途徑,比如說肢體語言,比方學習寶寶手語(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的話,寶寶覺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夠被滿足的,就不會再無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當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在情感發(fā)育方面還不夠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父母也要給與充分的理解。

我們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來形容”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所以國外有的專家把“叛逆的兩歲”叫做“第一個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學會去理解和尊重寶寶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來給與寶寶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引導寶寶學會通過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育兒知識:孩子3歲前,一定要舍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guān)愛他。

但是,孩子到2歲之后,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買,就哭。

每次只要孩子一哭鬧,很多家長心都軟了。哪怕覺得不合適,也禁不住折騰,然后投降了,于是孩子就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哭鬧=妥協(xié)。

父母總是狠不下心對孩子說“不”。

很多父母總是不以為然:“沒事的,這次就放任他。”

結(jié)果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xié)中,不斷放任自己,也開始變得不講道理,漸漸變成一個自私無賴的”小霸王“。

01

3歲前說“不”,是一項重要的早期訓練。

有些家長認為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一點沒錯,孩子的成長需要“愛”。

但愛的本質(zhì)、愛的藝術(shù)、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孩子小的時候,要求得不到滿足,最多不過撒潑打滾、哭鬧一番,還是離不了父母。

可是當他大了,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有可能做出各種極端行為,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直接動手打父母,更讓人絕望。

2015年,廊坊一男孩因母親拿走手機不讓玩后,從9樓陽臺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2017年,廣州一男孩因不滿母親不給玩手機,便連續(xù)抬腳向自己的親媽飛踹...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只會在教育上越來越被動。

因此,孩子0~3歲間,當父母發(fā)現(xiàn)他的哭鬧伴隨著目的性時,就要有意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滿足。

這是對孩子的一項早期訓練和意志上的磨礪。

02

但是,如何對孩子說“不”,也是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說“不”的頻率別太高

當我們看到孩子某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行為時,總是忍不住一直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許”,漸漸甚至都成了口頭禪、順口溜了。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他不可能一開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樣樣不出差錯。

總是禁止、否定孩子行為很容易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孩子會變得畏手畏腳、遇事容易退縮;

或者走入另一個極端,對父母感到厭煩,事事和父母對著來。

在那些不違反原則、無傷大雅的事情上,放輕松一點,不要給孩子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

說的“不”要有道理

不顧后果地對孩子說“不”是危及安全的,對孩子有難以承受的損害的。

比如:孩子在廚房玩一些危險的廚房用具時,媽媽就要嚴厲制止,但是如果寶寶只是想要自己選擇穿的衣服,媽媽為什么不同意呢?

先共情,再說“不”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需要被理解。

有時候,嚴厲的斥責、批評對孩子說“不”,這種強硬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倔強、逆反心理,你說的他偏不聽。

這時候,共情就顯得特別有必要。

比如:當寶寶想要晚上吃糖的時候,媽媽要先同意寶寶想要吃糖的這個觀點,然后拒絕不讓寶寶吃糖,但是一定要把原因解釋到位。

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接納,心理上會解除對父母不信任、抵觸的防線,從而順利接受父母的信息。

堅持而不是憤怒

最初孩子學會對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只要態(tài)度非常堅決,孩子就會逐漸放棄讓家長順從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家長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父母的弱點,繼續(xù)用任性執(zhí)拗的方式讓父母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因此父母一定要立場堅定、態(tài)度堅決,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到不心疼、不妥協(xié)。

耐心解釋原因

紐約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聽到父母說“不”時,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而且當孩子被拒絕時,常常會產(chǎn)生一系列消極情緒,“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為什么總是不同意,我恨他們”……

失落、沮喪、怨恨,等等負面情緒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而且,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么被阻止,還會反復出現(xiàn)類似的行為。

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孩子說“不”時,要尊重和關(guān)注孩子的感受,通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有效話語,告訴他爸爸媽媽為什么會說“不”。

很多家長會覺得,跟孩子講道理實在是徒勞之舉。

其實不然,這些道理會不自覺地帶動孩子思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主觀認知,最終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也并非毫不講道理,當他明白了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帶給別人的感受,會學著規(guī)范自己,接受父母的教誨。

對孩子說“不”,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關(guān)注他的感受,再讓孩子明白你拒絕的理由。

這樣的良性溝通,才會更好地化解說“不”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不,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回答,更是一種教養(yǎng)策略。

原則就是: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弱化錯誤的行為,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愛的本質(zhì)、愛的藝術(shù)、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幫孩子控制他們的欲望,是愛孩子、關(guān)心孩子和引導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成就孩子,請一定在3歲前,舍得對他說“不”!

不愿長大的父母帶出叛逆娃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后、男孩在12歲前后,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guān)系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fā)生嚴重的沖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fā)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

對孩子和同伴瘋玩有意見?也許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長大的信號

一位媽媽問: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得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暑假作業(yè)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這已經(jīng)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xiàn)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并非因為孩子做了多么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yè)表現(xiàn),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guān)的話題。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fā)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開始更在意他的同伴,那么這是一個信號:做父母的需要開始做好準備,孩子們需要更大的世界去成長,我們要做的是放手,并以一個老朋友的身份,給予必要的提醒和守護。

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惹自己煩?也許你自己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更年期”問題

晚婚晚育政策一直是被眾多父母執(zhí)行的,隨著經(jīng)濟生活的富足,社會生活的豐富,孩子們的青春期和媽媽們的更年期都提前了,這樣的話,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媽媽們也多是45歲左右的中年婦女,開始進入醫(yī)學意義上“更年期”,在這個階段,“更年期”與“青春期”的沖突非常常見。

在豆瓣上,曾經(jīng)專門有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群落。里面就是許多青年男女對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種吐槽和不滿。濃濃的火藥味背后,更多地看到兩輩人陷于各自的掙扎當中,卻很少有真正看見“對方”。

追究到底,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認同的問題。在這兩個特殊時期,人的生理都會發(fā)生巨大變化。邁入青春期,就是走向一次生理的高峰期;而走入更年期,則是進向一個衰退期。因此,兩個各自有重要課題需要處理的人,分別處于各自的焦慮當中,碰到一起,自然更容易發(fā)生激烈沖撞。

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畢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看似處處要求獨立,其實心智并未成熟。他們?nèi)匀恍枰改傅目隙ê徒蛹{。因此,緩和親子沖突的主動權(quán),仍然把握在父母手里。

日益邁向中年的父母,必須要更勇敢,盡管這很難。其實,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在向前、變化。接納這些變化,即是成長;不接納,就會出現(xiàn)問題,甚至導致病痛。父母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往往也就不成問題了。

你還該懂得一些必要的親子交流技巧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沒法和孩子交流,說不了兩句就再無法對話下去,不是以孩子摔門而去告終,就是在父母的怒吼中結(jié)束。比如一位媽媽說:我有個大兒子今年十一歲了,說話都帶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其實,這些父母往往還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長大的孩子仍然當做一個小寶寶看待,并常用不恰當?shù)墓芙?,去干預孩子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自主的沖動。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面這些技巧,你有必要了解:

1、家長要把孩子的表現(xiàn)當作他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表現(xiàn),在心里真正接納孩子跟小時候的不同。

2、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問題。

3、我們說言多必失,批評、指責、抱怨、嘮叨、威脅、懲罰這些會傷害孩子的內(nèi)容大多時候都會在語言中,所以要少說多聽。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時候是在尋找一個傾聽的對象,因此你仔細認真的聽孩子說話,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持,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給一些簡單的回應和簡單的評說足夠。

4、說出你對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說話的感受即可,不要長篇大論地告訴孩子如何去做?,F(xiàn)在的孩子對大道理懂得比家長還要多,因此你的話他可能壓根就聽不進去。他只是想讓你表示一下認同而已,而你的認可已經(jīng)讓他滿足。

5、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努力把自己傳遞愛的方式調(diào)整到孩子的頻道上,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給他。

6、青春期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親密接觸”的,比如擁抱、摸摸頭、親親額頭等等。畢竟孩子的成長是延續(xù)的,小時候你一直跟他很親密,就因為孩子長大了,就不給了,他也會失落。

7、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說教或打罵,想要打開和孩子溝通的途徑,不妨先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起,讓孩子逐漸對家長打開心扉。不要將家長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對孩子多鼓勵、多稱贊。

缺少父母的關(guān)注和陪伴,孩子勢必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外界,尋求安全感的方式也會從外界獲得。所以,還是要從調(diào)整父母開始。陪伴孩子時間的短暫,并不意味著陪伴孩子的質(zhì)量降低,反而應該更專注更投入地陪伴孩子,利用時間多和孩子溝通,先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起,慢慢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沒有不付出就收獲的事情,對于孩子陪伴少、理解少、關(guān)注少,怎么可能獲得孩子敞開的心扉呢。

研究顯示:

父母的心理素質(zhì)在孩子的性格中關(guān)系更為直接,父母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現(xiàn)為親切、率直,有活動能力;父母過分嚴厲,子女表現(xiàn)則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膽怯;父母處事忽冷忽熱,反復無常,子女多為神經(jīng)質(zhì)、自以為是、缺乏責任心、沒有耐心等。

因此,處于“更年期”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情緒生活的健康性,學會合理疏導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消極情緒的調(diào)控上為子女做個好榜樣。

總之,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沖突和權(quán)利斗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數(shù)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diào)整與父母間的關(guān)系,使之變得更為平等。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所以,無論孩子處于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guān)重要。

孩子叛逆期,不小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guān)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nèi)コ燥埡貌缓??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fā)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xiàn)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nèi)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jù)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鐘后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斗智斗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么是規(guī)則,什么是規(guī)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diào)”??擅艿氖牵麄冞€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shù)南路艡?quán)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fā)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yǎng),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wěn)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shù)囊龑?,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tài),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quán)。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比如飯前做作業(yè),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fā)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于“煩著呢”狀態(tài)。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zhàn)父母權(quán)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盡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nèi)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nèi)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么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quán)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教育心得:3~6歲的寶寶心思不難懂


整理了教育心得:3~6歲的寶寶心思不難懂,希望對爸爸媽媽正確教育孩子,指引寶貝健康發(fā)展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3~6歲寶寶的情緒怎么樣?心理學研究表明,3~6歲是孩子個性養(yǎng)成的時期,孩子大多數(shù)時間跟父母在一起,所以父母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和情緒。

3~6歲時的孩子對于情感的認知能力迅速發(fā)展,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逐漸增強,他們會知道在適當?shù)臅r候表現(xiàn)出一些情緒會引起家長的注意。他們會注意到家長的情緒變化而采取適當?shù)膭幼鱽碛懠议L歡心。例如有些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會抱著家長撒嬌,看見家長心情不好時會乖乖的不哭不鬧。這些都是寶寶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情緒表達規(guī)則。作為家長要注意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負面情緒,以免給孩子錯誤的情緒指導,創(chuàng) 設(shè) 溫 馨 的 人 際 環(huán) 境 讓 寶寶 充 分 感 受 到 關(guān) 愛,讓他們養(yǎng)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

3~6歲寶寶內(nèi)在的抑制能力比較弱,言語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也不完善因此當他們受到外界某一個刺激的時候,例如媽媽離去,新朋友出現(xiàn),得到想要的新玩具,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同齡的小朋友搶走。這時他們的情緒波動比較大,還會用富有表達力的身體動作來體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在情緒,像是常常大哭或者憤怒的跺腳。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才會有所增強。

家長這時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不是縱容他們發(fā)脾氣,而是用溫柔耐心的話語教導他們,安撫他們的情緒,最 大 限 度 地 支 持 和 滿 足幼 兒 通 過 直 接 感 知 、 親 身 體 驗 的需求 ,支 持 和 引 導 他 們 從原 有 水 平 向 更 高 水 平 發(fā) 展。

易沖動易外露是三到六的寶寶普遍存在的情緒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控能力會慢慢加強,以上說的兩個特征會逐漸減少,情緒的波動起伏也不再那么明顯,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好的品質(zhì),幼兒身心還未發(fā)育成熟,他們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哪一些是好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在6歲之前,孩子所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都應該是積極向上,杜絕不良信息傷害他們的心靈。

總結(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家長們應做身邊的小事情開始做起,給寶寶們正確耐心的指導,在他們心中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用欣 賞 的 態(tài) 度 對 待 幼 兒 。 注 意 發(fā) 現(xiàn) 幼 兒 的 優(yōu) 點 接 納并幫助他們修正性格上的不足。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和情緒。

家教方式不當孩子容易叛逆


家長養(yǎng)育小孩子不辭勞苦,然而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管不住,父母會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牵S多父母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chǎn)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zhí)拗的表現(xiàn)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jīng)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墒窃诩依?,姍姍總是鬧別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xiàn)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么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上。統(tǒng)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shù);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夸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diào)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xiàn)。別以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jīng)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chǎn)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xiàn)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jīng)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jié)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fā)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愿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經(jīng)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后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墒菋寢屪笏加蚁胍环?,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么辦?”“碎片刺破手怎么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后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復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虿恢堫^,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guān)系,小姨再買新的?!毙∫淘拕傉f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接著,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么?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我意識萌發(fā),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孩子叛逆期,你知道如何做嗎?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guān)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nèi)コ燥埡貌缓??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fā)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xiàn)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nèi)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jù)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鐘后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斗智斗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么是規(guī)則,什么是規(guī)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diào)”??擅艿氖牵麄冞€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shù)南路艡?quán)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fā)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yǎng),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wěn)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shù)囊龑?,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tài),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quán)。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比如飯前做作業(yè),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fā)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于“煩著呢”狀態(tài)。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zhàn)父母權(quán)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盡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nèi)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nèi)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么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quán)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相關(guān)推薦

  • 6歲叛逆期 支招讓你無憂 最近一位家長向我傾訴:“老師,這孩子現(xiàn)在越來越不像話了,什么都不聽,跟我對著干?怎么辦?我管不了了...” 類似的情況你是否也遇到過 首先,請各位家長放寬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樣,3-6歲是孩子經(jīng)歷的第...
    2020-06-28 閱讀全文
  • 寶寶兩歲是一個“叛逆期” 問題:自己的寶寶從出生到現(xiàn)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鬧。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墒菑?9個月之后,孩子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一開始可能表現(xiàn)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變得習慣拒絕。然后,越來越變本加厲,...
    2022-01-18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3歲前,一定要舍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guān)愛他。 但是,孩子到2歲之后,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
    2020-07-16 閱讀全文
  • 不愿長大的父母帶出叛逆娃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后、男孩在12歲前后,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guān)系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
    2021-02-01 閱讀全文
  • 孩子為什么那么叛逆 我有2個2歲半的雙胞胎孩子,兩2孩子很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愛他們。可是他們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鬧得家里雞犬不寧,從1歲起就開始和我們作對。到了2歲半,有的時候竟然和自己過不去。他們常常絞盡腦汁去做一件事情,可是...
    2021-12-16 閱讀全文

最近一位家長向我傾訴:“老師,這孩子現(xiàn)在越來越不像話了,什么都不聽,跟我對著干?怎么辦?我管不了了...” 類似的情況你是否也遇到過 首先,請各位家長放寬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樣,3-6歲是孩子經(jīng)歷的第...

2020-06-28 閱讀全文

問題:自己的寶寶從出生到現(xiàn)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鬧。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從19個月之后,孩子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一開始可能表現(xiàn)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變得習慣拒絕。然后,越來越變本加厲,...

2022-01-18 閱讀全文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guān)愛他。 但是,孩子到2歲之后,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

2020-07-16 閱讀全文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后、男孩在12歲前后,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guān)系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

2021-02-01 閱讀全文

我有2個2歲半的雙胞胎孩子,兩2孩子很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愛他們??墒撬麄兒苷{(diào)皮,經(jīng)常鬧得家里雞犬不寧,從1歲起就開始和我們作對。到了2歲半,有的時候竟然和自己過不去。他們常常絞盡腦汁去做一件事情,可是...

2021-12-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