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識字,不得不說的事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幼兒園識字的游戲 幼兒識字故事 幼兒故事識字 幼兒識字,不得不說的事

最近聽網上的媽媽說現在市面上有些幼教機構開展了幼兒識字這一項,據說非常神奇,廣告上介紹只要報名參加這個學習,半個月內能讓孩子認識兩千個漢字!盡管有著高昂的學費,還是有很多媽媽們動心了,畢竟一個學齡前的小孩子能夠認識兩千個漢字,似乎就是一個“文化人”了!

說了這么多年的幼兒識字,毀譽參半。不知道家長們在心里有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小孩子早早的認識漢字到底好還是不好?有沒有必要?識字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

識字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閱讀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認識了一千個漢字的孩子不太喜歡讀書,而一個識字量不多的孩子卻把書當成自己的一個好伙伴。因為,識字和閱讀是兩回事。每一個漢字在孩子眼里都是一個個圖形,例如圓形、正方式一樣,不過是漢字的形狀比較特殊而已。

如果把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比喻成是蓋房子,那么最初的識字就是造出來的磚。只識字不會閱讀的孩子好像是擁有了足夠的磚,但是卻沒有能力把這些磚建造成一間小房子。試想一下,一堆做不成房子的磚,又有何用呢?[節(jié)日祝福網 zr120.CoM]

識字不過是一個過程,最終的目的是閱讀。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一切從未知到明了,這漫長的時間里他們的心中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來一個“為什么”,并且急于想知道答案。他們會想最親近的父母求助,希望在他們那里得到答案,也可能在電視等媒體上找到答案,甚至會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尋求。但是,當他們擁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會把書籍當做一個重要伙伴,因為在書籍里面有很多把鑰匙,可以一一打開他們心中的謎團。久而久之,他發(fā)現單純的向別人討要答案不夠過癮,或者不及時、不準確,他會自己翻書去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孩子讀書時不僅會遇到很多他日常生活中很少涉及的知識,同時,他們還會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新的生字和詞語,開始他們可能不懂這個字或詞的意思,但是隨著他們閱讀的時間長了,閱讀的能力增強,他們會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和用法。所以很多媽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擁有一定的識字量之后,很多自己沒有教過他的生字他也認識了,因為他們通過閱讀這種方式開始了自主學習。

識字量夠用就好

一個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在上學之后的確是有一些優(yōu)勢的,但是一個準小學生到底要有多少的識字量才好呢?是不是識字越多越好呢?未必。

一本普通的《新華字典》里收錄了大約一萬多個漢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的漢字也不過就是一千左右,所以幼兒識字廣告中提到的的“識字兩千”似乎沒有什么必要。一個學齡前的孩子能夠擁有四五百字的識字量已經足夠了。因為擁有了幾百字的漢字基礎,孩子可以獨立的閱讀幼兒雜志和簡單的報紙,可以滿足他們的認知需要。那些生活中不常用到的生僻字在孩子小學或者中學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那時候再學也不遲。

廣告里說的半個月兩千個漢字,我腦子里第一個反應出來的就是“貪多嚼不爛”。小孩識字,好像我們大人學習英文,如果讓你半個月內熟記兩千個英文單詞,你認為可能嗎?即便用了神奇的方法真的記住了這兩千個單詞的拼寫,請問在短短的半個月內你能知道這兩千個單詞分別都怎么使用嗎?

小孩識字,好像吃飯,飯菜的內容適合他的身體發(fā)育,飯菜的分量足夠提供他日常生活的能量就好,不要一味的貪多,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吃得太多,會給孩子的腸胃造成很大負擔,或許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嚴重的可能導致孩子厭食。識字也一樣,在孩子有興趣的時候,每天可以通過閱讀或者是游戲的形式認識幾個漢字,輕輕松松就完成了。孩子不累,大人也不辛苦??墒?,如果你貪多,一天讓他去接觸幾十個生字,學習的陣線拉長,孩子感覺疲憊,甚至厭煩、抗拒識字這件事,得不償失。

喜歡閱讀的孩子上學后有優(yōu)勢嗎?

現在的小學課程和我們小時候的有很大區(qū)別,尤其是低年級的數學,不再是單純的考察計算的準確性。例如這樣一道題,圖中畫了三個籃子,每個籃子里面裝著一些數量的蘋果,題目問:把左邊籃子里的蘋果拿出三個放到右邊的籃子中,右邊籃子中的蘋果比中間籃子中的蘋果多幾個?有的孩子他知道簡單的計算,但是卻讀不明白這樣的題。小學老師常說現在的數學題目不僅考察孩子計算能力,同時還要考察的還是孩子的邏輯性,也就是語文能力。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如果連題目都沒有讀懂吃透,又怎么能夠寫出來正確答案呢?

孩子因為有一定的識字量,很容易對閱讀產生興趣,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會認識很多生字和生詞,慢慢積攢了詞匯量,讓他們可以更好的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同時,因為大量的閱讀,他們更能夠靈活、熟練的使用這些詞語。沒有可以的去學習這些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但是一切都會在他們的表達中流露出來,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好像水滿則溢、水到渠成。

上學后喜歡閱讀的孩子的確有很多優(yōu)勢,知識面廣泛、理解能力強,但是小學學習考察孩子很多個方面,不是學習好的孩子都有早期識字閱讀的經歷,也不是喜歡閱讀的孩子就一定有好成績。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識字閱讀的興趣

家長們都已經意識到早期識字和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培養(yǎng)孩子對于識字和閱讀的興趣,卻是很多人頭疼的事情。

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但是只要讓孩子識字或者讀書,他們就很厭煩,讓人頭疼。也有的孩子有很大的識字量,但是不喜歡讀書,明明書里面的字都認得,卻要讓爸爸媽媽讀給他們聽。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最需要他們的時候給予。當對于識字有興趣的時候,開始識字的練習。因為個體差異很大,可能有的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對識字有興趣,有的孩子兩三歲才開始接觸漢字,不能因為別人孩子一歲就開始識字,你便也要求你的孩子一歲也要認字,每個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速度和方向都有不同,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留意他們對文字對敏感的時期,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同時,家長要注意,即便孩子很有興致,也不要一天教他們很多生字,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想要孩子喜歡上閱讀,家長就要給孩子積極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首先家長要有閱讀的好習慣,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會把閱讀當成生活中的一個習慣,好像吃飯、睡覺一樣,是非常簡單自然的一件事。其次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孩子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孩子讀一本相對復雜的書,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讀,等孩子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他們會好奇書中故事的發(fā)展,這份好奇就是他們把這本書讀完的動力。孩子性格各有不同,沒有人比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小孩,如果家長用心觀察,一定會發(fā)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方式。

識字和閱讀,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早晚都會掌握的能力,所以沒必要一味貪早。

在孩子識字的路上,不要盲目的比較。至于識字量,夠用就好。一個孩子認識一千個字并不表示他比識字五百的孩子聰明,大腦開發(fā)的就好,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重要的,識字的數量不過就是一個數字而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早期識字不等于說讀寫


夜色越來越深,洗澡時間早已過了。爸爸梳好兩歲女兒的頭發(fā),用毛巾裹著她,領她到臥室。"不睡,不睡。"她抗議說,"要媽媽!""媽媽在工作,但她很快就回家",爸爸說,"時間讓你難熬,我們可以讀睡覺前的書。"爸爸盡力減輕女兒的想念,用讀書的方式使孩子安靜。找一本故事書,小女孩撿起>。"棒極了!"爸爸說,"讓我們讀一讀,看看貓頭鷹媽媽什么時候回家。"女兒指著她最喜歡的圖畫,"Little Bill"。小女孩專心致志地聽著,她期盼著貓頭鷹媽**圖畫。當貓頭鷹媽媽飛回巢時,爸爸和女兒一起哭著說"它回來了??!"這時媽媽下班進家門。爸爸說,"看!Mammies(媽媽們) do come back!"說讀寫能力始于嬰兒期

早期語言和識字始于人生的最初三年,且與一個孩子最早同書籍和故事打交道的經驗密切相關。上述幼兒不但與父親相互交流,而且她也學到了故事、語言和她周圍的世界。最新研究認為,學習說、讀和寫的技能始于嬰兒期。我們知道兒童在上學很久以前他們已獲得語言、閱讀和寫作有用的知識。

在過去人們認為兒童在最初幾年的經驗不怎么重要。正規(guī)教育強調當孩子達到入學年齡時教他們閱讀和寫作,而不是在學齡前。結論顯然被改寫了。

但專家并不提倡對很小很小的孩子教閱讀寫作。使幼兒和少兒達到成人識字模式(例如,對單詞的實際讀和寫)并非恰當。它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且有力地毀壞孩子,使孩子一開始就以失敗心理與閱讀和書打交道。

幼兒的早期識字行為

書處理行為。行為與一個孩子控制書或拿書相關,如翻書頁和咬書。

看和認。行為與孩子如何專注和與書中的圖畫互動相關,如盯住圖畫或對一幅有趣的畫發(fā)笑。

行為顯示幼兒認識和開始理解書中的圖畫,如指出家庭用品的圖片。

圖畫和故事的理解。行為顯示幼兒理解一本書中的圖畫和事件,如模仿在圖畫中看到的某個動作或說在一個故事中的事件。

閱讀故事行為。行為包括孩子與書積極互動和他們對書中印刷語言理解的興趣,如閱讀模仿圖畫書中的泡泡(框著人物的語言和對話)或沿著印刷字奔跑的手指。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嬰兒咬一本書,一個兩歲的幼兒拿書行為和一個五歲的孩子翻書之間的聯系和意義。用書開發(fā)和與書玩,唱兒歌和聽故事,認字和寫字的人生最初三年是入學后語言和識字的基礎。

育兒心得:不打不罵不著急


育兒心得:不打不罵不著急

這次家長會讓我有些意外。

因為幼兒園還邀請了何振老師做一個題名為“教育家長從家長做起”的講座。時間安排在家長會之前的1個多小時。

何振老師并不陌生,馮德全老師在文二路杭州師范大學幼教大禮堂做了一個教育演講,當時何振老師作為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實踐專家出場,精彩地詮釋了早教的經驗以及成效。何振老師領出了他的兒子,那個其貌不揚的小男孩,在學校里是連跳幾級的優(yōu)等生,體育成績優(yōu)異。這些留在我的記憶里非常深刻。

沒想這次又遇上了,而且是在開家長會之前。

這次何老師講了兩個問題:1.孩子任性哭鬧,怎么辦?2.早期閱讀問題。

對于孩子任性無理哭鬧的解決方法有關鍵性三點:1.不要訓斥和罵。2.不要打。3.不要著急。家長用平和的態(tài)度和語氣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繼續(xù)哭鬧就告訴他:你可以哭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總之不管你哭多久,這個無理的要求我都不會滿足你。

因為家長不會任意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在有需求時,為達自己的目的會想辦法得到家長的支持?;蚴峭ㄟ^自己的勞動獲取自己所想?;蚴峭ㄟ^贊美等語言表達獲取父母開心,家長要適時肯定和鼓勵孩子贊美他人的行為。這樣孩子逐漸學會通過自己的勞動、通過贊美來他人達成自己的愿望,這兩種才能需要培養(yǎng)。這與想要得到某種東西任性無理哭鬧有天壤之別。

關于早期閱讀問題,何老師講到三點:

1.要提高認字速度,可以通過點讀(也就是我平時說的指讀,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指過去)。

2.家長堅持每天讀書,以吸引孩子。主要是養(yǎng)成讀書、讀故事的習慣以及快樂的讀書,當孩子不愿意聽的時候,不要強迫。另外提到很多打斗情節(jié)的動畫片,盡量不要讓孩子看。

3.怎樣選擇合適的書給孩子讀。何老師提到挑書的三標準:A:圖畫簡潔、色彩不鮮艷的書。B:文字比較少,不要密密麻麻的文字。C:文字大。繪本比較適合幼兒閱讀,何老師報了十幾種繪本的名稱,很幸運的,囡囡已經讀了很大部分。

最后,何老師以這樣的話語作為演講的總結:一個家庭中,如果男人能主動承擔責任教育孩子時,教育效果會比媽媽好的多,因為男人理性,說話會到點子上,孩子容易聽取。而媽媽相對會啰嗦些,同樣的事情會重復多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若爸爸不能承擔更多責任,媽媽也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反而影響家庭和睦,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小記:何老師的演講很好,作為一個父親,他能那么細致結合教育孩子的經歷,作這么多場演講非常的不容易,非常佩服他。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也擯棄了一些觀點。在早期閱讀方面,我認為那些繪本和故事只能作為“茶余飯后”的點心,而不是主食。他介紹的那些繪本,囡囡讀了大部分,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畫面之精美絕倫,真的不是語言可以表達,我也非常的喜歡。

但是這些故事書和繪本,無法達到給孩子系統地蒙正養(yǎng)心。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從小給她扎德行的根。當天地初開,萬物都還脆弱,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孝敬、善心、八德、責任心、正氣……,這才是最關鍵的。

讀國學經典,從德育入手,孩子的根養(yǎng)好了,做人的基礎夯實了,識字的速度也不自覺的提高了。

這是我在給孩子做早教的過程中,走過很多彎路之后實踐得出的結論。

育兒知識:10種不良幼兒家教知識


一、不嚴格執(zhí)行懲罰。要怪只能怪我們有高超的技巧逃避處罰,但你們不該就此妥協。假如要懲罰我們,僅說說卻沒有行動,會使你們成為教育的失敗者。

二、把氣撒在我們頭上。誰都有不愉快的時候,但絕不要將你們的壞心情強加到我們身上。你們不痛快時,請告訴我們,我們就不會去打攪了。

三、賄賂。我們不愿讓你們知道的秘密,就是賄賂也沒用。雖然我們想得到你們的錢和東西,但賄賂只會說明你們虛弱。這一點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幼兒家教知識。

四、將我們的秘密告訴他人。當我們告訴你們秘密時,卻聽到你們將其告訴了你們的朋友,我們會因此失去對你們的信任感。

五、大規(guī)則因人而異。有些細小的規(guī)則當然可以因人而異地實施,但在大規(guī)則上,如禁止外出過夜、約會、化妝和講粗話等,對于每個孩子都應該是一樣的。

六、重要信息不讓我們知道。當你們陷入沉默而又情緒多變時,我們知道那意味著有事發(fā)生了,請別讓我們蒙在鼓里太久。

七、把我們與其他人比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把我們和兄弟姐妹、同學做比較,那樣不但會讓我們出丑,也會使我們覺得自己的出生多余。

八、斥責沒做過的事。除非我們有過說謊行為,或你們有足夠的證據,否則如果因某事受到斥責,我們說自己并沒有做過時,請你們相信。

九、懲罰不當。當我們或兄弟姐妹中任何一人犯了同樣的錯誤,懲罰應該是同等程度的,不該對一個輕易放過,對另一個卻嚴重到使其銘記終身。這是家長應該注意的幼兒家教知識。

十、沉默不語。不要用沉默對待我們,否則我們和你們在一起時容易感到沮喪和被冷落。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育兒心得: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于正正的教育問題,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只要他喜歡的我就會給他去學,他不喜歡的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可現在我發(fā)覺我做出來的事情和當初的想法違背了。

今年正幼兒園小班下學期開始時幼兒園開始了小班的興趣班,對于興趣班我的堅持也是這樣,只要有興趣就行,還這么小,不要弄得這么累。我把課程報給兒子聽,他選了個國際象棋,不過他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國際象棋,只覺得這個棋的子很好玩,他說一定要報那就給他報了,另外還選了個陶藝。我是覺得陶藝學起來很輕松,捏捏泥巴,國際象棋則比較要動腦筋的,而且大人也要一起學,比較累,但既然兒子堅持我也就同意了,都在同一天上午。

一開始學國際象棋我都不陪他上課,我只想讓他有個輕松的氛圍,學不學得進都無所謂,這樣上過三節(jié)課后我的一個同學來說了,正正媽,家長不去不行的,每節(jié)課都教新的內容的,不去的跟不上的。那我就去聽了,和正正一起去上課后看到他上課時根本就不在聽,在和旁邊的小朋友做小動作,或者自己發(fā)呆。而家長呢則都很認真的在一邊聽一邊督促自己的孩子“不許亂動,認真聽老師講,再動不理你了。。。。。。。

上課時看到一個班里有個一到兩個孩子對國際象棋的理解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幼兒園又組織了老師來給家長們講課,老師說國際象棋對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很有用,國際象棋好走的好的小朋友學習成績一定好。。。。。。。這個說得我心動了,從那時起我決定認真抓正正的國際象棋課。

我把任務交給了孩子他爸,要他用心點教孩子,但孩子他爸不怎么上心,為了這事曾和他爸吵,正正呢?每當他走幾步后就沒心思了,不用心了,極其簡單的走法都不會走了,都說不知道了,每當此時我就會很生氣,對正正的態(tài)度非常氣憤,有時還說他,說得他眼淚汪汪。。。。。。事后我反思過,也聽過朋友對我的意見,我覺得自己過了。

為什么這件事做到后來都有違我當時的初衷呢?我一開始想得都不是這樣的。也許真是“望子成龍”,在這樣的大家都爭先恐后的大環(huán)境下逼得自己也不得不隨著大流走了。

我整理了下自己心情,孩子還這么小,不應該過早得給他背負上這么沉重的學習包袱,朋友說得對,只要孩子身心都健康,一般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

昨晚回家我問正,暑假里想上國際象棋班嗎?他說不想,我說那想學啥呢?他說溜冰,游泳。我說好的,今年暑假我們就學溜冰和游泳,不上象棋班了。

母子倆相視而笑,這樣不挺好,孩子開心,我也舒心了。

10種不良幼兒家教知識


10種不良幼兒家教知識

早期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家教方法多樣,但有時候家長們在幼兒家教知識中會存在誤區(qū),以下總結出十個不良的幼兒家教方法家長們參考。

一、不嚴格執(zhí)行懲罰。要怪只能怪我們有高超的技巧逃避處罰,但你們不該就此妥協。

二、把氣撒在我們頭上。誰都有不愉快的時候,但絕不要將你們的壞心情強加到我們身上。你們不痛快時,請告訴我們,我們就不會去打攪了。

三、賄賂。我們不愿讓你們知道的秘密,就是賄賂也沒用?!?/p>

四、將我們的秘密告訴他人。當我們告訴你們秘密時,卻聽到你們將其告訴了你們的朋友,我們會因此失去對你們的信任感。

五、大規(guī)則因人而異。有些細小的規(guī)則當然可以因人而異地實施,但在大規(guī)則上,對于每個孩子都應該是一樣的。

六、重要信息不讓我們知道。當你們陷入沉默而又情緒多變時,我們知道那意味著有事發(fā)生了,請別讓我們蒙在鼓里太久.

七、把我們與其他人比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把我們和兄弟姐妹、同學做比較,那樣不但會讓我們出丑,也會使我們覺得自己的出生多余。

八、斥責沒做過的事。除非我們有過說謊行為,或你們有足夠的證據,否則如果因某事受到斥責,我們說自己并沒有做過時,請你們相信。

九、懲罰不當。當我們或兄弟姐妹中任何一人犯了同樣的錯誤,懲罰應該是同等程度的,不該對一個輕易放過,對另一個卻嚴重到使其銘記終身。

十、沉默不語。不要用沉默對待我們,否則我們和你們在一起時容易感到沮喪和被冷落。

家長育兒心得:不打不罵不著急


這次家長會讓我有些意外。

因為幼兒園還邀請了何振老師做一個題名為“教育家長從家長做起”的講座。時間安排在家長會之前的1個多小時。

何振老師并不陌生,馮德全老師在文二路杭州師范大學幼教大禮堂做了一個教育演講,當時何振老師作為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實踐專家出場,精彩地詮釋了早教的經驗以及成效。何振老師領出了他的兒子,那個其貌不揚的小男孩,在學校里是連跳幾級的優(yōu)等生,體育成績優(yōu)異。這些留在我的記憶里非常深刻。

沒想這次又遇上了,而且是在開家長會之前。

這次何老師講了兩個問題:1.孩子任性哭鬧,怎么辦?2.早期閱讀問題。

對于孩子任性無理哭鬧的解決方法有關鍵性三點:1.不要訓斥和罵。2.不要打。3.不要著急。家長用平和的態(tài)度和語氣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繼續(xù)哭鬧就告訴他:你可以哭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總之不管你哭多久,這個無理的要求我都不會滿足你。

因為家長不會任意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在有需求時,為達自己的目的會想辦法得到家長的支持?;蚴峭ㄟ^自己的勞動獲取自己所想?;蚴峭ㄟ^贊美等語言表達獲取父母開心,家長要適時肯定和鼓勵孩子贊美他人的行為。這樣孩子逐漸學會通過自己的勞動、通過贊美來他人達成自己的愿望,這兩種才能需要培養(yǎng)。這與想要得到某種東西任性無理哭鬧有天壤之別。

關于早期閱讀問題,何老師講到三點:

1.要提高認字速度,可以通過點讀(也就是我平時說的指讀,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指過去)。

2.家長堅持每天讀書,以吸引孩子。主要是養(yǎng)成讀書、讀故事的習慣以及快樂的讀書,當孩子不愿意聽的時候,不要強迫。另外提到很多打斗情節(jié)的動畫片,盡量不要讓孩子看。

3.怎樣選擇合適的書給孩子讀。何老師提到挑書的三標準:A:圖畫簡潔、色彩不鮮艷的書。B:文字比較少,不要密密麻麻的文字。C:文字大。繪本比較適合幼兒閱讀,何老師報了十幾種繪本的名稱,很幸運的,囡囡已經讀了很大部分。

最后,何老師以這樣的話語作為演講的總結:一個家庭中,如果男人能主動承擔責任教育孩子時,教育效果會比媽媽好的多,因為男人理性,說話會到點子上,孩子容易聽取。而媽媽相對會啰嗦些,同樣的事情會重復多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若爸爸不能承擔更多責任,媽媽也不要抱怨,抱怨沒有用,反而影響家庭和睦,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小記:何老師的演講很好,作為一個父親,他能那么細致結合教育孩子的經歷,作這么多場演講非常的不容易,非常佩服他。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也擯棄了一些觀點。在早期閱讀方面,我認為那些繪本和故事只能作為“茶余飯后”的點心,而不是主食。他介紹的那些繪本,囡囡讀了大部分,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畫面之精美絕倫,真的不是語言可以表達,我也非常的喜歡。

但是這些故事書和繪本,無法達到給孩子系統地蒙正養(yǎng)心。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從小給她扎德行的根。當天地初開,萬物都還脆弱,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孝敬、善心、八德、責任心、正氣……,這才是最關鍵的。

讀國學經典,從德育入手,孩子的根養(yǎng)好了,做人的基礎夯實了,識字的速度也不自覺的提高了。

這是我在給孩子做早教的過程中,走過很多彎路之后實踐得出的結論。

育兒知識:孩子3歲前,一定要舍得對他說“不”


在孩子1歲前,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身的痛苦感覺,在這時,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

但是,孩子到2歲之后,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買,就哭。

每次只要孩子一哭鬧,很多家長心都軟了。哪怕覺得不合適,也禁不住折騰,然后投降了,于是孩子就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哭鬧=妥協。

父母總是狠不下心對孩子說“不”。

很多父母總是不以為然:“沒事的,這次就放任他?!?/p>

結果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不斷放任自己,也開始變得不講道理,漸漸變成一個自私無賴的”小霸王“。

01

3歲前說“不”,是一項重要的早期訓練。

有些家長認為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一點沒錯,孩子的成長需要“愛”。

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孩子小的時候,要求得不到滿足,最多不過撒潑打滾、哭鬧一番,還是離不了父母。

可是當他大了,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有可能做出各種極端行為,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直接動手打父母,更讓人絕望。

2015年,廊坊一男孩因母親拿走手機不讓玩后,從9樓陽臺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2017年,廣州一男孩因不滿母親不給玩手機,便連續(xù)抬腳向自己的親媽飛踹...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只會在教育上越來越被動。

因此,孩子0~3歲間,當父母發(fā)現他的哭鬧伴隨著目的性時,就要有意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滿足。

這是對孩子的一項早期訓練和意志上的磨礪。

02

但是,如何對孩子說“不”,也是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說“不”的頻率別太高

當我們看到孩子某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行為時,總是忍不住一直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許”,漸漸甚至都成了口頭禪、順口溜了。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他不可能一開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樣樣不出差錯。

總是禁止、否定孩子行為很容易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孩子會變得畏手畏腳、遇事容易退縮;

或者走入另一個極端,對父母感到厭煩,事事和父母對著來。

在那些不違反原則、無傷大雅的事情上,放輕松一點,不要給孩子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

說的“不”要有道理

不顧后果地對孩子說“不”是危及安全的,對孩子有難以承受的損害的。

比如:孩子在廚房玩一些危險的廚房用具時,媽媽就要嚴厲制止,但是如果寶寶只是想要自己選擇穿的衣服,媽媽為什么不同意呢?

先共情,再說“不”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需要被理解。

有時候,嚴厲的斥責、批評對孩子說“不”,這種強硬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倔強、逆反心理,你說的他偏不聽。

這時候,共情就顯得特別有必要。

比如:當寶寶想要晚上吃糖的時候,媽媽要先同意寶寶想要吃糖的這個觀點,然后拒絕不讓寶寶吃糖,但是一定要把原因解釋到位。

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接納,心理上會解除對父母不信任、抵觸的防線,從而順利接受父母的信息。

堅持而不是憤怒

最初孩子學會對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只要態(tài)度非常堅決,孩子就會逐漸放棄讓家長順從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家長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父母的弱點,繼續(xù)用任性執(zhí)拗的方式讓父母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因此父母一定要立場堅定、態(tài)度堅決,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到不心疼、不妥協。

耐心解釋原因

紐約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聽到父母說“不”時,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而且當孩子被拒絕時,常常會產生一系列消極情緒,“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為什么總是不同意,我恨他們”……

失落、沮喪、怨恨,等等負面情緒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而且,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么被阻止,還會反復出現類似的行為。

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孩子說“不”時,要尊重和關注孩子的感受,通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有效話語,告訴他爸爸媽媽為什么會說“不”。

很多家長會覺得,跟孩子講道理實在是徒勞之舉。

其實不然,這些道理會不自覺地帶動孩子思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主觀認知,最終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也并非毫不講道理,當他明白了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帶給別人的感受,會學著規(guī)范自己,接受父母的教誨。

對孩子說“不”,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關注他的感受,再讓孩子明白你拒絕的理由。

這樣的良性溝通,才會更好地化解說“不”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不,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回答,更是一種教養(yǎng)策略。

原則就是: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弱化錯誤的行為,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幫孩子控制他們的欲望,是愛孩子、關心孩子和引導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成就孩子,請一定在3歲前,舍得對他說“不”!

相關推薦

  • 我不說謊的幼兒故事 鴨爸爸送給小腳鴨的飛盤飛得好高好高啊!不過鴨媽媽定了一個規(guī)矩:不可以在家里玩。小腳鴨爽快的答應了。這一天,小兔子來小腳鴨家里做客。小腳鴨非要拿出飛盤,并且對小兔子說:“小兔子,我們玩飛盤吧!”小兔子有...
    2021-06-23 閱讀全文
  • 不識數的雞故事 1、不識數的雞的故事 有一只雞媽媽不會算數。它自己生下了多少雞蛋,它自己數不清楚。 有一天,一只老鼠偷走了它生產的一只雞蛋,被黑貓給抓住了,送到了法庭,交給了法官。 法官要調查老鼠的罪行,詢問雞媽媽:...
    2021-04-17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孩子不是不懂事 育兒心得:孩子不是不懂事 智商除了遺傳之外,其實還需要培養(yǎng)。但是有些孩子本來天賦很高,但是缺乏后天的培育卻最終平庸無為,比如傷仲永,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發(fā)現寶寶身上的天賦,然后采取措施積極的培養(yǎng),這樣才...
    2020-11-09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故事不怕,不怕 1、不怕,不怕的故事 轟隆隆——打雷了!小田鼠趕緊鉆進被子里,還用手捂住耳朵。媽媽說:“不怕,不怕!這是雷公公在告訴大家,要下雨了,沒回家的小動物快快回家?!?太陽落山了——天黑了!小兔子好害怕。爸爸...
    2020-10-10 閱讀全文
  • 拾金不能不昧的幼兒故事 有一天,小熊在地上撿了十塊錢,他很高興地拿著錢回家給熊媽媽看,媽媽看后也很歡喜地說:“誰撿的到的就歸誰了。”小熊得到了錢又得到了媽媽的贊賞,開心的拍手說:“太好了……太好了……”然后拿著錢蹦蹦噠噠的去...
    2021-07-01 閱讀全文

鴨爸爸送給小腳鴨的飛盤飛得好高好高??!不過鴨媽媽定了一個規(guī)矩:不可以在家里玩。小腳鴨爽快的答應了。這一天,小兔子來小腳鴨家里做客。小腳鴨非要拿出飛盤,并且對小兔子說:“小兔子,我們玩飛盤吧!”小兔子有...

2021-06-23 閱讀全文

1、不識數的雞的故事 有一只雞媽媽不會算數。它自己生下了多少雞蛋,它自己數不清楚。 有一天,一只老鼠偷走了它生產的一只雞蛋,被黑貓給抓住了,送到了法庭,交給了法官。 法官要調查老鼠的罪行,詢問雞媽媽:...

2021-04-17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孩子不是不懂事 智商除了遺傳之外,其實還需要培養(yǎng)。但是有些孩子本來天賦很高,但是缺乏后天的培育卻最終平庸無為,比如傷仲永,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發(fā)現寶寶身上的天賦,然后采取措施積極的培養(yǎng),這樣才...

2020-11-09 閱讀全文

1、不怕,不怕的故事 轟隆隆——打雷了!小田鼠趕緊鉆進被子里,還用手捂住耳朵。媽媽說:“不怕,不怕!這是雷公公在告訴大家,要下雨了,沒回家的小動物快快回家。” 太陽落山了——天黑了!小兔子好害怕。爸爸...

2020-10-10 閱讀全文

有一天,小熊在地上撿了十塊錢,他很高興地拿著錢回家給熊媽媽看,媽媽看后也很歡喜地說:“誰撿的到的就歸誰了?!毙⌒艿玫搅隋X又得到了媽媽的贊賞,開心的拍手說:“太好了……太好了……”然后拿著錢蹦蹦噠噠的去...

2021-07-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