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一個情緒化的家長
發(fā)布時間:2021-02-08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先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這種不安全感的來源,再審視所懼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現(xiàn)實和事實真相…
——————————————————有時候我們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有時候孩子吵鬧不已我們?nèi)滩蛔〗o他一點顏色瞧瞧。愈小的孩子愈不了解成人,愈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當孩子的心被我們傷害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重修舊好呢?一、首先你要先跟自己和好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粗⒆邮荏@嚇唯唯諾諾的樣子,沖動過后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長在“風暴”過后,都忍不住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系。家長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于下次同樣被沖動的情緒沖昏頭腦,陷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家長要以“學到經(jīng)驗”的心態(tài)原諒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和孩子重修舊好前,不妨自己先反思當時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當時因為某件煩心事心情很差?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覺得自己失去耐性了?● 重新整理思緒如果你已經(jīng)找到自己發(fā)脾氣的原因,接下來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例如: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是因為他講話的態(tài)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安定自己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你不妨采用冷處理方式。比如你發(fā)現(xiàn)自己將要爆發(fā)時,先離開現(xiàn)場冷靜一下,或者喝杯水,給自己緩沖的時間。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二、跟孩子和好六步驟當你已經(jīng)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并且已經(jīng)對下次同類事件準備好預案,那么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跟孩子和好。● 1、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家長不妨蹲下來跟孩子解釋剛才自己為什么發(fā)脾氣了,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沖動,讓他知道你的情緒已經(jīng)平復了而且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比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現(xiàn)在心情還好嗎?”鼓勵孩子將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陰影?!?2、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jīng)驗家長對孩子發(fā)脾氣往往只是很籠統(tǒng)地罵孩子“你怎么這么不聽話!”然后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所以在求原諒的時候,不妨跟孩子解釋你這次反思學到的經(jīng)驗:“媽媽再怎么生氣、傷心,也不應該那樣說話。如果媽媽下次說:‘我很生氣,因為你跟我說你要上床去睡覺,卻還在玩玩具,我有受騙的感覺?!@樣講,你會不會了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3、問問他,你想媽媽下次怎么辦孩子喜歡受到尊重的感覺。當孩子確實屢教不聽,而你對此又很生氣的話,你不妨主動出擊,保證自己下次不再隨便發(fā)脾氣,但是相同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孩子想媽媽怎么做?!爱攱寢尯苌鷼鈺r,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么說,你才會了解呢?”“下次發(fā)生同樣的事情,你不想媽媽發(fā)脾氣,你要怎么做呢?”● 4、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經(jīng)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下次媽媽再發(fā)脾氣的時候,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fā)生傷害事件,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5、回到事情原點,就事論事孩子對于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但為了避免同樣的應激事件再次發(fā)生,家長可以就這件事和孩子聊一聊。比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后討論這件事可以怎么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6、謝謝孩子的原諒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步,不忘謝謝孩子的原諒,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頭,約定彼此生氣時的表達方式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不隨便發(fā)脾氣,而是要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灸贪终f】1、以前看過一段小巫說的關于對孩子發(fā)脾氣問題的自問方法,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方式,今天分享給大家先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這種不安全感的來源,再審視所懼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現(xiàn)實和事實真相。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為或特點讓你不滿意、擔憂焦慮、下不來臺以至勃然大怒時,先別急著對孩子發(fā)泄,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你是對誰不滿意?——你為什么這么焦慮這么擔心呢?——當你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經(jīng)歷和心血,卻沒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這些期望是否現(xiàn)實?是孩子能夠達到的要求嗎?符合幼兒成長的規(guī)律嗎?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嗎?——是孩子使你失望了還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答案就在你手中……2、當一個問題重復過很多遍無效時,和孩子商量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通過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想一想有沒有什么好方法,通常如果孩子自己想過并說出來后,往往效果會比你無效的重復多遍更有用當然前提一定是不帶情緒的聊天溝通出來的,如果你的情緒沒有平復,孩子只會因為緊張害怕而隨口說一些話來敷衍,為的是趕快逃開你,避免再次遭受到雷霆之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長控制情緒 不對孩子發(fā)脾氣
當孩子又在惡作劇時,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有時候,情況還會更復雜一些。孩子做錯了什么,在平常也許并不足以引起父母發(fā)脾氣。但此時此刻,也許你剛剛和別人吵完架,也許工作上的千頭萬緒正讓你無從理起,也許你剛剛被自己的父母數(shù)落了一通,無處發(fā)泄……于是,孩子那點兒小毛病成了導火索。顯然,有些火發(fā)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時候,發(fā)火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如果我們總能夠清楚地這樣分析問題,我們當然能夠遵循眾多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的建議:冷靜!不對孩子發(fā)脾氣!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情緒,有時并不受我們的主觀意志的控制。那么我們該怎么辦?
換個角度想想看
1.你發(fā)火對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進行中的不良行為,緊急時刻,你的一聲吼也許能夠讓孩子避開危險。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還學到了什么嗎?
是的,他學到了這樣幾點:
(1)除了他自己以外,還有別人存在,別人也是有脾氣的,他要學著尊重別人。
(2)情急中,每個人都會發(fā)火。
(3)這種情緒表達有可能給彼此的關系帶來緊張的氣氛,事后,父母往往會通過一定的行為來消除緊張,修復關系。
3.發(fā)火對你自己到底有沒有用?
也有用。讓你積攢的情緒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頭腦很快會理智起來。有不少父母,剛吼到一半,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很過分了。
已經(jīng)到了吃晚飯的時間,胡女士三歲的兒子硬要吃冰棍。胡女士不同意。兒子卻說,奶奶就會給他吃,哭著喊著要去找奶奶。 胡女士一邊怨奶奶把孩子慣壞了,一邊對孩子吼叫:“不許吃!”顯然這解決不了胡女士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孩子不滿地大哭起來。
憤怒有時候是雙方的。在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會變得狹窄,對信息的理解也會變得偏執(zhí)。面對孩子,克服彼此的憤怒,要比和成人爭執(zhí)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你不僅要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且要調(diào)節(jié)孩子的情緒。當然,也正是由于你有這種責任,并掌握著主動權,也使你們之間的關系更容易調(diào)解。
六招讓家長控制情緒
1.不必刻意壓抑自己,讓孩子了解一個真實的你。否則你積攢的負面情緒太多,爆發(fā)時更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2.無論如何,你都要給自己設一個限度:不要打孩子。
3.發(fā)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有沒有其他因素讓你心情不好;等等。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4.可能的話,最好提出預警。
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
5.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同時可以尋找其他溫和的策略。
6.尋求支持。找一個有類似經(jīng)驗的好朋友聊一聊,幫助自己把情緒平復下來。
做個“懶家長”也未嘗不可
感覺自己在家對待孩子生活方面也是非常的偷懶,平時在孩子叫我?guī)兔ψ鍪裁吹臅r候,我都用“自己做”三個字來回答他。有時候休息日就我和孩子在家時,我吃好午飯就在一邊看書休息了,而孩子還在一邊慢吞吞地啃著飯,我就跟他說好,爸爸是不會喂你的,小孩子倒也很知趣,雖然他吃的速度慢點,但是每次都是自己獨立完成任務的??墒堑搅嗣刻斓耐盹垥r候,爺爺奶奶都在家了,他就知道有幫手了,也想偷懶了,要么一會說要喝水,要么一會說肚子疼了,總之是不想吃飯,每次爺爺奶奶先吃好放下筷子的時候,也是他放下筷子的時間,這時爺爺奶奶就知道喂飯的時間到了。
我就想白天和晚上的變化怎么這么大,但是轉(zhuǎn)念一想在家庭教育中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小寶貝們往往出手太多,不該出手的也包辦代替,所以當孩子獨立能力不強時,家長們只能怪自己不會放手啦。我們常說“該出手時就出手”,然而,其實我認為做一個“懶家長”也未嘗不可,該放手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放手,我想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后來我就做起了我父母的思想工作,不要經(jīng)常去喂他,讓他自己吃,雖然到現(xiàn)在有時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幫孩子,但是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寶貝情緒不穩(wěn)定家長應如何面對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靈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鼓勵、欣賞、贊許他們駕馭自身情緒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心靈舵手的過程。當他們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種動力、一種健康行為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能夠擔當起自身命運的責任的時候,他們就是自身情緒的主人了。
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爆發(fā)毫無理由的沖動、暴力、煩躁情緒,我們會心里發(fā)怵,不知該怎么辦。面對這種情況,有的家長是以暴制暴,有的是任其發(fā)展。其實,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了解到他們情緒內(nèi)在的原因,就不會誤解孩子或隨意處罰孩子。
負面情緒并非就是不良情緒
情緒會隨著內(nèi)在、外在的因素而時常發(fā)生變化。正面的反應就是心情舒暢、喜形于色,負面的反應就是怒、憂、思、悲、恐、驚。正負面反應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再堅強、再樂觀的人都可能有負面情緒。
雖然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人人都會有,但是如果它反應過強、過度、過長,就會演變成危害人身心健康、干擾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情緒。
人的不良情緒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郁悶。郁悶走向極端就是抑郁癥,抑郁癥走向極端就是自殺。輕一點的郁悶是抑郁心境,主要表現(xiàn)在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致,心上總有一種抹不掉的灰暗基調(diào),持續(xù)的時間還比較長。
二、焦慮煩躁。害怕發(fā)生什么事情,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焦慮煩躁發(fā)作的時候,時常伴有出言不遜、摔東西、發(fā)脾氣等情況,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等后果。
三、沖突。因為心里對什么人或事產(chǎn)生了一種憤懣,所以隨時都想報復。沖突爆發(fā)時,對人對物都可能采取一種過激行為,這對社會和他人危害較大。
四、生氣。輕則有點委屈、有點不快憋在心里生悶氣;重則發(fā)生心身反應,與人鬧得面紅耳赤,給雙方造成不愉快。
五、悲傷。這是由某種喪失引起的心理反應。比如物質(zhì)的喪失,丟了巨款或者貴重物品,這是一種較為普通的悲傷。最大的悲傷有兩種,一種是感情的喪失-失戀,另一種是至愛親朋的喪失。悲傷是一種自然的負性情緒,但調(diào)控不好就容易傷心、傷身,給人造成沉重的打擊。
六、恐懼??謶直旧砭哂幸欢ǚe極意義,比如怕火災、怕煤氣中毒,就會小心使用電器、煤氣。但如果調(diào)節(jié)不當?shù)脑?,也會人為地產(chǎn)生一些恐懼心理、恐懼癥狀,比如怕黑、怕高、怕異性、怕上級、怕空曠之地、怕幽禁之地,增添了精神負擔。
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有其自身特殊性
第一,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與他們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成人的情緒與外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一般沒有外環(huán)境的刺激,很少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而處于成長發(fā)育的中小學生,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也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
小學時特點是,有不聽話、不服約束、時而苦惱、發(fā)脾氣、逃避懲罰的一面,又有一直控制力不強、判斷力不強、容易接受家長、老師指導、調(diào)教的另一面,所以,小學時的不良情緒相對好調(diào)整一些。
中學生時期,孩子都處于性萌動、性成熟期,他們的生理、心理變化直接導致了他們情緒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有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有人惹他,他會鬧心;沒人惹他,他同樣也會鬧心。那是因為他們的自我認知系統(tǒng)還不健全,他們的自我調(diào)適能力還跟不上生理、心理的迅速變化,不協(xié)調(diào)性就注定了他們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這是容易造成誤解的年齡。
第二,他們的情緒與親子關系有著密切的關系。
幼年時代的孩子依戀父母,青年時代的孩子回報父母,這是正常的親子關系。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知道父母教育他們是為他們好,但是往往是關系越密切的人越跟你對著干--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往往造成了他們爆發(fā)憤怒情緒的根源。這是他們渴望第二次斷乳的表現(xiàn)。孩子第一次斷乳是生理斷乳,第二次斷乳是心理斷乳。孩子第二次斷乳就將成為真正的大人。這個時候,孩子越想成為大人,家長就越覺得他們不懂事,千方百計想把他們管服管順,這就造成了親子間的緊張關系及孩子的不良情緒。
第三,中學生的不良情緒與他們的伙伴變更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個時候,朋友的地位在他們心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朋友對他們有一種類似精神支柱的作用。
第四,孩子的情緒與異性關系也很密切。
這里說的異性關系不是指戀愛關系,也不是失戀關系,而是孩子從孤獨到尋找伴侶這樣一個漫長的艱難的在黑暗中摸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有效的精神指南,不能適時地給他們的心靈減壓。對異性朋友的尋找、追求及由此產(chǎn)生的苦惱,是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緒的癥結(jié)或最大威脅。
最后,孩子的情緒與學業(yè)壓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學習本來是他們發(fā)自肺腑的內(nèi)在需求,但是,有了這么多外在的人為壓力,學習的原動力已經(jīng)變味了,這就是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厭學情緒。
家長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詢師
要幫助孩子找到產(chǎn)生不良情緒背后的真實原因,可以做以下幾個聯(lián)想:
第一是幫孩子做生理發(fā)育的聯(lián)想。
孩子的郁悶、痛苦是不是和生理發(fā)育、生理疾病有關系?有了這方面的分析、聯(lián)想可大大減少家長對孩子的誤解和責難。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責怪孩子不懂事,其實這是家長不懂孩子的生理規(guī)律的表現(xiàn)。
第二是要和孩子的至親至愛的人做聯(lián)想。
孩子的情緒與親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孩子最親的人是家長,但家長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是孩子不良情緒的根源。家長監(jiān)護人的身份使他們很難反思自己的言行,這就形成了一個認識盲區(qū)--家長的壞作用是廬山,而自己又在廬山之中,不識自己真面目。
第三是要和孩子的老師、同學做聯(lián)想。
在學校,老師既是教孩子知識的人,也是父母的替代者。如果孩子在家是寶貝,在學校卻是被忽略的對象,那么種種被冷落的情況會使孩子的心備受傷害。真正的好學校,是學生能夠得到老師真心關注的學校。
另外,還要關注孩子和孩子的關系。孩子中有強勢的也有弱勢的。如果是強勢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因為欺負了人而感到內(nèi)疚?還是怕人報復?如果是弱勢的孩子,是不是在外被欺負了不敢讓家長知道?
第四是要把孩子的情緒和周邊的社會環(huán)境做聯(lián)想。
看看是不是有社會青年、問題少年威脅孩子、敲詐孩子?如果是女生的話,還要考慮是不是有校外閑雜人員造成的麻煩?在周邊環(huán)境復雜的地方,校外因素比校內(nèi)因素對孩子的傷害更嚴重。
最后,還要把孩子的情緒和孩子的物質(zhì)生活做聯(lián)想。
比如,孩子的情緒是不是和這個地區(qū)的水和空氣污染有關系?是不是吃了含有興奮劑、刺激作用的食物?甚至還要考慮是不是與花花綠綠、含有異味的文具有關?
不良情緒是果,各種刺激是因。只有找到了不良情緒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使正面情緒重新復原。
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可以采取的應對策略:
首先是容納。情緒有正負之分,但沒有應不應該產(chǎn)生這一說。情緒已產(chǎn)生,阻攔、堵塞是無用的甚至反作用的,明智的辦法就是全部接納下來。接納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不接納肯定是痛苦。
其次,是體諒。體諒就是設身處地為孩子想:如果我是這個年齡、性別、這個模樣,遇到相同的情況,我是不是也會有一樣幼稚、可笑的表現(xiàn)。家長真的這么想了,就不會高高在上的訓斥孩子。體諒會使自己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體諒至少能夠阻止孩子向著更壞的方向發(fā)展;體諒還會使孩子在困境后得到心靈的撫慰。
再次,是理解。理解和體諒有區(qū)別:體諒是指不管問題的對錯和來龍去脈;理解是指不僅知道孩子現(xiàn)在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而且知道孩子不良情緒背后的真實原因。家長只能從側(cè)面細細觀察孩子,查看孩子開放的一切東西,而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的電話,不能暗自偵查、雇用私家偵探。
最后,是同舟共濟、共度情緒危機。陪著孩子理清不良情緒的來龍去脈,共同探索不良情緒的健康出口,從危機中走出來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達到了情緒的升華--不僅沒有被情緒所壓倒,反而體驗了走出情緒低谷的全過程,把情緒變成了尋找人生道路的動力。
不良情緒不應任意宣泄或壓抑
任意放任孩子宣泄不良情緒,一是容易培養(yǎng)不良少年,二是容易導致孩子社會適應不良--在外不受歡迎、不受待見,在遭受別人的抵制、反抗、報復后,容易選擇一種自卑的、報復的、甚至墮落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長死死壓制孩子的不良情緒,那就會使其不良情緒倍增。得不到宣泄的出口,積壓下來就會產(chǎn)生破壞性的反應。即便由此產(chǎn)生的生理、心理疾病都治好后,還會出現(xiàn)交往障礙:在交往中,既不會表達喜悅,也不會表達憤怒,像個木頭人。
孩子正常宣泄不良情緒的渠道有以下幾種:
第一個渠道是孩子的叫喊聲。
第二個渠道是孩子的哭聲。
第三個渠道是讓孩子把難受的事情說給至愛親朋聽。先進的教育是以聽為主,落后的教育是以說為主。聽清了孩子的話后,還要幫孩子做一些實事,單純的講道理或者單純的宣泄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幫孩子接觸了客觀刺激源才能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
另外,還需要給孩子提供各種條件,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讓孩子的喜、怒、哀、樂、憂、思、恐、驚、愛和恨的情緒、情感有正常的渠道表達出來。
教會孩子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1.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理智思路。不良情緒也是有作用的,它有時可釋放人的內(nèi)心壓力,有時可讓人看到自己對什么事情的反應,有時可控制周圍人的態(tài)度,有時生氣是給別人看的。
2. 要讓孩子知道無效的控制策略有哪些?!拔也怀燥垺?,“我不上學”,“我不和你說話”,“我不走正道,我上網(wǎng)成癮”,這些行為雖然可以一時調(diào)節(jié)情緒,但會產(chǎn)生更嚴重的后果。
3. 要教給孩子一些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有效方法。第一是對已產(chǎn)生的情緒不強行退回。第二是不順著消極的情緒做出消極的事。第三是要讓孩子知道,不論出現(xiàn)什么情緒,所有情緒都是會過去的。第四是要為不良情緒尋找一個有益的出口。未成年人在家是孩子,在學校是學生,在社會是小公民、預備公民,每一種角色后面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要讓情緒跟著角色走,而不是讓角色跟著情緒走。
4. 此外還可以利用寫日記、做喜歡的事情來舒緩。
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但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釋放不良情緒的同時,要推動健康的行動。
如何幫助孩子排解考試綜合癥?
考試情緒是在考前就醞釀好了的,所以應在考試前先調(diào)節(jié)。
第一,應該把考試成績和孩子分開。我們愛孩子,不是愛分數(shù)。愛(不是指溺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這樣就避免了孩子考試緊張、焦慮的本源。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自己的情緒隨著孩子的成績而波動。如果我們隨著孩子的高分而歡喜,隨著孩子的低分而憂慮,孩子就會感到考試是件大事,不知不覺有很大壓力。
第三,要幫助孩子解決產(chǎn)生緊張、焦慮情緒的客觀因素。比如環(huán)境改變帶來的不適應,在班級角色轉(zhuǎn)變帶來的失落等。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給孩子一些有益的幫助。
第四,在改善親子關系同時,可借助專業(yè)機構(gòu)的專業(yè)手段對孩子進行預先的調(diào)節(jié)訓練。情緒不是理智設計出來的,情緒的消除同樣也不是理智告訴的結(jié)果。考前對孩子說什么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在平時多做一些心理調(diào)節(jié)訓練,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孩子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我們對于孩子最大的愛和負責,就是培養(yǎng)他們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
要想長時間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首先不能苛求生命中只有快樂的情緒,要容忍痛苦和悲傷,要對負面情緒有一種樂觀的算法,知道這一切都是自然。所謂樂觀,并不是說生命中只有美好的一面,讓我們的眼睛總能朝著樂的一面,讓痛苦、悲傷成為歡樂生活的背景。
家長育兒心得:做一個有趣的家長
幼兒園家長會是加強家園之間聯(lián)系,更好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家長間溝通分享育兒經(jīng)驗的良好平臺。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孩子才能在更科學、更有效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天非常有幸能在這樣一個平臺與老師和各位家長分享經(jīng)驗、總結(jié)教訓。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我主要結(jié)合以下幾方面的感受與家長們進行了分享:
一、尊重天性
尊重孩子愛游戲的天性。孩子是好游戲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工作”,在游戲中身心才能獲得充分的、健康的發(fā)展?,F(xiàn)在的孩子更健康、更聰明、更具有潛力,更愿學習、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們對世界充滿興趣。家長就要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尊重孩子的選擇,避免孩子生活在家長的包圍之中。
二、注重引導
兒童教育專家羅玲提醒家長,不要做負面語言愛好者,要多使用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建立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把“管”的想法變成“給予幫助和支持”。通過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主動做事,講有關勇氣、堅持等主題的故事,示范怎樣面對錯誤等正面建設來逐步引導孩子。
同時,我認為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的教育,一個是教,一個是育。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了,才能對孩子嚴格要求。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三、寓教于樂
要做一個有趣的家長,盡量提高自己的游戲力。以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講知識講道理,對他來說才有效果。把自己變成故事媽媽:早晨了,小被都睡醒了,要變形成小汽車了;穿衣服是鉆山洞;刷牙是給小牙寶寶洗澡……
我也會采取制定時間表并標記獎懲、小黑板上與孩子互寫提醒、制作并佩戴按時帖等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看到時主動提醒他自己,效果還不錯。
四、讓孩子懂得規(guī)則與后果
家長應該找準自己的權力所在,也就是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孩子感覺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內(nèi)心就會更有力量和信心。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如果違反了,就真的讓孩子承擔后果,但這個后果應該是適合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的。等孩子認可后果以后,讓后果去說教,家長不要去批評孩子,而是一定要適當?shù)匾龑退e極的想辦法,這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意義。
五、有耐心,讓孩子換位思考、自我管理
孩子喊不聽的情況可能每位家長都遇見過,但其實問題可能出在家長自己身上。家長要盡量做到少嘮叨,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耐心的等待反饋,誰都不可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幫孩子看到整個情形,讓他自己有緊迫感。如果家長在孩子真的需要你才出現(xiàn),那家長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也可以和孩子換位思考,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用鬧鐘或定時器來取代監(jiān)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以上就是我向各位家長分享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孩子在長大,家長也在成長。非常感謝中五班的老師能給我這樣與其他腳掌溝通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還可以繼續(xù)開展,以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遇到溫柔細心又有經(jīng)驗、負責任的老師,是中五班孩子的幸運,也是每位家長的幸福。在女神節(jié)到來之際,感謝三位老師和幼兒園所有老師的辛勤付出,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