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上學期間,應不應該向老師請假出去玩?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幼兒園上學期活動方案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大班班主任上學期工作計劃

對我來說,這是個從來不需要考慮就點頭如搗蒜的問題,竟然意外引起家人們一陣熱烈討論。

事情是這樣的,新兒童樂園開幕后,聽聞每天都是以千人計次進場,學校其實原本安排校外教學,卻剛好遇上下雨取消。一向愛玩嘗鮮的我立刻許下承諾:『妹妹,找一天請假,媽媽帶你去好好玩,不然周末一定擠死了,而且半年之內(nèi)一定都是這么熱門的。』

我預期妹妹會高興地跳起來抱住我,但是「戲并不是這樣演的」。她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我不想請假,我覺得這樣不好。』

被潑了桶冰塊的我摸不著頭腦:「哪里不好?會怎樣嗎?」

『這樣還要補功課,而且老師應該不會答應。我們不能周末去嗎?』果然是謹慎不愛變化的個性,對妹妹來說,這樣的安排似乎先帶給她困擾。

『當然可以周末去,但是我以為你不喜歡人很多很擠的感覺,而且媽媽也覺得這樣比較能夠放松好好的體驗。上次你腳扭傷請假三天的功課也很少,這次只有半天,功課應該不是問題吧?』我小心翼翼地回答。

『是這樣沒錯,但我就是不喜歡跟大家不一樣。而且要問老師,老師一定不答應的?!豢磥?,對老師反應的顧慮才是問題的核心。

『沒關系,你再想想。你覺得好、答應了,媽媽才會這么做。別擔心?!晃視呵也蛔鰶Q定,因為她的回答引發(fā)我更多想法。

我打算先問問一向比我開明的老公意見,沒想到他聽完竟然和妹妹如出一轍:『不能周末去嗎?我也覺得請假不太好?!?/p>

先壓抑著下巴快掉到地上的反應,我反問:「什么不太好?可不可以多說一點?」

這輩子都是循規(guī)蹈矩的優(yōu)秀學生想了想:『就覺得上課請假出去玩怪怪的?!?/p>

我繼續(xù)追問:『但是去年幼兒園請假兩個禮拜去臺東旅行,你卻贊成?』

『恩,也許我覺得幼兒園和小學不太一樣吧。幼兒園時期就是讓小孩開心玩啊?!?/p>

我沉默了一會兒才回答:「開心是一輩子的事情,為什么上小學之后就忽然跟幼兒園標準不同呢?小學的課業(yè)的確比較多,但是小孩的學習力也隨年紀增加啊。這次請不請假都沒關系,不過我們要想一下原則背后的根據(jù)是什么?」

老公一點就通,說想清楚后再來討論一下。好吧,我想聽聽老師的說法。

隔天放學時刻,等老師都把學生送出教室了,我當著妹妹的面請教老師:『老師,如果我們想請假出去玩或旅行,你覺得這個想法怎么樣?』

老師想都沒想的回答我:『很好啊,只要爸媽有計劃跟孩子在一起,帶小孩出去看更多東西有什么不好?你們要請幾天啊?三天夠不夠?』

『恩,其實只是想星期五請假避開人潮去兒童樂園,不是什么大計劃啦?!晃彝低登屏伺赃叺拿妹靡谎?,一如往常冷靜的她臉上沒有表情。

『沒問題啊,看什么時候再叫孩子提前說就好了?!焕蠋熕鞓O了。

其實我刻意避免使用『可不可以』這樣的詞,因為我希望讓妹妹知道,最后的決定是我們自己下的,我們可以參考很多人的意見,但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誰的『許可』才能做什么事。

回家后剛好接到我媽來電,聊天時告訴她孩子請假出去玩的想法,沒想到立刻召來一頓碎念:『你喔,自己愛玩就算了,現(xiàn)在上小學了你不要影響她,到時候她的心玩瘋了,看你怎么辦!』跟自己媽媽當然就沒好氣的頂回去:『不能又會玩又會念嗎?學習就是坐在教室里才叫學嗎?玩瘋了就是玩不夠啊,我玩夠了怎么會瘋呢?不跟你說了啦!』

真的萬萬沒想到,這個問題挑戰(zhàn)的是每個人潛意識里對孩子的期待、對教養(yǎng)的底線、對學習的定義甚至是對規(guī)矩的認知。好吧,今晚召開家庭會議。

老公首先發(fā)難問妹妹:「先不管請假這回事,你到底想不想去兒童樂園玩?」

妹妹立刻點點頭。

『那人比較多跟人比較少的情況到底對你重不重要?』我接著問。

『恩…..我真的不喜歡人很多的地方,我會很煩很緊張?!晃覍λ牧私鉀]錯。

『兒童樂園人一定很多,那你想不想因為這樣放棄去兒童樂園玩?還是你可以等半年后也許人比較少一點?這樣也可以?!晃艺J為她有權利決定不想去,她若想放棄,那么我也無須多此一舉。北京幼升小網(wǎng)

『我還是很想去啊。半年很久,而且一定還是很多人。』妹妹毫不遲疑。

『那么除了請假之外,你有沒有想到別的辦法?』爸爸又再問。妹妹沉默搖搖頭。

『之前你擔心的問題,老師的回答你也聽到了,現(xiàn)在你自己作決定要不要請假去,因為你必須事后要補齊功課。』我最后請她決定。妹妹點點頭。

我們當周五請假去玩,那天意外地沒有甚么人,早上十一點前就像包場一樣。老師后來說,當她跟全班同學宣布妹妹今天請假去兒童樂園玩的時候,全班同學發(fā)出『啊~~~好好喔。』的嘆息聲,連老師自己都覺得很好笑。

我和老公之間的討論并未結束,我們互相給更多情境題,以確認共同建立的原則背后,所依據(jù)的價值觀能否前后一致、適用未來。比如說:

『小一半天也許功課還好,那么如果到了小六呢?你還會覺得可以請假去玩嗎?』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玩』只是一個通稱,任何生活體驗或活動都視為學習,如果我們認為游戲對孩子很重要,那么不會因為上了小學、中學之后就變得毫無意義。若孩子本身沒有意愿或興趣,我們不會主動安排,請不請假這個問題不會存在。

『這次剛好老師同意,如果遇到的老師持反對態(tài)度呢?』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答案。若老師反對的理由是剛好會缺席某些考試或活動,那么調(diào)整日期即可;若老師反對的理由是會跟不上功課,那么我們就提出補救計劃請老師放心;若老師只是覺得就是不喜歡,那么我們會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因為每天與老師朝夕相處的是她,她喜歡活動多過于承擔老師的情緒風險那就請假,若她評估后覺得沒有必要那就作罷。

有些活動機會錯過不再,有些活動哪年參加都可以,這也是評估指標之一。

我們最后達成共識,不再認為請假去玩是『荒廢課業(yè)』;尊重老師但卻不只是請孩子服從權威請求許可,而是將所有因素攤開來分析討論,請孩子下最后決定。

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同的選擇,取舍當中就是判斷。能不能請假出去玩是個有趣的題目,每對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和價值觀不同,不妨哪天也來討論看看,沒有標準答案的情境題也許能讓自己的教養(yǎng)原則更完整、更清楚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掌握幼兒園信息,能夠更好的準備開學,下面由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學什么?”,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幼兒園資訊!

1.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尤其是在3~6歲的年齡段,這個時候如果對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小毛病也不去苛求,那么孩子長大后很容易養(yǎng)成沒有禮貌、任性妄為的行為。

幼兒園側重培養(yǎng)的是孩子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對孩子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此時家長應該配合幼兒園調(diào)整孩子的休息時間,晚上9:00之前盡量入睡,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親身示范,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自理能力越強的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越強,也越自信。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從點滴做起,比如:教孩子自己疊衣服、自己洗漱、上廁所、整理書包等等。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務中來,學會做家務的孩子才更有擔當和責任,才更懂得心疼家人,長大以后才更有責任心。

3.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

相比灌輸學習知識來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而3~6歲正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的最佳時間。而學習能力包括:注意力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禮儀的培養(yǎng)等等。

婚姻,不應該靠孩子維持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時候,如果你不能給我依靠,那么在我堅強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從懷孕到生產(chǎn),最渴望能夠陪在她身邊的那個人,其實是她的愛人。希望她愛的那個人能呵護她,能陪她看著小生命一天天成型,能和她一起期待這個生命的降臨。

他們離婚一年多了,小孩快要兩歲了,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家人都勸他們和好,她很猶豫,想找個肩膀依靠,卻拿不定主意,她不知道要不要給那個曾背叛過她的男人一個機會。

他們在一起時便經(jīng)常吵吵鬧鬧,得知懷孕也是猝不及防,他們只能被迫的接受小生命的到來。懷孕期間從來都是她獨自去產(chǎn)檢,他對突如其來的生命似乎覺得無關緊要,甚至于她生產(chǎn)那天,面對女人的痛苦咆哮,說出:那么多女人不都在生嗎?你怎么就那么金貴。

他的潛臺詞就是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讓你生了嗎?這種男人就是欠抽,你不要她給你生孩子,當初為什么不說,你不說就代表你接受了,既然接受就該對她負責。

婚姻這件事,從來都不好過,兩個成長經(jīng)歷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一定會有很多的沖突,很多的不快樂,婚姻需要磨合,需要有堅強的愛情做基礎和后盾,才夠我們在不好過的時候,可以去消耗,去磨損,而不會分開。

單親家庭和一個整天爭吵不休的家庭,哪個更可怕?別說你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婚姻是兩個人的問題,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孩子負責,別把問題推給孩子,寶寶承擔不起。

如果兩個人不具備在一起生活的感情基礎、物質(zhì)基礎,承擔不了當父親、母親的責任,那還是做個合伙人,合伙一起帶孩子就夠了。

孩子是婚姻幸福的產(chǎn)物,而不是被迫接受的產(chǎn)物,更不是你綁住他的籌碼。女孩,不要以為懷了孕,他就會對你好,別存在這種幻想,有孩子并不會怎樣,不愛你的人還是不愛你。

不要輕易的以身相許,不要認為你有了孩子,他就會愛你,就會和你結婚,別傻了,別拿無辜的生命,去賭你的幸福和未來,你根本就輸不起。

人只在乎自己為之付出而得到的東西,而絕不會在乎那些沒有付出就得到的東西。如果男人在發(fā)現(xiàn)你懷孕后,還沒打算跟你領證,那只能說明你這個人和你的孩子,并不是他真正的歸宿。

誰才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確實不錯。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樣,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但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孩子才是父母的老師!

一位同事的孩子剛四歲,看到媽媽買來一條鯽魚,突然問:媽媽,魚身上為什么會長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住了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他們查遍家里能查的書籍仍不得其解。

第二天同事來到單位向大家求教,可是在知識分子云集的單位里,同事們討論再三誰也不知道正確的答案,就連兩個在大學里學生物的同事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也是不得要領。

晚上我回到家里查閱了幾套百科全書和十萬個為什么,仍然沒有找到答案,費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終于在一本“小學生百事問”中找到了答案。當我把答案告訴同事時,大家恍然悟出一個道理——其實孩子才是咱們父母的好老師呀!

我們都曾奇怪為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有那么多問題?成人熟視無睹的事情在孩子的眼睛里是需要思辯和答案的,而我們成年人卻不以為然。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我們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話。成人習慣于以孩子們的老師自居,卻不曾自省自己是不是個合格的老師,在孩子的眼睛里世間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他們希望探索的世界里我們作為家長的成人又能給予多大的幫助呢?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生來就是張白紙,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有的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圍著成人不停的問為什么,但他們獲得的答案不同,孩子的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差異。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詢問中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新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地在他們的視野中出現(xiàn),在思想里蓬勃地生長壯大,于是這些孩子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知識面在不斷地拓寬。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詢問中接收到了冷漠、嘲笑和呵斥,或者是漫不經(jīng)心的偽答案,于是孩子越來越漠視出現(xiàn)在眼睛里的新鮮事物,思維里活躍的細胞在懶惰、在蛻變,孩子的心靈里沒有了疑問,腦海里死一般寂靜,對周圍世界的感知能力也越來越差。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孩子還小,和他講道理他也聽不懂”,但究竟是孩子聽不懂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呢?

一個2歲的孩子問:為什么有白天和黑天呀?

第一位家長隨口回答:白癡,這還用問?孩子從此沉默了?!@位家長不知道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白癡!

第二位家長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黑天?!⒆釉诩议L的回答中明白了自己要做的就是:記住看到的一切即可。

第三位家長聽了孩子的問題,好生為難,思考了好久,找來手電筒和一個玩具皮球,告訴孩子這個皮球就好象我們腳下的地球,手電筒發(fā)出的光就好象太陽的光線。他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孩子模擬地球自轉的情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實驗觀察,了解到太陽光照到地球的那一半明亮的區(qū)域就是白晝,而背向太陽光的另一半黑暗的區(qū)域就進入了黑夜,在觀察中孩子注意到了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形成過程。

隨后的日子里這樣的游戲經(jīng)常成為孩子和家長的閑暇娛樂節(jié)目,家長還不失時機地找來孩子的大、中、小三個籃球和玩具皮球,給孩子演示日、地、月的運行關系,及時地帶領孩子觀測月亮的陰晴圓缺和日食、月食現(xiàn)象。

第三位家長的做法無疑是最成功的,雖然孩子還小,有些問題還不能真正地領會,但孩子在游戲中愉悅了身心,在家長的回答中明白了要想了解現(xiàn)象背后的道理可以通過實驗去探索;而家長在回答孩子的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讀懂了自己的孩子。

誠然,家長不是百科全書,但孩子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只是在孩子這本百科全書里有很多問題是沒有現(xiàn)成答案的。

為什么我們成人會對顯而易見的知識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這些都是生趣盎然的、富于吸引力的問題,他們不斷的在探求,于是孩子的思想就不斷地成長、升華,他那本原本沒有現(xiàn)成答案的百科全書漸漸豐滿增厚,而我們在孩子的詢問聲中也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沉淀著自己的知識底蘊,面對這樣的事實你能說孩子不是父母的老師嗎?

請不要告訴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請不要告訴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昨天回到家的時候就想寫貼了,心里涌現(xiàn)出那么多的東西,零零散散的,我試著把這些零零散散的靈感收集起來,開始了這篇帖子。

回到家的時候,女兒還沒有睡覺,說等著我給她讀小學的故事。女兒馬上要上小學了,所以我給女兒買了一套校園小說,想讓孩子在上學之前能感受一下小學的生活。其實我是蠻喜歡小說的,什么樣的小說我都喜歡。自從給女兒買了這部小說后,我突然就愛上了它,也就使每天給孩子讀書堅持了下來。每天我只給她讀一章,然后和女兒一起回憶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分析主人公小米的做法,從而讓女兒知道小米的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確的。

其實在這本小說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媽媽,從故事開始的第一章,媽媽就不斷的說:“小米,你該去……”以至于小米總是想我不用去想下一步應該去做什么,因為媽媽總會告訴我的。這種想法真可怕。其實這種現(xiàn)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們每一個家長和老師身上。我記得書中這樣描述:小米吃完水果正想去洗手,還沒等站起來,小米媽媽就開始說:“小米,吃完東西要洗手的?!毙∶谉o奈的嘆了口氣想:“我不會去想下一步去做什么,媽媽總會告訴我的?!边@種思想使小米不再去計劃自己的事情。其實很多的時候,孩子想到了應該怎么去做,但是我們總是在孩子還沒開始做之前先叮囑,似乎這成了幼兒教師的通病,而就是這種叮囑磨殺了孩子自己的計劃,讓孩子變得懶惰,不再去想應該怎么做,而是等著我們?nèi)ジ嬖V他應該怎么做。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把繁瑣的叮囑變成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什么了?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會不會使孩子的主動性增強,會不會使孩子的計劃性增強,會不是使孩子做事情更有條理呢?

所以,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去試一試,或許帶給孩子的將是不一樣的結果。

海外華裔應不應該教孩子琴棋書畫


北美的中小學校一般下午三點過就放學了,課外時間很長。孩子回家做完家庭作業(yè)之后,如何安排剩余的時間,是很多華裔家庭的家長關心的問題,因為課外活動在孩子的成長中非常重要,家長不太能介入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但可以很好地參與孩子課外活動的安排。

在眾多的課外活動中,華裔家庭的子女把很多精力集中在琴棋書畫等才藝的培養(yǎng)上。據(jù)一位做了多年房地產(chǎn)的朋友估計,中產(chǎn)階級的華人家庭中擁有鋼琴的比例遠高于其他族裔。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多年來同時在學小提琴,鋼琴,和國際象棋,而且每一種都要參加考級。在周末,這個孩子總是馬不停蹄地去進行各種訓練和參加各種比賽。

如果孩子有興趣,而家長有閑錢也有時間,孩子學學各種才藝是不錯的。琴棋書畫確實能陶冶性情,豐富生活。而且如果孩子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將來能把這些才藝作為職業(yè)也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將來不準備以此為職業(yè),則應該淺嘗輒止,見好就收,把精力放到培養(yǎng)對孩子更有用的活動上。對于一般的孩子,在教育中應該把琴棋書畫定位為錦上添花,孩子自己的興趣志向才是家長最應該關注的。

即使為了陶冶性情,學習琴棋書畫也不能完全代替人文修養(yǎng)。蘇東坡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精讀善讀名著能讓人志趣高遠,談吐不俗。如果家長過分專注于孩子在琴棋書畫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不重視孩子在人文科學中吸取精神財富,則可能舍里求表。

如果只是為了豐富生活,學習琴棋書畫陶冶陶冶情操是很好的,但也許讓孩子利用課外時間學些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烹飪、園藝等也是不錯的,而且這些技能可能對孩子將來的生活有更多的益處。

有的家長讓孩子學琴是為了在大學錄取時能加重份量。但現(xiàn)在華裔申請者有鋼琴和小提琴證書已經(jīng)成了一個普遍模式。除非你在著名音樂廳演奏過,否則增加的份量并不大。而且很多年的努力換來這點微弱優(yōu)勢也不一定合算,還不如再其它方面加強一些更為實用。

東方族裔家庭的孩子雖然學習工作努力,但往往缺乏開朗外向的進取姿態(tài)。高中階段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最重要的階段。要使孩子將來能在社會和家庭中都能承擔重任,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能培養(yǎng)外向性格的社會活動和體育運動。如果家長忽略了這點,培養(yǎng)出來的也許是些善于自得其樂的謙謙君子,很難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擔任重要角色。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提醒:父母過度關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沒有情感就成了冤家?!?/p>

4月1日,留日學生汪某在上海浦東機場因學費問題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并拔刀刺傷母親。事件發(fā)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這個23歲的男孩究竟為了什么會傷害自己的親人。而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看來,從1991年留美博士生盧剛殺人案,到最近發(fā)生的藥家鑫事件、留日學生刺母事件,這些屢屢發(fā)生的極端惡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個共有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過度關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孫云曉說。

在孫云曉看來,情感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它有兩個層次:第一,父母給孩子真正的愛,其中包括物質(zhì)關心與精神關懷;第二,父母引導孩子學會愛?!耙驗閮和膶W習是觀察學習,兒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睂O云曉說,盡管家庭教育中一定會有說教,也有許多知識和技能的教導,但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知識教育,也不是說理的教育,而應該是情感教育。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卻在動搖。

在很多家庭里,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只要把學習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這不是你該干的事?!?/p>

孫云曉認為,在這一問題上,父母要負主要責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父母錯誤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質(zhì),對孩子的培養(yǎng)“重智輕德”,家庭關系變得像鋼管一樣封閉、堅硬、冰冷,而且沒有其他選擇。另一個原因,則是對孩子物質(zhì)第一、沒有原則的愛,孩子變得任性,為了自己享樂可以去踐踏別人。

“有時在一個孩子身上,會同時表現(xiàn)出這兩種情況。這都是愛的誤導,對愛的剝奪?!睂O云曉說。

上海某小學一位老師曾經(jīng)給孫云曉講了這樣一件事。

在四年級某班,一次數(shù)學考試中,一個數(shù)學成績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師說因為女孩的爺爺去世,她去參加告別儀式去了。

話音剛落,全班居然響起一片歡呼聲,有人說:“她爺爺可死了”,還有拍桌子和跺腳的。原來,女孩的爺爺是數(shù)學教授,經(jīng)常輔導她,這些孩子認為,如今她爺爺去世了,他們終于可以超過她了。

還有一次,在江蘇講課時,一位媽媽等到聽眾都走后找到孫云曉:“我的孩子太可怕了,我已經(jīng)離家出走半個月了。我丈夫在北方打工,我在家?guī)Ш⒆?,孩子一點孝心都沒有,管我要錢,亂買東西。我說他,他居然打我?!?/p>

對他人的冷漠,對父母的粗暴,這樣的事情孫云曉聽過不止一次。

在他看來,這都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情感教育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教育的本質(zhì)目標是讓人獲得幸福,獲得發(fā)展,而不是所謂的成功。單純追求孩子在某一個社會位置的成功,這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彼f。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提出,對每一個孩子和成年人都應該有一條教育底線,即絕不傷害別人。在孫云曉看來,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急需為孩子建立這樣一條道德底線,在孩子10歲之前應該完成道德智能的培養(yǎng),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兩歲前,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建立安全感。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孩子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或者孩子身邊的人不穩(wěn)定、不固定,孩子很可能沒有安全感。2歲-4歲這個階段,要敢于對孩子說不。這時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迅速,是需要建立是非規(guī)則的時期。當他出現(xiàn)不良行為,比如打人、罵人、獨占,一定要對他說不。5歲-10歲,要繼續(xù)培養(yǎng)品德習慣。10歲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特別是到了青春期。”

孫云曉認為,情感教育其實可以從很多家庭生活的細節(jié)中開始。在對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調(diào)查時他發(fā)現(xiàn),中國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比較隨意,40%以上的父母給零花錢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而日、美、韓三國的高中生,半數(shù)以上獲得零花錢與其在家中從事的勞動相關。而且中國父母給零花錢后很少檢查,而日、韓、美三國的家長則比較重視指導。

孫云曉認為,實際上,零花錢就是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好的線索:“洛克菲勒給孩子零花錢,一星期就給1美元50美分,而且要遵從3個三分之一的原則: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分之一要儲蓄,還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僅零花錢這件小事,就能培養(yǎng)孩子的公益心和自制力?!?/p>

另一個故事來自中國。一位母親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小時候,一家3口都喜歡吃橘子,這位母親每次買橘子都按3的倍數(shù)買。每次晚飯后都讓兒子拿來3個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個月給爺爺奶奶匯款,母親都帶著兒子去填單子辦手續(xù)。

“習慣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一種行為持續(xù)21天就能成為初步習慣,如果能堅持90天,就能養(yǎng)成穩(wěn)定習慣?!睂O云曉說。

孩子上學前應該學些什么班呢?


目前家長們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工作相當?shù)闹匾暎幌ЩㄙM大量的金錢來給孩子們的教育做投入,但是對于小孩子,究竟應該講起點定在那比較合適呢?以下就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瑩瑩媽媽問:我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多學一些東西,但是“鋼琴班”、“珠心算”、“幼兒英語”、“幼兒識字”……這么多課程是不是都要讓寶寶學一遍?學了有多大的用處?如果不學,孩子會起點就比別人差么?

專家答:其實,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課程時,有一條基本的原則是不能違背的:就是在恰當?shù)臅r機選擇恰當?shù)膬?nèi)容。

入園須知,學齡前(0-7歲)是兒童基本思維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歲前是兒童獲得語言能力的關鍵期,7歲前的這段時間決定著兒童的智力水平在遺傳因素確定的情況下后天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機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語可以非常形象地表達這種關系:“過了這村,沒了這店”。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是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進行,而且隨著個體的成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人們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就是為什么像王選這樣的科學家,在童年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但他擁有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因而這并不妨礙他最后在計算機領域內(nèi)作出巨大的貢獻。相反,很多兒童從小就學習使用電腦,但這并不能保證他們將來在計算機方面比別的兒童領先。

綜上所述,家長必須要認識到:7歲是學齡期,而7歲以前最重要的是為孩子打下扎實的身體和智力的基礎。給孩子奠定競爭優(yōu)勢,不在于在起跑線上比別人早學多學多少知識,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續(xù)學習和超越能力。

所以,家長在選擇的時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隨波逐流。還是應該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為他終生的可持續(xù)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切莫錯過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的“窗口期”。

教育孩子,家長們要有屬于自己的方法,不可盲目的跟從“潮流”,因為每個孩子與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學會結合自己孩子們的各個方面特點找出適合自家寶寶教育的方法!

家長不應該如此嬌慣孩子


今天早上我正在給孩子們進行晨檢,幫助孩子們脫衣服,接孩子中午吃的藥,這時劉老師來到我班對我說:“陳老師,外面有個家長找你?!蔽野差D好孩子們,趕快向幼兒園門口走去。

走到門口一看,只見鵬鵬的媽媽站在車門口。一邊商量著鵬鵬,一邊用手給孩子擦眼淚。而且鵬鵬的小手一直不停地打著媽媽的臉。他的媽媽一點兒反應都沒有,總是用商量的口氣勸鵬鵬下車。我問鵬鵬媽媽:“這是為什么呢?”鵬鵬媽媽說:“他剛才在家里和姐姐鬧別扭了,走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下車了?!庇谑俏襾淼杰囬T前,對他說:“鵬鵬,來跟陳老師?!笨墒蛆i鵬的身子使勁貼在車身上,他的媽媽無論怎樣商量他,他就是不下車,而且還是一直用兩只手不停地打著媽媽的臉。這時他的媽媽嘴里不斷地說著:“鵬鵬是個好孩子,快跟著陳老師吧?!币贿呎f著,一邊躲著兒子的小手,還用紙給兒子擦眼淚。這一幕讓我看在眼里,心里有很深的感觸。

這時,我對鵬鵬說:“鵬鵬,陳老師現(xiàn)在帶你去玩滑梯吧。陳老師說話算話,咱們現(xiàn)在馬上就去玩滑梯。”這時的鵬鵬才一步一步走到了車門口。于是我把他抱下來,帶著他來到了滑梯上玩了一小會兒。然后把他帶到了活動室。進活動室后,我問鵬鵬:“你和姐姐到底是因為什么呢?”鵬鵬說:“姐姐在家里看書,我用手給姐姐擋著眼睛,所以我和姐姐打起來了?!?/p>

事情到這里,我也清楚了。原來是鵬鵬在家里給姐姐擋著眼睛,不讓姐姐看書,才引發(fā)了他和姐姐的矛盾。可是事后從鵬鵬媽媽那里我才得知,在家里當鵬鵬給姐姐擋眼睛的時候,媽媽不但不批評他,反而對我們說,鵬鵬的手這么小,怎么能擋住姐姐的眼睛呢?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當鵬鵬用兩只手打她的臉時,她竟然無動于衷,仍然商量著孩子下車。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好幾天了,可是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我對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反思。事后,我還和同事們說起這件事情。老師們都說:現(xiàn)在的家長到底怎么了?他們?yōu)槭裁慈绱藡蓱T孩子,這對孩子是好事嗎?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雖然這個孩子是二胎的男孩,家長也不應該這樣的呀。如果家長堅持這樣下去的話,以后說不定孩子會怎樣呢。在這里,我要呼吁一下現(xiàn)在的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太溺愛孩子了!該慣的慣,該管的管。否則家長自己種下的苦果最終只能自己品嘗了。

相關推薦

  • 男孩應該晚一年上學? 當孩子長到六七歲的時候,開始接受嚴格的學校教育。與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發(fā)育有些緩慢,大約比女孩晚6-12個月,在完成精細動作所需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方面發(fā)育得尤為遲緩。 我們對多家教育機構的調(diào)查表明男孩...
    2021-12-14 閱讀全文
  • 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掌握幼兒園信息,能夠更好的準備開學,下面由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學什么?”,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幼兒園資訊!
    2020-09-11 閱讀全文
  • 婚姻,不應該靠孩子維持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時候,如果你不能給我依靠,那么在我堅強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從懷孕到生產(chǎn),最渴望能夠陪在她身邊的那個人,其實是她的愛人。...
    2021-09-15 閱讀全文
  • 誰才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確實不錯。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樣,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但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孩子才是父母的老師! 一位同事的孩子剛四歲,看到媽媽買來一條...
    2021-08-14 閱讀全文
  • 2020不應該去一味的批評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很奇怪,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秋語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4-23 閱讀全文

當孩子長到六七歲的時候,開始接受嚴格的學校教育。與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發(fā)育有些緩慢,大約比女孩晚6-12個月,在完成精細動作所需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方面發(fā)育得尤為遲緩。 我們對多家教育機構的調(diào)查表明男孩...

2021-12-14 閱讀全文

掌握幼兒園信息,能夠更好的準備開學,下面由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學什么?”,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幼兒園資訊!

2020-09-11 閱讀全文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如果你不在我身旁,那么以后你也不需要在了;在我最脆弱的時候,如果你不能給我依靠,那么在我堅強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你了。 女人從懷孕到生產(chǎn),最渴望能夠陪在她身邊的那個人,其實是她的愛人。...

2021-09-15 閱讀全文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確實不錯。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樣,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但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孩子才是父母的老師! 一位同事的孩子剛四歲,看到媽媽買來一條...

2021-08-14 閱讀全文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很奇怪,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鼻镎Z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

2021-04-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