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2020不應(yīng)該去一味的批評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2020開學(xué)第一課 2020開學(xué)第一課簡介 2020開學(xué)第一課主題 老師:“看看,秋語有沒有小便身上……”這是搭班老師傳給我的訊息。聞聲我就過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語,沒想到是真的?!昂芷婀?,難怪今天在床上賴著不下來。”秋語很懂事,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師過多的操心,可是今天……???

午睡一半的時候,秋語就說要小便,老師讓她去了,可是怎么還是會小便身上呢?這讓我跟搭班老師都覺得很奇怪,有兩點,那就是(一)、秋語在告訴老師自己要上廁所之前床上就已經(jīng)有點濕了(二)已經(jīng)告訴老師自己小過便了,又想小便不敢再說了。

為了事情的真相,又問了這個懂事的小姑娘,:“秋語你是什么時候小便床上的,小便床上自己知道嗎?”秋語說:“我知道的?!蹦悄銥槭裁床桓嬖V老師自己尿床了?秋語好半天沒做聲,當然我自己也想到了,要么就是秋語怕難為情,要么就是秋語怕老師責怪。結(jié)果還是屬于后者,也有怕難為情的因素。

在此,包括以前有孩子的尿床現(xiàn)象,我們都并沒有責怪,都只是給予孩子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情況了,沒想到事隔一天,又出現(xiàn)了類似的問題。對于發(fā)生的這個問題我們應(yīng)該審思,為什么孩子尿床不敢告訴老師?相當于別的事例,怎么樣就能夠讓孩子犯了錯誤還能夠自己反映給我們?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孩子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時,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yīng)該去一味的批評,因為讓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評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反而應(yīng)該是去支持他們,讓孩子在點滴中改正、吸收好的事點。(實用申請書 373939.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不要急于批評孩子


我的侄子樂樂非常喜歡畫畫,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興地一連給他買了好幾大盒最棒的水彩筆和油畫棒,但卻從來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樣的作品來。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幾乎每張圖畫都是各種顏料的堆積,色彩繽紛卻不知所云。盡管如此,哥哥嫂子一點也不著急,心想:孩子還小,讓他慢慢練,早晚會有出息的。沒想到,樂樂的一幅“媽媽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愿望擊得粉碎。這天,我們?nèi)叶荚诩铱措娨?,樂樂說要給媽媽畫肖像,還煞有介事的學(xué)著畫家作畫的樣子,讓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不要動,自己在一旁拉開了寫生的架勢。嫂子忍著得意,老老實實的為兒子當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樂樂畫完,哥哥搶先拿過去欣賞起來,只見他連連點頭、大聲叫“好”,樂的快岔了氣??墒巧┳幽??不看這張畫還好,一看火氣隨之而起,忍不住質(zhì)問樂樂:“我就長這樣?。课业淖煊心敲创髥??”她啪的一下把畫拍在桌子上,接著,嫂子又憤怒的轉(zhuǎn)向幸災(zāi)樂禍的哥哥,說:“你笑什么笑!” 我把那張畫拿了過來,仔細的一看,原來,樂樂畫中的媽媽長著一張大圓臉,眼睛畫在腦門上,一頭秀發(fā)只剩幾根毛毛,臉上的色彩又藍又綠,一張紅紅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為榮的細長的彎眉毛卻沒有了,耳朵也不見了,總之,樣子怪里怪氣,別提多難看了。 樂樂本來覺得自己把媽媽畫的特別漂亮,正等著大人夸獎自己呢,沒想到媽媽會這么生氣,嚇得趕緊溜到自己的小屋里搭積木去了,半天不敢出來。 在我看來呀,嫂子真的是錯怪樂樂了?!∮變旱男〖∪饣顒幽芰€比較差,手腕和手的動作不靈活,把畫的形象畫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樣是很自然的。在色彩運用上,幼兒喜歡選擇對比強烈的高濃度顏色,把自己覺得好看的鮮艷的色彩,隨心所欲的涂抹在畫紙上,至于這些大紅大綠和真實的顏色是不是一致,他們才不管呢。而這,恰恰是幼兒真實心靈的流露?!‘斎?,最最引起媽媽不滿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沒有了,嘴巴卻大得出奇,簡直像個怪物。這就要說到幼兒想象的特點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樂樂是在寫生,實際上,他是把平日對媽媽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達在畫紙上,這里的寫生對樂樂來說只是一種好玩的形式,沒有什么實在的意義。在孩子看來,最生動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為它們經(jīng)常在活動,所以孩子肯定不會把他們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別是后者),幾乎看不到他們有什么作用,把他們省略也就不足為奇了?!〉聡笳軐W(xué)家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shù)本領(lǐng)就是想象。樂樂把媽媽的嘴巴畫的又大又突出,應(yīng)該算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家長朋友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事呢?我們不妨為有這樣的寶貝而感到驕傲吧!

批評不要隨便出口


這天陽光燦爛,孩子們在戶外活動。

一會兒姚博文跑過來說:“宋老師,王薪凱打我!”我一瞧,王薪凱撅著嘴,一臉的不高興。

我走過去:“王薪凱,注意點??!”顯然我的語氣有些不耐煩,因為王薪凱平時總愛招事。

又過了一會兒,宋鍵睿跑過來對我說:“宋老師,王薪凱擰我。

”“怎么又是王薪凱?”我心里嘀咕著。

當我看到他時,他只是低著頭,像是等待我的批評。

我捫心自問:“我是否應(yīng)該采用另一種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輕輕叫過王薪凱:“凱凱,剛才怎么了?”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們都搶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給,他們就搶。

我就不給!”我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跟你玩,好嗎?”他高興地點點頭。

我一邊和他玩,一邊自言自語:“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入進來,咱們就更開心了。

”王薪凱聽了我的話,很快就把剛才那幾個孩子找來一起玩了起來。

聽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為剛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很欣慰,同時我也意識到: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機。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玩具好玩嗎?”孩子們齊聲說:“好玩。

”“王薪凱有玩具讓大家玩,咱們謝謝他吧。

”于是,許多幼稚的聲音一起說:“謝謝王薪凱……”王薪凱低下頭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件事讓我思考著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我們每天可能都在處理類似的問題,但每次我都沒有認真想過:我平時的教育行為是否有問題?是否讓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師的嚴厲接受的,還是心甘情愿接受的?“王薪凱,你注意點?。 边@句常說的話不是批評卻暗含批評,暗中已經(jīng)將王薪凱放在“犯錯誤”的位置上。

一時的效果換來的卻是孩子與老師的陌生感,這樣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

我們確實要思考:批評不要隨便出口!

不要過多批評孩子


家長的育兒有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另一種是對孩子嚴格管理,但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的是非觀念。

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種,即對孩子嚴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念,負面效果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nèi)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

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教訓(xùn)。許多家長在寶寶犯錯誤時,總是大加譴責、恐嚇,卻忘記了犯錯誤是很好的學(xué)習機會。家長們的批評是想阻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xué)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chǎn)生反叛心理。而且,過于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變得“皮”了,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里,更會在他的心里留下陰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長批評孩子,不妨每天只說個一兩次,不要逢事就說,因為有的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說也罷。而對于重大的錯誤,在批評時也應(yīng)該注意兩點。一是冷處理。即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妨放低聲音,或采取沉默,這比高聲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會更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第二是要趁熱打鐵。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zhuǎn)眼就忘了。如果覺得孩子做的錯事必須批評,那么別拖拉,馬上就說,否則就起不到應(yīng)有的教育作用。

不能隨意批評孩子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樹,我們都滿懷期待他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就需要我們在他的生長過程中及時地修枝剪葉。同樣,想要孩子健康成長,也需要我們及時地幫他改正錯誤,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批評也要有藝術(shù)。

豆豆今天不小心踩到了小玉的腳,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我點了她的名子,并希望她向小玉道歉,可豆豆的眼淚奪眶而出并委屈的說:“你總說我做的不好,你就是不喜歡我。”我大吃一驚。豆豆怎么會誤解我不喜歡她呢?是不是我的方式不對。于是我連忙說:“豆豆,你是個乖孩子,如果李老師不是故意撞到小朋友

,會先說對不起,是不是?”豆豆想了想點頭表示同意。我接著說:“所以,李老師和全班小朋友都交成了好朋友,老師希望豆豆有更多的朋友,才要你及時向小朋友道歉?!边@時,豆豆止住了哭,及時向小玉道了歉,倆人拉著手去玩了。

這件事情在一天的工作中雖然顯得微不足道,但卻讓我深思。每個孩子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老師的批評應(yīng)講究藝術(shù),這樣既能有效解決問題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使幼兒能更真實地認識自己的錯誤,使其進步,讓幼兒能更好的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隨筆: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yīng)具體


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yīng)具體,讓孩子知道該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說教。

巧巧小朋友既調(diào)皮又好動,上課經(jīng)常走神,特別是畫畫的時候常常在紙上隨意畫幾筆就算完成任務(wù)了,我一直想跟浩浩有更多的交流,以便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他更好地發(fā)展,所以,平常我會細心地觀察他的行為表現(xiàn),揣摩他的心理。

有一天的繪畫活動的任務(wù)是畫出我們美麗的家園,巧巧小朋友拿到紙后,只見他畫出了一個長方形正想和邊上的幼兒說話。此時,我假裝不經(jīng)意地與她旁邊的一個孩子說:“巧巧畫得可認真了!他的長方形很象高樓房,只是還缺了窗戶和陽臺。”這時,我發(fā)現(xiàn)巧巧的表情有所變化,他抬頭地看了我一眼后馬上就開始在長方形上畫窗戶和陽臺了。于是,我轉(zhuǎn)了一圈,仍然裝作不經(jīng)意地走到他跟前。這次,他頭也不抬只見他正在房子上畫屋頂,意識到我在邊上之后,馬上對我說:老師,今天我畫的房子你覺得漂亮嗎?我便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并微笑著用力朝他點點頭,“你今天畫的房子很奇特屋頂是圓的,陽臺是正方形的,畫得真棒!只是房子周圍的環(huán)境不太好,怎么沒有綠化的呀?聽到老師的表揚后他沖我點點頭笑了一下。然后馬上開始在房子周圍畫了些大樹、小花和小草。是呀,正如最近一直在學(xué)的指南,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yīng)具體,讓孩子知道該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說教。

第二天早上區(qū)域活動中,巧巧選擇了繪畫活動,只見他畫了一間很大很大的房子,房子里幾個小朋友在玩,畫好后興奮地跑來對我說:老師,我今天畫的是我們的教室,在得到我的肯定后我又對他提出了一些建議,讓他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些什么,然后再添畫上去。

最近幾天,每到畫畫課的時候,巧巧總是很認真,與我的交流慢慢多了起來,我也給予他更多的關(guān)注,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xué)習習慣。是呀,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孩子,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應(yīng)該如何去對待調(diào)皮的孩子


這一學(xué)期,我被領(lǐng)導(dǎo)安排在東校區(qū)教大(6)班。

這個班幼兒60人,男小朋友占幼兒總數(shù)的70%。

他們大多數(shù)較調(diào)皮,常常在課上說話、做小動作,總是不能安靜下來認真地聽一堂課。

我一邊摸索一邊總結(jié),結(jié)合理論和實踐,談?wù)剮c自己對待調(diào)皮孩子的辦法:1.加強培養(yǎng)幼兒的常規(guī)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地聽老師講課,課余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

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

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

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

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

不要因為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shù)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

常規(guī)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yīng)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

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

根據(jù)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xué)習、游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guī)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xiàn)象,我們應(yīng)該及時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動內(nèi)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dǎo)是否清晰等等。

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jié),影響了整個活動。

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么,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

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后再問他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

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xué)習自己管自己。

寫了這些,看看好象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

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diào)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guī)也會逐漸改觀。

批評孩子不妨加點“糖”


良藥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為了治好病,又不苦口,藥劑師發(fā)明了糖衣片。那么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能否找到一些“糖衣片”,讓孩子吃了,樂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呢?

一個周末,張先生的孩子找同學(xué)玩,很久沒回家,夫婦二人提心吊膽,到處亂找。天黑了,兒子才滿身泥巴回到家。原來他和同學(xué)去河邊釣魚了!張先生非常生氣,把兒子狠狠地“揍”了一頓。兒子不服地說:我只不過多玩了一會兒,有啥不對的,再說又不是我一個人!說著,他鉆到自己的屋子生氣去了。停了好一會兒,張先生推開兒子的房門,坐到他身邊,溫和地說:“你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學(xué)習成績好,交往能力強,老師經(jīng)常表揚你,我之所以對你要求這么嚴格,是因為你比一般的孩子更優(yōu)秀。既然這樣,我對你的要求就一定比別人高。今天你回來遲了,你不知道我和你媽媽多么擔心,再說你們?nèi)ズ舆呁嬉彩治kU,以后想去我們一塊去?!边@時,孩子的眼里已經(jīng)噙滿淚水。

孩子犯了錯誤,可根據(jù)情節(jié)做出相應(yīng)的責罰,但要給孩子一定的冷靜和反思時間,并說出責罰的原因。當你的話能讓孩子留下淚水,證明他已經(jīng)理解、接納了你,相反,當孩子歪著頭,或斜著眼跟你頂牛時,千萬不要再給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根本就不會理睬你。孩子個性千千萬,教育方法也千千萬,只要能找到適合孩子個性特征的方法,我們的教育就輕松自如了,孩子的成長也就輕松愉快了。

教育不應(yīng)該是“和稀泥


《人民教育》2013年第7期發(fā)表了湛衛(wèi)清的一篇文章《未來基礎(chǔ)教育改革亟待三個“轉(zhuǎn)向”》。其中第一個轉(zhuǎn)向是教育價值取向:從“形而下”的關(guān)注到“形而上”的追求,而“形而上”的教育追求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尊重教育的“屬人”性。二是尊重教育的教育性。三是尊重教育的整體性。這三個大原則,我認為都是值得思考的。不過在論述“尊重教育的‘屬人’性”的時候,舉了一個案例,竊以為不恰當。這個案例是這樣的:

某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對待所謂的“調(diào)皮”孩子,從不氣惱,而是包容。她常說:“七八九,嫌死狗。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笨纯此窃趺醋龅陌桑骸袄蠋煟蛭伊??!薄罢l打輸了?(老師笑呵呵地問)”“我?!薄罢l叫你不好好吃飯,個子長得沒他高呢?(老師)”……長高了他就不敢打你了(老師)”孩子真的從此開始認真吃飯了,但他絕沒想著是為打贏那位高個子。家長也寬心了。

乍一看,這個案例中的教師不卑不亢,處理問題充滿智慧,并且取得了圓滿的結(jié)果。然而,細一想,問題不是那么簡單。

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這一點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基于這個常識,處理兒童之間的糾紛的時候,第一個原則是心平氣和,第二個原則是包容。這兩個原則,案例中的老師都做到了。然而還有第三個更重要的原則,就是“分清是非?!?/p>

面對孩子的告狀,老師扮演的既是一個調(diào)停者的角色,也是一個裁判者的角色。這個角色扮演的成功與否,以及隱含在處理過程中的道德判斷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對于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案例中的老師,面對兩個孩子打架,開始的時候不氣不惱,做到了心平氣和,值得稱道。問“誰打輸了”,然后嫌被打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云云,還勉強可以說是幽默。但事情到此為止,戛然而止,就不是教育,而是“和稀泥”。

兩個孩子打架,肯定有原因。這原因往往是雞毛蒜皮,在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然而,在孩子看來卻是大事兒。如果沒有經(jīng)過認真地處理,矛盾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決,有可能釀成更大的矛盾。更進一步說,個子長得高矮,牽扯到很多因素,并不是僅僅靠好好吃飯就解決的。老師這么說,孩子心里不會太好受。案例中說“孩子真的從此開始認真吃飯了”,我覺得也不大可能。教育一線的老師大都知道,所謂“一句話改變孩子的一生”云云,往往都是美好的夢想。因為孩子的任何一樣陋習,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孩子的陋習,不經(jīng)過長期的充滿智慧的矯正,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一句話就能使孩子“幡然悔悟”“洗心革面”,那教育工作也未免太好做了。

回到這個案例本身。老師即便是在處理問題開始的時候轉(zhuǎn)移話題,緩和氣氛,緩解學(xué)生的緊張情緒,也是一種教育智慧。但話題絕對不能到此為止,也不能順著這個話題走下去。我認為,接下來應(yīng)該是話鋒一轉(zhuǎn),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綜合分析,一碗水端平:對的就是對了,錯的就是錯了,不能含混不清。這對于養(yǎng)成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至關(guān)重要。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wù)。因此,教育不應(yīng)該是“和稀泥”。面對孩子之間的糾紛,正確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的基礎(chǔ)上,認真幫他們分析,使他們學(xué)會做人,學(xué)會生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然,斷非教育之幸。

相關(guān)推薦

  • 孩子應(yīng)該學(xué)會接受批評 【案例】樺樺很愛看動畫片。每到吃飯的時候,也要媽媽開著電視機。媽媽不讓開,他就又哭又鬧。但是開著電視吃飯,他又三心二意,往往吃一口飯,就要看幾分鐘。最令媽媽生氣的是,他還喜歡把飯含在嘴里。媽媽責罵了幾...
    2021-04-01 閱讀全文
  • 怎樣去批評孩子 如果說贊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么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使人進步。前幾天我碰到這么一件事:像往常一樣,今天朱炫禾又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碗。我點了他的名字,私下還與他談心,希...
    2020-10-09 閱讀全文
  • 左撇子該不該去糾正? 根據(jù)“左腦管右手,右腦管左手”的普世邏輯,多數(shù)人都認為左撇子的人,右腦比較發(fā)達。左右撇子的習性表現(xiàn),有很大比例是透過遺傳,以及先天腦部基因決定。1歲以前的幼兒,還不太會有明顯的方向分化,“等孩子過了1...
    2022-02-10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如何應(yīng)對經(jīng)不起批評的孩子? 女兒4歲10個月,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所以我們平時很少批評她,可是,現(xiàn)在她不管在家里還是幼兒園都接受不了批評。老師批評她,她就不想去上幼兒園;我們說她做錯了,她就很不高興甚至哭鬧。也許是我們原來這種...
    2020-06-13 閱讀全文
  • 不愛去幼兒園的小朋友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 幼兒園已經(jīng)開學(xué)了,但對于剛送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入園分離性焦慮”是繞不過去的門檻,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入園幾天后都會又哭又鬧,不愿去幼兒園,怎么安慰都無濟于事。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家長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最...
    2021-09-25 閱讀全文

【案例】樺樺很愛看動畫片。每到吃飯的時候,也要媽媽開著電視機。媽媽不讓開,他就又哭又鬧。但是開著電視吃飯,他又三心二意,往往吃一口飯,就要看幾分鐘。最令媽媽生氣的是,他還喜歡把飯含在嘴里。媽媽責罵了幾...

2021-04-01 閱讀全文

如果說贊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么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使人進步。前幾天我碰到這么一件事:像往常一樣,今天朱炫禾又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碗。我點了他的名字,私下還與他談心,希...

2020-10-09 閱讀全文

根據(jù)“左腦管右手,右腦管左手”的普世邏輯,多數(shù)人都認為左撇子的人,右腦比較發(fā)達。左右撇子的習性表現(xiàn),有很大比例是透過遺傳,以及先天腦部基因決定。1歲以前的幼兒,還不太會有明顯的方向分化,“等孩子過了1...

2022-02-10 閱讀全文

女兒4歲10個月,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所以我們平時很少批評她,可是,現(xiàn)在她不管在家里還是幼兒園都接受不了批評。老師批評她,她就不想去上幼兒園;我們說她做錯了,她就很不高興甚至哭鬧。也許是我們原來這種...

2020-06-13 閱讀全文

幼兒園已經(jīng)開學(xué)了,但對于剛送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入園分離性焦慮”是繞不過去的門檻,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入園幾天后都會又哭又鬧,不愿去幼兒園,怎么安慰都無濟于事。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家長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最...

2021-09-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