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總是告訴孩子標準答案是最失敗的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什么是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人們常說:童年萬歲。其實童年只有幾歲,真正該萬歲的是童心。我看到過很多優(yōu)秀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旺盛的童心,他們都經(jīng)歷過風風雨雨,卻像未曾被“污染”過,眼睛里依舊灼灼生輝。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份永不泯滅的童心?我常常思考:經(jīng)過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教育之后,我們要交給社會的是什么樣的人?
對于小學來說,當孩子在這里度過童年最重要的一段時光時,學校能做到讓他們不被“污染”嗎?能讓他們固本培元而且漂亮生長嗎?能讓他們到中年、到老年的時候,眼睛里依然閃爍著童年的好奇和清澈嗎?我覺得,這也是整個社會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陪伴成長,用親情滋潤孩子的童年
我有一萬個理由說我的童年太糟糕了。8歲時,我父親去世,10歲時,爺爺去世,是媽媽一個人撫養(yǎng)我和哥哥長大。我家在東北,冬天零下30多度,非常寒冷。小孩子不會生火,放學回家后我經(jīng)常是裹著棉被等媽媽回來生火做飯。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我的人生很悲慘,但是我認為我的童年非??鞓?。
童年時雖然爸爸和爺爺走了,但是我和媽媽、哥哥、姥姥、舅舅、舅媽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從沒有覺得身邊缺少愛。我期待所有人的童年都沒有坎坷,但這不可能。因此,如果非要有困難和挑戰(zhàn)的話,那么最好發(fā)生在童年,因為童年時期我們有一顆更單純的心,應對問題的能力更強?;赝?,我覺得一個人必須有愛和親情的包圍,才不會懼怕苦難。
目前中國已經(jīng)面臨著童年親情缺失的巨大挑戰(zhàn)。中國有六千萬留守兒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shù)是缺少父愛或母愛的,一系列的悲劇都與此有關。有些城市里的父母因為工作忙,從小學起便把孩子送去住宿,只有周五才接回來。對此我也堅決反對。我沒有讓我的孩子在學校住宿,也沒有請保姆,所以我和妻子付出很多,但是我們也得到了很多。
我們每天都可以跟孩子交流,我們和孩子之間沒有代溝,我兒子現(xiàn)在18歲了,他跟我們無話不談。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每天同孩子的交流。同樣,也沒有一個老師可以替代父母,帶給孩子童年需要的內(nèi)容。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
比如:我是阿根廷隊的球迷,我和妻子在家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除了看足球比賽我們很少看電視,我從來沒有引導孩子喜歡哪一支球隊,也沒有說過你要喜歡看書等。現(xiàn)在我的孩子是阿根廷隊的球迷,他從來不看電子書,房間里堆滿了紙質書。晚上坐電梯上樓,走出電梯時,我通常會將樓層按鈕按在“1”,因為很多人需要從一層上去,后來,這也成為了孩子的一個習慣。
父母和孩子是人生中奇妙的相遇,我們的人生太短了,童年更短,父母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時光不多,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我們更應該和他們?nèi)缒z似漆。有了親情的滋潤,人生就不會干枯,孩子的童年應該被包圍在濃郁的親情中。只要有機會,父母應該和孩子一同生活和成長。
激活好奇,莫讓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
童年時的一個游戲,曾經(jīng)深深影響了我。記得有一個學期,作為數(shù)學老師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個游戲,他每天給我一個幾何圖形,他畫完第一條輔助線后,便讓我畫第二條。
一般情況下,一道題只要畫出一條輔助線,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滿分了,但實際上有好幾條輔助線都可以解開這道題。直到很多年后,當我被人夸贊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時,我才意識到是舅舅的游戲改變了我的思維,那就是不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孩子一個標準答案就算結束了,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殺了,那么,他們長大以后如何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數(shù)學需要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詩歌、作文、電影、音樂、美術等為什么也必須使用一種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動彩排的時候,我采訪一位“孝心少年”,問他:“你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但是你們姐弟兩個為什么都要學跳國標舞?”他說:“一是可以鍛煉節(jié)奏感,二是可以掙錢貼補家里?!边@樣的回答多么樸素真實??!但是后來我再問他,回答就變成了老師所指導的標準答案——“跳舞讓我們感受到藝術的美”。
很多人可能看過電影《董存瑞》,電影中,董存瑞最后一句喊的是“為了新中國,前進”。這是一個想象中的真實和正確。
據(jù)說有一位學者經(jīng)過詳細的調查采訪,最后得出一個結論:董存瑞在最后喊的是“快趴下”。當聽到這句話時,我的眼淚差點兒掉了下來,因為我感受到一個更真實的董存瑞,因為他最后一瞬間還在照顧戰(zhàn)友和兄弟。相比而言,哪個是英雄呢?
我覺得,我們不要再以那些所謂正確的答案限制孩子,讓他們從此進入一個封閉的箱體。孩子們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們要激活他們的好奇。幸好舅舅在我童年的時候給了我不只有標準答案的游戲,讓我知道很多問題在第一個答案就停止了,那是“人云亦云”;但是你尋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創(chuàng)造力。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在小學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個答案,哪怕你錯了,也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未來的優(yōu)秀與創(chuàng)造,可能就在最初某個轉換了角度的錯誤答案中。
自然生長,不要打擾孩子的興趣
非常幸運的是,我在童年的時候,母親沒有阻攔我閱讀各種各樣的書。
那個年代沒有適合我們的讀物,于是大人的書、小孩的書,甚至很多奇怪的書我都去讀,我還用母親的兩個閱覽證到處借書看,于是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陪伴我至今。
我的孩子最開始進行大部頭閱讀的時候看的都是武俠書,很多人對此有質疑,但我們沒有干涉他??赐曛笏_始對明、清這兩個朝代的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就去找相關的歷史書來閱讀。十多年后,就在他升入高三時,他決定要學歷史。我想,這是因為他的興趣沒有被打擾,而且越來越濃,最后變成了他的選擇和追求。因此,在孩子童年時候,興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喜歡上學,同樣非常重要?,F(xiàn)在有很多人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小學,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長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的孩子上小學是在離小區(qū)只有30米的學校,那也不是什么名校。
我當時選擇小學的理念有兩點,第一是擇校不如擇師,因為好的教師會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過程;第二是學校一定要離家近些,這樣孩子才能多睡一會兒,不會因為過早起床而討厭上學。
此外,在孩子童年的時候,我們在精神上要富養(yǎng)孩子,但在物質上可以清苦一點——經(jīng)常讓孩子“餓”一點兒,讓他們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質東西的時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腳才可以得到,這樣的得到才是最快樂的。人生中最好吃的飯是餓的時候吃的,最能獲得快樂的東西是盼了很久后得到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庭教育:打是親罵是愛之教育失敗例子
打是親罵是愛之教育失敗例子
早都想寫這樣一些關于我自己經(jīng)歷的文字了,奈何因自己的拖延癥,也不知從何說起,加之文筆不佳等因素未果。直至看到的這次活動我才鼓足力氣來寫。
不知寫父親對我的教育可否?大家的教育文稿都是正面積極的,而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是反面題材,希望大家看到后能引以為鑒!打我記事起父親兩個字對我的含義就是他可以隨意對我,弟弟,媽媽發(fā)脾氣可以隨便打我,弟弟,媽媽的代名詞!小時候我寫作業(yè)碰到不會的題目去問爸爸,他就會說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時間,xxx(同學名字)就會做,為什么你不會做!xxx爸爸也沒輔導呀,人家怎么學的!說完就走了!時間長了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笨!
考試考好了,我也沒有聽過夸獎和鼓勵的話語!考試考砸了就只有被罵的份!初中二年級同學們都開始聽流行歌曲,同桌借給我錄音磁帶(呵呵,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帶回家聽時被爸爸看到就沒收了,他指著我的鼻子就罵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識弄這些邪門歪道!
我回了句長時間學習也需要休息和放松,可想而知得了了一頓暴揍!還有一次我和同桌在繪畫老師那里看到了需多漫畫書,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同桌告訴了她爸爸,她爸爸給她買了許多漫畫每個周末還送她去上漫畫課!我同桌后來上了北京的藝術學院,現(xiàn)在在北京開了自己的畫室!我真的很羨慕呀!我的遭遇就沒有同桌那么幸運了,不僅沒能得到爸爸的支持,書還被沒收了!我用外婆給的零用錢買了漫畫書,看書時被我爸發(fā)現(xiàn)了,書不僅被他收了,還罵我不務正業(yè),玩物喪志!
我反駁了兩句,學習和畫畫并不沖突,不會相互影響的。當然又是被一頓好揍!
當時我真的很委屈,我喜歡的從來都不支持!在這種總是被打擊,否定和反對的環(huán)境中慢慢的我變得很自卑!學校里的春游活動爸爸也總不讓我參加!在洗碗時不小心打破碗也會被罵。爸爸經(jīng)常會把不順心壞脾氣帶到家里,不僅會打罵我和弟弟,媽媽也會遭殃!我越來越孤單,越來越叛逆!我很羨慕和孩子關系和睦的家庭,每每看著那些挎著爸爸手臂高興的撒嬌時,我極度地難過,羨慕!從沒看到過父親的笑臉感覺不到爸爸的愛,我覺得爸爸越來爸爸不順眼,又時候還有點恨他,喜歡和他作對,他生氣時,我都居然會有點開心!那一點點愛和鼓勵表揚,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奢侈!
在每個哭泣的夜晚我都會發(fā)誓長大一定要遠離有爸爸的地方!爸爸從來沒傾聽過我的心聲,從來沒有和我溝通過!他成功的將我養(yǎng)成了一個叛逆,自卑,無自信,懦弱,無安全感,膽怯,無主見,易怒,倔犟,無承擔責任遇事總想逃離和回避的人!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在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在批評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譴責;在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父親的壞情緒一直影響到他的工作不能升遷,也影響到了我和弟弟。我想在我能較好的控制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再來教育我的孩子!聽說外國父母都經(jīng)過崗前培訓才能生孩子。為了孩子不負我的后塵,我去參加了一些情緒成長培訓班,買了關于教育的書,先讓自己情緒調整好,才會教育好孩子!孩子出生后,我媽一直幫我照看,孩子整晚整晚的哭鬧,西安各大醫(yī)院跑遍了查不到原因,有些醫(yī)生說缺鈣,各種各樣的鈣買回來試遍了,哭鬧就沒有丁點的改善!
孩子晚上的哭鬧一直持續(xù)到八個月,孩子、我和我媽(老公在公公婆婆那里任)都被受痛苦,我媽從154斤瘦到112斤!弟弟的孩子出生了,我媽媽要回老家照顧她!無法我只能辭職在家照顧孩子,老公讓我住到公公婆婆那里,至少公婆還能幫做口飯吃(公公婆婆年齡大無法照看孩子)!俗話說孩子要三分寒七分飽,我和公公為了孩子穿衣多少爭吵起來,公公生氣說就聽我的多穿一件,過了兩天孩子全身疹子,癢的不行,孩子還說不了話,身子在床上使勁蹭,雙手亂抓,抓的紅的有些地方都抓破了,去醫(yī)院排了三個多小時才看,醫(yī)生責備說家里有暖氣,還給孩子穿那么多,不出濕疹才奇怪呢!
回家和公公交談,公公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孩子一歲半時我買了繪本書開始給孩子講,公公婆婆很不支持,他們一直認為孩子小不懂,不應浪費時間。我堅持給孩子讀書,小不點喜歡上看書了,每天晚飯后我洗完時,他自己就坐著翻看書!孩子兩歲我?guī)ド显缃陶n,寶寶很好奇在里面這兒摸摸,那兒看看,和小朋友們玩的很開心!都不愿意回家了。
公公婆婆說這純粹就是浪費錢,浪費精力!老公居然也贊成他們的觀點!孩子自己可以吃飯了,公公婆婆卻還是要給孩子喂飯,孩子不吃了他們拿著碗追著孩子喂飯。為此沒少生氣!冬天公公是堅決不讓孩子外出的,我跟他們說一定要出去鍛煉,越是不出去越會像溫室的花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他們會說長大就會好的,到了以后再說!孩子在家澆花,他們不讓,摘菜不讓,掃地不讓,不讓去小區(qū)院子玩,不讓跑,不讓玩沙子,不讓……!一次我?guī)Ш⒆映鋈ネ姹谋拇?,孩子說爺爺奶奶不讓,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心里不是滋味,這種教養(yǎng)方法只爺把孩子養(yǎng)成不敢嘗試沒勇氣的孩子!和他們溝通又是以失敗告終!
中國的喪偶式教育在我家體現(xiàn)的書淋漓盡致,孩子現(xiàn)在3歲多了老公抱過孩子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他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會出差,但他在家中時不是看電視看電腦就是看手機,我跟他談過好多次,他都無動于衷,公公冠冕堂皇幫他說他不會和孩子玩,沒經(jīng)驗,嗚嗚嗚,我也是第一次養(yǎng)孩子,我就有經(jīng)驗嗎?!沒經(jīng)驗不會學嗎?
老公依舊我行我素!孩子小區(qū)里小孩玩學了打家人,罵人,公公居然還鼓勵!孩子察覺到我和公公教育出了漏洞,他就迅速反應保護她他的權利!不僅他想從中獲得好處,教育不一致,會給他帶來不知所措,他會沒有安全感,也會不知如果去做!我必須在孩子面前維持自己,讓他相信,我知道什么是對他有益的!開家庭會議,我要求教育意見的統(tǒng)一,孩子學會了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兩面派,尋求保護傘。
為環(huán)境不同,心情不同而改變對孩子的要求,這樣會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和壞脾氣!對孩子的妥協(xié),孩子在每次有需求時就會哭鬧,公公聽到就立刻無原則的妥協(xié)!我們一味地“妥協(xié)”,會讓孩子錯誤地以為,講條件、不講道理是達到目的的最好手段,反而強化他的對抗行為,被他所控制。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即便我們妥協(xié),也要講究策略!好了,匆忙寫了些還有許多沒寫呢,有機會在修改下繼續(xù)寫吧!孩子成長的路上充滿荊棘,還需努力!加油!謝謝的活動,不然又要無限期的拖延了!下周小不點要開學了,希望這次能拿到臺燈做他的開學禮物!十分感謝!
養(yǎng)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最大的失敗
獲得獎勵、逃避懲罰,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普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聽話”是從未被撼動的亙古不變的標準。
“寶寶,你真聽話!”——這是我們掛在嘴邊不經(jīng)思考的表揚。
“寶寶,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這是我們脫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評。
“你家寶寶真是個聽話的孩子!”——這是我們對“別人家的孩子”帶著羨慕的表揚。
“老師,今天寶寶在學?!犜挕嗣??”——這是我們對孩子表現(xiàn)最大的期望。
“聽話”真的那么好么?
當然了!
在家聽媽媽的話,讓吃飯吃飯,讓睡覺睡覺,讓穿衣服穿衣服,媽媽帶娃得省多少事?。?/p>
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讓玩什么玩什么,讓跟誰玩跟誰玩,讓玩多久玩多久,讓不玩馬上就撒手,老師帶孩子要是都這么聽話,三五十個也不在話下??!
總之,我們要求孩子聽話的對象是“照顧者”,或者說,“對他影響力大”的人。
誰有“權威”,我們就讓孩子聽誰的。我們只要不斷的坐在那里發(fā)號施令就行了。
讓孩子“聽話”的受益者,也是他們。
孩子聽話,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就比較少。
無論聽誰的話,反正不能聽“自己”的話。
因為讓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煩,太耗費精力的事。
而我們能要挾孩子聽話的手段,無非是“獎勵”和“懲罰”,也就是胡蘿卜加大棒。
聽話就獎勵,不聽話就懲罰,為了獎勵,或者為了逃避懲罰,這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聽話的孩子,只會成為“被幸?!钡娜?/p>
好景不長。
十年之后,家長退位。
同伴關系,成為孩子生活中影響最大的力量。
同學約我課間去抽煙,說特別刺激。如果我不跟他去,他以后該不帶我玩了。
去吧!
高中的師哥約我跟他出去過夜,如果去了就會送新款蘋果手機給我。
去吧!
二十年之后,隨著孩子進入社會,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更多的權威。最愛的偶像號召大家去外地看他的演唱會,要花費一個月的生活費,還要逃課??墒?,他是讓所有人癡迷的人啊。
去吧!
單位領導說,這次漲工資沒有我,但是希望我以后能承擔更多的工作。他要是對我不滿意,萬一開除我怎么辦?
接受吧!
媽媽說,這個男孩很好,有錢有車還有房,雖然我心里有自己更喜歡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媽媽挑的更好?
認了吧!
于是,我們會看到很多,“被幸?!钡娜?。
他們從小聽話,一路順遂,在別人的眼里萬事具足——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但是他們就是不快樂!
他們學了老師建議的專業(yè),做著爸爸托人找的工作,摟著媽媽做主選定的媳婦,抱著因為丈母娘催促所以不得已生下的孩子,干著老板指派的任務,生活仿佛沒什么可抱怨的,但是生活仿佛也沒什么可興奮的。
他們總是沒有感覺。
因為,他們過的是他爸爸媽媽丈母娘老板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的生活總是牽動著爸爸媽媽丈母娘和老板的喜怒哀樂,順了他們的心,會獎勵房子。不遂他們的意,會以死脅迫。爸爸媽媽丈母娘和老板的人生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不僅活了自己的一輩子,連自己孩子女婿員工的一輩子,也活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聽話”的那個他自己,因為不被允許發(fā)聲,所以從嬰兒時代,就被關在一個套子里,沒機會長大。
人而為人,終此一生,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成功?家庭?金錢?
擁有這些,而感覺不到快樂的人,充斥在大街小巷。仿佛永遠置身在濃重的霧霾中,辨不清面目,看不到方向。
一個“聽話”的孩子,過的是別人的人生。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自己做選擇,這個動作本身,比做出的選擇是什么,對不對,都更重要。
因為“選擇是否正確”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再主觀不過的結論。
因為所有的“幸福”,不過是自己的一種感覺。
這就是為什么,有人看似“人生贏家”,卻行尸走肉。
有人每天苦逼創(chuàng)業(yè),卻意氣風發(fā)。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
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
從小聽話,被父母安排吃飯睡覺,安排玩具課外班,安排小學中學,安排大學專業(yè),安排結婚生子的人,很多會在中年的時候忽然覺醒,在生命過半時回首自己的前半生,發(fā)現(xiàn)雖然意義重大,卻都是對別人而言。
而自己,仿佛從來沒有活過。
很少有人,能夠像畫家高更一樣,35歲的時候,辭去股票經(jīng)紀人的工作,告別美麗的妻子和家庭,遠遁到他最愛的“茂密的植物、永遠蔚藍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簡樸的生活”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上去畫畫,過“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到最后,因為醫(yī)療條件簡陋,高更因病死于神秘原始的塔希提島,但是“軍人馬革裹尸還”,畫家長眠于畫中,還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么?
無論你認為“好”,還是“不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這就夠了。
否則,世界上不過再多一個長吁短嘆行尸走肉的股票經(jīng)紀人罷了。
是的,我們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在中年危機,重新回顧自己沒有主權的一生的時候,我們最常做出的“改變命運”的“示威”就是——出軌。
出軌是最能讓生活發(fā)生戲劇性變化,而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也是對自己前半生“聽話”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一段新的感情,一個新的人,一個新的希望。人生仿佛重新煥發(fā)了生命。
通常,最多支撐一年半載。這個雄心勃勃的“重新開始一段自己選擇的生活”的努力,會被呼嘯而來的丈母娘的哭訴,老婆要自殺的威脅,還有孩子哀怨的眼光消耗殆盡。
他依然還是習慣“聽話”的。
他習慣聽任何人的話,唯獨不會聽自己的話。
更何況,所謂婚外情,也不過是對自己“聽話”的人生的一次補償?shù)膰L試而已,未必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和繼續(xù)抗爭的動力。
所以,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聽話”的軌道上來。
這,是很多人的的人生。
這可能也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的人生。
允許孩子“不聽話”,Ta才有機會“聽自己的話”
別再以“聽話”為標準,教育孩子了。
別再以愛為名,奪走他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允許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當他的行為對我們沒有實質的影響的時候,給他更多的允許。
當他的行為的確影響到我們滿足自己的需求的時候,讓他自己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蠻橫的要求他,必須按照我們說的做。
讓他自己處理和小伙伴的爭執(zhí)。
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和第一次見面的阿姨打招呼。
讓他決定要不要去學畫畫,鋼琴和跆拳道。
讓他擁有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利。
讓他擁有大哭的權利。
允許孩子“不聽話”,這樣他才有機會“聽自己的話”。
相信我們不是孩子的救世主,孩子有能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的智慧。
看到孩子在“不聽話”背后旺盛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自主的權利吧!那正是他生而為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最終目的。
窮養(yǎng)孩子的標準是什么?
所謂“窮養(yǎng)”,不是刻意追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讓孩子懂得珍惜和奮斗;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讓孩子懂得任何東西都是付出勞動才能得來。另外,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心態(tài),接受社會現(xiàn)實,別人擁有的物質財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創(chuàng)造這些財富。
日本的吃苦教育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別人問為什么,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p>
對兒女進行節(jié)儉教育
臺灣富豪王永慶,對兒女的教育從節(jié)儉開始。他供給孩子學費、生活費都算得很精準,就像管理手下企業(yè)般,總是給得“剛剛好”,不讓他們有一絲享受奢侈的機會。此外,和兒女聯(lián)絡都是寫信,從不打電話,因為覺得打長途電話太貴了。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說:父親特別強調凡事要“追根究底”,父親寫信多半寫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訴她公司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如何追根究底,如何處理等,讓她從中學習了不少處理事情的方法。
現(xiàn)如今,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加上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需要和男性一樣肩負起社會義務和責任,因此,男女都應該“窮養(yǎng)”。“窮養(yǎng)”要先教孩子做好兩件事:
男孩養(yǎng)志氣,女孩養(yǎng)氣質
男孩強調的是養(yǎng)“志氣”,主要培養(yǎng)克服困難、吃苦耐勞、做事勤懇、踏實努力、有韌性、頑強的品質,如帶他去爬山、踢球、游泳,鍛煉堅韌性;而女孩側重養(yǎng)“氣質”,強調的是文化修養(yǎng)的投資,性情的陶冶,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女孩學學琴棋書畫,在家里,多給她些關心,讓她感覺精神上富有,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有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更具女性特質。
父母要適當“偷懶”
不少家長總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過分“勤快”。孩子到了自己學吃飯的年齡,家長見不得滿桌的狼藉,最后忍不住出手喂飯;孩子撿個玩具撿半天,看著一地凌亂,家長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齊齊。
“窮養(yǎng)”孩子,首先體現(xiàn)在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相當一部分家長難以堅持。因此,家長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偷懶”,一定要學會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自我、霸道,家長在生活細節(jié)上還要學會對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長給個“六七分”就好,不要超過“八分”,必要時跟孩子講講條件。比如帶到超市買吃的,不要順著孩子什么都買,回到家里也不要一口氣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學會克制、節(jié)儉和適量消費。
絕不能這么哄孩子,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這幾種不能用來哄孩子的方法,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都中招了。
教育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不主張打罵的時代,只能用講道理來哄孩子了。但你知道嗎?哄孩子也是講究方法的,以下這些話在育兒過程中千萬要杜絕!
吃藥不苦打針不疼
“寶寶乖,吃一口,這藥是甜的?!薄皠e怕,打針一點都不疼,一下子就好了?!辈还苁俏顾庍€是打針,總看到有些父母這么哄孩子。
想要孩子乖乖打針吃藥,的確很讓人頭疼。但家長不能為了哄孩子,就要借助謊言來讓寶寶接受。有了第1次,第2次,等第3次再要寶寶乖乖就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疼,但堅持一下馬上就好了?!币部梢越o寶寶打氣:“如果你忍住不哭,一定是個勇敢的寶寶。不過哭了也沒關系,有媽媽在。”
等下次、等以后……
“媽媽,我們?nèi)ス珗@玩吧?”——“等下次有時間了,我們再去!”
“爸爸,你這周答應陪我去放風箏的!”——“爸爸這周要加班,等下次吧。”
在生活中,我們對答應過寶寶的事情總會因為忙,推延到下次或者以后,然而卻再也沒有下文了。。最好的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自身的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總不遵守承諾,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為向導。想要孩子下一次再相信你,想要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可就難了!
千萬不能告訴媽媽
“這是奶奶給你的零花錢,千萬不要告訴媽媽!”
“走!爸爸帶你去吃冰激凌,但要保密,不能告訴媽媽哦!”
為了討孩子歡心,很多家長往往趁媽媽不在的時候,常常給寶寶做一些平時媽媽不讓吃或不讓做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庭也會分配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但觀點不一的教育方式,不但教孩子學會撒謊,還會妨礙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其實,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其他家長可以征詢媽媽的同意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做。
等你長大就懂/知道了
“媽媽,我是怎么生出來的呀?”——“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爸爸,人為什么不能飛呢?”——“嗯,這個,等你長大就懂了!”
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總會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當孩子向家長詢問一些難以回答或者敏感的話題時,家長總會用“等你長大了就懂了”來糊弄。其實,這種回答不但沒有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欲,還會阻礙他們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提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探索。
你是最聰明、漂亮、帥氣的孩子
當寶寶穿上新衣,家長總忍不住的夸贊:“我閨女最漂亮了!”“我兒子最帥了!”
寶寶把積木向媽媽展示,媽媽立馬說:“好厲害呀,我兒子是最聰明的寶貝!”
表揚鼓勵孩子本沒有錯,每個寶寶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不過當你在夸自家漂亮或帥氣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外貌的重要性。
當孩子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用聰明來表揚,要肯定寶寶的努力和付出,希望下次可以完成的更好。因為容貌是會隨著時間而發(fā)生改變,隨著交往的擴大,寶寶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那么聰明,如果有一天聽不到這些稱贊,那么他一定是不自信的。
再哭,媽媽不要/喜歡你了
“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我們家沒你這樣的孩子!你有本事再做一遍試一試?!”
這種說反話的表達方式的確對寶寶很奏效,但使用不當?shù)脑捴粫绊懞⒆拥氖欠怯^,讓他們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假裝要遺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會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孩子,會出現(xiàn)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等表現(xiàn)。
都怪**弄疼我家寶寶,打他!
寶寶剛學會走路,不小心被凳子絆倒大哭起來。家長沖過來把寶寶抱起來,忙“安慰”道:“寶貝很疼吧?都怪這個凳子,把寶寶絆倒摔疼了,我們不要它了,好不好?”說罷,還裝模作樣的用手打了幾下凳子。
孩子被絆倒是因為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視力和動作協(xié)調還不熟練。家長一味的把原因歸結于凳子,不但會讓寶寶學會推卸責任,還讓他們從小埋下一顆復仇的種子。以后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就學會找各種借口,并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家長要告訴他,下次走路的時候,腳下有凳子要繞開走。
表演之后才有獎勵
親朋聚會時,孩子永遠是目光的焦點。這種場合,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把才藝班學的本領,給大家展示一番。于是常誘導說:“如果給大家表揚唱歌/跳舞,媽媽就獎勵冰激凌吃。”
讓孩子展示才藝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以鍛煉寶寶的膽量和信心。但如果用物質誘惑來強迫寶寶做不愿意的事情,只會讓孩子沒有原則的屈服,家長應該征詢寶寶的意見,若寶寶愿意表演,家長可以給予口頭鼓勵,如果寶寶不愿意也無需強迫。
我這都是為你好!
現(xiàn)如今,很多家長從小就為孩子做各種選擇,尤其是各種才藝興趣班。每當孩子不滿的時候,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不去上課的時候,家長總會說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好!”
毫無疑問,每個家長的動機都是好的,但實際結果其實并不理想。孩子會因為這句話背上無形的壓力,有些還會變的非常逆反。興趣才藝班可根據(jù)寶寶的愛好進行選擇,如果家庭中沒有懂樂譜的,就無需強求寶寶在音樂上有超強的造詣。
家園共育:“窮養(yǎng)”孩子的標準是什么?
所謂“窮養(yǎng)”,不是刻意追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讓孩子懂得珍惜和奮斗;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讓孩子懂得任何東西都是付出勞動才能得來。另外,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心態(tài),接受社會現(xiàn)實,別人擁有的物質財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創(chuàng)造這些財富。
日本的吃苦教育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別人問為什么,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薄?/p> 臺灣富商王永慶
臺灣富豪王永慶,對兒女的教育從節(jié)儉開始。他供給孩子學費、生活費都算得很精準,就像管理手下企業(yè)般,總是給得“剛剛好”,不讓他們有一絲享受奢侈的機會。此外,和兒女聯(lián)絡都是寫信,從不打電話,因為覺得打長途電話太貴了。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說:父親特別強調凡事要“追根究底”,父親寫信多半寫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訴她公司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如何追根究底,如何處理等,讓她從中學習了不少處理事情的方法。
現(xiàn)如今,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加上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需要和男性一樣肩負起社會義務和責任,因此,男女都應該“窮養(yǎng)”?!案F養(yǎng)”要先教孩子做好兩件事:
男孩養(yǎng)志氣,女孩養(yǎng)氣質
男孩強調的是養(yǎng)“志氣”,主要培養(yǎng)克服困難、吃苦耐勞、做事勤懇、踏實努力、有韌性、頑強的品質,如帶他去爬山、踢球、游泳,鍛煉堅韌性;而女孩側重養(yǎng)“氣質”,強調的是文化修養(yǎng)的投資,性情的陶冶,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女孩學學琴棋書畫,在家里,多給她些關心,讓她感覺精神上富有,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并有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更具女性特質。
父母要適當“偷懶”
不少家長總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過分“勤快”。孩子到了自己學吃飯的年齡,家長見不得滿桌的狼藉,最后忍不住出手喂飯;孩子撿個玩具撿半天,看著一地凌亂,家長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齊齊?!案F養(yǎng)”孩子,首先體現(xiàn)在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相當一部分家長難以堅持。因此,家長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偷懶”,一定要學會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自我、霸道,家長在生活細節(jié)上還要學會對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長給個“六七分”就好,不要超過“八分”,必要時跟孩子講講條件。比如帶到超市買吃的,不要順著孩子什么都買,回到家里也不要一口氣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學會克制、節(jié)儉和適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