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我該教他打回去嗎?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游戲 小朋友幼兒園游戲 幼兒園小朋友游戲 兒子上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我該教他打回去嗎?“兒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就被小朋友打了,兒子沒還手,一個勁地哭。我也不好意思批評那個打人的孩子。我應該怎樣教兒子處理這種事情呢?是還手?還是別的?糾結(jié)中。”——來自金小窮的微博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家長該怎么辦?相信每個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不少人都說“這件事有代表性”??杉议L究竟可以能怎么做呢?讓孩子打回去?又或者自己出面?我們來聽聽網(wǎng)友的意見吧。
別人欺負你時必須要還手
【亖黒餹】如果是小小子,就必須讓他自己打回去。
【老牛吃蟹】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不還擊更不對,記住不要先動手。
【帝國鬼爺】我的孩子也有相同的遭遇,但是我一直告訴她,不要欺負別人,別人欺負你時必須要還手,而且還要狠狠的打!孩子還不懂事,但要讓她明白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道理!
【桂子山人】當然是叫兒子反擊了,往死里打。男孩兒從小沒這種血性以后照樣受人欺負。
家長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解決
【soulove2010】要告訴兒子,從此以后媽媽不可以無時無刻照顧他了,以后有人欺負他要靠自己打回去,哭解決不了問題!其實孩子之間的事情家長最好不要隨便插手,讓孩子自己解決才是培養(yǎng)的正確方法!
【雨窗樓主】我認為順其自然,孩子如果還手就還了,如果跑了就跑了,如果只是一個勁哭,就哭吧,總之別當回事,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天性好了,大人不要攙和,孩子自己會選擇自己的方式。
【記者劉曉玲】大人能做到不介入小孩子的糾紛,就是幫助孩子成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不過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經(jīng)??吹接心赣H替自己孩子訓斥別的孩子,很憤怒!她用“保護”自己孩子的方式,傷害別人的孩子!其實孩子之間沒有啥吃虧不吃虧的概念,都是大人灌輸?shù)摹?/p>
教孩子大聲喊:“不許打我!”
【江筱湖】告訴兒子要大叫的,遇到傷害,立刻大叫,喝令對方停止:不許打我!
【桑山老林】你應該教他大聲說:“不要打我”,也可以加上“否則我告訴老師”。關鍵是“大聲”,一般情況下,小孩會停止,如果對方還繼續(xù)的話,應該教他逃跑。教他打回去,或不做任何反抗,都是錯誤的。
【老子聊發(fā)少年狂】我家小朋友經(jīng)過兩年的摸爬滾打,她現(xiàn)在只要有人出拳,就大叫你為什么打我?經(jīng)過阻止后,她一定要再三叮囑對方,你以后不要打我了哦。
還是交給老師處理吧
【海糊涂】這個社會打回去不是好主意,萬一老師偏向,咱孩子委屈大發(fā)了,孩子太小沒必要承擔過多的壓力,我的辦法是搞定老師!
【源灰砂】告訴小孩總會有這種愛打人的小朋友,但你不應該學他,因為所有的打人行為都是不好的。至少七八歲,才能告訴他合法合理自衛(wèi)是怎么回事,正確的辦法是逃走,告訴老師。
【ico_zhang77】還是交給老師處理吧。當面了解原因,再考慮是否需要找對方家長。孩子間打打鬧鬧很正常的,但是別讓孩子覺得武力能解決一切,對他的成長沒好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被打,應該還手嗎?
很多家長朋友在博客、論壇里抱怨說,孩子被人打了,想告訴孩子,被人欺負了應該還手,又怕孩子就此成為小霸王;想告訴孩子,忍氣吞聲吧,可在今天遍地是“豺狼”,充滿了競爭與弱肉強食的社會里,長大后懦弱的性格,會被人欺負。
論壇里,家長朋友們有還手派、有忍讓派,一派講求“不主動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還手”,一派講求“不能以暴制暴”。
早教專家指出,兩者可取之處。在現(xiàn)階段,我們倒認為應該讓孩子學會打架,把架打回去,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
心理學家說:“打架能增長個體挨打的直接經(jīng)驗,理解拳頭和口頭表達的不同效果,使受教育者在打與被打的反復操練中,獲得暴力和侮辱的有機聯(lián)結(jié)。”
孩子吵架也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因為,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求,假若他的欲求與別人相沖突時,就會以吵架來解決問題。常打架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自然會找到適當?shù)慕鉀Q方法。通過吵架,孩子們遲早會發(fā)現(xiàn),不用吵架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吵架的現(xiàn)象自然就減少了。換句話說,孩子經(jīng)過吵架可以培養(yǎng)合群性。所以,父母對孩子之間的爭吵,采取何種態(tài)度十分重要。看到孩子打架,我們也只須問吵架的因果,無須責備孩子吵架的事件本身。
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大家過程中,出現(xiàn)事態(tài)超出孩子所能控制范圍的時候,適當以引導,尤其是在遇上不講道理、專愛欺負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勵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讓對方知道欺負人的結(jié)果。
其次,打架是孩子世界的重要溝通方式,也是孩子世界身份地位的得到手段。人際之間的交往、溝通,一旦出現(xiàn)不協(xié)調(diào),就會出現(xiàn)糾紛,解決糾紛的方式,當語言不足以表達,必然出現(xiàn)肢體語言補充。所以,打架是孩子間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中國的父母老師,看到孩子打架,之所以會立即以仲裁者的姿勢出現(xiàn),無非是怕自己的孩子被傷害,或者怕自己的孩子傷害到別人。但是,事實上,打架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上,具有相當大的意義。當孩子在使用頭腦找尋妥協(xié)點的同時,他們的協(xié)調(diào)性和社會性就慢慢地在孕育了。如果這個過程被父母老師在發(fā)展途中橫加阻隔,必然就把這個寶貴的心理建設機會給剝奪了,也勢必妨礙孩子協(xié)調(diào)性與社會性的發(fā)展,使孩子成長以后很難得到好人緣。
我們在日常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比較聽話的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越是不會惹是生非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攻擊,為什么呢?因為好欺負。在動物世界里,以猴子為例,猴王的產(chǎn)生時基于格斗的本領,通往猴王寶座的路上,必須擊敗老猴王,同樣在孩子的世界里,要想成為不被別人欺負的人,只能在適當?shù)臅r候,就像軍事演習一樣給其他人留下不好欺負的印象,只有這樣,在以后的日子,才能出現(xiàn)“人不犯我”的局面。
一個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著要接受不公平、甘受屈辱、自責自賤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里,很可能不敢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
看孩子被欺負家長教她打回去?
周末帶小溫馨去同里古鎮(zhèn)游玩,到景區(qū)附近的時候已是中午,準備先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再去玩。到了肯德基內(nèi),小溫馨看到滑滑梯眼睛都亮了。急忙掙脫開我的手,跑到滑滑梯那邊玩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看到滑滑梯或者游樂園,那腳步飛躍得可快了,怎么追都追不上!
周末人多,何況就一個滑滑梯,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得爬上去滑下來,樂此不疲。眾多孩子相處,有歡樂也有矛盾。在孩子之間,有一個小男孩特別調(diào)皮,習慣性得欺負別得孩子。孩子媽媽發(fā)現(xiàn)之后也教訓過他幾次,可孩子根本不當一回事。但凡他不爽就揮手打別人,有個小女孩坐在梯上還不滑下去,立刻伸出小腳踢,用手推。說了幾次后男孩媽媽發(fā)現(xiàn)無濟于事,似乎有點不管不顧的意思,任他怎么折騰,只要不傷害到自己。
小女孩很生氣,坐在那就是不動,看你能把我怎么辦?男孩這下急了,狠狠得對著女孩得后背踢了過去。女孩得媽媽看到了立刻吼了一聲:“哎,這孩子干嘛呢,怎么可以踢人呢?”這時,男孩的媽媽才慢慢反應,對著男孩說:“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啊,好好玩,別瞎鬧了!”女孩一看是媽媽來了,急忙跑到媽媽懷里委屈得哭了。
女孩走后,小男孩玩得是不亦樂乎。當我看到小溫馨剛爬上滑滑梯,還沒做下來,小男孩居然就開始用手推她下去。小溫馨一屁股坐下來準備滑,小男孩又等不及了用腳踢她??吹竭@一幕的時候老王急了,想著:這孩子怎么隨便打人呢?當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再等等,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小男孩一直踢,一直踢,我想看看小溫馨會有何反應?這個傻姑娘一動不動的坐在那,然后回頭看了一眼男孩,以最快的速度滑了下來。
看到孩子安然無恙之后,我和老王在附近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老王不太放心,有點生氣道:“要是我,就該踢回去?!蔽殷@訝得看了看他,什么情況?作為孩子得家長,我能理解看到孩子被欺負之后的憤怒和不舍。但孩子在一起玩,哪能沒有矛盾?。拷毯⒆犹呋厝?,我問他:“你怎么想的啊?難道你也想讓孩子以后成為一個小霸王無法無天嗎?”老王回答:“她這個年紀正需要保護的時候,難道我們就看著孩子被別人欺負嗎,我可不忍心?!彪m然我嘴上這么說,可看到小溫馨被欺負的時候還是會不舍。
我知道老王說得是氣話,他并不是真正想教孩子去打人,只是他這個慈父不愿意看到孩子受欺負而已。平時馨姥帶得比較多,經(jīng)常下班回家聽到她告訴我:“小溫馨很懂事的,出去玩別人搶她都不支聲。還會把玩具給別人玩,大人們都說小溫馨是個乖孩子,大家都很喜歡她?!?/p>
我一直希望小溫馨可以寬容待人,不要和別人搶東西,有好吃好玩的一起分享??傊拖M梢宰鰝€好人。我也喜歡帶小溫馨去各個地方玩,周末我很少宅在家,一般都是陪著小溫馨去戶外游玩。有親子活動我也會積極參與,最大的希望她可以通過在快樂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和別人相處。擁有自己的圈子朋友,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今天這一幕我開始反思,挨打了不還手,玩具被搶了無所謂,被欺負了大不了走開......我一味得教孩子禮讓,謙虛難道就該受到這樣的懲罰嗎?
老王說得也并不是沒有道理,一味的忍讓換來得是什么?不是理解,不是寬容,而是得寸進尺。做個好人難道就是為了滋長別人的霸道和任性嘛?老王的那句,就該踢回去。讓我不由得反思,對嗎?可以嗎?萬一兩個孩子大打出手之后受了傷又怎么辦呢?當那個小男孩欺負別的孩子的時候,為什么這個媽媽可以若無其事得繼續(xù)玩手機,繼續(xù)和別人聊天,難道她就不能跑到孩子面前,蹲下來好好和孩子溝通一番嗎?她就不能將心比心,考慮其他孩子的父母的感受?孩子愛打人這么嚴重的問題,家長再不加以管教和指導,究竟有沒有考慮孩子日后的安危?
孩子之間的矛盾無法避免,這是成長過程中必經(jīng)階段。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家長該怎么做?是打回去還是對別人的欺負視而不見?冷靜下來想想,在這個不安分的年代,不該只教孩子謙虛,寬容。適當?shù)囊惨獙W會反擊,學會保護自己。老王說得對,小溫馨才兩歲多,自己話還沒有說全,又哪來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做父母的唯有遵循一個原則,要明辨是非,不袒護不包庇。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階段能處理的盡量交由孩子自己去解決,若不能父母還需適當參與,不能縱容別人得霸道,讓孩子變得軟弱無能。
孩子打架了,父母該負責任嗎?
近期,《史上最牛小孩打架》爆紅網(wǎng)絡,引發(fā)網(wǎng)友大討論。經(jīng)過記者調(diào)查,視頻中女孩的父親為河北省任丘市一家飯館的老板,名叫蘭建國。他的教育觀明顯受到地域文化和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蘭先生來自內(nèi)蒙古,承襲了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認為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面對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還擊。蘭先生十歲左右時也曾因為打架打不過別人而受欺負,后來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一番艱辛,因此他更認識到必須讓孩子擁有自衛(wèi)的能力,才能在社會立足。
而視頻中男孩的母親也贊同蘭先生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從小性格懦弱,但是在和表姐一起長大的這些年中,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班上已經(jīng)沒有人敢惹,有時候幾個人都打不過他一個。
育兒專家王晶老師認為,家長的教育行為直接折射出家長的信念、經(jīng)驗和價值判斷,“這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孩子性格懦弱”不好、“在班里沒人敢惹”是好的,對于還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這些“教誨”將影響他們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方式。
王晶老師還指出,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取決于孩子長大后是否能夠成功的融入社會。因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如果將來孩子生長的環(huán)境是恃強凌弱、拼拳頭、斗狠的,那么蘭先生的教育方式和觀念無疑是有市場的。但在尊重人權、強調(diào)團隊合作、遵循法制、與世界接軌的社會發(fā)展浪潮中,我們所需要的尊重感、認同感、價值感不能靠拳頭獲得,把孩子培養(yǎng)成擅用溝通、協(xié)商解決爭端和沖突的國際人、世界人無疑會讓孩子走得更穩(wěn)、更遠。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該怎么辦?
今天一早打開家長群,彈出上百條消息,什么話題引起了大家這么大的討論興趣呢?打開一看,一個并不愉快的話題:孩子在學校被打了該怎么辦?
具體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一位家長上初一的孩子騎電動車上學,被一名初二的孩子看到眼紅,結(jié)果就被打了。家長找學校反映,學校表示會處理,但一直還沒看到后續(xù)的處理結(jié)果。據(jù)家長的了解,那名打人的初二孩子曾因打人要被學校開除。
從個人經(jīng)驗上判斷,孩子在學校被打了,雖然不至于經(jīng)常發(fā)生,但應該還是比較普遍的情況。鑒于此,我就以今天群里的這個案例來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種事的觀點。
一、檢查孩子被打(欺負)的傷勢
孩子被打了,首先要檢查孩子的傷勢,特別是一些孩子吱吱嗚嗚的地方。除了檢查孩子比較明顯的外傷,還要注意檢查有無造成內(nèi)傷。對于家長感覺比較嚴重的情況,一定要帶孩子去醫(yī)院進行檢查,并做好相應的維權準備。同時關注孩子在被欺負的過程中,有沒有留下心理傷害或者是陰影,如果有,一定要及時讓孩子走出來。
二、弄清楚孩子為什么被打了?
凡事總是有原因,分析原因的結(jié)果無非兩種:主要是孩子自身有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對方的原因。如果是前者,有不足首先要改正,另一方面要注意,畢竟是孩子被打了,打人者肯定是有錯在先的。如果是后者,保留追責權利,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
三、如何保護孩子,避免再次被欺負?
弄清原因是為了采取什么樣的維權方式作參考,具體說來有這樣幾個途徑:如果是認識對方,除了直接和對方溝通,還應和老師、對方家長溝通,表明家長的態(tài)度,能夠調(diào)和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認識對方,可以找老師、校領導反映,并明確要求校方跟進處理,關注相關處理結(jié)果;如果超出學校的管理范圍,根據(jù)具體情況,如事情的嚴重程度,看是否需要報警讓相關部門介入,觸及到法律的一定要學會使用法律工具。
四、教給孩子相應的自我保護技巧
通常情況下,孩子被欺負反映出的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夠,因此學會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方法還是很必要的。如上學路上盡量可以結(jié)伴而行或者走大道人多的地方,這樣避免因落單給那些壞人以可趁之機;盡量熟悉上下學的路段及周邊情況;學會一些應對的說話技巧;學會向周圍的人求助……最后比較重要的,要學會在受到欺負后,一定告訴孩子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一定不要被施暴者的威脅恐嚇住。
五、其他
有家長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的顧慮,比如擔心向?qū)W校反映施暴者知道后會變本加厲,不反應又擔心孩子繼續(xù)被欺負。確實有施暴者會在知道自己被家長告發(fā)后,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也確實會有人專揀軟柿子捏,打一次看到?jīng)]有嚴重后果就還會有第二次。那怎么辦呢?我只能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這么多十全十美的好辦法,因為孩子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也沒有一種辦法適用于所有情況。重要的是要采取措施而不是不了了之,選擇家長認為最有效的,但一定不能讓孩子繼續(xù)遭受欺負!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我的周圍有些朋友在談育兒時,會說孩子打一打也沒什么,孩子會因此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所以以后會“長記性”。而我總是急切的想要與他們爭辯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傾聽孩子》、《游戲力》這些好書幫助我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讓我與自己童年的感受真實對話。
70后的家長中,童年沒有挨過揍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當時,我在家里被很多親戚稱為“被溺愛的孩子”,但依然有次印象深刻的“懲罰”。那次是爸爸正在寫材料,我在邊上非讓他給我聽寫生字,被磨煩之后,爸爸伸出了鐵砂掌。我當時驚訝大于恐懼,因為老爸一直是被我“欺負”的,居然他能打我?于是我倔強的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當我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威脅爸爸,他都不停下時,才認清形勢。我說:“別打了,我錯了?!蹦且豢痰奈腋惺艿降闹挥星瑁^對沒有一丁點兒對自己所犯“錯誤”的認識。事后我對爸爸說:“我三天不理你,看你難受不難受?!卑职执蛲晡?,一會兒就后悔了,一個勁兒的求我原諒,好話說了一籮筐,直到第二天我才原諒他。這次的事情讓我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么愛我的爸爸會下此狠手,我不能這么就接受他居然打我這個事實。所以我后來反復的欺負他,在他跟前說話不算話。其實我就是在反復的驗證——爸爸是否還愛我?好在爸爸接受住了考驗,一直沒有再對我發(fā)火,于是我也逐漸的消除了對他的恨。
我想身邊很多人早就忘記當年自己挨打、受懲罰時的感受了,所以能夠做到自己在打孩子時,理直氣壯的邊打邊說:“我是為了你好,才打你的?!边@個邏輯如何讓孩子來理解?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什么讓我們揮起了手?孩子的行為僅僅是點燃引線的那一點點火星,而炸藥,其實是我們集聚已久的個人負面情緒。雖然我爸爸早就忘記了當年打我的原因,但當我們一同回憶過去的時候,他總是肯定的說:“一定是那天我本來就很煩,你又在邊上調(diào)皮搗亂。我對你那么好,這么點兒事兒你還記得哦?!?/p>
我當了媽以后,立下誓言——絕不打孩子(打過一次,很懊悔),但是總有很多忍無可忍的時候,會生氣的不理孩子。我還用一個前幾年比較時髦的詞來美化自己的行為——冷處理!
當孩子不太聽話,或者是我認為他犯了“錯誤”的時候,再三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憤怒的轉(zhuǎn)身離去,讓孩子在我的身后反思。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會撲上來抱著我的腿哭哭啼啼,我會適時的問上一句:“知道錯了嗎?”兒子很執(zhí)拗的不說話,或者繼續(xù)他的錯誤行為。我很奇怪他為什么就不能嘴軟點兒呢?最近兩年我常常會想兒子犯擰,跟我當年在挨打時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其實是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我想試試我與你的聯(lián)結(jié)到底怎么樣?你能否經(jīng)受住我的考驗。很遺憾的是,當年的我爸,如今的我,都沒有經(jīng)受住這個考驗。
打孩子是家長特別無能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你已經(jīng)沒有任何辦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說明你只能恃強凌弱了。這就好比,跟老板提建議或者是爭執(zhí)什么問題的時候,老板最后的態(tài)度就是:“我是老板,你啥也別說了,你再這樣只有炒魷魚一條路了!”
《游戲力》一書中對冷處理的后果是這樣描述的:冷處理,是人類特有的摧殘孩子的方式,但不知為什么卻成了時髦的“積極育兒”工具。冷處理最大的弊端,就是會使本已感到孤獨和聯(lián)結(jié)斷裂的孩子,在內(nèi)心更加孤獨。
對于少數(shù)孩子來說,冷處理也許可以提供冷靜和反省的機會。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它是一種折磨。孩子需要撫慰,害怕孤單,在他們眼里,冷處理或者被命令回房間,是一種驅(qū)逐。為了抵抗這種“驅(qū)逐”,他們會制造出更多的麻煩。
他們可能會可憐兮兮地承諾,堅決改正,不會再犯,好好聽話,但到了下次還是做不到。他們由于恐懼而被迫做出承諾,而實際上卻沒有能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大度且善解人意的人,但我們卻總是給他反復的演示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