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學堂:讓孩子抬起頭走路

發(fā)布時間:2020-10-12 教育孩子筆記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往前走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假如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事實上有相當數(shù)量的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不好,老師批評,同學瞧不起,家長打罵,被“笨孩子”“差孩子”沉重的精神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在學校及親戚朋友中抬不起頭。然而,學習困難的孩子也應該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再淘氣的孩子,也沒有有意不學習而故意犯錯誤的。當他在學習上暫時落后時,我們要體諒他的處境,保護他的自尊心,客觀地分析他遇到了哪些困難,能給他哪些指導與幫助,要像愛護鮮花一樣關注孩子幼小的心靈,使他不受傷害,想方設法讓孩子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孩子的成功有賴于父母的悉心栽培。鼓勵是養(yǎng)育孩子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不斷地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假如孩子自己制訂了“優(yōu)秀”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他把這一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便孩子經(jīng)常對照——攻關,一步一個腳印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當孩子寫好一個字,做對一道題,得到一面小紅旗……作為家長,在生活當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珍惜孩子點滴的進步,及時傳遞父母對孩子進步的驚喜,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使孩子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父母不僅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使孩子確實沒有做好,也要告誡孩子“你一定能干好”“你不會被困難嚇倒”“不要泄氣,再努一把力就會成功”“我真為你驕傲”“沒關系,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在戰(zhàn)勝困難中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父母要學會用“顯微鏡”來搜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懷著極大的熱情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孩子在肯定中受到激勵,在賞識中感到自豪,在自尊中吸取力量,堅持不懈地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磨煉意志,增強戰(zhàn)勝自我的信心,點燃學習的熱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走向成功之路:父母與孩子相處也有大學問


有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需要刻意留出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嗎?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下面有專家來一一解答。

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嗎?是否還需要分別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一會兒?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會給孩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盡管如此,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特別需要和興趣,其中有些興趣和需要,不一定要當著全家人的面講出來。

一對一的交流很關鍵(不管這樣安排有多麻煩和困難),這樣做,你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的興趣、情感和思想。開始的時候可能有點兒難,但只要形成慣例,你們一起相處得這些點點滴滴,一定會被你們珍惜一輩子。

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掌握適度原則。不然,孩子長大會認為,不管付出什么代價,他們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

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給孩子“遲延的滿足”甚為關鍵,這在多數(shù)成功的成年人身上得到了驗證。這些成年人懂得“種瓜得瓜”的法則,也明白,現(xiàn)在所做的會成就將來的成功和回報。

很多情況表明,這樣的成功之路和他們的童年受教育有關:即他們怎么做才能受獎,怎么做才能得到禮物。很多孩子懂得,為了得到獎勵必須付出努力才行(生日和圣誕節(jié)除外)。不管父母多富有,禮物和恩惠都不能白給孩子。孩子要想得到什么禮物必須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爭取,并耐心等待。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嘗試!


媽媽對孩子的保護,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開始。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有9.5%的媽媽整天抱著嬰兒不放。或許我們可以說,媽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從哄抱嬰兒開始的。 三歲的小寶,個性非常頑皮。每次和小朋友玩不是搶玩具,就是插手管同伴的閑事,所以媽媽一刻也不容許他離開自己的視線。小寶想要做點什么,媽媽立刻飛奔而來?!耙煤靡黄鹜?!”、“會不會痛?”一碰到問題,媽媽總以最快的速度幫小寶解決。 現(xiàn)代孩子的教育問題,緣于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實在太少了。媽媽事必躬親,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會演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結果,造就出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換言之,出現(xiàn)一群沒有“動力”的孩子。 為了避免這類困境,從小就必須讓孩子嘗試各種事物。散步回到家里,讓他自己把脫下來的鞋放好;即使吃得到處都是,也要讓他自己吃飯;脫下衣服,自己放入洗衣籃內(nèi);早上起床,自己洗臉、刷牙;吃點心時,一定坐著吃。 從幼年時期,便把這些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讓他習以為常。一旦孩子長大,媽媽的嘮叨會一下子減少許多。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還太小,這樣子太勉強啦……”什么事都搶著做,到頭來,孩子會根深蒂固地認為:這些全都是媽媽該為我做的事。 孩子剛開始嘗試時,通常笨手笨腳的,也可能犯錯和失敗。沒關系,讓孩子自己來,一旦孩子自己完成了,不妨給他贊美。這是教養(yǎng)孩子的第一步。

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近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兩個方面,辦好家庭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家庭要承擔重要的教育責任。家庭要給孩子辦好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要給孩子上好第一堂課,家長有沒有能力做好?家庭中沒有好的一套教育體系,怎么辦?我們就是提供支持和指導服務的人,我們是否能勝任指導的工作,不單是知識,還有觀念、能力、意識等,所以我們責任非常大。

做好家長工作,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有很多,家庭涉及的領域太寬泛,所以我們要努力。借鑒梁啟超的觀點:人要有私德也要有公德,教育就是立德樹人。做人的三個方面,自律、利他、向上,我們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人要自我約束,幫助家長由自發(fā)到自覺、由私人領域到公共領域結合。

現(xiàn)在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一、直面“問題”,孩子的困惑。教育孩子我們要讀懂孩子的同時要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幼兒,教育孩子要張弛有度,觀察孩子各方面的問題,比如感覺失調、消極自我保護、自我為中心、嚴重的妒忌心、缺乏規(guī)則意識等,從小讓規(guī)則意識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里,我們應該指導家長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我們表揚孩子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獲得的東西,如你希望他更優(yōu)秀你就要抓住他現(xiàn)在的優(yōu)點和長處,去激發(fā)把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揚光大。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家庭教育做得更好。

父母怎么讓孩子學會“大方點”


父母怎么讓孩子學會“大方點”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會經(jīng)常遇到小的矛盾和沖突。對孩子來講,這能促使他們慢慢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并從中學會寬容,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

其中“原諒別人”有著獨特的作用。

1、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

2、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

3、能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

4、能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在目前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如何教育孩子原諒別人呢?

1、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

2、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家長可適當給予撫慰,并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別人的不對之處,明辨是非后,妥善處理。

3、疏導、轉移孩子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伙伴的缺點與失誤行為。

4、告訴孩子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對其錯誤要幫助改正。要讓孩子知道,原諒他就是給他改正的機會;寬容忍讓有利于增進友誼。

5、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樣,遇到矛盾或沖突時能寬宏大量,不計較得失,能夠高姿態(tài),不怕吃點虧,“能饒人處且饒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與教育,孩子才能在相應的時候做到原諒別人。

6、教給孩子掌握原諒的標準。分清是非,正確處理所發(fā)生的問題,哪些應采取原諒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諒。首先要明白原諒、忍讓不等于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對小是小非,沒有嚴重后果的個人沖突,無意的損傷等盡可能的不要計較,要加以忍讓與原諒。對影響友誼與集體榮譽,會造成較大損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壞行為等,絕對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諒。但要采取靈活的方式,誠懇的態(tài)度去加以批評、制止。切忌粗魯簡單,不注意場合、分寸,或言辭過激、盛氣凌人。這樣不利于糾正錯誤,反會增加極抵抗情緒,起相反的作用。

7、必要時,讓幼兒體驗一下不原諒別人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小朋友們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你做朋友,不會原諒別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養(yǎng)成霸道、蠻橫、自私、無情的壞習慣,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會會吃大虧。

讓孩子獨立父母要學會放手


戴醫(yī)生從來沒有碰到過如此盡責的父母。

母親是家庭主婦,全身心照顧兒子是理所當然。父親擁有自己的生意,竟然也盡量縮減工作時間,一有空就回家?guī)屠掀沤虄鹤印?/p>

這個15歲的青少年,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就是有點兒蒼白,好像沒精打采的。但是他似乎不反對回答戴醫(yī)生的每個問題,只是有點兒偷工減料,每句話只說一半,可省則省。

戴醫(yī)生很快就察覺,這年輕人并沒有表達自己的需要,他的父母卻是那樣努力地隨時做他的后備,為他完成每一句沒有完成的話。

父母的積極與兒子的消極,剛好形成對比。

父親說:“兒子的幾位老師都說我兒子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我們身上,因此我打電話到學校,要求老師準許兒子延期交功課……”

兒子忍不住插嘴:“交不了功課,應該由我自己向老師交代。”

父親說:“如果問題由我們而起,就應該由我們改善?!?/p>

父母的愛子之心,令人感動。但是如此“慷慨赴義”的父母,卻是罕見。

戴醫(yī)生問年輕人說:“我看得出你的父母很為你著想,但是愈是負責的父母,就愈會養(yǎng)出不負責任的孩子,那是一個很奇怪的道理。你知道我在說什么嗎?”

青年望了戴醫(yī)生好一會兒,戴醫(yī)生以為他一定說不知道,誰知他斬釘截鐵地說:“一針見血!”

青年人的交談就是這樣奇妙,當你覺得無從入手的時候,突然又有意想不到的反應。關鍵在于雙方都要有足夠的空間。什么是“足夠的空間”?空間是一種適當距離、一個交談的舞臺,讓人有喘氣的余地,才會自由交流。很多渴望與青年子女溝通的父母,只求交流,卻沒有準備一個交流的空間,結果一個追一個走,使溝通變成一種壓力。

當然,溝通的內(nèi)容也是一個重點。你越把他看做是有大智一般地說話,他也越會顯得具有智慧;你越把他當做小孩子一般地教訓,他便越顯得沒有腦筋。

這個道理,父母不難理解,只是身在其中,往往看不到重點?!「改鸽m然同意要給兒子適當空間,卻總是無法不習慣性地不斷糾正兒子。

母親說:“我知道要讓他有自主的機會。但是當我們看到不良行為時,應該立即指正,還是要過后找機會告訴他?”

戴醫(yī)生問:“怎樣算是不良行為?”

父親指著兒子說:“例如你看他這個坐姿,是十分不正確的,我們應該叫他坐好!”

戴醫(yī)生趕快看看這青年的坐姿有多“不良”,但是戴醫(yī)生看他除了垂頭喪氣外,并沒有什么不妥。反而聽了父親的話,戴醫(yī)生與這青年都不約而同地立即坐得正正的,不敢彎背。

戴醫(yī)生這才發(fā)覺,這對夫婦的眼睛完全離不開孩子,孩子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逃不過父母的觀察。每個可以教育孩子的機會,他們都不想錯過。

這對父母的苦心經(jīng)營,讓我們每個聽到的人都十分感動。無論他們怎樣筋疲力盡,他們?nèi)允怯X得不足。

母親渴望親子,青年人卻需要學習離開父母的懷抱。這個矛盾,任何課程都解決不了??珊芏喔改覆恢溃⒆邮遣荒芾匣钤诟改戈P注的范圍內(nèi)的,否則他就很難自立,父母就要永遠為他負責??峙逻@個結果,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相關推薦

  • 寶寶周歲前:從抬頭到走路的提醒 寶寶從出生到滿周歲,要成功地學會抬頭、翻身、穩(wěn)坐、爬行、站立和行走,有著多么大的進步。新手爸媽們要多幫助你的寶寶! 1-3個月:俯臥抬頭練習 寶寶出生后幾天就可以俯臥,但1個月內(nèi)的嬰兒俯臥還不能自己主...
    2021-04-12 閱讀全文
  • 走向成功之路:父母與孩子相處也有大學問 有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需要刻意留出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嗎?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下面有專家來一一解答。 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嗎?是否還需要分別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一會兒?一家...
    2021-09-10 閱讀全文
  •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嘗試! 媽媽對孩子的保護,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開始。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有9.5%的媽媽整天抱著嬰兒不放?;蛟S我們可以說,媽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從哄抱嬰兒開始的。三歲的小寶,個性非常頑皮。每次和小朋友玩不...
    2021-11-04 閱讀全文
  • 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近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兩個方面,辦好家庭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家庭要承擔重要的教育責任。家庭要給孩子辦好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要給孩子上好第一堂課,家長有沒有能力做好?家庭中沒有好的一...
    2020-08-07 閱讀全文
  • 抬起頭,可以從迷茫中走出作文 【必備】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吧,總而言之,迷茫也是人的一種神態(tài),一種喜怒哀樂的演繹與詮釋,不可或缺。很多人由于積累不夠寫作文總是無從下筆,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你知道哪些有關于走出迷茫的中學作文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抬起頭,可以從迷茫中走出作文”,希望對您的工作和...
    2022-04-22 閱讀全文

寶寶從出生到滿周歲,要成功地學會抬頭、翻身、穩(wěn)坐、爬行、站立和行走,有著多么大的進步。新手爸媽們要多幫助你的寶寶! 1-3個月:俯臥抬頭練習 寶寶出生后幾天就可以俯臥,但1個月內(nèi)的嬰兒俯臥還不能自己主...

2021-04-12 閱讀全文

有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需要刻意留出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嗎?怎么知道我是否嬌慣孩子?下面有專家來一一解答。 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嗎?是否還需要分別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一會兒?一家...

2021-09-10 閱讀全文

媽媽對孩子的保護,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開始。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有9.5%的媽媽整天抱著嬰兒不放?;蛟S我們可以說,媽媽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從哄抱嬰兒開始的。三歲的小寶,個性非常頑皮。每次和小朋友玩不...

2021-11-04 閱讀全文

近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兩個方面,辦好家庭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家庭要承擔重要的教育責任。家庭要給孩子辦好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要給孩子上好第一堂課,家長有沒有能力做好?家庭中沒有好的一...

2020-08-07 閱讀全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吧,總而言之,迷茫也是人的一種神態(tài),一種喜怒哀樂的演繹與詮釋,不可或缺。很多人由于積累不夠寫作文總是無從下筆,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你知道哪些有關于走出迷茫的中學作文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抬起頭,可以從迷茫中走出作文”,希望對您的工作和...

2022-04-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