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一個愛看書、多識字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怎樣培養(yǎng)一個愛看書、多識字的孩子
一、良好的看書習慣要早養(yǎng)成
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非常喜歡聽故事,這時候是養(yǎng)成讀書習慣最好的時機。家長如果怕自己的普通話不準,可以通過VCD、DVD、錄音機等來播放故事給孩子聽,那聲情并茂的故事讓孩子們沉浸其中,由此而受到感染和熏陶,長期堅持下去,對孩子將來的朗讀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最好和孩子一起看書,孩子邊看邊聽,小手指指點點,逐漸養(yǎng)成看書的好習慣。
二、隨情隨景鞏固所看書的內(nèi)容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聽故事,聽過就丟過了,其實不然。孩子聽過故事之后怎樣才能讓他得以鞏固呢?如果在雨天你和孩子剛好走在路上,毛毛雨落在你們的身上,多有詩情畫意,你可以對孩子說:“聽聽小雨滴落在你的傘上是什么聲音?想想上次看的書上是怎么說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回憶看過的書上的內(nèi)容:小雨滴落下的聲音是“滴答、滴答”的,“小雨滴落在路邊的水面上是什么樣子的?”家長在這時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小雨滴落在水面上像小畫家畫出了一個一個的泡泡》”瞧,孩子的想象力多么豐富。隨后在電視中、在電腦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都可以作為教材,大自然的美景無處不在,天然的教學課堂就在我們的身邊,書本的知識和自然的結(jié)合起到了鞏固的作用。
三、在讀書中懂得真、善、美YJS21.cOm
通過以上的訓練,孩子對讀書有了興趣,并且書讀多了,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有自己的見解,懂得了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得到了美的享受。
如果家長和你的孩子能共同做到以上幾點,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變成一個愛讀書、多識字的好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怎樣培養(yǎng)一個“紳士”孩子?
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有責任,有禮貌。那么,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紳士”,應該怎樣做呢?
1、不給朋友亂扣帽子
嚴禁扣帽子。同情心往往從分辨一件事是否可以接受開始。一個小家伙如果喊人家“豬腦袋”,父母應該立即處罰他,并告誡他說:“我知道你也清楚那個詞是不可接受的?!币?jīng)常跟他解釋,與人為善是生活準則之一。當他與別人陷入口角時,要告訴他:“你不必強迫自己喜歡那個人,但每個人都必須做個好人?!?/p>
適當懲罰。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做個好人”的要求,就該讓他們明白其后果,比如不給他買最想要的玩具。一個3歲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很弱的,因此他還不會明白“做個好人”意味著要做道德上正確的事,因此你應該努力幫他壓制住這種不當?shù)臎_動。
詮釋和善。當你碰到孩子要為朋友提供幫助時,要及時肯定他的行為,可以贊揚他說:“你是一個非常稱職的朋友!”長此以往,他就會明白,做個對別人有幫助的朋友、姐姐、鄰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細心周到。用一年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逢年過節(jié)給朋友和親戚送賀卡的習慣。當然對于一個小孩來說,要求他寫多少祝福的話還不太現(xiàn)實,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畫一幅畫代替。
2、讓禮貌成為習慣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體貼別人,那么作為父母的你就也得是個富有同情心、能體貼別人的人。此外,你還要制訂出規(guī)則,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哪些舉止(包括不當舉止)可能會影響到別人。然后,嚴格監(jiān)督這些規(guī)則的執(zhí)行,即便他們過生日也不能破例。
在平時的舉止中,最重要的就是禮貌,它是我們表達同情心的方法之一。對于一個咿呀學語的小孩來說,父母應盡力讓禮貌變成其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多讓孩子說“謝謝”。比如,當遇到裝運垃圾的大卡車時,父母可以借助垃圾的形成告訴孩子人與人是如何被聯(lián)系在一起的:農(nóng)民種植糧食,我們消費糧食后排泄廢物,垃圾清理工再把這些廢物收集到一塊。所以,垃圾清理工和其他人一樣,是應該被尊重的。然后告訴孩子,在外面看到垃圾清理工時,應該對他們說聲“謝謝”。
父母不妨多說“對不起”。如果你曾經(jīng)對孩子發(fā)過脾氣,就應該向他們道歉。父母都會犯錯,關(guān)鍵是犯錯之后怎么做。要記住,無論大人做什么,孩子們都會有樣學樣。所以即便是他的媽媽,犯錯了也該坦率承認,說聲“對不起”。
動作輕柔些。有時候孩子急著表達友好之情,反而會粗暴地去抓別人的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示范另一種表達方式。已經(jīng)育有兩個小孩的母親金波利?馬松說,你應該告訴孩子,“要溫柔一些”,然后,抓著他的手用動作來教會他們,多大勁兒的觸摸,才稱得上“溫柔”。
說話語調(diào)溫柔些。父母對別人展現(xiàn)的親切善良,對孩子是一種道德榜樣?!澳惚憩F(xiàn)出的溫暖和細心,全在于說話的語調(diào)。”幼兒園園長埃米莉?米哈奇克說,“比如,孩子的朋友正在哭鬧,我會說:‘擁抱一下可能對他有用?!庇捎诤⒆拥挠洃浐茈y持久,因此父母需要將這種“課程”多次重復。
3、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學齡前兒童其實已經(jīng)準備好參加各種活動了,這時父母要向他們展示如何去做。
分派家務。幫助別人的習慣應從做家務開始。孩子喜歡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布置餐桌等。父母可以制作一個進度表,讓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務。當孩子問為什么自己要做家務時,父母可以回答說,“我們都是家庭成員,幫助家里做事,其實是在幫助自己?!?/p>
幫助鄰居。卡倫?塞姆普有4個孩子,最小的才2歲??僧斷従影嶙吆?,4個小家伙都主動承擔起照顧?quán)従蛹邑埞返娜蝿?。無論天氣好壞,他們都風雨無阻、樂此不疲。塞姆普自豪地說,孩子們做的這些會幫助他們記住那條“黃金準則”:你需要像愛自己一樣愛你的鄰居,即使你不是特別喜歡那樣做。
小額慈善。孩子們通常喜歡自己做點貢獻,因此要讓他們參與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動。“每個星期,小孩都會數(shù)數(shù)自己手里攢了多少錢。”芝加哥猶太兒童早期教育中心主任南希?曼尼維斯說,這些錢可以被捐出來做慈善活動,或者為貧困的兒童買點東西。而后,父母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我們要怎么幫助這些貧困的人?”或者問問他,如果有5個一毛錢的硬幣,他愿意拿出多少個捐給慈善機構(gòu)或放到存錢罐里去。
巧用故事。和孩子一塊讀書也許是一種比較自然的方法。比如,安?莫里斯所著的《房屋與家庭》里就有全世界各式各樣的房屋照片,這本書能夠告訴孩子們別國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能告訴他們,在別的國家,人們在生活中追求著類似的事情:安全感、被人喜歡、學習知識、享有樂趣。
稱贊英雄。雖然救火車的警笛聲會讓孩子感到憂慮,但災難事件出現(xiàn)時,在盡可能避開那些血腥圖片的同時,應該讓他們關(guān)注一下在現(xiàn)場救援的消防員、急救人員以及志愿者。
4、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交流感受。隨著腦子里詞匯量的增加,一個6歲大的兒童就能與人交流感受了,所以跟孩子們討論書里的角色、主人公的動機是幫助他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問一問:“你認為女巫為什么會嫉妒白雪公主?”
小心媒體。如果電視上的角色互相攻擊叫罵,父母就應該立刻把電視關(guān)掉。因為孩子們不光是在看電視,他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電視里的內(nèi)容。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辨別個中真?zhèn)?,所以對于這些細節(jié)一定要小心。
怎樣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引導語:小孩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媽媽也更希望自己的寶貝情商很高,雖然說情商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后天發(fā)展的。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呢?一起隨小編往下看看吧!
一、教孩子學會生存技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濕饑餓中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他們無望地失聲痛哭,“人們永遠也找不到我們了”,一個孩子絕望地哭泣著說,“我們會死在這兒?!比欢?,11歲的伊芙雷站了出來,“我不想死!”她堅定地說,“我爸爸說過,只要沿著小溪走,小溪會把我們帶到一條較大的小
河,最終你一定會遇到一個小市鎮(zhèn)。我就打算沿著小溪走,你們可以跟著我走?!苯Y(jié)果,他們在伊芙雷的帶領(lǐng)下,勝利地穿出森林。
也許人們會認為,像伊芙雷這樣的女孩生來就有才能,其實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十分重視孩子的生存教育,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nèi)绾螌W會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并知道什么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
二、培養(yǎng)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并告訴他們:“現(xiàn)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币院蟮母櫿{(diào)查的結(jié)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
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后事業(yè)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周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努力爭取成功。
三、多接觸社會,經(jīng)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后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jié)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后也會因人際關(guān)系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huán)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
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四、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地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欲的表現(xiàn),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如果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不但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會扼殺了他的積極性,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干點什么事,他也懶得動了。正
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玩。
五、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毙∧泻⑾肓讼耄骸鞍盐业男⊥栖囃系侥莾海缓笳旧先??!薄昂芎?,去吧,孩子?!蹦赣H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六、培養(yǎng)自信心和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毙∨⒎磸途毩暎K于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shù)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
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家長也要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zhuǎn)移開。
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盡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么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chuàng)造的導師。
九、培養(yǎng)孩子尊重他人,團結(jié)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斗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并善于團結(jié)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表現(xiàn)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guān)系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fā)揮。親愛的家長,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備這些品質(zhì)呢?
編后語:以上小編整理的九條如何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小技巧,相信各位媽媽們都了解了不少!日常生活里其實很多的小習慣都是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發(fā)展,媽媽們學起來吧!
怎樣培養(yǎng)成一個聰明孩子
怎樣培養(yǎng)成一個聰明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家庭條件都好了,想要什么的時候,家長都可以滿足,但是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很多父母卻依舊不知道怎么進行。專家指出越是小孩子越容易獲取知識,起初或許很有挫敗感,教了很久,甚至孩子一點反饋都沒有。那么該怎么培養(yǎng)出聰明的孩子呢?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方式吧。
看到什么就教什么
家長們千萬不要以為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太懂,其實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學習了,并且這時候就培養(yǎng)起他們對一些事情上的興趣所在,對以后更加有幫助。
尊重和信任孩子
就算再小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有自尊心,所以家長在適當?shù)臅r候,要選擇相信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調(diào)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并給予積極關(guān)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
鼓勵和肯定孩子的良好行為
不敢自己家的孩子聰不聰明,家長都應該選給予一定的鼓勵。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贊賞,他就會更樂意去做更多的事,這樣對于培養(yǎng)起學習的興趣,會更加快速一些,并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壓力很大。
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
家長對于如何教育孩子?責任是非常大的,當孩子處于不同年齡的時候,都要有效的幫助他們走向新的目標。但是,父母期望過高,目標定的太高,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失敗感。
善于發(fā)現(xiàn)并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
每個小孩有時候難免會犯錯,但是家長不應該總是盯著這些錯誤的地方,就再也找不到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所在了。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經(jīng)常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孩子充滿自信。如果連自己的家長都看不起小孩子的能力,那么他們的內(nèi)心會更加充滿自卑感。
讓孩子迎接困難
家庭經(jīng)濟再好,也要適當?shù)淖尯⒆营毩⑼瓿梢恍├щy的任務。當孩子戰(zhàn)勝了困難,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時,自信心就會提高,我們應該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嘗試,這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以身作則,樹立典范
家長給孩子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他們也會不自覺的學習,就比如,爸爸媽媽們在家里的時候,會看書什么的,孩子們也會跟著看一看。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養(yǎng),做好孩子的典范。
讓更多的愛伴隨在孩子身邊這點或許是最重要的
有些家長因為整天忙于工作,基本很少陪孩子,這一點將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一個心靈成長。讓更多的愛伴隨在孩子身邊這點或許是最重要的。因此她對很多事情都有一顆平和的心,會分享,體諒人,很大度,這一切或許都是因為有愛存在吧。
以上所有的要點介紹,主要都是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們,在給孩子做教育工作的時候,可以掌握最好的方式,千萬不要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卻忘記了孩子心里要的是什么?寶寶的聰明程度是可以慢慢建立的,家長也不能給予太大的壓力。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你的家庭到底是給孩子提供避風港還是第二戰(zhàn)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個小時還是讓他多上一門課,家長們都是可以選擇的
孩子個性的培養(yǎng)、個性的發(fā)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對一地、深入地、無微不至地觀察、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學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基本教育。所以,西方國家的學校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夠的時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孩子甚至沒有太多時間睡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中小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37分,比國家規(guī)定的時間少了1小時23分。他們比美國、意大利、瑞士的同齡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鐘,在高中階段,這個差距擴大到了一個小時以上。
中國的許多家長在分數(shù)和考試面前,可以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放棄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當孩子失去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后,家長才會痛苦萬分地反?。涸诤⒆拥慕】岛头謹?shù)之間,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前者。
曾有媒體報道,南京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女生,考了44種證書。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學生的推薦材料厚達100多頁,各種獲獎證書、證明琳瑯滿目。這是好的教育嗎?這能夠幫助孩子成才嗎?
在教育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譬如,日本幼兒園通過每天的穿衣、換衣等,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養(yǎng)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一些幼兒園不重視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幼兒園的教學計劃中,沒有數(shù)學、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shù)了。問他們教什么?答案讓你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瞇瞇!還教什么?教會說“謝謝”。
一個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國人喜歡講少年早慧,而美國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不管是愛迪生、愛因斯坦還是林肯,他們的經(jīng)歷表明:歷經(jīng)磨難大器晚成,這是大多數(shù)人成長的規(guī)律。在獨生子女的環(huán)境下,很多家長對于早慧兒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傾注了太多的熱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錯誤。
一些名人的教育觀值得學習。大多數(shù)名人成名之后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們的家長也不要求他們出人頭地,成為名人。如著名作家老舍對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長;三是不欺負人也不被人欺負。這些要求是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做到的。
教育的一個非?;镜膬r值,是幫助一個人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評價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一般有兩個標準:一是在小學的時候,如果他能夠與書為友,也就是說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歡讀書的孩子不會學壞”。二是在他高中階段形成了獨特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方向。如果實現(xiàn)了這一點,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會主動學習。如果一個年輕人在選擇大學時一片茫然,大學畢業(yè)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失敗。
但現(xiàn)實令人憂慮。一家大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對新生代的大學生做了這樣一番評價:有理想沒方向,有個性沒主見,有學歷沒學問,有知識沒文化,成年人未成人。這雖然是片面之詞,但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視。
家長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所要改變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家長們不要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奇談怪論所迷惑。很多兒童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壞在起跑線上。
中國的無數(shù)家長正以愛孩子的名義破壞子女的健康成長,而他們對此卻渾然不覺或無能為力。實際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暫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家長們依然有選擇的余地。你的家庭到底是給孩子提供避風港還是第二戰(zhàn)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個小時還是讓他多上一門課,家長們都是可以選擇的。家庭教育不能被應試教育綁架,家長更不能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兇。
孩子的競爭意識應該怎樣培養(yǎng)?
面對孩子的成長,太過爭強好勝,不能輕松體會童年的快樂。但是,如果淡化孩子爭強好勝的意識,會不會影響他將來在這個競爭社會中生存?為此,很多父母很矛盾,無法判斷孩子應該具備怎樣的競爭意識。
專家分析:
1.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與自我意識緊密相聯(lián),清晰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下才顯現(xiàn)出來的。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為了發(fā)展自我的個人心理,需要擁有與別人區(qū)分開的、獨特的、私有的經(jīng)驗,從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人格。為了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xiàn)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將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競爭意識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家長應及時予以支持與正確引導。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個性
有些孩子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把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如果把握正確,競爭意識可以成為孩子盡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與競爭能力緊密聯(lián)系,具有良好個性的孩子,對待競爭問題會更理智、更積極。家長要從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完善的人格,使其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
除了個性原因外,特別注重自我意識、忽略別人感受的孩子,往往還沒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他需要知道:如果他為了爭第一,而令別人不開心,就可能失去別人的友誼。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永遠不要只著眼于和別人爭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挑戰(zhàn)。
3.端正孩子競爭的心態(tài)
如果家長對孩子競爭欲望過強感到憂慮,應該先幫孩子端正心態(tài),要讓孩子明白競爭是展示自身實力的機會,是件美好的事,要用從容的心態(tài)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應充滿妒忌和憤懣。而參與競爭的意義之一,就是學會有風度地接受失敗,并且誠心實意地祝福對手。告訴孩子,在競爭中得到勝利固然值得驕傲,但和同伴之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也是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家長用自身行動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會感同身受。
4.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鼓勵孩子勇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xiàn)所追求的目標,而不是只能通過競爭來體現(xiàn)自我價值。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個繼續(xù)努力的贏家或是毫不氣餒的輸家,而不是過分注重競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