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誤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誤

面對孩子犯的各種“錯誤”,父母應該認清孩子犯錯誤的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策略。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比硕际窃诓粩喾稿e誤之后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慢慢成長起來的。一般來說,孩子所犯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無意識的“錯誤”

解釋: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由于個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結果而導致的失誤。

場景1:紅蘋果是個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總是“闖禍”。媽媽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總是當時點頭認錯,下次照犯。上回媽媽買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給正在看電視的爺爺吃,在廚房門口就直接給爺爺扔過去了,沒想到正好扔在爺爺?shù)睦匣ㄧR上,老花鏡掉在地上“怦”的一聲摔碎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媽媽真是拿她沒辦法了。

給媽媽的建議:很多媽媽看到孩子闖禍了,就劈頭蓋臉地說一頓,而不和孩子講清楚原因。而像紅蘋果這樣大大咧咧的孩子,這樣說說極有可能扭頭就忘記了,所以下回接著犯同樣的“錯誤”。其實,媽媽應該讓紅蘋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認自己的“錯誤”,分析犯錯的原因,她就會從中吸取教訓,以后也就會少犯此類“錯誤”了。

二、好奇導致的“錯誤”

解釋:因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壞”行為或相對“過激”的行為,導致一定的損失。

場景2:豆豆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從小到大,凡是看到?jīng)]見過的東西,她都會表現(xiàn)出很驚喜的樣子。小的時候,豆豆只是過去看一下、摸一下?,F(xiàn)在豆豆長大了,5歲多的她,見到什么稀奇東西就會直接沖上去探個究竟。媽媽很擔心豆豆會傷到自己。

給媽媽的建議:對好奇導致的“錯誤”,比如想弄清新鮮事物的新奇之處,而把玩具等拆壞或者探究某些危險事物等,從本質上說這類不屬于錯誤,而是探索世界的起點。

但這種探索有時候會很冒險,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失或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這就需要媽媽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利害關系。如果損失或傷害較小,媽媽不妨鼓勵孩子多犯這樣的“錯誤”,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以后遇到這種情況要小心。如果進行嚴厲批評,孩子不僅不會為自己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而驕傲,反而會覺得自己無能,會自暴自棄。當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為太冒險,造成的損失或傷害很大,媽媽就一定要馬上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并且非常嚴肅而中肯地告訴孩子錯誤所在、錯誤性質和危害,并幫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趨利避害導致的“錯誤”

解釋:為了避免爸爸媽媽的批評指責,不得不犯的“錯誤”;或者為了“討好”爸爸媽媽(如想讓爸爸媽媽多陪自己)而犯的“錯誤”。

場景3:性格溫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從上了媽媽報的繪畫班就開始撒謊。有好幾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畫,媽媽檢查畫時,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畫當自己的給媽媽看。媽媽對此很是不理解,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誠實、不撒謊,并且自己和丈夫也從來沒有給孩子做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誠實、很聽話,怎么會突然變成這樣呢?

給媽媽的建議:對待孩子為趨利避害而犯的“錯誤”,比如說謊以避免媽媽的批評等,此類問題表面看來雖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卻在于媽媽,媽媽應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太嚴,是不是過分看重事情的結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錯誤”。過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失敗的心理,孩子盡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滿意的回報時,便會犯上述“錯誤”。如果是這樣,媽媽先作自我批評,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

四、盲目模仿導致的“錯誤”

解釋:嬰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從而導致“錯誤”。

案例:媽媽一回家,就看見客廳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著掃把正在掃,可是越掃越亂。媽媽問:“亮亮你又在淘氣,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绷亮量匆妺寢尶囍?,小聲說:“媽媽,我想幫你打掃衛(wèi)生,可是……”

給媽媽的建議:孩子是好心辦了壞事,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弄得亂七八糟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妨再給孩子做個示范,教孩子正確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讓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凈。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樂于參與,多做幾次,孩子就不會幫倒忙了。

總之,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錯誤,都應把錯誤轉化成最好的教育資源。父母要少一點訓罵與指責,使孩子從“錯誤”一步步走向“正確”,在“錯誤”中不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們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

孩子對未知世界總是懷有強烈的探知欲,提問就是其中一種反應。之所以問題稀奇古怪,是由于孩子年幼,思維和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提出一個有效地問題來獲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應該先確認孩子到底想問什么,或設置一個類似或接近答案的問題來幫助孩子確定。例如當孩子對母雞伏在草堆上的行為感到疑惑時,父母可以問他“你想知道雞蛋是從哪里來的?”或“你想問雞在那里呆著干什么?”以這種方式來鎖定孩子的疑惑,回答起來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問題實話實說

許多父母都忌諱回答一些敏感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性。殊不知這樣會造成孩子錯誤的認知,影響他長大后的思維。其實孩子對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個雛形,父母只需用適合他年齡的詞語,簡單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在親吻被孩子看見,他也許會問:“爸爸你在做什么?”父親可以大大方方跟孩子說:“爸爸喜歡媽媽,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樣喜歡寶寶?!闭f完也在孩子臉上親一下,讓孩子明白親吻是一種愛的表現(xiàn),而不是什么丑惡的事。這既簡單而誠實地解答了孩子的問題,又避免了尷尬,孩子也能接受。

答不上怎么辦

遇到回答不上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要胡亂解釋或搪塞了事。先承認自己不知道,然后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尋找答案,或者參閱一些相關書籍,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孩子明白,個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時候。二是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誠實品質。三是告訴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徑有多樣性,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地通過各種途徑學習。

善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愛提問是好現(xiàn)象,說明孩子具有學習意識。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問題。無論孩子的問題讓你多么心煩,也不要有厭惡的言行,這樣會挫傷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們喪失進取心。確實很忙時,可以告訴孩子:“媽現(xiàn)在很忙,等媽媽忙完了再回答你的問題好嗎?”要知道,大人們回答問題的方式、語言甚至技巧,將會對孩子今后如何學習、智力開發(fā)等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如何對待孩子的過錯――懲罰


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還是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話》

對于孩子特別的過錯,懲罰也是不能缺少的,關鍵在于把握懲罰的尺度,發(fā)揮處罰的積極作用,防止和消除消極作用。

懲罰的分類

就懲罰實施的主體而言,懲罰可以分為自然懲罰、社會懲罰和父母懲罰。

自然懲罰是指孩子因為違犯自然規(guī)則而受到的來自自然的懲罰。如沒有記住父母的教導,被火燒傷、被水燙傷,都屬于自然性懲罰。天氣太冷而不愿多穿衣服所導致的挨凍,過分挑食或不認真吃飯要挨餓,都屬于自然性懲罰。

社會懲罰是指孩子因為違犯社會規(guī)則而受到的來自社會的懲罰。如打碎鄰居家的玻璃要賠償,或者要為鄰居更換;弄壞伙伴的玩具,要向伙伴道歉并賠償;都屬于社會懲罰。

父母懲罰是指孩子不聽父母的教導而導致過錯,特別是任性、堅持過錯時,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懲罰。

有些懲罰是不能選擇的。但從孩子的教育來說,應該自然懲罰優(yōu)先、社會懲罰次之、父母懲罰最后。因為自然懲罰會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感受到父母教導的意義。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圍內、不給孩子留下身心遺憾,自然懲罰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社會懲罰會讓孩子增進與父母的感情。在接受社會懲罰的過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利益共同體,要共同承受過錯的責任,這對形成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并遵循社會規(guī)則,乃至成年后遵紀守法,都是有益的。從客觀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是最難掌握的。首先,父母對孩子的懲罰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免受自然懲罰和社會懲罰,因此是需要的。但一旦過分、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誤解,形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對抗。懲罰過多,還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形成自卑感和無能感,失去主動性、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動機。而如何懲罰孩子,也是令父母十分頭疼的問題。

就父母懲罰的動機來說,懲罰應該分為以懲為主、以彌補過錯后果為目的的懲罰。和以罰為主、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記憶為目的的懲罰。

對于特別嚴重的無意過錯,應該實施以彌補過錯后果為目的的懲罰。

對于特別嚴重的有意過錯,應該實施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記憶為目的的懲罰。

父母懲罰的方法

父母對孩子的懲罰,包括“關愛撤出”、“權力維護”的成分。

關愛撤出是指失去父母關愛、以及由此失去特權,如沒收兒童的玩具或糖果,取消帶他們去看電影的計劃。

權力維護是指運用父母的權力,讓兒童引起注意、停止過失舉動。在這些活動中,維護父母的權力。

在使用懲罰時,要有口頭言語的伴隨,讓兒童知道行為的后果。這些言語既有警告性后果,“你要如果,我就……”,體現(xiàn)父母對過錯行為的憤怒。也要有關愛性的后果提示,“你如果這樣做,就會……”,體現(xiàn)父母對過錯行為可能造成的傷害對孩子的關心。通過以上兩個方面,從認知和情感上影響兒童。

以下方法供家長參考:

語言批評。當孩子犯有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等不良行為時,家長要先放下手邊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他;然后詢問孩子爭執(zhí)、吵架的原因,并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他們講述自己行為的過程,往往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并且會越說聲音越小。因此,父母耐心聽孩子的講述,既是尊重的表現(xiàn),也是教育的過程。等孩子講完以后

孩子犯錯請正確對待


孩子犯錯請正確對待七夕節(jié)的那天,我們一家四口去逛街,路邊的小攤販很多,有賣水果的,賣糕點的,賣衣服的,賣花的,人特別多,特別的熱鬧。**爸給**買些板栗小糕點之類的。然后繼續(xù)逛,結果看一小孩從對面走來,然后東摸摸西摸摸,家人跟著在后面,也沒怎么管。**爸說:這小孩,大人都不管,這樣非常容易惹事。

然后**爸跟我說,他有一同事,家里有個小男孩,今年五歲,特別調皮,這次他同事回家了直接用皮帶給那小孩抽了一頓。我說,這哪像做父親的啊,孩子調皮是很正常,大人一時生氣打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只是這樣太過了,多大的小孩,竟然用皮帶去打小孩。**爸說,你不知道那小孩有多皮,他家小區(qū)里面停滿了車,他就用腳去踹,手上拿了什么東西就往車上劃。這樣家里有多少錢來給他賠??!不打才怪

這樣的孩子確實是很皮,我也見過這樣的孩子,不過很多時候在大人的教導下會慢慢改變。我于是跟**爸說,其實這樣的也很多,男孩子不比女孩,女孩再皮還是好點,男孩總是會對車啊機器啊什么的感興趣一些,所以他們會變著法子去了解,雖然他是去踢車,去滑,一個是作樂的心態(tài),一個也是想看看他做了這些車子會有什么反應,還有家人有什么反應而已。如果這個時候家人不是好好的去跟孩子講道理,而是去打孩子,就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屈于大人的淫威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他心里會非常的不服氣。一旦有反抗能力的時候就會再次爆發(fā),還有一種就是再接再厲,你越是打他,他就越是喜歡這樣做,然后你再打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這樣會造成孩子也容易暴力。

**爸說:可不是嗎,那孩子家里的人比較慣著那孩子,現(xiàn)在那孩子天天打她媽媽,這么小的孩子,經(jīng)常打的他媽媽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F(xiàn)在他媽媽根本就管不到。只有他回去拿皮帶抽才有用。我對這話非常的無語,好孩子五歲就能把媽媽打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不光家里有暴力傾向,而且還沒有道理的去寵孩子,孩子五歲,再怎么大的力氣能這樣嗎?有的人可能認為孩子在家里能打人,出去了就不會吃虧。只是不知道這孩子如果繼續(xù)下去會是怎么樣呢????等到無法挽救的那天這對父母又會是怎么樣的感受呢???

寶寶犯錯誤該如何批評?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要不就干脆鉆到桌子底下嘗試著把小指頭塞進電源插座里,總之,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

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批評孩子有學問一天最多兩次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林說,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tài)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管得很松,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養(yǎng)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yǎng)他們的是非觀念。而中國家長大多是另一種,即對孩子嚴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念,負面效果是,過多的批評、呵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教訓。許多家長在寶寶犯錯誤時,總是大加譴責、恐嚇,卻忘記了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家長們的批評是想阻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但這樣做常常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chǎn)生反叛心理。而且,過于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變得“皮”了,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里,更會在他的心里留下陰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周林建議,家長批評孩子,不妨每天只說個一兩次,不要逢事就說,因為有的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說也罷。而對于重大的錯誤,在批評時也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冷處理。即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妨放低聲音,或采取沉默,這比高聲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會更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第二是要趁熱打鐵。因為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如果覺得孩子做的錯事必須批評,那么別拖拉,馬上就說,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相關推薦

  • 面對孩子犯錯誤 一天,我正在準備下節(jié)課要用的材料,劉老師忽然走過來說:“冷老師,你看,何嘉宇打了盧宇豪,還不肯承認錯誤,不肯道歉。 ”我看到盧宇晨的鼻子里塞了一卷衛(wèi)生紙,意識到事情比較嚴重!來到走廊上,我看到嘉宇正賭...
    2020-11-14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幼兒的錯誤行為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面對幼兒各處不合規(guī)范的錯誤行為,不少教師經(jīng)常采取懲罰的方式。懲罰雖然能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但很容易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兒在受罰后出現(xiàn)暴力行為,有的幼兒會拒絕...
    2021-10-25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
    2021-11-24 閱讀全文
  • 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們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的過錯――懲罰 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還是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話》 對于孩子特別的過錯,懲罰也是不能缺...
    2020-10-03 閱讀全文

一天,我正在準備下節(jié)課要用的材料,劉老師忽然走過來說:“冷老師,你看,何嘉宇打了盧宇豪,還不肯承認錯誤,不肯道歉。 ”我看到盧宇晨的鼻子里塞了一卷衛(wèi)生紙,意識到事情比較嚴重!來到走廊上,我看到嘉宇正賭...

2020-11-14 閱讀全文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面對幼兒各處不合規(guī)范的錯誤行為,不少教師經(jīng)常采取懲罰的方式。懲罰雖然能制止幼兒的錯誤行為,但很容易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兒在受罰后出現(xiàn)暴力行為,有的幼兒會拒絕...

2021-10-25 閱讀全文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

2021-11-24 閱讀全文

3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們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還是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話》 對于孩子特別的過錯,懲罰也是不能缺...

2020-10-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