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別讓“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鳴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園遞進式活動方案 狼和小羊說課稿幼兒園 愛的教育筆記

別讓“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悲歌不停哀鳴

7點起床,7:40上學,放學后要帶好妹妹;要主動搞好個人衛(wèi)生……,違反任何一條打50大板,考試成績不能進全班前10名,罰跪1小時?!边@是四川古藺縣雙沙鎮(zhèn)一村民為教育兒子而專門制定的“學規(guī)”,該“學規(guī)”被村民稱為最嚴“學規(guī)”,在當?shù)匾馃嶙h。

看到這則報道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又是一曲“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悲歌!“虎媽狼爸”的歌聲越嘹亮,就越能說明教育價值觀扭曲到何種程度!

01

家長需要由“龍鳳思維”向“成人思維”轉(zhuǎn)變目前家長這種“虎媽狼爸”式的做法,很多就是非?!敖箲]和恐懼的”表現(xiàn),究其原因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商業(yè)蠱惑在困擾著很多家庭。記得今年高考結束之后,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副廳長在自己的博文——走出“高考拜物教”,就談到:

家庭教育要走出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龍鳳思維”的束縛。這種思維的最大危害在于:把教育當作孩子“出人頭第”、“光宗耀祖”的工具,把孩子考試的成功當作孩子人生的成功。這種思維讓家庭教育患上了“近視癥”,孜孜以求的是孩子在考場上的成功,而忽視了孩子最可寶貴的“成人教育”:品格、能力、個性、創(chuàng)造性……。從“龍鳳思維”到“成人思維”,這是家庭教育轉(zhuǎn)型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的最大希望!必須承認,今天的時代,今天的父母,已經(jīng)具備家庭教育回歸理性的條件。

的確,我們的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成人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要有國家情懷,社會情懷,人民情懷,而不能將思維局限在“小家庭”的范圍之內(nèi)。

02

家庭應該成為每一個兒童的避風港,而不是與學校合謀的“第二戰(zhàn)場”。另外,我們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這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由于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蠱惑,讓很多家長尤其是母親顯得如此焦躁不安,以至于有些行為已經(jīng)不是“規(guī)則”而是在“虐童”。很多血淋淋的事實就擺在我們的面前,一些孩子在“虎媽狼爸”式的“壓迫”下,最終選擇了“自殺”。當很多在失去孩子的時候,或者說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可是這樣的“懺悔”還有用嗎?其實孩子的成長沒有那么復雜,我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健康活潑、善解人意、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孩子,僅此而已。社會學家胡光偉就表示:父親母親為了讓孩子搞好學習,跟孩子商量,制定這樣一個規(guī)則,值得提倡,但最后一條“打五十大板,罰跪一小時”值得商榷,對孩子的懲罰應該有,這種懲罰可以是限制孩子玩電腦、看電視、扣除部分零用錢等,但是懲罰不應該上升到體罰。

03

我們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和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千千萬合格的公民。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這是縈繞在我們心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們這種其實教育模式就是在“選撥人才”的“精英教育模式”可是這種培養(yǎng)精英式的選拔性考試并沒有培養(yǎng)出多少精英,反而卻毀掉了大多數(shù)孩子渴望求知的興趣。這種“偽教育”的惡果已經(jīng)在整個社會考試蔓延了,讓人不敢恭維的社會環(huán)境不就說明了這一點嗎?很多孩子不但書沒有讀明白,而且還沒有學會如何做人,何其悲哀!真正的的教育應該是“公民教育”,應將著力點指向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為教育的本質(zhì)是培養(yǎng)人,是促進人的全面的有個性的主動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培養(yǎng)國家的精英固然重要,可是我們更需要廣大的普通勞動者。為此,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才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和培養(yǎng)目標。

記得李鎮(zhèn)西老師曾經(jīng)寫過一片博文——“教育為誰?”,文中就提到過:教育本身并不是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不是為了上面任何一個領導人。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千千萬萬母親的孩子,就是為了我們每天面對的每一個孩子。這就是我們教育樸素的起點,我們的教育就是從這里出發(fā)的。李鎮(zhèn)西老師還說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樸素的起點,遵循教育常識,面對我們眼前的一個又一個孩子,堅守良知。我知道我的這些聲音,很不合現(xiàn)在教育的“主旋律”,我也不可能改變別人的看法和做法。沒關系,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世界,我只是努力不讓世界改變我。僅此而已。

其實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己披著道德的外衣,卻在不斷制造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行為,到頭來還滿口的仁義道德。何其虛偽哉!摒棄這種以選拔人才為目的的“偽教育吧”,讓真正的公民教育早日回歸,讓教育的明天在無盡期盼中早日到來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不做虎媽狼爸:教育部發(fā)了“國家標準”


教育部網(wǎng)站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對孩子因材施教。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意見》要求,廣大家長要及時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表現(xiàn)和成長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要提升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積極發(fā)揮榜樣作用,與學校、社會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護、教而不當,切實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意見》提出,學齡前兒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健康體魄、良好生活習慣和品德行為,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

小學生家長要督促孩子堅持體育鍛煉,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勵參與勞動,養(yǎng)成良好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誠實為人、誠實做事。

中學生家長要對孩子開展性別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孩子積極學業(yè)態(tài)度,與學校配合減輕孩子過重學業(yè)負擔,指導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意見》特別強調(diào),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此外,《意見》還提出,廣大家長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tǒng)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重視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家庭教育應少些“虎媽”和“狼爸”


“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當?shù)慕逃?,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

最近,由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引起了觀眾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熱議。事實上,幾年來,關于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得失利弊,不僅在中國社會引起廣泛的爭議和討論,在美國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媒體的持續(xù)報道。其中,“虎媽”、“狼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虎媽”是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用中國傳統(tǒng)式教育方法來管教兩個女兒,最終將其女兒送入哈佛大學?!袄前帧笔挵儆右怨靼羰浇逃?、軍事化管理和不許子女與同學在校外接觸等種種嚴苛措施,最終將4個子女中的3人送入北京大學。無論是“虎媽”還是“狼爸”,他們所采用的家庭教育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式的家長擁有絕對權力的教育模式。

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虎媽”“狼爸”所采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專制型父母,相對于其他三種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權威型父母、忽視型父母。比較這幾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權威型父母更可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積極自尊的孩子;專制型父母和放縱型父母的教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在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而忽視型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最糟糕。

換言之,“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當?shù)慕逃?,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例如,專制型父母養(yǎng)育的孩子可能在學業(yè)和早期職業(yè)上取得成功;但在社會互動中更容易表現(xiàn)得內(nèi)向、社交退縮或被動,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常常緊張而令人覺得不友好。

但在現(xiàn)代社會仍然沿用傳統(tǒng)社會的教育觀來衡量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顯然不合時宜。學業(yè)的成功與未來人生的事業(yè)成就、生活幸福并無必然關系。學業(yè)的成功更可能謀求好的職業(yè),也更容易躋身社會上層,但這與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沒有必然關系。

相對地,事業(yè)成就、生活幸福與情緒能力的關系更為密切。所謂情緒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個體的情緒甄別與控制,以及人際互動中的自制與影響力。權威型父母養(yǎng)育的子女表現(xiàn)更為獨立、友好對待同伴、自由主張又具有合作精神;他們追求成就的動機很強,并且常獲得成功且受人喜愛。無論在與他人的關系還是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方面,他們均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

“虎媽”“狼爸”式教育的另一個風險在于,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僥幸性。由于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較好的稟賦,那么在嚴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學業(yè)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資平平,那么“虎媽”“狼爸”的教育實際上就損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梢赃@么說,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范背后,可能掩蓋了無數(shù)淪為“廢柴”的不幸孩子。

由此,要給“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點個贊,還真的需要點無知無畏的勇氣。

“不做虎媽狼爸”給學校教育帶來怎樣的挑戰(zhàn)?


教育部日前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現(xiàn)象,不做“虎媽狼爸”。

從之前把女兒“罵”進名校的“虎媽”到如今把孩子“打”進北大的“狼爸”,伴隨其社會效應的逐步發(fā)酵,儼然已經(jīng)成為當下嚴苛父母的代名詞。以奉行“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家教理念的“狼爸”蕭百佑為例,盡管其下三個孩子相繼考入北大,但其高度嚴苛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度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究竟“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效仿?什么又是成功且科學的家庭教育?教育部《意見》明確規(guī)勸家長不做“虎媽狼爸”,顯然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而這是否意味作為學校一方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顯然不是!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微而復雜的任務。而作為家庭教育有效補充且相輔相成的學校教育在響應《意見》精神的同時,更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應對“虎媽狼爸”,扮演好應有的角色。

剖析該《意見》不難發(fā)現(xiàn),其已明確指出了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四方面舉措,如強化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導;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nèi)容;發(fā)揮好家長委員會作用;共同辦好家長學校。可以說,這些舉措從家校合作的角度出發(fā),意在通過學校指導的力量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從而糾正部分家長過度拔苗助長、不顧孩子個性及成長規(guī)律的“虎媽狼爸”行為。倘若學校能夠全面貫徹、執(zhí)行,其必然會產(chǎn)生積極的政策效果;但從更深入的角度思考,這就完美地實現(xiàn)了學校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統(tǒng)一嗎?

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回到“虎媽狼爸”們對孩子教養(yǎng)“缺教少護、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等問題的根源,想必除了家長本身對家庭教育的認知不足外,和當下部分學校以學生考試分數(shù)為唯一評價標準的辦學思路以及社會“唯學歷”的人才選拔觀念等有關。試問多少家長會樂意在孩子面前伸出“棍棒”?多半還是執(zhí)著在“上了好小學才能上好中學,上了好中學才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工作”的傳統(tǒng)“軌跡式焦慮”里不能自拔!

可以說,當前的家庭教育正被涂抹越發(fā)功利化的色彩,而一旦被應試教育綁架,其結果只會增添越來越多的“虎媽狼爸”們。因此,作為學校尤其是辦學管理者要積極響應并適時推動整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綜合考察學生品行、身心健康、學業(yè)成績,而非被“升學率”等冰冷的數(shù)字牽著走;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虎媽狼爸” 們之所以擠破頭送孩子進入好學校與目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有著密切關聯(lián),作為學校應致力于提高辦學特色、教學質(zhì)量,服務基礎教育改革大局,打造家長們眼中的“身邊好學校”。

從這個角度來說,《意見》顯然不只是對家長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糾正、指導,其必將從家庭教育改革以及學校育人機制改革的兩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整個教育的深化改革步伐。而學校一方具備應對“虎媽狼爸”放大招的勇氣容易,就看具體的實際行動能否深入下去了!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爸爸是這種性格,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養(yǎng)成都很不利,關鍵很多爸爸都不在意。

這樣的爸爸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失去孩子的信任:總是跟孩子說不切實際的話,當有一天孩子發(fā)現(xiàn)爸爸說的都是假的,內(nèi)心會難以承受,這就相當于是“丟了西瓜揀芝麻”,等孩子慢慢長大,會看不起爸爸,認為自己的爸爸是個只會吹牛的爸爸。

不管信不信,爸爸在孩子內(nèi)心里的形象永遠都是高大的,孩子內(nèi)心會模仿爸爸,會認為爸爸是最厲害的人,好爸爸不會隱藏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反而會用這點來教育孩子,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物,也有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我們要學會的是正視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而不是隱瞞。

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的作用,提倡不要做缺席爸爸,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教會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正能量,這樣孩子才會跟爸爸親近,會認為爸爸是心里最厲害的人。

所以,爸爸們,不用擔心自己自己不擅長孩子喜歡的東西會讓孩子“瞧不起”,勇于正視自己的爸爸才是最厲害的爸爸!

“失利”的父母才會變成“虎媽狼爸”


“虎媽狼爸”,很多是先前各種考試的失利者,往往是學力不強或是心理素質(zhì)差,缺乏判斷力,總是盲從,被傳銷式的“成功學”洗腦,崇拜野蠻教育。

功利主義教育觀一向有市場,幾年前,“虎媽狼爸”故事登場,出版界宣傳熱捧。其所鼓吹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應者甚眾,更有“虎媽狼爸”整治下的孩子被國內(nèi)外名校錄取,頗具誘惑力。

“虎媽狼爸”的“勵志教育”目標單調(diào),非名即利:中考高考要“狀元”“奪魁”,考試測驗要“名列前茅”,訓導孩子追名逐利。有老師介紹畢業(yè)生的訴說,該生今年高考超過“重點本科線”二十分,算不錯了,兒子認為“我這回發(fā)揮正?!保袄前帧眳s嘆息“可惜你沒能超常發(fā)揮”。

奇怪了,你半生庸常憑什么要求孩子“超?!保课覀兡芊褚筮@個“狼爸”能處處“超?!保勘热?,百米跑進10秒,足球奪冠?一些家長心態(tài)扭曲,思維失常,邏輯混亂,有各種各樣不可思議的怪念頭,孩子在“虎媽狼爸”統(tǒng)治下,剛“起跑”,便惦記“超水平?jīng)_刺”,他怎么能享受教育?

曾有畢業(yè)生說自己的痛苦:因家長不切實際的指導,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每回家長拿過成績報告單掃一眼,總沒有好臉色,罵過孩子再怪老師,認為不符合其“虎狼標準”。該生偶爾有一次勉強過了全班平均線,當晚“虎媽”就教訓她“不過是平均分”,一覺睡醒,早上就要求她“期末打入前十名”。該生三年中一直糾結于考試分數(shù),她回憶中學生活,說像做噩夢,沒有一天能安安靜靜地學習。如果不是母親的絮絮叨叨,本來會有陽光燦爛的高中時代。

“虎媽狼爸”一般都有很強的虛榮心,他們把子女考上國內(nèi)外名校,或是獲得比賽名次作為個人教育成功的案例,當作不得了的榮耀,寫成書,到處宣講,接受電視采訪,公開各種“成長”照片。他們利用所有可能的機會,吹噓自己的教育法,吹噓子女的“成功”;他們違背孩子的意愿,不顧一切地讓他們暴露于公眾視野,增大他們的人生壓力。但“虎媽狼爸”又常常缺乏自信心,總是要打聽“別人家孩子”的故事,然后希望讓自家兒女成為人們口頭上的“別人家的孩子”。

那些急不可待鼓吹給孩子加班加點的“虎媽狼爸”,很多是先前各種考試的失利者,往往是學力不強或是心理素質(zhì)差,缺乏判斷力,總是盲從,被傳銷式的“成功學”洗腦,崇拜野蠻教育。如果是受過正常教育的善學者,在子女教育方面一般不會“急吼吼”的。再就是雖然當年學業(yè)差強人意,但屬天賦不高的“以勤補拙型”,迷信下死功夫。再就是幾代人都是這樣靠“刻苦”混世,不認為教育與智慧有關。

童年的陽光會照耀一生,童年心靈受過傷害的人,人格會有缺陷,這個坑難以填平,巨大的失落早晚一天會出現(xiàn)。給孩子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讓他們享受童年,用非常手段壓迫他們接受虎狼教育,猶如濫用興奮劑。“虎媽狼爸”眼中,只有爭奪和拼搏,沒有真善美,這種畸形教育,是把學校當作叢林。而最終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群不會微笑的,裹著獸皮背著弓箭,舉著木棒石塊,從叢林中走出的“人才”。

相關推薦

  • 不做虎媽狼爸:教育部發(fā)了“國家標準” 教育部網(wǎng)站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對孩子因材施教。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意見》要求,廣大家...
    2021-01-18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應少些“虎媽”和“狼爸” “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當?shù)慕逃?,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 最近,由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引起了觀眾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熱議。...
    2021-08-21 閱讀全文
  • “不做虎媽狼爸”給學校教育帶來怎樣的挑戰(zhàn)? 教育部日前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現(xiàn)象,不做“虎媽狼爸”。 從...
    2021-08-18 閱讀全文
  •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
    2021-05-15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爸爸媽媽不聽話 剛到園門口,遇見大班的豆豆(化名)站在門外,她爸爸騎在摩托車上,看樣子他急著要去上班,準備讓豆豆自己進幼兒園。我走近豆豆俯下身問:“豆豆,可不可以和爸爸說再見,跟我一起進園,我送你去班里呢?”豆豆沒說...
    2021-06-15 閱讀全文

教育部網(wǎng)站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對孩子因材施教。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意見》要求,廣大家...

2021-01-18 閱讀全文

“虎媽”“狼爸”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當?shù)慕逃?,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即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 最近,由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引起了觀眾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熱議。...

2021-08-21 閱讀全文

教育部日前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現(xiàn)象,不做“虎媽狼爸”。 從...

2021-08-18 閱讀全文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

2021-05-15 閱讀全文

剛到園門口,遇見大班的豆豆(化名)站在門外,她爸爸騎在摩托車上,看樣子他急著要去上班,準備讓豆豆自己進幼兒園。我走近豆豆俯下身問:“豆豆,可不可以和爸爸說再見,跟我一起進園,我送你去班里呢?”豆豆沒說...

2021-06-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