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不能一味放縱
發(fā)布時間:2020-09-27 幼兒園教師一年工作心得 幼師讀書心得 幼兒園不能教哪些內(nèi)容育兒心得:不能一味放縱
轉(zhuǎn)眼間晴晴已經(jīng)從咿咿呀呀的只會躺在我懷中的小寶寶變成了一個活蹦亂跳,小嘴永遠說不停的機靈鬼了。
還記得寶寶小的時候,開始的學走路,學說話的時候,老是擔心,每天都要訓練,開始的時候小寶寶就好像對你沒有多大反應一樣,每天的變化好像都不大,感覺自己就是在干著急,可是慢慢的,等到有一天了,寶寶突然能夠自己一扭一扭的走一段路的時候,能夠自己對著自己熟悉的東西喊出簡單的詞語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寶寶一直都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本,她只是在按著自己的腳步,一點一滴的成長著,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會有新的變化,新的發(fā)現(xiàn)。
寶寶現(xiàn)在比較好動,每次學東西的時候都是一頭熱,可能剛開始教的時候還非常感興趣,可是沒多久就開始不耐煩了,整個人都坐不住的樣子,后來有一次我在給他玩拼圖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玩的非常認真,而且也不像平時做不住的樣子,并且都后面基本都是靠自己把整個拼圖都完成了,于是我發(fā)現(xiàn)原來寶寶當他在玩的時候更認真,于是我就在和她在玩的時候穿插著講著一些東西,比如說在搭積木的時候可以讓告訴他搭個小橋要用什么形狀的啊,用什么樣的積木啊,屋頂?shù)男袪钍鞘裁葱螤畹陌。硗膺€可讓跟她總共搭了多少塊,讓她學習數(shù)數(shù)。在外面玩耍的時候也可以鍛煉寶寶的一些觀察力,通過這些游戲的方式對寶寶進行教育,使得她不在對這些學習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了,并且對一些還產(chǎn)生了特別的興趣。
另外在一些事情上,對寶寶的教育不能一味的斥責,也不可以放縱,其實在當寶寶做錯了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進行類比的教育,其實有很多的時候只要讓寶寶能夠真正理解了自己的錯誤,她還是很會主動的承認錯誤和改正的。
相信在今后很寶寶一起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共同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關(guān)于管制和放縱
育兒心得:關(guān)于管制和放縱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管制和放縱的平衡很難把握:如何做到既不壓制孩子的天性,又能讓孩子保持界限是一個頗費躊躇的話題。
在管教和放縱之間徘徊逡巡,危害在于:關(guān)注教育的家長往往受時鮮育兒理念的引導:給孩子自由,不要壓制孩子。這往往造成家長忽略自身感受而盲從于孩子的意愿。表面上給了孩子自由,然而內(nèi)心的感受卻從未消退。常常會發(fā)出莫名的火氣,使情緒異化,受害者要么是孩子,要么是家人。
巴甫洛夫關(guān)于條件反射的經(jīng)典實驗作出了對神經(jīng)癥患者的絕妙解釋:響鈴后恒常電擊,會讓狗精神萎靡,神經(jīng)抑制;響鈴后恒常喂骨頭,會讓狗興高采烈,神經(jīng)興奮。如果響鈴后不定是電擊還喂骨頭,會讓狗神經(jīng)錯亂,導致神經(jīng)異常。
據(jù)調(diào)查: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往往不是管制還是放縱;而是在管制與放縱區(qū)間不停徘徊,往來逡巡,拿捏不定,不知何去何從的家長。因為對于一貫是管制或放縱的家長而言,他們的教育目標清晰,教育手段穩(wěn)定,孩子接觸到的教育反饋是常態(tài)。而徘徊于放縱與管制之間的家長往往隨心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這就使孩子搖擺不定,無所適從。即便是家長每次多以放縱的方式對待,孩子也會敏感地覺察到隱藏在寬容之后家長的擔憂。而危害往往在于,父母表面上允許孩子的某個行為,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允許背后壓制了大量的不甘、憤怒、隱忍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得不到消化,遲早爆發(fā)出來。
扯了半天理論,以下面兩個例子簡單談談面對類似情形的做法。
樂樂喜歡看電視,但凡回到家里,立即打開電視機,一看就入迷。家長為此頗為頭疼。限制,擔心造成壓制,損害親子關(guān)系;放縱,又擔心孩子的視力,怕長期人機交流妨礙社會交往。在此之間,破費躊躇。
明明媽媽關(guān)注孩子成長,受教育理念引導,主張給孩子自由,管的較少,放手較多。孩子吃飯時往往很隨意,上桌,下桌,上手把盤子移來移去。聚餐時親戚朋友頗有微詞,明明媽媽往往微笑應對,面對非議,泰然處之。時間久了,面對他人秘而不宣的目光,明明媽媽也深感困惑,難道我給孩子自由,也錯了么?
對待類似情形,家長宜于對二者作出分析:即這個行為使自己哪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這個行為使孩子哪些需要得到滿足。結(jié)合以上例子分析,家長擔心的原因在于: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家長擔心孩子的視力、人機互動忽略社會交往、養(yǎng)成惰性等原因;而孩子看電視則是因為:動畫片吸引孩子,幼兒園交流的需要,無事可做,沒人陪孩子玩耍。
想清楚了二者的需要,就可以在其間作出權(quán)衡。采取的一些小措施可以是:
1、溝通法。告訴孩子自己的擔心,參見PET的問題歸屬原則和你信息和我信息方法。如:孩子,媽媽看到你看電視時間已經(jīng)超過1個小時了,媽媽有些擔心你的眼睛。
2、協(xié)議法。參見大耳朵圖圖中的具體做法。如給孩子電視票,每天給一張,每張可以看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不等。時間到了,即結(jié)束。同時還可以通過電視票作為強化物來調(diào)節(jié)孩子其他時間的行為習慣(這個不推薦)
3、環(huán)境設(shè)置法??梢酝ㄟ^中控來控制電視,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zhuǎn)移的,沒有電視的信息刺激,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
4、教育采擇法。水可覆舟亦可載舟。電視在孩子模仿學習,社會交往,知識領(lǐng)悟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其堵之,不如導之。可以有選擇的挑選電視節(jié)目和孩子一起觀看,還可以增進親子關(guān)系。
5、豐富環(huán)境,陪孩子玩耍。電視本身對孩子的吸引力是有限的,除非家長疏于管教和懶于陪伴。
簡言之就是:首先明確這個行為沖突中雙方的合理需要是什么;其次明確雙方的底線是什么;最后在此基礎(chǔ)上作出權(quán)衡與磨合并作出建設(shè)性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事項:
1、給孩子自由并非沒有管制。一切以雙方的具體感受為依據(jù),理解、寬容、尊重、接納都要以當前的感受為基礎(chǔ)。如果當前的感受與之沖突,就需要表現(xiàn)出來,而不能因為要寬容和接納孩子去隱藏和委屈自己的感受。接納孩子的前提和基礎(chǔ)是對一個有不能接納孩子的行為的自己的接納。
2、教育中權(quán)衡的藝術(shù)就像一輛磨合的汽車。家長是制動系統(tǒng)和方向盤,孩子是動力系統(tǒng)。磨合的基礎(chǔ)是車型和車況,允許車子跑多快取決于方向盤和制動系統(tǒng)。那么,允許孩子有多大空間和自主性要和自身家庭環(huán)境和家長本身相匹配。如果家庭環(huán)境和配套設(shè)施沒跟上,讓孩子跑的太快放的太開未必是好事。
3、讀懂孩子。還以汽車為例,有些障礙是該保養(yǎng)的緣故,有些障礙是機械零件的故障,還有些障礙可能是駕駛習慣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多了解一些汽車知識,否則就會被4S店痛宰一番。對于孩子,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兒童發(fā)展的知識,這樣對孩子發(fā)展的每個關(guān)鍵階段都會有一些規(guī)律上的認識。這樣,教育起來心里就會有些底氣,不在盲目焦慮和盲從。
育兒觀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縱
育兒觀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縱
孩子們喜歡的寒假假期馬上就要到來了,一聽到放假所有的孩子都一個表現(xiàn)那就是高興甚至是興奮,因為放假他們就可以在家里隨心所欲的做任何想做的事了,這時家里的長輩們也認為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放縱一下他們吧,特別是又快過節(jié)了讓他們高興一下也無妨。其實孩子放假讓孩子能放松一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因為放假了就對幼兒的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那你可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因為開學后你的麻煩就要來了。有些家長總是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放假回來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讓他都有些頭疼了,其實這就是家長在無意中給孩子養(yǎng)成的一種新的習慣。放假是為了讓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有個放松不等于所有的一切都放松,如常規(guī)和良好的品質(zhì)還是需要家長在家時刻的注意與培養(yǎng)的,不要等到開學后在想起來培養(yǎng)與訓練到時可就為時已晚了。良好的習慣和常規(guī)是在于日常的積累的而不是緊急的訓練,同樣不良的行為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他們也是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所以在放假時給予孩子空間的同時別忘了幫助孩子留住那些好的習慣與品質(zhì),該管的時候還是要管的,這不僅是為了你,更是在為孩子的將來考慮。
育兒心得:育兒不能盲信科學
育兒心得:育兒不能盲信科學
我想大多數(shù)媽媽會和我一樣,翻閱大量的書籍上百度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包括孩子如何加輔食,早期教育等等。之前的我也是這么做的。由于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所以自認為書上說的網(wǎng)上說的都是科學的。按照書上說的孩子就一定會健健康康的。4個月孩子開始加輔食了,我規(guī)定了一系列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東西。按照書上說的這個月份孩子不能吃的東西很多。婆婆扭不過我也只好按照我說的給孩子弄的吃,每頓就吃點米粉和蛋黃喝一個蘋果汁。結(jié)果5個月的時候缺鈣,現(xiàn)在想想為什么缺?我想媽媽們都經(jīng)歷過孩子缺鈣但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寶寶會缺鈣呢?因為孩子的生長迅速補充的營養(yǎng)跟不上,能不缺嗎?后來回到奶奶家住了3個月,我扭不過我奶奶,老太太壓根不管什么科學育兒。菜啊面條米飯西紅柿稀飯魚蝦肉的都給娃娃吃。我那個擔心啊,這不科學??!·可是怎么著晨晨不缺了,頭發(fā)長了不說腿上也有勁,睡覺也好了很多。所以事實證明,科學育兒沒有錯,但不能盲信。
育兒心得:媽媽味
育兒心得:媽媽味
兒子說:媽媽味最好聞,什么香味都比不上的,我一聞到媽媽味就能很快睡著了。
每個人都會擁有一種終身難忘的氣味,那就是媽媽身上的特有體香味,簡稱媽媽味。
嬰兒時期的孩子只要含著媽媽的乳頭就能很快入睡,有人說那是乳汁中有一種能使孩子安定的成分,我不敢茍同。我倒認為那是孩子只識媽媽味,因為其他人的乳汁她會拒絕吃的,除非餓極了,饑不擇食嗎?
幼兒時期的孩子,相對獨立了。可是他們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常常纏著媽媽,晚上讓媽媽摟著睡覺,手還要摸著媽媽的身體的某個部位才能入睡,與媽媽分開的孩子中,有的要抱著媽媽的衣服或者媽媽的用品才能入睡(如媽媽枕過的枕頭),為的就是有媽媽味陪伴。說到底就是媽媽味讓他們能很快安靜下來。
孩子長大了,靠近媽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可是媽媽味依舊是孩子最愛最戀的味道,她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累時,媽媽味會消除疲勞;傷時,媽媽味能療傷;痛時,媽媽味能止痛。媽媽味似玫瑰香醉人;如茉莉香清淡沁人心脾;像蘭香淡雅清新;同薰衣草香氣怡人寧神……媽媽味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現(xiàn)在的我們整日忙碌于工作,緊張于生活,很少再有時間記憶起媽媽味,其實媽媽味也是我們心底的綠地,也能使我們疲憊的心靈溫暖,心花燦爛。五一假期時,我也曾依偎在媽媽身邊悄悄地聞媽媽味呢。抽點時間到媽媽身邊吧,媽媽味能把你帶回到快樂無憂的童年。
育兒觀念:縱容不等于愛
育兒觀念:縱容不等于愛
愛是一種習慣,無法預料,無法言語,但真的到了愛時,那就愛是一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付出。而母愛是我們每個人與生聚來的,也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也許整個世界都會變,惟獨不變的是你身邊無微不至關(guān)懷著你的那份母愛......現(xiàn)在的家庭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我們家長心目中的寶貝。樣樣事情都是家長包辦代替,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拐棍,一步也離不開。孩子,就如一株期待長大的幼苗,而充當農(nóng)夫的是教師和家長,我們要以科學為方法,耐心為心態(tài),感情為飼料去培育他們,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放縱任其發(fā)展。在我們班就有那么一個孩子,她的名字叫悠悠,家庭的因素、生活的環(huán)境、媽媽的“用心良苦”養(yǎng)成了孩子嬌縱的性格,但是她嬌縱的非?!疤厥狻薄咐唬簨寢?,她搶我的書事件描述:最近我們班引起了一陣迷宮熱潮,不管來園或離園孩子們總喜歡捧這一本迷宮書在研究。今天離園一如往常,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悠悠和樂樂,他們兩拿著一本迷宮書,正商量著該怎么走,悠悠說:“我要直線走”。樂樂說:“應該朝著箭頭符號走”……盡管兩個意見有分歧,但仍友好商量著,這時悠悠媽媽來了忙問:你們怎么了?誰知悠悠大叫了起來:“媽媽,她搶我書”。聽了悠悠的話嚇了我一跳,嚇壞我的不是她的言語,而是在我目睹了解所有經(jīng)過的前提下,悠悠公開撒謊的行為。面對孩子“謊言”我站在旁邊,想看看媽媽的處理方法,然而媽媽只說了一句話:“媽媽又不是萬能,我也沒有辦法,你自己看著辦”只見悠悠迅速搶過了這本所謂她的書。我慶幸媽媽沒有幫助女兒“搶”回那本書,但卻為媽媽的無動于衷感到無奈。站在一旁的我反問了悠悠:真是這樣嗎?她低下了頭,后來我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悠悠媽媽,而她卻對我這個剛接任不久的新老師表現(xiàn)出了懷疑,甚至還有幾分鄙視和高傲……分析原因:悠悠在我園是有名人物,她能力強,表現(xiàn)力棒,經(jīng)常參加舞蹈演出更讓她充滿了自信,但是她很特殊,有時乖巧的真是無可挑剔,可有時無理取鬧讓人不認識。說出的話并不像出自一個六歲兒童之嘴,而對于我這個剛接任不久的新老師,雖聞其名,但卻未曾深入了解,看著孩子表現(xiàn)及她媽媽的言語,我斷定她是一個聰明且有些“小心機”的小女孩,她是個被寵壞的小公主,而縱容她這么“大膽”行為的就是媽媽那無私的愛。所以,為了孩子,為了那份扭曲的母愛,我決定無論前面有多曲折,我也要將這棵幼苗茁壯成長。首先深入了解悠悠家庭背景,對孩子進行全面了解。通過孩子以前班主任介紹,知道悠悠和她媽媽一直租在外面,爸爸在上海上班,媽媽是個非常有主見性的,事事以女兒為重,所以她非常保護這個女兒,處處不讓女兒受委屈。久而久之,女兒對媽媽的行為耳濡目染,而媽媽那過分保護也變成了她的護身符。這是孩子嬌縱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老師的不斷表揚,讓孩子養(yǎng)成了“為我最大”的性格。不可否認悠悠的聰明和能干,聽孩子以前的班主任介紹,只要老師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舉動,孩子就能有效率有質(zhì)量的“替”你完成。所以她成了老師心中的“寶”,同時也擁有了一些特殊的權(quán)利……教育經(jīng)歷:既然了解了孩子嬌縱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媽媽,所以第一步就是從這位偉大的媽媽下手,取得家長的信任,所以我進行了深入家訪。第一次與悠悠媽媽交談中,我只談到了悠悠在幼兒園里的良好行為。比如:與幼兒的融洽相處,自理能力比較強,上課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語言發(fā)展水平較好等等。對于孩子本質(zhì)問題我沒有提及,而悠悠媽媽也表示孩子在家比較乖,就是有時候愛撒嬌。雖然媽媽只發(fā)表了這些意見,但從她的言語及表情中我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對我有了初步的信任和靠攏意思。第二步:向孩子入手,這段時間我重點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用照相機捕捉孩子的行為差異,并經(jīng)常私下找她聊天,告訴她不管媽媽在不在,我們都要做個懂事講理的孩子。第三步:改變以前老師作風,吝嗇我的表揚和給她的“特權(quán)”,在平時生活或教學中,我會抓住時機,減少表揚,讓孩子知道老師的表揚非常珍貴。當孩子有時候表現(xiàn)非常好的時候,我不但表揚還會送上我“特殊”禮物。孩子轉(zhuǎn)變:就這樣兩個星期下來,孩子在園表現(xiàn)有所好轉(zhuǎn),至少知道了起碼的規(guī)則意識,一次吃完午飯,孩子們都到圖書角去搶著迷宮書看,而悠悠急匆匆跑來告訴我:“老師,他們都在搶書看了?!闭f完立即轉(zhuǎn)身跑向圖書角,大聲說:“我已經(jīng)告訴老師了,看你們怎么辦?”說完偷笑著,這讓我意識到悠悠雖然有改變,但是沒有達到本質(zhì)上改變。案例二:媽媽,我要排第一事件描述:星期天,我們組織家長和孩子們假日活動——曉塘野餐。孩子們興奮不已,家長們也熱情高漲,很快我們到了目的地曉塘,孩子們在老師組織下排起了整齊隊伍,爸爸媽媽們也有序分配著工作。誰知這時傳來了悠悠哭聲:媽媽,我要排第一,我一定要排第一。這時,只看悠悠媽媽無奈的拍著孩子的頭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盡給我添亂。但一邊還是拉著自己孩子拖到了最前面……只聽見旁邊家長說“孩子不能這么寵,會慣壞的”這時只見悠悠媽媽的臉唰的紅了。教育經(jīng)歷:悠悠在媽媽面前這種行為在我意料之內(nèi),但媽媽那羞愧表現(xiàn)卻讓我知道這是我邁開第二步的有效時機,通過家訪來影響她。第二次我又和悠悠媽媽進行了一次深談。這一次我徹底的把自己拍的照片和悠悠在園表現(xiàn)告訴了悠悠媽媽,與她在媽媽面前的表現(xiàn)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告訴她這已不再是簡單的淘氣和撒嬌,而是形成了一種不好習慣,她不但影響了其他同伴的集體生活,更會成為其他大人面前“厲害孩子”,而這種厲害卻充滿了貶義。聽了我的話,悠悠媽媽充滿了沉思。她說:“我以為她只是想在我面前撒撒嬌,爸爸不在,我以為這很正?!?。我告訴她正是因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時,你并沒有及時制止,而是在一旁以一種笑話看其撒嬌,這樣會導致孩子更大膽行為。通過談話,悠悠媽媽開始意識到了孩子問題,我也進一步商討了改變悠悠不良習慣的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好書。悠悠媽媽表示會積極配合,漸漸隨著時間推移,不但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變化更發(fā)現(xiàn)了媽媽的變化。孩子的轉(zhuǎn)變:離園時,孩子們都在玩飛盤,可飛盤花形不一樣,唯獨粉色帶點愛心飛盤最搶手,最后幾個孩子正在玩耍。從悠悠的眼中我發(fā)現(xiàn)她非常喜歡也很想玩,只見這時悠悠媽媽來了,悠悠跑過去說:媽媽我要那個粉色愛心飛盤。只見悠悠媽媽蹲下來說:“媽媽覺得悠悠的飛盤也很漂亮?。∪绻朴普娴南矚g我們下次玩的時候和老師商量一下,給你玩一會兒好嗎?這樣拿別人的東西,小朋友就沒有玩了,對嗎?”只見悠悠低下了頭說了聲:“媽媽,我錯了……”簡單的一句話比什么都珍貴,我與悠悠媽媽兩眼相視,欣慰地笑了。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不管對于誰的孩子,愛是我們對待孩子的主要方式,但愛要得體,愛要注意方法。決不應該把這份愛,僅僅膚淺地放在臉上,甚至讓它變成縱容孩子的“幫兇”。我們要將那份“寵愛”深深的埋在我們心底,用關(guān)懷和嚴格去詮釋它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