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我陪你長大 你陪我變老
發(fā)布時間:2020-07-22 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我長大了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育兒心得: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接到一份神圣的任務,要完成一篇育兒心得。說起這個,我真的很慚愧。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沒什么發(fā)言權。雖然我有兩個可愛的奧特曼,可他們都不那么優(yōu)秀,但在他們倆身上有個共同的特點:善良、純真、寬容。
與其說聊聊心得,不如說我讓我反省反省這些年孩子的教育問題我犯了多少錯誤,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一點點提醒和幫助。
一、信任和傾聽
信任這個詞說很寬泛,他不等同于縱容和溺愛。
案例一:添添有個哥哥,虎年,獅子座,因意外推延了預計的生產時間,所以他是傍晚出生的。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老人口中獅子座的下山虎是有多難搞。對,他真的是很難搞!
他好動,固執(zhí),有主見、有個性,在班級最小,表達能力的發(fā)育上略弱……處女座的媽媽對于孩子總是給老師惹麻煩這事總是很內疚,幼兒園期間我見到老師都是繞著走的。每次遇到老師和家長跟我告狀,我總是青紅皂白,百分之兩百相信他們描述的事情經過都是真的。加上孩子表達能力弱,總是有理說不清,到后來他索性就不解釋,拉著我不屑一顧的就要走。他越是回避,就讓我更相信,錯在于他。每每如此,我見到老師要么就是滿臉通紅,要么就是眼淚汪汪。心里就是想不通,我怎么就生了個這么讓人操心的孩子。
我曾經多次聽取別人善意的建議:“好好講不行,就要打”……“男孩子就要打,一遍打的不狠,下次要打到疼,打到怕”……我真怕我的孩子長大了變成個問題小子,所以我當真了,下的狠手就不描述了。這孩子從來不求饒、不解釋,一度讓我認為他在革命時期肯定不會當叛徒。他像教科書里描述的劉胡蘭那樣,挨打時挺胸收腹,站的筆直。直到上一年級了,某次我們在車上聊天,他突然提起中班時期的某件事,一個小女生回家跟媽媽說了一件事情,她媽媽告訴我,希望引起我的重視。我曾經很欣賞那個小女孩,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相信她。事情過去那么久,他問我:媽媽,當時你為什么就相信***的話,不相信我呢?我反問他:那你為什么不跟我解釋呢?他說:你們都不相信我,我不想解釋?!敃r的我,被他說蒙了,原來我認為他是默認,他是懶得跟我們說。
是的,這些年,我真的很少有耐心聽他說話。家里兩個孩子,每天都鬧哄哄的。工作忙且壓力大,回家就想安靜待會。他來找我,我總是讓他出去看電視,去找奶奶,去找爸爸……爸爸更忙,然后又讓他自己去玩。因為缺乏信任的基礎,所以每次發(fā)生什么事情,我等不到他的解釋就亂下結論。久而久之,我們聽不到他真實的聲音,走不進他的內心。
所以,在孩子間發(fā)生矛盾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的袒護自己的孩子,覺得是對方的責任,但也不能像我這樣,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對,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他。家長和孩子之間要建立起信任的基礎,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遇到事情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建議。
二、尊重和(適當?shù)模┍Wo
案例二:上周日,帶著老大參加了同學在的生日會。因為陪添添上課,所以我去的略晚一點。等我到的時候,同學媽媽在門口拉著正要奔跑的老大??礃幼佑职l(fā)生了什么事情,他氣成這樣。按照慣例,我上去就是一頓…這次,我沒有批評他,一邊請同學的媽媽先進去照顧好其他的孩子,一邊帶著他去附近的一個奶茶鋪坐下來聊聊。我不追他,也不拉他,如果他要離開這個生日會,我一定會尊重他,但是我想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他告訴我:是一個小男生挑釁他,可他又偏偏經不住這種挑釁,所以鬧得不愉快。
我問他:你今天是來干嘛的?
他答:參加**的生日會。
我:那么好的,今天**是主角。你想過在她的生日會上鬧這么一出,她是什么感受。
他不吭聲。
接下來,我說:如果你真的不想在這里繼續(xù)下去,那么出于禮貌,我們需要去打個招呼,然后媽媽帶你回家吃飯,好不好?
他猶豫了……
我:那你要不要聽聽媽媽給你的建議?
他點頭。
我: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有一些興趣相投的朋友,當然,也會有一些性格不同的朋友。你和這個同學已經交往三年了,每次在一起都要互掐,你們確認還可以做朋友嘛?……如果,他真的不喜歡你,你也不那么喜歡他。那么,你們可以保持距離。他再次挑釁你的時候,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如果我們做不了朋友,我們就保持距離,互相不要去招惹對方。你有選擇朋友的權利,媽媽尊重你。
他似乎聽懂了,要求回到生日會現(xiàn)場,我陪著他一起。
進去后,他選擇了離那個男孩稍遠的距離,那個男孩依然用手和嘴不停的挑釁的他。前半場,他忍的挺好。直到那個男孩挑釁無果,離開了座位,站在他的身后,拿生日帽尖尖的部分戳他的頭,把吃剩的雞腿骨頭丟在他身上,嘴上還不聽的說:你來打我呀。如果換做以前,我沒有在現(xiàn)場,我肯定會認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肯定有他的問題。本著不嬌慣孩子的原則,我肯定要批評他或者動手打他。可這次,我真的覺得老大表現(xiàn)的還不錯,但是那個挑釁的孩子依然不罷休,他媽媽在現(xiàn)場也無力制止這樣的局面。老大轉過頭,眼神很無奈的向我求助,仿佛再說:媽媽,我已經努力克制自己了……
在又一次丟骨頭的行為中,我叫住了那個孩子:你可以不要再拿骨頭砸他了嗎?你看看他的身高,比你還高半截呢,如果他脾氣上來了真要打你,阿姨拉不住的。
孩子畢竟是孩子,本質還是單純的,他好像有點意識到這個行為有點過頭了,他媽媽過來勸他,小女生們也來打抱不平。接下來一番溝通過后,小伙子們和諧共處了。我走到老大的身后跟他說:我為你今天的表現(xiàn)點個贊,媽媽覺得你很棒!以后媽媽不在的情況下,也希望你可以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他突然抱住我,說:謝謝媽媽。我心里酸酸的,我當了他八年零兩個月的媽媽,可他對我卻少有如此的依賴。
回憶起這些年,我一直認為現(xiàn)在的家長和孩子素質都很高,如果發(fā)生矛盾我總是自省,批評我的孩子不夠寬容,沒能跟小伙伴好好相處。我總是把一些局面丟給他獨自處理,嫌他他事多。我總是用語言和暴力對待他,可是問題從來沒被解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務必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應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潛力與知識。
三、鼓勵和肯定
都在說,優(yōu)秀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在做,但不當?shù)墓膭罨蜻^度的表揚,如只會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你做得真好!”等這些,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能成功是因為自己夠聰明,不用努力我也能成功,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樣,當他將來面對失敗挫折時,往往會不知所措,惶恐。
恰恰相反,我是個喜歡自黑型的家長。在我眼里,我的孩子總是有很多缺點。身邊優(yōu)秀的孩子太多,媽媽們聊天,總是覺得別人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可我的孩子,怎么就這么多問題呢?!
由于我們天天生活在一起,他們的缺點總是被我放大,優(yōu)點總是被我忽視。直到……今年的暑假,因為學鋼琴太隨意散漫,老師建議我送他去參加一次比賽,讓他受受“刺激”后回來“發(fā)奮圖強”。結果,準備了一個月,他居然拿了個市級初賽一等獎回來,老師看到我頭直晃。(我解釋一下,這次絕對是個意外,并非他成績優(yōu)異,只是因為優(yōu)異的孩子們通常都去其他賽區(qū)參賽了。)
從不參加考級的我們,準備參加一次播音主持考級,考完了這次此項課程告一段落了。結果老師在群里說:這次所有的學員狀態(tài)都不好。而我私下問,老師卻很有信心的告訴我:你家肯定過。
今年的少年宮招考合唱團學員,2000多人的海選最終選了不到200個孩子,試訓的時候又淘汰一批。這個號稱淘汰率65%的社團,讓我到現(xiàn)在都極度緊張。可他卻在一次一次的考核當中,從合格到良,再到良+。
一定會有寶媽寶爸覺得我在炫耀,其實他的成績比起他的同學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一直以來我對他只有否定,在老師面前否定,在家長面前否定,在他面前否定,最重要的是我忽視了他也是有思想,有耳朵的。我在跟別人說的同時,他一直再聽,并記在心里,從不表達。
在孩子心理是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肯定的,我們可以少一些命令式的語言和要求,多一些鼓勵,這樣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是很棒很棒的。或許,是我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句表演的話語,一個擁抱,這些小小的舉動都會滿足孩子的需要。
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完美的嗎?!如果你不是,為什么一定要求你的孩子是。
分享一個最近朋友圈里轉發(fā)量很大的段子——
某位校長在家長會上說:“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yǎng),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只能靠視頻,讀書沒資質的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著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么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
五、爸爸的重要性
添添爸爸是一個非常敬業(yè)的男人(俗稱工作狂)。以前的他不知道尿不濕怎么換,不知道奶粉怎么泡。不會買孩子的用品,孩子喝什么牌子的奶粉他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他從不起夜,高興的時候逗逗孩子,搞不定就喊奶奶(外婆),過得像個快樂的單身漢。自有了添添后,他才開始慢慢有個爹樣。
我一直認為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爸爸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在老大出生不久后,添添爸爸就去了外地工作。當時我給他寄了幾本書:《陪兒子說說話》《再忙也要做個好爸爸》,要求他放在辦公室時刻提醒自己。在我看來,男孩子是需要以爸爸為榜樣的,他能教給孩子勇敢、邏輯、理性、男子氣質、保護自己等,而這些恰恰是作為媽媽很難教給他的。但是,他工作很忙,周末才能回家。從添添出生后,他才開始慢慢給孩子洗澡、給孩子泡奶、講睡前故事。近幾年添添的睡前牛奶是指定爸爸才可以泡的,御用的洗澡大臣也是爸爸,洗澡的過程中父子有很多互動的機會,可以增進父子感情??傊曳浅:軡M意他這些年的改變和努力。所以,各位寶爸們,孩子的教育之路上不是只有媽媽和奶奶。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家庭教育的目標要一致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從孩子漸漸懂事起,父母和爺爺奶奶要統(tǒng)一意見,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即使覺得對方的做法可能不對也要避開孩子溝通,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起爭執(zhí),否則孩子會利用家長意見的不一致而“投機取巧”,和諧的家庭氣氛能讓孩子心靈健康成長。
七、德育比成績更重要
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我比較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他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期望他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他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潛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潛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fā)言。
八、孩子比家長寬容
開學前的家長見面會中,班主任任老師曾經跟我們分享過一個案例,是關于家長如何對待孩子之間的小矛盾的,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女生和一個小男生,相信參加過的家長都記得。案例中的小朋友離不得見不得,一會好一會鬧,家長反而弄得不開心。
事實說明,孩子真的比我們大人更寬容,我們眼里的矛盾在他們的心里根本就不是事,“互掐”是他們的樂趣。
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和兒子真實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批改老大的數(shù)學作業(yè),是道思考題,有點繞。這道題反復訓練好幾遍了,這次又錯了,我忍無可忍,一邊說一邊拿著戒尺。老大跟我解釋:媽媽這道題……他說著解題的步驟。我根本聽不下去,拿著戒尺朝著他的手心一遍一遍的打,他委屈的大哭。然后,我讓他仔細的讀題三遍,然后讓他思考后告訴我正確的解題步驟。這時我也認真的在讀題,讀著讀著,我發(fā)現(xiàn)這道題孩子的解法是對的,是我沒仔細看清,當時真是尷尬和后悔。我看著老大的臉上還掛著淚珠,一臉委屈,我都不知道怎么緩解當時的局面。最終,我選擇了認錯,承認了這道題是我沒有仔細看題,誤解了他,對于懲罰他這件事我深表歉意。當然,大人犯錯理應受到相應的懲罰。我認真的和他道歉,并把戒尺交給他,讓他用同樣的方式來懲罰我。此時,寶爸寶媽們能想象到孩子會怎么做嗎?
他選擇了原諒我,并不對我進行懲罰我。我覺得過意不去,就用戒尺在自己的手心里開打。不打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打人這么的疼。這些年,我已經記不清打過他多少次,每次打了他多少下。8歲的小男生已經很有力量了,他一把搶過我手里的戒尺,說:媽媽,我原諒你,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真的好疼。我非常的內疚,我在他犯錯,教訓他的時候,怒火掩蓋里離職,沒有絲毫的留情。我突然覺得,原來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愛我。
從那以后,我每一天都要對著孩子們認真的說一句:“我愛你”,無論是什么時候。有時候是他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是去接他放學的路上。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瞇瞇的跟我或者他爸爸說“我也愛你”。我們總認為愛是就應用行動來表示的,從那刻開始,我決定要讓他和我一樣,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育哥哥之路上犯得錯誤在添添的教育過程中做了改進。再忙,我們也會抽空陪陪哥倆。我們學著尊重他,并建立了信任的基礎,努力塑造哥哥作為榜樣的形象。添添最喜歡的人是哥哥,不管是食物和玩具,愿意和哥哥分享;他尊重哥哥,即使哥哥不在家,哥哥的玩具他不會輕易去碰。哥哥是他的偶像,生活中我們給他們提供相對公平的機會,不再一味的讓哥哥讓著弟弟。
我認為,作為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tài)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后他的處事態(tài)度會更自如,人際關系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忙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只贊賞他的優(yōu)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必須會繼承并且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最后,我給大家推薦兩本書,一本是《正面管教》,一本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與大家共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讓我蹲下,陪你長大
在貓咪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想,以后我要當怎樣的母親呢,一定不羅嗦、不專治,做一個民主、溫和的母親,做女兒的良師益友。女兒出生后,我基本兌現(xiàn)了當初的承諾,很多的時間我并沒有把自己當做媽媽,而是把女兒當做朋友,我跟一起旅游、一起逛街,一起挑衣服,一起做美甲,生老公氣,會跟女兒傾訴。我很少把她當做孩子,比較多把她當做閨蜜,所以我偶爾會口誤,這是我妹妹貓咪.
我是一個沒心、沒肝的媽媽,同學聚會時,我把貓咪把隱形人,同學們紛紛指責我像后媽,但我想這是我的同學會,我們都十多年沒見了,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那有功夫理貓咪呀;女兒在我不遠處輪滑摔倒時,她哭著叫媽媽,我立馬別過臉去,于是貓咪無奈的擦擦淚拍拍屁股站起來了。
最近,看了一則新聞,說美國一位小女孩從2歲開始便聲稱自己實際是個小男孩,由于她強烈而持續(xù)的堅持,加上心理醫(yī)生的診斷,其父母在她5歲時同意將其變性為男孩。這則新聞讓我強烈感覺到美國父母對于孩子的尊重、信任。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我們在不同的渠道得到太多的育兒心得,專家教育方法,但是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再好的理念、方法都不會適合所有的孩子。也許對于父母來說,我們要做的僅僅是---讓我蹲下,陪你長大。
育兒觀念:孩子,我用左手陪你長大
周六,在家陪剛滿三歲的小外甥畫畫,看著他左手拿著彩筆認真涂鴉的樣子引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筆寫字是個什么感覺?于是我順手拿起彩筆寫了個字,盡管我覺得我寫的很認真但是寫出來的成品還是彎彎曲曲不成樣子。
用左手寫字,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你一筆一劃寫得非常的吃力非常認真可是那個字還是會寫的歪歪扭扭,并且寫起來很慢很吃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班上正在練習寫數(shù)字的孩子們,他們的現(xiàn)在不就是我左手的樣子嗎?孩子們每寫一個數(shù)字都在盡力的控制著自己的小手,就像我在控制我的左手一般,雖然努力的想把每一筆都寫的端正卻又力不從心。但是我們的孩子和我的左手一樣都在努力的讓他變得更漂亮。
我從我的左手上體會到了孩子的感受,體會到了他們想幫忙卻又幫倒忙的內心,或許很多的大人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剛剛開始學習時的樣子,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個努力做卻做不好而被訓斥的孩子,或許上天留這樣的一只左手給我們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再去體驗這樣的成長,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我用我的左手陪你一起長大,我不再要求你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只希望你很認真;我不再要求你重復的做你已經做過得事,只希望你能努力。
孩子,讓我們共同成長!
育兒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育兒心得:陪你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輝輝寶貝,在老師的推薦下,媽媽認真閱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很慶幸媽媽在以前的生活中沒有拔苗助長,讓你接受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也沒有放任不管,讓你偏離方向,遠離目標。讀過了《指南》媽媽會做得更好,讓寶貝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通過閱讀《指南》媽媽更清楚的了解到寶貝每個階段可能會發(fā)展的程度,有了這個參考,媽媽可以根據教育建議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手段。
《指南》健康領域目標二指出:情緒安定愉快”中有一項“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與同伴做橫向比較。是的,輝輝寶貝,在媽媽眼里,你是最棒的,你身體健康,不挑食;你性格樂觀、隨和,你有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有很好的自律性與良好的習慣……在你身上有好多大家共認的優(yōu)點,媽媽以你為驕傲。雖然你也有一些做的不太好的:膽子有點小,在陌生環(huán)境中不容易放得開……但是媽媽不會拿你跟別的孩子比較,因為媽媽知道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特點。閱讀了《指南》,媽媽更是知道了這是有理論依據的: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fā)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fā)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媽媽更堅信隨著你的成長,你會做得越來越好。
《指南》動作發(fā)展目標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媽媽知道你的個子在同齡孩子中算是高的,但是你的力氣可不一定是大的,所以媽媽讓你自己走路、自己背書包、拿水壺,鼓勵你幫媽媽提東西。在你兩歲十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去蓬萊玩兒,整個蓬萊閣的游玩中你一直都是高高興興的邊走邊唱,同行的游人都夸你很棒,媽媽很是為你驕傲。
《指南》語言領域中有一個目標: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從一歲開始媽媽給你看嘟嘟熊,把你抱在懷里給你指著圖片、文字繪聲繪色的給你講故事。慢慢大點兒了,媽媽跟你分角色扮演故事里的人物,母子倆樂此不疲,你對閱讀越來越有興趣。通過閱讀你學會了數(shù)數(shù)、學會了看表、學會了好多漢字,這些都是媽媽始料未及的。閱讀帶給我們無盡的樂趣,也讓寶貝很輕松的學到了知識。真心的希望輝輝寶貝在以后的生活中堅持閱讀的好習慣,通過閱讀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
《指南》社會領域中有個目標指出:愿意與人交往。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你不爭不搶,懂得禮讓;你很樂意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文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但是有時候你過于羞澀,在陌生的圈子里你不知道怎樣加入到他們的游戲,媽媽看過了《指南》以后會告訴你:你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商量一下,說出想跟他們一起玩兒的想法;或是拿出自己的玩具跟他們交換玩兒;或者扮成某個角色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他們的游戲當中……
在《指南》科學領域中有一項目標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這一點媽媽要做自我反省,媽媽帶你親近自然的機會太少了。媽媽總認為戶外活動有一定的危險性,不敢;而且戶外活動會弄的身上臟兮兮的。讀過了《指南》媽媽明白了通過接觸大自然,能夠激發(fā)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媽媽以后一定要多帶你去戶外參加活動,跟你一起發(fā)現(xiàn)并分享周偉新奇、有趣的事務或現(xiàn)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媽媽會容忍你因為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并引導你跟媽媽一起做好活動后的收拾整理。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是《指南》藝術領域的一項目標。輝輝寶貝,媽媽以前帶你去聽鋼琴音樂會,向豐富你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整個音樂會你都安安靜靜的認真聽。但是媽媽帶你接觸的藝術形式還是有點單一了,希望你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多多接觸老師介紹的多種藝術形式。
這本《指南》中的一條條教育建議,可以讓媽媽事半功倍,為寶貝你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方法,給予了我更有效的鼓勵、引導和支持?!吨改稀窞閶寢屩该髁朔较颍瑡寢寱隳阋黄鹪诟鱾€領域健康快樂成長,陪你一起度過幸福、快樂的童年!
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 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曾經有位年輕貌美的媽媽將女兒送到貴族學校寄養(yǎng),對女兒說:為了將來送你去更好的學校,給你更好的生活,媽媽要去賺更多的錢,沒有時間陪你,你不要恨媽媽。
女兒點頭:不恨媽媽,我長大以后,也會賺很多錢,送你去最好的養(yǎng)老院......這位媽媽聽后一陣心酸,不禁放聲痛哭。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近日,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傷心日記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日記是一位女兒“朵朵”渴望得到父親陪伴的迫切呼喚。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為警察的父親像一個工作狂,永遠沒日沒夜地值班、加班、開會、出差……沒有時間陪伴她,她甚至在電話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一個擁抱、一個笑臉、一聲問候,這些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卻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憐。
生活中,許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對孩子的不舍,堅守崗位或東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幾小時;或者給錢給禮物,忽視對孩子心靈的溝通呵護;甚至沉溺上網玩游戲,無視孩子的成長。自身事業(yè)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長同樣不可逆。
歲月如白駒過隙,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厥讜r光的痕跡,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為父母的你,是否因為錯過了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說話、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遺憾?
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還在夢中的清晨出門?你是否參與了他們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特質習性,及時出現(xiàn)在孩子最需要關心的時刻?
越來越多的父母在事業(yè)打拼與家庭陪伴中難以找到平衡......不僅僅是留守兒童,城市孩子也開始在“失陪”一族中淪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
心理學家格塞爾曾說:“失去父母的愛是人類感情發(fā)展的一種缺陷與不平衡?!倍谂惆榈倪^程中,比起豐富的物質生活,父母溫暖貼心的親子互動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星途一直坦蕩的李小璐,自女兒出生,就變成了一個“愛女控”。盡管忙于拍戲,但她始終明白,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為了盡好母親的角色,她毫不猶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戲,騰出時間陪伴著心愛的女兒,讓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環(huán)境,尤其是學前教育階段,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與循循善誘的教育,能夠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孩子生活習慣與個性特征的養(yǎng)成有關鍵作用,更能激發(fā)孩子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呵護教育子女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有種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龍應臺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恩情時光,厚重而短暫,父母子女一場,是漸行漸遠的修行,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時間是最窄的階梯。
當孩子咿呀學步時,需要你的細心呵護,你會用心牽著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種需要;當孩子長大不再需要牽你的手,你們之間依然存在一種需要,只是換成了你需要他。
當他退去稚嫩,你會懷念他那奶聲奶氣的聲音,當他背著書包去上學,你會想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時光......很快孩子就會成長到不再依賴你的年紀,現(xiàn)在的付出與陪伴,也許辛苦心累,但又何嘗不是一種溫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時光未老,在他身邊的每一天,你都應該覺得是一種幸福與美好的記憶。不用太過于束縛,不要給孩子羈絆,適時管教、盡力而為,耐心地教會他生活的本領,日后才能自由地飛翔。因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依然有一條路守候著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朋友小桑苦惱不已。他的兒子今年讀初二了,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父子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薄,越來越生硬。小桑無奈地說,為了兒子他可謂嘔心瀝血,沒想到到頭來,兒子卻不買賬、不領情,甚至故意和自己對著干?!拔疫@是何苦呢?”小桑感慨。
小桑對兒子的付出,我們有目共睹??梢哉f,他是一路陪著兒子長大的。兒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每天都是他負責接送。開始是騎自行車,后來買了摩托車,再后來又換了輛汽車,就是為了讓兒子上下學能快一點,安全一點。
為了讓兒子全面發(fā)展,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為孩子報了舞蹈班、書畫班、英語班;兒子喜歡運動,他又為孩子報了武術班。各種興趣班學費不菲,那幾年他們的收入大多花在孩子身上了,還賠上大把的時J’q。興趣班大多在雙休日和晚上,地點也不固定。不管在哪里,小桑都得送兒子過去。兒子上課的時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一次興趣班課為兩個小時,加上來回路上的時間,差不多半天或者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過去了。其時,他自己也才三十出頭,正是工作和事業(yè)的關鍵期,但為了兒子,他棲牲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業(yè)余時間和精力。不過,他覺得值,他認為,能夠陪伴兒子學習、成長,是他作為父親應盡的責任。
兒子上學后,他將更多的時間拿來陪兒子。學校離家不遠,但他還是堅持每天接送兒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沒有閑著,為兒子報了作文輔導班、數(shù)學提高班、英語興趣班,照例是他接送兒子。他的雙休日,所有的應酬都推掉了,全部用來陪兒子上課。
進入初中后,兒子明顯地產生了仄學情緒。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無精打采,布置的作業(yè)也經常沒做完,或者壓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氣,更是心急如焚。衡量再三,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每天晚上,坐在兒子身邊,陪兒子做作業(yè)。在他看來,自己不看電視,不出門應酬,而是陪在兒子身邊,既是給兒子樹榜樣,又能監(jiān)督他。兒子強烈反對,但小桑堅決不讓步,每天兒子看書做作業(yè)到什么時候,他就一直安靜地陪坐在身邊。
“我把所有的空余時間,所有的精力,都拿來陪兒子了。從小到大,除了兒子上課、睡覺的時間之外,我?guī)缀醵寂惆樵谒磉?。我為他付出了這么多,怎么就沒有什么效果呢?”小桑無比苦惱地說。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父母們自認為給予孩子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陪伴在側,以為這樣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了??墒牵闩愫⒆优肋^樹嗎?你陪孩子捉過魚嗎?你陪孩子看過星星嗎?你陪孩子鉆過山洞嗎?你陪孩子打過雪仗嗎?你陪孩子光腳走過路嗎?你陪孩子冒過險嗎?
沒有,或者很少。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樣,只是將時間拿來陪孩子上課外輔導,陪孩子學習,而很少和他嬉戲,陪他玩耍,與他一起接觸大自然,共同體驗生命和心靈的交流。換句話說,你可能從沒有走進過他的生活,更沒有心靈共鳴。
有一種陪伴,其實是綁架;而真正的陪伴,不僅是身在,心要在,靈魂也要在。
小豆豆的成長記錄——老師,我想你陪我轉轉
丁丁,下個月滿3歲。早上來園的時候有些情緒低落,晨圈后,聊天時間講起被踢的事,眼圈發(fā)紅——顯然又傷心了。
課外活動時間,我們在小區(qū)廣場玩,由于剛下雨,丁丁滑了一跤,把褲子屁股打濕了,陶陶用紙巾擦干凈衣服。說:“只濕了一點,我們一會兒回去換衣服吧!”
丁丁沒說話走開,不一會兒來到陶陶面前說:“我想現(xiàn)在你陪我回去換褲子,因為我覺得不舒服。”
陶陶說:“好,那我們走吧!”
回去的路上,丁丁要求走一條離園遠的路。并說到:“陶陶老師,我想你陪我轉一下。”
陶陶說:“好?!?/p>
丁丁似乎悶悶不樂的。陶陶說:“丁丁,你是不是想和我單獨呆一會兒?。俊?/p>
丁丁說:“是的,我想你陪我一會兒!”
陶陶說:“丁丁,你在為早上媽媽踢你難過?”早上丁丁在談話時間說到他媽媽踢他,在說的時候眼圈紅了。
丁丁說:“是因為我踩到了屎粑粑,媽媽踢我的。”
陶陶說:“哎呀,媽媽太討厭了,怎么能踢丁丁叻,踢得多痛啊!下午我和媽媽說,不能踢丁丁!”
丁丁看著我說:“媽媽她也會說你的?!?/p>
陶陶說:“我也會說你媽媽啊,你覺得是你媽媽兇還是我兇?”
丁丁笑了笑說:“你兇?!?/p>
陶陶繼續(xù)說:“就是嘛。對了,媽媽踢到你哪兒了?”
丁丁指著自己的膝蓋說:“這兒?!?/p>
陶陶蹲下去伸手揉了揉說道:“還痛不痛,陶陶幫你揉揉?!?/p>
丁丁說:“不痛了”
然后就笑著跑開了,換好褲子回到活動場地,一掃之前的悶悶不樂,又和其他小朋友們瘋玩去了。
這是9月27日的記錄,昨天丁丁媽媽來接,我問了一句“丁丁說你踢他了,很傷心。”媽媽回說:“就是,這家伙實在是太費了?!卑职謰寢屧缟隙技敝习?,小孩兒正是碰上個小蟲都要研究半天的時段,難免著急。
而幼兒園老師,陪孩子是工作,自然可以心平氣和,等著孩子慢悠悠。正因如此,孩子可以將心里的不快和老師聊聊,聊過了,自然也就不放心上了。所以,老師和家長某些時候可以互換著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很欣賞丁丁媽媽的大氣,猜想她沒看過所謂幼兒教育書籍。她遵從自己內心,不焦慮,不做孩奴,踢就踢了,不糾結,愛孩子愛的真實。
育兒心得:陪他一起長大
育兒心得:陪他一起長大
三年半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轉眼之間陶陶都上幼兒園小班了,現(xiàn)在要談育兒,其實對于我們這些似乎還是孩子的年輕父母來說是門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的課程,我們和他其實是一起成長的。談育兒心得我說不好,我就說說和他在一起的生活體驗吧。
孩子是小大人,需要理解需要平等需要尊重,我們不能以家長自居命令他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時候我們需要放下身段和他好好溝通慢慢引導他。
陶陶是個脾氣很倔強的孩子,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你越對他兇他越不聽你的。我記得有一天是這樣的,他晚上吃飯之前在畫畫,其實也就是去涂色,他很喜歡這個愛好。到吃飯的時候喊他也不理,喊了幾次的我火氣起來了,大聲呵斥他讓他過來吃飯,威脅他不過來就要打他。他脾氣很硬,并不買賬,走過去拉他過來他也不來,然后就開始哭鬧了。他的媽媽就會過來,蹲下和他溝通,詢問為什么不吃飯,他說他想把這一頁都畫好再吃飯。媽媽告訴他有什么事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問你為什么不說話,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說出來,還有現(xiàn)在是吃飯的時間,你看爸爸媽媽都在桌上吃飯了,你也要好好坐著。他說爸爸老是罵我,不想和他說話,我只想畫畫。他仍然堅持要畫完,媽媽告訴他給他兩個選擇,一是再畫五分鐘,時間一到就要吃飯,二是立刻來吃飯。他想了想說再畫五分鐘,五分鐘到了在我們的提醒下他主動乖乖的坐著吃飯。經過幾次類似的事情發(fā)現(xiàn)孩子雖然小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能把你的思維強加到他的身上,要學會傾聽他的聲音,學會尊重他。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里我們承擔著啟蒙老師的角色,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家我們要傳播正能量,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是爸爸,平時工作也很忙,最近半年又在外地工作,陪他的時間就更加有限了,他平時絕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媽媽陪伴的,我平時在家是手機不離手,經常在他面前玩手機,現(xiàn)在我一回家他就向我拿手機,自己動手拿到就打開騰訊視頻看動畫片,這樣肯定不好,于是我制止,告訴他不能玩手機,玩手機對眼睛不好,陶陶理直氣壯的反駁到爸爸也在玩手機,為什么爸爸可以玩,寶寶不能玩,我竟無言以對。他的媽媽從來不在他面前玩手機,所以他從來不問媽媽要手機。因為這個問題我和他媽媽也鬧過幾次不愉快,現(xiàn)在我在家盡量不掏手機,盡量不在他面前玩手機,打電話發(fā)信息盡量也背著他,希望可以改掉這個習慣。
他在成長,我們也在不斷改正不斷學習,陪他一起長大,我會努力做好一個稱職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