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知識:幼兒園早接的孩子是塊寶,晚接的孩子像根草嗎?

發(fā)布時間:2020-07-22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一天的幼兒園生活結束了,每個孩子都會期盼著家人快來接自己,可以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家長也許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晚接孩子,那“早接”和“晚接”到底對孩子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早接和晚接的孩子性格不同?」

有一個學心理的朋友跟我詳細分析了,放學后,“早接”孩子和“晚接”孩子,對他性格的影響,好慶幸,我是一個習慣“早接”的媽媽。

同一個班的孩子來看:被早接的孩子,自信度相對高一些;被晚接的孩子,相對會比較自卑一些。

原因很簡單,被早接的孩子,由于大人早出現(xiàn),代表的是關注和重視,他們心理會不自覺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認知感和自尊感,以此給他們帶來自信。只是,總是固定第一個接,伴隨的可能是虛榮心的增強。被晚接的孩子,由于大人晚出現(xiàn),代表的是不被關注和不被重視,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降得比較低,容易內(nèi)向和自卑??吹絼e人被興高采烈地接走,他們內(nèi)心還可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無助和被遺忘感。

還好,我是“早接”的媽媽。

「“早接”的感覺很美好」

說實話,我又很久沒有去接孩子放學了。很懷念,前一陣子,非常不忙的時候,每天4點出門,約上小區(qū)的媽媽一起去接孩子的小時光。我們4點50開始排隊了。5點整,孩子們準時被老師帶到門口。這時,我會突然開始期待,兒子排著隊出來,我們目光找到彼此后的驚喜瞬間。有種急待要擁抱的歡喜。

我很享受這種一下井噴的美好,總是想站得更靠前一些,能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地方。

所以,早接孩子,不僅僅是他的快樂得到滿足,還有我的幸福也得到了滿足。

「放學后,在幼兒園門口,我都和孩子都可以干點什么?」

因為總是習慣“早接”孩子,接的地點是在學校門口,不一會兒,學校門口就聚集了一堆的小朋友。大家都習慣在學校門口小小玩一會,一起走回去。所以有大把的時間,我會看到他跟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我知道了他是不是受歡迎?我知道了他的好朋友是誰?知道了他們今天都干了什么?知道了他們都喜歡的事。也了解了他跟小朋友相處時最真實的狀態(tài)。

有時候,有些“小心機”的教育我也會在這個時候“執(zhí)行”。

孩子前一陣總是要人抱。我會故意在學校門口,說,要抱著他。

他一下子就慌了,紅著臉,低聲說:“媽媽,不要在學校門口就抱,走到看不到小朋友后再抱。”我說:“要不,現(xiàn)在抱,要不就不抱了。你看,你都知道小朋友會笑話你,你還要媽媽抱!”

“好了,好了,再也不要你抱了。”果然,事后,他真的沒有再要我抱過了。這種成果,感覺自己棒棒噠。

「保護孩子不受任何傷害,是當媽的一種本能」

“晚接”也許并沒有那么不好,但,保護孩子不受任何傷害,是當媽的一種本能。

我這個學心理的朋友,跟我聊“早接”、“晚接”話題時,說了一個故事,直擊我內(nèi)心,當媽后,真受不了這個。

"有一個小孩,媽媽總是最后去接他。久而久之,這個孩子總是在放學前的幾分鐘,突然安靜下來,默默地走到教室的后面,看著小朋友們興高采烈被接走,然后常常一個人趴著柵欄,看著外面,眼中全是期待、失望……

我腦海中,全是這個孤獨的小身影和充滿淚水的眼神,太難受了。

相信很多媽媽跟我一樣,之前總是以自己的時間來安排“早接”還是“晚接”。說實話,1、2次晚接,我覺得肯定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實質(zhì)影響。但是,如果,當媽的知道了“晚接”對孩子不好,處于保護的本能,我們肯定不會像以前一樣忽視這個問題了。

因為這是我們的本能。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一種正常的反應。n4507.cn

就連小貝也不例外,被記者問到為什么總是抱著女兒時,他說是這么說的:因為像機場這樣的地方人非常多,我會擔心她,所以這是我的一種本能,

總想保護孩子們!

「早接孩子,對老師也是一種支持」

幼兒園老師們本來就勞累了一整天,到了放學離園時間,家長能夠按時或者早些把孩子接走,其實也是對老師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

有些老師其實家中也有小孩子,也想早些下班回到家中照顧自己的孩子,希望家長們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早些接走孩子,理解老師的辛苦。

「嘗試做回第一個接孩子的媽媽」

所以,既然“早接”“晚接”都要接,有條件,有時間,我們干嘛不“早接”。

實在,事出有因,之前如果有忽視了,現(xiàn)在起,給孩子一個解釋吧,告訴他,你只是有事,而不是不愛他了,更不會不要他了。

跑起來,嘗試做回第一個接孩子的媽媽!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表揚和批評的尺度如何把握?

一個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人不能過于自信。過于自信,就是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文過飾非,拒不接受批評,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建議,那就無法進步。必須盡早加以克服。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一般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時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過嚴、過苛,孩子怎么表現(xiàn)家長都不滿意,批評過多、過頻,使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反感了,自然就會抗拒批評。

二是對孩子表揚得過多、過濫,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家長總是把“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掛在嘴邊上,進行無原則的廉價的所謂“賞識”。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何謂“哄”?就是用言語或行動逗孩子高興。為此,孩子怎么做都說孩子愛聽的話,這就難免有虛假不真實的言語或做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chǎn)生了一個錯覺: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漸漸地就完全喪失了自我評價能力。因此,就變得不虛心了,你再批評他,他就不接受了,或是接受不了了。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如何糾正孩子的這種缺點:

一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或毛病,家長先不批評,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反思、反省,這樣可以減少對立情緒;

二是可以有意創(chuàng)造一些教育情景,使孩子暴露缺點或毛病,家長及時指出,使孩子口服心服,無法抵賴;

三是對于這樣的孩子,表揚和批評尤其要注意講究分寸,拿捏尺度,不可夸大,一是一,二是二。

何謂“分寸”、“尺度”?這是兩個很近似,而且都是只能“意會”不好“言傳”的概念。“分寸”,即界限?!俺叨取?,即標準。都是說,說話、做事不能太過隨心所欲,只是隨著自己的意思、意志不成,一定要看說話或做事的對象的承受能力,程度應該限制在對象能夠接受和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這樣,才是有益的。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就會走向反面。這就是“過猶不及”。

表揚和批評孩子的分寸、尺度沒有一定之規(guī),沒有統(tǒng)一的、適合所有孩子的一個通用標準。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家長只能細心觀察、深入了解、認真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謹慎從事。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或情緒動態(tài),“摸著石頭過河”,不要魯莽行事。家長不能率性而為,不能完全以家長的主觀意志或憑空想象做為自己行動的依據(jù)。

育兒知識:如何定規(guī)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給孩子定規(guī)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有一些規(guī)矩必須要提前定下,這樣孩子在學校不但會更受歡迎,還會越來越優(yōu)秀。

用別人的東西要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

這個規(guī)矩是讓孩子懂得兩個人之間最基本的社交禮儀,父母應該從一開始就教會孩子分清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亂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做錯事要先道歉,不要激化矛盾

做錯事主動道歉可以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道歉無疑就會激化矛盾,可見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校園時光,懂禮貌的孩子在學校會很受歡迎,將來還會越來越優(yōu)秀。

不做主動惹事的人,別人惹你了,也別吃啞巴虧

這一條也是最關鍵的,因為孩子進入小學,就難免會有打架斗毆的時候,尤其是男孩子,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去主動惹事。當然,如果別人惹孩子了,也要告訴孩子不要吃啞巴虧,要學會自衛(wèi),并告訴老師,而且回來要告訴家長。這是教會孩子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孩子有原則,在學校也自然會很受歡迎,將來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

其實單說定規(guī)矩的內(nèi)容,家長還是比較好列出來的,可是中途難免會給孩子補充一些規(guī)矩,補充的這些規(guī)矩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對,那么怎么跟孩子定規(guī)矩孩子才不會反感呢?我們來看看美國媽媽的方法。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有一天大衛(wèi)和朋友玩得很開心,晚上天黑了還沒有回家,媽媽聯(lián)系到大衛(wèi),把他喊了回來,大衛(wèi)回來后一臉不開心,我想大部分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情大概都會這么說:“大衛(wèi),你今天回來得太晚了,以后回家不要超過……”

但是大衛(wèi)的媽媽并沒有急于跟他定規(guī)矩,而是先描述了大衛(wèi)的感受:“我知道中途把你叫回來,你很不開心?!贝笮l(wèi)說:“是啊?!比缓髬寢層终f:“但是你回來太晚的話,我會為你擔心啊。不如我們想想有什么兩全其美的方法,讓我們兩個都能接受?”這引來了大衛(wèi)的興趣,大衛(wèi)主動提出了每天晚上幾點回家,而且媽媽拿出紙筆記了下來,這個規(guī)矩就算是定下了,而且兩人都很愉快地達成了共識。

所以,不管是遇上什么事情,家長都不要急于給孩子定規(guī)矩,而要按照這種方法和孩子進行協(xié)商,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育兒觀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育兒觀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隔代教養(yǎng)是整個中國社會現(xiàn)在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加上獨生子女的原因,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里大人的眼中都是最棒的最好的。這就造成了家長們看不到孩子的不足,更接受不了來自外界的善意的批評。

班上有個調(diào)皮的女孩子,規(guī)則意識比較淡薄,話比較多,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上課的時候不停的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找身邊的小朋友講話,是個讓老師很頭疼的孩子。作為大班的孩子,需要為以后上學做準備,需要培養(yǎng)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對于大班的小朋友,要求更多,相應的獎懲措施更嚴格。但是大班的孩子有自己的脾氣,有很強的個性,對老師的懲罰會不聽,不服從。于是老師想讓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可是得到的卻是這樣一段話:“我家寶貝是最棒的,我家寶貝要哄著,她吃軟不吃硬?!薄拔壹覍氊愡€小,以前帶過她的大人都說她很聽話,很懂事的?!?/p>

對于家長心疼自己孩子的心理我很能理解,他們每天跟孩子相處,是最了解孩子內(nèi)心想法的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他們最知道原因也最能理解,可是因為這位溺愛,他們忽視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停的有人為他們犯的錯誤收拾殘局?不是!是自己知道并克制自己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當然我說的這種情況也只是出現(xiàn)在個別的家長身上,而且基本是老人。常說隔代溺愛,因為寶貝自己的孩子,所以眼中只能看到孩子可愛的地方,耳朵只能聽到別人的夸獎,對于孩子犯的錯誤可以完全包容,對于別人提出的善意的建議和批評不愿接受,他們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但是同時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的眼中都是很棒的。所以對于幼兒園老師的新的教養(yǎng)方式和他們的老式教養(yǎng)方式發(fā)生了沖突,這中間需要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來調(diào)節(jié)。因為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的未來。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無論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就是“快點!快點!”可是往往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焦慮,那怎么才能讓孩子做到自覺不磨蹭呢?

慢與磨蹭的區(qū)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究竟是慢還是磨蹭以及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慢: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動作比較慢,有的性格使然,也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動作慢等等。

拖拉:會做的但是拖著不肯去做,或者故意阻礙和有意拖拉。

造成磨蹭的原因

作為幼兒園老師,大家肯定深有體會,在每個班級里會有那么幾個“小尾巴”,做任何事情都是磨磨蹭蹭,需要老師不斷地去提醒及督促,那你們知道是什么導致孩子的磨蹭嗎?

1、時間概念模糊

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時間的概念越模糊。

2、天生動作較慢

一個班級里孩子的性格各異,有一些孩子做事速度很快,也有一些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慢,這其實是與孩子的性格有關。

3、注意力易分散

孩子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正在做的事。

4、動作發(fā)展較慢

孩子年齡越小,神經(jīng)肌肉活動越不協(xié)調(diào),動作的不熟練導致了做事緩慢。

特別是在運動活動中,孩子的動作與他們運動的時間有著直接明顯的聯(lián)系,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吧!

5、大人不斷催促

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會被分散,甚至因緊張而不知道做什么,把在進行中的事情都無法做好。

6、內(nèi)心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7、幼兒不感興趣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大人要求的事沒興趣,由于無法直接抗拒,所以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五月育兒知識: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總是主張“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以批評為主,甚至在別人面前要稱自己孩子為“犬子”以示謙虛。慢慢的,隨著一些國外育兒觀念的引進,現(xiàn)在更多地主張表揚教育,對孩子要鼓勵表揚為主,樹立孩子自信心。這二者之間到底怎么權衡,表揚孩子也有什么技巧沒?

1.夸獎要言之有物,越具體越好

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北頁P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表揚,且容易養(yǎng)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2.夸事實不夸人格

如果要表揚和稱贊孩子,應該表揚和稱贊他所做的事,就事論事,而不是他的人品或性格。“好寶寶”、“聰明”就是典型夸人格的話,次數(shù)一多,孩子便會真覺得自己很棒、很聰明,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如果當某天,他碰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困難,比如下次考試沒有考到好成績,也沒能進入一所名校,便會大受打擊,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很棒,也不聰明,這種感覺會讓他無比失落,也會覺得你之前對他的表揚和稱贊都是不符合事實,虛假的。等你下次再夸贊他最棒和聰明是,他便會覺得特別無聊和虛假。性格自卑內(nèi)向的孩子還會覺得對不住你給予的表揚和稱贊,從而在心中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甚至不愿意在你的面前表現(xiàn)。表揚和稱贊錯了,同樣也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和負面效益。表揚和夸贊孩子時,可以描述事情本身,但不要評價孩子的性格,可以對他的成績和表現(xiàn)進行客觀的描述,而不是一味美化和拔高孩子,特別是品格方面。

3.夸獎要及時才有效

當孩子需要媽媽時,要及時回應孩子。孩子做了好事,對孩子的表揚要及時。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對孩子的拒絕要及時。孩子做了壞事,對孩子的“懲罰”要及時。那么,這個及時是有多及時呢?3秒。3秒之內(nèi),你對孩子做出的言行會和3秒之前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成功地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記。

4.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是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睂α硪话胝f:“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5.夸獎要看結果也要看過程

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干其它家務。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育兒知識:孩子生病了,送還是不送幼兒園


很多年輕媽媽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好不容易上幼兒園了,以為可以稍微輕松一下,可寶寶動不動就流鼻涕、咳嗽、感冒發(fā)燒……寶寶難受,家長也跟著著急。更讓人困擾的是,如果寶寶生了病,到底該不該送到幼兒園去呢?

一個班里有五六個小朋友在咳嗽,不少媽媽們開始擔心了,這樣會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寶寶生病了要不要去幼兒園,家長一定要清楚寶寶的病,有些病可以上幼兒園,有些則建議不要送。

這種情況可以送

如果寶寶就是一點小感冒,流點清鼻涕,沒有咳嗽,也沒有任何發(fā)燒的痕跡,精神狀態(tài)良好,食欲與平日無異,這樣是可以帶藥入園的。

非傳染性的慢性病是可以正常入園的。季節(jié)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氣管炎……其實一些慢性病、過敏性的體質(zhì)都是因為體質(zhì)下降、免疫力不足造成的。上幼兒園有助于轉(zhuǎn)移注意力,與小伙伴一起蹦蹦跳跳、忘情游戲,孩子不舒服的感覺也能減輕。

這種情況不建議送

1、腹瀉

家長要知道,造成腹瀉的細菌有傳染性,如果寶寶大便呈水狀或粘液狀,腹瀉很頻繁,偶爾還會出血,那就一定不能去幼兒園,以免傳染給其他小朋友。如果寶寶上吐下瀉,也不宜去幼兒園,因為這個時候?qū)殞毢芴撊?,一旦嘔吐停止,大便不再呈噴射的水狀,寶寶感覺好很多時,就可以去幼兒園了。雖然還沒有好徹底,但是已經(jīng)不具傳染性了。

2、感冒和發(fā)燒

大部分感冒病菌不會像腹瀉意義引起幼兒園病菌大流行。如果寶寶流清鼻涕,人還是很自在,沒有特別不舒服,只發(fā)一點低燒,可以去上幼兒園。如果寶寶鼻涕黏稠,呈黃色或者綠色,還伴隨著發(fā)燒、耳朵疼、經(jīng)常夜醒,精神也懨懨的,說明寶寶應該呆在家里,寶寶有可能耳部或者鼻竇感染。

3、喉嚨疼痛

寶寶喉嚨疼,如果還伴有發(fā)燒癥狀,那么最好不要去幼兒園,因為這種疼痛很可能是手足口病等傳染疾病造成的。至少要等到發(fā)燒和喉嚨疼痛癥狀消失后才能去幼兒園,一般要五天左右。

4、眼睛有分泌物

雖然感冒會造成寶寶眼睛有分泌物,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傳染。會造成傳染的是結膜炎,也是俗稱的紅眼病,如果寶寶眼睛分泌物帶有血絲,就說明是有傳染性的結膜炎,需要呆在家里,用抗生素眼膏或者眼藥水治療,很快就可以治愈,不會再傳染,因此只要一開始治療,就可以去幼兒園。如果分泌物中沒有血絲,就說明是不會傳染的情況。

5、咳嗽

寶寶感冒通常會伴隨咳嗽、如果只是干咳或者只有晚上咳嗽的情況,就別必要呆在家里。如果寶寶咳嗽還伴隨著發(fā)燒、發(fā)冷、咳出黃色或者綠色粘液,就需要去看醫(yī)生,不能去幼兒園。

6、水痘

水痘是兒童最易傳染的病。長了水痘一定要去看醫(yī)生,然后呆在家里靜養(yǎng)。寶寶長水痘,剛開始的癥狀類似于流感,發(fā)低燒無精打采,然后寶寶的背上、胸前、肚子和臉上都被蚊子叮了一樣,在一天之內(nèi),這些斑點會變成水泡,流出膿液。等所有的斑點結疤之后,寶寶才能去幼兒園。

溫馨提示:

寶寶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堅持上幼兒園,因為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又中斷,等下次再去的時候,又要經(jīng)過新一輪的適應期。

若是身體條件限制不能去上學,父母也要把不能去幼兒園的原因告訴寶寶,讓他明白什么情況下可以不去幼兒園,同時,也要告訴寶寶,等他病好了,家長有家長的事情,寶寶也有寶寶的事情---上幼兒園!讓寶寶放棄依賴大人一直呆在家里的念頭。

育兒知識:孩子喜歡罵人、說臟話,是學壞了嗎?


罵人就是用歧視、侮辱、詛咒等語言傷害別人,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抗性罵人——作為攻擊手段,傷害別人。有的是主動攻擊,如見到不順心的張口就罵;有的是回擊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罵我,我就罵你。

二是發(fā)泄性罵人——通過罵人發(fā)泄心中對某種現(xiàn)象的不滿,或者表達不良情緒,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有的人整天罵罵咧咧就是如此。

三是模仿性罵人——罵著玩的,模仿別人,覺得罵人能夠引起別人的關注,很酷,罵人不帶臟字,很藝術,很有個性,很好玩。四是不良的語言習慣,如有的人喜歡帶口頭語,不是為了罵人,而是幫助表達語氣。

針對您孩子的情況,您可能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第一,看孩子是否有直接的對抗源,比如是否被欺負。七歲的孩子,社會化程度不高,一般來說不會有過多的社會性仇恨,這種類型不多。

第二,看看孩子內(nèi)心里是否有某種不滿情緒,比如他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孩子的課業(yè)負擔是否太重,孩子的自由是否受到過多的限制,等等。這類情況也不太多,如果存在,請及時解決。

第三,看看孩子是否在模仿別人,尤其是家人、同伴、親戚、鄰居。罵人行為一般是觀察學習的結果,比如電視上看到了罵人行為,同伴中有罵人行為。

如果是這樣,需要遠離不健康的人或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孩子朝好的方向發(fā)展。

相關推薦

  • 育兒知識: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
    2020-06-20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如何定規(guī)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給孩子定規(guī)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有一些規(guī)矩必須要提前定下,這樣孩子在學校不但會更受歡迎,還會越來越優(yōu)秀。 用別人的東西要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 這個規(guī)矩是讓孩子懂得兩...
    2020-07-16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育兒觀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隔代教養(yǎng)是整個中國社會現(xiàn)在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加上獨生子女的原因,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里大人的眼中都是最棒的最好的。這就造成了家長們看不到孩子的不足,更接受不了來自外界的善意的批評。 ...
    2020-11-17 閱讀全文
  •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無論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就是“快點!快點!”可是往往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焦慮,那怎么才能...
    2020-08-12 閱讀全文
  • 五月育兒知識: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總是主張“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以批評為主,甚至在別人面前要稱自己孩子為“犬子”以示謙虛。慢慢的,隨著一些國外育兒觀念的引進,現(xiàn)在更多地主張表揚教育...
    2020-07-27 閱讀全文

孩子很自信,但是不能接受批評,一批評就抵觸。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逐漸進步呢?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疑問。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怎么辦 很多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主見,...

2020-06-20 閱讀全文

給孩子定規(guī)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有一些規(guī)矩必須要提前定下,這樣孩子在學校不但會更受歡迎,還會越來越優(yōu)秀。 用別人的東西要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 這個規(guī)矩是讓孩子懂得兩...

2020-07-16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隔代教養(yǎng)是整個中國社會現(xiàn)在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加上獨生子女的原因,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里大人的眼中都是最棒的最好的。這就造成了家長們看不到孩子的不足,更接受不了來自外界的善意的批評。 ...

2020-11-17 閱讀全文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無論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就是“快點!快點!”可是往往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焦慮,那怎么才能...

2020-08-12 閱讀全文

五月育兒知識:你真的會表揚孩子嗎?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總是主張“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以批評為主,甚至在別人面前要稱自己孩子為“犬子”以示謙虛。慢慢的,隨著一些國外育兒觀念的引進,現(xiàn)在更多地主張表揚教育...

2020-07-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