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再疼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8種苦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幼兒園種說課稿 幼兒種蒜活動方案 教育孩子筆記一、讀書的苦
讀書的苦鑄就未來的路,讀過的書從未浪費,它們化作能量支撐你去看最美的風景,眼前繁多的知識是通往未來的門票。
二、批評的苦
沒有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唯有歷經磨難,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每一個批評你的人,都是生命里的貴人,指引你不斷的超越自己。
三、分離的苦
人生總要學會告別,一路不斷失去卻也不斷收獲,懂得日后的別離,才能學會珍惜當下,善待每一次相遇。
四、變遷的苦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本身也在改變,變化帶來恐懼不安,也可能蘊藏驚喜,對待變化的從容是我們畢生的修行?!緒WW.722331.coM 教師資源網】
五、失敗的苦
成長的路上風波不斷,,失敗從不會斷絕,唯有一次次汲取經驗,才能把失敗化為成功的墊腳石,成功才能指日可待。
六、殘缺的苦
完美可遇不可求,殘缺卻是生活的必備,不但事物難以完美,父母,愛人。朋友都并非完人,接納不完美,是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
七、遺憾的苦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獲的回報,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懷著期望,盡力讓自己無悔無愧。
八、教養(yǎng)的苦
人不能隨心所欲,大家的克制和尊重形成利人利己的公德,戒掉自己的壞習慣,才能成為適應社會的人。
誰的成長不經歷苦澀?孩子必須承受的苦正在引導他們成長,該吃的苦都嘗過,該走的路都走過,該做的事都努力過,成長會因此變得意義非凡?。。?/p>
如今的孩子,往往都是蜜罐里長大,是溫室里的花朵。有時候,越是嬌慣,就越是脆弱,不堪一點點風雨和打擊。
未走出家門的孩子,都是需要我們和學校一起教育的。既然不能一輩子陪著孩子、護著孩子,就該讓孩子磨礪出一顆堅強的心,學會與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解,從容地面對風波和不平。
只有讓孩子經歷了該經歷的苦,孩子才能脫胎換骨。為了孩子的未來,就放手讓他去成長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幼兒也在承受教育苦難
為了能讓孩子進入公立幼兒園,百余家長前往昌平區(qū)工業(yè)幼兒園排隊等候報名。然而家長們排了七八天隊,幼兒園仍未發(fā)布招生簡章。
這一幕何止發(fā)生在一家幼兒園。小兒今年正好也要上幼兒園,帶他去報名時,便聽說有家長凌晨2點就守在園門口。還有人說,小孩明年上幼兒園,現在就開始為此事操心。有家長因此感慨:如今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
為何如此?看上去是僧多粥少,公立幼兒園吸納能力有限所致。其實,這也是教育體制弊端的一種體現。幼兒也在為教育不公付出代價,承受現行教育的苦難。
公立幼兒園人滿為患,根本原因不在于公辦學校有多好。比如,老師虐待幼兒的現象,私立學校有,公辦學校也有。可為什么家長寧愿到公立幼兒園排隊,而把私立幼兒園當作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這是因為,公辦園能夠獲得更多教育資源,比私立幼兒園更具優(yōu)勢。私立幼兒園由于得不到財政和政策的同等對待,一開辦往往就只能朝貴族園的方向發(fā)展,因而難以成為普遍享有的教育大餐。
從這個角度,更該說是家長們不得不選擇公立園。例如,最近全國都在加強幼兒園安保措施,可人們發(fā)現大量人力物力都投向了公辦園。在許多地方,私立幼兒園壓根得不到政府的安全保護,除非自己掏錢購買。小兒正在讀早教班,所在早教中心一扇大門常打開,可是又有什么辦法?這就是“公私不同”的一種具體表現。
公辦教育資源有限,有錢有勢者又都往這扇門里鉆,這也加劇了幼兒教育的不平等狀況。正常來講,公辦教育應當面向普羅大眾,有錢人選擇私立(貴族)學校才對。但有錢人擠著享受公辦教育的好處,沒權沒勢的家長只能眼巴巴排隊,為幾個有限的名額。
更嚴酷的現實是,別看排了那么多天的隊,也未必都能報上名;就算報上了名,也未必能順利進入幼兒園。“內部直升”,加上從后門進來的小朋友,公辦幼兒園要么根本不用面向社會招生,要么名額有限,排隊也解決不了幾個小孩。當然,這也沒法苛責那些走后門的人,是大環(huán)境使然。本轄區(qū)的小孩都不一定上得了轄區(qū)內的公辦園,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所有這些問題,往深了說,都和現行教育體制密切相關。為今之計,就在于徹底打破公辦、私立的藩籬,在財政和政策上對公私學校一視同仁,甚至應當大力扶持民辦教育,這樣才能逐漸緩解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的困境。
育兒觀念:讓孩子適當吃點苦
育兒觀念:讓孩子適當吃點苦 最近在班級中發(fā)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寶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慮考慮這件事做起來會不會很累,如果是的話,他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答案:“老師,我不會做……”其實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只是孩子給自己找的一種借口而已!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家里爸爸媽媽寵著,爺爺奶奶慣著,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愛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見,家長普遍關心該怎么做、做什么去盡量滿足孩子的每個要求。的確,如他們這般年齡正應該是享受幸福的時刻,但是像這樣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的依賴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也越來越弱,一旦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遇到困難退縮、逃避、放棄,甚至……。家長們適當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吃苦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經歷苦難、險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頑強,生命力也更旺盛。我們應該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云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沒有擔當的,你不要怪他沒有責任心,實在是他沒有鐵肩,用什么去擔?
不能吃苦,終究是會讓身邊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這樣的影響是一生的。
01、看看我們村的兩個老頭,就會有這樣的感觸。
當你看著他們從你面前走過,就會感覺歲月匆匆,人生不過幾個十年??!
我們村這兩個老頭,一個是年輕時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張羅的。
50歲的人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在外邊做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沒做幾下就玩去了,說太苦了。然后騎著車去外邊尋牌友,釣魚,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沒有多少人待見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園里勞作,酷暑時節(jié)全身包裹著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掙幾十塊的工錢。因為一個家庭一年的開支,人情往來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光靠種幾塊地肯定是不夠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還要張羅飯菜,風吹日曬下的臉常常像裂開的老樹皮,那雙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們都覺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沒有感覺,她也許覺得自己就是這命吧。
還有一家人就不然,老頭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過得滋潤自在,走在外邊也是腰桿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勞動讓人有尊嚴。
02、很多人長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歡的模樣,都是成長的時候從根處壞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的觀念是關鍵。
我們會發(fā)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個家庭如果有好幾個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個是弟弟的話。這個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為從小有爹媽疼著,遇事有姐姐罩著。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發(fā)珍惜,視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愛的天枰就朝著小的那個傾斜了。
我以前的一個同事,還常常被老父催著寄錢回去,給弟弟建房子娶媳婦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讓孩子吃一點苦的。自己省吃儉用慣著孩子,結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讓孩子給綁住了。
有一個媽媽曾留言說,老公家里有一個弟弟就是被溺愛的,現在26歲了,從來不為別人著想,家里條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農村種地的,過年都舍不得買點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蘋果手機跟風買,還出國去玩,還找我們借兩萬塊錢去整鼻子,好多這樣的事情,之前覺得是他不懂事,后來才發(fā)現都是他爸媽慣的,而且我婆婆還說他從小就這樣,要的東西沒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帶孩子,不需要她的幫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讓他們甘愿成為一個寄體,養(yǎng)出寄生蟲呢?
溺愛只會害了孩子。有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務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很多孩子長很大了都不知道鹽是多少錢一包,油是多少錢一桶。
記得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打打游戲,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于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這樣的回答,讓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為我們很多的家庭,父輩努力打拼,積攢可觀的家產,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經吃過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勞累。結果,就養(yǎng)出了白眼狼,養(yǎng)出了啃老族。
我們還會常常聽老人說,省著點,因為你生了兒子就要考慮給他買房,在農村就要考慮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
我們老家那邊,如果是因為家里沒有房子讓兒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責的竟然是老子無能,而不是說兒子沒用。
我覺得這個邏輯很混蛋。為什么兒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前段時候,一個多年沒見的同學在微信群里借錢,說自己要做生意,結果本來熱烈交談的群,一下就鴉雀無聲了。
這位同學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的好吃懶做。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臉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爺爺喂飯,上學的書包永遠是爺爺背著。
讀中學后更是這樣,每次一堆臭襪子臟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時候就拿回去給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還愛借錢,讀書的時候就幾乎把所有的同學借一個遍。
沒想到現在30多歲了,還是老樣子,聽說剛剛跟妻子離婚,家里的孩子判給了妻子。也沒有一個正經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過借錢來發(fā)財。
結果混成了一個這樣的光景。
其實這樣的結果父母是要負責的,為什么當年讓他在爺爺奶奶這樣的溺愛中成長。
他就如同掉在一個蜜罐子里,不知道外邊的天空是什么樣的,更不知流汗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他當年的享受換來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無所謂的樣子,表面風光的很,也許在某一個深夜,他也會對著鏡子,看著自己日漸衰老的臉,狠狠地責罵自己,追憶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訴命運的不公吧。
04、從小被嬌慣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苦難這所學校的教育,才能獲得實際有用的智慧。
告訴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個讓孩子吃苦的意識,能不幫忙就不要幫忙,孩子流點汗,吃點苦是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愿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通過努力奮斗,才能實現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但是多年后,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育兒觀念:愛,要讓孩子知道
育兒觀念:愛,要讓孩子知道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小朋友的節(jié)日,為了讓孩子們能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jié)日,昨晚我讓家長幫孩子們準備一個節(jié)目,讓孩子們來展示一下自己。今天早上我剛來幼兒園就看見源源小朋友已經到了,他阿婆正在叮囑他別忘了今天要表演的節(jié)目。而一旁的源源一邊說知道了,一邊說阿婆再見,似乎有好多的不放心,一邊繼續(xù)叮囑著,一邊離開了教室……一會兒小燁也由阿婆送來了:“呆會要舉手,要好好表現,知道嗎?”“別忘了用這個……哎呀,我們的快板怎么沒帶啊,別急,奶奶回去拿?!敝灰娔棠袒厝]多久,又氣喘吁吁的來了,燁燁,奶奶幫你把快板拿來了,呆會要好好表演哦?!笨墒菬顭畈⒉幌矚g那快板,硬是要奶奶拿回去,而奶奶卻拿著快板很堅持,看著這祖孫倆……我的心里驚起一陣陣的波瀾,而這些似乎也曾在我身上發(fā)生過,當時的我就和現在的燁燁一樣,不懂這就是愛,一種長輩對于我們無私的愛,最彌足珍貴的愛,而今我已經失去了這份沉甸甸的愛,我不想讓我身邊的孩子也想我一樣因為兒時的不懂珍惜而現在后悔。于是我接過這一塊不一樣的快板:呀,這塊快板真漂亮,燁燁,是你的嗎?他點點頭。誰買的?他小聲的說,是奶奶。我故意拿反了快板,敲了起來……燁燁說:不對,郭老師,你拿反了。哦,是嗎?我反問,疑惑的看著他。只見燁燁變的很有成就感的教起我來了,他阿婆看了也很滿意的離開了。
家長真的很容易就會被我們的孩子滿足,總覺得我們?yōu)楹⒆幼龅囊磺卸际菓摰?,擔心的是不能把愛全給她們,卻從不考慮孩子們是否知道了我們給予了他們多少愛,以至于不少孩子不知道感恩,只把家長當成索取的源泉,我沉思了……這樣的問題能全怪孩子不聽話嗎……其實在我們愛孩子的同時,也該讓看看我們對他們的愛,了解我們對他們的愛!
而作為我們教師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樂施好善一點,給孩子多一點信心,給孩子多一些鼓勵,給孩子多一份理解,給孩子多一次機會,相信我們定會“用心靈贏得心靈”——贏得孩子的心靈,贏得家長的心靈。
育兒觀念: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
育兒觀念: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
最近在班級中發(fā)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寶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慮考慮這件事做起來會不會很累,如果是的話,他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答案:“老師,我不會做...”其實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只是孩子給自己找的一種借口而已!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家里爸爸媽媽寵著,爺爺奶奶慣著,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愛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見,家長普遍關心該怎么做、做什么去盡量滿足孩子的每個要求。
的確,如他們這般年齡正應該是享受幸福的時刻,但是像這樣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的依賴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也越來越弱,一旦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遇到困難退縮、逃避、放棄,甚至......。
家長們適當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吃苦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經歷苦難、險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頑強,生命力也更旺盛。我們應該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