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師,什么是無聲的抗議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什么是教育筆記 什么是幼兒園的游戲 什么是幼兒園說課稿 進入中班以來,孩子們的精力是越來越旺盛,特別喜歡和同伴在一起說話、玩游戲……班級里到處都是吵吵鬧鬧的喧嘩,特別是過了新年以來更甚。每次都需要我及時地介入,而有時我的介入基本上也只能維持三到五分鐘,效果甚微,不免讓人有些郁悶。這天午飯前,班級里又是吵吵鬧鬧的,我試圖制止這種吵鬧聲,試了幾次無果后,我正犯愁,突然,看見馮小寶舉起了小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一邊不滿地小聲嘀咕:“吵死了!”她旁邊的雅潔看到了也捂住了耳朵,不滿地看著身邊在大聲說話的孩子。不一會兒,又有幾只小手捂上了自己的耳朵??吹竭@種情景,我心里靈機一動,對著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看,為什么有幾個小朋友用手捂住了耳朵呢?”這一問,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幾個捂耳朵的孩子身上,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沉默片刻后,雨辰輕輕地說:“可能是因為我們太吵了……”聽到了答案,我馬上抓住這句話:“對呀,因為你們的講話聲音太響了,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所以他們向你們提出了‘無聲的抗議’?!?/p>
“無聲的抗議?”幾個孩子眼里帶著疑惑:“馮老師,什么是無聲的抗議?”“無聲的抗議就是這些孩子自己安靜了,只用捂住耳朵來表示希望大家安靜下來?!甭犃宋业脑?,孩子們紛紛表示明白了。隨即蓓蓓突然提議:“我們以后都用‘無聲的抗議’來提醒別的小朋友安靜下來吧!”蓓蓓話音還未落,大多數(shù)孩子都齊聲表示同意。于是,我與孩子們達成了這個“無聲的抗議”的協(xié)議……【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網】
升到中班以后,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們比小班的時候本領大了許多——他們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只是聽從老師的安排,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面對著這些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活躍起來的孩子們,缺乏方法的我常常感到很頭痛,曾經也嘗試過許多方法來和我的孩子建立一些共同的規(guī)則意識。但是,這些來自老師的規(guī)則,對孩子們來說還是一些死死地“規(guī)矩”,而不是孩子們自己接受并且樂意遵守的“規(guī)則”。而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們共同討論,或是從某個孩子的某個觀點建議開始,擴大影響,使之變成大家共同認同的規(guī)則,這樣孩子們樂意接受也愿意遵守。
我和孩子們達成了“協(xié)議”之后,便開始實施了。每當教室里吵鬧聲有愈演愈烈之勢時,有些懂事的孩子便會舉起自己的小手捂住耳朵,用帶著抗議的眼神看著周圍還在吵鬧的孩子,有些孩子看見了這“無聲的抗議”便會馬上停下來不說話,注意力也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如果吵鬧聲還在繼續(xù),那么,我會輕點一下:“孩子們,你們看,有人有‘無聲的抗議’咯!”說完后,大家便會真的自覺安靜下來,同時把注意力也集中到我的身上。
看來,這個方法短期內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中班的孩子是需要老師和他們商量共同制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則的。以后,我決定多多讓我們的“小鬼來當家”,讓他們自己來做主,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監(jiān)督并幫助他們遵守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幸福是什么
我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經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時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那些幸福和快樂是孩子們給予的.其實幸福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我突然發(fā)現(xiàn)空著一個座位,“這是誰的座位”?一個小朋友說是寧寧。寧寧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寧寧推開門進來了。“寧寧,你去哪兒了?怎么沒一塊上來呀?!彼t著臉說“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時候忘了告訴老師了?!笨粗o張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絲絲歉意,如果我在上班前點數(shù)一下孩子,不就沒有此插曲了嗎?“對不起,是老師的原因,以后老師不會丟掉你了?!睂帉幮α?,全班的孩子都笑了,我也開心的笑了,是發(fā)自內心的笑。其實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就是他們的榜樣,老師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確的,他們沒有想到我會跟寧寧道歉。作為教師的我們,平時一直在教育幼兒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個樣子看一看。所以我們必須檢點自己的言行,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只有時時處處做好孩子的表率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形成文明的舉止和高尚的人格,以無窮的魅力和較高的修養(yǎng)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什么是快樂?
在一次游戲過后,我問朱朱,你覺得玩游戲快樂嗎?朱朱說快樂啊。我又問,為什么你覺得快樂呢?朱朱歪著腦袋說:“因為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啊
但是,佳佳小朋友卻不是這樣認為,她舉著小手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經常有人跟它講笑話,所以覺得很快樂!”這出乎我意料的奇特想法,使我很驚訝,我馬上反問他:“那你什么時候覺得很快樂?她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有人跟我講笑話時,我覺得很快樂!
這一問一答,使我悟出了她平時為什么喜歡傻笑的原因,也使我回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那次離放學還有一段時間,我就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好朋友一起玩,這時,佳佳就指著邱宇對我說:“老師,我想和邱宇一起玩!”當時,我不介意地反問了一句:“為什么?”她笑著對我說:“他老喜歡說笑話,我跟它一起玩覺得很快樂!所以我想跟他玩!看來,我平時對他的傻笑批評是偏面的、不切實際的。
俗語說的好:千人千模樣,萬人萬脾氣。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個性。老師的同一句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卻不一樣。這就需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走進每個孩子的情感世界,悉知他們的所思所想,體會他們的內心感受,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走進孩子。
快樂是什么
快樂本身是簡單的。
孩子的快樂是什么?我問了很多的家長同一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孩子需求什么?”大部分家長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有的家長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孩子的需求是“擁有好的學習環(huán)境”、“豐富的知識”,我認為孩子需要的是“快樂的成長”。
孩子的快樂其實是簡單的,哪怕是一塊糖、一個小紅花、一句贊美的話,都會讓他快樂。既然孩子的快樂來源那么多,為什么我們要吝嗇自己的一句話,一個禮物呢?
那老師的快樂又是什么?每個老師的快樂來源都不同,我個人的快樂就是---孩子們快快樂樂,每天能高興地來幼兒園,喜歡我,能在幼兒園里當好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教師,體現(xiàn)我自身的價值,便是快樂。
家長的快樂其實更簡單,只要自己的孩子快樂了,他便會更快樂。
孩子、老師、家長三者之間的快樂,都是圍繞著孩子這一主體,如果明白了這一事實,那么我們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老師你在干什么?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場面,我在寫東西的時候,我在整理學具的時候,我在翻找東西的時候,孩子們習慣湊過來問:“老師,你在干什么?”或者問:“老師,你要干什么?”每當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是說,小朋友先坐好,一會就知道了。很忙亂的時候,也會說:“老師忙呢,快去坐好。”
今天早上,我打印出來幾個字,不是很清楚,就蹲在電腦旁邊,用記號筆在描畫,李昱、于斐就過來問:“老師,你在干什么?”我都沒來的急看他們,忙的只是說:“都去坐好?!备杏X又有孩子圍上來,我抬頭一看,王如月。一個從來不多言多語,總是坐在小椅子上,從來不會引起老師注意的小女孩,她竟然也過來看。那一刻,我感覺老師在這里做點什么,對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吸引,孩子肯定很想知道,老師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一會就是上課的事?說不定心里還有很多別的疑問和好奇。所以那么乖巧不愛動的孩子,竟然也敢于走近老師看看老師在干什么?
于是,我抬起頭,跟孩子們說:“老師在這里描幾個字,一會找小朋友幫老師涂色?!蔽以俳又璧臅r候,沒有孩子走過來了。
我們經常說孩子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有時我們也是說說,沒有真正的把孩子當個體,所以我們和孩子共處的時候,不妨什么事都跟孩子說說,讓孩子了解我們做什么。可能這樣的交流更有助于完善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那份情感會來的更溫馨,更溫暖。
老師,為什么不叫我?
慧慧是一位不聲不響的小朋友。記得我剛到這個班時,指導老師介紹班上情況時,特別提到一些比較聰明、能干的幼兒,但沒有提到慧慧的名字,自然我也就沒去注意她。
為了和孩子熟悉,了解他們,我這個才上崗的新兵一有空,我就有事沒事找那些活躍、能說的幼兒,和幼兒聊天,聯(lián)絡感情,上課時也總請這些小朋友回答問題。
一天自由活動時,慧慧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老師,你上課的時候為什么總不叫我回答問題?\"我聽了心里一怔,支吾著說:\"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舉手吧?\"\"不,我舉手了!可是你還是沒有叫我?\"慧慧堅持著說。我感到十分窘迫,但還是想方設法為自己找個借口,低聲地說:\"那可能是老師沒有看到。\"慧慧聽了,大聲地說道:\"那我以后把手舉得高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慧慧興奮地問我,我用力點點頭,她高興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動室。我獨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幼兒的發(fā)展,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可我卻……
從那以后,我上課提出問題,不只讓聰明能干的孩子回答,也想方設法讓所有孩子都有說話的機會。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我發(fā)現(xiàn),慧的思維其實并不比別人差,語言發(fā)展也較好。在我教研課上,班上幼兒和我配合得相當好,尤其是他們創(chuàng)編的詩歌讓聽課老師大為震驚.
無聲的點名
每天給孩子們點名時,往往都會出現(xiàn)亂說話的現(xiàn)象,致使后邊的小朋友聽不到自己的名字。為此,我們真是傷透了腦筋。這天點名前,我提議:“今天老師的嗓子特別的疼,突然想起了一個好的注意,”孩子們一聽好的注意,活動室里馬上安靜的下來,這時我宣布“今天點名字老師只張口不說話,點到誰的名字誰站起來喊到,OK?”“好“孩子們一聽,趕緊閉上嘴巴坐正了,兩眼直盯著我的嘴巴。我宣布開始點名,“司明杰、宋文燦——”我只張嘴巴不發(fā)出聲音,只見孩子們瞪得大大的眼睛,望著我的嘴巴。整個點名過程竟沒有一個小朋友大吵大鬧。接下來的幾天,點名紀律竟是出奇的好。偶爾也有幾個調皮的孩子無意識的分散了精力,聽不到自己的名字,在老師的提議下我們大家便會異口同聲地叫出他的名字。無聲點名法既使我們省了很多力氣,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有意注意和自我約束力。接下來我又嘗試許多的方式點名字,例如:擺造型、打節(jié)奏等等,我們還大膽的嘗試了點學號的方式。效果還不錯,而且孩子們特別的感興趣。點名在活潑有序的氛圍中拉下帷幕。幼教生涯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小疙瘩,只要動腦筋,總會有辦法。
我為什么是一名幼兒教師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拔覟槭裁词且幻變航處煛保?/p>
我是無意間成為一名幼兒英語教師的。
小時候,我的夢想很多,喜歡畫畫,想長大成為一名畫家;喜歡看戲,希望長大能夠去寫劇本;看到電視里英姿颯爽的女警,我也會幻想著長大能像她那樣……也很羨慕講臺上老師的廣聞博學,曾經也有過想成為一名教師的愿望。
但是,我最大的愛好卻是戲曲,最渴望的是投身于藝術,成為一名戲曲工作者。
大約7、8歲的年紀,我就開始聽戲了,多半是受了祖父母的影響。
我的祖父是個“滬劇迷”,還拉得一手好胡琴。
可以說,申曲鄉(xiāng)韻伴著祖父悠揚的二胡聲和,陪我度過了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
到我進入中學的時候,在戲曲方面和祖父向比起來,我更有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氣勢了,京、昆、越、滬、淮……只要是戲,我就每逢必看,對話劇、歌劇、絲竹……凡是涉及到藝術的,我也都興趣濃厚!如此年復一年,我儼然成了一個鐵桿小“戲迷”了!出于對戲曲的熱衷,我就立志日后要涉足戲曲界,我總是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將戲曲的興衰一肩擔承,去振興民族戲曲這朵奇葩。
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我還未為我的這個遠大理想跨出第一步的時候,我卻懵懵懂懂地先成了一名幼兒教師。
那是在一次人才招聘會上,我陪一位朋友去找工作。
當時我所從事的是前臺接待的工作,并沒有想“跳槽”的打算,所以在朋友面試的閑暇,我都在會場里漫無目地地閑逛、游蕩。
不知為何,有人把我叫住……是一家幼教機構的負責人。
他含笑問我:是否有興趣做老師?我一直很崇敬這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職業(yè),但是自己成為一名教師,從未有過如此奢望!自己學的、干的都不是這一行啊!和他有意無意地閑談了幾句,碰到有關教育的專業(yè)性知識,我都一問三不知!我不明白,這算得上是在面試嗎?但意外的是,這位負責人不知何故,一路為我大開綠燈,幾乎是把我“請”進了他所屬的單位。
現(xiàn)在每回想起,依然感覺十分戲劇化!當時更覺得云里霧里!我畢業(yè)于行政管理中專,所學專業(yè)是“國有資產管理”,對幼教行業(yè)從未涉及,根本一竅不通,如果那算面試的話,我的合格率就是“0”。
所以在我已跨入這一行業(yè)已有數(shù)月有余之時,我還依然感覺到不真實——我真的已成為一名教師了!?用這位負責人后來告訴我的話,他說,當時第一眼看到我,就覺得我具備一名幼兒教師的潛質,覺得我天生就是一名幼兒教師,所以為我大開了后門。
現(xiàn)在我每每想到這位負責人,總是深深感到,他是我一生所要感恩的人!
雖然糊里糊涂成了一名幼兒教師,但是真的很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他們的純凈常常讓我忘懷憂愁。
只是我最大的興趣愛好,卻依然如故。
我從未放棄我最初的那個夢想,去當一名戲曲工作者。
5年前選擇報考大專院校的時候,幾乎我所有的家人、朋友都希望我報考華東師大。
我曾經一度徘徊在華東師范和戲劇學院這兩所院校之間,無法作出抉擇。
一所符合我眼下所從事的工作,一所裝著我尚未起步的夢想……
事業(yè)誠可貴,夢想價更高!經過一番斟酌權衡,最終我選擇了去圓我的戲曲夢!
終于如愿以償?shù)剡M入了我夢寐以往的學府,跨入“上戲”的大門,我如沐春風、如已蟾宮折桂,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當時還深有感觸地寫了一篇題為《圓夢》的文章,后來被刊登在一本省級戲劇刊物上。
慢慢地在戲迷圈子里,我開始被他們戲稱為“小才女”。
只是喜歡用筆來宣泄內心的所思所想,在字里行間宣泄自己的情感,我的文字談論的都是我的愛好。
講戲曲、談表演、乃至比舞臺上更沖突、更大起大落的人生,我總有一種倘佯的感覺。
仿佛是海,經歷了疾風暴雨的吹打,迎來了陽光普照的愜意。
當那些狂吼和顛覆統(tǒng)統(tǒng)收入內心世界的時候,心就會變得比海更大。
魯迅先生喜歡以筆為搶,而我喜歡以筆抒情。
看完戲,我喜歡寫戲評;作完活動,我喜歡發(fā)表隨想與感言;碰到有閑情雅趣之時,我會作作詩,賦賦詞……每有新戲上演,有活動舉行,戲迷們,不管老的、少的,都喜歡閱讀我的文章。
在戲曲網站上,我曾經擁有過不少讀者。
在“上戲”就讀“藝術管理”到第二年的時候,有幸得到一位老師的推薦,獲得了一次給一位越劇界名流做助手的機會。
多年的夢想,要成為現(xiàn)實了,激動、興奮之余,我卻猶豫了!
有人說:當你心中有所得的時候,就會有所顧慮,所謂患得就會患失……在有限的生命中,通過學習,我們可以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經驗,但是你心底的在乎與不在乎,依然會影響你的最終選擇。
很多時候,人會被自己真正所看重的東西所羈絆。
也許從小對戲曲的癡迷酷愛,真正到離那個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反而退縮了。
太多的憂慮,太多的瞻前顧后,籠罩了我,深怕自身的不完善,讓我無法真正勝任這份工作。
再則,隔行如隔山。
戲劇界畢竟是演藝團體,要從如此純凈的一個世界,一下子跨越到另一個相對更為復雜的藝術圈,我突然發(fā)覺,原來自己其實并不勇敢!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無法輕易放下從事多年的這份職業(yè),舍不得離開這些純潔無瑕的孩子!
最終,我選擇繼續(xù)做一名教師,放棄了我追逐多年的夢想!
我一直認為人生就是一支支圓舞曲,從一個起點開始走、走、走……到最后回到原起點,就成了一個圓。
現(xiàn)在我已進入當初和我失之交臂的“華師大”,站回在當初的原起點,我重新規(guī)劃了我的人生目標和未來,我決定為自己的幼教事業(yè)添磚加瓦,在幼教領域作出一番成績。
從“上戲”步入“華師大”,我似乎繞了一個大圈,有人會說,這是在走人生的彎路。
但是在我看來,人生并無彎路可言,如果不走過那一段,又怎么能抵達到現(xiàn)在?不站在現(xiàn)在,又怎么能回過頭去說那是彎路呢?人生的每一條路,都必須由自己的腳步去丈量,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去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且得到確認的。
人生的每一個“圓”,不正是由彎路所組成的嗎?不能說,我已畫了一個完滿的圓,但是當我又一次站回在這個原起點的時候,我已不再是原來的我!我不再盲目地崇拜和追求,我學會了重新審視自己,學會更多地認識自己,去挖掘自己的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很慶幸自己是這樣一路走來。
所有的過去都可以用來懷念,所有的未來都可以用來憧憬。
只要認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堅守自己職位本分,秉持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工作態(tài)度,就能勇于面對自己所從事行業(yè)的各項挑戰(zhàn)。
現(xiàn)在我既熱愛我的工作,也崇尚我的愛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很勤奮、負責地做我的本職工作,我和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好的朋友。
我同時還是一個“戲迷”,工作、學習之余,我經常義務給老年人策劃各種演出活動,攝像和制作各種戲曲光碟。
我和每一位老年人也都是知交好友!
有人說:“生命的歷程是一種奇跡!”我身邊的孩子和老人,都成了我的忘年交。
在我的眼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的大師!在我人生的成長道路上,帶給了我許許多多的驚喜和感悟!孩子是清澈的溪流,而老人是寬容的海!溪流的純凈和大海的廣博,時刻都在啟迪我的心智,蕩滌我心靈的塵垢……在他們身上,我能學到的,很多很多!
一個人的生命有限,但前進的歷史過程無限,如果能把自己的一點力量貢獻給這一個前進過程,那么這份貢獻將是永恒的。
你也會因為這份價值而永生。
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必去苛求事事的完美,只要盡力而為,便是無愧于人生!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我的愛好上,我都將盡力去做更多能做、該做和值得做的事,讓我的每一天都能過得更有意義!
關于“我為什么是一名幼兒教師”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幼兒教師隨筆:什么是“死亡”
一位媽媽向我傾訴她的苦惱——
休息日帶孩子去公園賞秋色,孩子看著滿地的落葉,問:“媽媽,樹葉死掉了嗎?”言說間還伴著淚花閃閃。媽媽連忙解釋:“樹葉是枯萎了,但是明年春天還會再長出來的?!薄芭叮翘美?!”孩子長舒了一口氣,接著又問:“我們人也是一樣的嗎?”媽媽頓時語塞!
一天早晨,幼兒園動物角里飼養(yǎng)的兔子從籠子中“越獄”,跑到墻根邊的菜地里,偷吃了帶露水的青菜,最后倒地死了。孩子回家后把這件事情說給媽媽聽,緊接著又問:“媽媽,兔子死了去哪里了呢?”媽媽安慰孩子道:“哦,寶貝,小兔子去天堂了。”孩子立馬喊起來:“媽媽,天堂是什么地方?我也要去天堂,我要去那兒見小兔子?!甭犃撕⒆犹煺娴脑捳Z,媽媽是又氣又惱又不知如何應答。
哎,該怎么向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兒呢?
孩子的言行中藏著美好的情感
能對飄落的樹葉如此憐惜,對逝去的兔子如此關注,我們該欣慰,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純真美好,孩子的心里藏著真、善、美的情感。孩子有顆善良的心,對于身邊的動物和植物,都帶著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待,樹葉的枯萎、兔子的死亡,都會牽動孩子的心,孩子的情感就在對身邊事物喜怒哀樂的感受中被豐盈。
對于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死亡事件,孩子基本是懵懂的,他們似懂非懂地知道有人離別了,但內心并不能真正理解永久離別的悲傷,也會有孩子接受不了離別的現(xiàn)實與痛苦。對于生老病死這些人生路途上回避不了的情況,孩子很需要在面對中學習與成長。
如何應對呢?
走進自然,感性認識。帶孩子多走進大自然,到公園、農莊、動物園等地方多感受、多觀察:感受自然界的四季景物,感受花草樹木的變化輪回,觀察動物的生老病死……讓孩子在視野拓展中感受生命的鮮活與脆弱。
家庭飼養(yǎng),體驗教育。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家里開辟一個飼養(yǎng)角,飼養(yǎng)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如金魚、小兔、烏龜?shù)?,讓孩子在日常照顧中展開觀察、管理與簡單記錄,真切體驗生命個體的變化與成長。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亦可捕捉生死話題,增進孩子對生命的感受力。
借助繪本,溫暖解讀。解說生和死這個人生課題,似乎有些沉重,有些無從下手,好在——還有繪本!比如《天堂的問候》《怪物爸爸》《活了100萬次的貓》《獾的禮物》等,都談到了如何看待生命、面對死亡等話題,家長可以找來和孩子一起讀一讀、聊一聊。在親子閱讀中,幫助孩子對生老病死建立客觀認識,亦對永久離別做好心理鋪墊。借助繪本,給予孩子溫暖、適宜的解答,會讓死亡的話題不再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