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小班幼兒不愿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1-13 幼兒園小班的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的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編有話說:大便難是小班幼兒入園后的一大難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有的幼兒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較差,不習慣幼兒園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兒園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褲子里;有的幼兒依賴性強,大便時習慣了成人陪同,入園后獨自大便不適應:還有的幼兒常常因貪玩而憋便。這些不良的排便習慣容易讓幼兒產(chǎn)生緊張心理而不愿來園,導致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誤會。因此,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細心的觀察和了解,用適宜的方法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小編今天也給大家來支幾招:
加強入園前的了解,做好入園后的記錄。
在幼兒人園前,通過讓家長填寫《幼兒成長小檔案》,了解幼兒在家的排便情況。幼兒入園后,定時提醒幼兒大、小便。在此基礎上,運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情況記錄表》,?記錄幼兒排便的基本情況,表揚幼兒取得的進步,加強家園間的溝通。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精神環(huán)境,讓幼兒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這樣一段時間后,相信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能基本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增強幼兒的腿部力量和身體平衡能力。
對于個別幼兒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較差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戶外體育游戲,幫助這類幼兒增強腿部力量和身體平衡能力。
比如“過小橋”的游戲:教師準備拱形門、平衡木等材料,然后設置小河的情景,請幼兒鉆過拱形門,走過平衡木,去小河對岸和老師做游戲。再比如“矮公雞和丹頂鶴”的游戲:當教師說到矮公雞時,幼兒就蹲著向前走;當教師說到丹頂鶴的時候,幼兒就踮起腳尖向前走,游戲反復交替進行。
通過這些有趣的練習,幼兒的平衡能力及大肌肉力量都會得到明顯的增強,這有利于他們改善蹲便難的問題。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有趣的“帶娃娃去大便”的游戲讓幼兒再次體驗到在幼兒園如廁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這個游戲的玩法是:在“娃娃家”中,設立娃娃衛(wèi)生間,教師自制與班級衛(wèi)生間相同的便器,請幼兒在玩“娃娃家”時,帶著自己的娃娃去上衛(wèi)生間。期間,教師要指導幼兒鞏固上大便的要領:?事先取好廁紙,脫褲子要脫到膝蓋處,蹲下時手要扶著小把手,大便后要叫老師或是媽媽擦屁股。
和幼兒一起玩大便記錄的游戲,讓幼兒感受到大便帶來的樂趣。
幼兒每次大便后,都請他們在記錄紙上畫一個小太陽,在離園的時候請他們把記錄紙帶回家,幼兒會非常高興的。大便記錄,不僅讓家長了解了幼兒當日大便的情況,也培養(yǎng)了幼兒定時大便的好習慣。排便雖不是游戲,但融入游戲的因素,幼兒定時排便習慣的養(yǎng)成就會變得輕松、容易。[趣祝福 wwW.zFW152.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生病問題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生病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就如同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孩子。
飲食水土不服
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huán)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huán)境后,他(她)的飲食起居習慣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比如,幼兒園里的飯菜一時不合寶寶的胃口,有挑食毛病的寶寶吃飯肯定不香,吸收不好,長期下來抵抗力自然也不好。
感冒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是寶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一種常見病。如上文所說,添減衣物不當,抵抗力差,細菌接觸機會多,感冒成為了寶寶“入園病”的頭號殺手。
帶寶寶去幼兒園時,要多帶一套衣服,如果衣服尿濕或天氣忽然轉涼,老師能有衣服及時給寶寶穿上。此外手機要時刻處于開機狀態(tài),讓老師能隨時聯(lián)系到?;丶液?,給寶寶吃些水果,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C都能提升抵抗力。
發(fā)燒
寶寶發(fā)燒有內(nèi)外原因,外在原因由新環(huán)境、溫差引起,內(nèi)在原因是身體潛在的扁桃腺炎、腸炎、氣管炎而引起的。找對病因,才能接觸寶寶生病痛苦。送寶寶去幼兒園時,上衣最好穿容易穿脫的小上衣,并且和幼兒園老師說一下:如果熱的話,幫寶寶脫下一件衣服。還要記得給寶寶多喝水。如果寶寶發(fā)燒,要讓寶寶多休息,發(fā)燒在38.5℃以下,可以先觀察,并多喝水,少穿衣,看看體溫是否能降下來。如果體溫超過38.5℃,最好及時就醫(yī)。
交叉感染
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huán)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shù)就會相應增多。通常像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等最容易交叉感染。
抵抗力差前面有交叉感染,后面是寶寶抵抗力差的小身軀,細菌病菌入侵指數(shù)再次直線上升!
分離焦慮
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寶貝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心情。在這種心情下,能吃飽睡好玩好嗎?內(nèi)在的不安因子只能通過小身板爆發(fā)了。及時疏導寶寶分離焦慮,用好玩有趣的事物吸引、鼓勵寶寶上幼兒園,幫助寶寶盡快交朋友。
學校如何應對小學生心理問題
1、應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
(1)團體輔導。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
(2)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yōu)學生、模范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jù)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也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2、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1)教師應引導小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2)教師應教會小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①學會放松。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jié)放松的。②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收益。③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nèi)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教師應培養(yǎng)小學生善于求助,尋找支持的意識
尋求幫助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等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和提高。
幼兒哭鬧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應對方法
幼兒哭鬧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應對方法:心要硬手要軟。在此只針對剛入園的寶寶,如果是上過很長時間突然哭鬧拒絕去幼兒園的,要仔細查找原因。
寶寶入園第一個月,基本是哭著上學去,哭著放學來,還隔三差五的生場小病。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吧,家長們既不放心又心疼;請兩天假吧,又怕助長了寶寶的厭學情緒。幼教專家表示,在寶寶入園的哭鬧期家長要軟硬兼施,既要狠下心來堅持接送,幫孩子早日適應幼兒園生活;又要悉心照顧好孩子的飲食健康,防止孩子因情緒低落而生病。
幼兒哭鬧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應對方法
“入園第一個月,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有哭鬧現(xiàn)象?!睂⒆觼碚f,幼兒園的環(huán)境、老師、小朋友和玩具都是陌生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不在跟前,自己不再是被關注、呵護的焦點。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的情緒讓寶寶手足無措,哭鬧成為唯一的發(fā)泄出口。
“孩子哭著入園,放學的時候還是眼淚汪汪的,會不會在幼兒園哭了一整天?”面對家長們的疑問,老師表示,其實孩子的哭鬧是間歇性的。一般,寶寶在剛入園時哭一會兒;碰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如吃飯、上廁所時,他會因為能力不足或想媽媽而委屈地哭,放學時見到媽媽再哭一下表達自己的不滿。孫萌表示,大部分孩子的哭鬧現(xiàn)象會持續(xù)一個月,有的孩子一開始哭得兇,隨著時間推延會逐漸適應;有的孩子一入園很適應,過兩天新鮮感過去了,就開始哭鬧。哭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堅持每天入園的孩子,“越是不能堅持入園,孩子就適應得越慢,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就越大,這樣的孩子哭鬧期甚至超過1年?!睂O萌說。
如何幫孩子度過哭鬧期呢?雖然每個孩子都會哭鬧,但具體的原因還是因人而異的,家長最好能對癥下藥。
恐懼幼兒園
平常家長言談中,父母給孩子傳遞了幼兒園的負面信息,如“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讓老師管你”,孩子自然恐懼上幼兒園。家長要多從積極方面表述幼兒園生活,如在幼兒園可以學本領,交朋友等。
分離焦慮
全職媽媽或祖輩帶大的孩子依賴性強,一旦入園分離焦慮也表現(xiàn)得比較嚴重。父母要加強孩子的自理、自立訓練,同時要遵守和孩子之間的約定,答應了孩子4點半去接他,就一定要做到。否則,孩子會認為父母言而無信,從而加重焦慮情緒。
試探家長的底線
幼兒園沒有家里舒服,得到的關注與照顧沒有家里多。有的孩子就用哭鬧、甚至謊稱肚子痛等理由來試探家長的底線,以達到不去幼兒園的目的。對這類型寶寶,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堅持送他去幼兒園,否則他不去幼兒園的借口會越來越多、次數(shù)也會越來越頻繁。
寶貝平常很少生病,為啥一入園就隔三差五的小病不斷呢?很多家長甚至因此懷疑幼兒園的衛(wèi)生和飲食安全?!吧瞽h(huán)境和幼兒情緒的波動是新生生病的主要原因?!睂O萌老師解釋說,孩子入院前,生活起居都在家庭這個小環(huán)境里,病原體比較少,進入幼兒園后,孩子接觸的小朋友多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一個孩子生病,很容易就傳染給其他小朋友。此外,孩子飲食起居習慣的改變,對他生理是一種挑戰(zhàn),而情緒的波動和低落,也會引發(fā)生理的失調,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這些都會造成孩子體質下降,從而引發(fā)感冒、發(fā)燒、腹瀉等疾病。
孩子一旦生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最好在家靜養(yǎng)。同時,家長要每天和孩子一塊兒回顧在幼兒園里的生活和有趣的事,保持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和好感。孩子痊愈后及時送孩子回幼兒園,否則入園不規(guī)律,會延長孩子的入園適應期和疾病易感期。因此,入園初期,家長要悉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幫孩子度過這段疾病易感期,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多喝水
秋季干燥,人體本身缺水,寶貝在適應期又??奁苋菀紫奶嗨?。因此,家長要注意給寶貝補水,多吃水果蔬菜。
適當增加營養(yǎng)
如果孩子入園后食欲不振,家長可做些蛋白質豐富好吸收的食物。在剛入園那段時間,不要強求孩子吃得跟以前一樣多,也別隨便給孩子加餐,否則積住食,反而容易生病。
幫寶貝放松心情
家長多給孩子愛撫和肌膚之親,這樣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重建。睡覺時,播放輕柔的音樂,或讓他聽著故事入睡。
回家先消毒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之后,最好把外衣外褲都換掉,勤洗手洗臉,減少感染幾率。如果得知周圍有孩子生病,可以給孩子喝點板藍根或是吃點大蒜加以預防。
增加戶外運動
平常多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曬太陽,到戶外多呼吸新鮮空氣,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減少生病的幾率。
育兒知識:如何應對幼兒園入園焦慮
育兒知識:如何應對幼兒園入園焦慮
第一,我們要接受孩子的情緒,盡量讓她把這種焦慮抒發(fā)出來,并且肯定的告訴她,我們很愛他,不是離開,只是短暫分離,媽媽回來接你,準時來。
第二,盡量這段時間都是媽媽親自接送。并且每次都強調“你上幼兒園之后,媽媽也要去上班,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我會想你的。”
第三,盡量睡眠充足,不要吃多或者睡的晚,堅持規(guī)律作息,是幫助她認知“每天重復相同的事”,媽媽會出現(xiàn)有如她會離開一樣。這是安全感鞏固的好時期。
第四,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聊天,聊你自己對今天的工作有什么安排,有什么期待,不要去問她,不著急反饋,只說你自己。入園后保持微笑,短暫告別,一個擁抱后迅速離開。有條件的,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說“我家xxx很喜歡幼兒園,但她有點不適應,您一定會好好照顧她的,對嗎?”一般有點素質的老師都意領神會會配合你。
第五,給孩子魔法親親之類的方式,或者帶一個平時最得意最喜歡的玩具,可以讓他在幼兒園有談資,幫助結交朋友。參見繪本《魔法親親》《古納什小兔又來了》。
第六,經(jīng)常給孩子看老師發(fā)過來的視頻,聊天內(nèi)容包括,這是誰?。磕銈冊诟墒裁窗。恐惖?,無知一點。孩子會很有興趣給你解釋。慢慢讓他明白幼兒園和家是兩個空間維度的事
不愛去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如何引導
幼兒園已經(jīng)開學了,但對于剛送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入園分離性焦慮”是繞不過去的門檻,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入園幾天后都會又哭又鬧,不愿去幼兒園,怎么安慰都無濟于事。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家長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最快地適應幼兒園環(huán)境呢?
孩子焦慮是正常表現(xiàn),家長不必緊張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里,會出現(xiàn)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wěn)、少言寡語甚至是拒絕進食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入園分離性焦慮”,其實是孩子離開父母時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家長不要因此而焦慮或過于緊張。
家長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就能夠幫助孩子盡快度過這段適應期。
提前跟老師聯(lián)系,熟悉班級環(huán)境
父母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參觀,讓他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實地觀察比口頭上的講解來得更有效。確定入園后,要與老師取得聯(lián)系,帶孩子到班上熟悉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來園的愿望。
不要看到孩子傷心就跟著抹淚
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態(tài)度要堅決,孩子哭鬧時,家長不要表現(xiàn)得太上心,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去幼兒園。為了安慰孩子,家長可以在去幼兒園之前,與孩子做一些約定,對他進行心理暗示。比如,在去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允諾孩子做一些事情,然后與孩子‘拉鉤約定,再蓋個小印章’,說到的必須做到。這樣每天都有一種暗示,會慢慢減緩孩子的焦慮心理。
家長離開幼兒園時不要太留戀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不論孩子如何哭鬧,都要堅決與孩子告別說再見。當然,家長也可以稍微停留一些時間,但時間不要太長,時間越長,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越強烈。
同樣,家長也不要偷偷溜走,這樣的話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爸爸媽媽怎么忽然不見了?他們?nèi)ツ睦锪??這對孩子的成長也很不利。
不肯午睡的孩子,可帶個玩具去幼兒園
有的孩子不肯睡午覺,這其實也是“入園分離性焦慮”的一種表現(xiàn)。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帶一個平時在家里最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讓孩子抱著玩具睡,減少孩子的孤獨感,讓孩子把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玩具身上。
降低依賴,心理成熟的孩子不愛“委屈”
有些家長在接園時的表現(xiàn)過于焦慮,一整天沒見到孩子,準備了零食、玩具,急匆匆地趕到幼兒園,一見到孩子抱著親了又親,這種過于強烈的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委屈,這也不利于其適應幼兒園。
樹立老師的“媽咪”形象
孩子入園后,老師就成為他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成人,剛開始,肯定有一定的陌生感,但慢慢會與老師建立感情產(chǎn)生依賴,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積極引導幼兒,老師每天會像媽咪一樣照顧他吃飯、睡覺、穿衣,教他學習新本領,小朋友遇到困難要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他解決。對老師積極的評價會讓孩子更快接受幼兒園的生活。
給孩子講故事
媽媽可以經(jīng)常給孩子講講上學或幼兒園的快樂故事。例如可以自編故事《貓咪上學記》,杜撰的主角可以是寶寶熟悉的卡通人物或小動物,通過貓咪在幼兒園快樂游戲的過程來讓寶寶憧憬幼兒園生活。
創(chuàng)造機會,積極認識班級的新伙伴
積極的交往行為也會幫助孩子減輕焦慮,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由于孩子們被編在一個班,家長們的緣分也由此誕生。家長們可利用業(yè)余時間相邀一起帶著孩子出去玩,孩子們在親子的氛圍下更容易建立友情,到了幼兒園會表現(xiàn)出親近感,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及共同游戲,孩子會轉移焦慮的情緒。
多交流互動,進行興趣引導
在回家的路上,家長應該多多和孩子交談。孩子第一天的校園生活,肯定有許多新奇的經(jīng)歷,他肯定有一肚子的話要說。父母應該及時引導,多溝通交流,當孩子講出他的“奇遇”后,父母應該及時做出反饋。如果孩子比較內(nèi)向,家長也應該多多提問,以引起他的興趣。比方說,今天老師都教了什么內(nèi)容???小朋友中誰最漂亮???你今天吃的什么午飯啊?當孩子回答以后,家長應該進行肯定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
如何對待在幼兒園受欺負的孩子
每天下班后,團團媽媽都急急忙忙往回趕,好在幼兒園放學時能按時接團團。今天,她滿心歡喜地趕到幼兒園,可一見到團團,突然發(fā)現(xiàn)團團粉紅的小臉上多了一道紅色的抓痕,團團媽媽心里真不是滋味。幼兒園老師馬上向團團媽媽解釋了情況。原來,班上那個長得非常結實的小男孩和團團一起玩,玩著玩著就為一個玩具爭了起來,老師趕緊跑來勸阻,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到了團團的小臉上,一道紅紅的血印出來了。在幼兒園中,小寶寶間免不了鬧矛盾,出現(xiàn)咬傷、抓傷的情況,這是由于寶寶年齡及心理特點造成的。寶寶們學會分享、合作、規(guī)則意識大概要花上幾年的時間,到了幼兒園大班,小寶寶們才初步懂得謙讓。但由于現(xiàn)在的寶寶一般入園年齡較小,自制力比較差,寶寶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看到自家寶寶受了委屈,心中肯定不舒服,那家長又該如何對待這種意外情況呢?
家長VS老師Do
首先,老師在發(fā)現(xiàn)情況后,要在家長接幼兒時,和家長交代清楚事情原委。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皮膚外傷,老師都要向家長道歉。老師誠懇的態(tài)度,會緩解家長和老師間的隔閡。
如果寶寶在幼兒園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抓傷的情況,這時家長就該引起重視了,是因為師生比例不合適?還是因為帶班老師不負責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將情況反映給園長,必要時為寶寶轉園。
Don’t
家長也應該認識到,大多數(shù)老師是稱職的,是值得家長信賴的。因此對老師不能過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責老師的過失,尤其是不能當著寶寶的面指責老師。
2
家長VS自家寶寶
DO
寶寶受了欺侮,做家長的肯定比自己受了傷害還難受。把寶寶從幼兒園接回家后,家長要問一問寶寶受傷的情況,指出寶寶究竟哪做得不好。如果是因為爭搶玩具,家長要告訴寶寶學會謙讓、分享、合作等等。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寶寶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當別人上來抓你的臉時,你可以用胳膊擋住;當別人搶你的玩具時,你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來主持公道。
Don’t
千萬不要因為自家寶寶受欺侮了,就對寶寶說:“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边@樣的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寶寶會無所適從,對寶寶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家長VS打人的寶寶
Do
小寶寶間發(fā)生打人的問題,并不能將其歸類到道德的高度,寶寶年齡尚小,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會以不適當?shù)姆绞节A得自己的利益。家長對待抓傷了自家寶貝的那個厲害寶寶,應該和其他寶寶一視同仁。
Don’t
家長不要對打人的寶寶怒氣沖沖,逼問打人的原委。小寶寶會非常害怕,這樣可能會導致兩個家庭間的矛盾。
3
家長VS家長
Do
由于經(jīng)常接送寶寶,家長間也互相熟識了,如果有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讓寶寶們一起玩,看看他們怎樣合作。如果寶寶間出現(xiàn)爭執(zhí),家長可先看他們能否自己解決,如果兩個寶寶快急了,家長可以出面調解,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
Don’t
不要因為寶寶間打架了,家長間都不說話了,其實寶寶是最不記仇的。孩子們前一分鐘打架,后一分鐘可能就玩得不亦樂乎。家長們何必太認真了呢?
愛心提示:
家長要勤給寶寶剪指甲,剪完后用小銼磨去毛刺,這樣寶寶不會自己抓破臉皮,也不容易抓傷別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