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托班活動:點心時間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六一幼兒園托班活動方案 幼兒園托班說課稿 幼兒園托班教案在兩餐之間安排一段時間讓嬰幼兒吃點心,是因為嬰幼兒的胃容量較小,活潑好動,易饑餓,一日三餐不能滿足他們的營養(yǎng)需要,點心能彌補膳食中不足的營養(yǎng)和能量。對剛入園的托班嬰幼兒來說,“點心時間”是一段快樂的時光,能放松身心,緩解焦慮情緒。同時,“點心時間”也是嬰幼兒習得良好習慣的好時機,如定時定點吃點心、嘗試整理餐具、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等。
一、嬰幼兒行為分析
●“點心吧”一開張,茹茹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里,嘗過了三種小點心后,還在這個盤子拿一塊,那個盤子拿一塊,不愿意離開。
分析:嬰幼兒對吃特別感興趣,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能控制吃的量,沒有節(jié)制。
●濤濤在“汽車城”玩得正帶勁,教師提醒他來吃點心,濤濤頭也不回,擺擺手說:“不要吃,不要吃!”
分析:嬰幼兒的注意轉移能力較差,當他被感興趣的事物、玩具所吸引時,往往興趣不容易轉移。
●樂樂喜歡自己用小水壺倒豆?jié){,手一歪,不小心將豆?jié){都倒在了桌子上,可他還忙著要給旁邊的豆豆倒豆?jié){。
分析:嬰幼兒開始表現(xiàn)出獨立傾向,有了初步的自主意識和愿望,樂意嘗試、操作,但由于動作仍然不協(xié)調(diào),常會把水、豆?jié){等倒在外面。
●豆豆沒洗手就準備拿點心吃,教師對他做了個洗手的手勢,他才跑去洗手,吃完點心也不擦嘴就跑去玩了。
分析:嬰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還未完全形成,而且他們的思維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一看到點心就準備吃),需要成人多提示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教師的支持行為
從以上行為分析可見,托班嬰幼兒在“點心時間”存在著不主動吃點心、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等問題,我們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支持行為:
1.圖片提示
對于有些嬰幼兒吃點心過量的現(xiàn)象,除了注意點心提供的量(分數(shù)次投放,數(shù)量約為正餐的1/3~1/4),還可以在餐桌上、墻面上用直觀的圖示提示嬰幼兒吃點心的規(guī)則,讓嬰幼兒知道吃點心要適量,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并提示、鼓勵嬰幼兒與同伴一起分享食物,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2.游戲引導
可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的點心環(huán)境,如在桌上鋪上漂亮的桌布,提供各種方便小巧的點心用具、設立提示牌來吸引嬰幼兒主動參與,還可以游戲的方式轉移嬰幼兒的注意力,如“點心店開張了,寶貝們快去吧”,提醒游戲中的嬰幼兒先去吃點心,然后再繼續(xù)玩。
3.提供機會
對嬰幼兒為自己、同伴倒豆?jié){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并在一日生活中多為嬰幼兒提供自我服務的機會,讓他們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收拾餐具、整理物品等,在生活自理中促進嬰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習得生活技能,提高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4.強化規(guī)則
經(jīng)常采用兒歌指引、榜樣示范等方式,自然隨機地引導嬰幼兒學習吃點心的規(guī)則,并在多次反復中幫助嬰幼兒理解和掌握。如吃點心前要先洗手,打翻東西要馬上收拾干凈或請教師幫助,要坐在位子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點心,吃完后要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吃完點心要擦嘴等,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建議
1.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讓“點心時間”自主又快樂
利用活動室的一角設置點心吧,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有序的點心環(huán)境,提供品種各異的點心和適宜的點心用具,如漂亮的小盤子、小水壺、大小不同的調(diào)羹、小勺子、擦嘴的小毛巾等,還可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營造寬松、自主的氛圍,愉悅身心,讓嬰幼兒吃得健康又快樂。
2.有目的地觀察指導,幫助嬰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可利用“點心時間”對嬰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認真觀察嬰幼兒吃點心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還可將一些好的做法介紹給家長,以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養(yǎng)成嬰幼兒定時定點用餐、自主有序、吃多少拿多少、與同伴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吃完后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安排,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教養(yǎng)重點
“點心時間”作為托班日常生活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教養(yǎng)重點,教師應有所側重、逐步遞進。如在適應階段,為了幫助嬰幼兒逐步適應集體生活,可讓嬰幼兒一起吃點心(兩餐間隔2小時左右),通過兒歌、故事等方式讓嬰幼兒知道吃點心的基本要求;在發(fā)展階段,可創(chuàng)設溫馨的點心吧,開展自助式點心活動,讓嬰幼兒嘗試自我服務,習得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積累用點心的基本禮儀,如自倒茶水、整理餐具、分享食物等;在銜接階段,嬰幼兒已能較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可通過小集體活動“什么東西不能吃”、游戲“我愛吃的東西”等讓嬰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營養(yǎng)常識。
此外,還可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調(diào)整點心、茶水的品種,如點心的品種可有餅干糕點類、雜糧類、羹類、水果類等,飲品可有奶類(牛奶、豆?jié){)、茶類(水果茶、枸杞菊花茶)等。
4.借助各種途徑,讓“點心時間”成為嬰幼兒的學習機會
可利用各種途徑幫助嬰幼兒積累相關經(jīng)驗、提升各種能力,如游戲“給杯子找家”、給“娃娃”喂食,有助于嬰幼兒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促進其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發(fā)展和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可在“娃娃家”投放一些點心餐具,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參與,使嬰幼兒了解一些用餐的基本規(guī)則和文明禮儀;吃點心前可引發(fā)嬰幼兒對各種點心進行觀察(如形狀、圖案、顏色、味道等)的興趣,說說“今天的點心有什么不一樣”,在享用點心的過程中促進嬰幼兒認知、語言的發(fā)展。
附:相關活動舉例
●喂食游戲
在區(qū)角活動中,提供一些游戲材料,如大嘴娃娃、小勺、食物,嬰幼兒在給“娃娃”喂食的游戲情境中,有助于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
●小集體活動:什么東西不能吃
借助故事情境,讓嬰幼兒知道不能吃掉在地上、不干凈的食物和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親子活動:夾心餅干
可組織家長到幼兒園與嬰幼兒一起開展“自制夾心餅干”的活動,讓家長和嬰幼兒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DIY的樂趣。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托班語言活動:《點名》
一、目的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認識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二、活動準備幼兒的彩照每人一張,在每人的照片后面貼上幼兒自己的名字。提前把幼兒的照片貼在墻上,把有名字的一面面向幼兒。三、活動過程1、幼兒做律動準備點名。2、老師點名:XXX小朋友。XXX幼兒:到。然后到自己的名字跟前把自己的名字反過讓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如果幼兒反過來的是自己的照片,老師應該及時給于肯定及表揚。XXX小朋友你真棒,你已經(jīng)認識了自己的名字。3、老師逐一點名。4、老師小結:“小朋友你們美麗的照片貼在墻上多漂亮”。老師對每個小朋友給于肯定及表揚并教育幼兒不但認識自己的名字還要認識小朋友們的名字。教育反思:這是一節(jié)識字活動游戲,每天通過點名活動讓幼兒有意無意識地認識了很多的字。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非常濃厚的興趣。不當認識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認識同伴的名字。在歡快的氛圍內(nèi)完成每天的點名。這是2-3歲幼兒所學到的。作為老師我很高興,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更好地為幼兒而服務。
幼兒園托班音樂活動《拍手點頭舞》
一、設計意圖
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通過美的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賦予幼兒一種審美的態(tài)度,本活動選自托班教材,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2-3歲的幼兒是最好模仿的小表演家。托班的孩子年齡很小,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拍手點頭這些簡單的身體動作很感興趣,有時有的孩子在哭,老師帶著孩子們拍手時,他也會和老師孩子們一起拍起手來。而且唱著歌拍手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節(jié)奏感。為此,我根據(jù)孩子們的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為孩子們今后的發(fā)展打基礎。
二、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喜歡音樂,樂意隨老師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三、活動重難點
對于托班幼兒來說,他們剛開始接觸音樂,因此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前期我先讓幼兒和老師練習拍手、拍腿、點頭等動作,再讓幼兒看樣學樣照我做,最后感受音樂來幫助幼兒感受穩(wěn)定拍,使幼兒參與活動,喜歡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喜歡音樂活動,樂意跟隨老師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能連續(xù)隨音樂做出簡單的動作。
四、活動準備 :音樂VCD
五、活動過程
1.導入:問好時間
老師拍手說:你好小朋友。老師再邊拍手邊引導幼兒回答:你好,老師。老師還可以和個別幼兒拍手有節(jié)奏的問好??梢越M織幼兒多練習幾遍,為后面的活動做準備。
2.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節(jié)拍:
(1)看誰做得對: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看誰做得又對又快,老師說:拍手,你們就說:拍手,而且要邊說邊拍手,然后在幼兒熟悉拍手的基礎上練習拍肩、拍頭、拍腿、踏腳等。
(2)請你和我這樣做:
剛才我們玩了拍手、點頭、踏腳的游戲,小朋友都玩得特別的開心,今天老師還把剛才我們玩的小游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謠,現(xiàn)在老師就把它邊說邊做給你們看,"請你和我拍拍手,你們和我一起說:我就和你拍拍手"。老師示范一遍,小朋友也和老師一起邊說邊做好嗎?在幼兒熟悉拍手的基礎上,以同樣的方法練習點頭和踏腳等動作。
3. 感受音樂:
(1)初步感受音樂
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播放音樂,老師隨音樂做動作,音樂結束后老師提問:老師剛才做什么動作了?老師邊做動作邊引導幼兒說出拍手、點頭、踏腳,老師讓幼兒說出的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2)進一步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
老師播放音樂,和幼兒一起來表演《拍手點頭舞》(2-3遍)
4.活動結束
今天老師和你們玩的很開心,你們玩的開心嗎?和老師一起說老師再見。老師邊拍手邊說:再見,小朋友。幼兒邊拍手邊說:再見,老師。
六、活動反思
托班幼兒天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好模仿,有較強的敏感性,他們正處于智力潛能開發(fā)的重要時期。從音樂起步,讓音樂走進幼兒的心靈,使幼兒的生活音樂化,給幼兒以美感,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陶冶幼兒的情操。在這次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年齡雖小,但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喜歡聽熟悉的音樂,能模仿一些簡單的身體動作,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
不足:可以在活動后面加一個創(chuàng)編活動,通過老師的提示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身體部位(比如拍肩、聳肩、轉手、眨眼等),讓幼兒自己動腦。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遵守時間
活動目標
1.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懂得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zhí)行,養(yǎng)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一分鐘》課件。
2.一分鐘能干什么預測表人手一張、筆人手一支。
3.作息時間計劃表7張。
活動過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1.故事《一分鐘》導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
教師: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后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因為元元太懶了! 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 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
3.出示了圖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鐘導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鐘——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上課遲到20分鐘。
(二)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
1.猜測一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師:你們猜猜一分鐘的時間能做什么?
2.認識記錄表。
教師:把猜測的結果用記錄表記錄下來。
3.驗證一分鐘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師:你們說的事情一分鐘的時間完成呢?老師幫助你們計時,你們來試驗一下,好嗎?
(2)教師:如果能夠完成的請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鉤,如果不能完成請打叉。
(3)幼兒驗證并且記錄。
(4)幼兒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
4.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原來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三)制定作息時間計劃表,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1.激發(fā)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表的興趣。
教師:怎樣幫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鐘,不再遲到呢?
教師:我們可以幫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時間表,只要元元認真執(zhí)行時間表上的時間就可以不浪費一分鐘時間,也就不再遲到了。
2.討論如何制定作息時間表。
(1)小組討論: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個別幼兒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教師:你們討論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3.幼兒分組制定作息時間表。
4.交流幼兒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分析哪組最合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鼓勵幼兒把作息時間計劃貼到家里,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附:故事《一分鐘》
丁鈴鈴,鬧鐘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過了一分鐘,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彼攘撕靡粫海抛哌^十字路。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彼劝〉?。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已經(jīng)上課了。元紅著臉、低著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著手表,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元元非常后悔。
活動目標:
1.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時間的重要性。
2.了解遵守時間的具體表現(xiàn),體會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知道遵守時間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xiàn),愿意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活動過程:
一、 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交流時間的重要性1.觀看ppt:金爺爺最近很苦惱,因為他家里沒有鐘。
師:沒有鐘,有什么苦惱呢?
師:為什么我們需要知道時間呢?(因為不知道時間了,他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了)小結:沒有鐘,金爺爺?shù)纳钜粓F糟,所以他決定去買鐘。
2. 觀看ppt:金爺爺買了兩個鐘,一個放在樓下,一個放在樓上。樓上樓下的兩個鐘:顯示的時間不一樣:樓下是3點,樓上3點零一分,樓下4點,樓上4點零一分,總是相差1分鐘。
師:兩個鐘就差一分鐘,爺爺為什么要這么苦惱呢?少掉一分鐘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金爺爺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在金爺爺看來,一分鐘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他會澆好一盆花;轉熱一杯牛奶;削好一個蘋果。
二、游戲體驗,感知時間1.一分鐘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靜靜的坐上一分鐘,感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重點提問:一分鐘過去了,你有什么感覺?(過的很慢,過得很快)小結:有的覺得很快,有的覺得一分鐘挺長的。那都是我們坐著體驗的感覺。
2.第一次體驗活動:在老師規(guī)定的一分鐘時間里,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操作材料進行活動。
要求:可以做個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數(shù)一數(shù)。等一會來告訴大家:你做了什么事情,完成了多少?
師:你在一分鐘里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體驗師:還是一分鐘,和剛才的一分鐘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師:怎么樣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小結: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4.進一步感知觀看ppt:火箭發(fā)射,劉翔跨欄感受一分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結:原來,一分鐘真的可以做這么多事情,所以金爺爺才會這么苦惱呀!
三、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討論金爺爺"失蹤"的一分鐘師:那金爺爺?shù)溺姙槭裁纯偸遣钜环昼??是鐘不準?還是什么原因呢?(幼兒自由討論,尋找原因)小結:原來不是鐘不準,而是時間不會停頓,爺爺在一樓看好時間,他要走到二樓去。當爺爺在走樓梯時候,時間也在向前走,而爺爺走樓梯正好花了一分鐘時間,那當他到二樓的時候就看到了時鐘多了一分鐘。到三樓的時候又多了一分鐘。爺爺少掉的一分鐘就是在走樓梯。
三、欣賞故事,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師:金爺爺這下就可以按照時間來做事情了。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金爺爺一樣珍惜時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播放視頻2.幼兒交流討論:他有沒有按時出發(fā),他在干什么?他在繼續(xù)睡覺的時候,朋友們在干什么,這時的心情會怎么樣?最后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騎著自行車追汽車呢?(因為他睡懶覺,遲到了)小結:他沒有遵守時間,差點發(fā)生危險的事情。而且讓朋友們白白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遵守時間。遵守時間就是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的表現(xiàn)。
3.引導幼兒了解不守時會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
師:就像剛才我們操作的時候,在小鬧鐘響起的時候,有個別小朋友沒有及時的回到座位上來,讓我們大家等了一會。除了這些,不遵守時間還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小結:大家說的都很好,不遵守時間會影響正常的活動開展。
四、聯(lián)系生活,知道要做個遵守時間的人。
師:看來你們都覺得遵守時間很重要,對嗎?那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怎樣來遵守時間呢?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我們遵守時間呢?
小結:我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要遵守時間,還學習了遵守時間的好方法,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大家都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活動《認識時間》
目標:1、初步了解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運轉規(guī)律,學習看整點。
2、 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內(nèi)容:《時鐘》
準備: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個過程:一、游戲:猜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鐘)鐘有什么作用?(起床)二、分發(fā)鐘表, 給小朋友每人一個鐘,請幼兒觀察(請你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師:兩個針一樣嗎?
小結: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shù)字1-12,數(shù)字緊挨著數(shù)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 格。
三、《龜兔賽跑》故事導入師:誰贏了?
現(xiàn)在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兔子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它們比賽站在同一位置開始比賽。(兔子從12跑到12,跑了一圈;烏龜從12跑到1,跑了一格)誰跑得快?分針與時針誰跑的快?那再跑一次,烏龜會走到哪里?
小結: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四:出示三個鐘,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鐘一樣嗎?哪里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游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鐘。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五、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幼兒說: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
六、出示兩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時間一樣,而小朋友干的卻不一樣?
你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回家和媽媽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