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去括號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7-16 括號課件

去括號課件6篇。

編輯為您精心整理的“去括號課件”馬上就要看到了。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每個老師對于寫教案課件都不陌生。?教學難點一定要寫到教案之中,才能更加清晰明了。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啟發(fā)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去括號課件 篇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四冊5頁例2

設計理念:

1、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化。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2、在知識的關鍵處(如小括號運用教學),安排小組交流,通過學生之間思維的相互碰撞,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使用小括號列的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過面包,今天老師和大家解決發(fā)生在買面包遇到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買面包場景。讓學生自由說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買面包的課件)

師: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師:對呀,看他們買面包多有秩序,不擠不鬧,排隊購買,我們平時去超市排隊嗎?

師:現(xiàn)在,圖上出現(xiàn)了這么些信息。(課件出示對話:我一共做了54個面包。我們買了22個面包。我們買了8個面包。)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提示:現(xiàn)在還剩多少面包?

2、小組討論。

1)應該怎樣解決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

3)選派組內(nèi)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3、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4、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5、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組討論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括號,在數(shù)學中我們一般用一種小括號的形式來把這個算式寫成兩步式題。54-(22+8)=24(個),小括號象兩扇門,把22和8這對好朋友關在一起,在計算時,我們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2+8=30,再算54-30=24。(zFW152.COM 趣祝福)

三、鞏固應用

1、鞏固小括號的應用。

師: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小括號,你能來算一算嗎?

(課件出示算式,一組一組出示。)

師: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想法嗎?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小括號有時會改變運算順序。

2、練習一的第2題

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3、獨立完成第3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

四、全課總結

請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去括號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小括號的必要性,讓學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明確小括號的意義和作用。

2、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會正確計算有小括號的算式。

3、滲透符號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初步運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明確小括號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知道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闖關游戲導入:

1、第一關

35+3=

57-20=

40+30=

31+20=

13-8=

57-3=

43+50=

28-7=

95-5=

36-30=

2、第二關

4+3+3=

9-3-4=

10-3+7=

10+5-2=

預設:生答:4+3+3=10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4加3再加3,先算...再算...)

生答:4+3=7 7+3=10 師:噢,4加3再加3,你是先算的4+3=7,再算7+3=10

師:做這一類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師歸納:這些是我們學過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它們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類的知識。

二、引導嘗試

(一)問題情境轉換為數(shù)學問題

1、師:咦,小明他們在干嘛呢?請仔細觀察,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說師板書)

2、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師:誰能把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二)解決問題

1、師:要求還剩幾個五角星?這個問題怎么解答呢?

2、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現(xiàn)兩種思路

方法一:生:從10個里面去掉2個,再去掉3個,剩下5個

師:誰和他的方法是一樣的?(指名學生)再說說。怎樣列式? 10-2-3=

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從左到右)

師強調(diào):從左往右先算10減2,再減3。

方法二:師: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指名學生說想法)

(先用2+3算出一共剪掉5個,再從10個里面一起去掉5個,還剩5個)

師:誰聽懂了他的方法?或誰的想法和他一樣?

師:噢,我聽懂了你們的意思,你們就是把先剪掉的2個和后剪掉的3個先合起來,再從10個里面一起去掉。

師:你們能把剛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列式:2+3=5 10-5=5

師追問:2+3=5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把先剪掉的2個和后剪掉的3個合起來一共是5個)

師:指著圖說2+3表示兩次一共剪去的,10-5=5這個算式又表示什么? (從10個五角星一起去掉剪掉的5個,還剩5個五角星)

師:這位同學是先用2+3算出兩次一共剪去多少,再從10個里面去掉一共剪掉的5個,你們能把這兩道算式像剛才一樣寫成一個算式嗎?

生可能會出現(xiàn)10-2+3

· 師:10-2+3=這道算式怎樣計算?

生:10減2再加3,先算10減2等于8,再算8加3等于11。

4、(慢慢說)不是要先算2+3嗎,你算的怎么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吭?0-2+3這個算是里能先算2+3嗎?能不能想辦法在10-2+3這道算式里添一個符號讓大家一眼就明白要先算2+3,同學們想一想,準備添一個什么符號,在哪里添?

生:用括號表示2+3先算。

師:同學們真棒,我們統(tǒng)一采用這樣一個符號( )——小括號“,把2+3括起來,說明在這個算式里先算2+3。

師:來,大家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師引導學生書空寫小括號的寫法,邊寫邊念)

添了小括號現(xiàn)在算式的讀法也不同了。

師:同學們試著算算10-(2+3)?(學生試算)

生交流,師引導說計算過程。

師:誰能完整將計算過程說一說。(指名2名學生回答后,同桌相互說)

看一看想一想這幾道題怎么算(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4) 11+(9-5)

師:認真觀察,想一想計算有小括號的算式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對比研究,交流發(fā)現(xiàn)

師:請同學們完成74頁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去括號課件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去括號法則及其運用,去括號是中學數(shù)學代數(shù)部分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知識,是以后化簡代數(shù)式、分解因式、解方程(組)與不等式(組)、配方法、函數(shù)等知識點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變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由此可以看出,去括號在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經(jīng)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代數(shù)式、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化繁為簡等;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知識的分解、知識的整合能力。 情感與價值目標:

1、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

2、了解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去括號使代數(shù)式中的符號簡化,便于合并,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簡潔美。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 去括號法則及其應用。

難點: 括號前面是“一”號,去括號時,括號內(nèi)各項應如何處理。 重難點的突破:

1、讓學生理解去括號法則產(chǎn)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

2、口訣記憶:去括號,看符號:是“+”號,不變號,是“一”號,全變號。

四、教法學法分析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并且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的特點是:具體、直觀、形象。為突破難點,選用“情境→探索→發(fā)現(xiàn)”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教學,借助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未知欲,求勝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參與,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五、設計理念

1、本節(jié)課借助游戲,設置問題情境及練習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腦、動手,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直覺能力,還啟發(fā)學生的探索的靈感,從中獲得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能力和素質,同時也獲得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構建一個和諧、開放的思考、討論、探究的氣氛,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課堂境界,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方法、科學精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教學流程

綜合以上分析,為了緊扣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2

七、教學反思

1、營造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輕松的心態(tài)下高效地學習。

2、情景設置有特色,切合學生實際,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自學材料中的問題設置有思維梯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親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提高了探索能力和數(shù)學化意識。

去括號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使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題:

(1)2+75,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計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獨立嘗試,合作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組織學生討論:29+259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259,再算加法,這種運算順序不符合問題的情景。在本題,應先算男女生總人數(shù),即29+25。

怎樣解決運算順序問題呢?我們請小括號()來幫忙。

3.認識帶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4.寫出解答過程

(29+25)9讀作:29與25的和除以9。

=549

=6(條)

答:(略)

5.練習

(1)說一說下面兩題的運算順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以上兩題運算符號和數(shù)字都一樣,但由于其中一題帶有小括號,所以計算結果不一樣。

(2)獨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認為帶有小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怎么樣?

三、鞏固練習

1.比較兩題的運算順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練習三的第1題。

四、總結: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能舉例說明嗎?

去括號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jīng)歷問題解決過程,通過分析、比較體悟小括號的作用,知道小括號里的總是先算。

2.能力目標: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在列綜合式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小括號。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數(shù)學化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獨立口算:

1)240+60+62)240+60-63)240+6064)240+606

2.反饋交流:這組算式有什么特點?這四題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為什么?

3.小結: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中,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先乘除,后加減。

二、探究體悟

問題情境: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黃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給匹小白馬,每匹小白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1.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2.收集、呈現(xiàn)典型資源??赡艹霈F(xiàn)的情況:

a、48-15=33(千克)

b、48-153

c、(48-15)3333=11(千克)=333=333=11(千克)=11(千克)答:(略)

3.反饋交流:你同意以上各種解法嗎?說說理由。(有機結合線段圖)

關于方案a和方案c

1)都是正確的:先求48-15的差,表示還剩下的草料;再求除以3的商,表示每匹小白馬吃到的草料。

2)不同處:方案a是分步列式,方案c則列成綜合式解答。

關于方案b

1)是錯誤的,雖然思路符合題意,但違反了先乘除后加減的的運算順序規(guī)定。按這樣列式,應該先求153的商,再求48減去這個商的差,而這就不符合題意了。

2)根據(jù)題意,需要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就要添上小括號,小括里的總是先算。

3)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4.自檢訂正

三、練習深化

1.練一練(課本第3頁)497(26-19)(248+56)8345(279)

2.(回到引入的口算題)思考討論

1)后面兩題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么辦?結果是幾?

2)如果前面兩題也在240+60部分加上小括號,會怎么樣?那么怎樣才會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呢?小結:具體題目具體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號。

3.問題解決

(1)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黃牛每天吃15千克,3天后還剩下多少草料?

(2)植樹節(jié)學校組織學生種樹,一年級種了173棵樹,比二年級少種了24棵樹,三年級種樹的棵數(shù)是二年級的2倍,三年級種多少棵樹?

(3)一盒48粒的巧克力,小胖原來打算每天吃12粒,實際每天少吃4粒,現(xiàn)在這盒巧克力能吃幾天?

四、拓展提高

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32+488=10345279=11549726-19=71400202=10

去括號課件 篇6

本課題教時數(shù):7本教時為第1教時備課日期9月9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順序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式題。

2.使學生知道先求兩積(兩商、一積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運算可以把第二級運算的兩步同時計算、脫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順序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式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引新

二、學習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

(1)出示1503+320、400-2406。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集體訂正。

(3)思考:在我們學過的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里,如果有乘法和加、減法,或者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在混合運算里,如果沒有括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1.學習例1

(1)出示例1,思考:例1里有沒有括號,有哪幾種運算?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強調(diào)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兩步乘法能不能同時計算同時脫式?

(3)小結:這道題按計算順序,是求前后兩部分的積相加的結果,要算出兩步乘法的積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們可以把前面和后面兩步乘法同時計算同時脫式,這樣計算的過程就比較簡單。

2.教學試一試

(1)如果將例1里的加號改成減號,乘號改成除號,應該怎樣算?怎樣算比較簡便?

(2)指名兩人分別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集體訂正。

3.小結:今天學習的是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混合運算。因為題里都沒有括號,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計算時可以同時脫式,比較簡便。

1.完成練一練

(1)讓學生把兩題里要先算的部分畫出來。

(2)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做練習三第1題。

(1)讓學生在書上填得數(shù)。

(2)交流所填的情況。

(3)思考:每一題都是先把哪兩步算出來,再算差或者和?

3.做練習三第2題前4題。

(1)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三第3題。

(1)做第3題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做第3題第(2)題。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老師巡視指導。

思考:這兩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計算結果相同嗎?

(3)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為了使計算簡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時計算,同時脫式。

練習三第4、5題

課后感受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一樣。還是有部分學生沒有先看運算順序就提筆計算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去括號課件(系列6篇)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師每天都需要編寫自己的教案課件。詳細且完善的教學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您正在尋找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我們的編輯團隊為您精心制作了名為“去括號課件”的文章。非常榮幸邀請您來瀏覽本頁內(nèi)容!

去括號課件 篇1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導學案

課題3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班級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

學習目標:

1、掌握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2、認識中括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算式的計算順序。

學習重點:掌握含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學習難點:能用三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一、溫故知新

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300-120+5120+54

300-120+543003+254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嘗試計算

(一)96(12+4)2說說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

=運算順序。

=

=

(二)96【(12+4)2】說說含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混

=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

=

三、交流展示

通過自學,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四、過關檢測:

1、計算下面各題。

58(20-7813)35(262+7)

1680【4(13-9)】20【(86+142)38】

2、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54人參加,四年級參加的比三年級多7人,五年級參加的人數(shù)是三、四年級參加總人數(shù)的2倍,五年級有多少人參加

3、小米家有個飼養(yǎng)場,其中白兔18只,黑兔26只,母雞264只,養(yǎng)的奶牛的數(shù)量是兔子總數(shù)量的2倍。小米家養(yǎng)的母雞的數(shù)量是養(yǎng)的奶牛的幾倍

去括號課件 篇2

教學內(nèi)容:第35、36頁,第6~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這部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具體的習題,使學生明白連減也可以是減去兩個減數(shù)的和,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180-36-44180-(36+44)

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數(shù)都一樣,不同的是運算符號及順序不同

按各自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發(fā)現(xiàn):得數(shù)都是100

想:怎么會都是100的呢?

以實際問題舉例:比如說:有180元錢,買上衣用去了36元,又買褲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180連續(xù)減去買上衣再減去買褲子的錢,或者可以直接用180減去買上衣和褲子總的錢,這樣就可以分別用這兩個算式來表示了,得到的結果自然是一樣的。

誰再能結合這組算式,舉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來說一說,同時理解連減也可以減去這兩個減數(shù)的和?

(2)觀察第2組,159-(59+37)159-59-37

這兩題之間是什么聯(lián)系?猜一猜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確嗎?

比較這兩組題,你還有話要說嗎?

(得數(shù)都是一樣的,但第一組題是有括號的更容易算,第二組題是沒括號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的數(shù)據(jù)選擇是用連減來列式還是用括號來列式。這樣計算就更方便。)

2、鐘的單價是18元,臺燈的單價是25元,小華付出50元,買了一個鐘和一盞臺燈,應找回多少元?

讀題后,要求學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進一步掌握上一題的規(guī)律。

3、(1)買5套這樣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褲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條褲子的錢

參照這種說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價錢乘5

參照這種說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這兩個算式一樣嗎?它們的得數(shù)會一樣嗎?

第一題是三步的混合運算,誰知道它的運算順序呢?

分別算一算。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數(shù),這里也是有數(shù)學依據(jù)的,我們以后會繼續(xù)學習。

(2)700元錢最多能買幾套這樣的衣服?

讀題后讓學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時候重點說清楚:題目要求只要最多能買幾套?特別是沒有提到還剩多少錢?所以最后豎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寫成=8(套)28(元),也可以寫成8(套)

4、我?guī)Я?00元,買米用去40元。剩下的錢可以買幾瓶油?

學生獨立完成列試3,并說說列式的理由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

提出一些問題后,再分別的解答。

5、簡單介紹你知道嗎?

6、布置作業(yè):

第36頁第6題

去括號課件 篇3

教學內(nèi)容:p.35第6~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這部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通過具體的習題,使學生明白連減也可以是減去兩個減數(shù)的和,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180-36-44180-(36+44)

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數(shù)都一樣,不同的是運算符號及順序不同

按各自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發(fā)現(xiàn):得數(shù)都是100

想:怎么會都是100的呢?

以實際問題舉例:比如說:有180元錢,買上衣用去了36元,又買褲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180連續(xù)減去買上衣再減去買褲子的錢,或者可以直接用180減去買上衣和褲子總的錢,這樣就可以分別用這兩個算式來表示了,得到的結果自然是一樣的。

誰再能結合這組算式,舉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來說一說,同時理解連減也可以減去這兩個減數(shù)的和?

(2)觀察第2組,159-(59+37)159-59-37

這兩題之間是什么聯(lián)系?猜一猜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確嗎?

比較這兩組題,你還有話要說嗎?

(得數(shù)都是一樣的,但第一組題是有括號的更容易算,第二組題是沒括號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的數(shù)據(jù)選擇是用連減來列式還是用括號來列式。這樣計算就更方便。)

2:第10題

鐘的單價是18元,臺燈的單價是25元,小華付出50元,買了一個鐘和一盞臺燈,應找回多少元?

讀題后,要求學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進一步掌握上一題的規(guī)律。

3:第8題

(1)買5套這樣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褲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條褲子的錢

參照這種說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價錢乘5

參照這種說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這兩個算式一樣嗎?它們的得數(shù)會一樣嗎?

第一題是三步的混合運算,誰知道它的運算順序呢?

分別算一算。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數(shù),這里也是有數(shù)學依據(jù)的,我們以后會繼續(xù)學習。

(2)700元錢最多能買幾套這樣的衣服?

讀題后讓學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時候重點說清楚:題目要求只要最多能買幾套?特別是沒有提到還剩多少錢?所以最后豎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寫成=8(套)28(元),也可以寫成8(套)

4、第9題

我?guī)Я?00元,買米用去40元。剩下的錢可以買幾瓶油?

學生獨立完成列試3,并說說列式的理由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

提出一些問題后,再分別的解答。

5、簡單介紹你知道嗎?

6、布置作業(yè):

第.35頁:第6題

課前思考:

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課內(nèi)容應該是帶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練習課,但是從實際的課后練習來看,其中蘊涵著很多新的內(nèi)容,課堂上需要老師像新授一樣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得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

1、練習7,經(jīng)過練習討論、比較發(fā)現(xiàn)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在練習中引導學生比較兩種做法有時其中一種比較簡單,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計算,實際上老師需要滲透給學生的是一種規(guī)律和利用這個規(guī)律的簡便算法。

2、練習8,第1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種,如果學生用分開計算上衣和褲子的時候,那么這種混合計算的方法又是書本上沒有接觸過的練習,練習時依舊要像新授一樣,講清運算的順序。另外第2小題學生還要注意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取近似數(shù)。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在昨天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混合運算中有小括號的情況。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對于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加深了印象。學生作業(yè)的正確率進一步提高。本節(jié)課中第7題特別重要,學生先算一算180-36-44和180-(36+44),得出結果都是100。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通過比較,說說發(fā)現(xiàn)什么。主要通過本題來讓學生理解一個數(sh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從這個數(shù)里依次減去和里的每個加數(shù),并為以后學習簡便計算作些準備。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對于混合運算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授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練習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計算的正確率較高。本節(jié)課另有一個重點:就是通過算一算,比一比找出從一個數(shù)中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他們的和,結果一樣。讓學生從生活中舉例說明、驗證這樣的規(guī)律。最后讓學生比一比兩種算法什么時候簡便,要看具體的題目,為以后的簡便運算打好基礎。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盡量用綜合算式來解決,特別提示小括號的正確運用。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訓練的重點除了熟練進行混合運算外,是從混合運算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學生通過幾組對比題的計算、比較對于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這一規(guī)律能夠比較清晰地理解,并運用它來解決最后一道實際問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不是很熟悉,課堂上學生經(jīng)過討論,多數(shù)學生掌握的很好,部分學生依舊分步列式。然分布合并成綜合算式是學生比較困難的。

去括號課件 篇4

各位同行、各位領導: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二章第二節(jié)整式的加減第二課時去括號,下面我將從知識背景,設計理念等方面簡述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 知識背景:

1.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整式的加減第二課時內(nèi)容。 2.學情分析: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比較、猜想與歸納。結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體現(xiàn)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突出了學生對知識的發(fā)生及其發(fā)展過程的整體認識。教師要組織學生立足基本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引導他們每一個運算步驟都要依據(jù)的重要性。相信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知識分析:“去括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整式加減》的第4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合并同類項之后,且對字母表示數(shù)已具有一定的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的,重點探討去括號的法則。去括號是中學數(shù)學代數(shù)部分的一個基礎知識點,與合并同類項相同,是整式加減及以后化簡代數(shù)式、解方程等知識點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去帶有負號的括號,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接受該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所以又是一個難點,由此不難看出,該知識點在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4.學習目標:依據(jù)課標要求和學生學情我把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過程目標:經(jīng)歷類比帶括號的有理數(shù)的運算,發(fā)現(xiàn)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規(guī)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tài)度。

5.重點與難點:

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nèi)各項變號容易產(chǎn)生錯誤。

6.教學評價:

(1)評價量規(guī):隨堂提問,練習反饋,作業(yè)反饋。

(2)評價策略:堅持“及時評價與激勵評價相結合,定量化評價與定性化評價相統(tǒng)一”的原則,最大限度的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將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概括引領,激勵式點評相結合,既有即興評價,又有概要性評價;既有學生自評,又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評,力求在評價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助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二.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借助多媒體及動畫演示,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們動腦、動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數(shù)學直覺能力,還啟發(fā)了學生的探索靈感,從中獲得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質”,同時也獲取對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開放的思考、討論、探討的氣氛,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課堂境界,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方法、科學精神。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的方法組織教學,以問題的設置為主要引導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積極觀察,共同探討等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學習帶來的快樂,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思想,進而體現(xiàn)“主 2

動獲取,落實四基,發(fā)展能力”的數(shù)學原則。

(2)學法指導,為充分體現(xiàn)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同時鑒于七年紀學生的思維所呈現(xiàn)出的具體、直觀、形象之特點,為突破難點,選用“情境——探索——發(fā)現(xiàn)”的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參與、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學法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活動流程和時間劃分:

五.教學流程(見教案)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的聚焦點,在教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展示教學思路,引導思維的作用。黑板分作兩部分右邊屏幕投影和左邊板書,中間板書課題,下面板書去括號法則和板演等。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處理,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去括號課件 篇5

第三課時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⑴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要求】

⒈通過講座和交流,使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⒊讓學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重點難點】

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結果。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

提問:以上幾題綜合算式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⒉出示例題圖

請同學們列綜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⒊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

①引導學生看圖。出示問題:用50元錢買1個書包后,還可以買幾本練習本?

②請同學們先分步算一算,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

③指名說說解題思路,并分別說說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綜合算式必須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這樣列式50-205

為什么?應該怎么辦?

④請同學們算出結果

提問:在這道算式中有哪幾種運算?我們是先算什么的?在這樣的算式中為了要先算減法,我們是怎樣做的?

追問:加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學試一試:

①出示題目,請同學們獨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問: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共同之處?

③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算式中有小括號時,應先算什么?(板書)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同學們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們計算。說說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說說解題思路及算式。提問:為什么在綜合算式中添上小括號?

⒋全課小結:今天我們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用到了什么符號?算式中有它,會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去括號課件 篇6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講課和交流,使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2、讓學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四、教法教具:引導嘗試,討論突破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結果。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

提問:以上幾題綜合算式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2、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運算符號+、-,再說說運算順序,并算一算。

4042

3、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運算符號+、,再說說運算順序,并算一算。

4042

4、出示例題圖

請同學們列綜合算式并解答。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5、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

(1)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出示問題:用50元錢買1個書包后,還可以買幾本筆記本?

(2)請同學們先分步算一算,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

(3)指名說說解題思路,并分別說說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綜合算式必須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這樣列式50-205

為什么?應該怎么辦?你覺得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講述:遇到這種情況,也就是要改變規(guī)定的運算順序,就要請小括號來幫忙,因為數(shù)學上有個規(guī)定:括號內(nèi)先算。

(4)提問:這個算式怎么改?請同學們算出結果。(板書)

提問:在這道算式中有哪幾種運算?我們是先算什么的?在這樣的算式中為了要先算減法,我們是怎樣做的?

(5)追問:加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如果需要改變原先規(guī)定的運算順序,可以請小括號來幫忙。(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⒉教學試一試:

18(36+24)95-(74-50)

(1)出示題目,請同學們獨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2)提問: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共同之處?

(3)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算式中有小括號時,應先算什么?(板書)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同學們先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獨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內(nèi)共同訂正后提問:在計算有小括號的算式中要注意什么?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們計算。說說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3、說一說按照計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號,怎樣加括號。

(1)72-30+22先算加后算減

(2)36+246先算加后算除

(3)58-67先算乘后算減

(4)7226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說說解題思路及算式。提問:為什么在綜合算式中添上小括號?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用到了什么符號?算式中有它,會有什么作用?

五、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2題和第5題。

七、板書: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50-20=30(元)(50-20)5

305=6(本)=305

=6(本)

答:還可以買6本。

去括號課件分享


經(jīng)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反復整理篩選我們最終推出了最新的“去括號課件”。教案課件在老師少不了一項工作事項,寫好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優(yōu)秀的教案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對身邊的朋友有幫助不妨分享給他們!

去括號課件 篇1

本課題教時數(shù):7本教時為第5教時備課日期9月13日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中括號及中括號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引新

二、學習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1.做第20頁復習題

指名學生口答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說明理由。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2.按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號。

24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思考:在混合運算中,小括號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列式時為了改變算式中的

運算順序,要用到括號。但有時只用小括號還不夠,還要用到中括號。(板書:[])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帶有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式題。(板書課題)

1.說明運算順序

思考:一道題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你

認為要怎樣算?

同桌進行討論。

2.學習例題

出示例題,學生按討論的結果進行嘗試,指

名學生板演。

3.組織交流。

4.從這道題中,你感到一道題里既有小括號又

有中括號,應該怎樣算?

1.做練一練的題。

讓學生先說一說運算的順序。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運算過程。

2.做練習五第1題

學生在書上填上得數(shù)。組織交流。

請同學根據(jù)運算順序在練習本上列出這兩題

的綜合算式。

想一想:使用括號有什么用?

3.說運算順序

讓學生依次說一說練習五第2題的運算順序。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有小括號和中

括號的算式要怎樣算?

練習五第2、3題

課后感受

有列綜合算式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只用小括號已經(jīng)不夠,自然而然的想到要用中括號。教學效果不錯。

去括號課件 篇2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shù)學的規(guī)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shù),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復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變式后的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1. 教學例題。

(2) 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并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lián)系情境圖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算?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3 + 15 2。練習后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①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 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余學生認真傾聽并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強調(diào)運算順序,強調(diào)書寫規(guī)范)

4. 總結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通過類推,聯(lián)系例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后通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nèi)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么異同。

2. 下面各題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組內(nèi)說說各自的選擇。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性,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既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合在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導入中創(chuàng)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復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復聯(lián)系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chuàng)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信息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信息,讓學生根據(jù)變式后的算式選擇信息,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shù)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xiàn)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并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發(fā)展和提高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去括號課件 篇3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統(tǒng)一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教材第74頁例3的情境圖(如圖1);或采用直觀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個五角星,讓學生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如圖2)。

學生: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了2個,又剪掉了3個。還剩幾個五角星? 設計意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學習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jīng)驗。

教師:請你們用手中的學具代替五角星擺一擺,或者用筆畫一畫,并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問題是什么。

交流學生的作品,鞏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具體如下圖。

教師:要求“還剩多少個五角星”,你打算怎樣計算呢?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確定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先算減去2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個后還剩多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與畫圖,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將現(xiàn)實情境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jù)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結合情境先確定運算順序,為用算式表示解題過程作好充分的準備。

教師:請你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隨學生發(fā)言板書如下。

教師: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的思路,應該怎樣列算式7

考并討論:10-2+3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列式能先計算2+3嗎?

教師小結:看來,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你要表達的意思。

去括號課件 篇4

設計說明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特別是在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歸納、總結上,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因此本課時從以下兩點進行設計:

1.用對比促深化,培養(yǎng)良好的數(shù)學思考習慣。數(shù)學思考是數(shù)學學習的核心,沒有思考,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模仿和練習。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shù)學教學本身就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過程。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括號的作用,理解運算順序在計算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對比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思考、領悟,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維更加有序。

2.在解決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題時,體會有序思考的作用。

數(shù)學教材有兩條主線:

一條是明線,即數(shù)學知識;一條是暗線,即數(shù)學思想方法。一個人受益一生的是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如果只用書本上的知識去模仿解決,是根本行不通的,掌握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運用恰當?shù)乃枷敕椒ń鉀Q。

在教學中,設計了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案例,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進行有序運算的重要性。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教學過程

⊙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混合運算的不少知識,知道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照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整數(shù)的混合運算,總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繼續(xù)學習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運算能力。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教師用簡短的語言不僅喚醒了學生對混合運算的已有認知,同時也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使教和學都有了明確的目標。

1.教學教材9頁例4。

(1)出示例4:計算96÷12+4×2,說一說運算的順序。

①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畫出順序線)。

②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③集體訂正。

(2)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只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從左到右,誰在前先算誰;只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從左到右,誰在前先算誰;有加、減、乘、除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教學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1)出示課堂活動卡(見課堂活動卡)。

小組1:我們小組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這三道題的相同點是數(shù)相同、符號以及數(shù)的排列順序都相同,不同之處是第一道題沒有括號,第二道題含有有小括號,第三道題不僅含有小括號,而且還含有中括號,結果也不相同。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算式中的括號改變了運算順序。

小組2: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小組3: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3.總結、歸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你能舉例說明嗎?

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明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舉例寫出相應的算式加以說明,然后教師組織學生按小組進行匯報。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總結:

c.有加、減、乘、除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d.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計算。

(3)歸納總結。

總結混合運算主要的幾種形式及其運算順序。

去括號課件 篇5

1、計算58-(14+6)

先說說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遞等式計算

7(7-5)=答案

(77-42)7=答案

(1)讓學生說說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為什么?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按格式計算上面兩題。

(3)說說7(7-5)與77-5一樣嗎?

(77-42)7與77-427一樣嗎?

3、練習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注意每題的計算順序。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注意每組中小括號的作用:改變計算順序。

4、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3題。

(1)第1題

①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②乘法的'積在減法算式中做被減數(shù)還是減數(shù)?

③如何列綜合算式?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號嗎?為什么?

注意綜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檢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題意。

④這題這樣列綜合算式:56-65,對嗎?為什么?

(2)同法做第2 題,讓學生明白小括號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變計算順序時要用到小括號。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6題。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號。

2、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8題。

3、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9題表一。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7題。

去括號課件 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實驗版二年級下冊第47頁例1,練習十一1、3題。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知道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理解綜合算式的概念并使用脫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運算能力。養(yǎng)成先想后做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并運用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綜合算式的概念并利用脫式進行計算。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默讀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知道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知道什么是綜合算式。

3、初步認識并使用脫式進行計算。

4、養(yǎng)成先想后做的良好學習習慣。

帶著問題進入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

(1)投影課本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出示自學要求:

A、先認真讀兩遍題,邊讀邊想:同學們在做什么呢?你從題中能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求的是什么問題?

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主要講講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解題方法:一是分步列式,二是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讓學生板演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充分說明和交流。

1、根據(jù)反饋結果,提問: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提問題:

(1) 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啊?多反復幾遍,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熟練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和運算順序的把握。

4、練習鞏固,判斷正誤。

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提問題:(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題目里有幾個要求?

(2)這些題分別錯在哪里了?

(3)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15÷3×5、 3×6÷2、2×8÷4、 72÷8÷3。

小組內(nèi)交流運算順序和算法。

2、引導學生小結不含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式子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以接力賽的形式完成練習十一第1、3題。

學生暢談收獲,提出問題,質疑解難。

去括號課件 篇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77頁內(nèi)容二、教材分析《中括號》一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小括號意義會用小括號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體會中括號的意義中括號的運算順序。在豐富體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運算順序打下知識基礎。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新知識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喜歡在活動中學習并且每個同學都有一些動手操作的經(jīng)驗和合作學習的基礎這對他們學好《中括號》一課的內(nèi)容有很大幫助。

學習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的顯著特征本節(jié)課我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教學目標:

了解中括號產(chǎn)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能準確規(guī)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shù)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設計與實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同時更是一段充滿創(chuàng)造與激情的過程,我們針對本節(jié)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流程.

一、討論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過學生的計算,發(fā)現(xiàn)了相同的數(shù)字,相同的符號,因為有了小括號,所以運算順序不一樣了,計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這一情節(jié)巧妙地.不流痕跡的引入新課,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熱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為順利傳授新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在學生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的過程中,理解了中括號的在運算過程中的作用.

二、嘗試中規(guī)范

根據(jù)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先減再乘最后除

3280040025

(2)先除再減最后乘

3280040025

(3)先減再除最后乘

3280040025

規(guī)范小括號和中括號在混合運算時的解答過程.

三、質疑中發(fā)展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shù)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

先讓學生觀察這道題,再思考從題中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航模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術組的人數(shù)是航模組的兩倍;合唱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組的人數(shù)和美術組的人數(shù))

美術組的人數(shù)題中直接告訴了嗎?美術組的人數(shù)應該怎么做?

(沒告訴,美術組的人數(shù)是航模組的兩倍,列示8+6=14142=28)

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綜合算式84(8+6)2對嗎?(小組交流)

反饋:不對,因為(8+6)2是美術組的人數(shù),所以這里要用中括號。

學生獨立完成算式,后討論在一個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四、鞏固練習

下面的運算對的打,錯的打并加以訂正。

36+655-20

=1005-20

=0()

320[(24-16)4]

=32084

=404

=160()

48-(36+35050)

=48-(36+7)

=48-43

=5()

五、學科班長總結

去括號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意義,認識它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加減運算順序,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

2、通過觀察、比較,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3、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審題習慣。

師:(板書“先……再……”)像這樣先算……再算……在數(shù)學上叫做運算順序。

1、出示主題圖,在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第一種方法。

師:這道題該怎么解答呢?請你拿出一張紙條,數(shù)一數(shù),有幾顆星星?

師:我們再來看看算式表示的`意義。10是什么?2是什么?10-2表示什么?再減3表示什么?

3、第二種方法。

師:很好,這是一種方法,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種求還剩幾個星星的方法。

師:先來回憶一下剛才撕的過程,用手把撕下的紙條還原,第一次撕下2個,第二次撕下3個,把兩次撕的拿在同一只手上。(生操作)

生:不是的,先算10-2=8,再算8+3=11,不是5,該先算“2+3”。

師:那你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種記號,來改變運算順序。請你在草稿紙上試一試。

師:你很會動腦筋,這叫分步計算,但是我們是要求在10-2+3=5這個算式上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符號,誰來試試?

生:10師:你用了……這個符號,用上它,就表示先算2+3的和。你的想法很好,還有更簡單的記號嗎。

(師在算式里增加了小括號)10-(2+3)=5。

師:加上小括號后,小括號里面的算式就要先算,你能讀一讀這個算式嗎?

師:請你拿出第二張紙條,第一次撕下3格,第二次撕下4格,還剩下幾格?

師:簡單的紙條幫助我們認識了新的朋友,小括號,它能改變我們的運算順序。老師考考你掌握了沒有。

1、師出示:18-(5+3)、18-(5-3)生在草稿紙上自己計算,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計算順序。師:誰來說一說第一題的計算過程。

2、師:很好,看來大家已經(jīng)和小括號交上朋友了,再來看看這兩題。師出示:8+4+7,8+(4+7)。請學生在草稿紙上計算。生交流計算順序后,

生:第一題是從左往右計算的,第二題是先算小括號里的。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了這兩題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里面的符號都是加號。

師:看來,運算符號一樣,數(shù)字一樣,加上小括號和不加小括號的得數(shù)都是一樣的。真的是這樣的嗎?來看看這幾題:

3、師出示:14-9-314-(9-3)14-(9+3)。生計算后交流。

生: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二兩題雖然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都一樣,但加上小括號后得數(shù)卻不一樣。

師:你真會觀察,看來運算符號一樣,數(shù)字一樣,加上小括號和不加小括號的得數(shù)有時候還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我們仔細觀察,仔細計算。

生:我發(fā)現(xiàn)了第一題和第三題得數(shù)是一樣的,就好像我們剛才撕紙條的那個游

師:你真是個小數(shù)學家。14連續(xù)減去9和3,也就是14減去了9以這兩題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因為它們表示的意義是一樣的。

師:小括號可以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在以后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還將學習更多的關于小括號的知識。

小括號課件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括號課件,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

小括號課件(篇1)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5+2+8= 9-4-2= 4+6-7= 8-2+5=

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你們愿意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幫小明解決一個問題嗎?

師: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去看望姥姥,回來的時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給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這些糖果按照顏色分了類,你們看都有什么顏色的呀?【演示課件“小括號” 】

學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數(shù)量以后,集體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老師隨之板書或繼續(xù)演示課件“小括號”.

學生一:先把2塊黃色的和3塊綠色的糖加起來是5塊,再把5塊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2+3+7=12)

學生二:先把2塊黃色的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是9塊,再把9塊和3塊綠色的糖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2+7+3=12)

學生三:先把3塊綠色的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是10塊,再把2塊黃色的和10塊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3+7+2=12)

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和你們剛才說的計算過程還一樣嗎?(不一樣了)

要按照你們剛才說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學習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相符合,怎么辦?(學生產(chǎn)生疑惑)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幫你們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小括號(出示:( )).你記住它的樣子了嗎?請你隨老師一起寫一寫(學生書空小括號的寫法).

師:有了小括號,就可以改變原來算式的運算順序了,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這道題我們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號括起來.(板書:在3+7處用紅筆畫上小括號)

問:有了小括號,“2+(3+7)=”這道題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師:我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如果遇到帶小括號的算式,你會算嗎?

學生試著算一算,然后進行交流.

問: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括號,那么帶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它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12-5+4 = 14-9–3 =

12-(5+4)= 14-(9-3)=

2、下列題中,哪題先算“3+4”?為什么?

3、給下面的算式添加運算符號,使算式成立.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書設計 :

小括號課件(篇2)

一、教材分析

《小括號》是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章“100以內(nèi)的加法與減法”中第3節(jié)“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的例3。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由實際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引入小括號,體會小括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口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并能用它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已具有認識和應用數(shù)字的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但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或實踐操作。所以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只要學生知道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運算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試題即可。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和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基礎、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統(tǒng)一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五、教法與學法

《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jīng)歷用數(shù)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shù)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备鶕?jù)這一理念,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啟發(fā)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特征出發(fā),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方法掌握新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六、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特點,又要充分考慮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還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預設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鞏固練習,強化括號用法→總結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第74頁例3的情境圖:

讓學生了解情景(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

2、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匯報)

并能將條件與其他同學的問題完整的說一說?課前預設學生答案:

1、一共剪掉幾個星?

2:還剩幾個星?

(設計意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學習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jīng)驗。)

(二)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素材應當在反映數(shù)學本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以利于他們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备鶕?jù)這一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獲得信息后,提問:要求“還剩多少個星”,你打算怎樣列式呢?自己獨立思考,然

后將你列的算式寫在紙上,與同桌小組討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學生討論交流后,組織反饋,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種思路:10—2—3=5(個),讓學生說清怎樣計算10—2—3=5。先算減去2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個后還剩多少。這是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連減,讓學生說清楚它的運算順序,體會不含括號的算式,從左往右運算。為后面含括號的算式的運算做鋪墊。

第二種思路:2+3=5(個)10—5=5(個)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找2—3人回答),在學生回答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將現(xiàn)實情境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jù)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結合情境先確定運算順序,為小括號的引入作好充分的準備。)

(三)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

如果將第二種思路分步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應該怎樣列式呢?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想、自己寫,教師巡視。然后提出問題10一2+3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列式能表示先計算2+3嗎?為什么?所以,學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和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圍繞“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課前根據(jù)學生情況預設學生可能會有的解決方法:

(1)畫一條粗線表示先算2+3。

(2)畫一個方框表示先算2十3。

(3)畫一個圈兒表示先算2+3。

(4)畫()表示先算2+3……

首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很好。但讓學生思考當他們面對這么多的符號,如果他們不說明,別人能看明白嗎?(從而引出小括號)所以應該找一個統(tǒng)一的、簡潔的符號,來表示先算后面的2+3。用“()”這個符號來表示。板書算式并用黃粉筆加上小括號。

并讓學生跟教師一起來寫一寫。告訴學生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號”。(板書課題:小括號)教師領讀、學生齊讀。通過“小括號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這對好朋友圍在一起?!钡谋扔?,加深學生對小括號的理解。明白小括號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強調(diào)它改變了運算順序,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3=5,再算括號外面的10—5=5(師畫運算順序,并指導讀法)。

提出問題:如果遇到加了小括號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生答)完善學生的答案,并給出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算括號里面的。)

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全班齊讀: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使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題:

(1)2+75,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計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獨立嘗試,合作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組織學生討論:29+259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259,再算加法,這種運算順序不符合問題的情景。在本題,應先算男女生總人數(shù),即29+25。

怎樣解決運算順序問題呢?我們請小括號()來幫忙。

3.認識帶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4.寫出解答過程

(29+25)9讀作:29與25的和除以9。

=549

=6(條)

答:(略)

5.練習

(1)說一說下面兩題的運算順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以上兩題運算符號和數(shù)字都一樣,但由于其中一題帶有小括號,所以計算結果不一樣。

(2)獨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認為帶有小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怎么樣?

三、鞏固練習

1.比較兩題的運算順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練習三的第1題。

四、總結: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能舉例說明嗎?

小括號課件(篇4)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結果。

63+370-20346-28+4

提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提問(1)用50元錢買1個書包后,還可以買幾本筆記本?

(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樣的?

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樣的?

(3)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2、討論:50-205和(50-20)5

(1)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2)是否需要加括號?

3、學生獨立計算,表述算式鞏固運算順序

4、出示試一試

(1)提問:先算什么?為什么?

(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運算,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3)獨立計算,2生板演

(4)交流評改,讀出兩個綜合算式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同學們進行計算。提問:這組算式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⑴同學們分組進行計算。

⑵比一比: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第2、6題。

課前思考:

1: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如果學生列出(50-20)/5,可以讓學生說說使用了什么符號。這個小括號在算式中起什么樣的作用。如果學生只列出50-20/5,可以啟發(fā)學生想想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這樣列式對不對。由此引出小括號,讓學生認識、體會它的作用,并明確運算順序。

2:試一試可以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在組織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相應的運算順序,并適時地進行總結。

3:第3題可以先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數(shù)進行比較,體會不同的運算順序可以算出不同的結果,從而養(yǎng)成在計算前認真審題的習慣。

4:第7題在計算后可以說說每組中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使學生認識到: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與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結果是一樣的。

課后反思:

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時,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能體會到括號在混合運算中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通過對情境圖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綜合算式表示,當出現(xiàn)50-205和(50-20)5這樣兩個算式時,讓學生展開討論:解決例題中問題應該先算什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減法,可是運算的順序又不允許怎么辦?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號,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這樣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決問題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最后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重點讓學生理解括號在混合運算中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例題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要用小括號的情景。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感到,學生對于運算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理解的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對于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做有小括號的正確率還高一點。但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學生對于解決實際問題時,列綜合算式時還不能靈活運用小括號。有些學生不需要用小括號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學生對于小括號的作用還沒真正理解。明天的課還需強調(diào),練習。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在計算時運算順序比較熟練,但是在實際計算時學生仍有比較嚴重的計算錯誤,例如88/22=44這樣低級的錯誤。避免這樣的錯誤一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驗算的習慣,二是加強口算、筆算的能力。

小括號課件(篇5)

9+3= 4+3= 7+5= 12-7= 14-5=

3+5+7= 5+4-3= 10-2+5=

“以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內(nèi)的數(shù)、加號、減號等,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括號”2.認識小括號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我算算盤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里的糖說:“這里有黃色的2塊,綠色的3塊,紅色的7塊,你們想想該怎樣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請幫小熊算算好嗎?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說說這兩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號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號就可以省略。

以后看到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怎樣計算呢?請看這道題15-(6+2)=?①請同學讀題,想想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幾?教師追問為什么這樣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號應該怎樣算?

②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題,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13-4+5=7+7-6=

13-(4+5)= 7+(7-6)=

讓學生仔細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結論:計算加減兩步式題,要認真看清算式里有沒有括號,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就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下面3個題目中,哪題先算“4+6”?為什么?

13-4+6 = 13-(4+6)=4+6-5 =

4.在適當?shù)奈恢锰砩闲±ㄌ柺沟仁匠闪?14-9-3=2 79-8+1=70

10-3+4= (10-3)+ 4=

還有使用小括號的必要嗎?

在什么情況下才使用小括號?

8+4+7=13—6+3=

12—(3+5)= 5+(2+4)=6+

15—(10—6)=20—(5+5)=7+

自己寫出兩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并說說先算什么。

5.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問題嗎?

(1)、一根彩帶長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媽媽買回7個蘋果和9個梨,吃掉了3個梨。現(xiàn)在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個?

6、在下列橫線上填寫“”或“=”

小括號課件(篇6)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shù).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nèi)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1)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nèi)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

誰會列式?板書:

(2)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3)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1)出示圖片“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xiàn)在有多少只?)

(2)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fā)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

標有數(shù)字0~10的信箱,寫有算式(10以內(nèi)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信

1.在講臺上放上信箱.

2.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封信.

3.要求學生將手中的信送到相應的信箱中.

4.送信結束后,老師帶全班同學檢查有沒有送錯的信.

使學生熟悉10以內(nèi)加減、連加、連減的運算。

一張超市商品價目圖,上面標注商品名稱及價格(整元);兩張購物表(如下)

小括號課件(篇7)

教學內(nèi)容: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66--68頁第六單元信息窗3第1課時的第一個小紅點和自主練習中的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質量的數(shù)學問題。

2、能正確分析各種數(shù)量關系,列出綜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含有小括號的先減后乘的四則混合運算。

4、積極參與共同探索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弄清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會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活動一:新課引入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碩果累累。愿意繼續(xù)和老師一起去果園里領略豐收的喜悅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一)

活動二: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圖意。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你能利用剛才的信息提出兩步計算的問題嗎?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師板書:

問題1:1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問題2: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對于學生提出第1題時,直接讓學生口頭列出算式。然后引導學生,能提出用兩步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嗎?引導提出第2個問題: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板書這個問題,并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繼而進行計算教學,既給學生提供了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又讓學生明白了計算來源于生活,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p>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一)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立解題思路。

1.把信息與問題連起來默讀兩遍。

2.你能自己來試著解決嗎?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如有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解題情況。)

3.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看看你們小組能用幾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小括號課件(篇8)

教學內(nèi)容: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66--68頁第六單元信息窗3第1課時的第一個小紅點和自主練習中的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質量的數(shù)學問題。

2、能正確分析各種數(shù)量關系,列出綜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含有小括號的先減后乘的四則混合運算。

4、積極參與共同探索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弄清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會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活動一:新課引入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碩果累累。愿意繼續(xù)和老師一起去果園里領略豐收的喜悅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一)

活動二: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圖意。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你能利用剛才的信息提出兩步計算的問題嗎?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師板書:

問題1:1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問題2: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對于學生提出第1題時,直接讓學生口頭列出算式。然后引導學生,能提出用兩步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嗎?引導提出第2個問題: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板書這個問題,并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繼而進行計算教學,既給學生提供了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又讓學生明白了計算來源于生活,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p>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一)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立解題思路。

1.把信息與問題連起來默讀兩遍。

2.你能自己來試著解決嗎?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如有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解題情況。)

3.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看看你們小組能用幾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小組的討論進行指導。)

4.匯報交流,評價質疑: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你們的方法?學生匯報、質疑:預設方法1:60-38=22(個)223=66(個)

學生匯報這種方法時,互相質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匯報完善板書方法1

先算1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60-38=22(個)

再算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223=66(個)

預設方法2:(60-38)3

學生匯報方法2時,互相質疑:是怎樣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學生匯報方法3時,互相質疑:是怎樣想的呢?這種方法對不對?

(二)比較分析,加深理解數(shù)量關系,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比較方法2與方法3哪里不一樣?一樣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預設:

相同:數(shù)字一樣;運算符號一樣。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號;運算順序不一樣。

師小結: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帶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你想對小括號說些什么?(學生自由交流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實際上是讓學生在經(jīng)歷多種算法的同時,感悟出它們各自的不同特點,從而能讓學生在感受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形成優(yōu)化選擇的意識。在探討、質疑、爭論中引出小括號,既解決了情境中的問題,又深化了學生對計算題的運算順序、運算方法及小括號的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兩種算法比較,區(qū)別在哪里?

2、結合算式講講算理。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在解決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問題時,先算的問題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不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計算。

一般混合運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減法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自主練習第一題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2、自主練習第2題

(1)仔細觀察畫面,弄清楚圖意。

溫馨提示:

說一說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要求現(xiàn)在有多少臺電腦?必須先求什么?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

(2)學生自己解答。

(3)集體訂正。

第一關:我會算:

師:剛剛我們說了運算順序的六道題,你能準確地計算嗎?

課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第二關:我會比

算式有無小括號對比教學

師:這兩題你會算嗎?請大家在本子上計算。

(50-20)5

50-205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相關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識,進一步感受了數(shù)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體會到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課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

板書設計

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分步解答:綜合算式解答:

(1)1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60-38)3

60-38=22(個)=223

(2)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66(個)

223=66(個)合運算

小括號課件(篇9)

一、舊知識復習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答案

3+5+7= 5+4-3= 10-2+5=

問:“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學引例

“以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內(nèi)的數(shù)、加號、減號等,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括號”2.認識小括號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我算算盤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里的糖說:“這里有黃色的2塊,綠色的3塊,紅色的7塊,你們想想該怎樣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請幫小熊算算好嗎?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2+3)+7=122+(3+7)=12

說說這兩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號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號就可以省略。

3.帶小括號兩步式題的計算過程

以后看到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怎樣計算呢?請看這道題15-(6+2)=?①請同學讀題,想想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幾?教師追問為什么這樣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號應該怎樣算?

②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題,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三、應用新知

1.對比練習

13-4+5=7+7-6=

13-(4+5)= 7+(7-6)=

讓學生仔細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結論:計算加減兩步式題,要認真看清算式里有沒有括號,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就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下面3個題目中,哪題先算“4+6”?為什么?

13-4+6 = 13-(4+6)=4+6-5 =

3.找朋友

15+4-212+(11-9)

8+(4+6)25-(15-7)7

4.在適當?shù)奈恢锰砩闲±ㄌ柺沟仁匠闪?14-9-3=2 79-8+1=70

5.

算一算,比一比

10-3+4= (10-3)+ 4=

9+(10-1)+(3+4)

算后思考: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嗎?

還有使用小括號的必要嗎?

在什么情況下才使用小括號?

要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可以使用小括號。

四、課后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8+4+7=13—6+3=

8+(4+7)= 13—(6+3)=

2.專項練習

12—(3+5)= 5+(2+4)=6+

15—(10—6)=20—(5+5)=7+

3.拓展提升

自己寫出兩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并說說先算什么。

(9—3)=(1+9)=

4.連連看

5

6

7

8 9 10

5.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問題嗎?

(1)、一根彩帶長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媽媽買回7個蘋果和9個梨,吃掉了3個梨。現(xiàn)在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個?

6、在下列橫線上填寫“”或“=”

小括號課件(篇10)

教學內(nèi)容

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48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熟練掌握三、四步計算式題和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2.在練習中明確運算順序,弄清先乘除后加試中的先乘除不是先乘后除,而是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我們學過了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要注意的有哪幾點?

(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2.口答:(用投影卡片出示)

38412+173(50-26)5156十243

374+81203-35687335-357

(二)基本練習

1.第1題。(小黑板出示)

(1)看清楚題目中的每一個數(shù)字和符號。

(2)想明白每道題目的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四道題目,用投影校對運算結果。

(4)統(tǒng)計每組同學的答對題數(shù),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2.討論下面各題,討論后再計算,(以四人小組討論)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同桌同學互相說說以上三道題目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所在。

(2)每位同學自己獨立完成三道題目,并先作自我評價。

(3)設問:為什么以上三題的計算結果都不相同,是什么符號在起作用?

(三)變式練習

1.判斷下面的題目運算是否錯誤?把錯誤改正過來。

(1)請各位同學看課本第48頁中的第3題,先審題,再判斷。

(2)讓中等偏下的兩名學生講述思考方法和過程,指出錯處,并要求本人能說明錯的原因。

(3)為幫助全班同學都弄清這2道題目,教師再用投影儀把這兩道題出示。再作分析,矯正。強調(diào)應注意的地方。

2.根據(jù)數(shù)字變化填寫運算符號。(投影出示)

①200○l00○50○16○80②200○100○50○16○80

=300○800○80=200○2○1280

=290=198○1280

=1478

以上①、②兩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校對,自提注意點。

(四)訓練小結

1.課內(nèi)當堂練習及評價。

(1)做課內(nèi)作業(yè)第48頁第4題中的四小題。(約做5分鐘)

(2)當場校對,并自己指出錯處,及時訂正。

2.小結、設問:四則計算時應注意些什么?

(五)分層練習

1.大部分同學做第48頁第2題。

2.做完第2題的同學,有時間請完成第49頁第5題。

3.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可做第6題。

(六)作業(yè):《作業(yè)本》第40頁(四十)。

(3)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小括號課件(篇11)

新授片段:

今天我們再一次來到文具店,看看小紅又想買些什么?

小紅用50元買了一個書包后,還能買幾本筆記本,你能幫她算算嗎?

學生試做

板演:50205(5020)5

=504=305

=46(本)=6(本)

觀察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要求小紅用50元買了一個書包后,還能買幾本筆記本,必須先求什么?

50205這樣列式能先算出還剩多少錢嗎?

要求還剩多少錢應先算哪一步?5020

50205這樣列式對不對?

怎樣才能先算5020?

板書:(5020)5

這里要先算減法,列綜合算式時必須在減法這部分添上小括號。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先求什么?

符不符合題意?

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鞏固片段:

小括號在混合運算能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有點像個魔術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

出示復習做過的6道混合運算

35070+44120+302

963216125254

9113112793

老師提出想先算的部分,你們看看需不需要加括號?怎么加?

963216想先算減法,需不需要加括號?怎么加?

120+302想先算乘法,需不需要加括號?怎么加?

......

小括號課件(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

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改寫成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解決問題、改寫算式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這一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會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

教學難點: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這一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學生分析:學生認識了連加、連減、有很好的計算基礎,關鍵是

掌握加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自主探究交流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喝飲料,那么你們了解一箱飲料有多少瓶嗎?

師:你們說的都對。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這幅圖中的飲料多少瓶一箱?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呢?

師:現(xiàn)在老師提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瓶飲料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算一算。

教師要注意巡視,以便了解學生的解題方法。

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用連加或兩個算式解答的,現(xiàn)在我們試著把有乘、有加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綜合算式,好嗎?

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的改寫情況,并根據(jù)學生試著改寫的情況,決定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采取以交流為主,還是以講解為主。

交流學生試寫的結果。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并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總結運算順序。觀察寫出的算式,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的表達語言可能不一樣,只要意思正確,就給予肯定。

二、鞏固提高

1、牛刀小試

師: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用數(shù)學來解決。觀察情境圖,你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師:觀察的很仔細?,F(xiàn)在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一雙旅游鞋比一雙拖鞋貴多少元?請小組試著解答?

教師要注意巡視,以便掌握學生的解題方法,特別關注是否出現(xiàn)綜合算式。

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沒有寫成綜合算式可讓學生說一說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讓其他學生把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

理解運算順序,完成脫式計算。使學生了解在一個算式里,有除法有減法,先算除法。理解有減有除算式的運算順序。

2、大顯身手

1)師:我們一起來觀察剛才的兩個綜合算式。

24×3+863-36÷4

說一說,有什么運算,運算順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師:剛才結合解決具體問題,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減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數(shù)學運算中,也有同樣的規(guī)定。

2)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要注意巡視,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個別輔導,可指名學生到黑板板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解答,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多樣化的解題方法。鼓勵學生列成一個算式計算。

三、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都很好收獲一定很大,都躍躍欲試想談談自己的收獲了,現(xiàn)在老師就給你們機會,誰先來?

打開數(shù)學書第56頁,課前布置大家預習,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話,誰來說一說。齊讀。

學到這兒還有什么疑問?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教學有乘有加、有除有減不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這節(jié)課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圖,并加以鋪墊,把計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本節(jié)課還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討論、講解、自評、互評,充分發(fā)揮了小課堂的'作用。同時,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自主設計、相互交流,進一步體會到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理解了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算。最后充分利用兩道自主練習,巧妙的設計恰到好處地強調(diào)了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檢驗了學生學的情況。

課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課堂上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強化新知,解決問題要到位。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動腦優(yōu)于動筆。

今天在課堂上學習試一試時,雖然提醒學生先看有哪些運算符號,但沒能提醒學生“看題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動手計算。并介紹給學生這是計算時的一種好方法與好習慣,可避免好多學生拿到題目就盲目動筆,不思考,憑感覺,不能靜心深入研究問題,從而導致錯誤率提高,實際上這也是新課程以來人們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動先于動腦。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學會思考,思考后再行動的穩(wěn)中求勝的先進的學習理念,這也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訣之一。

小括號課件匯總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當然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的必要途徑,如何做好教案課件的編寫呢?也許以下內(nèi)容“小括號課件”合你需求,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有所幫助請仔細閱讀!

小括號課件【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9頁例3,第51頁練習十一第6~9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體會混合運算中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根據(jù)分步算式列出對應的綜合算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題

(1)2+7脳5,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梅4,這道題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計算

32-8梅8=答案20+16梅4=答案30-4+5=答案

二、教學教材第49頁例3

1、計算58-(14+6)

先說說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遞等式計算

7脳(7-5)=答案(77-42)梅7=答案

(1)讓學生說說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為什么?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按格式計算上面兩題。

(3)說說7脳(7-5)與7脳7-5一樣嗎?

(77-42)梅7與77-42梅7一樣嗎?

3、練習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注意每題的計算順序。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注意每組中小括號的作用:改變計算順序。

4、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3題。

(1)第1題

①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②乘法的積在減法算式中做被減數(shù)還是減數(shù)?

③如何列綜合算式?

65-5脳6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號嗎?為什么?

注意綜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檢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題意。

④這題這樣列綜合算式:5脳6-65,對嗎?為什么?

(2)同法做第2題,讓學生明白小括號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變計算順序時要用到小括號。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6題。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號。

2、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8題。

3、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9題表一。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51頁練習十一第7題。

小括號課件【篇2】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樂于探究.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意識.

3.通過整理算式,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維習慣.

活動一:同學們喜歡看特技表演嗎?請同學們欣賞空中特技表演.

我想到了紅色隊比黃色隊多多少人?

黃色隊比紅色隊少多少人?

紅色隊和黃色隊共有多少人?

我還想到了長大后要像他們一樣學習飛行表演.

……

二、探究解題策略.

1.根據(jù)同學們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列出相關算式,寫在本上.

2.學生匯報,說明算式的含義,并對算式進行分類、整理.

1.學生匯報,體現(xiàn)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從11個當中去掉7個,從圖中看出結果是4.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減,從11根當中減去7根,還剩4根.

二只青蛙,二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

三、培養(yǎng)數(shù)學技能.

教師談話:周末了,小貓歡歡和笑笑到池塘去釣魚,它們倆在為誰釣的魚多,誰釣的魚少爭吵呢?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它們呀!

教師談話:森林運動會上,其中一項比賽是足球射門.看圖回答問題,看誰填的數(shù)最多,時間3分鐘.

教案點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入課時,通過觀察空中飛行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xiàn)實問題,并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小學數(shù)學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本節(jié)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通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小括號課件【篇3】

問題解決是80年代以來國際數(shù)學教學的三大趨勢之一。聯(lián)合國教課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shù)學教育的中心?!币粋€良好的問題解決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數(shù)學的過程。在教學“小括號”時,我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符號――小括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體會使用小括號的實際意義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xiàn)摘錄“小括號”教學片斷:

(1)利用課件動態(tài)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積累感性經(jīng)驗。

師:你從圖上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誰能完整的地說一說? 生: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了2個,又剪掉了3個。還剩幾個五角星?

(1)師:請你們用手中的學具代替五角星擺一擺,或畫一畫,并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問題是什么?

(2)學生操作,師巡視指導。

(3)交流學生作品,鞏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師:要求“還剩多少個五角星”,你打算怎樣計算?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確定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先算減去2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個后還剩多少。(10-2-3)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嗎?請你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師隨學生的發(fā)言板書:

師: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的思路,該怎樣列算式?

此時:教師出示:10―2+3這樣列式可以嗎?【激發(fā)學生有效地進行思考】

這樣列式先算2+3嗎?

小結:看來,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你要表達的意思。

師: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適當?shù)姆?,用這個符號表示要先算加法嗎? 試一試。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標法:在2+3下面畫一條線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來表示先算。

把2+3用括號括起來表示先算。?????

教師: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有創(chuàng)意,在實際的計算時我們用哪個符號呢?

學生:老師,我知道,實際計算時我們使用的是小括號,書上都是這樣寫的。

教師:你說得對,在實際計算時我們總不能你畫橫線,我畫圈,你畫兔子,我畫門,我們規(guī)定了一個統(tǒng)一的符號――小括號,我們一起來學習使用小括號。

組織學生說說感受,用一個統(tǒng)一的`符號來表示。揭示“小括號”

師將算式10―2+3加上小括號,再讓學生說說這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括號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初步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提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統(tǒng)一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3主題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能不能把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了2個,又剪掉了3個,還剩下幾個五角星?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擺一擺

小朋友們,請你用手里的學具代替五角星擺一擺,怎樣才能知道剩下幾個五角星。

2、反饋,交流。

要求還剩幾個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計算呢?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方法1:先算出減去2個剩下多少,再算出減去3個剩下多少。。

算式:10-2-3=5

方法2:先算出一共減去幾個,在算出還剩下幾個。

3、創(chuàng)造小括號

按照剛才小朋友說的先算出一共減去幾個,在算出還剩下幾個。的方法,應該怎樣列式呢?

先算:2+3=5

再算:10-5=5

怎么才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呢?請你試著寫一寫!

方法1:10-2+3=5

方法2:10-2-3=5

方法3:10-2-3=5

4、認識小括號

小朋友們的辦法都很好!可是看到這么多的符號,你有什么想法呢?

是??!符號太多太亂了,而且其他人也不能知道你的意思,看來應該找一個簡潔、統(tǒng)一的符號,來表示先算后面的2+3,數(shù)學家?guī)臀覀冞x擇了用()來表示,它叫小括號。(板書)

10-(2+3)=5

現(xiàn)在你來說說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總結:一個算式中含有小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74做一做。

先說一說下面各題你應該先算什么,再計算。

2、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說說你想先算什么,再列算式。

3、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說說上下兩式有什么區(qū)別?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4、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小括號,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的知識吧!

小括號課件【篇5】

教學內(nèi)容

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48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熟練掌握三、四步計算式題和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2.在練習中明確運算順序,弄清先乘除后加試中的先乘除不是先乘后除,而是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我們學過了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要注意的有哪幾點?

(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2.口答:(用投影卡片出示)

38412+173(50-26)5156十243

374+81203-35687335-357

(二)基本練習

1.第1題。(小黑板出示)

(1)看清楚題目中的每一個數(shù)字和符號。

(2)想明白每道題目的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四道題目,用投影校對運算結果。

(4)統(tǒng)計每組同學的答對題數(shù),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2.討論下面各題,討論后再計算,(以四人小組討論)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60+240)(40-30)2

(1)同桌同學互相說說以上三道題目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所在。

(2)每位同學自己獨立完成三道題目,并先作自我評價。

(3)設問:為什么以上三題的計算結果都不相同,是什么符號在起作用?

(三)變式練習

1.判斷下面的題目運算是否錯誤?把錯誤改正過來。

(1)請各位同學看課本第48頁中的第3題,先審題,再判斷。

(2)讓中等偏下的兩名學生講述思考方法和過程,指出錯處,并要求本人能說明錯的原因。

(3)為幫助全班同學都弄清這2道題目,教師再用投影儀把這兩道題出示。再作分析,矯正。強調(diào)應注意的地方。

2.根據(jù)數(shù)字變化填寫運算符號。(投影出示)

①200○l00○50○16○80②200○100○50○16○80

=300○800○80=200○2○1280

=290=198○1280

=1478

以上①、②兩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校對,自提注意點。

(四)訓練小結

1.課內(nèi)當堂練習及評價。

(1)做課內(nèi)作業(yè)第48頁第4題中的四小題。(約做5分鐘)

(2)當場校對,并自己指出錯處,及時訂正。

2.小結、設問:四則計算時應注意些什么?

(五)分層練習

1.大部分同學做第48頁第2題。

2.做完第2題的同學,有時間請完成第49頁第5題。

3.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可做第6題。

(六)作業(yè):《作業(yè)本》第40頁(四十)。

(3)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小括號課件【篇6】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結果。

63+370-20346-28+4

提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提問(1)用50元錢買1個書包后,還可以買幾本筆記本?

(2)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樣的?

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樣的?

(3)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2、討論:50-205和(50-20)5

(1)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2)是否需要加括號?

3、學生獨立計算,表述算式鞏固運算順序

4、出示試一試

(1)提問:先算什么?為什么?

(2)指出:算式里不管有什么運算,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3)獨立計算,2生板演

(4)交流評改,讀出兩個綜合算式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同學們進行計算。提問:這組算式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⑴同學們分組進行計算。

⑵比一比: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第2、6題。

課前思考:

1: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如果學生列出(50-20)/5,可以讓學生說說使用了什么符號。這個小括號在算式中起什么樣的作用。如果學生只列出50-20/5,可以啟發(fā)學生想想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這樣列式對不對。由此引出小括號,讓學生認識、體會它的作用,并明確運算順序。

2:試一試可以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在組織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相應的運算順序,并適時地進行總結。

3:第3題可以先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數(shù)進行比較,體會不同的運算順序可以算出不同的結果,從而養(yǎng)成在計算前認真審題的習慣。

4:第7題在計算后可以說說每組中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使學生認識到: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與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結果是一樣的。

課后反思:

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時,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能體會到括號在混合運算中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通過對情境圖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綜合算式表示,當出現(xiàn)50-205和(50-20)5這樣兩個算式時,讓學生展開討論:解決例題中問題應該先算什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減法,可是運算的順序又不允許怎么辦?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號,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這樣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決問題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最后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重點讓學生理解括號在混合運算中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例題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要用小括號的情景。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感到,學生對于運算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理解的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對于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做有小括號的正確率還高一點。但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學生對于解決實際問題時,列綜合算式時還不能靈活運用小括號。有些學生不需要用小括號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學生對于小括號的作用還沒真正理解。明天的課還需強調(diào),練習。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在計算時運算順序比較熟練,但是在實際計算時學生仍有比較嚴重的計算錯誤,例如88/22=44這樣低級的錯誤。避免這樣的錯誤一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驗算的習慣,二是加強口算、筆算的能力。

小括號課件【篇7】

9+3= 4+3= 7+5= 12-7= 14-5=

3+5+7= 5+4-3= 10-2+5=

“以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內(nèi)的數(shù)、加號、減號等,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括號”2.認識小括號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我算算盤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里的糖說:“這里有黃色的2塊,綠色的3塊,紅色的7塊,你們想想該怎樣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請幫小熊算算好嗎?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說說這兩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號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號就可以省略。

以后看到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怎樣計算呢?請看這道題15-(6+2)=?①請同學讀題,想想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幾?教師追問為什么這樣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號應該怎樣算?

②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題,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13-4+5=7+7-6=

13-(4+5)= 7+(7-6)=

讓學生仔細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結論:計算加減兩步式題,要認真看清算式里有沒有括號,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就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下面3個題目中,哪題先算“4+6”?為什么?

13-4+6 = 13-(4+6)=4+6-5 =

4.在適當?shù)奈恢锰砩闲±ㄌ柺沟仁匠闪?14-9-3=2 79-8+1=70

10-3+4= (10-3)+ 4=

還有使用小括號的必要嗎?

在什么情況下才使用小括號?

8+4+7=13—6+3=

12—(3+5)= 5+(2+4)=6+

15—(10—6)=20—(5+5)=7+

自己寫出兩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并說說先算什么。

5.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問題嗎?

(1)、一根彩帶長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媽媽買回7個蘋果和9個梨,吃掉了3個梨。現(xiàn)在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個?

6、在下列橫線上填寫“”或“=”

小括號課件【篇8】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shù).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nèi)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1)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nèi)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

誰會列式?板書:

(2)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3)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1)出示圖片“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xiàn)在有多少只?)

(2)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fā)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

標有數(shù)字0~10的信箱,寫有算式(10以內(nèi)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信

1.在講臺上放上信箱.

2.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封信.

3.要求學生將手中的信送到相應的信箱中.

4.送信結束后,老師帶全班同學檢查有沒有送錯的信.

使學生熟悉10以內(nèi)加減、連加、連減的運算。

一張超市商品價目圖,上面標注商品名稱及價格(整元);兩張購物表(如下)

小括號課件【篇9】

一、說教材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小括號》是在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例2中出現(xiàn),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重點是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通過學生熟悉的購買面包的情境,解決“還剩多少個面包?”這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在一年級新教材中,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從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過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感受小括號產(chǎn)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最終落腳點是運算順序,強調(diào)的是算法。在這里,小括號的出現(xiàn),也增加了式題的變化,能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因此本節(jié)課的定位是讓學生通過問題情境,感受小括號產(chǎn)生的必要性,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明白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有一定計算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同時,學生在前面的口算學習中,會用圈、畫等符號標注口算過程,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括號提供了素材。

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知識經(jīng)驗和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我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計算。

2、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統(tǒng)一性,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四、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比思考——共同優(yōu)化,形成結論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在教學中,通過問題情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自主嘗試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教師適時指導并提出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思維指向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探討,想出辦法、找出途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產(chǎn)生形成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計算的順序。

3、鞏固應用。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首先通過一分鐘常規(guī)口算練習,將學生的計算訓練落實到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再通過一組加、減兩步式題口算,回顧沒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順序,為新知學習做鋪墊。

(二)引導與嘗試

從三個層次進行新知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動態(tài)展示教材74頁例3的情境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通過直觀操作,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jīng)驗。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形成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是學生熟悉的連減方法,列出算式并標出計算的過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先加后減的思路。在此過程中注重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訓練學生嘗試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抽象成算式,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思維過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減”的方法,通過嘗試將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算式,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不能先算加法該怎么辦?讓學生感受到引入符號的必要性,進而想辦法“創(chuàng)造”符號,最后統(tǒng)一符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統(tǒng)一性,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

3、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主要是促進知識結構的形成、新知識模塊的建立、解題技能的優(yōu)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學生經(jīng)歷了剛才的“創(chuàng)造”過程,已經(jīng)初步明白小括號的作用,再通過幾個式題練習,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總結歸納出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鞏固運用

做一做:通過算一算、說一說、比一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沒有小括號的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練習十七第3題:通過一道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小括號的意識和能力。

摘蘋果:趣味練習。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鞏固運算順序。低年級學生要保持長久的學習狀態(tài),必須有吸引他們的內(nèi)容,摘蘋果增強計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繼續(xù)參與的積極性。

小括號課件【篇10】

第三課時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⑴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要求】

⒈通過講座和交流,使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⒊讓學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重點難點】

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結果。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

提問:以上幾題綜合算式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⒉出示例題圖

請同學們列綜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⒊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

①引導學生看圖。出示問題:用50元錢買1個書包后,還可以買幾本練習本?

②請同學們先分步算一算,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

③指名說說解題思路,并分別說說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綜合算式必須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這樣列式50-205

為什么?應該怎么辦?

④請同學們算出結果

提問:在這道算式中有哪幾種運算?我們是先算什么的?在這樣的算式中為了要先算減法,我們是怎樣做的?

追問:加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學試一試:

①出示題目,請同學們獨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問: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共同之處?

③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算式中有小括號時,應先算什么?(板書)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同學們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們計算。說說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說說解題思路及算式。提問:為什么在綜合算式中添上小括號?

⒋全課小結:今天我們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用到了什么符號?算式中有它,會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小括號課件【篇11】

第十課時小括號

總課時數(shù):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認識小括號,初步了解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2、正確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準確判斷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地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

3、加強數(shù)學語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地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小括號及其作用。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直接說得數(shù)。

15-6=17-8=5+4=8+4=

5+6=11-4=

2。說說14-8-3、8+6-7、15-7+5的計算順序。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加、減兩步式題。

2、教學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圖:

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學們拿出圓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擺一擺。

想一想:怎樣算出還剩幾個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間可以討論一下。

⑶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解題思路:

①從10個里面去掉2個,再去掉3個,剩下5個。

②把2個和3個合起來一共是5個,再從10個里面一起去掉5個,還剩5個。

③樣列算式呢?板書:“10—2—3=”“10—(2+3)=”

第一種算法:先算10減2,再減3。

第二種算法:計算中要先計算2+3,但這一步在后面,這就需要改變運算順序,因此要在先計算的這一步加上一個小括號。板書課題:“小括號”

師生共同根據(jù)小括號的作用,列出兩種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導學生計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書結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書結果)

(三)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明確:我們學習了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在一個算式里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保ò鍟?/p>

教師指出:這個括號與前面的填括號的題不同,如5+()=11是要在括號里填一個數(shù)6,而10—(2+3)括號里給出了數(shù)和加號,是要先算2+3=5

板書設計:

春季,教學

寒號鳥課件經(jīng)典6篇


我很榮幸地向大家推薦一篇關于“寒號鳥課件”的文章。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好教案。如果還沒有完成,就需要注意一下了。好的教案和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和技能。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閱讀和收藏,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

寒號鳥課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1)本文是繼《小馬過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話故事,旨在教育學生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

(2)本課沒有直接與單元訓練點對應的段落,教學時可選擇課文的一個部分進行落實單元訓練點的練習。

2.教材特點

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陣秋風到正好睡覺)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從冬天說到就到到得過且過)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從寒冬臘月到結束)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理解13個新詞。

2.能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把幾句話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發(fā)展順序,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領會寓意。

四、教學準備

1.寒號鳥的掛圖或投影片。

2.課文錄音。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號。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訓練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

3.學懂課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1.揭題。

(1)齊讀課題寒號鳥,讀準多音字號。

(2)你知道寒號烏是怎樣一種動物嗎,(對課外知識豐富的的同學及時鼓勵。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簡介寒號鳥。)

2.布置自學。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學習后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點出你認為容易寫鍺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詞或句。

(2)讀通課文,用劃出表示季節(jié)變化的句子。

(3)填空:這篇童話通過()和()作對比,寫出了喜鵲是()的,寒號鳥是()的。

3.檢查自學情況。

(1)聽錄音范讀課文。(聽后自評并糾正)

(2)指名讀一讀劃出的詞語。(互相交流評點)

(3)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點撥:懶字中間束羽寫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齊讀。

4.練習按時間順序組句成段。

(1)指名讀讀用劃出的表示時間的句子。

(2)將學生讀出的句子按順序出現(xiàn)。

(3)學生獨立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跟季節(jié)變化有關,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節(jié)變化?(刪去跟季節(jié)變化無關的句子)

(4)這些跟季節(jié)有關的句子應該怎樣排列?為什么?

(5)練一練:《作業(yè)本》第5題。

5.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全文。

(2)說一說:課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寫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寫,寒冬臘月的事。

6.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導看插圖)

(2)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講讀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號、得過且過、哆嗦等詞語的意思。

2.鞏固抓重點詞理解句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抓重點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錄音磁帶一盒。

2.小黑板若干塊。

3.幻燈片若干張。

4.寒號鳥、頭飾各一只及喜鵲貼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jù)簡筆畫,說話導入。

2.整體回顧,說說這是一只()的寒號鳥。

()的喜鵲。

二、學習2~5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

2.檢查,出示幻燈(1),抓累字體會寒號鳥懶惰。

3.還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出示小黑板(1):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里對喜鵲說:。

4.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喜鵲怎么勸告?(結合指導讀、指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評點自讀男女生對讀)

d.指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寒號鳥不聽勸告結果怎么樣?(結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導讀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讀指讀評點女生齊讀)

三、學習6~8自然段。

1.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

2.啟發(fā)學生圍繞還是不聽勸告自己提問,師小結后出示小黑板(3):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誰怎么勸告?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

d.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結果怎樣?

3.學生輕聲自讀,思考上述問題。

4.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5.匯報自學。(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點撥,穿插朗讀訓練)

點撥要點:

①問題b,比較喜鵲說:

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說:

體會感情變化指導讀好語氣。

②問題c,結合理解得過且過,指導讀出寒號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結合理解最后的哀號、漫山遍野等詞,引導學生想象寒號鳥在冰天雪地里發(fā)出最后哀號時的樣子。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顧全文,深化認識。

1.齊讀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樣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在溫暖的窩里熟睡,而寒號鳥卻在黑夜里凍死了?(結合完成作業(yè)本)

3.訂正作業(yè),隨機小結,完善板書。

4.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結學法,用幻燈打出:

抓重點詞提問解答

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五、分角色扮演朗讀。

板書設計:

寒號鳥

懶惰勤勞

玩睡壘巢

直打哆嗦住暖窩

最后哀號熟睡

不幸幸福

寒號鳥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號、當”;理解“晴朗、勸告、啰唆、冰窖、哀號、得過且過”等詞語。(重點)

2.分角色朗讀課文。(重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現(xiàn)在懶惰,將來難過”“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和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難點)

課前準備

1.制作本課課件,準備生字新詞卡片、關于寒號鳥的資料。(教師)

2.預習課文,嘗試朗讀。(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老師想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故事里寒號鳥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縫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從山腳下經(jīng)過,你會聽到它哀號的聲音:哆啰啰,哆啰啰……聽到這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2.學生質疑。

3.板書課題。

4.指導學生認識多音字“號、當”,并組詞。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讀要求。

(1)一邊讀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

(2)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1)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多種形式朗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

教師相機正音:“縫、當、朗、將、狂”是后鼻音;“面、銜、勸、趁、陣、紛”是前鼻音;注音區(qū)分“卻”“勸”“且”的讀音;“吼”不讀kǒng,“復”不讀fú。

(2)注意這些生字的字形了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呢?

如:加一加良+月=朗木+古=枯

換一換“芬”的草字頭換成絞絲旁就是“紛”。

(3)學習多音字“號、當”。用不同的讀音組詞。

(4)鞏固識字:老師讀生字,學生快速找生字。

(5)課件出示詞組,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呼呼地刮著凍得直打哆嗦

溫暖的窩里冷得像冰窖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教師相機正音。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段教學的重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采用多種方式來指導學生識記生字,并且通過小組合作來鞏固識記,從而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課生字。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這個故事里有幾個動物?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

2.學生自由交流。

預設:

生1:故事里有兩個動物——寒號鳥和喜鵲。

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鵲忙著做窩,準備過冬。喜鵲讓寒號鳥壘窩,寒號鳥一拖再拖,最后凍死了。

3.指導學生畫出表示時間的語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說到就到、寒冬臘月)

4.指導學生了解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三個時間里發(fā)生的事。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字形,說說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預設:

生1:“紛、陣、枯、將”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的。

生2:“卻”字左右大致一樣寬。

生3:“夜”和“衣”的字形相近。

生4:“面”是獨體字,里面是兩個小橫。

2.師著重指導書寫“陣、卻、紛”三個生字。

3.師范寫,學生書空。提醒學生注意“卻”的最后一筆是豎?!凹姟弊钟疑喜渴恰鞍恕?,不是“人”;第五筆捺要寫得舒展。

4.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寒號鳥和喜鵲各自的窩。師范讀第1自然段。

2.聽了朗讀,再觀察插圖,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

生1:我知道了寒號鳥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腳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縫里。

生2:我知道了喜鵲的窩在河邊的大楊樹上。

生3:我知道了寒號鳥和喜鵲住得很近。

二、朗讀品味,感受特點

1.自由讀課文中描寫天氣的句子,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天氣越來越冷?

2.交流。

(1)“幾陣秋風,樹葉落盡?!?/p>

“盡”字寫出了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p>

“呼呼地”寫出了風很大,寒風就是北風,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p>

①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大雪紛飛的天氣是怎樣的。

②聽音頻,理解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感受天氣的寒冷。

③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圖,老師介紹冰窖,讓學生感受當時的寒冷。

④模仿“冷得像冰窖”,說說冷得怎樣?(冷得像在冰窟窿)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天氣的寒冷。

4.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喜鵲的做法的句子,用“____”畫出描寫寒號鳥的做法的句子。

5.交流一下。說說你對喜鵲和寒號鳥的看法。

(1)預設:

生1:喜鵲很勤勞,看得遠。冬天快要到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給自己做窩了。我是從“一早、忙著”看出來的。

生2:寒號鳥很懶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來睡覺”。

生3:寒號鳥很懶,還不聽別人的勸告。喜鵲讓它做窩,它說喜鵲傻,而且還說太陽高照,正好睡覺。

生4:寒號鳥不吸取教訓,很懶。已經(jīng)挨了一次凍,嘴里也說要做窩,但第二天天氣一好,又去玩了。

理解“得過且過”: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

(2)寒號鳥說喜鵲傻,你怎么認為呢?

(喜鵲不傻,因為天一冷,喜鵲就住進了自己搭好的溫暖的窩里。)

6.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

(1)想想喜鵲會怎么說。

喜鵲熱心幫助寒號鳥,語氣誠懇。

喜鵲第二次勸寒號鳥,講出了再不做窩的后果,語氣加重。

換用句式: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p>

“從小__________,__________?!?/p>

(2)指導學生讀寒號鳥說的話。

寒號鳥有沒有接受喜鵲勸告?為什么不做窩?在冬天來到的夜晚,凍得受不了,說第二天就做窩,到了第二天為什么又不做窩?

(3)小結:寒號鳥不僅懶惰,還非常糊涂。“得過且過”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淺,鼠目寸光。讀寒號鳥的話把它的糊涂、懶惰讀出來。

三、課外拓展,總結回顧

1.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寒號鳥說些什么?

2.把這個故事演一演,講給別人聽。

寒號鳥課件(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堵、縫”等7個生字;會寫“面、朗、陣、枯”4個字。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哀號”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寒號鳥和喜鵲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寒號鳥,出示寒號鳥資料。

2、把“寒號鳥”讀正確,強調(diào)“號”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表示哭叫,讀第二聲,引導學生用組詞的方式鞏固讀音,如“號叫、號哭”。

設計意圖:

通過講故事,了解“寒號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圖文結合,初步了解寒號鳥和喜鵲的不同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寒號鳥和喜鵲的住處。

(寒號鳥的住處是在崖縫里,喜鵲住在大楊樹上。)

設計意圖:

通過看插圖,對照課文明白兩種小動物的“窩”是怎樣的,在對比中對寒號鳥和喜鵲的形象有初步感知。

2、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圖文結合識字,出示“一堵石崖”和“一道縫”。

看圖理解“一堵石崖”和“一道縫”。識記“堵”和“縫”。

3、觀察插圖中喜鵲在干什么。(喜鵲銜著一些枯草,忙著做窩。)識記“銜、枯”。

4、從圖上看出這對鄰居的`家有什么不同?(寒號鳥的住處是崖縫,不是樹枝搭建的,不夠保暖;喜鵲的窩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看圖觀物幫助學生識記、鞏固生字“堵、縫、銜、枯”,增強生字識記的準確性。

5、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寒號鳥和喜鵲的第一印象。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創(chuàng)設問題:寒號鳥為什么在嚴寒的夜晚哀號?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用橫線畫出來。

2、出示兩次哀號:

寒號鳥在崖縫里凍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著:“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寒號鳥重復著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3、請學生朗讀,理解寒號鳥為什么會哀號呢?(因為天氣太冷了,而它又沒有窩,崖縫里冷得像冰窖,所以凍得哀號。)

4、理解“凍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后面是對前面的補充。

出示課后題:

5、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6、創(chuàng)設問題:天氣真的很冷,崖縫里冷得像冰窖,都把寒號鳥凍得直打哆嗦。那天氣是一下子變冷的嗎?(天氣是慢慢變冷的。)再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和季節(jié)變化有關的句子。

7、了解文章的順序。

(1)指名讀讀表示季節(jié)變化的句子。

(2)將學生讀出的句子按順序一一出示。

(3)板書概括3句季節(jié)變化的句子:“冬天快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臘月,大雪紛飛”。

(4)根據(jù)3個句子復述課文。

四、書寫指導,練習寫字

學寫漢字“面、朗、陣、枯”,重點指導“朗、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1、出示寒號鳥和喜鵲的圖片,回顧這兩種小動物的形象,用一個詞來說一說。

過渡:寒號鳥這樣哀號,鄰居喜鵲看不下去了,所以“勸告”它趕緊做窩。

2、理解“勸”。(說服,講明事理使人聽從。)

二、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寒號鳥和喜鵲的不同

1、創(chuàng)設問題:喜鵲是怎么勸告寒號鳥的呢?寒號鳥聽了勸告說了些什么呢?用橫線畫一畫它們的對話。

2、出示兩次對話。

3、指導學生理解喜鵲的話。(喜鵲關心勸告,語氣誠懇。喜鵲第二次勸寒號鳥,講出了現(xiàn)在不做窩的危害,語氣加重。)

小結:從喜鵲說的話,看出喜鵲目光長遠,勤勞踏實。

4、指導學生理解寒號鳥的話。(寒號鳥糊涂懶惰,脾氣暴躁,不聽勸告。)

5、理解“得過且過”。(過得去就過去,過一天是一天。)

6、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同桌間分角色練習。

7、分角色朗讀。

8、結合朗讀理解寒號鳥和喜鵲的對話,揭示寓意。

三、拓展想象

1、故事續(xù)編。寒號鳥終于凍死在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喜鵲呼喚它……想象當時是怎樣的情形,把故事繼續(xù)說下去。

2、故事新編。寒號鳥怎么做就不會死?編一個讓寒號鳥沒有被凍死的故事。

四、小結

學了這個民間故事,我們懂得了不能像寒號鳥那樣得過且過,而要像喜鵲,看得遠,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勞動來創(chuàng)造,懶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寒號鳥課件(篇4)

l、訓練點

浙江省編義務教材六年制第5冊20課《寒號鳥》中第1段第l句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縫,寒號鳥就把這道縫當作自己的窩。

2、訓練目標

初步訓練學生語言概括的條理性、邏輯性。并通過這一句的訓練,意識到簡縮幾個詞能使句子更精煉。

3、訓練過程

(1)范讀第1段。同時打出投影(根據(jù)內(nèi)容自畫的地形圖)請學生把看到的和聽到的對照一下,這一段先告訴我們什么指名回答。(參考答案:這一段先告訴我們寒號鳥住在哪里。)

(2)自由讀第l段第l句。思考:寒號鳥住在()。指名說。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打出投影

a.寒號烏住在山腳下。

b.寒號鳥住在石崖里。

c.寒號鳥住在一道縫里。

思考:這三個句子有什么問題(參考答案:回答都不完整。把這三句話合起來才是完整的答案。)

(4)在本上上練習:把這三句話合成一句話填進寒號寫住在()。

(5)交流、比較。

(根據(jù)學生練習情況掛出小黑板比較兩句話。)

a.寒號寫住在山腳下石崖的一道縫里。

b.寒號寫住在山腳下的崖縫里。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的相同之處是什么(參考答案:住在哪里都是從大地方具體寫到小地方。)比較一下這兩句話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參考答案:第二句更簡潔。)

4.訓練設想

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本項設計意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以寒號寫住在()。為訓練中心,通過一系列的分析、綜合、比較,使其逐漸明朗,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時,這項訓練中還較重視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的培養(yǎng),如方位由大到小等。類似于此的由句到段的訓練就能逐步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條理性及空間想象力。

寒號鳥課件(篇5)

[教學要求]

一、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判故事中的角色,從寒號鳥可悲的下場,懂得只顧眼前,得過且過是不行的,應該像喜鵲那樣看得遠。著眼未來,從現(xiàn)在做起。

二、學習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續(xù)編、改編故事。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客,發(fā)展兒童創(chuàng)造性。

三、繼續(xù)培養(yǎng)兒童的自學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課時按排]一課時。

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自學課文。交流、檢查自學情況。讀講課文。創(chuàng)造性復述補充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起學習興趣。

這一課,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民間故事。很早以前,很遠的一座高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從山腳下經(jīng)過,你會聽到從石崖里傳來的小鳥的哭叫的聲音:哆羅羅,哆羅羅,所以人民就給這小鳥取了個名字,叫寒號鳥。(板書課題)“號”

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表示哭叫,讀第二聲hao,例如“號叫”、“號哭”,課文上的“哀號”都讀第二聲。啊,這名字多么難聽,但又怪可憐的。

寒號鳥為什么在嚴寒的夜晚號哭呢?我們可以去問問它的鄰居喜鵲。喜鵲就住在寒號鳥對面的大楊樹上。

二、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

這是個很有趣的民間故事?,F(xiàn)在請你們自己讀課文。看你們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談談你怎么自學的。

學生自學。

同座交流。

三、檢查自學情況。

大家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說說我是怎么自學的,注意了什么問題,還可以說說讀了以后的感想。

四、利用反饋,引導掌握下列內(nèi)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時間順序。

③注意對比的特點。

五、讀講課文。

1.分段。

出示句子。

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風像獅子那樣狂吼。

概括成:開頭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臘月

2.著重理解喜鵲看得遠,為了將來,早作準備。

“幾陣秋風……”哪一個字告訴我們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說到就到……”從哪兒告訴我們天氣冷了?用了兩個詞,一個模擬聲音的“呼呼地”,一個表示動作的“刮”,就不是秋風習習地吹著,“寒風臘月……”同樣寫風,怎么寫,告訴我們天氣更冷了,打了一個比喻“像獅子一樣狂吼”。

現(xiàn)在把這些描寫天氣的句子讀讀。剛才提示的詞兒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點:同樣寫天氣,用詞很講究,再例如課文中同樣寫太陽暖和就有“太陽暖和”、“大好晴天”、“太陽暖烘烘”、“太陽普照大地”。

冬天來了,寒風這么冷;寒冬臘月,北風這么大。這些在冬天還沒有來到的時候,喜鵲有沒有想到,從哪兒知道?對,當冬天還沒有到,喜鵲就想到冬矢,它想得遠,做得早,從哪兒可以看出它這樣想得遠,很對,這樣做很好?(溫暖、熟睡)

你們說喜鵲傻不傻?

3.指導朗讀。

真正傻的是誰?現(xiàn)在讀他們的對話。

男女聲輪讀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

指導喜鵲的話。

喜鵲熱心幫助,語氣誠懇?!昂桒B,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p>

喜鵲第二次勸寒號鳥,講出了現(xiàn)在不壘巢的危害,語氣加重?!俺锰烨纾靿境?,現(xiàn)在懶惰,將來糟糕?!?/p>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p>

如果用“從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p>

指點:從喜鵲說的話,更看出喜鵲看得遠。

指導寒號鳥的話。

寒號鳥有沒有接受勸告?為什么不壘窩?在冬天來到的夜晚,凍得受不了,說第二天就壘窩,到了第二天為什么又不壘窩?誰來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顧___________,不顧___________。

這就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

“得過且過”

“得過且過”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淺,鼠目寸光。

讀寒號鳥的話把它的糊涂、懶惰讀出來。

指導讀寒號鳥的兩段獨白。

內(nèi)容一樣,讀起來語氣語調(diào)是不是一樣?

示范。各自練習。

指名讀。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難過。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號”奄奄一息。

4.朗讀全文。

小組分角色讀。

指名分角色讀。

六、創(chuàng)造性復述。

1.故事續(xù)編。

寒號鳥終于在一個嚴寒的夜晚凍死了。第二天喜鵲叫喚他,你們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誰能把故事繼續(xù)說下去。

在喜鵲的話中,啟發(fā)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編。

寒號鳥怎么就不會死,現(xiàn)在我們就編一個讓寒號鳥不會凍死的故事。利用原有提綱。

開頭

冬天快到不聽勸告

冬天到了聽勸告

寒冬臘月快活地活著

同座準備。

指名復述

這樣的寒號鳥,可以給它改個什么名字?

七、補充教學《明日》。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凡事適時做,

明日不待我。

萬事待明日,

明日能幾何?

八、小結.

學了這個民間故事,我們懂得了不能像寒號鳥得過且過,而要像喜鵲,看得遠,做得早。

去年的樹課件范本6篇


想看一篇不錯的文章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推薦您去閱讀“去年的樹課件”。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起來。教案和課件是老師需要認真準備的材料,所以老師要好好地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課件。教案是教師與學生有效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去年的樹課件(篇1)

一篇好文章,往往在平平淡淡的文字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料,飽含著真摯的感情。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個主題,繼續(xù)走進《去年的樹》這篇課文里,去看看小鳥與樹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以及“平淡之中見真情”這個短語)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老師撩話:

②這一段的文字能夠說平淡無奇,但哪些詞語值得你關注?

③根據(jù)學生言說,引導學生及時在“好朋友”“天天唱”“天天聽”下加上著重號。(老師板書)

3、讀這一段話,請注意把打記號的幾組詞語咬出味道。

4、自由言說:

①從這些詞組里,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②從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設想,你想到那些情景?(說話提示: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小鳥在給樹唱歌?)

5、再讀這個段落,體會小鳥與樹的情感。(能夠輪次讀:老師讀第一句,男生讀第二句,女生讀第三句。而后學生交換,再讀。)

6、仿說或仿寫句子練習:

①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段落,大家快速打量一下,能仿說嗎?

②學生仿說,或仿寫后念一念。

③小結:這是一個先概述,后具體描述的小段。請大家在讀他人文章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仔細閱讀的習慣,并把他人的好東西及時學到手。

1、學生兩人一組練習小鳥與樹分別時的對話。(自己想辦法讀出味道)

3、學生自由說話,老師擇要板書。

問的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樹的變化)

問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鳥的心理)

2、出示學習指南,并簡要解說。

①請在課文里找到相關的材料,完成一二兩題六個空。

②請結合小鳥每一問前后的情形,猜測小鳥的心理。

③請4人小組共同完成此卡片。

3、學生小組學習,老師及時幫忙和指導。

5、朗讀體會:請三個小組分別代表:小鳥與樹根;小鳥與門先生;小鳥與小女孩,展示對話,體會文中的情感。

4、學生自讀一次,自由說話。

宣布下課。

去年的樹課件(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學情分析

本文屬擬人體童話,學生對于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根據(jù)此優(yōu)點,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抓住樹的變化進行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從而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畫面。

(二)能力目標

1、在認讀中擴大識字量。

2、在朗讀中感受真理,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三)情意目標

在閱讀中理解“鳥兒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的品質”,教育學生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悟文中角色的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學與學法教師合理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著重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習課文。

去年在這棵樹上到底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引導想像。

師:這篇童話很有特色,它是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讀了課文,說說全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對話呢?分別是那幾次?你對哪次“對話”印象最深?

鳥(大樹、樹根、門先生、小女孩)

預設

師:(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對話)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臨走之前,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樹對鳥兒說?(示意學生讀)

1、指名學生初讀

師: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呀,一個天天唱歌給對方聽,一個天天聽對方唱歌,它們是那樣的相依、相惜??墒?,寒冬來臨,它們不得不分手,這是多么的無奈、多么的傷感呀!臨別,它們是怎樣說這番話的呢?請與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2、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指導要點:

①樹的話中飽含著請求、期盼。

②鳥的回答信誓旦旦,語氣堅決、肯定。

③樹和鳥不同,要讀出區(qū)別。(引導學生注意,書中的鳥兒用的是“她”,樹是“他"。)

師:他們就是這樣,依依惜別,并約定明年春天,鳥兒再回來唱歌給樹聽。

預設

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卻不見了。他找了又找,問了又問……請學生自由讀課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讀。要仔細揣摩,體會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當?shù)恼Z氣來讀。

1、學生自由練習。

2、指名讀,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相機指導。

(引導體會“樹根”本是樹的一部分讀他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

預設

1、聽說樹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鳥兒有怎樣的行動?

師引導:得知了樹的下落,焦急的鳥兒怎么做的?(生:鳥兒向山谷飛去。)是啊,鳥兒什么話也沒有說,毅然絕然向山谷飛去。孩子們,你們從鳥兒毫不猶豫的行動中體會到了她怎樣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樹?。?/p>

引導從“樹么”一句體會大門的冷漠與鳥兒的焦急不安形成對比。

(引導體會“門先生”對伐木的事見多了已不以為然,朗讀中,要平淡,冷漠。)

預設

師:鳥兒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著急啊,當它得知樹被“砍倒”,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賣掉了”“火柴已經(jīng)用光”,只剩下用火柴點燃的火還亮著時,(出示演示文稿:“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蓖高^這個“看”字,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1、名學生交流。

師小結:鳥兒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盡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體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怎能不傷心,她睜大了眼睛,仿佛在說:“朋友,我終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3、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嗎?從這第二個“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嗎?

引導、提升。

師:鳥兒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唱完了歌,他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透過那深情的“看”字,我們仿佛聽見鳥兒在說?

5、指明學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學們感受到的那樣,這兩個“看”然普通、平淡,卻飽含了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與留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讀: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三、體會道理,拓展延伸。

師:鳥兒飛走了。帶著傷感飛走了,但她給燈火留下了歌聲,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知道這東西是什么嗎?(友情,守信)1、課文學完了,作為讀者,你肯定還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呢?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2、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進一步引導。

師小結:

同學們的發(fā)言令人感慨萬千。這篇美麗的課文,帶給我們無盡的想象與思考,讓我們感受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間許多令人傷感的遺憾。新美南吉的童話還有很多,這里向你推薦幾篇,但愿童話里那些美好的情感會伴你終生。出示課件,打開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話作品,學生瀏覽。

四、目標檢測(課件內(nèi)出現(xiàn))

五、反饋矯正。

六、小結

我們通過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我們一起和課文進行多次的交流對話,讓我們真正地走進課文、真正體會了“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可貴。但愿這個世界“誠信與友情同在。”

七、作業(yè)

收集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略

去年的樹課件(篇3)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導語:

一只美麗的小鳥站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么美麗、動人的圖畫呀!今天,讓我們來讀一個發(fā)生在小鳥和大樹之間感人的故事。

板書:

小鳥、大樹

2、揭題:

去年的樹。

二、初讀課文、多元對話

1、一讀:

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二讀:

出示生字詞,糾正難讀字音。

3、三讀:

分5段檢查朗讀情況。

4、四讀:

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學生默讀,默讀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問題等等都可以。)

5、小結:

同學們第一次與課文進行親密的接觸,就有這么大的收獲了。讓我們走進課文,繼續(xù)深入地讀書。也許你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你的感受還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三、演讀課文,傾心對話

1、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課文中多次出現(xiàn)了“好朋友”這個詞,你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嗎?

板書:

好朋友:

⑴ ……是好朋友。

⑵ ……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

⑶ ……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

那么課文的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確實是好朋友?請默讀,把這些句子劃下來。

2、交流:

⑴ “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處的好朋友啊!你有這樣的好朋友嗎?有這樣的朋友幸福嗎?帶著這種感覺讀一讀。

小結:他們真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好朋友)。

⑵ 分別時的對話:

你聽出鳥兒和樹分別時的心情了嗎?請你讀出這種感覺。

(傷心或樂觀、難舍難分、依依惜別。)

小結:分別時是那么難舍難分,因為他們是朝夕相處的(好朋友)。

⑶ 怎么找的語句:

在尋找的過程中,小鳥有多次詢問的話語,請你找一找,出示小鳥問的三句話:

①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②“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③“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從這些話里我們最能理解小鳥的心情了,自己讀一讀。

可憐的小鳥,找不到朋友大樹,你心里什么感受?

(一次比一次焦急、擔心、難過。)

找不到朋友,小鳥都快急瘋了。讓我們再一起讀這三句話。

(師生合作讀)

(分角色朗讀)

剛才這組同學的朗讀,你覺得誰讀得比較好,或者是哪個角色你能比她讀得更好?

⑷ 小結:

小鳥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找了好多地方,真可謂是力盡千辛,因為他們是(好朋友)。

四、引導想象,補充對話

同學們,這會兒,你就是那只小鳥,你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樹,卻發(fā)現(xiàn)昔日的好朋友變成了燈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寫在課堂練習本上)交流。

村子里,煤油燈旁,兩個好朋友相聚了,小鳥做了些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去年的樹課件(篇4)

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下面我先來說教材?!度ツ甑臉洹肥侨私贪嫘抡n標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組《中外童話》中的一篇課文。本文作者是日本童話作家新南吉美。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的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樹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于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本文是以誠信為主題,但是對四年級學生的現(xiàn)有思維水平來說,他們一拿到課本不一定就能夠捕捉誠信這個主題。小鳥的執(zhí)著追尋,對諾言的重視,傳遞給我們很多感動:這是一只多么重情義的小鳥??!所以我堅持以信守承諾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

預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1個生字:伐,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讀好兒化音。在品味重點詞句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課文讀薄,讀厚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點:

抓住四次對話,以誦讀對話為線索,引導學生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和道理。

教學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我之所以確定這樣重難點是因為:本文充滿了一種淡淡的傷感氣氛的同時還留下了很多的情感空白。四年級的學生很容易領會到環(huán)保的主題,但是課文給我們更多的卻是小鳥對于友情那份執(zhí)著和堅貞。《新課標》提出了語文教學應該是

1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使學生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那份真情就是本課重中之重了,所以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了領悟小鳥的四句話和它的對樹的情感上。

第二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童話的美好情景,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如學到“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蔽視O計以下語段讓學生思考和朗讀:

春暖花開的時候,初生的嫩芽吐綠,北方的小鳥回來了夏日炎炎的時候,枝葉繁茂的大樹,送來了無邊的青翠

秋天,,這樣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導入新課,首先是老師聲情并茂的配樂范讀,將學生引入故事情境,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弦,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課文中只有一句話,寫出了從前鳥兒和樹的快樂生活。那么怎樣從這簡單的文字中體會它們之間那濃厚的情呢?我設計了一段話:每天黎明,小鳥從睡夢中醒來,敞開那金色的喉嚨,宛轉動人的歌聲喚醒了沉睡的大樹。樹也醒來了,他伸伸腰,抖抖手臂,鳥兒在他的身上蕩秋千嘍!他們多快樂呀!每天傍晚,忙碌了一天的鳥兒歸巢了,回來后,津津樂道地唱著動聽的歌,告訴大樹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唱著,唱著,便依偎著大樹,睡著了。樹為它擋住風,遮住雨。他們相依相伴,情意綿綿。通過這段話,打動學生,引他們進入故事情境。然后再讀,學生的感情表現(xiàn)得就更加豐富了。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彼晕抑饕捎昧艘陨先N方式,重點是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

去年的樹課件(篇5)

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秉承這樣的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教師訓練的意圖和訓練的技巧藏起來,以讀激情,以情帶讀,以讀傳情,透過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跟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品味語言,感受課文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學習方法,構成潛力,最終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1、認識1個生字,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資料,感受擬人童話的特點,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透過朗讀,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贊美,受到完美情感的熏陶。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透過讀、悟、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潛力。

透過讀、悟、議、說讓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

師:同學們!聽,一只美麗的小鳥,正在動情的為這棵大樹唱歌呢,大樹正搖曳著枝條認真地聽著,多美的畫面,他們之間有個動人的故事!這天讓我們一齊學習童話故事《去年的樹》

3、交流收獲。

師:讀了課文,你必須有了些許收獲,請你談一談讀后的感受,或者說一說課文哪些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能夠說說你在讀書中產(chǎn)生的疑問。

4、指名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

讓學生談一談初讀后的收獲,能夠幫忙教師了解學生的原認知,看看學生透過自讀能夠獲取哪些信息,能夠讀懂些什么,以幫忙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向。根據(jù)所給提示說一說課文的主要資料,意在幫忙學生把握全文資料。本文篇幅不長,但故事情節(jié)曲折,直接說出資料大意對學生來說有些困難。而給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學生稍加整理語言,即可在初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到達整體感知的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再放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②思考: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于是鳥兒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樹。

3、交流思考題,梳理課文。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取這一句的理由。

二、朗讀感悟,引導想像。

師:這篇童話很有特色,它是透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讀了課文,說說全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對話呢分別是那幾次?你對哪次“對話”印象最深?

師:(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對話)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務必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臨走之前,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樹對鳥兒說(示意學生讀)

師: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呀,一個天天唱歌給對方聽,一個天天聽對方唱歌,它們是那樣的相依、相惜。但是,寒冬來臨,它們不得不分手,這是多么的無奈、多么的傷感呀!臨別,它們是怎樣說這番話的呢請與同桌分主角練習讀一讀。

2、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指導要點:

①樹的話中飽含著請求、期盼。

②鳥的回答信誓旦旦,語氣堅決、肯定。

③樹和鳥性別不同,要讀出區(qū)別。(引導學生注意,書中的鳥兒用的是“她”,樹是“他"。)

師:他們就是這樣,依依惜別,并約定明年春天,鳥兒再回來唱歌給樹聽。

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卻不見了。他找了又找,問了又問……請學生自由讀課文,也能夠和同桌分主角讀。要仔細揣摩,體會不同主角的情緒,用恰當?shù)恼Z氣來讀。

1、學生自由練習。

2、指名讀,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相機指導。

(引導體會“樹根”本是樹的一部分讀他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

3、不見了去年的樹,鳥兒感到怎樣?她會怎樣想?

1、聽說樹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鳥兒有怎樣的行動?

師引導:得知了樹的下落,焦急的鳥兒怎樣做的?(生:鳥兒向山谷飛去。)是啊,鳥兒什么話也沒有說,毅然絕然向山谷飛去。孩子們,你們從鳥兒毫不猶豫的行動中體會到了她怎樣的心思?(必須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樹?。?/p>

2、鳥兒在山谷的工廠里,是怎樣尋找樹的?引導悟讀鳥兒與大門的對話。3、引導從“樹么”一句體會大門的冷漠與鳥兒的焦急不安構成比較。

(引導體會“門先生”對伐木的事見多了已不以為然,朗讀中,要平淡,冷漠。)

師:鳥兒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著急啊,當它得知樹被“砍倒”,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賣掉了”“火柴已經(jīng)用光”,只剩下用火柴點燃的火還亮著時,(出示演示文稿:“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蓖高^這個“看”字,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1、名學生交流。

師小結:鳥兒費盡周折,最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盡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體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怎能不悲哀,她睜大了眼睛,仿佛在說:“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之后,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3、讀到那里,你有什么問題嗎從這第二個“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嗎?

4、學生交流讀書體會,教師相機點撥、引導、提升。

師:鳥兒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唱完了歌,他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透過那深情的“看”字,我們仿佛聽見鳥兒在說?

5、指明學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學們感受到的那樣,這兩個“看”然普通、平淡,卻飽含了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與留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讀: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之后,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在精讀階段,本設計力圖透過教師適時的點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與文本進行深度的對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的藝術留白,不斷提升認識,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文字的一種感覺。有了對文字的感覺,才能自然地將這種感覺滲透在表達中,滲透在朗讀中,到達以情帶讀。

三、體會道理,拓展延伸。

師:鳥兒飛走了。帶著傷感飛走了,但她給燈火留下了歌聲,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明白這東西是什么嗎(友情,守信)

1、課文學完了,作為讀者,你肯定還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呢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2、幾分鐘后,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進一步引導。

師小結:

同學們的發(fā)言令人感慨萬千。這篇美麗的課文,帶給我們無盡的想象與思考,讓我們感受了世間最完美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間許多令人傷感的遺憾。新美南吉的童話還有很多,那里向你推薦幾篇,但愿童話里那些完美的情感會伴你終生。出示課件,打開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話作品。

『設計意圖』

透過提問“鳥兒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引起學生思考,體會鳥兒對樹真摯的情義。而“你想對誰說什么”的寫話設計,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意識,即跳出課文去審視,引發(fā)學生與各種主角進行多向對話,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課文的潛在的含義。同時,也利用教材帶給的資源,在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寫的時侯,進行適當?shù)男【毠P,培養(yǎng)寫作習慣。

『設計意圖』

“鳥兒”與“樹”是課文的兩個主人公,故事圍繞他們之間的約定展開,透過鳥兒和“樹根”、“門先生”和“小女孩”的三組對話,講述了一個“信守諾言、情意真摯”的感人故事。箭頭的方向表示“鳥兒對樹”,表現(xiàn)了鳥兒“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的品質,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

去年的樹課件(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nèi)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yǎng)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中角色的心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童話故事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它就像一粒種子,播種在我們的心田,為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學習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故事《去年的樹》齊讀。

一.品讀“天天”,進入文本

1.師:孩子們,故事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誰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2.師:讀得真棒!一棵樹,一只鳥;一個唱,一個聽,多好的朋友。

3.師:誰來猜猜,鳥兒給樹唱歌,是在什么時候?還有別的可能嗎?(傷心、難過)

4、師:也有可能。那么多種可能,你是從哪個詞語猜出來的?(生:天天,讀)兩個天天,來我們一起來讀文章的開頭,把“天天”稍微讀重一點(齊)

師:就是這兩個“天天”給了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看a、當太陽出來的時候讀——(音樂)

師:b、當月亮掛上樹梢的時候——(生讀)c、當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時候——(生讀)d、當葉子在秋風中飄落的時候——(生讀)

是的,這是一對多么好的朋友??!一個天天唱,一個天天聽,從這兩個“天天”,你體會到了小鳥和樹之間的什么?(友情)。

師:太好了,老師就用你這個詞。你們也寫上吧。(板書深厚))

師:是呀天天唱,天天聽,這是多么深厚的情誼呀,想認識這棵樹嗎?想看看這只鳥嗎?

師:來,展開你想象的翅膀,說一說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棵怎樣的樹,一只怎樣的鳥?相互交流一下,說的時候,請你用上“特別”這個詞語。(板書)

師:好,請停下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森林里一定會有千萬棵樹,然而我們的鳥兒只喜歡為這棵樹唱歌,這棵樹長得特別高大,特別粗壯(老師板書)就像——真好

師:這是樹的模樣。同樣,森林里一定會有千萬只鳥,而我們的樹,特別喜歡聽這只小鳥唱歌,它長得特別嬌小,特別可愛,就像小天使——?

師:孩子們,這是你們創(chuàng)造的故事的開頭,生動而具體。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樹和鳥的種種模樣。

師:可是。這只是一種假設,因為在這個故事的開頭并沒有說到樹的高大,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像一把傘,當然也沒有寫鳥的嬌小,可愛也不清楚它是否就是一位小精靈。是嗎?作者這樣不寫外貌。帶給我們的感覺,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代替,就是平淡。你可以在開頭寫上這個詞。(教師板書)至于平淡的開頭還會帶給我們什么故事?請打開書繼續(xù)瀏覽這個故事。

二.品讀對話,體會情感

1、師:好了,看到你們讀得這樣投入,老師很感動。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問會說話的五個人物是誰?他們說了那些話?(出示人物,四次對話)

師:沒錯,孩子們,你們看五個人物四次對話,構成了我們這個童話故事最重要的內(nèi)容?,F(xiàn)在我們一起分角色來讀一讀。第一次對話,好嗎?。

師:你們都讀得很好!就是有一個人沒讀好。知道是誰嗎?(你們就不敢說,生:旁白讀得不好。再說一遍——)

師:是的,提示語沒讀好。當然,這也不能怪我,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讀的提示語,太簡單了。讀著沒勁兒。你看“樹對鳥兒說”,怎么說的都沒有?你讓我怎么讀呢?

師:孩子們請教請教怎么樣的提示語讀起來有味道,有感覺???(加上形容詞和動詞)

2、師:是啊!你真有經(jīng)驗,加上心情表情的詞,讓我們讀這些旁白的時候情緒就出來了。咱們的這個故事,你們也在會說話的人物前加上表情和心情的提示語,好嗎?(板書:寫表情)

(1)師:好了,孩子們停下筆。我們重新回到這個故事,他告訴我們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為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樹和鳥兒以為這樣的日子可以繼續(xù),但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鳥兒必須離開這里,到遙遠的南方去過冬,眼看著這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這個時候,樹和鳥兒是什么心情?讀你寫的——(對話“1”)

生1:樹的心情是依依不舍、戀戀不舍對小鳥說“1”。

生2:鳥兒難過、含淚(板書:)真好,這是你的版本,應該還有不同的版本。

師:是的!孩子們,樹是那樣的依依不舍,戀戀不舍,鳥兒是那樣的認真、肯定,我們一起來讀。樹依依不舍的對鳥兒說:“1”鳥兒又那樣認真、那樣鄭重、肯定的說“1”——(讀對話)

師:就這樣鳥兒帶著這個約定離開了森林飛向了遙遠的南方,我們的樹開也始了一個冬天的漫長的等待,北風呼呼的刮來了,大雪簌簌地落下了,但是樹和鳥兒的心里都是溫暖的,因為他的心里都藏著一個關于春天的約定——(讀對話)

(2)師:是的,就這樣,一對好朋友為了這個約定就開始了一個冬天的漫長的等待,守望。第二年春天來臨的時候,鳥兒又飛回來,她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飛到那片它朝思暮想的森林。然而,眼前的這一幕卻讓他驚呆了。孩子們,故事請你接著讀(出示:“2”對話)生讀。

生1:鳥兒焦急地問樹根“2”。(生讀)還有不一樣的版本嗎?

師:是呀,他能不焦急嗎?好好的一棵樹說不見就不見了。是的,我們一起來焦急地讀一讀:鳥兒擔心而又焦急的問樹根:——“2”

(3)師:然而,答案讓人揪心,伐木人把樹砍倒了,拉到了工廠,那一刻鳥兒傻眼了,她說:“怎么會這樣?我的好朋友,我們不是有個春天約定了嗎?難道你忘記了嗎?”(讀1對話)鳥兒對自己說:不行,我必須找到我的好朋友樹,于是他向山谷飛去。他飛呀飛呀,飛到了大門上,孩子們,這個時候,鳥兒的心情又會如何呢?請你接著講——

生1:鳥兒心急如焚的問大門:“3”,(板書)生2:再讀對話

師:然而答案讓人撕心裂肺,大門告訴他,樹么已經(jīng)切成了細條條做成了火柴賣到了前面的村子里。那一刻,鳥兒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已經(jīng)沒有了春天,她仿佛跌回到了那個可怕的季節(jié)冬天。課時此刻,她的耳邊又一次次響起了那微弱的聲音——“1”對話

(4)師:就這樣,帶著這個約定,鳥兒繼續(xù)了她的尋找。飛呀飛呀,飛向了村子,飛到了小女孩的家里,孩子們在那一刻鳥兒又會是一番怎樣的心情呢?請你接著講——(生“4”:傷心欲絕,板書)

師:是,一遍遍的找,一次次的落空,它能不傷心嗎?

師:孩子們,我們都知道這是鳥兒的最后一問。從此它再也不問了,來,我們一起替它問這最后一次。鳥兒傷心欲絕、心急如焚地問女孩——“4”(3次)就這樣最后的一問

師:孩子們,從我們自己加工和創(chuàng)造的故事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鳥兒和樹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

3、師:然而,誰都知道這又是一個假設,因為故事當中,沒有寫依依不舍,沒有難過……也只能用同樣的一個詞平淡。

4、是呀,孩子們,我們的故事有一個平淡的開頭,一個平淡的經(jīng)過,是不是也有一個平淡的結尾呢?請讀——你們看在這結尾中沒有任何鳥兒說的話,責備的話沒有,承諾的話沒有,思念的話也沒有,一切心理描寫的話都沒有,也就是沒有寫心里,只有一個平平淡淡的細節(jié)動作“看”,靜靜地看,默默地看,無言的看,從這個平淡的看字中我們感覺到鳥兒和樹的感情是那樣的深厚。看著看著他又想起了——當太陽—(4句)可是這一切都回不來了。鳥兒只好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唱完了歌,它就飛走了。當我們聽完這個故事想說點什么呢?,可以對樹說??梢詫B兒說。也可以對伐木人說(生回答)

三.品讀結尾,體悟永恒

1、孩子們,如此觸動靈魂的故事就是《去年的樹》,這個故事作者沒有寫人物的外貌(擦去板書“不寫外貌”),沒有寫人物的表情(擦去板書“不寫表情”),也沒有寫心理的言語(擦去板書“不寫心理”)他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大片空白?請問,是作者不會嗎?它明明會寫,為啥不寫?

生1:作者想讓我們自己思考,自己來感受這一種的感覺。不寫出來,自己想的可能更加有趣,更加傷感,更加漂亮。生2:可能是作者為讀者留下的想像空間。

2、師:是呀,這孩子說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想象”我建議都把這個詞寫在課題的旁邊,(板書:想象)是的,他不是不會寫,他太會寫了,他當然會寫外貌,會寫心里,會寫表情,會寫人物的種種內(nèi)心獨白。然而他就是不寫是因為它想給我們留下無限想象的這空間。其實這才是《去年的樹》這個童話故事最大的語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最深厚的感情。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故事——他叫《去年的樹》

板書設計:

平淡 深厚

平淡 想象 深厚

平淡 深厚

相關推薦

  • 去括號課件(系列6篇)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師每天都需要編寫自己的教案課件。詳細且完善的教學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您正在尋找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我們的編輯團隊為您精心制作了名為“去括號課件”的文章。非常榮幸邀請您來瀏覽本頁內(nèi)容!...
    2023-12-20 閱讀全文
  • 去括號課件分享 經(jīng)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反復整理篩選我們最終推出了最新的“去括號課件”。教案課件在老師少不了一項工作事項,寫好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優(yōu)秀的教案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對身邊的朋友有幫助不妨分享給他們!...
    2024-07-08 閱讀全文
  • 去括號課件教案5篇 基于您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為您提供去括號課件教案。每位教師都需要撰寫教案和制作課件,以便在授課時進行依據(jù)?,F(xiàn)在正值編寫教案和課件的時候。我們相信,您一旦參考了這些資料,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5-21 閱讀全文
  • 小括號課件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括號課件,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3+8= 4+5= 6...
    2024-06-21 閱讀全文
  • 小括號課件匯總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當然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的必要途徑,如何做好教案課件的編寫呢?也許以下內(nèi)容“小括號課件”合你需求,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有所幫助請仔細閱讀!...
    2023-08-14 閱讀全文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師每天都需要編寫自己的教案課件。詳細且完善的教學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您正在尋找一些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我們的編輯團隊為您精心制作了名為“去括號課件”的文章。非常榮幸邀請您來瀏覽本頁內(nèi)容!...

2023-12-20 閱讀全文

經(jīng)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反復整理篩選我們最終推出了最新的“去括號課件”。教案課件在老師少不了一項工作事項,寫好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優(yōu)秀的教案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對身邊的朋友有幫助不妨分享給他們!...

2024-07-08 閱讀全文

基于您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為您提供去括號課件教案。每位教師都需要撰寫教案和制作課件,以便在授課時進行依據(jù)?,F(xiàn)在正值編寫教案和課件的時候。我們相信,您一旦參考了這些資料,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5-21 閱讀全文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括號課件,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3+8= 4+5= 6...

2024-06-21 閱讀全文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當然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師教育教學素質提高的必要途徑,如何做好教案課件的編寫呢?也許以下內(nèi)容“小括號課件”合你需求,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有所幫助請仔細閱讀!...

2023-08-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