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郁癥的一些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2-03-08 兒童歌謠 兒童成長 關于兒童睡前故事的范例精選讓孩子遠離抑郁
家庭應該是孩子娛樂放松、宣泄減壓、調(diào)適心理的“心靈港灣”,父母也應該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詢師,是讓孩子遠離抑郁最好的醫(yī)生。n4507.cn
1.營造溫馨民主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持久動力。父母要經(jīng)常檢查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順暢地和孩子溝通,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親密、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體會到家里的溫暖感和安全感。
2.學習教育要有度。父母應適量給孩子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不要過度縱容孩子或是太過苛求,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來培養(yǎng)他們。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父母自己應真誠待人,并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多組織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愛好和樂觀寬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溫暖。
4.生活不宜過分優(yōu)裕。物質(zhì)生活的奢華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而對物質(zhì)的追求往往又難以自我滿足,因此貪婪者大多不快樂。
5.完善人格,培養(yǎng)抗壓能力。父母應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并恰當?shù)亟o予表揚和鼓勵,并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與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在困境中尋找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游戲、聊天等等。
6.如果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抑郁癥狀,這時父母要給予孩子適時的積極暗示,教導孩子理智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尋找一些令孩子開心或是振奮的事情,讓愉快的活動占據(jù)孩子的時間,用積極的情緒來抵消消極的情緒;教導孩子學會適當?shù)陌l(fā)泄,比如:傾訴、哭泣、寫日記、運動等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使心情平靜;引導孩子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實行目標激勵。另外,可及時找心理專家咨詢,予以積極的治療。
父母是最好的醫(yī)生
兒童抑郁癥的表現(xiàn)
我?guī)蛢鹤于s走抑郁
兒童抑郁癥的主要特征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郁郁寡歡、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它往往可以出現(xiàn)許多伴隨癥狀,常見的有:
情緒癥狀:目光垂視、呆滯無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鬧,好發(fā)脾氣,焦躁不安,厭倦,膽小,羞怯,孤獨,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常伴有自責自罪感,認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沒有價值,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唉聲嘆氣,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退縮、抑制、沒有愉快感等。
行為癥狀:多動,攻擊別人,害怕去學校,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從管教,沖動,逃學,表達能力差,成績差,記憶力下降,離家出走,甚至有厭世和自殘、自殺行為等。
軀體癥狀:睡眠障礙,食欲低下,體重減輕,疲乏無力,胸悶心悸,頭痛胃痛,惡心,嘔吐,腹瀉,遺尿遺屎等。這類情形常容易被誤診為軀體疾病,但是吃了藥以后“病”也無好轉(zhuǎn)跡象。
有一陣子,兒子曉海變得很孤僻,在家里性格很暴躁、無精打采。據(jù)老師反映,曉海最近一次的考試成績下降很多,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班級活動不感興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兒童抑郁癥從小開始防治
據(jù)統(tǒng)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抑郁癥及自殺造成的負擔之和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憂慮的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對此,家長、學校、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就應該仔細呵護,不要讓抑郁癥根植。
行為突變應警惕
兒童還不具備和成人一樣能全面用語言表達復雜情緒體驗的能力,因此,行為的異常突變就成為兒童抑郁癥的重要診斷標準。那么,兒童抑郁癥有那些表現(xiàn)呢?
性格突變。當一個外向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自卑、內(nèi)向、退縮時,或當一個文靜、有禮貌的孩子突然變得急躁、容易激動、沒禮貌,以及經(jīng)常與家長和老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時,就應考慮患抑郁癥的可能。
學習突變。當一個一貫成績優(yōu)良,勤奮好學的學生突然出現(xiàn)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上課不專心,作業(yè)完成困難,成績急劇下降,以及自暴自棄時,一定要帶他們?nèi)タ葱睦磲t(yī)生,以便及時診治。
失眠。兒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個孩子失眠、夜驚、多惡夢、睡眠中經(jīng)常輾轉(zhuǎn)反側,且持續(xù)時間長達數(shù)月,日間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應警惕患抑郁癥的可能。
抑郁癥患兒往往感到很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往往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興趣減少、自我評價降低、言語減少、動作遲緩、行為退縮、激惹性增高、容易發(fā)脾氣、恐懼不安、悲觀厭世等表現(xiàn),甚至產(chǎn)生自殺的企圖。
精神壓力的產(chǎn)物
雖然引發(fā)兒童抑郁癥的病因有多種,但最重要的還是精神壓力。不少患者幼年時期心理素質(zhì)較差,自尊心很強,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穩(wěn)定,遇到困難就容易產(chǎn)生精神壓力。如果兒童長期處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那么一個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毀其精神,讓他們患上抑郁癥。
首先,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大體上說,每一種學習障礙都會導致情緒問題,都會使兒童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使自己的信心發(fā)生動搖,并感到沮喪和憂愁。而這些情緒問題又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些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兒童,由于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也可能發(fā)生抑郁癥。
其次,父母或老師管教方式不恰當。當孩子出現(xiàn)成績滑坡或犯錯誤時,沒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諒解、鼓勵,而是遭受到嚴厲的教訓、責罵,甚至體罰,這樣極易摧毀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創(chuàng)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害怕見到父母或老師,陷入過度擔心、害怕的狀態(tài),這樣就容易發(fā)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緒。
再次,心理應激事件也是誘因。如失去親人、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溫暖,以及遭到虐待、拋棄等。
及時治療是關鍵
兒童抑郁癥和成年人有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重視兒童抑郁癥的早期識別和防治,就顯得非常重要。
導致兒童抑郁癥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們?nèi)钥蓮膬和纳罱?jīng)歷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據(jù)患兒發(fā)病的有關因素和癥狀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游戲療法、暗示療法等。同時要對患兒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患兒克服情緒上的障礙,逐步培養(yǎng)其堅強健全的性格。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改善情緒,增進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同時,家長要學會正確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環(huán)境,以減少對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時候,須在醫(yī)生指導下對患兒進行藥物治療,家長切勿隨便給孩子亂用藥物。同時,家庭治療必須貫穿治療全過程。孩子的進步,離不開父母的配合,父母對孩子不要總是抱怨、打罵,對患兒的進步要滿懷期待,并充滿信心。堅持不斷給患兒加油,而且要能夠耐心地看待患兒的“過錯”,給予寬容與引導。雖然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有反復,但只要堅持“給孩子尊重,多鼓勵孩子”這條原則,就能還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兒童受虐待導致成年抑郁癥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面對些調(diào)皮、不聽話或犯了錯誤的孩子,會進行威脅恐嚇,“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鎖到黑屋子里去”。這樣,小孩子就會被嚇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壓抑其創(chuàng)造性。
第二種表現(xiàn)是疏遠冷落。父母太忙或者沒有精力顧及調(diào)皮、不聽話的孩子,就干脆擺一個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親近他們。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會更孤僻、更懦弱。
第三種是總是指責孩子缺點,在得不到鼓勵和表揚中,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會讓孩子總是背著極大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
第四種是武斷夸大。比如孩子干了一件事情或者沒寫完作業(yè),父母就說:“怎么干壞事總有你的份”“你作業(yè)完成過一次嗎?”對孩子進行全盤否定,挫傷了孩子的進取心、自尊心,造成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精神虐待會對兒童的自尊心造成破壞,一個自尊心從小就受到挫折的人,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心理與行為上的障礙,諸如自我否定、缺乏愛心、焦慮等心理疾病,難以適應社會,甚至走上犯罪。
主要原因是,兒童的自尊心經(jīng)常受到打擊,就會影響到他的“自我形象”,造成自我評價偏低,進而產(chǎn)生逃避、反社會、歇斯底里、偏執(zhí)或依賴型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
虐待對兒童造成的創(chuàng)傷有時立刻顯現(xiàn),也有到了成人期才顯現(xiàn)的長期創(chuàng)傷。一個小孩在被虐待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他長大后可能會認為整個社會“充滿危險”,如果他不要受到攻擊,就必須先攻擊別人,具有很強的反社會傾向。他也可能在長大后變得十分膽怯,不斷逃避外界,不敢跟別人溝通,缺乏自信心,有強烈的自卑感。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兒童受虐待和被忽視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在成年期出現(xiàn)抑郁癥。對很多兒童而言,在他們受到虐待或者忽視的同時,也在他們的生命中埋下了抑郁的隱患。
兒童自閉癥的表現(xiàn)
主要癥狀就是不與別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會關系?;純撼领o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用語言、表情、動作跟別人甚至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交流。有的孩子在開始時會被誤認為是弱智或性格內(nèi)向,還有的孩子在一兩歲時看起來很正常,到3歲左右才發(fā)現(xiàn)有異類表現(xiàn)。孤獨癥患者學習正常人的語言會很困難,與人交流及與外界溝通也很困難,他們可能會重復幾種動作(拍手、搖擺)。當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變化,他們會強烈抵制。孤獨癥對行為的影響,除了語言和社交困難外,還會有父母、家人面前表現(xiàn)得極為亢奮或沮喪。
具體:
1.早期表現(xiàn),極度孤獨,不會對親人微笑。喂奶時,患兒不將身子緊貼大人。伸手去抱時,患兒無迎接姿勢,不會伸手做被抱的準備,不會將身子貼近母親,眼睛也不看抱他的人。
2.社交困難,特別孤獨,與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聯(lián)系,即使對父母也毫不依戀,如同陌生人。但與陌生人相處,又不感到畏縮。正常兒童常以凝視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情與要求,而患兒缺乏與人眼對眼的凝視,不會以這種方式表達感情與要求。不愛玩,不愛做游戲。患兒到5歲左右,常還無朋友,很少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應,常常說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來。
3.語言發(fā)育遲緩或障礙。患兒通常緘默,或說話呈模仿語言,象鸚鵡學舌似地模仿別人的語言。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低下,無法理解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不會用手勢表示“再見”。不會理解和運用面部表情、動作、姿態(tài)及音調(diào)等與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會性模擬,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去用玩具“做飯”、“開火車”、“造房子”。有的患兒語言刻板,代詞錯用,如“我要”說成“你要”,或?qū)⒆约悍Q為他。與外界交流困難,不能將生詞與其含義相聯(lián),用手勢而不是語言與人交流。
4.儀式性和強迫性行為。由于缺乏變化與想象力,患兒常常堅持重復刻板的游戲模式,重復一些身體工作,重復相同的生活,如反復給玩具排隊,總要玩弄自己的腳趾,穿衣順序相同,堅持某些物件的擺置形式,不能變動。一旦有所變化,他們會極為沮喪,別人變動,患兒便大吵大鬧。對自己房間的任何變化也都會表示反對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裝飾品的變化等。
5、腦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與正常人相當。
6、對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塊磚,表示出特殊興趣,甚至產(chǎn)生依戀,而對親人卻不產(chǎn)生依戀。
此外,有的患兒還可能有感知障礙,對視、聽、觸等多種感覺遲鈍或過敏。有的存在認知障礙,智力低下,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少數(shù)患兒可能伴有癲癇發(fā)作?;脊陋毎Y的孩子有時會聾,對聲音沒反應。正常孩子會被聲音例如狗叫驚嚇,而孤獨癥小孩會無動于衷。他們對疼痛、冷熱也不太敏感,不愛交朋友,寧肯獨自一人,很少會接觸別人的眼睛或笑。
對于孤獨癥患兒來講,只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進行行為矯治,才能幫他們縮短與正常社會的差距,讓他們早日融入社會。如何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在早期的孤獨癥傾向呢?
以下的18種行為就是孤獨癥的早期表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同時具備以下7種行為,就應該懷疑他有孤獨癥傾向了。
1.對聲音沒有反應
2.難于介入同齡人
3.拒絕接受變化
4.對環(huán)境冷漠
5.鸚鵡學舌
6.喜歡旋轉(zhuǎn)物品
7.莫名其妙地發(fā)笑
8.抵抗正常學習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動作發(fā)展不平衡
11.對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對視
13.特別依賴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鬧
15.特別好動或不動
16.拒絕擁抱
17.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
18.用動作表達需求
兒童孤僻癥的表現(xiàn)
孤僻是指人的性情孤獨怪異,難與常人相處,屬于一種性格特征。
那么兒童孤僻癥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我們?nèi)绾螀^(qū)分辨認?
▼
1、言語及認識方面異常。
表現(xiàn)為2歲以后不愛講話,不愛與其他人接近、交往,對別人的呼喊沒有反應,也不跟人打招呼。針對這種表現(xiàn),家長應引導孩子多與小朋友一起學習和玩耍,培養(yǎng)孩子與集體相處的能力。
2、社會交往能力和行為異常。
表現(xiàn)為對親友無親近感,缺乏社會交往方面的興趣和反應,不愛與伙伴一起玩耍。為糾正這一行為,父母平時要經(jīng)常在適當場合,培養(yǎng)孩子多發(fā)言,讓孩子為客人唱唱兒歌,跳跳舞等節(jié)目,為孩子廣泛地接觸各種人創(chuàng)造條件。
3、不關心別人。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體驗人和人之間的正常關系,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
我們知道了這些兒童性格孤僻的表現(xiàn),那構成兒童性格孤僻表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1、性格內(nèi)向。
媛媛是一個內(nèi)向害羞的女孩子。當班里小朋友熱火朝天地講著自己的五一見聞時,媛媛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聽著;當小朋友們在大型玩具上開心地爬上爬下追逐嬉戲時,媛媛坐在秋千上靜靜地看著;當小朋友們拿出從家里帶來的玩具交換時,媛媛抱著她的布娃娃獨自玩?!@類孩子常常表現(xiàn)得比較安靜、膽小,對新事物適應緩慢。如成人給他新的玩具或圖書,他卻表現(xiàn)的無所謂;其他小朋友主動與其打招呼,他卻視而不見。
2、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
有的孩子因父母離異或病故,生活在單親家庭,缺少應有的家庭溫暖,因而性格孤僻,對周圍事物冷漠。
3、家庭教育嚴厲。
父母成天板著面孔對待孩子,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因一點小事常厲斥責孩子,使孩子對父母望而生畏,心情總處于緊張狀態(tài),導致孩子更加不愿說話。
4、長期看電視。
長期依賴電視的兒童因為缺乏一定的人際交流,會變得孤僻、不愿意與人交往。有些孩子會表現(xiàn)得對周圍事情漠不關心,非常反感他人干擾其看電視,心情容易煩躁。而他們的行為模仿力卻很強,會經(jīng)常模仿電視中人物的語言、聲調(diào)和動作。有的孩子甚至會把廣告詞背得滾瓜爛熟,卻常常文不對題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中,甚至發(fā)展到自言自語的反常狀態(tài)。
▼
知道了表現(xiàn)原因,那我們有什么改善兒童孤僻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就改善孤僻這方面做一個具體的介紹。
▼
傾注關愛
關愛是家長與幼兒之間增進感情的基礎。爸媽要在態(tài)度上對寶寶親近,生活上對寶寶體貼。你愛的暖流滋潤寶寶的心田,寶寶在感受愛的同時,悄然改變孤僻的性格。愛是轉(zhuǎn)變孩子孤僻性格的前提,沒有"愛心",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能奏效。
投其所好
幼兒一般都多貪玩,當你以他喜歡玩的東西作為交流話題時,就能觸動他心靈的"熱點",進而產(chǎn)生語言上的共鳴。
學會理解
孤僻的幼兒,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閉心理,當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小事,如不會系鞋帶,衣服一時穿不上去時,家長應給予理解并耐心幫助提示他。
積極評價
幼兒也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尤其看重家長,老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以及如何評價自己,欲使孤僻幼兒道出心聲,應從滿足其正當心理需要出發(fā),把握時間,多運用表揚、鼓勵的方式,順其自然地與之心理相容,使他產(chǎn)生語言交流的欲望。
戶外活動
心理學家的試驗結果表明運動刺激對兒童心理發(fā)展是很重要的。因此,對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兒童,要多讓孩子和其他兒童一起鍛煉,一起做游戲,共同活動以培養(yǎng)孩子熱愛集體和良好性格。
觸覺交流
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一生下來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發(fā)音遲緩,性格孤僻而難與同齡兒和睦相處。母親經(jīng)常撫摸、擁抱嬰兒所產(chǎn)生的肌膚接觸,嬰兒依偎著溫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腦中產(chǎn)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這對其智力發(fā)育起催化作用。高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生下來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發(fā)音遲緩,性格孤僻而難與同齡兒和睦相處。
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就能開啟孤僻幼兒的心扉,并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避免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并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其性質(zhì)而言,如各種肉、蛋及糖類等。這類食物正是被人們所看重的"高營養(yǎng)食品",往往被家長作為首選食品而列入兒童的食譜中。但是,它們進入人體后的最終代謝產(chǎn)物為酸性成分,可使血液呈酸性,改變血液正常的弱堿性狀態(tài),導致酸性體質(zhì),從而使參與大腦正常發(fā)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鋅等元素大量消耗掉,引起思維紊亂,使孩子患上孤獨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