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男孩更易患“兒童口吃癥”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兒童歌謠 兒童成長 兒童勵志故事

門診病例:

小楊楊在幼兒園里,看到口吃的小朋友說起話來“結結結……

巴巴巴……”覺得挺好玩。于是,就跟著口吃的小朋友學。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小楊楊說話也結巴起來。一開始,只是在偶爾的一兩句話中帶一點結巴,也沒有引起媽媽的重視。但后來,口吃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了,平時與小朋友或老師說話,一開口就會結結巴巴。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特別是回答別人的問題,或是在人多的場合說話時,結巴的現(xiàn)象更加明顯,有時甚至急得滿臉通紅,直蹬腳。就這樣,小楊楊時常被小朋友笑話或遭到冷落,以致于都不敢主動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了,變得不愛說也不愛笑,總是一個人玩。小楊楊的父母感到很煩惱,帶著他來到兒童心理門診。

孩子口吃,可能要看心理門診

案例點評:

小楊楊的表現(xiàn)是“兒童口吃癥”。據(jù)統(tǒng)計,口吃的孩子大約占兒童總數(shù)的5%,男孩比女孩多2-4倍,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

口吃可以由多種原因形成,但大多都是在5歲以下形成的,特別是在2-3歲時容易發(fā)生口吃。因為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形象記憶的效果要高于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說認識的事物已經(jīng)很多,但掌握的詞匯卻較少,并且也不牢固。當他們很想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常會因一下子找不到適當詞匯,加之發(fā)音器官尚未成熟,對某些發(fā)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言語的機能又差,由此形成口吃。

口吃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影響較大,這樣的孩子往往情緒不穩(wěn),容易激動,害怕在大庭廣眾中講話,害怕被別人提問,害怕被別人譏笑,所以不大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常會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的個性。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在2-4歲時出現(xiàn)的口吃是一種暫時性現(xiàn)象,屬于正常。隨著年齡增長,口語能力的提高,口吃現(xiàn)象會逐漸消失,父母不要特別予以糾正或指責,否則會在無形中強化了口吃的作用,使孩子對口吃越注意、越擔心、越緊張,口吃也會變得越明顯,越嚴重。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多動癥癥狀:患者易出現(xiàn)食物過敏


(路透社醫(yī)學新聞)據(jù)美國學者報道,對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動癥(ADHD)兒童,其發(fā)生食物過敏的幾率是正常兒童的7倍。

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yī)學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物過敏可能誘發(fā)兒童發(fā)生ADHD。

研究人員對17例7-10歲ADHD兒童進行了食物過敏原的致敏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56%的ADHD兒童試驗陽性,而正常兒童中陽性率僅為6-8%。而且,當詢問受檢兒童及其父母是否對某些食物過敏時,4名父母(23.5%)稱其孩子存在不良食物反應史。

Bellanti博士認為,食物過敏可能與兒童ADHD存在一定聯(lián)系,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是,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衛(wèi)生研究院的David

Fassler博士指出,該研究樣本較小,而且以往有關ADHD的許多研究不支持該結論,因此該結論有待于進行大樣本的研究證實。

防患于未然 克服孩子“借口癥”


很多孩子在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時會表現(xiàn)出“患”有“借口癥”。有研究表明,“借口癥”成為不成功的人、學習失敗者患有的一種通病。“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癥’有很大的關系。你會發(fā)現(xiàn),越是成功的人,他的借口就越少。”反之,一事無成的人往往借口一籮筐。

“借口癥”的危害很大,一旦有了借口癥,遇到失敗與挫折就會推脫責任找借口,特別是當借口被多次重復后,就會嵌入人的潛意識中。初次找借口,只不過騙騙人好過關,但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可能連自己也會把借口當成真正的原因了,影響人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常見的“借口癥”,更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學習中最突出的“借口癥”是“才智借口癥”和“運氣借口癥”。

“才智借口癥”的孩子常常把學習中出現(xiàn)的挫折歸因為自己的才智不行,三個錯誤的態(tài)度左右著他們:一是低估自己的腦力和智力;二是看不到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三是高估他人的能力?!拔夷X子笨”“我能力有限”“周圍同學太強了”成為他們的口頭禪。因此表現(xiàn)出對學習中的困難毫無辦法,安于現(xiàn)狀。幫助“才智借口癥”的孩子,首先要讓他們明白大多數(shù)人的腦力和智力水平相差甚微,特別要強調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常常思考自己的態(tài)度是否積極、興趣是否濃厚、學習是否充滿熱情、是否勤奮和有毅力?樹立“我的態(tài)度比我的才智重要”的信念。

“運氣借口癥”的孩子愛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個人運氣不佳,行動上不是從失敗中接受教訓、積極進取,而是坐等好運來臨。幫助“運氣借口癥”的孩子,要使他們樹立科學的因果觀念,不要妄想不勞而獲靠好運走向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靠豐富的知識儲備、靠勤奮與努力、靠科學的方法與實踐,才能不斷走向成功。

“借口癥”還有其他一些種類,比如“我的家庭條件好,學不學習沒關系”“我還小,以后努力也不晚”等。家長要注意警惕和預防孩子“借口癥”的發(fā)生與傳播,引導孩子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負責而認真地做好科學的思考和分析,合理歸因,讓積極的努力和良好的方法助孩子走向成功。

調皮兒童或患“高端自閉癥”


●阿斯伯格綜合征常見于調皮兒童,易被誤診為多動癥或性格障礙。

●患兒本身可能很聰明并具備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導,長大后從事的職業(yè)有可能與兒時特長相關,可以積極化弊為利。

剛剛過去的“世界自閉癥日”,讓社會對不肯開口說話、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天使們有了更多的認識和關注。但你聽說過“高端自閉癥”嗎?與閉口不言的普通自閉癥患兒大相徑庭,這群孩子很可能是班上的“搗蛋王”,活潑好動,不聽指揮,且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看似更像“多動癥”,但其實,他們很可能患了“阿斯伯格綜合征”,即語言發(fā)育正常的高功能自閉癥。

專家介紹,這種病臨床發(fā)病率甚至高于普通的孤獨癥,而它的危險之處在于:不被老師和家長認知,所以教育手段單薄;表現(xiàn)更易被界定為性格障礙或多動癥?!捌鋵嵾@些孩子本身可能很聰明并具備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導,長大后從事的職業(yè)很可能與兒時特長相關,可以積極化弊為利?!睂<冶硎?。

患兒常被誤診為多動癥

幾乎每個學校都會有這么幾個讓老師和家長頭痛不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端興奮、永遠多動、話多、課堂紀律差、做事我行我素、極其“以自我為中心”。這類孩子很可能背上多動癥的“罪名”,但其實他們很可能患了與多動癥截然不同的病癥阿斯伯格綜合征。

“程度厲害的患兒還遠不止于此,具體表現(xiàn)為會對老師和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有時會在上課時離開座位,走出教室;人際關系差、不合群,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經(jīng)常和同學發(fā)生沖突,受同學排擠;行為較同齡孩子幼稚,顯得過于單純,不懂迂回;情緒易波動、易發(fā)脾氣;喜歡重復問問題,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說話滔滔不絕,不在于對方是否感興趣;不怕羞、不怕陌生人,"自來熟"表現(xiàn)嚴重……總體來說,這種孩子給老師和家長的感覺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行為幼稚、注意力分散、聰明古怪?!敝猩酱髮W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兒童神經(jīng)??浦魅瘟_向陽教授介紹說。

但對于這些兒童,在多年延續(xù)至今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老師和家長更多關注其“多動、注意力分散、課堂紀律差”等缺點方面,而這些表現(xiàn)不是換來師長們的打罵不休,就是常成為首診主訴,被誤診為多動癥。

該病屬于自閉癥高端形式

阿斯伯格綜合征與孤獨癥同屬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疾病亞型,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其發(fā)病率高于典型孤獨癥,是一種高端形式,屬于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癥。

據(jù)介紹,該病的患兒往往機械記憶能力很好,如認路、記憶火車時刻表、地鐵站或公交站牌等;他們可能對某些領域或學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較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智力和語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時甚至會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或者說出一些讓大人感到吃驚的話,顯得文縐縐,像個小大人;雖然他們和小朋友的相處常常有沖突,但是他們卻是有交流和交往愿望的,只是缺乏人際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從而容易受同齡人排斥。另外,他們可能行為比較刻板、固執(zhí)、思考問題直來直去,顯得不是那么靈活,還存在手眼協(xié)調能力以及精細動作能力差等問題;比較討厭寫作業(yè),可以口若懸河般地說出某件事情,卻不能將所說的寫在作業(yè)本上。

“當然,這些表現(xiàn)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不盡相同,程度也不一樣,但他們有著共同的核心障礙:社交困難。因為其語言及智力水平發(fā)育大多正常,所以孩子的社交困難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家長和老師察覺,加上國內對該癥認識不足,造成其漏診誤診較多?!绷_向陽介紹,阿斯伯格綜合征患兒往往伴隨注意力渙散、多動、課堂紀律服從性差的問題,故學齡期患兒往往因為以上表現(xiàn)而就診于兒童心理行為門診。

目前該病教育手段較單薄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兒童心理行為門診的郭嘉醫(yī)生介紹,由于國內醫(yī)學界對該病的認識時間還較短暫,所以目前研究較為有限,可供家長和老師參考的教育手段也比較單薄。但他表示,還是有大的原則可以供老師和家長遵循的: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和寬容就是首當其沖應該做到的。

郭嘉介紹,監(jiān)護者、教育者首先要明確,患兒的問題行為不是有意調皮搗蛋,而是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大腦,其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與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有關,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接著,要學會對孩子的一些瑣碎問題行為充分容忍,不要事無巨細地把關,更不要用“乖孩子”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老師對患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也要區(qū)別對待,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教育他們,而不是在課堂上大聲呵斥。

應對患兒的特殊能力給予培養(yǎng)

包容理解還算容易做到,如何對患兒的問題和行為進行矯正才是真正的現(xiàn)實大難題?!拔覀兘ㄗh,對于嚴重干擾課堂紀律、妨礙他人及不符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必須去面對解決?!惫谓榻B,老師和家長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戲”、“問題行為(錄像)分析”或“正確行為示范表演”等形式教育孩子;必要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干預也可以明顯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多動、易興奮暴躁的癥狀。

別讓孩子患上搬家焦慮癥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要搬家,遷入新居,人們忙這忙那,一旦房子裝修好了,接下來是安排什么時候搬家,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參與決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孩子對搬家的“知情權”。

有些家庭突然搬家后,特別是一家人由原來的一居室變?yōu)槎嗑邮?,孩子與父母分室而居,有些敏感的孩子就容易出現(xiàn)一些焦慮反應,比如,尿床等。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一個比較陌生的新地方,人們都會產(chǎn)生一些分離焦慮,這種焦慮有深有淺,也就是人們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搬家后,有些孩子會有失落感、恐懼感,小朋友沒有了,沒人玩了,沒地方玩了,所以容易出現(xiàn)一些行為方面的問題。

人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生活才會穩(wěn)定愉快,任何人失去安全感都會產(chǎn)生焦慮。比如,剛剛把幼兒送到幼兒園,一些幼兒為什么會大哭大鬧呢?這其實是一種因為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分離焦慮反應。因為幼兒離開了親密的父母,離開了熟悉的家,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的地方,他沒有了安全感。有經(jīng)驗的家長往往在這之前,先帶幼兒去幾次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見見老師,減少陌生感,以降低幼兒的焦慮感。

如何降低搬家焦慮呢?要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時,最好先收集一下新環(huán)境周圍的信息,了解街坊鄰居的情況,盡量熟悉新家的情況,最好看看是否有合適的小伙伴,然后,主動跟孩子說一說搬家的事,告訴孩子搬家的原因。在搬家之前,帶孩子先過去看看新房,給孩子介紹一下新家及周圍環(huán)境的情況,這時再搬家過去,孩子已經(jīng)有了熟悉感,就不至于彷徨無依了。

相關推薦

  • 多動癥癥狀:患者易出現(xiàn)食物過敏 (路透社醫(yī)學新聞)據(jù)美國學者報道,對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動癥(ADHD)兒童,其發(fā)生食物過敏的幾率是正常兒童的7倍。 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yī)學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
    2022-03-02 閱讀全文
  • 防患于未然 克服孩子“借口癥” 很多孩子在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時會表現(xiàn)出“患”有“借口癥”。有研究表明,“借口癥”成為不成功的人、學習失敗者患有的一種通病?!耙粋€人的成功與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癥’有很大的關系。你會發(fā)現(xiàn),越是成功的人,...
    2021-12-20 閱讀全文
  • 兒童口吃需謹防發(fā)聲性抽動癥 導讀:小兒發(fā)聲性抽動癥自然緩解的可能性非常小,并且由于患兒多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奚落等,很容易使患兒變得孤僻、自卑等,長久以后會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甚至對他人產(chǎn)生仇視、報復心理,因此家長要盡早帶孩...
    2021-11-01 閱讀全文
  • 孩子患了多動癥 導讀: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等多動或抽動癥癥狀,應及早給孩子合理、有效治療,以免耽誤了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使孩子誤入歧途。 “我女兒患了多動癥,怎么可能?”當雯雯被醫(yī)生診...
    2021-09-06 閱讀全文
  • 調皮兒童或患“高端自閉癥” ●阿斯伯格綜合征常見于調皮兒童,易被誤診為多動癥或性格障礙。 ●患兒本身可能很聰明并具備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導,長大后從事的職業(yè)有可能與兒時特長相關,可以積極化弊為利。 剛剛過去的“世界自閉癥日”,讓社...
    2021-12-23 閱讀全文

(路透社醫(yī)學新聞)據(jù)美國學者報道,對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動癥(ADHD)兒童,其發(fā)生食物過敏的幾率是正常兒童的7倍。 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yī)學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

2022-03-02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在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時會表現(xiàn)出“患”有“借口癥”。有研究表明,“借口癥”成為不成功的人、學習失敗者患有的一種通病?!耙粋€人的成功與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癥’有很大的關系。你會發(fā)現(xiàn),越是成功的人,...

2021-12-20 閱讀全文

導讀:小兒發(fā)聲性抽動癥自然緩解的可能性非常小,并且由于患兒多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奚落等,很容易使患兒變得孤僻、自卑等,長久以后會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甚至對他人產(chǎn)生仇視、報復心理,因此家長要盡早帶孩...

2021-11-01 閱讀全文

導讀: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等多動或抽動癥癥狀,應及早給孩子合理、有效治療,以免耽誤了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使孩子誤入歧途。 “我女兒患了多動癥,怎么可能?”當雯雯被醫(yī)生診...

2021-09-06 閱讀全文

●阿斯伯格綜合征常見于調皮兒童,易被誤診為多動癥或性格障礙。 ●患兒本身可能很聰明并具備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導,長大后從事的職業(yè)有可能與兒時特長相關,可以積極化弊為利。 剛剛過去的“世界自閉癥日”,讓社...

2021-12-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