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培養(yǎng)0-6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幼兒故事6歲 如何正確的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編輯的話:我知道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寶寶的重要性,卻不知道該怎樣培養(yǎng),直到看見陳忻老師的這篇文章。父母怎么教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初步技巧?大家一起來學習?
帶孩子去游樂場玩的時候,我們常常能夠觀察到各色各樣的孩子以及各色各樣的父母。你和寶寶分別是哪一派?
孩子在一個群體里時,
怎樣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
怎樣解決和其他小朋友的小沖突
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怎樣和別人協(xié)商
怎樣分別從自己和別人的角度去看一個問題
這些其實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
當孩子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我也常常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孩子與人相處的情商呢?很樂意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則。
1:孩子3歲以前,父母不做旁觀者
大寶經(jīng)常和我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一起玩。那個孩子脾氣比較溫和,他媽媽也比較重視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搶別人手里的玩具是常有的事。正因為我們兩家非常熟悉,當兩個孩子搶玩具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偏向某一個孩子,而是公平來處理:「是誰先拿到的玩具,就讓誰先玩?!刮覀儠駬尩酵婢叩男∨笥寻淹婢哌€給別人。如果不聽勸告,就要被我們隔離在一邊反省。
有時候我們也會開玩笑:「算了,不管你們了,你們自己去解決。」不過一次也沒有實行過,因為孩子還不到3歲,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圖,自己協(xié)商解決問題。
兩個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行為上的規(guī)范,再加上后來在幼兒園里的學習,當他們3歲多的時候,那些讓人頭疼的搶東西,不愿意分享的行為就幾乎沒有了。
Tips :找教育觀念一致的家庭交往
如果說兩家的教子理念不一樣,比如,我認為孩子要學會分享,而對方的媽媽表面上也是教育,暗地里卻為自己的孩子「不吃虧」感到高興,縱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這樣的話,我就不要讓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方面,如果我教自己的孩子要分享,而別的孩子卻不分享,他一定會覺得很困惑:為什么我這樣就不行,別人這樣就可以?另一個方面,我教自己的孩子行為有規(guī)矩,別人卻絲毫沒有規(guī)矩的話,也是傷害了守規(guī)矩的孩子,比方說他就是沒有辦法玩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因為對方不愿意遵守「輪流玩」的規(guī)則。
2:遇到小霸王,媽媽有辦法
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在家里玩,通常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當我們在公共游戲場所,有一些互不認識的孩子在玩滑梯或其他娛樂設施,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
有一次,我看到幾個孩子在一起玩沙,有幾個挖沙的玩具。本來大家玩得好好地,這時候來了一個兩三歲的小朋友,一把搶過一位女孩子手里的小耙子。小女孩哇地就哭了。大家都在想: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里?等著他出來主持公道。結(jié)果并沒有人出來,看樣子這位家長是「旁觀者」,也許他覺得孩子打打鬧鬧,搶搶玩具都是天性,沒必要糾正。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媽媽做得很好。她很平靜地對搶東西的孩子說:「對不起,這個小耙子是小妹妹的,請你還給她?!顾湍莻€孩子目光對視,說了兩遍,這個孩子把東西還回來了。如果他硬是不還,怎么辦?我想那就需要和他的家長溝通了:「這個玩具是我家女兒的,請你讓孩子把這個玩具還給她。」
Tips :保護好孩子的安全
3歲以前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語言表達還不夠好,對規(guī)則的遵守還不能做到自覺,對道德的理解還相當有限,所以,需要家長做中介來引導。在公共場所,碰到霸道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如果別的孩子搶自己孩子的玩具,就去替孩子要回來。如果別的孩子打人,要趕緊把自己的孩子抱開。
3:君子動口不動手,鼓勵孩子使用語言
去年,我?guī)Ш⒆尤ム従蛹彝娴臅r候發(fā)現(xiàn),兩個3歲半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能和平共處了,而他們2歲的時候在一起還經(jīng)常搶玩具。所以小寶寶的媽媽不要著急,孩子稍大一些,表現(xiàn)就會好很多。
比如,他們每人拿一些積木,各自搭出不一樣的房子。推著小車,假裝從橋下路過。偶爾,他們會看上同一塊積木。我們在一旁觀察,看看他們自己會不會解決。一個說:「我先拿到的!」另一個說:「可是我現(xiàn)在就缺這個!」有時候一方將另一方說服了,于是,「好吧,讓你先用這塊把屋頂蓋好?!惯@是和平解決的狀態(tài)??墒?,也有時候各不相讓。
這個時候,就需要成人適時介入,勸說兩個人:「你用不同的顏色也很好看,我們來試試看這塊紅的,這樣放也很好看!」通常孩子都能聽進去道理。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榜樣。這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里,也是一種學習。
Tips:公平地執(zhí)行約定規(guī)則
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懂得了規(guī)則,也能夠運用語言。如果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爭搶,要讓他們使用語言,而不是使用拳頭。我們孩子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么教孩子的:如果別人打你了,或者搶你手里的玩具,一定要大聲叫:「不能打人!」或者「不要搶我的玩具!」老師聽到了,就會來公正處理;或者老師一時沒有看到,那也不要和別人打架,而是要去告訴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來處理;如果你們打了起來,兩個小朋友都要挨批評,都要坐到一邊去反省。
4:鼓勵孩子獨立談判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室內(nèi)游樂園玩。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隊。這個時候過來一個不認識的孩子想插在東東前面。東東很憤怒地說:「嘿,你應該排在后面!」東東媽媽站在一旁觀察,沒有立刻插嘴。插隊的孩子不說話,還想蹭進來。東東說:「我也在排隊。大家應該按順序來!」
媽媽緊張地注意著他們,以防一個孩子動手,可以及時制止。插隊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著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隊伍后面。媽媽走過去,表揚東東:「你做得很對!」對插隊的孩子說:「你能夠遵守規(guī)則,這樣大家都高興,對不對???」
Tips :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
孩子就是通過一些小事,慢慢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插隊的是一個很粗暴不聽勸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
4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了不少規(guī)則,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更懂得與別人合作,也學會了在游戲中分工,而且他們也慢慢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有了沖突,可以鼓勵他們自己解決。當然,要和孩子強調(diào)的是,無論怎么樣,要使用語言,而不是拳頭。
----Q&A---
Q1:別人的孩子打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A:以暴制暴不是好辦法。一方面,孩子才兩三歲,不能明辨是非,也不能掌握分寸,要是養(yǎng)成了不分青紅皂白打人的習慣就不好了;另一方面,如果碰到更加霸道的,孩子最終還是會吃虧。
Q2:我鼓勵孩子自己處理矛盾,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讓他自己要回來。這樣好不好?
A:當孩子還不滿3歲時,他的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不給孩子主持公道,只會使守規(guī)則的「好孩子」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困惑。
Q3: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軟弱了,別人打他,他不還手;別人搶他的玩具,他自己遞過去。這可怎么辦?
A:非常理解這些媽媽,因為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虧。不過,有的孩子性格就是溫和一些,這樣的行為并不要緊。等他們大一點,和別的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明白了交往的一些規(guī)則,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孩子的行為是會有所改變,而不會一直這么「懦弱」。比如,到了三四歲的時候,有了「所有權(quán)」的初級概念,他就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正確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為什么要讓家長改變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呢?答案無疑就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對孩子的一生發(fā)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薄毒V要》里也提出把培養(yǎng)幼兒的情商放在第一位,但是幼兒在園里的時間必定是有限的,在家還需要家長密切配合,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那么家長要如何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呢?我認為家長應該先從轉(zhuǎn)變思想開始,其次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zhuǎn)變思想,情商大于智商。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喜歡和其他(她)孩子對比,“某某孩子認識那么多字、會那么多才藝......我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會,一天也不愛說話,也不會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難道是腦子太笨了?”。這正是情商與智商誰最重要最好的解釋?!S多孩子的學習問題不是智商低,而是缺乏情商培養(yǎng)!情商教育,是良好道德品質(zhì),是樂觀的個人品性,是誠懇的處事態(tài)度,情商高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當然智商就會高。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EQ)比智商更為重要。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決于情商。因此,父母作為教育的指引者和扶持者,在情商教育方面一定要用心。情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jīng)過后天的有意培養(yǎng)和教育逐步發(fā)展的。
二、改變自私學會無私
教會孩子分享這點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能做到,但是這里所說的“無私”不是分享,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無私的教授與朋友。比如說,當孩子們在一起玩時溜溜球,別的小朋友不會玩,那么自己就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教交朋友玩的方法。這樣做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更有利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作為家長,我們要盡量讓孩子養(yǎng)成無私的好習慣。
三、改變傲慢學會贊美
孩子包括成人都喜歡聽好聽的、夸贊的話,卻很少有孩子主動贊美別人。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交往能力強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受歡迎的人。那么我們要想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時候,就一定要教會自己的孩子是要多加贊美別人的,在贊美別人的時候,不僅是會增強對方的自信,你也是會受到對方的好感的,同時你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的。
四、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當孩子發(fā)脾氣、打人時家長都覺得是孩子的錯、而且對孩子一頭兇, 孩子的世界有時候我們大人可是不懂的,其實我們要做的不是批評和呵斥,而是教會孩子怎么樣去管理自己的脾氣,不要讓孩子隨意生氣不要讓孩子多說無用話
不要讓孩子揭別人的短處。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否則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獨來獨往的個性的,不利于健康成長。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的缺失表現(xiàn):
a.孩子不善于結(jié)交新朋友,身邊的朋友很少。
b.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c.孩子寧愿把心里話告訴朋友、老師,也不愿與父母溝通。
d.當和同學、朋友或老師發(fā)生沖突時,孩子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e.做事不能踏實細致。
f.對自己情緒與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弱。
g.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
h.語言能力不強,自信心不足。
i.與人協(xié)商的技能較弱,不善于運用集體的智慧。
問題對策:
a.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
b.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他的真誠品性,使他學會換位思考。
c.鍛煉孩子敢于表達自我,學習生活中樂于與他人協(xié)商合作。
d.培養(yǎng)孩子的不凡氣度,多讀書,濡染藝術感較強的學科,如繪畫、音樂等。
e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人格。
f.不要反感孩子的主見,這是具有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
g.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及膽識。
h.培養(yǎng)孩子積極地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懂得競爭的重要性。
i.獨立是競爭的前提,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j不要讓孩子覺察到你對孩子特別重視事情的忽略。
k.不要盡力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讓孩子懂得有些事需要努力才有結(jié)果。
l.與孩子一起分享勞動的樂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
m.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懂得接納和欣賞別人。
n.家長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互鼓勵,一起成長。
人際小故事:
Ch是一個軟件公司的老板,公司雖然規(guī)模很小,產(chǎn)品質(zhì)量卻非常不錯。但公司的營銷能力明顯不足,訂單一般都是通過渠道獲得。這些渠道包括各地的一些咨詢公司,培訓公司。每次合作中,Ch總認為渠道只是幫助公司獲得市場信息,并不能保障把項目拿下來。所以,在與渠道的談判中,總是毫不退讓,渠道與公司之間的利益矛盾加深。時間長了,這些渠道都不會將信息給公司,公司的經(jīng)營處于艱難的境地。
溝通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妥協(xié),在很多成功的溝通案例中,都蘊涵著妥協(xié)的成分在里面,大到國家與國家間的談判,小到同事與同事之間處理工作問題,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妥協(xié)。而Ch不會妥協(xié),不會退讓,導致最后溝通出現(xiàn)問題。
當然,溝通中的妥協(xié)與退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xié)與退讓。而是建立在底線基礎上的妥協(xié),就像和街頭小販的討價還價一樣,當我們還一個價格是他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交易是無法完成的。在溝通前,需要明確自己的底線是什么,自己最低能夠接受的條件是什么,在溝通中,要反復試探出對方的底線,溝通的余地只能建立在彼此雙方的心里底線以上,否則,再好的溝通技巧都會失去效果。
育兒知識:家長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育兒知識:家長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為什么要讓家長改變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呢?答案無疑就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對孩子的一生發(fā)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薄毒V要》里也提出把培養(yǎng)幼兒的情商放在第一位,但是幼兒在園里的時間必定是有限的,在家還需要家長密切配合,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那么家長要如何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呢?我認為家長應該先從轉(zhuǎn)變思想開始,其次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zhuǎn)變思想,情商大于智商。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喜歡和其他(她)孩子對比,“某某孩子認識那么多字、會那么多才藝......我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會,一天也不愛說話,也不會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難道是腦子太笨了?”。這正是情商與智商誰最重要最好的解釋?!S多孩子的學習問題不是智商低,而是缺乏情商培養(yǎng)!情商教育,是良好道德品質(zhì),是樂觀的個人品性,是誠懇的處事態(tài)度,情商高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當然智商就會高。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EQ)比智商更為重要。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決于情商。因此,父母作為教育的指引者和扶持者,在情商教育方面一定要用心。情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jīng)過后天的有意培養(yǎng)和教育逐步發(fā)展的。
二、改變自私學會無私
教會孩子分享這點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能做到,但是這里所說的“無私”不是分享,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無私的教授與朋友。比如說,當孩子們在一起玩時溜溜球,別的小朋友不會玩,那么自己就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教交朋友玩的方法。這樣做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更有利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作為家長,我們要盡量讓孩子養(yǎng)成無私的好習慣。
三、改變傲慢學會贊美
孩子包括成人都喜歡聽好聽的、夸贊的話,卻很少有孩子主動贊美別人。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交往能力強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受歡迎的人。那么我們要想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時候,就一定要教會自己的孩子是要多加贊美別人的,在贊美別人的時候,不僅是會增強對方的自信,你也是會受到對方的好感的,同時你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的。
四、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當孩子發(fā)脾氣、打人時家長都覺得是孩子的錯、而且對孩子一頭兇,孩子的世界有時候我們大人可是不懂的,其實我們要做的不是批評和呵斥,而是教會孩子怎么樣去管理自己的脾氣,不要讓孩子隨意生氣不要讓孩子多說無用話
不要讓孩子揭別人的短處。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否則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獨來獨往的個性的,不利于健康成長。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位成功學專家曾說:"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人際關系非常好。"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值得家長重視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呢?下面幾點建議可供你參考:
1、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
家長不能擺出"長道尊嚴"的面孔訓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應該讓孩子知道,適當?shù)刈尯⒆?參政議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更應想到孩子,聽聽他們的意見。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應適當?shù)貛Ш⒆舆M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時,盡可能帶孩子參加;家中有客來,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不要一味地將孩子趕走。
2、鼓勵孩子走出家門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與人交往中才能學會。家長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打開生活空間,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廣交朋友,如:讓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請鄰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學來家做客。心理學家指出,同伴對指導或訓練兒童掌握社會交往技能,幫助孩子走出孤獨具有特殊作用,因為這種技能,兒童是無法在成年人那里學到的。
3、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輪流、協(xié)商、合作等,需要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說:小時候媽媽給她講的一個故事她終身不忘。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女孩走過一片草地,看見一只蝴蝶被荊棘弄傷了,她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它飛向大自然。后來蝴蝶為了報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說:"因為你很仁慈,請你許個愿,我將讓它實現(xiàn)。"小女孩想了一會說:"我希望快樂。"于是仙女彎下腰來在她耳邊悄悄細語一番,然后消失無跡。小女孩果真很快樂地度過一生。她年老時,鄰人要求她:"請告訴我們吧,仙女到底說了什么?"她只是笑著說:"仙女告訴我,我周圍的每個人,都需要我的關懷。"
這位孩子的母親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教孩子學會關懷別人--這正是與他人積極相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在你的悉心幫助下,我相信,你的女兒在與他人交往時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一見陌生人就膽怯退縮不敢說話等情況一定會有所改變。但這時候,別忘了,你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及時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點變化--課堂上勇敢地舉手發(fā)言,第一次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熱情邀請同學來自己家做客,向一個陌生人微笑致意,購物時學著討價還價,同情弱者,幫助他人--所有這一切,你要隨時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持續(xù)不斷地鼓勵她。如此堅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現(xiàn)而倍感欣慰。
正確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
如果希望發(fā)掘并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做父母的能做什么?
創(chuàng)新力來自3C
(1)Curiosity (好奇心):東方教育急于填鴨灌輸知識,不鼓勵孩子問問題。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學到有用的知識。父母應該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并且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孩子大一點以后,建議帶著他們自己去找答桉,形成孩子把網(wǎng)路當做老師的習慣。
(2)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遇到問題時試著從多角度來思考。因為任何有深度的或有爭議的問題都沒有一個唯一的簡單答桉,所以學習時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就算你認為一個觀點是對的,還是應該換位思考,去理解其他的觀點。最后,除了理解,還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觀點。這是知識份子的本質(zhì)和責任。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換一個腦袋思考”,參加辯論社并挑選自己不認可的那方辯論,甚至父母可以扮演devil's advocate角色來挑戰(zhàn)孩子的僵化思維。
(3)Creativity(想像力):人們在創(chuàng)新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于用過去的思維來思考未來。比如說:讓馬跑得更快而不是發(fā)明汽車,讓手機增加音樂功能而不是發(fā)明iPhone。這樣的想像力要從小培養(yǎng),不要只是背誦陳舊的知識,要勇于憧憬、揣測、甚至幻想各種事物的可能性。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玩有趣需要動腦的玩具、多猜“腦筋急轉(zhuǎn)彎”、多閱讀科幻小說(尤其是那些科學家出身的作家,例如:Isaac Asimov。
除了3C之外,我還有幾個別的建議:
(4)實踐:空想只能成為理論家,創(chuàng)業(yè)家還需要強大的動手能力和執(zhí)行力。在學習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靈活地將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當孩子有了創(chuàng)意,鼓勵他去“做出來看看”。另外,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暑期工作,創(chuàng)意比賽、社團參觀并了解父母的公司等。
(5)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做孩子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讓他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當孩子主動放棄玩耍,而選擇做某件事情時,那父母一定要鼓勵他,因為他找到自己的興趣了。當一個人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不再是完成任務而學習,而是為了尋找快樂而學習。這時,他的想像力、勤奮、勇氣就都可能會被激發(fā),也會做出更好的成果,因而形成正面的循環(huán)。
(6)失敗也應該獎勵:失敗就是最有價值的經(jīng)驗,人從失敗中學習的遠超過從成功中學習的。而且,真正的創(chuàng)新必然會碰到很多失敗,所以躲避失敗的人很可能無法持續(xù)創(chuàng)新。我在微軟做研究時,老闆說:“如果你的研究都成功了,那你就失敗了。” 東方社會太重于降低風險,太在乎避免失敗,太重視面子。這方面必須從小培養(yǎng):父母可以責怪不努力,但是不應該責怪失敗。父母不能只獎勵成功,也要獎勵有價值的失敗。
(7)給于自由,別再夸“乖”:溫室裡成長的“媽寶”是很難成為創(chuàng)新者的。孩子逐漸長大了,要不斷給他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空間。一個連選擇權(quán)利都沒有的孩子,從何來發(fā)展好奇心、批判式思維、想像力呢?中國長輩夸獎一個孩子,經(jīng)常會用“乖、聽話”來形容(美國可不會哦?。O胂耄哼@些會潛移默化地傳達什么信息給孩子呢?如果你想孩子有創(chuàng)意,這兩個詞少用吧!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與人正確交往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與人正確交往的好習慣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免不了與人交往、與人接觸,就要懂得接人待物、學會為人處事。這看似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是卻大有學問,不然的話為什么有的人緣好交際廣,賓朋滿堂,而有的人則人緣不好沒有朋友,很明顯是因為兩種人在處理人際關系的各個方面存在著差距!
xx在小的時候,經(jīng)常是老人帶,我的媽媽就非常愿意與人交往,每當帶著xx外出散步或玩耍時,遇到帶小孩子的都會聊聊天,這讓兒時的xx就記在了心里,在上幼兒園大班時,我們搬到了一個新小區(qū),每當孩子在外面玩時,都會遇到年齡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她會主動邀請或參與到其他孩子中間和他們共同玩耍,很快她們就融入到了一起,在結(jié)束時,xx都會邀請小朋友有機會到家里來作客,這也讓在一旁的大人都驚喜不已。
等到xx上一年級時表現(xiàn)得就不像原來那么勇敢了,見到人也不主動打招呼了,每當對她說起,怎么見人不說話時,xx的回答都是,忘記了。當然,每次遇到熟人時,都是我們主動的與人打招呼,給孩子做個榜樣,等到再問xx時,回答的是,說我們搶了她的話,她沒辦法再說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xx,如果媽媽先打招呼,你隨后再進行問候就可以了,沒有搶不搶話之說。慢慢的,xx也就理解了,后來每次遇到熟人都會熱情的進行問候,要么在我之前,要么在我之后,問候了別人,得到了回應,xx也非常開心。
家里來客人時,xx一般進行簡單的問候,就做自己的事去了,但是同學來做客時,xx就不一樣了,記得有一次,xx過生日,邀請了兩名同學來家里作客,同學的媽媽也來了,xx非常熱情的招呼著阿姨,把阿姨讓到座位上后,還倒了一杯白開水,同學的媽媽夸獎了xx,xx喜滋滋的,我也感到很意外。看來只要給孩子機會,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會收到更多的驚喜。
與人交往最重要是人的表情,經(jīng)常把微笑掛在臉上,會讓人感覺很親切,xx在上幼兒園大班時,經(jīng)常不是皺著眉頭,要不然就是撅嘴,看不到笑的樣子,當我意識到這點時,就告訴她,經(jīng)常不開心會影響將來的模樣的,皺眉會產(chǎn)生皺紋,那樣就不好看了,同時,我也在改變我自己,當著xx的面盡量保持心情愉快,把微笑展現(xiàn)在xx的面前,這樣,才有了現(xiàn)在那個愛笑的xx。
在培養(yǎng)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時,當家長的要以身作則,經(jīng)常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她勇敢的嘗試,在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矛盾時,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交往的一種方法,讓孩子學會傾聽,理解、寬容別人,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與人交往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關系。
如何面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社會交往能力是現(xiàn)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能否順利地進行社會交往反映了個體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能否適應社會決定了生存與否。作為社會適應的主要指標,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而兒童交往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方面,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動因,是實現(xiàn)兒童社會化不可缺少的途徑。
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因為,幼兒只有在與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xié)調(diào)好各種關系,充分發(fā)揮個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為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從兒童發(fā)展的內(nèi)部動因看,幼兒時期,對幼兒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也是一個最佳時期。隨著現(xiàn)代化住房單元結(jié)構(gòu)的普及,有的孩子在家的大部分時間基本是獨自一人玩,與那些在家仍有良好的同伴交往條件的孩子相比,交往技能得不到鍛煉。不同家庭結(jié)構(gòu)給予幼兒交往經(jīng)驗上的差異性,家長的撫養(yǎng)方式,過度包辦,使幼兒的交往實踐得不到鍛煉,導致幼兒間社會性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場景: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 “你在幼兒園說話要大聲些?!眿寢寣殞氄f。“是大聲的嘛。”寶寶有些不滿意地嘟吶。“撒謊,老師都告訴我了。”“……”媽媽很苦惱。她不明白,在家里聲音洪亮的孩子,到了幼兒園怎么就成了“小綿羊”?
分析:“我想大聲講話,可怎么也說不出來。也想玩?zhèn)€痛快,可就是不行?!边@就是孩子的心情。問題在于這種現(xiàn)象只出現(xiàn)在幼兒園。一回到家,他說話的聲音大了,身體也運轉(zhuǎn)自如了。為什么在幼兒園和在家有這么大的不同呢?這是因為孩子對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心理壓力太敏感,有一種壓抑感。也就是說,由于緊張,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都受到抑制。在家里沒有壓力,身體里的能量當然就能自由地釋放出來了。
為家長支招:家長首先要停止對孩子的鼓勵和催促,否則,不僅沒有效果,還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因為幼兒園集體生活形成的心理壓力不是孩子對抗得了的,所以孩子應該做的就是培養(yǎng)他對這種集體生活的承受力。 具體做法是:l和幼兒園的老師商量,請他們協(xié)助找出一個性格老實、內(nèi)向,以及具有“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這種傾向的孩子,把他的家長介紹給你,讓這兩個孩子互相往來。今天在這家吃點心,明天在那家洗澡,讓他們生活、游戲在一起。因為彼此都是內(nèi)向性格,兩人都能得到人際關系的基礎訓練,培養(yǎng)起抵抗力。另外,請老師把他們兩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使他們能夠?qū)w生活的壓力逐漸獲得抵抗能力。家長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多種興趣和技能、特長,特別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l給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情境,讓幼兒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和他人,敢于與他人交往,愿意與他人健康地交往。家長應多給孩子點時間,適當放一放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滿足孩子交往的需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接納程度。l作為家長,應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交往的條件,讓幼兒去交往去實踐去鍛煉,別在乎幼兒的“輸”和“贏”,重在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再次是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自己的選擇。最后是家長要成為幼兒的榜樣,還要改善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態(tài)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