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4個技巧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可以提高教師能力有哪些 幼兒教師如何改正不足提高自己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4的乘法口訣日本心理學家澀谷昌三認為,人際關系不順遂,其實可以透過心理學來解決。他在《CEO成功學4:職場神通心戰(zhàn)術》一書里,將適用于職場上的心理學歸納為6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4項包括:
1.初期效果:
人們往往會被最先聽到的關鍵詞所控制,并且形成偏見;適用于談判、說服、游說等情境。
因此,如果想讓大家支持你的提案或簡報,你應該在一開始先設法說服那些肯定自己想法的人(換句話說,最好避免一開始就試圖說服經(jīng)常否定自己的人),爭取他們的認同,以在會議場合中營造出點頭、附和與贊同的“初期效果”,如此一來,其它人就比較不會輕易否定或質(zhì)疑你,提案過程自然會更順利。
2.低球技巧:
人們一旦做了決定,即使條件改變,也很難再半途而廢;適用于業(yè)務銷售情境。
例如,房仲業(yè)務員向顧客推銷房屋時,總會先介紹總價較低、在顧客預算之內(nèi)的成屋;等到顧客深受吸引,比較不會隨著價格的變動而動搖購屋的決心時,就可以順勢推出價格更高的銷售標的。簡單說,低球技巧就是要“由低至高”循序漸進,盡量避免一開始就推銷高價位、超出顧客預算的產(chǎn)品及服務,以免第一時間就讓顧客自覺負擔不起、打退堂鼓。
3.向年長同事請益:
想和年長同事建立良好關系,以心理學的立場來看,就是要向對方強調(diào)“我很需要你”的氛圍,因為年長同事通常最在意“別人是不是已經(jīng)不需要我了?”
所以,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向前輩請益,活用“我很需要你”的話術,引導對方說出各種經(jīng)驗談,如此不但能消除他們內(nèi)心的不安,也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好感。
4.掌握道歉的黃金期:
如果發(fā)現(xiàn)同事或顧客對自己心生不滿時,一定要在對方憤怒尚未平復時道歉,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例如,在收到對方充滿憤怒字眼的電子郵件時,一定要立刻打電話或登門道歉,即使挨一頓罵也值得;否則等到對方怒氣都已經(jīng)平復,才送上遲來的道歉,通常已經(jīng)無法再彌補雙方關系了。
想掌握更多關于溝通的心理方法,提升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歡迎加入我們的微課。在探索內(nèi)心的路上,實用菌伴你一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多帶孩子做客提高交往能力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會經(jīng)驗,鍛煉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這一類活動對孩子說來很有益處。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時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處,至使聚會不歡而散,令父母難堪。那么,應該怎樣指導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時與小伙伴相處呢?以下幾點請參考:
一、做客前指導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確在外做客時應有的文明禮貌舉止。要讓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習慣和規(guī)矩是有區(qū)別的,要守規(guī)矩懂禮貌,別人家的東西,未經(jīng)允許不能隨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張。
2、給孩子介紹去做客家的情況,特別應介紹對方小伙伴的情況和如何稱呼等基本情況,如對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愛護。
3、指出孩子之間玩耍時的注意點: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并可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給予重點強調(diào)要求。如孩子平時好強,事先就要告訴孩子與小伙伴玩時要謙和、忍讓;有的孩子較膽小,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歡你,我相信你會和他玩得很開心”。
二、在做客中指導孩子。
做客過程中父母也要關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隨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蓮膫让嬗^察孩子在與小伙伴玩耍中的情況,作一些適當?shù)闹更c、暗示,幫助孩子矯正一些不適宜的言行舉止。如果小伙伴之間發(fā)生了爭吵、矛盾,小問題,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發(fā)現(xiàn)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對,也可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講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評,并指導孩子該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話,也應鼓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言歸于好。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虧,大人也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告訴孩子“你沒有錯,但我們是客人,能謙讓就謙讓?!币媸菦]法一起玩,暫時可把孩子帶開。
三、做客后及時作出評價。
對孩子在做客時與小伙伴相處時的表現(xiàn)要及時地評價,明辨哪些行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為不應該,指出為什么,今后應該怎么做,讓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實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誡也不聽從,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機會,并明確告訴孩子“等你知道怎樣做客,怎樣對待小伙伴時,我們才能帶你去,否則主人不會歡迎你的?!睅Ш⒆釉谕庾隹?,對孩子來說是他們喜歡的活動,這樣的懲罰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補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何提升寶寶的交際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發(fā)育的不斷完善,孩子渴望更廣闊的天空。孩子和父母一樣,也需要和他人進行良好的交往,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孩子能平等地和各方面與自己相似的對象進行互動,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xiàn)技能,并在活動中認識和評價自己,這對他們的個性、情緒情感、智力能力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0~6歲寶寶的交際軌跡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其交往的目的、特征、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
5~12個月,寶寶可能會目不轉睛地看著其他小嬰兒,甚至會伸手去摸摸、抱抱。這時的小嬰兒這時并沒有太多交往的需要,他只是對其他嬰兒好奇而已。
1歲半左右,媽媽常發(fā)現(xiàn)他開始有了“交朋友”的舉動,比如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盡管是各玩各的玩具,誰也不干擾誰,但他們還是愿意在一起而不愿意分開。當孩子再大一些能夠用簡單的語詞交流時,他們就開始建立“友誼”了。
2歲左右,寶寶會告訴媽媽,他喜歡和哪個小朋友玩,不喜歡和哪個小朋友玩。
3~6歲寶寶,交往的動機單純,注意力約15~20分鐘?!矮@得快樂”是他們和同伴交往的主要目的。他們不在乎同伴是不是喜歡自己,不在乎自己在游戲過程中有沒有“吃虧”,只要他們自己覺得高興就可以。很多父母疑惑不解:“我們家寶寶總喜歡和鄰居大孩子一起玩,那孩子老欺負他,可還是要跟著他!”其實父母是“自擾”,小孩子愿意和大自己1~2歲的孩子玩。因為在和大孩子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們往往能體驗到更多的游戲方式和游戲樂趣,既然“很快樂”,偶爾吃點虧也是心甘情愿的。
溫馨小提醒: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讓大孩子對小孩子做出有危險性、傷害性的事情就可以。
如何培養(yǎng)1-6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在一個群體里時
怎樣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
怎樣解決和其他小朋友的小沖突
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怎樣和別人協(xié)商
怎樣分別從自己和別人的角度去看一個問題
這些其實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
當孩子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我也常常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孩子與人相處的情商呢?很樂意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則。
孩子3歲以前,父母不做旁觀者
大寶經(jīng)常和我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一起玩。那個孩子脾氣比較溫和,他媽媽也比較重視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搶別人手里的玩具是常有的事。正因為我們兩家非常熟悉,當兩個孩子搶玩具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偏向某一個孩子,而是公平來處理:「是誰先拿到的玩具,就讓誰先玩?!刮覀儠駬尩酵婢叩男∨笥寻淹婢哌€給別人。如果不聽勸告,就要被我們隔離在一邊反省。
有時候我們也會開玩笑:「算了,不管你們了,你們自己去解決?!共贿^一次也沒有實行過,因為孩子還不到3歲,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圖,自己協(xié)商解決問題。
兩個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行為上的規(guī)范,再加上后來在幼兒園里的學習,當他們3歲多的時候,那些讓人頭疼的搶東西,不愿意分享的行為就幾乎沒有了。
Tips:找教育觀念一致的家庭交往
如果說兩家的教子理念不一樣,比如,我認為孩子要學會分享,而對方的媽媽表面上也是教育,暗地里卻為自己的孩子「不吃虧」感到高興,縱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這樣的話,我就不要讓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方面,如果我教自己的孩子要分享,而別的孩子卻不分享,他一定會覺得很困惑:為什么我這樣就不行,別人這樣就可以?另一個方面,我教自己的孩子行為有規(guī)矩,別人卻絲毫沒有規(guī)矩的話,也是傷害了守規(guī)矩的孩子,比方說他就是沒有辦法玩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因為對方不愿意遵守「輪流玩」的規(guī)則。
遇到小霸王,媽媽有辦法
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在家里玩,通常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當我們在公共游戲場所,有一些互不認識的孩子在玩滑梯或其他娛樂設施,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
有一次,我看到幾個孩子在一起玩沙,有幾個挖沙的玩具。本來大家玩得好好地,這時候來了一個兩三歲的小朋友,一把搶過一位女孩子手里的小耙子。小女孩哇地就哭了。大家都在想: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里?等著他出來主持公道。結果并沒有人出來,看樣子這位家長是「旁觀者」,也許他覺得孩子打打鬧鬧,搶搶玩具都是天性,沒必要糾正。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媽媽做得很好。她很平靜地對搶東西的孩子說:「對不起,這個小耙子是小妹妹的,請你還給她。」她和那個孩子目光對視,說了兩遍,這個孩子把東西還回來了。如果他硬是不還,怎么辦?我想那就需要和他的家長溝通了:「這個玩具是我家女兒的,請你讓孩子把這個玩具還給她?!?/p>
Tips:保護好孩子的安全
3歲以前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語言表達還不夠好,對規(guī)則的遵守還不能做到自覺,對道德的理解還相當有限,所以,需要家長做中介來引導。在公共場所,碰到霸道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如果別的孩子搶自己孩子的玩具,就去替孩子要回來。如果別的孩子打人,要趕緊把自己的孩子抱開。
君子動口不動手,鼓勵孩子使用語言
去年,我?guī)Ш⒆尤ム従蛹彝娴臅r候發(fā)現(xiàn),兩個3歲半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能和平共處了,而他們2歲的時候在一起還經(jīng)常搶玩具。所以小寶寶的媽媽不要著急,孩子稍大一些,表現(xiàn)就會好很多。
比如,他們每人拿一些積木,各自搭出不一樣的房子。推著小車,假裝從橋下路過。偶爾,他們會看上同一塊積木。我們在一旁觀察,看看他們自己會不會解決。一個說:「我先拿到的!」另一個說:「可是我現(xiàn)在就缺這個!」有時候一方將另一方說服了,于是,「好吧,讓你先用這塊把屋頂蓋好?!惯@是和平解決的狀態(tài)??墒牵灿袝r候各不相讓。
這個時候,就需要成人適時介入,勸說兩個人:「你用不同的顏色也很好看,我們來試試看這塊紅的,這樣放也很好看!」通常孩子都能聽進去道理。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榜樣。這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里,也是一種學習。
Tips:公平的執(zhí)行約定規(guī)則
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懂得了規(guī)則,也能夠運用語言。如果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爭搶,要讓他們使用語言,而不是使用拳頭。我們孩子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么教孩子的:如果別人打你了,或者搶你手里的玩具,一定要大聲叫:「不能打人!」或者「不要搶我的玩具!」老師聽到了,就會來公正處理;或者老師一時沒有看到,那也不要和別人打架,而是要去告訴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來處理;如果你們打了起來,兩個小朋友都要挨批評,都要坐到一邊去反省。
鼓勵孩子獨立談判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室內(nèi)游樂園玩。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隊。這個時候過來一個不認識的孩子想插在東東前面。東東很憤怒地說:「嘿,你應該排在后面!」東東媽媽站在一旁觀察,沒有立刻插嘴。插隊的孩子不說話,還想蹭進來。東東說:「我也在排隊。大家應該按順序來!」
媽媽緊張地注意著他們,以防一個孩子動手,可以及時制止。插隊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著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隊伍后面。媽媽走過去,表揚東東:「你做得很對!」對插隊的孩子說:「你能夠遵守規(guī)則,這樣大家都高興,對不對???」
Tips: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
孩子就是通過一些小事,慢慢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插隊的是一個很粗暴不聽勸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
4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了不少規(guī)則,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更懂得與別人合作,也學會了在游戲中分工,而且他們也慢慢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有了沖突,可以鼓勵他們自己解決。當然,要和孩子強調(diào)的是,無論怎么樣,要使用語言,而不是拳頭。
正確培養(yǎng)0-6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編輯的話:我知道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寶寶的重要性,卻不知道該怎樣培養(yǎng),直到看見陳忻老師的這篇文章。父母怎么教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初步技巧?大家一起來學習?
帶孩子去游樂場玩的時候,我們常常能夠觀察到各色各樣的孩子以及各色各樣的父母。你和寶寶分別是哪一派?
孩子在一個群體里時,
怎樣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
怎樣解決和其他小朋友的小沖突
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怎樣和別人協(xié)商
怎樣分別從自己和別人的角度去看一個問題
這些其實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
當孩子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我也常常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才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孩子與人相處的情商呢?很樂意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則。
1:孩子3歲以前,父母不做旁觀者
大寶經(jīng)常和我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一起玩。那個孩子脾氣比較溫和,他媽媽也比較重視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搶別人手里的玩具是常有的事。正因為我們兩家非常熟悉,當兩個孩子搶玩具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偏向某一個孩子,而是公平來處理:「是誰先拿到的玩具,就讓誰先玩?!刮覀儠駬尩酵婢叩男∨笥寻淹婢哌€給別人。如果不聽勸告,就要被我們隔離在一邊反省。
有時候我們也會開玩笑:「算了,不管你們了,你們自己去解決?!共贿^一次也沒有實行過,因為孩子還不到3歲,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圖,自己協(xié)商解決問題。
兩個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行為上的規(guī)范,再加上后來在幼兒園里的學習,當他們3歲多的時候,那些讓人頭疼的搶東西,不愿意分享的行為就幾乎沒有了。
Tips :找教育觀念一致的家庭交往
如果說兩家的教子理念不一樣,比如,我認為孩子要學會分享,而對方的媽媽表面上也是教育,暗地里卻為自己的孩子「不吃虧」感到高興,縱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為。這樣的話,我就不要讓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了。
一方面,如果我教自己的孩子要分享,而別的孩子卻不分享,他一定會覺得很困惑:為什么我這樣就不行,別人這樣就可以?另一個方面,我教自己的孩子行為有規(guī)矩,別人卻絲毫沒有規(guī)矩的話,也是傷害了守規(guī)矩的孩子,比方說他就是沒有辦法玩到他最喜歡的玩具,因為對方不愿意遵守「輪流玩」的規(guī)則。
2:遇到小霸王,媽媽有辦法
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在家里玩,通常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當我們在公共游戲場所,有一些互不認識的孩子在玩滑梯或其他娛樂設施,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
有一次,我看到幾個孩子在一起玩沙,有幾個挖沙的玩具。本來大家玩得好好地,這時候來了一個兩三歲的小朋友,一把搶過一位女孩子手里的小耙子。小女孩哇地就哭了。大家都在想:這個孩子的家長在哪里?等著他出來主持公道。結果并沒有人出來,看樣子這位家長是「旁觀者」,也許他覺得孩子打打鬧鬧,搶搶玩具都是天性,沒必要糾正。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媽媽做得很好。她很平靜地對搶東西的孩子說:「對不起,這個小耙子是小妹妹的,請你還給她?!顾湍莻€孩子目光對視,說了兩遍,這個孩子把東西還回來了。如果他硬是不還,怎么辦?我想那就需要和他的家長溝通了:「這個玩具是我家女兒的,請你讓孩子把這個玩具還給她?!?/p>
Tips :保護好孩子的安全
3歲以前的孩子,由于他們的語言表達還不夠好,對規(guī)則的遵守還不能做到自覺,對道德的理解還相當有限,所以,需要家長做中介來引導。在公共場所,碰到霸道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如果別的孩子搶自己孩子的玩具,就去替孩子要回來。如果別的孩子打人,要趕緊把自己的孩子抱開。
3:君子動口不動手,鼓勵孩子使用語言
去年,我?guī)Ш⒆尤ム従蛹彝娴臅r候發(fā)現(xiàn),兩個3歲半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能和平共處了,而他們2歲的時候在一起還經(jīng)常搶玩具。所以小寶寶的媽媽不要著急,孩子稍大一些,表現(xiàn)就會好很多。
比如,他們每人拿一些積木,各自搭出不一樣的房子。推著小車,假裝從橋下路過。偶爾,他們會看上同一塊積木。我們在一旁觀察,看看他們自己會不會解決。一個說:「我先拿到的!」另一個說:「可是我現(xiàn)在就缺這個!」有時候一方將另一方說服了,于是,「好吧,讓你先用這塊把屋頂蓋好?!惯@是和平解決的狀態(tài)??墒牵灿袝r候各不相讓。
這個時候,就需要成人適時介入,勸說兩個人:「你用不同的顏色也很好看,我們來試試看這塊紅的,這樣放也很好看!」通常孩子都能聽進去道理。成人的介入就是提醒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榜樣。這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里,也是一種學習。
Tips:公平地執(zhí)行約定規(guī)則
這個年齡的孩子逐漸懂得了規(guī)則,也能夠運用語言。如果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爭搶,要讓他們使用語言,而不是使用拳頭。我們孩子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么教孩子的:如果別人打你了,或者搶你手里的玩具,一定要大聲叫:「不能打人!」或者「不要搶我的玩具!」老師聽到了,就會來公正處理;或者老師一時沒有看到,那也不要和別人打架,而是要去告訴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來處理;如果你們打了起來,兩個小朋友都要挨批評,都要坐到一邊去反省。
4:鼓勵孩子獨立談判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室內(nèi)游樂園玩。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家都在排隊。這個時候過來一個不認識的孩子想插在東東前面。東東很憤怒地說:「嘿,你應該排在后面!」東東媽媽站在一旁觀察,沒有立刻插嘴。插隊的孩子不說話,還想蹭進來。東東說:「我也在排隊。大家應該按順序來!」
媽媽緊張地注意著他們,以防一個孩子動手,可以及時制止。插隊的孩子看到大家都看著他,不好意思了,就站到了隊伍后面。媽媽走過去,表揚東東:「你做得很對!」對插隊的孩子說:「你能夠遵守規(guī)則,這樣大家都高興,對不對???」
Tips :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
孩子就是通過一些小事,慢慢鍛煉自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插隊的是一個很粗暴不聽勸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
4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了不少規(guī)則,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更懂得與別人合作,也學會了在游戲中分工,而且他們也慢慢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有了沖突,可以鼓勵他們自己解決。當然,要和孩子強調(diào)的是,無論怎么樣,要使用語言,而不是拳頭。
----Q&A---
Q1:別人的孩子打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A:以暴制暴不是好辦法。一方面,孩子才兩三歲,不能明辨是非,也不能掌握分寸,要是養(yǎng)成了不分青紅皂白打人的習慣就不好了;另一方面,如果碰到更加霸道的,孩子最終還是會吃虧。
Q2:我鼓勵孩子自己處理矛盾,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讓他自己要回來。這樣好不好?
A:當孩子還不滿3歲時,他的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不給孩子主持公道,只會使守規(guī)則的「好孩子」受到傷害,讓他們感到困惑。
Q3: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軟弱了,別人打他,他不還手;別人搶他的玩具,他自己遞過去。這可怎么辦?
A:非常理解這些媽媽,因為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虧。不過,有的孩子性格就是溫和一些,這樣的行為并不要緊。等他們大一點,和別的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明白了交往的一些規(guī)則,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孩子的行為是會有所改變,而不會一直這么「懦弱」。比如,到了三四歲的時候,有了「所有權」的初級概念,他就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