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當孩子遇到“騙子”時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安全教育教案 家庭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筆記今天看到一觸目驚心的場面,“騙子”跑到幼兒園來了!
在《錢江晚報》上看到這一則報道,真是不得不讓我們所有的家長提高警惕。等到“騙子”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傷害時,一切就太晚了。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是從小開始培養(yǎng)。
現(xiàn)在隨著孩子生活質量的上升,生活安全環(huán)境卻變得有些復雜。孩子在平日里想吃到的東西父母都是有求必應,甚至變著法給寶寶補充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生活樂趣也不僅僅只是些小玩具陪伴了,香港迪斯尼樂園也早已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實現(xiàn)了的夢想。那么究竟是什么會使孩子僅僅為了一根“棒棒糖”,為了“肯德基”,為了“玩具”就輕易的偏離了安全的防線。當然,我們不排除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甚至是空白的,沒有辨別復雜好壞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是不是還有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
在整個記者假扮“行騙”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對各種各樣欺騙的手段做出的不同的反映:有輕易跟著就走了的;有稍微猶豫也跟著走了的;當然也有“死不認賬”的;還有的小朋友挺身而出解救上當受騙的。同樣都是孩子,為什么在面對危險的狀況時,做出的反應卻相差甚遠呢?
現(xiàn)象一:“阿姨有一個很好玩的玩具哦??矗@個‘皮卡丘’會變身的呢?!?/p>
“你們都想要嗎,那阿姨帶你們去買好不好?。俊?-“好!”
現(xiàn)象二:“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薄靶??!毙〖一餂]有任何考慮報出了自己的名字?!鞍パ?,阿姨找你好久了呢,你爸爸說家里出了點事情,讓阿姨先接你回家,好不好?”小樂幾乎連想都沒想,“好。”前后不到一分鐘。
現(xiàn)象三:“我是你們老師的朋友。我有很多好吃的棒棒糖,你們要吃嗎?”記者拿出一根棒棒糖,一下子圍上來好幾個小朋友,小家伙們看著棒棒糖的眼睛是發(fā)亮的,可是誰也沒有伸手拿?!跋氤詥幔堪⒁處銈內ベI好不?”“不要,媽媽說吃糖牙齒會壞掉的”“不能出去,老師會說的?!闭f完又自顧自滾輪胎去了。這次的“誘騙”,以失敗告終。
現(xiàn)象四:“報出媽媽電話,才能跟你走”
在諸如此類現(xiàn)象中,家長到底在平日里跟孩子如何溝通的我們不得而知。孩子是單純的,但是他的單純絕對是愿意相信家人的。那么就應該在生活里反復地跟寶寶強調如何對付“陌生”的關心?糖固然是甜的、漢堡包固然是美味的、玩具固然是有誘惑力的。但孩子最愿意相信的還是親人。所以在平時我們注重的不單單是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其中同樣是包括了安全防范意識!
特別提醒各位家長:把您能想到的,和您想不到的可能會被使用的行騙手段,都必須重視起來,對孩子給與恰到好處的提醒方式。在安全問題上,一定要做到“六親不認”!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育兒心得: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一、教孩子學會勇敢面對挫折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經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見了困難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縮,那么孩子時刻都會受到心理壓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擊,困難沒有來臨時害怕它到來,因此身心疲憊,對成長十分不利。
俗話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引領孩子親身體驗一下戰(zhàn)勝挫折的快感,從而幫助孩子學會勇敢地面對挫折、困難。
二、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遇到了挫折,有時候不會主動對父母說,只是有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消極的情緒等。這就需要父母時刻關注孩子身心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情緒產生,或者睡眠、吃飯等有不正常的反應,父母就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認真地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說出事件的原委,以及內心的想法與感受。父母掌握了這些情況,才能有效地開導和指點,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三、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孩子的壓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父母。如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實際能力,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經常拿孩子的弱勢與其他孩子的強勢進行比較;平常對孩子的關愛少,批評、指責多;家庭關系緊張等,都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
因此,父母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能力,制訂一個合理的目標。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了的進步,對孩子多表揚。還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等,這些都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輕松地生活、學習。
四、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孩子因為缺乏人生經驗,看問題不全面,很多時候會把不好的結果無限地夸大從而使自己的心理壓力陡增,此時,父母要想辦法幫助孩子緩解過大的心理壓力。
孩子壓力過大、心情郁悶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轉移了注意力,心理壓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父母也可以帶著孩子鍛煉身體,讓孩子找朋友傾訴等,這些方式也能夠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幫助孩子快速走出消極的情緒。
五、指導孩子把壓力變?yōu)閯恿?/p>
同樣的挫折,一樣的困難,有的人就會把它看成巨大的障礙,因此心理壓力過人,情緒消極,無法安心做事,結果以失敗告終。而有的人面對這些挫折與困難,雖然也有心理壓力,但卻能把這種壓力變?yōu)榍斑M的動力,因此積極奮斗,努力克服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所以,當孩子遇到了不如意之事,父母要讓孩子看到這些挫折的有利一面,不要被困難嚇倒,并且指導孩子把壓力變?yōu)閯恿Γ詈⒆优ο蛏?,這樣既能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又能促使孩子前進。
育兒心得:當孩子犯錯時
育兒心得:當孩子犯錯時
在當下的社會中,孩子是家中的寶貝,哪個當父母的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是聰明、活潑、健康、自信的,自己卻經常喪失準則地做錯誤示范,日積月累的慣性就會造成根深蒂固的影響。
孩子犯錯就像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不斷的學習和改正,以后就會輕松應對了。首先要先分清楚孩子的錯誤是如何形成的,有意還是無意識產生的,是好心辦了壞事,還是家長錯誤地理解而導致的分歧的結果。不能不聞不問的就先進行打罵,這樣會使孩子弄不清以后到底該如何做是對的。打了也白打,反而打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犯錯誤一般有幾種:
第一,無意識的錯誤。如果孩子還不認識到這是錯的,只知道是好玩、有趣、有好奇心而弄臟或弄壞的話,就不要發(fā)脾氣或懲罰,應該好好說明情況,錯誤是可以理解的。有時實在忍不住時,就要冷凈一下。
第二,有意識的錯誤。有時就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或好心辦了壞事。家長就要對其的行為多關心。使其下次少犯同類的錯識。要讓孩子在錯誤中獲益。就像幫忙收碗筷,卻打翻在地。
第三,無理的錯誤。為了發(fā)泄,報復或攻擊誰,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協(xié)調不好與其他人的關系。要提醒孩子不要總犯同樣的錯誤,不要去犯無意義的或低級錯誤。家長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孩子表現(xiàn)不好,就是自己沒教育好。其實也不然,再優(yōu)秀的家長,有時對孩子卻束手無策。
父母需要告訴他任何行為不僅需要自己的滿足,還需要別人的認同,要得到認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告訴他通常有哪些處事的規(guī)則。通過這樣的教導,孩子很快會從犯錯中學到很多好的東西,同樣的錯誤也不會一犯再犯?,F(xiàn)在這個年齡要學會從錯誤中獲益,學習社會規(guī)則和承擔成長的責任。再長大一點,對道德、良知的培養(yǎng),不能心急,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孩子,孩子自然會變得善良與懂事。
當孩子害怕時
當孩子害怕時
孩子從黑暗的子宮里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伴隨著天然的害怕。嬰兒時期,當孩子觸碰到任何一物體時,都會緊緊的抓住不松手。伴隨著孩子漸漸長大,3歲以后的他會害怕一個人睡覺;會害怕強大的個體;會害怕受委屈等等。當他面對如此多的害怕時,作為他最信賴的爸爸媽媽,我們可以為他做些什么呢?
害怕獨自睡覺
3歲時,優(yōu)優(yōu)上幼兒園了,我開始讓她獨自睡覺。那天,我告訴優(yōu)優(yōu)說:“優(yōu)優(yōu),你現(xiàn)在長大上幼兒園了,要自己單獨睡覺了?!眱?yōu)優(yōu)很不情愿地說:“不要,我一個人睡會害怕的,我要你陪著我!”于是,我對優(yōu)優(yōu)說:“好的,媽媽可以陪著你,直到你睡著以后我再走。”優(yōu)優(yōu)勉強同意了。接下來,我?guī)е鴥?yōu)優(yōu)布置了一間特別溫馨的兒童房,墻上有漂亮的卡通畫、床上有舒適的被子和可愛的洋娃娃。睡覺前,優(yōu)優(yōu)坐在床上,我坐在旁邊,我們一起閱讀繪本。優(yōu)優(yōu)困了以后,我便在旁邊輕拍被子,輕哼睡眠曲,他很快就安心入睡了。優(yōu)優(yōu)怕黑,不讓我關燈,所以他睡著后我還是給他開著小夜燈。有這樣的陪伴,優(yōu)優(yōu)很快適應了獨自睡覺。
孩子出生以后,靠與母體的接觸、熟悉的氣味、熟悉的面孔來獲得安全感。家長開始讓孩子獨自睡覺時,孩子難免會害怕,不要媽媽關燈、不要媽媽離開、纏著媽媽講故事等。這時,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獨自睡覺,并給孩子適當?shù)囊龑Ш团惆?,大多?shù)孩子都能從要父母陪著睡覺順利過渡到獨自睡覺。
害怕強大的個體
記得有一次,我?guī)?歲的優(yōu)優(yōu)去上親子課程。課間休息時,優(yōu)優(yōu)正在津津有味地閱讀一本繪本。突然一個7歲左右的高大男孩一下子跑過來,搶走了繪本。當時,我看到手足無措的優(yōu)優(yōu)愣了一下,繼而走到男孩旁,不敢言聲地看著男孩手中的繪本。此時,老公爸爸想去干預此事,被我制止。我叫來優(yōu)優(yōu)說:“你是很喜歡這本繪本嗎?”優(yōu)優(yōu)點點頭。我說,“那你去和小哥哥說這本繪本是我先看的的,請你看其他的。”然而,優(yōu)優(yōu)想了想說:“我不喜歡這本繪本?!庇谑牵议_導她說:“你是害怕和哥哥講,是嗎?”她看了看我,點點頭,沒有說話。我拿起另一本繪本,告訴她說:“優(yōu)優(yōu),你拿著這本繪本,去跟哥哥說‘你搶走的繪本是我在看的,請你還給我,你可以先看這一本。’爸爸媽媽在這里,沒有關系的。”于是優(yōu)優(yōu)想了想,終于鼓起勇氣,拿起新的繪本走到哥哥身邊換回了自己喜歡的繪本。
當孩子面對強大個體時,會產生懼怕感,采取逃避的狀態(tài),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管控自己的情緒。當孩子面對上述困難時,父母往往會覺得沒有面子,會覺得孩子受欺負,從而會失去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方法。很多時候孩子的感受是瞬間的,而經過父母的強化,反而起到了負作用。另外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要理解孩子的害怕是必然,甚至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童年時也是如此,來降低孩子的羞恥感。最后不要幫助孩子出面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思考、建議孩子行為,并且在旁關注,讓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獨立解決問題。
害怕老師的責備
學前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還不完善,面對委屈,很難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優(yōu)優(yōu)3歲半時,參加了一個兒童表演劇團的夏令營,他是團隊最小的學員。一天回來,優(yōu)優(yōu)哭著說,再也不要去夏令營了,不喜歡那個老師。細問之下,我才知道,因為夏令營老師說有小朋友告狀說優(yōu)優(yōu)將海洋球扔到了外面。老師要求優(yōu)優(yōu)承認,優(yōu)優(yōu)說沒有。老師便將他一個人關在一間小黑屋里。聽聞此事,我的第一反應是心痛,第二反應是要去找老師理論,怎么可以如此不負責任??墒俏易屑毾?,此事的處理關系到孩子對于學校以及老師的認知,關乎未來優(yōu)優(yōu)上幼兒園的心理影響。父母無法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我應該教給優(yōu)優(yōu)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于是,我和優(yōu)優(yōu)說:“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好不好,你演告狀的小朋友,我演優(yōu)優(yōu)?!彼宦牱浅8吲d。游戲開始,我拉著他的手說:“哥哥、哥哥,你原諒我好不好。”優(yōu)優(yōu)很快入戲,便說:“不好,你不好好上課,還把海洋球扔到外面?!蔽艺f:“哥哥、哥哥,我知道了,下次我不把海洋球扔到外面了,你原諒我好不好?!眱?yōu)優(yōu)想了想說:“好吧,看你主動承認錯誤,我就原諒你吧!”游戲結束,我問優(yōu)優(yōu):“明天你還要去夏令營嗎?”優(yōu)優(yōu)說:“去的。”我說:“那你不害怕哥哥生氣了嗎?”優(yōu)優(yōu)說:“哥哥生氣,一會兒就會好的。”在后來的結業(yè)演出中,3歲的優(yōu)優(yōu)登臺表演了兩個兒童劇,非常成功。那個老師還跑來告訴我說她非常喜歡優(yōu)優(yōu),優(yōu)優(yōu)聰明可愛,很有表演天賦。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問題是多樣的,這個過程恰恰也是修煉父母的時候。當孩子面對害怕、面對委屈時,與其責備,與其挺身而出,不如智慧引導,我們所需要給予孩子的是獨立面對未來的力量
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不要上當受騙?
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不要上當受騙?
爸爸媽媽有沒有發(fā)現(xiàn),給孩子講道理是件很難的事情呢?因為孩子在7歲以前都處于具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階段,對抽象邏輯的道理很難深入理解及記憶深刻,直到11歲左右邏輯思維才發(fā)展相對成熟。怎么辦?
道理不好講,故事輕松講。所以,“精英父母幫”的“親子時光”版塊給大家推出了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教會爸媽們如何用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來讓孩子輕松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道理,進而逐步影響和改善孩子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習慣和能力。
今天的親子時光版塊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適合用來教會孩子不要上當受騙。
故事:上當受騙的小白兔
有一天,小白兔在家外面玩,一只山羊老爺爺走了過來,他和藹地問小白兔說:“小白兔,我和你玩怎么樣?”
小白兔說:“好啊好啊,我正愁沒人跟我玩呢?!?/p>
山羊老爺爺笑了笑,就和小白兔玩開了。
過了一會,山羊老爺爺掏出一塊糖塞到嘴里,邊吃邊說:“好甜啊,我從來沒吃過這么甜的糖!”小白兔饞得直流口水,眼巴巴地看著山羊老爺爺。
“你是不是也想吃?我這還有一塊,給你吃吧!”山羊老爺爺又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糖,遞給了小白兔。
“謝謝爺爺!”小白兔接過糖,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
過了沒多大一會,小白兔覺得頭暈暈的想睡覺,就爬在草地上睡著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人綁住了,就大喊:“這什么地方啊,媽媽,媽媽!”
這時,一只大灰狼走了過來,惡狠狠地笑著說:“別喊了,這里是我家,你媽媽聽不到的,我一會就把你吃了!”
“大,大灰狼…….我,我怎么會在你家里?”小白兔嚇得說話都結結巴巴。
“傻瓜,當然我把你帶來的呀!你還記不記得那只給你糖吃的山羊老爺爺?哈哈,他是我偽裝的,你吃的糖里我放了毒藥,你一睡著我就把你帶來了…….”大灰狼大笑著說到。
小白兔呆了一下,才想起來山羊老爺爺給糖吃的事情,非常后悔,可是已經晚了,大灰狼說完就撲了上去,一口就把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適合2-8歲寶寶,用故事告訴寶寶: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里面可能有毒藥,陌生人也有可能是大灰狼變的,看起來很善良的人也可能是壞人,如果寶寶想吃什么,記得告訴媽媽就好了哦。
故事講完后,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做一些交流,以下是可參考的幾個主要交流點:
1、聽完這個故事,寶寶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問題?(不設限,先讓孩子自己感受和總結,歡迎各種天馬行空麻辣提問)
2、啟發(fā)式分析:
A、小白兔為什么會上當受騙?(引導孩子意識到:一定不能因為嘴饞、貪小便宜而吃喝陌生人的東西,否則很有可能就會上當受騙。實在有很想吃的,記得一定要回家跟媽媽說。)
B、小白兔上當受騙后結果怎樣?(結果就是被大灰狼吃了,兔媽媽該有多傷心?。榱艘活w小小的糖,就丟掉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多么不值得。引導孩意識到:生命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再饞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C、大灰狼為什么要偽裝成山羊老爺爺?(因為大灰狼小白兔一看就會知道是壞人而不上當,山羊老爺爺?shù)臉幼涌雌饋砗艽认榭捎H,小白兔自然就放松警惕了。所以,一定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壞人裝的哦?。?h2 style="color:blue">當家長與孩子發(fā)生沖突時(親子教育)
星期天的中午,媽媽為小小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飽喝足之后,正當準備午睡之際,小小發(fā)現(xiàn)了放在椅子上的紅棗蓮子羹,執(zhí)意要喝。媽媽想起本來是收起來的,不知道什么打了個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天早飯的時候,大家都是喝的紅棗蓮子羹,小小幫著給每個人發(fā)了一袋。在蓮子羹大的包裝袋里,配了許多小包的白糖,小小撕開白糖的紙袋,在自己的碗里放了兩袋,結果甜極了。不過,在他撕紙包的時候,弄撒了許多白糖。媽媽非常不耐煩的收拾,訓斥了小小兩句。現(xiàn)在,他肯定是想起了早上的甜味,還要喝紅棗蓮子羹。媽媽說:“你剛吃完午飯,肚子里都沒有空了,睡完覺再喝好不好?”小小不肯,大叫:“我喝得下,我就要現(xiàn)在喝?!眲窳税胩?,小小堅持要喝,用嘴咬袋子,想把它咬開。媽媽被逼無奈,只好給他沖。在媽媽去廚房拿碗的時候,小小自己撕開了白糖的紙袋,還和早上一樣,撒了一桌一地。媽媽忍無可忍,抬起手給了小小一巴掌,正好打在了小小的背上,小小莫名其妙地看著媽媽,媽媽問:“我打你了嗎?”“沒有?!眿寢層謿庥趾?,“我剛才打你的背了,知道為什么打你嗎?”“不知道。”“你又把糖撒了,早上你撒過一次了,是不是?”小小茫然地看著媽媽,不知道做了什么錯事。
終于把蓮子羹沖好了,小小又開始叫:“太燙了,我著急吃?!薄暗纫粫蜎隽??!薄拔也?,我現(xiàn)在要吃!”媽媽沒辦法,又往里面兌冷水,等調得不涼不熱,小小吃了一口,說了一句:“媽媽,我不吃了,我吃不下。”媽媽再也憋不住了,狠很地給了小小幾下,打得小小哇哇直哭,還覺得不解氣。
分析:
看著孩子漸漸長大是父母最大的喜悅和樂趣。笑、翻身、爬、坐、走、說話、跑,逐漸從一個軟軟的、只會哭的小嬰兒長成了“小人”。但是,隨著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的發(fā)展,他逐漸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與父母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沒有以前好擺弄,不聽話了。雖然各種傳媒都主張不體罰孩子,但是做父母的有時難免要用武力“教訓”一下孩子。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媽媽實在是忍無可忍??墒?,對3歲前的孩子來講,就像小小,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挨打,甚至媽媽打他都不知道。在這種狀況下,很明顯,打孩子并沒有多大用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家長發(fā)泄心中的怨氣。
那么,與孩子發(fā)生沖突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呢?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
上面的案例,其實可以不發(fā)生的,就是因為媽媽忘了把東西收起來了,而孩子又沒有太強自制力。如果小小沒有看到蓮子羹,這場“戰(zhàn)爭”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很難奢望2、3歲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應該防患于未然,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有準備的環(huán)境,把不希望他玩的東西收起來,盡量減少發(fā)生沖突的機會。
其次,沖突發(fā)生后,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從各個方面考慮是孩子的行為確實需要管教還是由于自己本身的狀態(tài)去管教孩子。
不知家長想過沒有,對于同樣的情況,有時會感到怒氣沖天,甚至會打孩子,有時就會覺得不是什么大事。仔細分析,下述情況對家長采取的解決沖突的方式有很大影響:
1、身體狀態(tài):在健康的狀態(tài)下,家長易于采用勸說、誘導、鼓勵等方式;如果身體不適、生病,更易于不耐煩、發(fā)怒或訴助武力來解決與孩子的沖突。、
2、情緒狀態(tài):在較好的情緒狀態(tài)下,家長易于積極地與孩子溝通,尋求和平的解決方式;如果處于悲傷、憤怒等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