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孩子負責
發(fā)布時間:2021-12-01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大班孩子認字游戲 今天下午,我在園門口碰到了新入園幼兒的一位家長,我問起孩子這幾天怎么沒上學,這么一問不要緊,她哭訴起來,真拿我老人沒辦法,孩子說累,老人就舍不得讓孩子來了,這幾天在家玩呢。子晗,她兒子今年4歲,是本學期新入園的孩子。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含在嘴里怕化了,摟在懷里怕飛了。這幾天集體生活下來,在老師的精心照看下,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墒?,孩子的奶奶老是擔心孫子在園玩不好,而且怕他不習慣沒有奶奶在身邊照顧的日子,最后逼著孩子的爺爺最后一個來送,最早一個來接。我把孩子在園的表現和所知道的情況對她說:聽他老師說:與同齡幼兒比較,思維、語言、動手能力發(fā)展有些緩慢,但整天生龍活虎的比較好動,但是呢,這兩天,孩子的進步特別明顯…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旭旭的媽媽就接著埋怨起來:還還不是旭旭爺爺奶奶慣的,從小啊,這孩子就一直跟著他們,老人家對孩子過度地關愛,什么事都是爺爺奶奶包辦,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作為幼教工作者,不得不提醒家長,在抓經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對孩子負責。曾記得一位專家說過:“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家長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對于孩子的許下的承諾要滿足,因為老師或是家長在孩子的心里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理的偉大的形象不被損失。
那是一個孩子們將要離園的時候,班上非常吵鬧,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將發(fā)的新書上。所以,我就將計就計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安靜下來,老師就把新書發(fā)給你們,好不好?”當我的話一落音,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而這個時候,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就急著去開門去了,因為班上有幾個孩子是坐車回去的,所以得先去送他們,當我在等著開門的時候,突然凱凱對我說:“老師,今天怎么不發(fā)書啊?”我對他說:“你覺得自己做到我的要求了嗎?”“老師,我很乖的,我喜歡書,想要書!”“是啊,老師,你要不得,講話不算數,你撒謊,”當時,我一愣,怎么回事?不就是幾本書嘛,居然對我大喊大叫,還讓我變成了撒謊的老師,不過,那時候我卻沒有在意,而當我回到教室的時候,我蒙了,所有的孩子都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就連以往最調皮的鄒文韜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沒有動,他們齊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們乖嗎?”“老師,發(fā)書啊!”“老師,我想要新書!”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暈了,因為書我現在還不想發(fā),想等到國慶節(jié)的時候給孩子當禮物,那時侯孩子多開心啊,于是,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再等等好嗎?等到放假的時候老師再給你們,好嗎?”這時,我發(fā)現孩子的眼神馬上暗淡下來了,我聽到有個孩子嘟噥地說:“說不發(fā)就不發(fā)嘛,干嗎騙我們啊?”我一聽,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為了讓孩子們重新展露那可愛的笑容,我馬上把書發(fā)給了他們,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我也覺得非常開心。
幼兒入園在孩子的眼里,老師一直是他們非常重視而又非常尊敬的一個群體,而我也一直為自己是一名幼兒園老師而感到自豪,每當清晨孩子們開心地和我擁抱,我就覺得每天都是新的,跟孩子們在一起,永遠是那么快樂,而我也一直以為自己帶給孩子的永遠也是快樂,可就在那一次,我的承諾失效了。
事情過去了很久,但每次當我想和孩子們說承諾的時候,我都會想到這件事情,這讓我告訴自己: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次承諾!
只有自己實現了許給孩子的承諾,孩子才可能實現許給你的承諾,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家長或老師們注意下這樣的情況。為孩子的未來之路打好基石。
讓孩子為后果負責
每個孩子都處在逐漸成長的階段,對孩子們來說,生活中有太多未知的東西,他們需要認識和學習的東西非常多。
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發(fā)生一些小錯誤,有的錯誤是孩子自己沒有預料到的,有的錯誤是來的比較突然的。
很多時候,孩子不太清楚自己所造成的后果。
我們教師有必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對于孩子的某些行為一不能夠用遷就的態(tài)度,而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為自己造成的后果負責。
在《我心中的小學》這節(jié)美術課上,孩子們通過觀看小學的圖片等,都開始畫“我心中的小學”,龐龐和佳佳一開始先用記號筆畫好小學的輪廓,他們兩個畫好輪廓以后在差不多的時間里涂顏色。
不一會,只看到佳佳跑過來向我告狀:“老師,你看,龐龐把我的畫涂得亂七八糟。
”他一邊說,一邊很難過的樣子,還差點要哭出來。
我仔細看了看他的畫,輪廓都畫得很好,就是有兩個地方被龐龐用金黃色的油畫棒畫了好多橢圓形的圈圈,把整個畫面都給破壞了。
我看了也很生氣,看看旁龐的樣子他卻顯得很不在乎。
我想:應該讓幼兒自己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
我嚴肅地問旁旁:“你看,現在這副畫好看嗎?”他搖搖頭。
為什么不好看了?聽了這話,他沒有發(fā)出聲音,而是低下了頭。
我又問:“現在你說怎么辦?有沒有辦法讓畫變成原來的樣子?”他又搖搖頭,他也知道油畫棒是不能擦干凈的。
我嚴厲地說:“你得幫他重新畫一副。
”接下來的游戲活動時間,龐龐就在桌子上重新畫圖畫,他的游戲的時間取消了。
這是他亂涂亂畫的結果。
這件事情以后,龐龐每次畫畫的時候非常認真,再也沒有出現搗亂的現象。
這件事情發(fā)生以后,我覺得我們應該去關注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行為造成的后果,讓幼兒自己為自己做錯的事情去負責。
培養(yǎng)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實質是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行為的結果負責。當孩子對的行為果實給自己造成消極后果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歸咎于它物,不要責怪別人,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去選擇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好多家長卻在自覺不自覺的幫孩子推卸著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很冷,還飄著雪花,有個孩子遲到了,我問他原因,他說都是因為媽媽沒叫他,他遲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來的爸爸竟也連聲說;都是他媽媽今天早上沒早叫他,所以起來晚了。
平時很多這樣的事情,就從這個例子看,它的特點是錯誤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責任心,是過分保護型家教。過分的保護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勞了太多不應該代勞的事情,其實質是溺愛。后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fā)展的個性,培養(yǎng)出的孩子懦弱、依賴與無能,缺乏自立意識、自理能力、和應有的責任心。
在一種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極現象,其實都是家‘教’給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親情、輕法理,重私利、輕功德的‘劣根性’傳染給孩子。
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從小指導孩子在自己行為的選擇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例如,讓孩子理解按時起床上幼兒園是自己的責任,不能能按時起床去幼兒園,遲到了應‘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媽媽,總之,家長要注意通過正確的家教從小培養(yǎng)孩子樹立正確的責任觀,用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對待孩子要平等
今年我班里來了個東北小男孩,孩子剛來時,衣服很臟,鞋子也是破的,就連他坐的小椅子也都是泥土,孩子們都不愿意和他玩。那孩子剛開始很少說話,但是他的普通話講的很好。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老師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下課后我就和孩子聊天,問他的家鄉(xiāng),問他的父母爺爺奶奶。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聊天,其他孩子看見也紛紛跑過來圍著老師,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話題扯開了,我話題一轉,你們家住的是什么樣的房子呢?孩子們有的說是樓房,還有的說是大屋子,我說:你們的房子裝飾的漂亮嗎?我們班齊爍的父母就是做裝飾工作的,他們能把我們住的房子造成各種各漂亮的圖案,你們說齊爍的父母巧不巧,他們的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們都要尊敬他們。通過觀察,我發(fā)現他和小朋友玩時挺愛說話的,于是我就利用他和小朋友的談話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齊爍講話多好聽,我們都要向他學習。
對待班里的每個孩子我都是一律看待,我不會因為某個孩子的父母工作好,而優(yōu)待他,也不會因為某個孩子父母沒能耐,而慢待他,不管他們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要把孩子送到我手里,在我的眼里,都是小天使。
對孩子不要太苛刻
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孩子們驚奇地發(fā)現:這里有一個大蟲子。于是草地下還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著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干凈泥土一看:哎呀,原來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著嘴,氣呼呼的樣子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后,孩子們可有自己的戰(zhàn)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義的東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臉上、眼里、心中看到了兩個字:快樂。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快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那么我想這就是快樂的事吧?!∽鳛橐幻變航處?,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可能會被抑制。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欲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為重要。
對孩子要多一些表揚
自開學以來,欽浩小朋友每天來幼兒園時,都表現的不高興,不愿意進來,看到他這樣,我都會想辦法把他哄進來,問他爸爸他爸爸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找不出具體的原因,我自己認為也許剛開學的原因,等時間長了就好了,也就沒再去認真的無觀察他。
可是,有一天他爸爸來送他說:“老師,欽浩說他不愿意畫畫,還說畫畫的時候,小朋友們說他畫的不好看,就不愿意來幼兒園了,也許您多表揚一下他會好的,“聽了他爸爸的話,我回想了一下他自開學來的表現,每次畫畫欽浩小朋友都不愿意動手,即使畫了也是用簡單的顏色畫一畫,但有的小朋友畫得很好,我都表揚了他們,并把他們的畫貼到活動墻上,對于欽浩我也沒表揚也沒有給他貼到活動墻上,可能是小朋友見我沒有表揚他,也沒貼到活動墻上,就說他畫的不好。我為我自己的失察而向欽浩的爸爸道歉,同時也告訴他爸爸,在家的時候,多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讓他對畫畫產生興趣,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為畫畫犯愁了,我也在幼兒園里多關注一下。以后每次畫畫,我都會去耐心的教他畫,并且對他的畫進行了表揚,并且把他的畫貼到活動墻最顯眼的地方。他臉上終于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還對小朋友說老師說我畫的很好,還說墻上也有我的畫了。從那以后,我每發(fā)現欽浩的進步,都會表揚他、鼓勵他,在我的表揚和鼓勵下,欽浩變了,他不僅愿意上幼兒園了,同時也愛上了畫畫,他爸爸也高興地說不用再為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不愛畫畫犯愁了。
看來,作為幼兒教師,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樣才不至于使那些在某些方面差的孩子失去信心和前進的勇氣。
對孩子少一些指責,多一份關愛
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一個個小故事都曾在我們身邊上演,只是有時候我們做得不是那么好。
書中提及“在每一個班集體中幾乎都有特殊兒童,有的野性十足,桀驁不馴;有的沉默寡言,四處游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總是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這么難管?”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和這些特殊的孩子再來一次親密接觸。
駿駿是個調皮的男孩子,你想要找到他?很難!因為他總是離開小椅子,在活動室的角落里東摸摸、西碰碰。每當遇到這樣的情形,我總是大聲地呼喊他“駿駿,回到你的小椅子上!”讀了這本書,我想我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當發(fā)現駿駿不在小椅子上的時候,先不動聲色地找到他,耐心地觀察他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這么吸引著他。然后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用親切的眼神暗示他“你應該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痹僬視r間和他聊一聊,對于周圍的事物感興趣是好事情,但是應該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多和駿駿有幾次這樣的親密對話,也許,他的規(guī)則意識會變得好一點,也會變得更愿意與老師親近一些。
微微是個內向的小女孩,但是內向得有些過了。剛和微微接觸的時候,我們的交流僅限于我說,她只是低著頭,連最起碼的點頭或者搖頭的回應都沒有。一個月過去了,我們的交流稍有改善,我說,她愿意對著我看了,但是還是沒有回應。兩個月過去了,我們之間的交流似乎沒有明顯的進展。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當時的處理不夠好,雖然努力地想要和微微交流,但是所做的努力不夠。如果和微微的交往可以重新來一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門家訪。走進孩子生活,了解她的生活習慣、喜好以及她與人交往的方式,或許,微微會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我這個新朋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也可以制造一些機會,讓她主動與人交往,逐漸變得開朗一些。
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讓我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非正?!北憩F都有著一個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在今后與孩子交往的日子里,我要向孩子張開懷抱,少一些指責,多一份關愛!
對內向的孩子要多給予
我班的倫涵月小朋友性格內向,不愛講話,別說課上就連平時你問他,他也總是兩眼盯著你,一言不發(fā),針對這一情況。我對他進行了家訪。在與家長的交談中,我知道他是個性情比較孤僻的孩子。
為了培養(yǎng)他開朗的性格,我采取很多辦法,比如:讓全班的小朋友都背誦一首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