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方法讓你了解孩子的想法
發(fā)布時間:2021-11-25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01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這種方式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
有的孩子聽父母的話,用乖巧的行為獲得父母的關(guān)愛;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設法引起父母的注意。這些目的是一致的——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關(guān)愛。正如阿德勒所說:孩子所有不當?shù)男袨橹皇菫榱艘鹱⒁?,不成為所有人的關(guān)注焦點就不肯罷休。
也有很多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借此證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模仿父母的言行還有一個潛在的目的,即渴望擁有父母手中的權(quán)力。因為在孩子看來,威嚴的父親和強勢的母親都是家庭權(quán)力的象征,模仿他們的言行意味著自己也可能會有那樣的權(quán)力。
孩子會通過不斷地表現(xiàn)和模仿(好的或壞的)來凸顯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通過父母的反應,找到讓父母持續(xù)關(guān)注自己的方法,一直使用到成人之后,逐漸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02
孩子通常會拼命努力
來回應父母的期待,
“你真聰明!”孩子聽到父母這樣夸贊自己,為了回應父母的期待,會不斷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聰明”,甚至會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發(fā)揮聰明”,以此回應父母給自己貼的標簽。對于“聽話的孩子”“有責任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等標簽也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拼命努力來回應父母貼給自己的標簽,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許就會被拋棄,就會不被父母所喜歡。此外,當父母向別人夸贊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因此得到了更多關(guān)注,從而會更積極地回應父母的期望。
一旦孩子不想再為了父母的希望而活,他就會做出一系列跟父母“對著干”的行為,父母會有一種“遭到背叛”,無法操控孩子的感覺。
對此,父母不應當讓自己的期許和標簽束縛孩子的人格發(fā)展,而應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讓孩子選擇他感興趣的事物,給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03
父母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一般基于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把身邊的人和比較有影響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通常是父母。
如果母親對孩子采取一種積極的合作態(tài)度,孩子就傾向于與其他人合作;如果母親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就容易排斥他人的接近。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深深地影響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但,人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著,且都有機會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對于父母的行為,他們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可以選擇接受其中自己認可的部分。yjS21.Com
04
一味斥責只會讓孩子失去勇氣、受到傷害,
一味地斥責和威脅,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氣,產(chǎn)生“是我不好”“我做錯了”“我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等負面情緒,一心想要逃避問題,做出更多的不當行為。與此同時,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變得難以溝通,甚至獨斷專行。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以“斥責”“處罰”為根本,而要從了解孩子開始,以平等的視線與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
05
從旁守護比過度干涉對孩子更有幫助。
父母都習慣性地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這些太危險,不要去做”,事無巨細地過問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或者“這樣不行,那樣才可以”。
打著疼愛孩子的名義,過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為弱者對待,容易扼殺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和行動能力。
因此,教育孩子,父母只要從旁守護,主動、親密地與孩子溝通,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能養(yǎng)成自立的能力,也更能與社會和諧共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培養(yǎng)孩子有耐心,這些小方法你用了沒?
家里有個活潑可愛的娃的確讓我們的生活有趣多了,可等娃長大一些經(jīng)常聽到一些媽媽的小煩惱,這些“苦水”有類似的地方:孩子的活潑好動是可愛,可是活潑過頭了也挺無奈的,因為活潑愛玩、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等等,父母發(fā)現(xiàn)似乎孩子的耐心不太大,很難專注、容易出現(xiàn)“三分鐘熱度”等表現(xiàn)。
這些父母的觀察還是很仔細的,因為耐心是一種良好的品質(zhì),也是孩子迎接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chǔ)。雖然孩子現(xiàn)在做事有點毛躁、沒有耐心,讓父母擔憂,可是這并不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耐心是可以在后天的成長中來培養(yǎng)的。
1、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我們都知道孩子模仿性很強,父母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平時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是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做事虎頭蛇尾沒有耐心,孩子也會“學習”,所以我們父母還是要認真有耐心的做好事情,言傳身教對孩子很重要。
比如,到了晚上的時間不太適合和孩子玩劇烈運動,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孩子在身邊一會躺著玩、一會又坐起來玩,但是他能看見父母耐心閱讀書也會受到感染,可以借機會和和孩子講一下說好的事情要耐心做完,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閱讀習慣以及孩子的耐心。
2、幫助孩子學會等待
孩子要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做些好玩的事就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盡快實現(xiàn),比如,看喜歡的動畫片,玩想玩的玩具、去外面的游樂場……有時候不光是要盡快實現(xiàn),還沒什么長性,一集動畫片沒看完就想要看下一集,一副看圖添色的畫沒做完就像要畫下一副,這些也體現(xiàn)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
平時我們父母陪孩子一起互動和玩玩具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引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耐心完成。
3、家里準備一些益智玩具
每個孩子都喜歡游戲互動,現(xiàn)在很多智力玩具也很有特點,當然了我們不一定選擇那些昂貴的,可以準備一些積木類、拼圖類的就可以,這些很常見但是作用可不小呢,完全可以利用玩具來有效地訓練孩子的耐心。
比如,積木類的玩具,都是一個個不同形狀,需要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拼圖類游戲更是需要學會觀察和細心,這些和孩子一起游戲互動的時候就是鍛煉了孩子的耐心,有時間不妨陪孩子來做一些益智玩具的互動。
4、讓孩子嘗到“甜頭”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不管做什么能夠促使堅持下去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就是成就感。
比如,一個孩子學習下棋但總是處于輸?shù)臓顟B(tài),那么他內(nèi)心的積極性可能就不會高,自信心也會受打擊,如果體驗到贏,那內(nèi)心的感受就大不同。同樣,父母需要找出孩子有興趣且發(fā)引導孩子發(fā)揮了耐心品質(zhì)的事情,讓孩子看到好的效果,嘗到“甜頭”也會明白耐心發(fā)重要性。
四方法讓你了解寶寶入園生活與學習
家長們反映,平時很難通過有效的途徑了解孩子們的幼兒園成長情況。家長們迫切需要實時、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點滴。事實上,全面、真 實地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是有方法的。老師與孩子是家長了解幼兒園學習情況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來全面、實時地了解孩子 的幼兒園學習與生活情況。
怎樣才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呢?
家長們反映,平時很難通過有效的途徑了解孩子們的幼兒園成長情況。家長們迫切需要實時、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點滴。
事實上,全面、真實地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是有方法的。老師與孩子是家長了解幼兒園學習情況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來全面、實時地了解孩子的幼兒園學習與生活情況。
1。角色換位,讓孩子換位講述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
比如,家長們可以在家里讓孩子扮演老師,讓家里人扮學生,讓孩子以當老師的身份回憶當天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過程;或者,以啟發(fā)式的交流方式,讓孩子談談今天同班小朋友的表現(xiàn)。這樣,能夠比較清晰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情況了。
2。請老師經(jīng)常給孩子拍拍照片,用照片記錄孩子的成長情況。
有心的家長從成長記錄的角度出發(fā),經(jīng)常會請老師給自己的孩子拍拍照片,通過照片給孩子記錄下成長的足跡。同樣的道理,家長們可以集體請求老師每天給孩子們拍拍照片,用照片記錄并借此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3。及時瀏覽帶班老師博客和幼兒園網(wǎng)站,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情況。
老師博客是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最有效渠道之一。帶班老師的博客中經(jīng)常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這些教學情況記錄就是孩子們最直接的成長記錄,是孩子 們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最直接寫照。作為家長,要經(jīng)常瀏覽帶班老師的博客,并通過博客或其他有效的方式,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這將有助于實時、全面地了解 孩子的學習情況。
幼兒園網(wǎng)站經(jīng)常會刊登一些精彩的教學文章和教學案例,從這些信息我們能夠較為有效地了解到幼兒園的教學與生活情況,進而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
4。關(guān)注園所論壇或班級論壇,通過互動交流了解孩子情況。
以高分社區(qū)家長反饋的情況來看,幼兒園網(wǎng)站論壇或班級論壇是家長最好的交流平臺,家長之間通過互動交流,能夠較為客觀、真實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兒 園的學習生活情況。家長們在閑暇之余,要經(jīng)常登錄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園所論壇和班級論壇,看看最近幼兒園或孩子所在班級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對于了解孩子的 學習情況非常有意義。
這些事,你誤解孩子了嗎?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時期。在這些時期里,寶寶可能表現(xiàn)得令人費解,甚至會給大人找很多的麻煩。但實際上,這些時期可能是寶寶性格成長,智力發(fā)育的畢竟階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兒小故事:
媽媽叫卓卓把他的小桶拎過來,卓卓走向小桶準備拎,這時姥姥拿起小桶,遞給卓卓,喬喬不高興地說:"不是這樣的。"然后。他把小桶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拎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卓卓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實施破壞不是錯
育兒小故事:
航航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媽媽非常生氣,經(jīng)常大聲責罵航航,甚至對航航動手,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diào)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重復不僅是為記憶
育兒小故事:
琪琪媽覺得很奇怪:給琪琪講的《拇指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拇指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琪琪還是不罷休。
專家分析:
重復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孩子的智力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復作為力量,當重復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tài)就會爆發(fā)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依戀與自理并不矛盾
育兒小故事:
婉婉爸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婉婉粘著自己。在婉婉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專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jīng)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fā)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家盒子提醒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尊重他們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為之前,先仔細考慮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想一想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孩子像是一本書的作者,父母越有興趣去讀懂他,他就越有動力將這本書寫得更加精彩。
孩子的這些行為你誤解了嗎
生活中孩子總是有大大小小許多“問題”,總是會受到大人們的“指點”。其中有不少的“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而是你我一樣曾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下面這些事情你都誤解過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p>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二、實施破壞不是錯
洲洲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diào)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所以有些家長更愿意對孩子實行“放養(yǎng)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讓孩子愛上外語的4個方法
據(jù)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對干余名兒童的多年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人的智力獲得,50%在4歲以前,30%在4—8歲之間獲得,另20%在8歲以后完成。4歲以前完成的50%就包括胎教在內(nèi)。6歲以前,幼兒對聲音的敏感度較高,且右腦控制發(fā)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jīng)的調(diào)節(jié)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時練習說話,更容易掌握發(fā)音的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步下降,給學外語帶來困難。
寶寶學外語可以通過游戲、音樂等非系統(tǒng)學習的方式,也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外語聽說氛圍,如聽一些原版的英語音頻、視頻材料。對于幼兒來說,聽英語比說英語更為關(guān)鍵,因為當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英語自然會脫口而出?!敝炖驄I提醒,外語的學習要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進行,不能顛倒。
寶寶學習外語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
1、培養(yǎng)興趣。在寶寶稍大一點,特別是會注意到電視的時候,買些印有英語的玩具,或者是可以用英語形容的玩具,買些英文兒歌和動畫片一類。
2、保持寶寶學習英語時的環(huán)境要輕松活潑。只有在這樣的氣氛中,孩子才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有激情,就可以比較持久地堅持玩下去、學下去,做到玩而不厭,學而不倦。
3、不可以強迫寶寶學習。父母一心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就因此而采取強壓的手段和方法硬性向孩子灌輸?shù)脑?,小孩很快就會失去興趣,繼而產(chǎn)生反感和對立情緒,甚至產(chǎn)生恐懼感,根本達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效果。所以正確的方法是:在幼兒高興的時候,乘興而教,在他們無興趣的時候不去強迫。
注意要讓寶寶學習純正的發(fā)音,如果您自己沒有信心,那就讓寶寶跟著電視學,最初期的發(fā)音學習是很重要的。
4、反復重復。在寶寶很小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就要對身邊的食物用英語形容并且反復重復,讓寶寶下意識的記憶。
早早學英語對于孩的將來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從小學開始就有英語課程。另一方面將來有條件送孩子出國留學,英語也是必備的條件。如果想讓寶寶愛上學外語,那么方法很重要。
育兒心得:想辦法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愛
育兒心得:想辦法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愛
現(xiàn)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一個孩子聚集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部的愛,慢慢時間長了,讓孩子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哪天其中的哪個人稍微生氣了,或其它的原因給予他的愛少了一點點,他還不適應,覺得自己應該有的東西,我們沒有滿足他,反倒我們這些人還罪過了。
我家冰冰也是這樣,奶奶家殺了一只雞,奶奶把雞腿留給他,他認為雞腿就理所當然的被他吃才行,別人吃了就是別人不對了。有一次,我跟他一起讀《三毛新生記》,里面有一個情節(jié)是吃飯的時候,三毛去幫爺爺盛飯,爺爺夾了三毛最愛吃的魚給三毛,三毛為感謝爺爺就夾了爺爺最愛吃的肉給爺爺。讀到這里,我說:三毛真孝順??!冰冰知道爺爺最愛吃什么嗎?吃飯有沒有把爺爺喜歡吃的菜夾給爺爺吃?冰冰:爺爺也沒有幫我夾過菜呀?我說:媽媽每次都夾冰冰愛吃的菜給冰冰,冰冰有幫媽媽夾過嗎?冰冰:我每次不喜歡吃的菜不是都給你吃了嗎?我哭笑不得,在孩子的概念里,他根本不知道,媽媽幫他夾菜是因為愛他,奶奶把雞腿留給他也是因為愛他。也就是說,我們的愛沒有被他理解,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那是愛,就更不懂得如何來感謝父母的愛。其實,我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打也好,罵也罷,每一位家長都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表達這種愛,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使用的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孩子們理解嗎?我想,這就涉及到教育孩子的藝術(shù)性問題了。只有被理解了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前不久,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幅關(guān)于《媽媽順產(chǎn)、破腹產(chǎn)的全過程》圖片的文章,我把冰冰叫到身邊來,指導他看完了媽媽破腹產(chǎn)的全過程(因為冰冰是破腹產(chǎn)),看完后,冰冰摟住我的脖子親了又親,說:媽媽,你好可憐啊!你的肚子還疼嗎?我想這種教育方式比我們跟他說多少遍:媽媽生你不容易,你要孝順?gòu)寢專瑢寢尯?。如此之類的話要有意義千百遍吧。
教育孩子是一個智慧性的活兒,還是一門藝術(shù)性的活兒,想把孩子教育好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七個小方法解決孩子起床難
起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們的大腦需要完成一系列復雜的轉(zhuǎn)換:
環(huán)境安全檢查→潛意識切換→神經(jīng)系統(tǒng)啟動→四肢蘇醒。我們簡稱這個過程叫“切換啟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當潛意識接收到“醒來”的指令后,它會先檢查一下周遭的環(huán)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潛意識就滿意地準備下班了。于是意識會接替潛意識,逐漸控制大腦,切斷夢境。
然后所有休息中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開始啟動……當你的大腦逐漸清醒,它會下命令給四肢:
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地……四肢也逐漸蘇醒。這整個過程,需要在安全的環(huán)境里,按照個人的節(jié)拍速度進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啟動空調(diào),也需要等待幾分鐘,何況人體呢。
也就是說,叫醒的那一刻,要給大腦一個“醒來”的信號,同時,還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安全的環(huán)境來啟動大腦。
請想一想,你一貫使用的叫寶寶起床的方式,是否發(fā)出了讓潛意識能輕易識別的信號,并提供了相應的時間和環(huán)境?
“殺傷性叫醒”最傷孩子
很多媽媽,總擔心叫不醒孩子,常會用“鍥而不舍”的噪音來叫孩子起床。比如一直喊“起床了,起床了……”直到孩子坐起下地才罷休……或者一直搖晃孩子身體,搖到孩子起來為止……很不幸,這都屬于“殺傷性叫醒”:即用驚醒的方式,切斷啟動過程,讓人立即恢復意識。這種粗暴的方式會帶給孩子帶來極糟的影響。
我們前面提到了,睡眠是由潛意識負責的,睡著時它非?;钴S,會接收大量的外界信號,并保留下來,制作成夢境,如果在此時,被“粗暴”的驚醒,潛意識就會戛然而止,它還沒來得及叫意識來接班,就倉皇逃離,這個時候“驚嚇”的記憶和感受,會很容易進入潛意識之中,形成深層的驚悚,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紊亂,小則令孩子起床后迷迷糊糊,把鞋油當牙膏……大則一天渾渾噩噩,頭腦不清……長期以來都被“殺傷性叫醒”,會帶來一系列神經(jīng)或心理的問題,比如破壞情緒控制、沖動易怒、心境低落、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
再有,孩子在睡眠中時,對環(huán)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殺傷性的叫醒”往往會剝奪這種安全感,潛意識在檢查環(huán)境時,就覺得不安全,于是孩子在極度不安、恐慌、焦慮的環(huán)境中醒來,就會出現(xiàn)一些防御行為,比如攻擊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鬧。
叫孩子起床的幾種常見錯誤方式
我們常常采取的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中,有哪些屬于“殺傷性叫醒”呢?我們列舉一些,請父母們小心慎用。
1、憤怒地沖房間,大喝一聲“七點了,還不快起!”——要知道,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夢境,是人的共性,帶有“到點還睡是錯誤的”這種指責性的叫醒行為、語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奪走,加上大噪音的驚醒,足以摧毀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2、一把拉開孩子的被子——這種方式不僅嚴重摧毀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溫度的變化,會突然襲擊神經(jīng)系統(tǒng),就算對方“嗖”地坐起來,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議去移動孩子睡眠中曾經(jīng)拿著的、抱著的、蓋著的任何東西,那是他感覺安全的環(huán)境,不要碰!
3、一點都不溫柔的拍孩子的身體——叫醒時,碰觸孩子的身體,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極具殺傷力的,人類在潛意識的控制下,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身體“襲擊”,除了會嚇一跳外,還會反擊。在很多睡眠試驗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會馬上激怒一頭溫順的綿羊!
4、反復嘮叨不斷叫喚——有些父母會使用過5分鐘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這看似是給了孩子一些“啟動時間”,但實際上,孩子在完成切換和啟動的過程時,不斷被你的叫醒打斷,每一次都要重來,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來。其實,在睡夢中的人,第一次接收到“起床”的信號,當時人看似還睡著,其實他的腦部已經(jīng)開始切換了,不需要反復叫,他啟動完成自然會起來。
5、生活噪音叫醒——有些父母不會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床之后產(chǎn)生的噪音來叫醒孩子,比如走路聲、洗臉刷牙聲、臉盆摩擦聲、談話聲……這種方式雖然不會驚醒夢中人,但會讓孩子感覺極度反感,因為在切換啟動的過程中,腦部的工作不斷被噪音打斷,不能在安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完成,導致煩躁的醒來,以及“起床氣”。
我們可以簡單歸納一下,凡是激烈的砍斷睡眠過程,使用過大的聲音,或者不間斷的噪音,以碰觸對方身體,剝奪睡眠安全感等,都是“殺傷性叫醒”方式。
那些美好的叫醒方式
孩子其實都希望在愛中安全的醒來,下面的一些方法你不妨試一試:
1、前一天晚上告訴孩子,明天早晨你會及時叫醒他,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孩子已經(jīng)習慣由你叫起,則不須特別提醒。但如果時間改變,比如從七點改至六點半,最好還是說一句:“明天我會早半個小時叫你哦!”
2、使用光線叫醒。如果你有可調(diào)光的臺燈,可以逐漸調(diào)亮臺燈,然后開著它,悄悄走開即可。光線會替你叫醒他的,因為人類從遠古時代,就是被光線叫醒的,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tǒng),由它傳遞信號給潛意識,并叫醒腦部,啟動四肢,這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即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費力。如果家里沒有這樣的臺燈,緩緩地安靜地拉開窗簾,也一樣有效。
3、使用早飯香氣叫醒。呵呵……只要你把香噴噴的早飯悄悄放在床頭柜上,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tǒng),給大腦溫柔的傳遞“該起來吃飯”的信號。當然,用香氣怡人的鮮花也可以達到此效果。
4、使用音樂叫醒。請選一些舒緩的樂曲,并用小一些的音量,通過聽覺系統(tǒng)傳達信號給腦部,叫它醒來。如果有一些特殊環(huán)境音,比如清脆的幾聲鳥叫,小溪潺潺等也不錯哦。
5、輕撫叫醒。對于那些睡得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但切忌一定要溫柔,要輕緩。而且撫摸的順序要從手開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臉頰……如果被子蓋得厚,就隔著被子觸碰手部或小臂。當孩子緩緩蠕動并睜眼時,微笑注視他,說聲“起床嘍!”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最好是溫暖柔軟的,冰冷僵硬的手會有反效果哦。
6、輕喚叫醒。先輕微接觸孩子的床,讓孩子感覺到這個小小的觸動。比如雙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邊。然后小聲喚孩子的名字,然后說:“現(xiàn)在想起床嗎?”征求孩子的意見,會讓睡眠中的孩子感覺到安全和體貼。當孩子微睜雙眼點頭時,給他一個微笑,然后靜靜走開,讓孩子無干擾的完成啟動。
7、使用同一個方式叫醒。當父母找到一種對方很滿意的叫醒方式,請堅持一直使用,不要沒事就變換方式。形成一個人對孩子的叫醒的習慣,不僅每次都能成功的叫醒他,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孩子對你的愛與依戀。
我們再歸納一下,叫醒里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溫柔與耐心,讓一個人感到足夠的安全,并用愉悅的刺激傳達“醒來”的信號。
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切換與啟動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需要五分鐘,有人需要十分鐘,有人需要二十分鐘……請根據(jù)這個時間,決定你去叫孩子的時間點。給孩子充分的起床時間。有很多保健專家建議,人起床時,最好先睜眼躺十分鐘,再做起來,有助于身體健康。所以,不要要求對方在你下達指令的那一刻就彈起來。
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其他家庭成員,當你需要叫醒別人時,請記得都采用上述美好的方式。
叫孩子起床,是需要花心思的小事,當你用愛心來做這件事時,相信你也會感到幸福。幫助孩子安全優(yōu)雅的醒來,也會帶給他幸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