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的哪些行為必須糾正?

發(fā)布時間:2021-11-24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班老師的寄語有哪些 幼兒行為故事

不同性格的家長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但是許多的時候家長們都看不到孩子性格的不足,過份的坦護孩子,很多時候反而會害了孩子,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個小實例吧!

觀察對象1:自由的凱文

凱文是個3歲的男孩,跟爸爸媽媽剛從美國回來,在語言發(fā)展方面,他只能清楚地叫出“爸爸媽媽”,用語言表達其他事物還不行。但是他的動作發(fā)展與別的孩子差別很大,他總是用玩具砸別人或地面,在幼兒園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比較老實,也就沒有引起事端;有的孩子不愿意,就還手抓了他的臉,留下紅印幾道。他在班里從來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地上。在幼兒園里沒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師故意“拉攏”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太自由了,太有“創(chuàng)新思維”了,他時不時就會在同伴身上搞一些“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使別的小朋友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媽媽說:沒有關系,讓孩子自由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他的個性。

老師觀點:

“海歸派”父母是帶著“西洋之風”返回本土的一個特殊家長群體,他們對本土教育的評價帶來了“另類”的聲音,這樣,最先和最多遭遇觀念上的矛盾與困惑的也是他們,調節(jié)西方與本土幼兒園在教養(yǎng)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上的沖突自然也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養(yǎng)個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前提,但是這里的“自由”是有規(guī)則的自由,而不是漫無邊際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寬泛了,影響了別人的自由,別人就會反對你的自由,不但讓孩子變得不自由,而且還有其他一些不良影響。凱文把玩具“砸”向同伴,并不是要故意傷害別人,或許是要探索物體的“拋物線”特性,但是卻侵犯了別人享受安全和安寧的自由,于是有的孩子就會還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還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緣”。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卻是如此孤獨的天才,那么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難以保證的。

專家解析:

“海歸派”父母接觸到自己認為先進的西方教育觀念和方式后,應準備好兩個方面的教育能力——選擇和適應,即選擇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的教育理念,適應自己周邊環(huán)境的發(fā)展速度。否則,反而讓自己的孩子很被動,造成行為方式的紊亂。

觀察對象2:老實的亮亮

我們班亮亮是個男孩,可誰見了都說像個女孩。不愿意上幼兒園,他很少說話,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師點名在大家面前說話顯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靜,平時喜歡一個人看卡通書、動畫片、玩玩具,或聽奶奶講故事,很少出門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對他說一遍準能記住,所以家里的人從不擔心他會有什么冒險的舉動。但和同齡的孩子比,溫順的亮亮孤僻、膽小,怕狗、怕貓,連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亮亮太老實了。

最讓我們頭疼的是奶奶心疼孫子,怕小朋友欺負他,索性隔三差五把他留在家里,不讓他上幼兒園。

老師觀點:

亮亮的表現(xiàn)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老實”、“聽話”,因為老實、聽話的孩子很多,但他們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絕嘗試新的活動、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膽怯、交往焦慮,則顯示出其行為中明顯的退縮傾向。

兒童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嚇而顯出害怕、退縮的樣子是正常的,但隨著對新環(huán)境的逐漸適應,狀況會有很大的改觀。而總是與新環(huán)境格格不入、難以適應新生活;缺乏創(chuàng)造性就是屬于有退縮傾向了。

專家解析:

有的孩子天生對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場景、環(huán)境,內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謹、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調整自己心態(tài)的能力,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tài),表現(xiàn)出退縮。這些孩子需要有適應的過程。

而家人的過度保護,則是大多數(shù)孩子具有退縮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負,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剝奪了他和小伙伴游戲和交往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獨處,對群體生活很不適應。亮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和遷就,事事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了嘗試和鍛煉的機會,等到需要他獨立做一件事時,其結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敗。這會導致孩子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處了。

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對孩子提出適當?shù)囊?,同時,少限制孩子的行為,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做,客觀上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退縮的環(huán)境。

觀察對象3:霸道的宇軒

宇軒是我們班里的“小霸王”,動不動就愛發(fā)脾氣,顯得很霸道。那天天氣晴朗,小朋友們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軒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鏟子,二話不說沖過去就搶在手里。秋秋來奪,宇軒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廝打起來,一場混戰(zhàn)……

別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軒玩,因為他稍不順心就發(fā)脾氣,那天他喜愛的小汽車可能是因為沒電了,怎么也不走,他舉起來就摔,我說了他幾句,他居然踢人!

老師觀點:

多數(shù)父母認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或是孩子特有的表達方式,并不加以重視。這使得孩子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確的。還有一些家長怕孩子受欺負,鼓勵孩子的進攻性行為,尤其是對男孩子。經(jīng)常聽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稱自己的孩子“厲害”、“別人都怕他”,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只有“攻擊”才能得到父母贊揚。這些觀念都會“促進”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應切忌。

專家解析:

行為帶有攻擊性是人類天生就具備的,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這個生物個體能夠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慢慢地轉化為攻擊性傾向,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之中。

攻擊性行為還產(chǎn)生于經(jīng)驗習得。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性,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因為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好處。一般“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傷害”,怕其他小朋友傷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護性反應。當這種行為的結果滿足了孩子“免受傷害”這一需要時,就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比如對方的更厲害的攻擊,大人的批評等,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的可行性。

這時“勝利”的體驗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極反應帶來的結果要開心得多。因此,孩子會因偶然的嘗試,形成這樣的推理:受到別人的欺負,不一定要躲開或只是哭,可以通過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自我保護”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信息過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對別人無意的碰撞,以為是故意的挑釁,因而做出“反抗”。有時還會由“防御”轉向“進攻”。在他人眼里,這是一種“攻擊性行為”,這樣的孩子往往被定義為攻擊性強的孩子。

孩子攻擊性行為并不一定是將來不良行為的先兆,一旦出現(xiàn)這種行為,更不可以訓斥或打一頓作為懲罰。長此以往,孩子會把這種懲罰方式作為對不喜歡行為的一種正確處理方法,當他處于這種境地時,也只會采用攻擊性行為。

教育小孩子就是要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孩子性格方面,家長們要多下功夫,不要盲目的去支持或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希望以上的三個實例家長們能夠明白!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糾正孩子說謊行為、緊張的拼圖比賽


糾正孩子說謊行為:事例一:吃水果后,發(fā)現(xiàn)思英的位置下掉了些蘋果皮,我把她叫過來,問她:是你掉的嗎?她告訴我:不是。不是?難道是旁邊的小男孩?又問小男孩叫過,他告訴我,不是他掉的。那是誰的?男孩直指思英。然后,我又問思英:是你掉的嗎?不是!連續(xù)幾遍問下了,都說不是自己掉的。最后,我說:我在電腦上看攝像頭了,就一清二楚。她就承認,是她掉的。

事例二:今天有位老師借班上課,回到教室,有個小朋友告訴我,思英上課時趴在地上,老師說了好幾遍,還要趴。我問了思英:有沒有在上課時趴在多功能廳下來?她告訴我:沒有。一連問幾遍,還是沒有。

我們都知道說謊是一種不良現(xiàn)象,但說謊也是分很多種類型,每種說謊也有它的動機。我們老師和家長要積極干預和糾正。

1.找準說謊的原因,采取措施。

2.讓孩子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

3.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4.家長要配合孩子的教育,加強家園合作。

緊張的拼圖比賽

這學期,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拼圖,小朋友利用區(qū)域、餐后等時間去進行拼圖活動。為激發(fā)孩子拼圖的興趣,也檢驗孩子這段時間拼圖的能力,我們組織進行了一場拼圖比賽。

小朋友每人一塊拼圖,每塊拼圖有9片,并有相應墊板。比賽時,取下墊板,一起都放桌子中間。小朋友拼三塊拼圖,計時三次,第二次和第三次與同組小朋友交換。比賽時,小朋友安安靜靜,感受了緊張的氣氛。拼好后,馬上舉手,老師記錄下時間。自從有了人手一塊拼圖,小朋友對拼圖的興趣馬上提高很多,拼圖的技能也一下子提高了。從本次比賽和平時練習,個體差異還是比較明顯,有些小朋友因對有些拼圖不熟練,致使一塊拼圖用時多了。下學期升入中班,繼續(xù)會開展拼圖活動,增加孩子動腦動手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挑食


午飯時間到了,今天幼兒園的食堂里做的飯菜是用肉燉冬瓜,我把飯菜一提到餐廳,有的小朋友就說:“老師,今天的菜好香啊?!薄袄蠋?,我要多吃一碗。”我一面回復著孩子們的話,一面給他們盛飯。

飯盛好了,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老師,楊東潤不吃冬瓜,他說冬瓜不好吃。”

“是嗎,怎么能這樣呢?”我走到楊東潤身邊,問道:“你為什么不吃冬瓜呢?冬瓜的營養(yǎng)很多,又好吃,又美容。”

“老師,冬瓜不好吃,媽媽在家做的我也不吃。”

“你媽媽做的不如幼兒園里做得好吃,不信你嘗一口?!蔽乙艘簧追诺剿爝?p>,可是他就是不張口。

怎么辦呢,總不能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愛挑食的壞習慣吧。我隨手拿起電話和他媽媽進行了溝通,通過溝通,我了解了楊東潤出現(xiàn)挑食的現(xiàn)象主要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他媽媽過分溺愛他,任由他任性,不喜歡吃的食物就不給他吃。平時又愛吃零食,最終影響了正餐,而導致挑食。

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教育的同時,我還采取游戲地方法,依孩子的興趣變換花樣,和他說一句悄悄話:“你今天真棒,飯菜都讓你吃完了?!薄澳惆巡顺酝?,老師獎勵你?!蓖瑫r還要通知家長,在家里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讓他體驗勞動的成就感,來提高孩子進食的興趣。

幼兒不友好行為的糾正策略


在幼兒園或家庭里,有的幼兒在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會和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產(chǎn)生摩擦,從而產(chǎn)生一些不友好的行為,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筆者結合多年對實踐經(jīng)驗,從多方面入手做好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先總結如下:教給幼兒交往的技巧幼兒不友好行為的產(chǎn)生多數(shù)是因為缺乏交往的技巧,不會謙讓引起的。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同時也要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如,同伴交往要學會互相愛護、關心、團結、互助;要懂得謙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要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等。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幼兒幼兒遇到困難或者被打,就會以哭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哭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被認為膽小、怯懦的表現(xiàn)。當別人打過來時,要知道用手去擋或者避開,不能呆在那里讓別人打;如果你還手也是錯誤的,更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兩個人打來打去,會讓自己受傷,應該趕快告訴大人,讓大人批評打人的小朋友。冷處理有的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告訴成人,長此以往會形成依賴的毛病。依我看,在幼兒能解決的事情上,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當出現(xiàn)爭執(zhí)、鬧別扭現(xiàn)象時,不要馬上出面干預,而是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進一步觀察。因為孩子只有在自己來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的過程中,才能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時交往的一種調味劑,在爭論中,孩子會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一些基本道理,如,友好相處,公平競爭等,也由此學會如何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當好裁判成人還應該留心事情的發(fā)展和結果。如果孩子們對這件事處理得很公正,老師和家長應及時給與肯定。但如果受欺負的孩子內喲應得到公正的對待,那么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借這個機會幫助年幼的孩子辨清是非,并讓孩子們懂得,不能縱容野蠻的攻擊別人的行為,同時要注意幫助那些性格懦弱、對別人的攻擊一味退縮的孩子,樹立起勇敢、堅強的品格。有些家長對這些問題采用極端的處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勵孩子去和別人打,認為是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還有的家長認為別的孩子不好,就限制自己的孩子與其交往,這都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幼兒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正常的,家長應該明白活潑好動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戲時,發(fā)生一些矛盾是難免的,不要小題大做,更不能把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等同于成人之間的矛盾。其次,家長對待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應該冷靜的態(tài)度,理智的進行處理,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處理,無論誰是誰非,對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勵少責罵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對,要批評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面給被傷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個團結友愛,有禮貌,勇于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認真分析實情,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行為:“你是對的,你比他做得好?!奔议L的肯定,可以讓孩子丟掉委屈情緒,產(chǎn)生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對性格懦弱、膽小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孩子之間的不友好行為是幼兒成長階段的正常現(xiàn)象,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的。況且幼兒的不友好行為易反復,需要老師和家長長期耐心的進行指導。老師和家長對此都要有正確認識,堅持一貫性原則,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以促進幼兒社會能力的發(fā)展。(管鳳燕)

孩子必須知道的


一、孩子,你不是世界的中心。爸爸圍著你轉、媽媽圍著你轉、爺爺奶奶圍著你轉、家里的一切大人都圍著你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圍著你轉。你不是世界的中心,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再受關注,不再是焦點,甚至被忽視,被歧視。孩子,這都是正常的呀,你準備好了嗎?--

二、孩子,考分不是生活的全部。你曾為考了滿分或第一名而歡呼雀躍嗎?那你也肯定為考得不理想而悲痛欲絕過吧!你覺得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在關注你的考分,都只關注你的考分。每次考試為考分擔憂發(fā)愁,只怕考砸了,辜負家長老師的苦心??墒俏乙嬖V你,考分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好也罷,差也罷,就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只是希望你盡心盡力去學習,父母看重的是你的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老天不會虧待勤奮的人。只要你努力了,就快樂地生活吧-。-

三、孩子,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值得尊重和信任。上學了,老師成為你接觸最多的人,你每天都仰視著講臺上衣冠楚楚的他,眼神中充滿敬畏。但是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老師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高尚,也有老師是那樣的可惡。他尖刻地批評你,用惡毒的語言在眾人面前傷害你敏感的自尊。你感到不能理解,無所適從。孩子,請你不要絕望,要知道,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有好人有壞人。孩子,不可盡信老師,老師的每一句話也有錯誤的時候,因為老師也有他知識領域的不足,對老師的每一句話,要多思考,多參悟。只有質疑,你才可以領會知識的內涵,懂得知識的來龍去脈,更好學以致用。只要你學習,就要時時刻刻把質疑放在第一位。--四、孩子,社會是復雜的無情的,社會不相信眼淚。孩子,當你走進社會時,你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要有屢敗屢戰(zhàn)的勇氣。你要想立足于社會,就必須有超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你取得每一步的進步,都必須靠自己的努力,靠別人是靠不住的,但你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孩子,雖然社會對你來說有些早,但要有意識,勝利者是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的。

五、孩子,愛你的父母吧。也許你的父母并不能使你感到滿意,他們的衣著讓你尷尬,談吐讓你難堪,貧窮使你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他們在親戚朋友面前說你的缺點,還有打你的那種恨鐵不成鋼的狠勁。這些都不能使你如意??墒?,孩子,他們是你的父母?。∷麄儙銇淼竭@個世界,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用你全部的心去愛他們吧,為爸爸倒杯酒,為媽媽洗次腳,記住他們的生日。讓他們知道,你是多么愛他們。--

六、孩子,現(xiàn)在還不要作英雄。雖然你已是小大人,課本中也教育你勇于與同壞人作斗爭。但是你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保護自己。要知道,未成年人在戰(zhàn)爭中是受保護對象而不允許參加戰(zhàn)斗。在打家劫舍、水火災害面前,孩子,你沒有義務也不應該挺身而出,因為你的挺身而出不僅沒有多大的效果,反而帶來更大的損失,保護好自己是我們對你最大的希望。英雄的夢,在你長大后去做。--

七、孩子,電腦和網(wǎng)絡不是用來玩的。這正像原子彈不是用來聽響的一樣。強大的Windows強大的網(wǎng)絡,游戲只是附帶產(chǎn)品。合理地利用它吧,它比所有的老師都淵博,比所有的學者都智慧。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時代贈給你的最好的工具和禮物!用它來學習,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合理地利用它吧。-

糾正孩子的任性


宏坤是我們小班的一個小男孩,看起來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宏坤的父母工作比較忙,一直有奶奶照看著。奶奶照顧孫子可謂是關心備至,樣樣都為寶寶想到了。每天早上來園,奶奶親自幫宏坤把外套脫下來疊好并放好。還要幫宏坤找到自己的小椅子,扶著宏坤坐下,在教室門口再觀察一陣子才安心的離開幼兒園。而其他的寶寶都是自己進教室找到小椅子坐下。奶奶每天都給帶許多零食和一大瓶飲料,而且大多是些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因為吃零食太多,所以中午就不愿意吃飯了?!》艑W時我們跟他奶奶交流之后得知,一直以來,宏坤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餐,只吃零食喝飲料,不給他就哭,早上不吃飯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了?!胺钙鹦宰觼碓趺凑f也不聽,有時不由著他,哭著哭著就吐了,最后還得由著他。真沒辦法!”奶奶心疼孫子,每天還是給宏坤帶零食。這不是縱容孩子的任性,任由其發(fā)展的結果嗎?任性有很大的后天因素。孩子剛一哭鬧,就心軟了,我們對孩子就百依百順。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而無休止地惡性發(fā)展下去時,再想解決就很難辦了。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為了爭取某種需要的滿足。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講究條件,對于不能或不該滿足的需要一定要堅守原則,毫不妥協(xié)。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道理,往往因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們相通。我們一旦讀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些順利,少一些失誤。

正視孩子的“破壞行為”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愛迪生小時候是個十分淘氣的孩子。有一天他對青草不會燃燒,而枯草卻容易燃燒感到懷疑,于是自己跑到倉庫里,用火點燃了干草堆,實地試驗一下,不料卻釀成了火災,把父親囤積的草料付之一炬。我們生活中孩子們的破壞行為也很多,拆、卸、毀物品屢見不鮮。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的這種行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現(xiàn),把玩具汽車拆開是因為他想知道汽車里面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東西會使汽車轉動,如果把轱轆拆下來,汽車會怎樣?孩子的頭腦中充滿了新奇的念頭,于是他會毫不猶豫的付諸行動。因此,成人不能輕率的將孩子的某些違規(guī)行為定性為“破會”,而應該真誠的相信每個孩子都懷有美好的愿望。同時設法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真實的需求和動機。在肯定和鼓勵孩子探索行為的基礎上講清道理,給他提供問題的答案,滿足他的好奇心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廉價、安全的玩具,讓孩子盡情的探索和擺弄。

用正面的行為影響孩子


孩子們來上學時,我們按照慣例在他們入園時都要進行班級晨檢。敏敏進來后,我正要檢查她的小手,她卻藏了起來。這一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敏敏手上肯定有秘密不想讓老師知道。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我說:敏敏來讓老師看看你漂亮的小手。孩子們聽了小小心翼翼地把小伸了出來。我仔細地看了看,終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十個手指甲上都涂上了紅紅的指甲油。怪不得孩子把小手藏起來。我問:這個紅紅的指甲是誰弄的?敏敏說:這是我自己弄的。我問:為什么要涂上紅色的指甲油呢?她想了想說:我看見媽媽在家也弄的,很漂亮。我告訴她:指甲油,小朋友不能涂,因為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敏敏聽了點點頭??傄詾槭虑榫瓦@樣過去了。沒想到,在美術課上,孩子們都在畫畫

,突然小宇大叫了起來:老師,涵涵把顏色畫在手上了。我走過去一看。果然,涵涵的十個手指甲都涂上了紅色。我問涵涵為什么這要做?她吞吞吐吐地說,看見敏敏也是這樣弄的。原來如此。于是我對大家關于涂指甲油的的問題進行了教育。

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眼里。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孩子們都會全盤接收。但因為他們是非判斷能力弱,還沒有能力分辨對錯。常常會把大人們的壞習慣也模仿過來。因此,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面的行為影響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樣糾正孩子的錯誤


一句游戲化的語言,就能有這么神奇的力量,我想,如果老師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能多用一些這種既充滿童心又充滿愛心的辦法,幼兒園將會變成孩子們真正的樂園。

糾正孩子的錯誤,不能僅用批評的方法,有時候,換一種口語,也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們在做游戲時總是很淘氣,特別是小男孩,一會兒追逐打鬧,一會兒滿地亂爬,真實叫人頭疼。每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我都會苦口婆心勸說它們:“快起來,爬在地上會弄臟衣服的,多不講衛(wèi)生呀。”孩子們就會不情愿的站起來,趁我不注意,又舊態(tài)重現(xiàn)。哎,真拿它們沒辦法。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時間,我?guī)Ш⒆觽兺妗柏堊嚼鲜蟆钡挠螒?,剛分配完角色,一轉身,佳偉、凡森、希平等,幾個淘氣的孩子,又趴在地上了,我剛想制止,又轉念一想,笑著對“小老鼠”們說:“小老鼠”們,你們看,你們的洞有這么多口子,小貓來了不費勁就會把你們全吃掉的,你們還不趕緊聯(lián)合起來把洞補好?!边@一招還真靈,我剛說完,趴在地上的小朋友迅速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

一句游戲化的語言,就能有這么神奇的力量,我想,如果老師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能多用一些這種既充滿童心又充滿愛心的辦法,幼兒園將會變成孩子們真正的樂園。

相關推薦

  • 孩子的壞行為必須糾正 導讀: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椤H绻改嘎犞沃?,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
    2021-09-22 閱讀全文
  • 必須糾正寶寶4種無禮行為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隨著模仿學習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寶寶的一些行為會變得很肆無忌憚。比如會直呼長輩的姓名,對老人家沒有禮貌等等。如果家長不注意糾正寶寶的這些無禮行為,很容易成為寶寶的不良習慣哦! 在成長的...
    2021-02-26 閱讀全文
  • 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 導讀:當他有夸張、說謊的跡象時,就提醒你該注意孩子了,了解他們的心境,多關懷他們,解除他心中的焦慮、不安,也幫助他多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得到別人的認,同。次外大人可以適當給幼兒戴高帽視,另外要以身作則,保...
    2021-09-06 閱讀全文
  • 必須糾正孩子的四個壞習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椤<议L不能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于未然,并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 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
    2021-03-08 閱讀全文
  • 怎樣糾正孩子的偷摸行為? 要從小培養(yǎng)寶寶好的行為習慣。兩三歲的寶寶已經(jīng)完全能夠分清我的和你的、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教育寶寶,動用別人的東西時,要經(jīng)過允許才可以。私拿別人的東西是很壞、很壞的行為。即使在...
    2020-09-15 閱讀全文

導讀: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

2021-09-22 閱讀全文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隨著模仿學習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寶寶的一些行為會變得很肆無忌憚。比如會直呼長輩的姓名,對老人家沒有禮貌等等。如果家長不注意糾正寶寶的這些無禮行為,很容易成為寶寶的不良習慣哦! 在成長的...

2021-02-26 閱讀全文

導讀:當他有夸張、說謊的跡象時,就提醒你該注意孩子了,了解他們的心境,多關懷他們,解除他心中的焦慮、不安,也幫助他多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得到別人的認,同。次外大人可以適當給幼兒戴高帽視,另外要以身作則,保...

2021-09-06 閱讀全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表現(xiàn)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家長不能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于未然,并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 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么或問你某些問題,但...

2021-03-08 閱讀全文

要從小培養(yǎng)寶寶好的行為習慣。兩三歲的寶寶已經(jīng)完全能夠分清我的和你的、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教育寶寶,動用別人的東西時,要經(jīng)過允許才可以。私拿別人的東西是很壞、很壞的行為。即使在...

2020-09-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