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寶寶變得勇敢?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寶寶入園 怎樣教育孩子 寶寶睡前故事窩里橫的寶寶,多半生活在爸媽過分保護、溺愛的家庭中,特別是隔代帶養(yǎng)的寶寶,更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這些爸媽總怕自己的寶寶受別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許寶寶出門與同齡伙伴交往,或者嚇唬寶寶說外面有壞人,會把小寶寶賣掉,寶寶自然就膽小害怕起來;在家里,為了讓寶寶安心玩耍,爸媽千方百計順著他,以寶寶為中心,這樣就培養(yǎng)了寶寶稱王稱霸的習慣。
這樣的寶寶一旦走出家門,在與同齡伙伴的交往中,往往會搬出在家里的作風來指使別人,但小伙伴可不吃這一套,寶寶這時不但指揮不動別人,反而會遭到小伙伴們的拒絕。經過幾次這樣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寶寶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悶氣,拒絕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時間一長,當寶寶的不滿情緒和怨恨累積到一定程度,需要發(fā)泄時,突破口自然轉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橫行霸道來補償,達到心理上暫時的“平衡”。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當給寶寶越多的時候,寶寶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媽溺愛寶寶,寶寶要什么就給什么;另一方面,寶寶對爸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爸媽幫自己做。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爸媽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爸媽就該為自己服務,甚至會下命令來指使媽媽。隨著寶寶的成長,需求越來越大,索取越來越多,直到爸媽無力支付的那一天。當要求不被滿足時,寶寶甚至會對爸媽施加暴力,許多悲劇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由爸媽自己釀成的。
寶寶的心理分析
寶寶在外面感覺害怕,從心理學上說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窩里橫的寶寶,缺乏與外界的碰撞,離開了窩以后,就不知所措了。當他處于陌生環(huán)境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當怎么處理,只會躲在爸媽身后,沒有任何行為來保護自己。寶寶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媽身邊,期望成人能夠保護自己。這種寶寶在幼兒園里無法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耍,總愛纏著老師不放。而老師又不可能只對付一個寶寶,于是寶寶便越發(fā)感到不安,漸漸地不想上幼兒園了。如此下去,寶寶的交友能力便成長不起來。
改變寶寶有妙招
家庭應改變溺愛的教育方式
爸媽過分溺愛寶寶,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以寶寶為中心的家庭關系,導致寶寶變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爸媽應改變教育模式,對寶寶要嚴愛相濟,讓寶寶在家庭中的地位成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員,重新制定家庭規(guī)則,而且每個人都要遵守。
教會寶寶懂禮貌,守規(guī)則
這兩點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兩點,只有充分尊重別人的權利,你的權利才會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生活才會井然有序。
停止對寶寶的過度保護
對于寶寶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寶寶自己嘗試去做,由于寶寶在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幫著做事情,所以,一開始時他還會說幫我做,這時不要再滿足他的要求,而是應該對他說:自己試著做做看。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會漸漸地開始鼓起勇氣自己試著做起來。寶寶有一點成功,有一點努力,都應當及時地夸獎寶寶,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備寶寶,責備會讓她更不知所措。寶寶需要爸媽的引導。爸媽在這個階段不要給寶寶設置過高的目標。一旦寶寶產生挫折感,就會產生失落感,產生自卑。
不比較
不要拿寶寶和別人家的寶寶進行比較。有些媽媽總是對寶寶抱怨:你真笨,這有什么可害怕的呀?你看看人家豆豆。等等,寶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努力補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創(chuàng)造交往機會
寶寶的勇氣與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爸媽可以代替給予的,必須是寶寶自身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的,這是誰也給予不了的。爸媽要給寶寶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主動地帶寶寶到戶外玩,讓寶寶多接觸同齡小朋友,讓寶寶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謙和合作。寶寶在交往中發(fā)生的爭吵,只要沒有危險,爸媽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讓寶寶自己動手去試試,以培養(yǎng)寶寶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爸媽要有耐心
要寶寶由膽怯變得勇敢大方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絕對不僅僅是只想辦法讓他變得不膽怯,而是要從本質上提升寶寶的自我力量。在這一點一點成功經驗的過程中,寶寶會逐漸產生這樣的自信:我能行!
只有爸媽放開保護的大手,寶寶才能敢!
【相關閱讀】培養(yǎng)寶寶學規(guī)矩的最佳時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引導寶寶勇敢面對“變化”
寶寶的心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載體。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稍有變化,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這一變化是令寶寶欣喜的事物,寶寶會馬上被吸引過去;同樣,一旦這些變化是令寶寶覺得難以接受的事物,寶寶就會以各種情緒變化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情緒表達,其實也反應了寶寶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厭惡、恐懼……
如何正確調整寶寶這時的心理變化,對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生活中始終充滿了各種變化。因此,當寶寶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可千萬別只是一味地簡單讓孩子去適應,還應適當幫助他們,慢慢適應這一變化。
環(huán)境變化1:父母出差
寶寶的癥狀: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寶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顯得非常焦慮,以至于突然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們會變得不愿離開他們、不肯獨睡、不愿上學,怕爸爸或媽媽一去不復返。
在爸爸或媽媽離開時則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悲傷、退縮等情況,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這些都是由于兒童與親人離別而引起的嚴重焦慮反應,一般在學齡前比較明顯。
建議:首先應在出差前與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寶寶說明,爸爸或媽媽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歡寶寶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來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應保證每天給孩子打一通電話,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來。同時也可詢問孩子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對于寶寶在爸爸或媽媽出差期間的哭鬧行為,另一位家長則要注意不要采取單一的冷處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一直哭鬧,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媽媽原本一直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但現(xiàn)在媽媽出差了,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了,對此,爸爸要承擔起講故事的責任。此外,當家長出差回來后,要記得給孩子帶禮物,表示爸爸或媽媽一直都在關心著寶寶。出差后帶回的禮物,可以令孩子覺得爸爸或媽媽出差也是有驚喜的。
環(huán)境變化2:搬家、轉學遠離好友
寶寶的癥狀:情緒低落、話少不愿與人交流。寶寶對新環(huán)境或陌生人產生的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有時還會達到異常程度。他們會對新的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生持續(xù)的或反復的害怕、緊張不安、回避和退縮行為。由于搬家、轉學等原因,寶寶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要好的伙伴,來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寶寶自己則像個局外人一樣,這在他心理上肯定會造成影響,直接反應便是不愿意上學、情緒低落,喜歡將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想出去玩。
建議:父母應及時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抵觸情緒最強烈的時候,不要勉強寶寶,讓他先盡情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以各種外界的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導他參加各種戶外或集體活動。若寶寶出現(xiàn)膽怯心理,家長可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玩耍,并將寶寶主動介紹給其他的孩子。
環(huán)境變化3:親人生病
寶寶的癥狀:焦慮不安、恐懼、無故發(fā)脾氣。當親人生病時,寶寶通常會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他們一方面因為擔心親人的病情而變得憂慮;另一方面,他們害怕自己也會生病而變得恐懼。
在幼兒的心理中,生病一直都是災難的一種代名詞,生病時要打針、吃藥,不能出去玩,身體變得難受,這些都導致孩子對于生病有種潛意識里的抗拒。因此,有些家長帶孩子去探望生病中的親人時,孩子會突然哭鬧不止,想要趕快離開這里。
建議:家長首先應向孩子保證,去探望病人并不代表自己也會得病,這可以先解除孩子的心理負擔。其次,家長可以向孩子表示,如果你去看望病人,會使病人心情愉快,進而更快康復。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甚至對一些事情會發(fā)生的結果進行無限的擴大,從而變得非??謶帜懶?。這時,家長應對他授予正確的知識,消除其害怕心理。
環(huán)境變化4:親人去世
寶寶表現(xiàn):自閉、選擇性緘默癥,或攻擊他人。當親人去世時,有些寶寶在情緒方面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例如緊張、膽小、愛哭、粘人、焦慮、怕黑、不能獨處、不合群、急躁、愛發(fā)脾氣等。無疑,親人的突然去世很容易對幼兒心理產生影響。
建議:首先要多給孩子一些保護,比如多接近他們,多撫摸他們,最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呆著,讓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盡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使他們沒時間去琢磨那些悲傷的事。最后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提起那些事,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孩子總是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家長就要在適當?shù)臅r間,用通俗的話語給孩子一個適當?shù)膭窠狻?/p>
怎樣讓寶寶愛上英語
其實,孩子們英語說得這么好,都是由于我們幼兒園采用了全日浸入式英語教學。短短一個學期,就令孩子們的英語口語水平迅速提高了。
我園規(guī)定國際班的老師只要在幼兒園的范圍內,都必須使用英語,把英語作為唯一使用的語言,創(chuàng)設母語化的英語環(huán)境。由于吃早餐、做早操、上廁所、問好、喝水、換衣服、睡覺等,都是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通過英語老師的不斷重復,孩子們很快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掌握了英語發(fā)音。
剛開始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時,由于孩子在極其不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下生活,對英語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難。但老師仍堅持不采用中文解釋,我們盡量用實物、圖片等,讓孩子直接認知。比如教水果時,我們出示真的“蘋果”、“梨”、“橙”等水果,這樣就能形象地讓孩子理解英語,并始終讓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時候,老師還通過生動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BodyLanguage)來教學,便于孩子理解。如教“Carrythechairs”時,老師就拿起椅子,教“Iamsad,Iamhappy”時,就做傷心和高興狀。
看著孩子們從開始時用夾雜漢語的詞組或句子表達愿望和意思,到現(xiàn)在能成句成句地運用英語交流,并初步具有英語思維的能力,我們老師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怎樣讓寶寶上幼兒園不哭
怎樣讓寶寶上幼兒園不哭
從三月份開學到今天整整一個月了,就這一個月只有一天沒哭,我所說的沒哭是撇撇嘴已經有了哭的表情,只是沒有哭出聲,其余的三十天天天都哭,照理說一個月也差不多了,咋還哭呢?適應能力差嗎?老師不好嗎?不曉得了。
上網(wǎng)也沒少查怎么應對孩子去幼兒園會產生的種種不適和情況,也親自試過了許多開導、照顧和鼓勵的方法,可是被他逐一攻破。每天早上必問的一句“媽媽今天早上去幼兒園嗎?”一旦你說去,他說會說“不去”,試過生硬的和他說“必須去”也試過“你聽話,媽媽和爸爸早早就去接你”“就去幼兒園五天,然后可以休息二天,就可以去奶奶家了”之安慰他的話??墒撬€是不依不饒的說“那不行”,他說不行我也說不行,戰(zhàn)爭開始了,最終贏的總是我,看我這說不通了就去老公那里“講情”但去幼兒園這事兒是雷打不動的,所以他哭聲就從這里開始,前半個月基本上是我離開幼兒園后聽不見算是哭聲結束。(估計也不會哭很久了,感覺老師對他不錯,有時候老師還喂他吃飯、拍他睡覺,有好多老師認識他喜歡他,感覺也差不到哪里去呀?。┖蟀雮€月基本上是到幼兒園教室才哭的,可是咋教育能不哭呢。原來沒覺得教育是一件多么難的事兒,畢竟我們也這么大了,過去也沒聽我們這一代孩子家長怎么怎么特殊培養(yǎng)不也挺好的嘛,哭是必然的,可咋時候能過勁呢?人家新生都不哭了,這都是老同學了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是沒啥好招了,舉手投降,唯一的方法等他過勁了。
嘉嘉三歲半身體發(fā)育情況:身高100CM,體重30斤。總的來看有點瘦,這個我倒不擔心,老話有“早長晚長”之說。只要是飯量、胃口不差就行了,抵抗力也照以前提高了很多,只是現(xiàn)在一些東西過敏讓他少了一些口頭福,我想會隨著他以后一點點長大,體質增強以后這些都會讓他吃夠嘍!
幼兒園學的東西真的很少,那天路過中班,看老師留的作業(yè),“1”用田字格本寫三行,中班下學期才學寫1,誰知道是不是別的也都教的這么晚,也好,讓孩子玩玩吧,別讓孩子的回憶里堆滿的是書本??纯船F(xiàn)實,不知道能不能實現(xiàn)。
嘉嘉現(xiàn)在特喜歡看廣告,專心致志地看,不但不許身邊的人說話,還得抱著你的臉和他一起看,“沒有買賣,就沒殺害。吼 吼 ”(公益)“我掌勺,我上菜”(遼視一檔節(jié)目——新笑林)|“24小時,方便、有效......榮昌制藥”(賣藥的)哈哈,看看這知識面,不成才才怪!
孩子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懂事了,想想小的時候我和老公為了照顧他所挨的累,現(xiàn)在都不敢再往回細想,這不也熬出來了嗎?挺好挺好。希望身邊有孩子的、懷孕的、準備要孩子的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寶寶有些“怕黑”別逼他“勇敢”
幼兒的恐懼心理是在早期發(fā)展中的一個正常方面。心理學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足有百分之九十的幼兒在學前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恐懼心理。這些恐懼心理也許具有其真實性,例如害怕閃電;也許完全是幻想和虛構,例如懼怕鬼魂。更多的小朋友怕黑,常?;孟牒诎抵袝泄治飺湎蜃约骸?/p>
寶寶難免心生恐懼
幼兒的恐懼心理通常在二歲左右就產生了,雖然他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但仍有許多不能理解的未知事物,有時難免心存惶恐。另外,家長在寶寶面前隨便地談這談那,也會引起他的恐懼。當然,孩子有必要知道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情,諸如電爐會著火、走路不慎會跌下樓梯、盜賊會鉆進屋子、幼小的孩子會淹死在水深只有幾英寸的浴缸里面等等。但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談論著可能會發(fā)生的不測,將會使孩子遇事驚恐萬狀,而不是謹慎細心地對待一切。而最常見的是家長為了使寶寶就范,就對他加以恐嚇,比如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等等。這樣做只能增加孩子的焦慮和不安,讓他變得膽怯和意志薄弱。
家長不要嚴加指責
家長應該自始至終認真地對待幼兒的恐懼心理,絕對不要惡聲惡語地對孩子的恐懼心理加以指責,諸如“你年齡大了,做出點樣子來”,或者“你的一舉一動倒像個抱在手里的娃娃呢”,這樣的說法只能加劇孩子思想上的波動、焦慮和擔憂——
■首先,查明和確定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真正原因,然后加以分析和判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予以關注和愛撫。
■其次,您應該向孩子表明,他自己完全可以正確地處理好這種恐懼心理,他也完全有能力對付這種恐懼心理。
■第三,當孩子在克服恐懼心理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以后,您必須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家長應該持續(xù)不斷地表揚孩子,并使孩子深信自己會取得更加卓著的進步。這一做法頗得成效。它有助于促進孩子樹立起堅強的自信心。
必須指出的是,孩子對于存在著潛在危險的事物和情景所滋生的畏懼感,是一種完全正常的反應。孩子為了不致傷害自己,會回避一些危險的事物,諸如道路上的洞坑、沸騰的開水和疾馳的汽車等等。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這種正常反應,我們必須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關鏈接】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及其判斷
幼兒的病態(tài)性的恐懼同一般性的恐懼有著相似之處,但病態(tài)性的恐懼更有其彌漫性和滲透性。五歲幼兒詹尼弗怕貓,遠遠看到貓,就會匆匆逃走。六歲幼兒羅斯也怕貓。當她在電視中或者在書本里的插畫上看到貓,甚至聽到別的孩子偶爾提到貓的時候,就會害怕得號啕大哭。綜上所述,詹尼弗對貓存在著一般性的恐懼心理,而羅斯對貓則存在著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了。
為了測定孩子屬于一般性的還是病態(tài)性的恐懼心理,您可以對下述問題作出回答:
■孩子面臨著恐怖的事情時,他的焦慮不安是否只是顯露出對事物本身的恐懼?
■孩子一旦離開了受驚物以后,他的恐懼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孩子在非直接情況下(例如在看圖畫、電視或在一般性的交談中)看到或聽到他所畏懼的事物時,是否呈現(xiàn)出高興的神情?
■孩子經歷了恐懼以后,他的日常生活是否未受影響(這里不包括突然面臨恐懼時的具體情景)?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幼兒只是存在著一般性的恐懼心理。它會隨著孩子的日漸成長和自信心的不斷增強而逐漸趨于消失。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幼兒的恐懼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心理障礙,有必要進行周密的考慮。
使人感到寬慰的是,真正的病態(tài)性恐懼心理在幼兒中并非常見。隨著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的不斷增強,他所產生的恐懼心理是容易得以控制的。家長應該通過撫愛、消除其疑慮和給予鼓勵等等方法,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寶寶勇敢的品質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勇敢的品質,但有些孩子膽子卻很小。比如有些孩子每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就往往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長期下來,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缺乏獨立性,甚至會導致某些心理障礙及性格病態(tài)的發(fā)生。
有些父母往往會在這種情況下訓斥孩子,說孩子是“膽小鬼”,甚至給以處罰,這些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這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膽小狀況,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懼怕心理加重。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兒童產生懼怕心理的原因與成年人一樣,關鍵的問題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應付恐懼,而孩子們卻還不知道?!币虼?,父母應細心觀察,找出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并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質。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不要強迫孩子否認令他們感到害怕的事物及掩蓋他們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認為只有當孩子感到你承認他們害怕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時候,他才會相信你對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釋。做父母的要正確對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給孩子關于某些事物的知識。如有的孩子害怕貓、狗等小動物,父母就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關這些動物的小故事,并告訴他們這些動物一般不會傷害人,但要學會與它相處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幫孩子增強安全感。
要注重父母的榜樣力量。
孩子特別愛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極大,父母應該以自己無所畏懼的形象來影響孩子。另外,父母還應該坦率地承認自己也曾害怕過某些東西,但現(xiàn)在已經不再害怕它們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這些事物的人。從你的身上他可以知道,這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懼的心理便會得到克服。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們的懼怕心理。
孩子們從小就從小人書和童話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懼怕鬼怪,這時給他們講唯物論是無用的。有效的辦法是對孩子說他是勇敢的孩子,當他在屋里時鬼怪是不敢跑進來的,或者說鬼怪怕好孩子等。這樣,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話,并消除懼怕心理。
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孩子們往往言行不一地掩蓋他們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當父母要外出時總是哭鬧不止,不讓父母出去,而實際上他是怕一個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對癥下藥加以解決。
要注意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要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克服其依賴性,使他們感到自己的能力、有辦法應付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不要對孩子過分呵護,要相信他們自己能夠做到很多我們認為他們難以做到的事情。
總之,要培養(yǎng)出勇敢的孩子,父母們就要從自身做起,并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堅持下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正漸漸成為一個勇于面對困難的勇敢的孩子!
訓練健康有力的勇敢寶寶
現(xiàn)在的男孩似乎都不夠“勇敢”,做事情畏首畏尾的,習慣躲在大人身后,或由爸媽包辦一切。其實,“勇敢”寶寶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膽量訓練的“狠心”法則
法則一:言語激將
我家樓下不遠處有幾家小吃店,站在陽臺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天,我對剛滿4歲的兒子說:“去買包子給媽媽吃吧!”兒子搖搖頭不肯去,說:“我害怕?!蔽覍λf:“寶寶已經長大了,都中班了,不是特勇敢嗎?”
法則二:苦肉計
兒子平時是“窩里狠”,言語激將對他作用不大,我接著“逼”他:“媽媽好想吃兒子買的包子,如果吃不上,媽媽就會肚子疼的?!眱鹤觿有牧?,問我買幾個包子,還問我愛吃什么餡的。我告訴他“愛吃韭菜的”,兒子馬上說,“我愛吃茴香餡,那就買一個茴香的、一個韭菜的?!?/p>
法則三:狠心到底
苦肉計成功了,這會兒可不能心軟,我給了兒子一塊錢,囑咐他走路一定要小心。兒子拿著錢出門了,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外出買東西,我心里真有些緊張、激動。我在樓上看著兒子跑到樓下,沿著路邊去了包子鋪,拿找零、接包子,提著包子往回跑。成功了!兒子氣喘吁吁地跑回家,高興地說:“媽媽快點吃吧,等明天我還給你去買?!毙〖一锟捎谐删透辛?。
超市“小鬧鬧”
常常見到孩子在超市和爸媽鬧,起因大多是見到中意的玩具,媽媽說“不買”,他便使出殺手锏:一哭、二鬧,軟磨硬泡,非逼著買不可;如果殺手锏還不見成效,個別孩子會躺在地上撒潑,甚至對著媽媽拳腳相加;最終,大人不得不屈服。
兒子也曾是個著名的超市“小鬧鬧”,他一當眾哭起來,真是非??简瀷寢尩纳窠浹剑≡趺崔k呢?
“狠心”媽媽的購物原則
原則一:反復和孩子講道理兒子3歲不到時,只要跟著去超市,就哭著鬧著要吃糖,我認為吃糖多對牙齒不好,所以不給他買,每當這時,兒子就會哭鬧不止。我沒有買糖給他“止哭”,而是一遍遍講吃糖的壞處,當然,孩子通常會照哭不誤。
原則二:絕不妥協(xié)見孩子哭得厲害,邊上總有“好心”的大媽出來說話:“你就給孩子買一個,不就是一塊錢嗎?”我只好說:“不是為了錢,是怕吃壞牙?!庇钟腥苏f:“多吃一塊壞不了?!蔽抑缓媒又忉?。孩子雖小,但聽得懂這是有人替他說話,越哭越厲害。我馬上抱起他就往外走,出門后,等他不哭了,我再給他解釋吃糖的壞處。此后,兒子再也沒怎么鬧了。
原則三:每次只能選一樣兒子大些了,每次買東西都是東挑西揀一大堆,我跟他商量,每次去超市只允許他選一樣東西,并且要經過媽媽認可。如果還想要第二件,只能把第一件放下。開始時,兒子會不自覺地多選。為了管住兒子,即使這件東西需要買,我也會狠狠心把它放回貨架,等到下次我自己再去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了。
現(xiàn)在,兒子快5歲了,做事大方,有主見,有自制力,較為獨立,也不怕見生人。別的媽媽羨慕地問:“我家孩子特別‘儲窩子’(不敢說話、不大方的意思),你這孩子怎么管的呀?”我笑了,這都是“狠心”的結果啊。
怎樣讓寶寶改掉拖拉的毛病
1. 要讓寶寶建立時間的觀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是慢慢形成的,在具體認識“時間”以前,TA不知道什么是浪費時間,什么是準時,家長和寶寶的溝通因此也就容易出現(xiàn)誤解。
家長應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將時間觀念帶進生活中。比如:和寶寶一起做一個只有時針的大時鐘,把鐘表上的數(shù)字形象化、具體化,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如床、面包、玩具等,或者是把現(xiàn)成的貼紙,貼在相應位置,表示此時間要做的事情。
2. 每種行為都會產生行為結果,
要讓寶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吃飯自然會餓,不及時穿衣自然會著涼,早晨賴床自然會遲到,東西亂放自然會找不到……這些結果是伴隨行為自然產生的,叫自然的行為結果。
家長只需提供機會讓寶寶體會自己行為的結果,寶寶自然會從不當行為的結果中得到教訓。比如:早上起床,上學的時間,讓TA自己掌握,每天早上就叫三次,過了時間,上課遲到,讓寶寶自己承擔后果。
3. 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并帶動寶寶嚴格執(zhí)行
要寶寶從小就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給TA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這樣,TA就可以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后TA也應該起床了;吃過午飯后就應該午睡……這樣就會加強寶寶的時間觀念。
另外,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guī)律,寶寶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面就會無所適從。家長答應寶寶的事要做到,說好六點起床絕不賴床到七點;說好五點去接TA回家,就不要讓TA等到五點半。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注意辦事麻利,不要拖拖拉拉。
4. 通過生活習慣“比賽”訓練
通過訓練縮短寶寶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
比如:和家長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寶寶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TA,讓寶寶覺得自己能做得快。
讓寶寶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蛘咦寣殞毰c別的孩子比賽,可以給孩子騰出一個比較大的房間,讓TA邀請小伙伴到家里玩,比賽做家庭作業(yè)、畫畫等,寶寶可以通過“比試”提高做事的速度,克服磨蹭、拖拉的毛病。
5. 和寶寶一起量化分析時間,
寶寶的進步要予以表揚
建議家長與寶寶一起來制作一份時間使用的表格,寶寶每主動完成一件事,統(tǒng)計一下用時是多少,通過這種有意注意會讓TA感受到時間的有形性。
通過階段性的時間統(tǒng)計,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做時間的量化分析,讓寶寶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表現(xiàn),在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下增強做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TA的時間自我管理意識。
育兒心得-怎樣教育寶寶
育兒心得-怎樣教育寶寶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來小白楊后,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在茁壯成長,再次評為明星寶寶,父母深感驕傲和自豪,我想說,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欣賞教育。欣賞孩子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于他的聰明活潑,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現(xiàn)在和將來勇敢面對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贊美,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fā)孩子的勇氣,朱小漠同學在中班的學習,還算是比較輕松,回家沒什么作業(yè)寫,所以雙休日為他報了特長班,想讓他更好的和同齡孩子去交流去玩,孩子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愛孩子就必須懂得孩子欣賞孩子,激勵和表楊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
互相尊重。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和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么是“一諾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就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引導教育。讓孩子自由發(fā)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fā)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他的領航員,在他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和督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fā)現(xiàn)他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以上是我的三點粗淺心得,真誠感謝幫助我兒子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