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為幼兒打開智慧之門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俗說:“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孩子正處于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不夠的。孩子的興趣已否,決定了孩子學習的積極精神。興趣是孩子們不斷探究他們所生存的這個“未知”世界的動力源泉,是開展各項活動的前提和保障。興趣可分成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在實際活動當中,幼兒的直接興趣和間興趣是可相互轉(zhuǎn)換的,有時甚至是互為一體的。因此,不管是為發(fā)現(xiàn)和滿足幼兒的直接興趣“生成”的活動,還是培養(yǎng)激發(fā)幼兒間接興趣“預(yù)設(shè)”的活動,都是受幼兒歡迎的,是幼兒當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兒積累經(jīng)驗。能適應(yīng)于幼兒發(fā)展的活動。如何發(fā)現(xiàn)與滿足幼兒的直接興趣和激發(fā)幼兒的間接興趣,就此我結(jié)合工作談?wù)剮c。
一、參與幼兒活動發(fā)現(xiàn)和滿足幼兒直接興趣
1、做孩子的伙伴,傾聽孩子的看法。
在組織活動中,教師應(yīng)善于傾聽孩子們對某事的不同看法。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點,同時應(yīng)隨著孩子的這一興趣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探索。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會表現(xiàn)出異常激動和專注的神色,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活動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yīng)積極關(guān)注孩子們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動機,引領(lǐng)他們?nèi)ふ一顒拥呐d趣。如開展體育活動時,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玩紙飛機沒有剛開始時那么興趣,有的還把這撕了扔了,缺少點什么呢?這時教師結(jié)合飛機特技表演設(shè)置穿越障礙,提出飛機著落的遠近距離為勝負時,并給予獎勵,那一定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2、跟蹤孩子的行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機,拓展孩子的知識。
在活動中,教師可采用延伸幼兒興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蹤幼兒行為時,教師對幼兒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為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注意對其先前和后繼的行為進行追蹤,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意想不到把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yīng)拓展孩子的興趣為了培養(yǎng)幼兒思維流暢性,引導幼兒興趣的拓展并使他們能夠從中獲益而應(yīng)采用適當?shù)纳刹呗浴?/p>
二、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幼兒的間接興趣
1、在教育活動中應(yīng)注重趣味性、真實性與挑戰(zhàn)性相結(jié)合。
教師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趣味的活動情境時,使他們“身臨其境”,在活動氣氛中產(chǎn)生興趣。因為在活動中大量具有生動、直觀、形象,可感觸,富于變化的情境理更易吸引幼兒的注意,例如如何開展“尋寶”探險活動,讓幼兒像一位探索家那樣,爬過“山地”,越過“小河”,走過“森林”,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解開圖中之迷,最后尋得“寶貝”,這比一般的看圖講解要好多了。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不斷地發(fā)展,當代幼兒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們不再滿足于做假戲,他們更喜歡體驗“假戲真做”的真實效果,
2、設(shè)置懸念是探究活動的催化劑。
如果一項活動能讓幼兒探究各種問題和現(xiàn)象,讓幼兒有機會解除一個又一個懸念,那么幼兒便會覺得此項活動“其樂無窮”。
3、設(shè)計的活動應(yīng)注意具有選擇性。
幼兒對自己能夠選擇的活動為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學習風格、特點、愛好等設(shè)計不同類型、不同難度、不同性質(zhì)的活動供幼兒選擇。我認為教師在提供可選擇活動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做準備:①活動材料的可選擇。教師圍繞活動設(shè)置的材料應(yīng)是豐富多樣的,讓幼兒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成品的、半成品的材料或自然物進行活動。②活動內(nèi)容的可選擇。幼兒在選好材料后,同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活動。③活動難度的可選擇。幼兒可根據(jù)自己活動能力選擇難度不同的活動。④活動方式的可選擇。
總之,教師應(yīng)注重孩子興趣培養(yǎng),用孩子好奇、積極探究的精神去打開智慧之廳的鑰匙。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富有愛心和智慧的行為
觀察撰寫者:劉夢圓,今天黃翔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大螞蟻,發(fā)出驚呼聲使小朋友一同圍觀。有人提議要踩死螞蟻時,何智鴻立即制止了說:“螞蟻雖然是小昆蟲很小很小,但是它沒有做壞事情,也沒有咬小朋友,我們放它走吧!接著你說你想把它捏起來放到人少的地方不要被踩到。于是大家相繼同意了你的看法,蹲下身圍起來準備轉(zhuǎn)移小螞蟻??墒俏浵伜苄。瑳]捏起來。大家開始犯愁了,開始用沙土逗弄小螞蟻。沙土在螞蟻周圍越堆越多,你突然說:“我想到了!”“什么辦法?”大家都很好奇,老師也想知道你想出來了什么好主意。只見你用沙土把螞蟻圍起來,然后雙手捧起沙土,把螞蟻轉(zhuǎn)移到了一旁茂密的草叢里。哦原來如此!老師和周圍的小伙伴們一下恍然大悟,哇,原來還可以用沙土來護送小螞蟻!
在這里我看到發(fā)生什么樣的學習
當有人提議要踩死螞蟻時,何智鴻你立即制止了。你說:“螞蟻雖然是小昆蟲很小很小,但是它沒有做壞事情,也沒有咬小朋友,我們放它走吧!”你富有愛心的言語感染了周圍的小伙伴,小伙伴們都聽你的。接著你說你想把它捏起來放到人少的地方,不要被踩到。因為螞蟻很小,沒捏起來。你又想了一個好主意,用沙土把螞蟻圍起來,然后雙手捧起沙土,把螞蟻轉(zhuǎn)移到了草叢里。大家齊心協(xié)力將螞蟻轉(zhuǎn)移至安全地帶。你對小螞蟻的救助不僅充滿了愛心,還散發(fā)出了智慧!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富有愛心和智慧的行為值得與大家一同分享。讓何智鴻講述救助轉(zhuǎn)移螞蟻的過程,讓小朋友們間接感知智慧的力量,原來辦法是可以變通的!同時收集有關(guān)螞蟻的相關(guān)知識和圖片,為幼兒提供感興趣且豐富的科學自然知識。
“贏”的智慧
在幼兒園競賽性游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游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nèi)玩“丟手絹”游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guān)注他投入游戲的狀態(tài)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上Р烹x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游戲,這個游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回歸游戲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xù)游戲后,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游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标愬愤吔忉屵呌每蓱z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薄霸趺磿?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蕓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游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蕓,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后的歡樂。游戲就這樣繼續(xù)進行著.在短短幾分鐘里,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嘗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蕓,結(jié)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蕓意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蕓每次拿到手絹后總是丟給吳音霏,并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獲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于真正融人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游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了解到敢于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后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啟迪幼兒智慧 我會拼圖了
當我指導了大半塊拼圖后,我請他自己獨立完成最后的幾塊拼圖,他認真的拿了一塊拼圖把四個方向都嘗試了一遍再通過顏色比較確定是不是拼在這里……終于過了許久,他完成了拼圖“貓和老鼠”,開心地喊著:“老師,老師!我拼好了。
”我又繼續(xù)問道:“你看到現(xiàn)在完成的貓和老鼠他們是在做什么呢?剛才你猜的對不對?”之后,我又把拼圖打亂了告訴他:“上次老師幫助了你,這次老師想看一下寶寶自己能不能把拼圖完成。
”他沒有拒絕,點了點頭……
游戲開始后,陸鵬然來到了建構(gòu)區(qū),只聽見建構(gòu)區(qū)的小朋友大聲說道:“已經(jīng)五個人了!”我馬上建議他去其他的區(qū)域活動,可是他卻撅著小嘴巴,還一臉生氣的“哼!”了一聲。
他環(huán)視了一下四周似乎沒有他想要去玩的地方,我便建議道:“去玩拼圖吧?”他馬上回答:“不高興!”我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我馬上安撫道:“不會沒關(guān)系,老師幫助你,我們一起來拼好不好?”他猶豫了,我便順其自然地把他帶到了操作區(qū),拿出最少塊的拼圖——“貓和老鼠”,起先他拿了一塊拼圖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拼在哪里,我便從顏色著手引導他,我問道:“然然,你看看這塊拼圖是什么顏色的?”“黃色的。
”“對!”你再找一找哪里也有黃色的,他找到了拼圖模版邊上的黃顏色,我請他嘗試著把他拼到模版上,他試了一下,我問道:“是不是拼在這里?”他點點頭,我又問道:“你猜猜這是什么?”他說:“老鼠!”看到他有一點感興趣了,我又繼續(xù)引導他自己開動腦筋,問道:“你找一下老鼠的腳在哪里?”他不知所措起來,我問道:“你看一下有沒有黃色的拼圖了?”他仔細地找了又找,又找到了一塊,我讓寶寶仔細觀察每塊拼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哪里凸,哪里凹,凸的大的地方和凹的小的地方能不能拼在一起?拼在一起的圖案對不對?通過先觀察——后嘗試——最后檢驗的辦法,讓孩子逐漸明白怎樣來玩拼圖。
當我指導了大半塊拼圖后,我請他自己獨立完成最后的幾塊拼圖,他認真的拿了一塊拼圖把四個方向都嘗試了一遍再通過顏色比較確定是不是拼在這里……終于過了許久,他完成了拼圖“貓和老鼠”,開心地喊著:“老師,老師!我拼好了。
”我又繼續(xù)問道:“你看到現(xiàn)在完成的貓和老鼠他們是在做什么呢?剛才你猜的對不對?”之后,我又把拼圖打亂了告訴他:“上次老師幫助了你,這次老師想看一下寶寶自己能不能把拼圖完成。
”他沒有拒絕,點了點頭……
分析:
然然是我們班的小年齡,從托班時在各方面發(fā)展就比較緩慢,所以我們總是對他加以更多的關(guān)心,并在各方面給予輔助,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漸漸明白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雖然他不明白自己應(yīng)該怎樣做,但是卻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從而總是會產(chǎn)生一些抵觸心理,偶爾還會發(fā)脾氣,這需要我們通過更多的耐心,通過適當?shù)耐緩剑眠m合該幼兒的學習方式來幫助他獲得成功,讓孩子知道怎樣學習,愿意學習,并喜歡學習。
智慧的等待
丁香花有個特點:花苞往往會在枝頭上掛很長時間,然后忽然在某一天或某一瞬間全部綻放。在北方,很多花兒都是這樣的。生物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北方地處高緯度地區(qū),冬季漫長,春季短暫。即使春天來了,天氣也往往會有反復,一天之間溫差極大。白天可能艷陽高照,晚上則可能寒流侵入。在這種氣候中,花兒如果貿(mào)然開放,必被無情的寒風摧毀。所以,“聰明”的花兒會一直處于含苞待放的狀態(tài),等待最佳的開放時機。它們可能會等待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直到某一個清晨,人們上街時突然發(fā)現(xiàn)花香四溢,花開滿城。我常常想這些花兒多么像幼小的孩子,他們的生命中蘊含著一種巨大的力量,這是“一種積極的勢力或能力——向前生長的力量”(杜威語)。同時。他們的生命中有一種內(nèi)在的節(jié)律。但是我們似乎沒有看到孩子生命中的巨大潛力,常常視他們?yōu)椤盁o能的”“一無所有的”人,一廂情愿地把一切教給他們,讓他們的生命按照我們希望的節(jié)律成長。上午,小班自由游戲時間,安安在玩拼圖游戲。由于每塊圖片塑封后都比原來圖形多出一條邊,所以要拼成完整的一幅圖片比較困難。安安把這幾塊圖片換了幾次位置都拼不好,她停了下來,看著手中的圖片,陷入了沉思。這時,教師走過來,一把抓過安安手中的圖片,幫她擺好了。教師走開了。安安看了看教師擺好的圖形,也走開了。其實,當時安安處于一種問題情境并正在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教師沒有等待,而是直接“告訴”了她答案。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喪失了探索機會,對游戲失去了興趣。上午,大班體育活動是讓孩子學習跳遠。龍龍第一次跳時離起跳線大約半米,所以跳得不遠。教師站在旁邊,沒有立即告訴龍龍應(yīng)該靠前一點起跳。后來,龍龍發(fā)現(xiàn)樂樂比他跳得遠,他很驚訝,便主動站在一旁仔細觀察其他孩子是怎么跳的。過了一會兒,他又跳了一次,這次他跳得遠一些了。他高興地笑了,跳了一次又一次,跳得一次比一次遠。在活動結(jié)束時,教師請孩子們總結(jié)自己的好方法,龍龍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非常自豪。教師的等待使龍龍獲得了成功。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龍龍今后能更加積極地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有時候,我們應(yīng)該智慧地等待,等待孩子的探索和思考,等待孩子的成功。我們要遵循孩子生命內(nèi)在的節(jié)律,等待孩子積聚生長的力量,如花兒一樣綻放。
幼兒打架之后
幼兒入園后,同伴交往成為幼兒社會化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爭執(zhí)或打架現(xiàn)象。如何處理幼兒的打架行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兩位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師是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幼兒的打架行為的。
案例一
三個中班小朋友在玩開汽車的游戲。聰聰開著“汽車”把樂樂的“汽車”撞翻了。樂樂立刻大聲對聰聰說:“不準撞我的汽車!”聰聰沒有反應(yīng),他再次發(fā)動“襲擊”。這時,樂樂對聰聰嚷道:“不準撞我的汽車!我要生氣了!”聰聰還是不說話,他笑瞇瞇地招呼壯壯一起去撞。壯壯猶豫了一會兒,接受了聰聰?shù)摹把垺?。于是,聰聰和壯壯一起去撞樂樂的汽車。樂樂看到心愛的“汽車”被撞翻在地,氣憤地拽過壯壯的胳膊,閉著眼睛就咬。這時老師恰巧過來,看到這一情景,便大聲阻止道:“樂樂,你在干什么?”樂樂聽見后就松開壯壯,低下了頭。老師生氣地指著壯壯胳膊上的小牙印,訓斥樂樂:“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幾秒鐘的沉默后,老師接著說:“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時壯壯一言不發(fā)。老師又問:“怎么回事?你們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樂樂和壯壯都低著頭,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老師又指著壯壯的傷痕對樂樂說:“你看看,你都把壯壯咬出血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樂樂低著頭囁嚅著說:“是?!崩蠋熣f:“這就對了??鞂褖颜f‘對不起’?!睒窐方g著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壯壯道歉,說‘對不起’!”樂樂停頓了幾分鐘后才抬起頭對壯壯說:“對不起。”壯壯回答說:“沒關(guān)系。”老師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zhí)行了,就溫和地對樂樂說:“以后再也不許咬人了,聽見了嗎?”樂樂點點頭。“好了,去玩吧!
”
案例二
邁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圖想為玩具卡車修條路。貝利覺得這兩個想法都不錯。最后,邁克和貝利開始建城堡,斯圖準備修一條長長的路。邁克對貝利說:“給我一塊長積木。”貝利從地毯上拿起一塊積木遞給邁克。斯圖叫道:“那塊積木是我用來修路的?!闭f完,從邁克手里奪回了積木。于是,邁克用腳踢翻斯圖搭建的道路,還要打斯圖。這時,老師介入了:“這兒發(fā)生什么事了?”斯圖說:“邁克弄壞了我的‘路’,他教貝利拿我的積木?!边~克辯道:“那不是你的積木?!彼箞D說:“我先拿到的?!边~克抓住積木不肯放,堅定地說:“可我需要它。”老師把這兩個男孩分開,說:“邁克,你能用語言告斯圖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爭奪的方式嗎?”邁克回答:“我告訴他我想要這塊積木?!崩蠋熡謫枺骸澳撬f什么了?他告訴過你為什么他不給你嗎?”斯圖馬上說:“因為今天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塊積木的?!崩蠋熡謱λ箞D說:“當邁克把積木從你身邊拿走時,你感覺如何?你告訴過他那樣做使你生氣了嗎?”斯圖說:“我要發(fā)瘋了。”老師表示理解:“是啊,要發(fā)瘋了。當你感到憤怒時,除了搶奪積木,是否還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訴我,你可以怎樣做7”斯圖委屈地說:“我確實已經(jīng)和他講過了?!边~克有些激動:“沒有,你沒有!你只是搶它……”斯圖申辯道:“我沒有。”此時老師插話了:“等一會兒。一個一個地說,否則我不明白你們在說什么。邁克,當斯圖拿走積木時,你是不是想打他?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yīng)該用語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況且,你們倆還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們倆為什么不相互說聲‘對不起’,然后,你們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環(huán)繞的城堡了??矗襁@樣。斯圖,你可以把兩塊稍短一點的積木連在一起。是的,就是這樣。”
在這兩個案例中,兩位教師都及時有效地阻止了幼兒的打架行為,而且都是通過提問介入的,但兩位教師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前面那位中國教師調(diào)解時的問話是指向攻擊幼兒,圍繞被攻擊幼兒的受傷程度進行的。方法是通過移情,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后讓他通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后面那位美國教師調(diào)解的問話則指向雙方幼兒,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明白了打架是不對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后,教師引導幼兒相互體諒,并且啟發(fā)他們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環(huán)繞的城堡”,還提示幼兒采用“把兩塊稍短一點的積木連在一起”的變通方式來解決問題,繼續(xù)游戲。
不難發(fā)現(xiàn),兩位教師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觀念:案例一中的教師關(guān)注的是被攻擊幼兒的傷勢以及教給攻擊的幼兒“打人不對”的道德觀念,但沒有教給他們體現(xiàn)這種道德觀念的合適的途徑。案例二中的教師關(guān)注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表達情感、解決沖突的方式,體現(xiàn)了她尊重兒童個性、力求公正的觀念。其實,幼兒打架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懂得進攻或只懂得退縮,對其個性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攻擊者和被攻擊者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被攻擊者通過反擊,成功地阻止了別人的“進攻”,當再有人侵犯他時,他就不會退縮。如果教師在調(diào)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沖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yīng)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和技能。
集體的智慧
上午的戶外活動是大型玩具,可因天氣下雨,只能在室內(nèi)了,昨天的體育課上發(fā)現(xiàn)孩子們側(cè)滾翻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請孩子們玩“包餃子”的游戲,主要是練習側(cè)滾翻,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我知道大家都吃過餃子,那好吃的餃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教室里一下子就鬧騰起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吃過芹菜餡的,我吃過牛肉餡的,我還吃過煎餃呢?!庇捎诤⒆觽儗Π溩印⒊燥溩佣驾^為熟悉,所以我請孩子我自己想象成一只餃子放在鍋里咕嘟咕嘟煮的時候在鍋里翻動不斷地做側(cè)滾翻的動作。
游戲玩了2遍后,A大聲叫起來:“老師,游戲錯了。”頓時我被說的一頭霧水,心想:沒錯啊,我明明是按照教材上的過程一一照做的啊。”但我也想聽聽他說錯的原因,于是,我疑惑的問:“是哪里錯了啊?”“餃子外面有層皮為什么我們沒有?”A振振有詞地說。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B說:“是的,我包過先搟皮,包的時候要捏緊一些,不然會散開來的。”“對,假如里面放太多餡,皮也會破的。”孩子們一下子來勁了,七舌八嘴的議論開了,我連忙示意他們靜下來:“你們說的都好,既然有皮,那游戲時皮用什么來做呢?”“就用白紙來做,因為白紙是白的,餃子皮也是白的,顏色一樣?!盋先提議,他的話音剛落,立即被D否定了,他認為白紙不好,因為在滾時容易破,這時E撓撓頭皮憨憨的笑著“噢”了一聲,小機靈F站起來說:“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布袋子來做餃子皮,因為它不會破。”我連忙贊同這個方法“要不你來演示一下。”我從體育器械中拿來了平時用來玩袋鼠跳的布袋子,F(xiàn)鉆進布袋腦袋也進去了,用手拉住袋口,順勢滾了起來,“你們看像一只餃子嗎?”“像!”“但是如果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滾會怎么樣?”細心的G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問題:“頭在袋子里看不到,容易撞?!苯?jīng)她這么提醒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這一點,“還有解救的辦法嗎?”話音剛落,B又叫了起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兩個小朋友一個當餃子,一個小朋友來煮來指揮,這樣就安全了。”這個辦法好,來你來演示一下,于是教師里成了一個大鍋,五顏六色的餃子和煮餃子的人,笑聲一浪接著一浪……“當幼兒的反應(yīng)與教師預(yù)設(shè)的過程不一致時,怎么辦?是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追隨孩子的興趣,順應(yīng)孩子的需要及時調(diào)整計劃,還是強行的把他們拉回預(yù)設(shè)的軌道?”這是每位幼兒園教師都有可能遇到的實踐難題。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著就必須發(fā)揮幼兒的主題性,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不能以自己的主管意愿替代幼兒的自主愿望。”在今天的活動中,我無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和集體的智慧,在集體討論中將這個“側(cè)滾翻”動作做得這么有生活的氣息,形象有趣,生成這么有意思的有生命的體育游戲,讓我感受到尊重孩子、追隨、推動孩子的興趣,傾聽、回應(yīng)、支持孩子創(chuàng)造性游戲等有時都是解決我們活動難點的有意義策略,而今天我把孩子們謊謬的想法以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從而推動生成了有意義而生動的活動,所以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要善于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其背后的想法。
“玩”出來的智慧
本周,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船。在探索船為什么不沉的問題上,我們進行沉浮試驗。實驗兒,我們選擇的是相同材料進行比較操作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請小朋友輝映自己的選擇材料進行比較,下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問我:“老師,昨天晚上我這了很多的小紙船,有的浮起來,有的全濕了沉到水底”?仔細一問,原來家里寫字紙不多,剛學會折小紙船的她又找來了餐巾紙折船。餐巾紙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
我靈機一動,這不是本節(jié)課最好的活動內(nèi)容嗎?我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紙做小紙船,猜想實驗結(jié)果。由于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很多幼兒猜是畫報紙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長,但也有的幼兒猜想是報紙。在玩一玩、做一做動手實驗中,幼兒的興趣最濃厚,探究欲望也最強,看到小船吸水后的變化都能主動的和老師、小朋友進行交流。但操作的過程中老師問他們:“小紙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們的回答很生動形象,他們說:“紙船都濕透了,餐巾紙做的小紙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紙里面去了”?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個對比,兩種認知沖突使幼兒更相信自己動手做的結(jié)果。在對幾種紙船吸水的現(xiàn)象中,幼兒了解了不同材質(zhì)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在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中,我們更多的是采取從“聽”中學,既由老師講授某些科學知識,在通過一些考核方式讓孩子記住這些知識,而不是讓孩子直面真實的科學,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科學。這個活動中在創(chuàng)設(shè)一個合理的科學環(huán)境,提供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去談就自然的機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觀察、親自操作的科學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做中學”就是要讓兒童在自然和真實現(xiàn)象面前,感到驚異,嘗試去做,反復去做,認真觀察,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老師家長應(yīng)很好的利用孩子這一天性。積極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盡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變?nèi)f化,從而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客觀世界。
教育需要智慧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一度覺得很無可奈何。開始的時候我跟孩子們說誰棒就讓誰當火車頭,可其實孩子們各個都很棒,那怎么辦?正在我為此苦惱的時候,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這位老師遇到了和我一樣的情況,她的解決方法充滿智慧,令我收益非淺。她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后,解決的辦法是,站隊前她會對孩子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后,她走到他們身邊,一一握一下他們?"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她耳邊說:"你的小手也熱乎乎的."......隨后臉上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接著她就會說,:"排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
“一個好的教育家,應(yīng)該是半個心理學家。”“教育要有智慧”此時,我對這兩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guān)愛。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是滿足他們愿望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