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如何聽,孩子才能對你說心里話?

發(fā)布時間:2021-11-09 幼兒園教師如何說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幼兒聽故事

近些年,媒體時不時地會有幼兒園老師對孩子進行虐待、體罰的報道,手段和花樣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更難以和可愛的幼兒園老師形象放在一起。令家長們困惑的是,為什么孩子被老師傷害后沒有告訴家長,而是選擇了沉默呢?

●沉默對孩子而言,可能是聰明的應對方法

記得有一條新聞中提到,問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家長,孩子說:“我怕媽媽擔心”。相對于自己所受的傷害而言,不讓媽媽擔心更重要,聽起來感覺孩子太乖了,讓人有些心酸心疼。

然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并非如此,這只是孩子表層能夠表達出來的。孩子一定不只是因為怕媽媽擔心,通常媽媽擔心是因為事情不像自己期待的發(fā)展,從而會有焦慮的表現(xiàn)。在焦慮情緒的驅(qū)使下父母們?nèi)菀鬃龅耐羌庇诩m正孩子的想法或表達,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否定,沒有被理解和看到。

慢慢地孩子得到一個印象,父母不能理解我懂我,我如果和他們說一些事情尤其是負面的東西,他們會不喜歡,會擔心,我覺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父母就不愛我了。

因此,孩子最聰明的選擇自然是,為了少受評判和獲得愛,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就少和家長說,不和家長說,逐漸切斷了與家長的心靈交流。孩子與家長的互動常常流于表面和淺層。

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時,和父母溝通,許多父母的反應通常是“不可能啊,我家孩子好好的,昨天還電話說一切都好”,其實,有的學生心理困擾已經(jīng)好多年了,做父母的往往并不知曉。

●父母活在理想標準里拒絕了真實的孩子

我們來看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片斷你是否熟悉:

童童:“媽媽,我不喜歡我們班的婷婷”

媽媽:“童童,婷婷是你的好朋友,你怎么能夠不喜歡婷婷呢,她知道后會多難過呀”。(媽媽理想中的孩子是能夠喜歡與小朋友玩)

童童:“我喜歡小小家的房子,她家的房子更大更漂亮”

媽媽:“童童,你怎么能夠這樣想,我們家的房子雖然沒有那么大,但也很好呀”,媽媽忍著生氣盡量緩和地說。(媽媽理想中的孩子是要安貧樂道,不貪圖享受。)

童童:“媽媽,我不喜歡吃紅棗”。

媽媽:“為什么呀,你不是前幾天還說喜歡吃嗎?”媽媽很奇怪地問。(媽媽理想的孩子是一直喜歡吃健康的食品。)

童童:“我不喜歡上幼兒園”

媽媽:“幼兒園多好呀,有滑梯,還有好多小朋友”。(媽媽理想的孩子是天天愛上幼兒園。)

類似的親子對話片斷在生活中應該很熟悉,我們通常也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妥。然而,你細品一下,這每一次對話都在告訴孩子:你不應該有這些想法,你像媽媽心目中期待的那個樣子就是好的。你不是個好孩子,媽媽不喜歡你這些想法。媽媽每一句的回饋其實根本沒有看到眼前的孩子,沒有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情緒狀態(tài)、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想法等,而只是活在自己頭腦中理想小孩的標準中,急于去評價糾正。

成人拒絕了解孩子內(nèi)心真實發(fā)生的,就是拒絕真實的孩子。

●透過行為和語言,帶著好奇去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一次兒子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和高興。

大人們正在一起聊天,忽然,一個小朋友跑進來,表情很郁悶地走到媽媽身邊:“媽媽,我不想在這玩了,我要回家?!眿寢尯芾Щ?,你們難得在一起玩,剛才還玩得很高興,怎么就忽然要求回去了呢,就問孩子:“為什么不想玩了,你們是好朋友呀,在一起不是玩得很好嗎?”孩子說不出來原因,就嘟囔著:“我要回家,我再也不和他們做好朋友了,不想和他們玩了”。媽媽不知原因,試著安慰孩子無果。

我對孩子媽媽示意下,走到孩子身邊。

我拉著孩子的手問:“我看到你走過來時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是不是生氣了?!焙⒆狱c點頭。

我問:“能不能給我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p>

孩子:“因為他們怎么怎么樣(省略具體內(nèi)容),我很生氣,我再也不要和他們玩了。”

我說:“哦,他們這樣子做,你覺得他們不應該,所以很生氣是吧?!焙⒆佑钟昧Φ攸c了點頭。此時,我能感覺到孩子其實內(nèi)心的情緒因為被看到,已經(jīng)不再是氣鼓鼓的了,也放松些了,但憤怒背后有些傷心,因為覺得好朋友不應該拒絕自己。

此時,孩子已經(jīng)愿意和我溝通了,接下來,我們才是針對事情和孩子交流了。只有孩子的情緒被看到了,孩子也才可能聽得進你說的話。

后來,孩子的情緒雖然仍然有些郁悶,那是情緒恢復的自然過程,但再也不提要回家的事情了,而是投入到別的事情中開始玩了。

行為和語言只是我們看到的一個人的很少部分,就像冰山上的一角,并不是冰山的全部。同理,孩子的行為和語言也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他不等于他的行為和語言,他有更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水面以下的冰山一樣。如果我們把行為、語言或情緒看作是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信息,就更可能放下頭腦中的諸多評判,而是帶著更多的好奇,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給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

只有孩子感受到他的整個人、而不只是表現(xiàn)好的時候才被理解,被接納,他才敢于自由地在你面前表達他的想法,展現(xiàn)他的痛苦和快樂,而不擔心被否定和批評。你才得以有機會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關(guān)系是否親密,真實和真誠是基礎(chǔ)。否則,不管是親子還是夫妻,即使彼此之間很多的愛和照顧,如果不能真實地做自己,這種關(guān)系就會是一種消耗,而不是滋養(yǎng)。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賞識你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賞識你的孩子關(guān)于常識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問和不解。當父母發(fā)現(xiàn)和孩子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破裂時,才會想著要用賞識孩子這一招來挽回孩子的心,可是當他們一味地去贊揚,去應和孩子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賞識好像并不管用。

賞識教育是什么,它是源于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現(xiàn)象,是這個教育過程中的“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等奧秘的總結(jié)。要賞識你的孩子,你就要有勇氣去接受你孩子的不足,看到孩子間的差異,放大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與愛,與孩子一起去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失敗,培養(yǎng)孩子勇于去承擔責任,使孩子能舒展心靈,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有些父母認為賞識就是一味地表揚、鼓勵和肯定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會先表揚了再說。雖然父母在言語上不斷地給予孩子賞識,但真正的賞識并不是只表現(xiàn)在言語上,而是從內(nèi)心里真正去賞識你的孩子,是一種無限的接納與愛而不由自主地去賞識孩子。如果只是表面地在言語上去賞識你的孩子,孩子也可能從一些非言語的動作里看出問題,并能感受到這種賞識是一種敷衍,會讓孩子反感。這樣的賞識,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要常識你的孩子,首先你要尊重、理解、信任、寬容你的孩子,把孩子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你的附屬品。孩子雖然小,但他們卻是天生的創(chuàng)造家和發(fā)明家,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父母用心去傾聽,去容納他們的空間,給予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讓他們?nèi)?chuàng)造自己的小宇宙。父母也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用的,他們是可以成為有用的人,只是在不同的領(lǐng)域里,去接納孩子間的不同,看到孩子最閃光的地方,把賞識的眼光看得更高、更遠些。

賞識教育就是讓家長、孩子生命和諧、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家長日日贊嘆的教育!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都說三歲的孩子特別鬧騰、特別不聽話,總愛干一些成人不允許的事情,我家的萌寶也不例外。身為媽媽的我,只想在不破壞孩子心智和情緒發(fā)展的同時,盡量用不批評、不強制的方式,通過每一次的溝通讓他平靜地與我合作。

就在昨晚,軒軒跑過來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有一包藥,我要吃藥了?!蔽姨ь^一看,孩子手里果然拿著一包“兒童感冒沖劑”,經(jīng)孩子提供的信息,是他自己蹬著椅子爬上柜子拿的。我心想“一定要跟他要回來,不能讓他亂吃藥”。這時軒軒發(fā)現(xiàn)沖劑的包裝袋里有一個小開口,他正想用力撕開倒入口中,我被嚇著了。心想“我要立刻搶過來并嚴肅地和他講醫(yī)藥的道理嗎?我清楚地知道不可以,因為大道理和強行制止只會讓他對我抗拒,也會讓他因為得不到藥使得內(nèi)心更想得到。”

于是我蹲下來對他說“軒軒想吃這包藥呀?”

孩子點頭說“是的,我很想吃?!?/p>

我看著他說“你很想吃嗎?”孩子一邊點頭一邊再次用力去撕包裝袋,

我再回應他:“軒軒,你是知道生病才能吃藥的,對吧?”

孩子說“是的,生病才能吃藥,我現(xiàn)在就生病了,我可以吃了?!?/p>

然后他故意在我面前大聲咳嗽又裝作不舒服的樣子(只為讓媽媽以為他真的生病了)。

我伸手摸摸他的喉嚨表示同感說“嗯,看來軒軒真的是咳嗽不舒服了?!?/p>

孩子聽了直點頭說“媽,我咳嗽真的很歷害,要馬上吃藥才行?!?/p>

我說“好的,你快撕開吃吧。”(軒軒開心地又撕著)

看樣子快撕開了我關(guān)心地說“你每次生病吃藥之前都有看醫(yī)生吧?”

孩子停住手抬頭看著我說“嗯,是的,以前都是要醫(yī)生開的藥才能吃的?!?/p>

我又說“那你現(xiàn)在問醫(yī)生了嗎?”

他搖搖頭說“沒有”。

我說“哦,你這次沒有問過醫(yī)生呀?”

孩子說“沒有問”(此時軒軒已沒有再撕包裝袋的舉動)

我再對他說“是的,你還沒問醫(yī)生呢,你現(xiàn)在想自己先將藥放回去,等下次看到醫(yī)生時問清楚后再吃?還是現(xiàn)在先把藥交給媽媽拿著,等媽媽下次陪你一起去找醫(yī)生后再吃呢?”

孩子低下頭看著藥包,過了會他說“媽媽,你講故事給我聽吧?!?/p>

我立刻在旁邊拿出繪本,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用牙齒在包裝袋上面咬著玩(但始終沒有再用手去撕袋子上的開口,我依然沒有理會他)當故事讀完后,孩子微笑著將藥包遞給我說:“媽媽,你幫我放好這包藥吧,還是等問了醫(yī)生再吃吧”。我的心立刻放松了,接過藥放好了。

其實在生活中,小萌寶時常會做一些大人不認可的行為,而每次我都在想他只是一個小小孩,孩子的世界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我無法讓他理解我的世界和我的要求,但我可以讓我自己去發(fā)現(xiàn)、感受他的世界。當孩子最后平靜地將藥交給我時,也許在很多人的眼里以為他聽媽媽的話,覺得他本來就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所以好管教,其實不是,正相反,是因為媽媽先聽了他的話。他先被聽見,所以我也被聽見了。而聽見的背后并不是媽媽要對他灌輸大道理,而是媽媽愿意與孩子站在同一視角去看待事物,慢慢地讓孩子自己知道吃藥是要問過醫(yī)生才能吃的。

育兒經(jīng)驗:如何把話說進孩子心里?


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p>

我們的交流都是通過對話來實現(xiàn)的,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聽話?怎么才能把話說進孩子的心里?說什么樣的話才是最合適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離婚之后,脾氣開始變得很壞,這讓上小學的女兒不知道如何應對媽媽。李女士只要情緒不佳就會向女兒抱怨,抱怨她的爸爸不負責任,抱怨她不聽話、不懂事。

女兒變得越來越消極,開始想逃離這個家,想躲避這個世界。

終于有一天,女兒留下了一張紙條,離家出走了。紙條上寫著:“媽媽,我不是您的出氣筒,既然您那么討厭我,為什么還要生我呢?您的話真的讓我很傷心。我走了,別找我,您也找不到我!”

李女士看到紙條,才知道自己那些無意間發(fā)泄情緒的話深深傷害了女兒。但事實上,哪有不愛孩子的母親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李女士一樣,無意識的說出一些讓孩子無法承受的過激語言,殊不知,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產(chǎn)生消極或叛逆心理,還會讓他們更加不聽勸告,不理會父母的教導。

既然如此,何不試試管住自己的嘴巴呢?

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帶情緒的教導孩子。

當父母情緒不佳的時候,不妨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先去做別的事情,等情緒平復后,再教導孩子,這樣說起話來才會更加客觀。

其次,學著做個“啞巴”。

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不妨學著做一段時間的“啞巴”。

總之,想要讓孩子聽話,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做一個“惜字如金”的家長。

2.瑩瑩的媽媽和佳佳的媽媽都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過得怎么樣,玩得怎么樣,于是展開了這樣的對話。

瑩瑩媽媽:“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什么呢?”

瑩瑩:“沒做什么啊。”

瑩瑩媽媽:“那都吃了什么?。俊?/p>

瑩瑩:“吃了什么,我都忘了?!?/p>

佳佳媽媽:“寶貝,你回來啦!看你高興的樣子,今天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佳佳:“媽媽,你怎么知道的?我今天跟瑩瑩一起畫畫了,我們畫了一個大大的城堡,還畫了公主和王子,可有意思了!”

佳佳媽媽:“是嘛,聽起來真不錯,我真想欣賞一下呢?”

佳佳:“可是,媽媽,今天我忘帶了,要不明天帶回來給你看吧!”

佳佳媽媽:“好??!對了,寶貝你餓不餓啊,想吃什么?媽媽去給你做!”

佳佳:“中午我們吃的是炒飯,下午是南瓜餅,媽媽,我們晚上吃餃子吧!”

佳佳媽媽:“好啊,沒問題!”

可以看出來,瑩瑩媽媽像是在質(zhì)問孩子,問得很生硬;而佳佳媽媽完全相反,和孩子對話平等態(tài)度,平等對話,成功打開了孩子的話匣子。可見,想把話說到孩子心里,一定要注意技巧:

A.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只有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在對話的時候引起孩子的共鳴。

B.要多和孩子相處

想要孩子聽話,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多關(guān)心孩子,這樣才能更加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nèi)在需求。

C.要學會傾聽

只有父母認真傾聽,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的話,那么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也愿意傾聽

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


你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兩三歲孩子的智商,因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問題上,他們的“抗爭”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智慧”。

一則刊登在近期美國《育兒》雜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學碩士媽媽與自己兩歲兒子凱文之間的“較量”。

此外,她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乖乖聽話。

不妨裝裝糊涂

即使是最不聽話的小孩,在父母顯得無能為力時,也會同情父母。所以,有時候要讓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幫助。

如果孩子拒絕將自己的玩具收起來,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們放到浴盆或廚房的碗櫥中。當孩子提出抗議時,你就可以裝作很無辜地說:“我不是已經(jīng)將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嗎?”這時候,孩子會同情你,然后幫你把玩具放回它們該呆的地方。

引導他看到積極的一面

孩子因為愿望沒有達成而吵鬧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淡無聊的事情變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場玩時,突然下雨了。這時你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場很棒的雨哦,現(xiàn)在我們終于有機會在屋子里野餐了?!边@會激起孩子的興趣,進而變得興奮起來。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說東,孩子就說西;你說西,孩子就說東。這時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當我希望兒子能動作迅速一些時,會假裝很趕時間,“我拿不準,你能不能在我出發(fā)之前收拾好哦?!比缓?,他就會沖到衣櫥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夾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話反說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特點,使雙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但這種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過度使用,否則,孩子也會識破的!

學會說“好吧,但是……”

對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來說,只要讓他們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絕他們的要求時,家長們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說法。你可以說:“好吧,你可以吃一個面包,但是,我們應該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說,“好吧,我們可以看一會兒動畫片,但是我們要先把玩具收拾起來。”孩子們通常會反抗“不”,但無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準備點吃的

或許,大部分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你并不知道他們是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給孩子切幾片蘋果預備著,也許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讓孩子們感到舒適開心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盡量滿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這些就足夠了。

相關(guān)推薦

  • 教育隨筆:教師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教育隨筆:教師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guān)注的是我們?nèi)绾巫?,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
    2021-05-08 閱讀全文
  •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賞識你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賞識你的孩子關(guān)于常識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問和不解。當父母發(fā)現(xiàn)和孩子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破裂時,才會想著要用賞識孩子這一招來挽回孩子的心,可是當他們一味地去贊揚,去應和孩子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
    2020-10-29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都說三歲的孩子特別鬧騰、特別不聽話,總愛干一些成人不允許的事情,我家的萌寶也不例外。身為媽媽的我,只想在不破壞孩子心智和情緒發(fā)展的同時,盡量用不批評、不強制的方式,通過每一次...
    2020-08-10 閱讀全文
  • 育兒經(jīng)驗:如何把話說進孩子心里? 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的交流都是通過對話來實現(xiàn)的,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聽話?怎么才能把話說進孩子的心里?說什么樣的話才是最合適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離...
    2020-08-03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 你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兩三歲孩子的智商,因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問題上,他們的“抗爭”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智慧”。 一則刊登在近期美國《育兒》雜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學碩士媽媽與自己兩歲兒子凱...
    2022-02-02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教師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guān)注的是我們?nèi)绾巫?,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

2021-05-08 閱讀全文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賞識你的孩子關(guān)于常識教育,很多父母都有很多的疑問和不解。當父母發(fā)現(xiàn)和孩子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破裂時,才會想著要用賞識孩子這一招來挽回孩子的心,可是當他們一味地去贊揚,去應和孩子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

2020-10-29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聽話 都說三歲的孩子特別鬧騰、特別不聽話,總愛干一些成人不允許的事情,我家的萌寶也不例外。身為媽媽的我,只想在不破壞孩子心智和情緒發(fā)展的同時,盡量用不批評、不強制的方式,通過每一次...

2020-08-10 閱讀全文

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的交流都是通過對話來實現(xiàn)的,但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聽話?怎么才能把話說進孩子的心里?說什么樣的話才是最合適的呢? 1.李女士和丈夫離...

2020-08-03 閱讀全文

你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兩三歲孩子的智商,因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問題上,他們的“抗爭”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智慧”。 一則刊登在近期美國《育兒》雜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學碩士媽媽與自己兩歲兒子凱...

2022-02-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