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遺傳因素對兒童心理有何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08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兒童教育心理學讀書筆記 兒童歌謠

遺傳因素就是指從自己父母的遺傳基因中獲得的生物特征。

它是心理發(fā)展的自然條件和必要的物質(zhì)前提。它在心理發(fā)展上的作用是,一方面,通過素質(zhì)影響能力和智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它通過氣質(zhì)類型的因素影響兒童的情緒和性格的發(fā)展。

兒童出生時,就通過遺傳從父母那里繼承下來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特征,特別是大腦的結構和機能的特點,以及每個人特有的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類型的特點。其不同的差別,我們在產(chǎn)房里就可以觀察到,如有的嬰兒安靜些,容易入睡;有的嬰兒腳亂動,大聲啼哭,等等?!緒ww.995563.CoM 經(jīng)典范文網(wǎng)】

遺傳雖然如此重要,但并不是決定一切。因為遺傳只是提供了事物發(fā)展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沒有這后一條件,再好的遺傳基礎也是沒有用的。況且,遺傳素質(zhì)對心理發(fā)展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它的作用和影響也不完全相等。

據(jù)心理學家研究,遺傳素質(zhì)在感知覺和氣質(zhì)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而在個性品質(zhì)、道德行為習慣方面,遺傳素質(zhì)影響就比較小。從年齡階段來說,一般年齡越小,遺傳素質(zhì)的影響相對比較大,年齡越大,它們影響就小。家長了解和掌握了這一點,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發(fā)揚遺傳素質(zhì)中的優(yōu)勢,促使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今的教育都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幼稚園也不例外。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使幼兒健康的、全面的發(fā)展。而科學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時會與精神衛(wèi)生和身心健康構成矛盾,因此我認為不管是學校還是幼稚園都應該抓好孩子們的身心、精神健康的質(zhì)量,這樣才能保證科學教育和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幼兒時期又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zhì)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而這個時期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

然而,這幾年陪同許多孩子一路走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表現(xiàn)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征。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隱患。所以,我認為家庭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xiàn)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xiàn)在家長的感情態(tài)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

剛涉足幼教時,覺得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的喜怒哀樂完全可由成人掌控。可隨著給孩子相處的時間長了,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思維,甚至于一些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們也會因為家里的事情影響情緒。所以漸漸的我對孩子入園時的情緒產(chǎn)生興趣。他們表現(xiàn)出的歡喜,悲傷的感情,有可能就給周末在家發(fā)生的事情有著某種聯(lián)系。所以我會留心那些情緒異常的幼兒,并給家長進行電話聯(lián)系了解其原因。結果表明家庭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shù)都缺乏關愛他人的實踐和體驗。所以常常會因為家庭、父母的矛盾而影響其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種因家庭原因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層出不窮。還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則案例:有一個小朋友叫淇淇才10歲,聰明伶俐。在學校表現(xiàn)的非?;钴S,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但沒想到她竟用兩團棉花塞住鼻孔,采用憋氣的方法來“自盡”,起初媽媽還以為她是在做游戲,可沒想到她竟冒出一句:“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這句話實在讓媽媽嚇了一大跳,原因她偶然一次聽父母要離婚,并且爸爸不要她,而媽媽要再婚,而她將面臨被送到一個親戚家里寄養(yǎng)的命運。從此,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摸樣:老氣橫秋,整日惶恐不安,沒有了一點靈氣。像這類案例很明顯,淇淇很無辜,也是不幸的,因為在一夜之間,昔日心疼她、愛她的父母竟然都要棄她而去,小小年紀如何經(jīng)受得起這么大的打擊!像這樣遭父母拋棄,再好個性的兒童也會從此產(chǎn)生憂郁。

許多事實證明了,那些遭父母拋棄的小朋友在個性上的變化比那些喪失父母的兒童還要嚴重。他們會變得軟弱無能,或者冷酷無情,又或者自私自利,又或者報復心強等極端的心態(tài)。因此淇淇的心理問題完全來源于家庭因素。

另一案例:小強今年10歲就讀某小學四年級,該孩子對人感到恐懼、行為不安,在學校中不適應,孩子是正常的,知識人際關系不好。這種現(xiàn)象最終也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因為孩子小時候語言發(fā)展不太好,父親在進行強化訓練時,孩子不能接受,父親就用打罵能方法教育孩子,而母親則很愛孩子。夫妻之間的關系終因孩子教育問題惡化,最終協(xié)議離婚,但協(xié)議離婚期間,雙方意見對立,父親總在關鍵協(xié)議場合中不出現(xiàn),故意回避。所以小強在此期間情緒處于強烈的不安,恐惶中。最終在學校情緒不穩(wěn)定。成績倒數(shù)第一,學校對其有看法,導致孩子最終不愿意上學。

以上兩個案例均說明孩子心理的健康部分是來源于家庭的,那么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哪些呢?以下幾點可作為家長們的參考: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當

在有的家長看來,家長的任務是讓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長對孩子的衣食及身體保健舍得投資,卻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F(xiàn)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

輕行為習慣培養(yǎng);重飲食營養(yǎng)攝入,輕情感需要的滿足;重成人包辦代替,輕孩子獨立性培養(yǎng)。獨生子女現(xiàn)象,造成對孩子溺愛非常普及。如:有的孩子被別人拽了一下衣服,他便沖上去抓打別人,老師看到正準備給他談談,他就大聲哭著說:“我爸爸知道你批評我會心疼的。”而家長知道后卻是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談論幼兒園的開心事或問一些問題,家長嫌煩,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快樂和滿足,長久下去自然會冷淡。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

家長總會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shù)落甚至責打。然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已經(jīng)在孩子的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fā)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另外,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見了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的戰(zhàn)爭,感到害怕,會變得非常膽小。也有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同學。所以,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的心理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行為不當之處。

三、家長的教育觀點不一樣

有不少家長在心理咨詢中反映孩子有說謊的毛病。說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分不清現(xiàn)實和想象,家長把孩子說出來的想象誤以為是說謊,這實際是幼兒趨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xiàn)問題,幼兒園教師找家長,父親回家批評一下,讓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親的話,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總結出來可以從父親那里得到好處。久而久之,孩子在父親和母親面前說不一樣的話,在老師面前和家長面前也說不一樣的話,說謊的壞習慣就養(yǎng)成了。

四、以成人的視角看問題

有些事情對 孩子來講是好事或無所謂的事,而有些家長看待這些事的角度卻有問題,如:看到老師讓幼兒在幼兒園撿樹葉而自己聊天,家長認為這樣的話老師自己不參與,幼兒也就不用再做了。家長從成人的角度認為這樣是對孩子不公平,而幼兒則認為這是集體活動,很有趣,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的游戲活動。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是長大后就學會在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偷懶?;?。還記得以前我班上有個小朋友每天睡覺起床以后都會很緊張的找她的橡皮筋,起初我還以為孩子的習慣挺好的,自己的東西知道自己收拾;可后來發(fā)現(xiàn)她老是緊緊將橡皮筋捏在手里等著老師給她扎頭發(fā),甚至握到手心都冒汗了,便忍不住問起她的原因來,后來她回答:“媽媽說以前在其它班上就老是掉橡皮筋,現(xiàn)在到這個班就千萬不能再掉了?!甭犓@么一說,我便體會到了孩子以上種種表現(xiàn)都是情有可原的。再后來我就很留心觀察孩子,的確她在平時生活中對小朋友總是斤斤計較的,鉛筆、橡皮從不輕易借給別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這不由得讓我覺得,孩子僅僅因為家長、成人的一句話,失去了很多與別人交往、交流的快樂,甚至為了保護成人眼中一點點自己的東西而終日小心謹慎。這樣的童年似乎好像挺“悲哀”的。

五、祖輩與保姆代養(yǎng)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無法全身心照顧孩子,這時必然就會請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幫助照看孩子,像這類情況就會出現(xiàn)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祖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較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們給孩子心理成長上的幫助就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看祖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總是限制孩子的活動,或嚇唬哈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受到影響,比如:運動能力差、不敢嘗試新事物、膽小懦弱、夸大危險、依賴等。行為活動中的過多限制和過多干涉,需求上的過多滿足和過多 “給予”,在金錢和寵愛編織的溫床上長大的孩子,被剝奪了“獨立”的自由。眾多的不會,降低了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埋下了未來潛在的危機,養(yǎng)成了自私、驕橫、任性、孤僻、懶惰、依從、懦弱、惟我獨尊的不良心理品質(zhì)和不良行為習慣。

那么如何來緩解各種家庭因素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影響呢?有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部分正因家庭因素在影響我們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1、要不斷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并且要及時地表揚,為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給予孩子肯定的表揚,這樣堅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恢復自信心,逐漸做的更好。

2、要注意改變家長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滿意孩子的某些特點,檢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如有,要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來改正。

3、要給孩子的進步留有余地,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經(jīng)過努力能夠做到的,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4、作為家長要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盡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與同事交往,對社會的態(tài)度盡可能從善意的角度來理解評價,這樣才能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寬容的心態(tài),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才能是積極向上的。

5、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參與家務,充分發(fā)揮合作的功能,讓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強與孩子的交流。

6、加強與幼稚園教師的聯(lián)系,及時與孩子同伴家長的交往,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

7、家長可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一些幼兒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識,如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有關孩子心理困擾,心理障礙時要及時找專家咨詢。

以上幾點家長可以作為參考,希望孩子們在您的科學的引導下更加活潑、健康、快樂的渡過他們美好的童年。

遺傳因素造成兒童自閉癥


自閉癥不是由于父母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醫(yī)學上并無定論,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閉癥的因素,則有下列幾項:

一、遺傳的因素

20%的自閉癥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語言發(fā)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癥的。此外,自閉癥男童中約10%有X染色體脆弱癥。

二、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

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德國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部發(fā)育受損傷而導致自閉癥。

三、新陳代謝疾病

如苯酮尿癥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diào)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jīng)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癥。

四、腦傷

包括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chǎn)等因素而造成大腦發(fā)育不全,生產(chǎn)過程中早產(chǎn)、難產(chǎn)、新生兒腦傷,以及嬰兒期因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

成腦部傷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閉癥機會。

預防方法

到目前為止,沒有特殊的預防方法,也就是沒有預防針或特殊的方法

可以預防自閉癥。一般性預防主要是預防腦傷,譬如重視產(chǎn)前檢查,母親在懷孕前應對德國麻疹等已具備免疫能力,在生產(chǎn)的過程應避免

腦傷、生產(chǎn)之后也應避免造成腦傷的因素等,如此便可降低出現(xiàn)自閉癥的機會。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響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響

兒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期望不切實際

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硬要他們?nèi)プ鲆粫r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樹上的果子,"使他們經(jīng)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過于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xiàn)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伙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三、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四、反復嘮叨,引起厭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反反復復、嘮嘮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huán)境中,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并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逆反心理造成的好的影響

1.逆反心理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兒童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勇敢,有闖勁,能求異,能創(chuàng)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

2.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在憤懣、壓抑、不滿的時候,敢于發(fā)泄,不會讓不愉快的事情長期滯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縮、懦弱、壓抑、保守、逆來順受等消極的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

因此,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并合理引導,善加利用。這樣,就能夠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開拓、能進取的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家庭教養(yǎng)對幼兒心理發(fā)展有何影響


家庭教養(yǎng)對幼兒心理發(fā)展有何影響

教育家約翰?霍爾特說:“家,正如我們許多人所說的,是充滿寬容與愛的地方?!蔽覀儜M可能地找機會與孩子交流,努力地尊重孩子,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在現(xiàn)實生活中,極少數(shù)孩子能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適度的關愛,能以平等的身份與他們進行交流,能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快樂的成長。大多數(shù)孩子并未受到正確的呵護;有的家長視孩子為附屬物,辦法去迎合孩子的要求;還有的則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被認為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和影響力量,俗話說:“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對于人類個體生命來說,幼兒正處于人生的春天,即發(fā)展的起始階段,這是幼兒身心發(fā)展最迅速,變化最大的時期,其發(fā)展集中表現(xiàn)在各種心理活動逐漸發(fā)生,陸續(xù)出現(xiàn),心理活動從籠統(tǒng)到開始分化;從非常具體到出現(xiàn)抽象概括的萌芽;從完全被動到出現(xiàn)最初的主動性;從非常零亂到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萌芽;這種發(fā)展趨勢在心理的各個方面有著具體的行為特征和表現(xiàn),家長只有掌握了這些特征和具體表現(xiàn),才能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馬克思說過:“法官的職責履是行好法律,家長的職責是教育好子女?!奔彝ナ呛⒆拥牡谝凰鶎W校,也是終身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及其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一般分為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忽視型四種。

第一,權威型。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幼兒是非常嚴格的,在幼兒的生活中具有絕對的權威,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父母根本不從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早已習慣了對孩子發(fā)號施令,他們往往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只能服從。因此,幼兒常常是害怕、退縮、不自信,與同伴的交往上也是有困難的,例如:有個孩子叫榮榮,來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哭鬧,像個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開心極了,媽媽也非常積極,什么舞蹈、繪畫、英語,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一起上!可沒過多久,孩子不再活潑可愛,干起事情總像是不知所措,問她話時,她也用點頭和搖頭代替了,原來媽媽在沒和她商量就報那么多興趣班的同時,還給她定下兩條規(guī)矩:一是不準和男孩玩,所以榮榮在玩時總想著這條規(guī)定,玩的不開心;二是每天回家必須向媽媽匯報當天所學的英語知識,媽媽是不問出來決不罷休,因為是初接觸英語,榮榮也小,所以總是不能令媽媽滿意,因此孩子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怕錯,所以不說,趨向自閉。

第二,放縱型。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幼兒幾乎沒有什么期望和要求,他們對幼兒是溫和的,甚至可以滿足幼兒的任何需求而沒有限制,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因此幼兒常常是沖動,缺乏自控而有攻擊性的;對成人反抗,不順從,專橫。我們班有一個3歲的孩子叫揚揚,很機靈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現(xiàn)實在讓人頭疼:自由,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約束;上課時睡在地上打滾;吃飯時,站在桌子上踢碗;游戲時,搗亂打人更是刻刻發(fā)生。我和他媽媽談了幾次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切全是家里慣壞的,因為是獨生子,大家全都順著他,加上母親沒有上班,專門照顧他,自然又多了許多寵愛。然而我們的家長沒有意識到這種順從寵愛會一次次滋長孩子的壞習慣,也許他們認為孩子的要求他們是能滿足的,孩子的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但是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滿足,那將會是怎樣?

第三,民主型。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幼兒是嚴格的,而同時又是能理解幼兒且充滿愛的,能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并能接納孩子合理的意見和想法。他們會以尊重和充滿愛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因此幼兒是自信快樂的,有一定社會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例如:鄰居六歲的月兒曾經(jīng)按照她父母的意愿開始學習書法,在父母的督促下,她每天進行書法練習,雖然在書法上有了一點進步,但是在學習時總提不起精神來,一段時間后,他父母也覺察到了這一點,便找她談話,她向父母說出了她的真實想法,說自己最大的興趣是學彈鋼琴。父母非但沒有訓斥她,反而尊重她的選擇,滿足了她的要求。正因為有了興趣,她彈琴非常自覺,并且在彈奏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把每首曲子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四,忽視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缺乏愛的情感知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的要求和控制,對兒童的任何行為反應都缺乏反饋和關注,忽視型的父母與他們的孩子是脫離的,是冷漠而忽略孩子的,而且容易對孩子的行為流露出厭煩不想搭理的態(tài)度,沒有給予孩子最基本的愛和關注,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的幼兒容易具有教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自控能力差,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滿不在乎,社會性水平很低,他們一般內(nèi)向,好靜,不愛說話,膽子很小,軟弱,常常退縮回避,例如,仔仔,男,幼兒園大班,智商優(yōu)秀,可學習十分吃力,聽爸爸媽媽講,“他一點都不要學習!”其實仔仔不止在學習上如此,在其他事情上也是這樣,一幅不太關心,無所謂的樣子,不管你問他什么,他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者是“那又怎么了?”簡直把爸爸媽媽氣死了,怎么會有這樣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像不感興趣,激發(fā)不出什么熱情,一幅懶洋洋的樣子,我仔細詢問仔仔以前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回憶仔仔以前的“輝煌”,結果爸爸媽媽很難為情的表示:幾乎想不起來。因為仔仔受到父母冷漠,覺得自己被忽視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對生活沒興趣。

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正如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人類的義務是要把世界變成樂園”。這樣的樂園,并不是對孩子放縱,而應是愛和歡樂的天空。在一個民主寬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間感情融洽,關系和諧,使孩子感到輕松愉悅,沒有任何精神壓力。這種環(huán)境會使孩子自發(fā)地陶醉于充滿樂趣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之中,這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家長如何營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和諧的家庭氣氛

(一)父母給孩子真摯的愛,步調(diào)一致,擔起共同教育孩子的義務。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天真無邪的人,那就需要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得到溫暖,這種溫暖,恰恰來自父母的愛情。父母之間真摯的愛,會在家庭中形成溫馨的氣氛,這種氣氛必定會為孩子身心發(fā)育提供最肥沃的養(yǎng)料。孩子得到關心和呵護,獲得愛的尊重的體驗,就會身心愉悅;反之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的真實情感毫無保留地流入了孩子的心田,并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愛,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

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的主動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因此父母應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研究表明,母親對兒童早期情感和行為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而父親對兒童性別角色的獲得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根植于“父(母)子情深”基礎上的家庭教育,其作用力也許是其它任何一種家庭教育手段都無法比擬的。

人們認為,家庭破裂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其實不然,罪魁禍首是父母教育意見不一臻。獨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獨生子女的情況更為嚴重。特別是當孩子犯有錯誤時,常常會出現(xiàn)“爸爸打,媽媽護;爸爸批評,媽媽打圓場”等現(xiàn)象,甚至還會因子女教育意見不一致而引發(fā)一場“二人大戰(zhàn)”。家庭步調(diào)不一致,這樣無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為孩子的不良行為制造了溫床。如此下去,后果將會不堪設想。

(二)言傳身教相結合。

父母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的接受程序,將言教和身教相結合,循循善誘,從而可以由無意識的模仿到有意識的模仿。無身教的言教是沒有力度的,是不具體的;無言教的身教也是不充分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而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更應該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用愛心來培育孩子,用細心去照顧孩子。孩子倘若是一張白紙,父母若不注意,很容易將不良習氣傳給孩子,在白紙上留下污點。父母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將言傳身教相結合,才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堅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創(chuàng)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基礎?!岸紫聛恚c孩子平視”,是每個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好家庭中,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意見、興趣和自尊心,不能忽視孩子的地位,不能輕視、壓制孩子的正確意見,更不能侮辱、體罰孩子,而應該把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并且與其探討家里的各種瑣事,對的就采納,錯則加以引導,使孩子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員的人格平等,彼此之間才不會產(chǎn)生心理隔閡。

(四)理性施愛和要求適度相結合。

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尊重與要求之間存在著一種“數(shù)學依存性”——即10與1之比。也就是說,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要求之。

愛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礎。家長通過無私的愛去感化孩子。他們針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與特點對其進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愛、放縱孩子,也不過分地限制、壓迫孩子,而是一種受理性支配的愛。只有將感情與理智相結合地施愛,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否則會造成孩子心理障礙。

沒有要求就沒有教育,嚴格的要求是認真有效的教育。但嚴格要求不等于過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從教育目標出發(fā),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倘若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便會使他們由經(jīng)常的自我懷疑而走向自卑。因此,千萬別硬性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要求,注意給孩子減輕過重的精神壓力。

綜上所述: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愿所有的為孩子父母的人都應盡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成長為身心健康的社會成員作出應有的貢獻。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

一、家庭生活不和諧,父母經(jīng)常爭吵

專家指出,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對于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jīng)常看到父母間的沖突,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響社會化、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

二、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聽得表揚,聽不得一點批評意見

專家稱,孩子常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表揚,家長、幼兒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揚依賴癥”,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和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

三、家長的怕輸心理和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

專家表示,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傋屪约旱暮⒆优c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當孩子不如別人或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家長會非常著急,抱怨的話、情緒化的行為就會出現(xiàn)。經(jīng)常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能力。

作為家長應當意識到,讓孩子時時、處處爭“第一”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可以爭“唯一”——我就是我,我與眾不同!因為差異就是資源、就是優(yōu)勢。同樣是“棒”,但 “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標上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應該了解分析孩子的特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切實的目標,讓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發(fā)展。

四、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溺愛,使孩子畏懼困難

專家表示,家庭溫柔的陷阱,特別是隔代疼,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辦代替。如:讓孩子適時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決與小朋友的糾紛等等,嘗試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讓孩子多次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才能應對失敗的考驗。

五、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未得到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獨立與正常情緒的釋放。通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人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與愿望,孩子只能圍著成人的指揮棒、“晴雨表”來轉,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東西,經(jīng)常被嚴令禁止。當成人高興時,拉過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親又抱。不高興時,又嫌棄孩子話多,不愿理睬。長此以往,就損傷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對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跟著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孩子沒主動要助,無論孩子做成什么樣,只要沒有危險家長就不參與。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幫助時,家長也要馬上回應,當孩子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從而,讓孩子與家長建立正常的親子依戀關系。

六、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

母親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母親經(jīng)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做事與生活態(tài)度。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不會常常產(chǎn)生焦慮。而自信、穩(wěn)定、成熟、理智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nèi)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tài)與氣質(zhì)。

語言障礙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兒童心理學,也許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深入學習的知識,只是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有精力有時間去深入學習的,而語言障礙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對于我們這些語言矯正工作者來說并不陌生,在這里不妨以實際的表現(xiàn)來大體描述一下語言障礙對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影響,以作參考:

1、兒童

實際上,對于5歲以內(nèi)的兒童來說,語言障礙對其心理的影響一般較小,甚至沒有影響,但也有例外,而且這些“例外”并不罕見。

根據(jù)家長的描述,和對孩子的了解,有的孩子在幼兒園中被其他小朋友嘲笑過,而有的孩子只是因為被別的小朋友或老師提及其說話方面的問題,甚至有些懂事較早的孩子是自己慢慢發(fā)現(xiàn)自身的語言問題……總之,這些孩子的經(jīng)歷往往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以至于有些較嚴重的甚至害怕說話,見到陌生人都會躲在家長身后。

當然,就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心理障礙,但實際上大部分都不會很嚴重,即使較嚴重的,如果語言問題能得到解決,心理障礙也會隨著成長慢慢淡化,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沒有形成固定的性格,習慣等。

2、青少年

對于有語言障礙的青少年來說,語言障礙的影響呈現(xiàn)得更深入和廣泛,比如入學后的孩子如果有語言障礙,直接影響是拼音的學習,接著是英語的音標,這是最直接的,而溝通交流的障礙,往往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看得見的影響是學習成績,看不見的影響是性格和心理,這個時期有語言障礙的孩子一般都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而且,語言障礙的心理影響也許并不是看不見的,這個時期因語言障礙被嘲笑或被欺負造成的心理影響,一般都會比兒童時期造成的心理影響強烈得多。

而進入青春期的青年,語言障礙的造成心理影響會非常明顯,這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心理,最重要的是需求變了,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對個人形象的需求明顯升高,而語言障礙無疑對個人形象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遠比一件衣服,一個發(fā)型,一件首飾得不到嚴重得多。其實對于家長來說,我們都從那個年齡走過來的,相信很多家長換個角度都能理解。

記得一個相對很開朗的初中畢業(yè)生(只是L音不準)經(jīng)過語言矯正后,這樣說過:“我是個很好動的女生,也很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參加活動,但沒人知道,每當老師讓我讀課文時我多么尷尬,就怕在大庭廣眾之間說帶L的字,也害怕和陌生人說話一不小心說出這個字,和老師打招呼時也會特別注意,盡量不說相關的字,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會怎么樣,當時真的好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與外人交往,感覺太丟人了!”

3、成年人

對于成年人來說,語言障礙造成的心理障礙和青少年相比,雖然表面看上去沒那么嚴重或激烈,體現(xiàn)得最多的是生活中的因語言障礙造成的不便,工作、愛情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細節(jié),都可能受到語言障礙的影響,但實際上并心理問題并沒有解決,大多是一種接受的心理,影響還在,只是驅于穩(wěn)定,而且想改變這種心理問題也會更加困難,在實際的語言矯正過程中,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得很明顯,青少年兒童因語言障礙造成的心理障礙看起來也許更明顯,但改變起來也要相對容易,哪怕是青春期的孩子,一旦解決了語言問題,心理障礙往往迎刃而解,即使留下了某些不良的心理習慣,也能被動或主動地改變過來。但成年人的心理障礙不但體現(xiàn)在矯正的過程中,即使獲得了正常的語言之后,心理的影響也很可能持續(xù)下去,比如不自信已經(jīng)形成習慣,雖然語言上和常人已沒什么區(qū)別,但在心理上還是覺得比別人差點什么……

以上是通過具體例子總結出的語言障礙對各年齡段心理影響的一些表現(xiàn),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總之,語言障礙造成的心理障礙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嚴重,這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另外,對于有語言障礙的兒童來說,還是建議家長們能抽出時間對兒童心理多做一些深入了解,畢竟兒童的心理并不如青少年和成年人那么容易把握,多了解一點,對調(diào)節(jié)孩子的心理障礙是很有幫助的。

學第二語言對兒童心理影響


當前,兒童越來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觸第二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早期兒童是否有必要學習第二語言似乎已不是人們的關心所在,大家更關心的是學習第二語言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一、能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第二語言學習向兒童展示了另一套與母語不同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一方面可以促進兒童對語言多樣性的理解,豐富兒童的多種語言經(jīng)驗,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首先,第二語言學習可以使兒童對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產(chǎn)生敏感。英語和漢語不屬同一語系,各自有相對獨立的語音系統(tǒng)和語法系統(tǒng),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會逐漸意識到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在學習和運用不同語言時能夠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語言之間差異產(chǎn)生敏感的直接結果是兒童開始將語言看作他們頭腦中已經(jīng)擁有的諸多系統(tǒng)中的一個特殊系統(tǒng),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其次,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兒童言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學習并掌握第二語言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與以語言為交際手段的交際活動,從而提高了他們對交往情景和交往對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兒童學習第二語言,使他們更容易獲得純正、地道的第二語言發(fā)音。

二、能促進兒童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

研究表明,與學習單語言的兒童相比,學習雙語言的兒童較早地發(fā)展了一種分析語言本身結構的能力,他們能較早意識到言語表征與語義是分離的,他們在學習語言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語義上而不僅僅在形式上。兒童的思維更多地依賴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及其聯(lián)系進行思維。語言是人思維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維的發(fā)展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兒童學習第二語言使同一形象與兩種語言序列發(fā)生聯(lián)系,加速了兒童對語言和語義的分離,對兒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特別是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起促進作用。實驗表明,學習雙語的兒童,往往在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新穎性方面優(yōu)于學習單語的兒童。

三、有利于兒童社會化的發(fā)展

影響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因素有社會環(huán)境、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語言。學習并掌握第二語言使兒童有可能與不同語言群體的成員進行交往,可以在一個多文化環(huán)境中認識世界的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從而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總之,學習第二語言對兒童來說,不僅僅意味著可能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的是,它還可能對兒童的語言發(fā)展、認知發(fā)展和社會化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但是,這些積極影響僅僅是一種可能,要使用權這種可能成為現(xiàn)實仍要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影響,其中正確的學習目標、合適的學習內(nèi)容和恰當?shù)膶W習方法是其關鍵。因此,為了使我國兒童在第二語言學習方面少走彎路,加強第二語言學習目標、內(nèi)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是當務之急。

幼兒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幼兒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要知道幼兒時期其實就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一個人的個性還有很多心理品質(zhì)都是在幼兒時期而形成的,因此心理學家們把幼兒時期定義為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

然而,一些專家通過在幼兒園對孩子的一些調(diào)查結果顯示,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自私、自負還有任性或是脾氣暴躁以及孩子的感情脆弱和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一些不良個性特征非常普遍,據(jù)專家分析,孩子的這些特點可能成為他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家庭是幼兒的根源地,也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所以說家庭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表現(xiàn)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而其更表現(xiàn)在家長的情感態(tài)度還有個性和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

家庭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中教養(yǎng)方式不恰當

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生病健康的生活著,幼兒這個時期根本不需要什么教育,要讓孩子吃好玩好就可以了,家長們往往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現(xiàn)代的家庭中,大多都是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而輕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特別的注重飲食營養(yǎng)攝入,而在情感上卻有所忽略。注重于成人包辦代替,然而卻輕視了幼兒獨立性培養(yǎng)。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中大多都是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現(xiàn)象,所以造成對孩子溺愛非常普及。如孩子在家中可能會與家長談伙伴之間的一些事情,這時家長嫌煩,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快樂和滿足,長久下去自然會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尤其重要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毛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 都免不了一通數(shù)落或是打罵責備等。然而,家長朋友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jīng)在你的寶貝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如果做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不介意的話,用一種得過且 過的心態(tài),那么這個時候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你的孩子看見了正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進行戰(zhàn)爭時,孩子的心理會感到很害怕,同時也會變得非常膽小。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同學。因此,如果家長朋友們你在你的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的心理問題,那么就請你首先分析一下自身的原因,卡那可能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

3.家長的教育觀點不同

有不少家長在心理咨詢中反映孩子有說謊的毛病。對于孩子說謊的實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其實孩子說謊的原因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分不清現(xiàn)實和想象的,有時家長可能會把孩子說出來的想象誤以為是說謊,其實這不是孩子有意說謊,這實際是幼兒趨利避害的本能,不過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很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xiàn)問題,幼兒園的教師找家長,如果是爸爸回家批評一下,讓下次改正就可以,要是找媽媽的話,孩子回家可能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因此孩子就會總結出來可以從父親那里得到好處。所以這樣下去就會導致孩子在媽媽和爸爸面前說的話會不一樣,就形成了一個說謊的習慣。

4.以成人的視角看問題

有些事情對于孩子來講是好事或無所謂的事,不過在家長的眼里看待這些事的角度卻有問題。如幼兒園的一些集體活動,在不同的事情中家長可能會從成人的角度來認為對孩子的不公平等,可孩子卻認為這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長時間的下去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長大以后就學會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

5.祖輩與保姆代養(yǎng)的問題

現(xiàn)在由于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因此由長輩或是保姆帶孩子的現(xiàn)象特別的多。要知道長輩都是用一種寵愛的方式來帶孩子,一方面長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可能通常較父母的知識水平要低,在他們的眼里帶孩子主要是看管好孩子的安全和喂養(yǎng)問題而不重視教育問題。所以在這方面不如父母親自帶孩子。另一方面長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活動,而且還會嚇唬孩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還有心理發(fā)展受到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比如運動能力差、不敢嘗試新事 物、膽小懦弱、夸大危險、依賴等。

對策與建議

1.無論是家長也好還是孩子的護理人員也好都要不斷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要及時地表揚。這樣會給孩子樹立起一個信心。

2.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形象,如果你對孩子的一些特點感到不滿意的話,那么首先你要檢討一下自己,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3.積極調(diào)整家長自己的心態(tài)。無論任何時候都要給孩子留有余地,在人多面前不要打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同樣也是很強的。要多于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多給孩子以鼓勵。勤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不要在孩子面前擺家長的架子,最好是以朋友的心態(tài)來與孩子友好的相處。

相關推薦

  • 影響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因素 影響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因素 父母有了寶寶之后,不僅要關注其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對于身心健康發(fā)展也要重視。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齡段,其身心發(fā)展都會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身心發(fā)展?幼兒身心發(fā)展有什么特點,又存在什么個別...
    2021-09-08 閱讀全文
  •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今的教育都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幼稚園也不例外。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使幼兒健康的、全面的發(fā)展。而科學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時會與精神衛(wèi)生和身心健康構成矛盾,因此我認為不管...
    2021-09-06 閱讀全文
  • 心理因素影響孩子身高 導讀:孩子不長個,真是急煞人!心理學家說,心理不健康導致身體生長激素分泌降低,從而影響孩子身高。 小毛5歲,身高不足1米,父母為他做檢查,身體沒有疾病,兒童助長食物吃了很多也不管用。父母的身材不矮,但...
    2021-11-11 閱讀全文
  • 遺傳因素造成兒童自閉癥 自閉癥不是由于父母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醫(yī)學上并無定論,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閉癥的因素,則有下列幾項: 一、遺傳的因素 20%的自閉癥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
    2022-02-23 閱讀全文
  •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響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響 兒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期望不切實際 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
    2021-09-02 閱讀全文

影響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因素 父母有了寶寶之后,不僅要關注其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對于身心健康發(fā)展也要重視。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齡段,其身心發(fā)展都會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身心發(fā)展?幼兒身心發(fā)展有什么特點,又存在什么個別...

2021-09-08 閱讀全文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今的教育都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幼稚園也不例外。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使幼兒健康的、全面的發(fā)展。而科學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時會與精神衛(wèi)生和身心健康構成矛盾,因此我認為不管...

2021-09-06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不長個,真是急煞人!心理學家說,心理不健康導致身體生長激素分泌降低,從而影響孩子身高。 小毛5歲,身高不足1米,父母為他做檢查,身體沒有疾病,兒童助長食物吃了很多也不管用。父母的身材不矮,但...

2021-11-11 閱讀全文

自閉癥不是由于父母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醫(yī)學上并無定論,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閉癥的因素,則有下列幾項: 一、遺傳的因素 20%的自閉癥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

2022-02-23 閱讀全文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響 兒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期望不切實際 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

2021-09-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