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妙招應(yīng)對小“暴龍”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小麻雀教案 幼兒小故事大全 幼兒安全小故事

導讀:孩子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發(fā)脾氣,對什么都火的不得了,面對這種情境,家長要運用一些巧妙的招數(shù)來化解。

A“大動肝火”很正常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尤其兩三歲以后,脾氣似乎越變越大:想要的玩具,你不買,他發(fā)脾氣;他想出去玩,你不讓,他發(fā)脾氣……面對像“小暴龍”一樣的孩子,許多家長費盡心思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yīng),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發(fā)脾氣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從出生不久,一旦挨餓、生病,他會滿臉漲紅地大哭,他們最初的這種情緒反應(yīng)多和生理需要有關(guān)。但隨著年齡增長,情緒也進一步發(fā)展。尤其兩三歲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增強,不滿足的情況時常發(fā)生。然而,受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愿,他們很難通過語言與大人溝通,表達不滿情緒,往往只能“大動肝火”。到了七八歲,孩子又進入另一個階段,開始強調(diào)獨立性,很高調(diào)地向世界宣布——我長大了。

但是在家長眼里,孩子依然是個各方面都需要細心照顧的“小豆豆”,因此沖突不可避免。

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和消極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偶爾發(fā)發(fā)脾氣,是極其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家長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

家長要引導孩子說出內(nèi)心的情緒感受,應(yīng)該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幫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第一,人生的每次經(jīng)驗都會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使我們更有效地創(chuàng)造一個成功快樂的未來。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總是抱怨人生處處不如意。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則不斷進步、享受人生、心境開朗、自信十足。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應(yīng)該教導他懂得這個道理。第二,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總有別離的一天,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時候,應(yīng)該好好地對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帶給自己的好處,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樂趣。在它離去后,把美好的記憶好好保存起來,讓它在心里陪伴自己過好以后的每一天。

B測測你對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知道如何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和愛的橋梁,使孩子成長為更成功、更快樂的人嗎?在孩子鬧情緒時,你的反應(yīng)常是——

A.“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不要再發(fā)脾氣啦!”“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B.“你這個樣子像個男孩子嗎?真丟人!”“你再吵我就打你了!”“你自己做錯了事還耍脾氣,想挨打啊?”

C.“回你自己的房間吧,等氣消了再出來!”“愛哭你就哭個夠吧!哭夠了再來找我?!?/p>

D.(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喋喋不休地嘮叨。)“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已經(jīng)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測試結(jié)果

★A類——“交換型”父母:

你認為負面情緒有害,所以每當孩子有憂傷的感覺時,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補”好,卻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這些反應(yīng)后,孩子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既然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為什么我的感覺這么糟?”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在情緒上很容易產(chǎn)生壓力。

★B類——“懲罰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達哀傷、憤怒和恐懼而受到你的責備、訓斥或懲罰。你以為這樣不會“慣”出孩子的壞脾氣,或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帶來恥辱、被拋棄、痛苦、受虐待。所以,對于負面的情緒孩子是又憎恨又無可奈何。長大后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時,孩子會顯得力不從心。

★C類——“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既不否定也不責罵,而是“不予干涉”,讓孩子自己去找辦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靜下來。

因為沒有父母積極的引導,一個憤怒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有侵略性,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發(fā)泄;一個傷心的孩子會盡情和長時間地哭鬧,不知道怎樣去安撫自己和舒解自己。

★D類——“說教型”父母:

你以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負面情緒就會消失,所以你熱衷于滔滔不絕地講道理。

此時,孩子感到孤單無助,仿佛身處黑洞,得獨自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地訓導,只令他苦上加苦。

C如何應(yīng)對“暴脾氣”

既然孩子發(fā)脾氣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莫非家長就可以不管不問?也不是。孩子幾乎沒有什么情緒調(diào)節(jié)、控制能力,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讓他一味用“發(fā)脾氣”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不僅有損身心健康,還可能影響以后的人際交往、家庭和社會關(guān)系。為不合理需求發(fā)脾氣時,試試“消退法”。

【場景一】在商場的玩具專柜前,3歲的靈靈拿著喜歡的玩具不松手,但是看見媽媽仍不愿意買,他就撒潑、哭鬧,甚至摔東西。

孩子之所以發(fā)脾氣,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好面子,趕快買東西走人,還有的家長,當場就大打出手。這兩種做法都不對。喜歡的東西得不到,大人也會心情失落,這時孩子發(fā)脾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滿足他的不合理要求。否則,會強化他用發(fā)脾氣來表達情緒,甚至讓他感覺只要自己發(fā)脾氣就會什么事都如愿以償。

但是,家長當場大打出手或訓斥孩子也不行。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遇事家長怎么處置,他也會從家長身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3歲左右也是自尊心最初建立之時,家長當著別人的面對他進行批評,會損傷他的自尊。

家長可以走過去,用輕柔和同情的語氣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看見你這樣,我的心里也不舒服?!本瓦@樣分享他的情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拒絕你的關(guān)懷,你可以走開,一會兒再回來,仍然用同樣的方式跟他說話。用這種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對事情的立場是堅定的,但在情緒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訴孩子,他不開心,你也難過,因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應(yīng)的。不過,如果孩子需求合理,尤其家長曾答應(yīng)過孩子,就必須滿足孩子的要求。

平時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規(guī)定和要求。

【場景二】早上起床,6歲的明明正準備穿衣服,媽媽過來不問緣由,匆匆?guī)退┖?,他堅持要解開,重新自己來穿。可媽媽怕耽誤上學時間而不肯,明明竟發(fā)起了脾氣。

當孩子有了獨立的愿望,特別是在行為上要求獨立時,他們喜歡自己動手做事,也常用“不”來表示自己的獨立性。如果被家長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他們不僅會產(chǎn)生憤怒情緒而發(fā)脾氣,還會挫傷剛剛萌發(fā)的積極性。

為盡量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一方面,家長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規(guī)定、要求,以維護孩子逐漸發(fā)展著的獨立意識;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發(fā)脾氣了,家長要多鼓勵、引導,必要時為其做示范,然后讓他獨自再做一次,并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

培養(yǎng)移情能力,消除自我中心。

【場景三】最近,4歲半的游游特別容易發(fā)脾氣,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玩人家的東西,別人不給,她就搶奪,而自己的東西卻不肯借給別的小朋友玩,別人強行拿走的話,她又會大吵大叫,表現(xiàn)得很霸道。

嬰幼兒時期心理活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存在顯著的“自我中心”現(xiàn)象。家長不妨嘗試這些方法:向孩子傾訴情感。明確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很高興,你那樣做,我會很生氣等,并講清楚為何會產(chǎn)生這種情緒。這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歡樂或痛苦,還能學到表達情感的詞匯和表達情感的方法;教孩子換位思考。比如遇到一個孩子摔倒時,讓他回憶自己摔倒時痛苦的感受,從而換位體會他人的情緒。

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緒激動,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讓孩子捶打枕頭、撕紙、大吼等;或者放點音樂,進行戶外運動,既是一種釋放,也能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妙招對付霸道寶寶


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勸仍然無效,父母不妨對孩子來個不理不睬,在不會使孩子太難堪的情形下,堅決采取這個行動。

第二,引發(fā)孩子良好的行為。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為不好,父母則要設(shè)法引發(fā)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為。當孩子的良好行為出現(xiàn)時,則要鼓勵他,稱贊他,以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當霸道的孩子表現(xiàn)出禮讓溫和的行為時,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獎賞和鼓勵。

第三,設(shè)法使孩子發(fā)泄過剩的精力。平時要多讓孩子從事體力方面的活動,并給予適當?shù)妮o導,使孩子過盛的精力得以發(fā)泄,同時還可藉圖書、音樂熏陶孩子的性情,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讓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孩子在喂食、撫摸小動物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起愛憐弱小之心,霸道之氣會逐漸減少。

第五,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霸道的孩子認為霸道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這樣的孩子在孤單的環(huán)境里霸道行為顯得更為強烈,因此,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孩子間的社交活動,如生日聚會等,讓孩子在歡愉的氛圍中產(chǎn)生建立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欲望。

對付孩子哭鬧有妙招


都說小孩子越大越難帶,這是為什么呢?一般滿周歲的孩子就開始表示“憤怒”了,而且往往以“哭鬧”為手段,很多父母親對此束手無策。更痛苦的是,這種“斗爭”要一直延續(xù)到孩子長大以后。面對此種情況,家長們是否有應(yīng)對的妙招呢?

換個角度看“憤怒”

家長多數(shù)只了解“憤怒”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是,我認為幼兒的憤怒還有另一面積極的意義,它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的性質(zhì)。這種憤怒一般是在幼兒的身體、心理受到限制時所產(chǎn)生的反應(yīng),它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自我意識萌發(fā)所產(chǎn)生的向外、有沖力的情緒。他在向父母和外界宣告:我已經(jīng)是一個有獨立個性的“社會人”了,別把我當你們的附屬品,我有我的獨立性。可惜的是,很多家長都無視孩子的這種心理成長,或采取粗暴的形式,或表現(xiàn)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來處理這件事。

“哭鬧”有時是孩子的武器

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種場景:在超市買東西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沒得到滿足,于是他就大哭大鬧,甚至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開始時,父母不予理會,等到哭聲愈來愈大時,就會責備孩子。緊接著,周圍越來越多的人投來目光,父母開始感到尷尬,于是就不得不順從了孩子。于是孩子就在這種情況下懂得了一個“戰(zhàn)勝”父母的“秘訣”——哭鬧。下次,當他有要求時,他就會使出這個殺手锏,而父母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種以哭鬧作為武器來“要挾”父母的“戰(zhàn)爭”就像階梯似地逐步升級。這時,父母只有舉手投降一件事可做了。

善用你手中的“情感武器”

要知道,當孩子用哭鬧來提要求時,他會一面用手揉眼睛,一邊還偷偷從指頭縫里偷看你的反應(yīng)呢。而且我們要知道: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爸爸媽媽不愛他,這就是運用“情感武器”的有力依據(jù)。

方法1:冷處理法

劉艷工作很繁忙,她的女兒蓮蓮卻因為一件小事對她大哭大鬧。劉艷冷靜一想,不能打孩子。她決定采取“冷處理”,不理睬孩子的哭鬧,掉頭就走。孩子見哭鬧的對象都走了,就不哭了。等晚上下班回家,劉艷一反常態(tài),既不問寒問暖,也不親熱,而是冷冷地對女兒說:“蓮蓮,吃飯吧,早點上床睡覺?!边@時女兒感到惶惑了,感到不妙:媽媽不愛我了,平常媽媽不是這樣的呀。

終于,孩子受不了這種冷淡的場面,開口說:“媽媽,別這樣,我以后再不鬧了。”這時,劉艷才改變態(tài)度,認真地對女兒說:“孩子,你大哭大鬧,媽媽很生氣。你只要不哭鬧了,媽媽還是愛你的!”于是一切恢復了常態(tài)。這件事讓蓮蓮知道:哭鬧無用,這次無用,今后也無用。

方法2:低聲批評孩子法

批評孩子是講究技巧的。有的媽媽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以尖銳的聲音厲斥大聲哭鬧的孩子。結(jié)果是,你愈是歇斯底里,孩子將以更大的哭鬧作為回報。所以,責備孩子時要注意:聲音和語調(diào)一定要比平常說話聲低。這種方式意味著:你能夠突破孩子哭鬧的感性圍墻。用這種不尋常的口吻,可讓孩子感覺,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決定。其次,低音調(diào)促使孩子集中精神、全神貫注,可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忘記自己的哭鬧。另外,使用較低的聲音似乎在強調(diào)沒有第三者介入,只是我們母子之間的“私人聲音”,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這個方法建議家長不妨試試,效果一定不錯。

對付任性寶寶的奇法妙招


導讀:當孩子任性胡鬧時,給孩子兩種選擇:一種是不再鬧下去,將得到某種獎賞;一種是鬧下去,會受到處罰。孩子在聽清兩種結(jié)果后,通常會放棄吵鬧以獲得獎賞,這時父母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講明道理,讓他明白,正當?shù)囊螅改笗?;不正當?shù)囊?,鬧也是沒有用的。

很多人都說:“孩子越小越可愛,長大了就討人厭?!边@不,三歲的兒子詠詠,開始到處跑,更讓我操心了。不過對任性兒子我也有幾個妙招:

1、暫時不理睬。

兒子一看到他爸爸拿螺絲刀、剪刀,就高興得不得了,還拼命嚷著“給我玩玩”。

老公說,危險品,小孩不許動,他卻更有興趣了,不給他,就生氣,倒在地上哭,見老公沒有應(yīng)允,又開始砸東西。我們沉默,不理他。孩子懂得察言觀色,鬧了半天,還引不起父母的關(guān)注,一般就會“偃旗息鼓”,所以,有時我不理睬他,他反而會過來找我笑笑?;蛘哧P(guān)禁閉,讓孩子反思,意識到自己是犯錯誤了,關(guān)的時間不要長,但父母的態(tài)度要堅決,之后,再跟孩子講道理,說明不能這么做的理由。

2、轉(zhuǎn)移注意力。

有一次大冬天的,兒子居然乘我不注意,偷偷跑到衛(wèi)生間開水龍頭玩,把衣服都搞濕了。我想打他,然而冷靜下來后卻平靜地對兒子說,天太冷了,玩水會把衣服打濕的,冰冰的水浸到身體里去,會感冒、會得病,要吃藥、要打針了,我們一起出去讓太陽公公曬曬暖,玩玩球做做運動好不好?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高興地放棄玩水的念頭,而跟隨大人去打球。

3、賞罰并用。

當孩子任性胡鬧時,給孩子兩種選擇:一種是不再鬧下去,將得到某種獎賞;一種是鬧下去,會受到處罰。孩子在聽清兩種結(jié)果后,通常會放棄吵鬧以獲得獎賞,這時父母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講明道理,讓他明白,正當?shù)囊?,父母會同意;不正當?shù)囊螅[也是沒有用的。

不過應(yīng)注意,有時候,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固執(zhí)”只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yīng),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xiàn),父母不要一味指責、懲戒。哪些“固執(zhí)”行為是可以肯定的呢?

首先,孩子認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時候,會執(zhí)拗地“堅持真理”。比如,兒子到樓下的花壇玩,看到路人牽著一只小狗走過,他很喜歡小動物,就會有意識地跑過去看小狗,摸小狗。這時,我會講明不應(yīng)太接近小狗的緣由,然后說,媽咪抱著你,走近點瞧瞧它,寶寶還小,一定要有大人的保護。

其次,父母本來答應(yīng)做而違約的時候,孩子也會表現(xiàn)得很固執(zhí)。有一次,我答應(yīng)周末休息帶兒子去吃肯德基,但到了那天,兒子上火了,又趕上下雨,就沒有去,以為這么小的孩子一講過肯定就忘了,誰料他那天就不要我了,跟著他爸爸看白雪公主,還說媽咪騙人會長長鼻子。

最后,孩子的正當行為被忽視或粗暴干涉后出現(xiàn)的執(zhí)拗行為。例如:兒子睡覺時要看天線寶寶,然后看完一集又一集,10點多了,我就強制關(guān)了電視,拽著兒子上床睡覺。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會受到他的反抗,兒子于是就很不開心,哭鼻子鬧情緒。然后我拿著天線寶寶的書,給他講故事,說天線寶寶也是等太陽公公出來了才出去玩的,寶寶看一下,現(xiàn)在有沒有天黑。兒子說,天黑。我問天黑要干嘛?他回答說,天黑要上床睡覺。我說,寶寶睡好覺,明天媽媽帶你出去,像天線寶寶一樣散散步逛公園。于是兒子就乖乖睡覺了。

相關(guān)推薦

  • 午睡亂象的應(yīng)對妙招 各種哭鬧、自言自語、翻來覆去……你還在經(jīng)歷這些午睡亂象?讓我們來看看幼兒午睡難題如何化解。 在幼兒園??梢钥吹竭@些現(xiàn)象:吃完午飯后或者看見午睡值班教師時,小班幼兒有的開始哭哭啼啼,有的在床上翻來覆去,...
    2020-01-13 閱讀全文
  • 應(yīng)對暴躁寶寶方法要巧妙 生活中的小寶寶,有的很乖很聽話,但有的就很暴躁,我們經(jīng)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的欲望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發(fā)、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fā)作。暴怒發(fā)作中的孩...
    2021-04-01 閱讀全文
  • 三妙招教你應(yīng)對家里的小賴皮 兩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狀況決定了在一定情境下,他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寶寶“賴皮”無非是某個要求得不到滿足。當你確實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切忌強制性地壓制,不妨采取注意力轉(zhuǎn)移的方法。轉(zhuǎn)移注意力后...
    2021-03-19 閱讀全文
  • 十一招巧妙應(yīng)對孩子“詢問期” 孩子的智慧萌芽靠父母栽培,父母的知識與修養(yǎng)是影響孩子發(fā)展的因素。本文解答六個問題,供家長參考。 一、什么是"詢問期"? 3~6歲時的孩子,充滿了好奇心。經(jīng)常以"為什么?""怎么會這樣?"提出一連串的問...
    2021-03-31 閱讀全文
  • 應(yīng)對不愛睡午覺的小鬧騰的7個妙招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秩序敏感期,讓孩子在統(tǒng)一的時間睡午覺,其實是培養(yǎng)孩子集體意識與集體責任感的一種形式。盡管許多幼兒園每天都安排了午睡時間,但有些孩子卻怎么也不愿睡,怎么辦? 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
    2020-01-13 閱讀全文

各種哭鬧、自言自語、翻來覆去……你還在經(jīng)歷這些午睡亂象?讓我們來看看幼兒午睡難題如何化解。 在幼兒園??梢钥吹竭@些現(xiàn)象:吃完午飯后或者看見午睡值班教師時,小班幼兒有的開始哭哭啼啼,有的在床上翻來覆去,...

2020-01-13 閱讀全文

生活中的小寶寶,有的很乖很聽話,但有的就很暴躁,我們經(jīng)??吹接行┖⒆釉诩议L沒有滿足他的欲望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發(fā)、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fā)作。暴怒發(fā)作中的孩...

2021-04-01 閱讀全文

兩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狀況決定了在一定情境下,他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寶寶“賴皮”無非是某個要求得不到滿足。當你確實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切忌強制性地壓制,不妨采取注意力轉(zhuǎn)移的方法。轉(zhuǎn)移注意力后...

2021-03-19 閱讀全文

孩子的智慧萌芽靠父母栽培,父母的知識與修養(yǎng)是影響孩子發(fā)展的因素。本文解答六個問題,供家長參考。 一、什么是"詢問期"? 3~6歲時的孩子,充滿了好奇心。經(jīng)常以"為什么?""怎么會這樣?"提出一連串的問...

2021-03-31 閱讀全文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秩序敏感期,讓孩子在統(tǒng)一的時間睡午覺,其實是培養(yǎng)孩子集體意識與集體責任感的一種形式。盡管許多幼兒園每天都安排了午睡時間,但有些孩子卻怎么也不愿睡,怎么辦? 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

2020-01-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