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利用玩具發(fā)展寶寶的積極情緒的注意點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 幼兒園玩具的教案 玩具的幼兒園教案

導讀:提供玩具的內(nèi)容要恰當,難易要適中。過難的玩具,孩子難以成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沮喪、失敗和受挫的消極情緒;而玩具的內(nèi)容太容易,孩子的好奇心易于滿足,孩子會覺得沒意思。較為理想的玩具應內(nèi)容恰當,難易適中,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樹上的果子”,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激動、快樂、成功等積極情緒體驗。

利用玩具可以發(fā)展孩子的積極情緒,但是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提供的玩具要新穎、有趣。孩子一般喜歡色彩鮮艷、造型優(yōu)美、性能多樣的玩具。當然,這些玩具不一定都靠購買,可以引導和鼓勵孩子用新玩法玩舊玩具——通過拆裝、組合、搭配等,把舊玩具玩出新意來,給孩子提供一個變化無窮、新穎有趣的玩具世界,以發(fā)展孩子的積極性情緒。

二、提供玩具的內(nèi)容要恰當,難易要適中。過難的玩具,孩子難以成功,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沮喪、失敗和受挫的消極情緒;而玩具的內(nèi)容太容易,孩子的好奇心易于滿足,孩子會覺得沒意思。較為理想的玩具應內(nèi)容恰當,難易適中,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樹上的果子”,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激動、快樂、成功等積極情緒體驗。

三、引導孩子利用玩具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孩子游戲時總是輕松愉快的,成人應引導孩子開展有趣的游戲,發(fā)展孩子積極性情緒。一些需要其他孩子合作的游戲,如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結(jié)構(gòu)游戲等,成人可提供玩具,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邀請小朋友和孩子共同游戲。如成人可為孩子提供娃娃、家具、炊具、郵局和醫(yī)院用品等主題玩具,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開展角色游戲,如“娃娃家”、“醫(yī)院”等。在扮演角色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充分表現(xiàn)扮演角色的情感,如媽媽對待孩子的慈愛、醫(yī)生對待病人的熱情等等。

四、尊重孩子,積極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為。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愛惜玩具,剛買的玩具玩不了幾天就被拆散了。對于這種情況,成人如不加分析就橫加指責或打罵,極易使孩子產(chǎn)生委屈、壓抑、惱怒等情緒,豈不知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時拆散玩具往往是探究個“為什么”來滿足好奇心,這時,成人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能橫加指責。有時反而應該積極支持和鼓勵,引導孩子對一些舊玩具進行拆裝、組合,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

五、多給予表揚和激勵。對孩子玩玩具時表現(xiàn)出來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點滴進步,成人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贊許,使孩子體會到親情的愉悅。它有利于孩子樹立自信心、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孩子完不成任務時,成人要進行具體分析,必要時給予啟發(fā)和引導。切不可說一些喪氣話,流露出失望或激怒的情緒,更不能嚴厲呵斥和責備。否則,只能使孩子一次次產(chǎn)生失望、怨恨、冷漠等消極情緒,最終喪失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1-2歲寶寶情緒發(fā)展的6大特點


經(jīng)常聽到媽媽們的訴苦,說自己的寶寶變得不乖了,時不時地和媽媽們抗爭,沒原由地發(fā)脾氣或者哭鬧,弄得媽媽們焦躁不安。其實,這時候?qū)殞毺貏e需要媽媽們的理解和幫助,正確發(fā)泄情緒。要想做到這點,媽媽們首先就要了解1-2歲寶寶的情緒發(fā)展特點。

1.

寶寶的情緒主要與生理需要相關(guān)

1-2歲的寶寶還不能完全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生理感受,所以,當他餓了、渴了、尿褲子了或者拉便便了,他有時就會大聲哭鬧,希望媽媽能快點來幫忙。

2.寶寶容易沖動

很多媽媽都深有感觸,1-2歲的寶寶會突然拼了命地大哭起來,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這是因為寶寶這時的情緒具有沖動性,常常處于激動狀態(tài),來勢洶洶,不能自制,好像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

3.寶寶的情緒不穩(wěn)定

有一句話說:“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边@句話充分說明1-2歲寶寶的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對立的情緒在短時間內(nèi)互相轉(zhuǎn)換。

比如,寶寶因為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大哭時,如果媽媽遞給他一顆糖,他會立即笑起來,即使眼角還掛著眼淚。這就是“破涕為笑”。

4.寶寶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

1-2歲的寶寶不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xiàn),如語言、表情和身體動作,也不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情緒完全表露在外,絲毫不加控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一直到幼兒晚期,他們才有意識地克制自己的情緒。

5.與非生理性需求相關(guān)的情緒出現(xiàn)

1-2歲寶寶的情緒已經(jīng)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不再只有原始情緒了,與非生理性需求相關(guān)的情緒相繼出現(xiàn).

比如,因自主活動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焦急情緒;受到父母的表揚而產(chǎn)生的自豪;看起來比較“泛濫”的同情心,如看到別人笑他也笑,看到別人哭他也哭;看到新異事物表現(xiàn)出的驚奇情緒;做錯了事而產(chǎn)生的內(nèi)疚情緒;對沒見到過的東西產(chǎn)生恐懼情緒。

6.

愉快接納寶寶的“不乖”

1-2歲是寶寶獨立意識萌芽的一年,寶寶會從一個“乖寶寶”逐漸變成一個“小壞蛋”,他們開始不聽你的話,甚至和你反著來;有些事情哪怕自己做得一團糟,他們也要自己做,并且樂在其中……這些都是寶寶獨立的表現(xiàn),媽媽們要愉快接納,并用溫暖、積極的方式引導,陪伴寶寶度過這一年。

關(guān)注寶寶發(fā)泄情緒的方式


導讀:在面對孩子的負性情緒時,家長保持良好的情緒是關(guān)鍵。很多時候,雖然你的內(nèi)心是愛著的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氣了,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全然的否定、責備,而這會讓孩子忽略你講話的內(nèi)容,而關(guān)注你的情緒。

接受孩子的負性情緒

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也會郁郁寡歡、怒不可遏、無理取鬧,這很正常。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應接納孩子的負性情緒,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往往會說:“別這樣,你怎么這么不懂事?!逼鋵崳@樣的表述否認了孩子的不良情緒。這種教育方式非但不會使孩子真的沒有負性情緒,而且會助長孩子的壓抑和否認,而這種壓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時變成一定的神經(jīng)質(zhì)傾向,有些孩子還會發(fā)展出一些心理問題。事實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會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會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有難過的經(jīng)驗,才能理解他人的悲傷。所以,家長不要總是否認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更不要過分壓制孩子的表達,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后,當面對孩子的憤怒、煩躁等不良情緒時,我們就不難冷靜下來,傾聽孩子的表述,先弄明白孩子的激動在哪里,痛苦在哪里。在明白了緣由之后,我們再進行正確的引導。有父母說,孩子的負性情緒有時是無理取鬧,比如他到商場玩耍,看到東西一定要買,你不滿足,他就大哭大鬧,或者躺在地上耍賴。這里要了解的是,人的情緒變化,往往與個體需要的是否滿足密切相關(guān),包括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而人的需要會產(chǎn)生內(nèi)驅(qū)力,這是主動積極的心理特征,意味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需要。但當孩子一有需求不能滿足就哭,一哭家長就滿足了其要求,如此反復,孩子知道通過哭(孩子認為的努力)就可獲得自己的需要,所以愈演愈烈。這些與家長平時引導的錯誤有關(guān)。雖然作為父母,我們要接納孩子的全部,但這并不包括全部的缺點,該堅持時就應該堅持。當面對這種情況時,家長可以試著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進行解決,而不能因為覺得丟了面子,就打罵孩子或滿足孩子的要求。也有許多家長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往往會認為孩子太小,以后再教育,就放過了教育的良機。事實上,當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時,我們可以等待,但不能因此放過孩子的缺點。我們可以事后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討論,引導孩子更好地發(fā)展。

在面對孩子的負性情緒時,家長保持良好的情緒是關(guān)鍵。很多時候,雖然你的內(nèi)心是愛著的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氣了,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全然的否定、責備,而這會讓孩子忽略你講話的內(nèi)容,而關(guān)注你的情緒。比如,孩子本來已經(jīng)很懊惱自己考試考不好,在尋思著改進的方法,可是,你很生氣,把他痛罵了一頓。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考試不好”轉(zhuǎn)移到“媽媽在生氣”上。

當然,幫助孩子管理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情緒。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經(jīng)過長期努力,能夠讓積極情緒主導孩子的心境,并進而形成其“內(nèi)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時每刻發(fā)生的心理事件都會受這一情緒背景的影響,使之產(chǎn)生與這一心境相關(guān)的色調(diào)”。而這與家長平時的表現(xiàn)緊密聯(lián)系,有情緒良好,積極上進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陽光、快樂的孩子。

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

小池子:

孩子有負面情緒,我一般是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處理:

1、如果寶寶是擔心、害怕,我一般會以輕松的口氣告訴他不用著急,并用科學知識為他釋疑,緩解他的不好情緒。如有一次,他做噩夢了,告訴我:“很可怕,別人會笑我的。”我便告訴他每個人都有可能做噩夢,這并不丟臉,做噩夢只是因為我們平日玩太累或者睡姿不好造成的,只要我們注意就可以避免,而且噩夢本身不是真實存在的,即使很可怕也沒關(guān)系,因為它不是真的。有時候,我還會以感同身受的辦法來消除他的擔心,如我會告訴他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擔心和害怕,后來是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自己解決的等等。這樣的辦法我自認為還是管用的,并屢試不爽。

2、如果寶寶是無理取鬧,我一般是冷處理,放任他自我宣泄,并且不屈服于他哭鬧(不答應他的不合理要求),我會告訴他:“生氣會使人變丑變老,你不是想長壽嗎,這可對身體不利哦!”這樣之后,他往往會自討無趣而接受我的合理建議。

3、如果寶寶因為生病等或碰到挫折有一些小小的情緒,我則會比較寬容,給予耐心的安慰和勸告,并盡量滿足他一些要求,并會選擇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和游戲引導他,使他能夠從負面情緒中盡快抽離出來。因為,我認為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我知道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聲音

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問題

關(guān)注情緒發(fā)泄方式

眺爸:

孩子有負性情緒是很正常的,我們應該關(guān)注他發(fā)泄情緒的方式。

1、大人處理負性情緒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卻說地不好,會讓孩子學會遷怒“旁物”。

2、負性情緒宜“疏”不宜“堵”。哭鬧是孩子發(fā)泄情緒的本能,如果發(fā)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讓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緒。父母要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點再和他講道理,千萬不要因為怕在外人面前“丟面子”而使用強制手段。

3、從不斷的“較量”中讓孩子明白:哭鬧是達不到目的的!父母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決不輕易妥協(xié)。

4、小孩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可以試試用冷處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進行疏導。注意冷處理的前提是時刻關(guān)注孩子情緒上的變化,而不能把孩子丟在一個無人看管的地方。

5、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比如:用不理睬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教育是一個持久的過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孩子做好榜樣。

教孩子正確表達心情

zmeeting:

做家長自己平常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并把各種情緒的詞教會孩子。同時,要關(guān)注孩子,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問題(生活問題反而不必太關(guān)注,讓她自己折騰好了)。

那天晚上,女兒與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先是哭爸爸欺負她??拗拗?,她突然極傷心地說:為什么我的工作總是做不好?這樣我才慢慢問出來她在幼兒園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會煩她不講理,就問不出后來的事情。所以孩子常常會有情緒壓抑,如果一段時間孩子突然不想上幼兒園,或容易哭泣、發(fā)脾氣,家長就要細心觀察、交流,找到真正的原因。同時也告訴孩子,有不順的事及時表達,或者把不好的情緒通過幽默的方式、運動來宣泄出去。否則,情緒會壓抑,壓抑多了對身體不好。

有一本“巴巴國王”系列童話,其中有一本是用童話故事教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建議大家看看。

我的女兒現(xiàn)在不但能表達情緒,還很關(guān)心我的情緒,比如最近我因為考試很焦慮,她就經(jīng)常來安慰我:“媽媽,你看書還真認真,你肯定能考好的。”“媽媽,你很著急嗎?那跟我一起唱歌吧:我真的很不錯,我真的很不錯,我真的真的很不錯……”

寶寶的情緒發(fā)展到情感體驗


導讀:孩子長期與親人分離、家庭破裂、家庭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以及缺乏母愛等,都會影響幼兒情緒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必須讓他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要使家庭和睦、父母情緒良好,生活中充滿愛。只要孩子有了樂觀向上的情緒,就會充滿熱情去學習和探索,經(jīng)受得住失敗的挫折。

隨著孩子心理的發(fā)育,孩子的情感也在發(fā)展。進入了幼兒期,孩子的情緒已不再取決于自身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了,而發(fā)展到較為復雜的情感體驗,如受到父母的責備會引起痛苦、受到父母的贊賞而高興,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社會情感增多,將近1歲時,嬰兒開始表現(xiàn)出最簡單的同情感,這時他會因看到別人笑而笑,看到別人哭而哭,這種最簡單的情感共鳴是高級社會的情感的基礎(chǔ)。到了幼兒期,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與外界交往的機會增多,孩子在成人交往過程中,初步接觸到社會對人、物和事的好,壞、美與丑等的評價,因此,高級的社會情感開始萌芽,通過成人的語言強化如“好”、“不好”,“乖”、“不乖”等,有了最初的愛與恨的體驗。

針對這時期孩子情感發(fā)育的特點,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而又穩(wěn)定的情緒。當孩子在玩耍時,受到挫敗后,要給予鼓勵和安慰。取得了一點進步后,要給以表揚和肯定,太多的訓斥和責備會破壞孩子的情緒。情緒的發(fā)展會受到環(huán)境影響,受到大人情緒的影響。孩子長期與親人分離、家庭破裂、家庭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以及缺乏母愛等,都會影響幼兒情緒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必須讓他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要使家庭和睦、父母情緒良好,生活中充滿愛。只要孩子有了樂觀向上的情緒,就會充滿熱情去學習和探索,經(jīng)受得住失敗的挫折。

寶寶玩具多了會影響注意力


研究發(fā)現(xiàn),閱讀對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幫助,與此相反,電腦和電子游戲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因為它們剝奪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這些正是孩子們最寶貴的天性。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日前發(fā)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玩具過多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這些學者全都是“0—3歲項目”的成員,該項目受美國政府資助,專門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計劃。學者之一克萊爾·勒納說,“給孩子們過多的玩具或不適當?shù)耐婢邥p害他們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會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顯得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并從中學到知識。”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凱茜·茜爾娃所做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觀點。她歷時數(shù)年,對3000名年齡在3—5歲之間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與他們一起閱讀、唱歌和游戲的時間更多,要比那些家境優(yōu)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茜爾娃認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而當他們精力不集中時,就不能更好地學或玩。”

同樣是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奧漢·伊斯梅爾對此深有體會。去年圣誕節(jié),他10個月大的兒子卡梅倫收到了大量玩具禮物,結(jié)果卻變得“不會玩兒了”。“他不停地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分鐘就放下,再拿起另一個,沒過多久又失去了興趣,最后往往是拿起一只拖鞋之類的東西來玩,而以前他每個玩具能玩上十幾分鐘?!?/p>

其實已經(jīng)有許多家庭開始限制孩子們玩玩具了,梅芬薇·亞歷山大夫婦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共有6個女兒,最小的4個月,最大的14歲。夫婦倆都鼓勵她們到戶外活動,如果在室內(nèi)玩,就讓她們玩紙板游戲而不是芭比娃娃,他們認為太多的玩具反而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一個牙醫(yī)芭比只能作為一個牙醫(yī),而紙板游戲則有無窮的變化。”辛辛那提大學兒童教育教授邁克爾·馬龍也認為,“玩具并不是多多益善。合理地控制玩具數(shù)量,可以促使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或交換玩具?!?/p>

至于孩子們到底應該擁有多少件玩具,專家們的意見還不統(tǒng)一,但許多人認為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兩打(24件)就足夠了。但這其中不包括圖書。研究發(fā)現(xiàn),閱讀對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幫助,與此相反,電腦和電子游戲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因為它們剝奪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這些正是孩子們最寶貴的天性。

提升寶寶注意力需注意兩點


主持人:還有關(guān)于智力發(fā)展方面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可能1到2歲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可能很分散,他可能在一個忙碌的環(huán)境下自己很專注,但是往往保持不了一個很長的專注力。

夏弘禹:這是很正常的,比如8個月到16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玩具或者新鮮的東西的注意力維持3、5分鐘是正常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去體驗非常多的物體,對物體充滿了興趣,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寶寶在7個月以前,媽媽抱著吃飯沒問題,一到8、9個月他看到什么都會抓,這就是寶寶對物體開始有非常大的興趣。

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因果相關(guān)性,就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要了解身體跟物體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所以什么東西都要去碰、去抓、去摸。所以這個階段家長第一件事,就是要確保孩子的安全,任何能夠傷害到孩子的東西盡量不要拿到,剪刀、針、刀子都不能放在桌上。這個階段孩子會對什么感興趣,會想玩電話,會把紙巾一張一張拿出來,他看到紙會撕,看到什么東西都會去碰、去摸,這是正常的,所以盡量讓孩子去體驗這些東西。在體驗這些東西的過程中,家長最重要的是告訴他,這個物體跟他有什么相關(guān)性,杯子是用來稱水喝的,紙是用來寫的不是用來撕的,盤子是用來放菜的,告訴他所有東西。當然也可以做給他看,同樣也可以用口述、用語言,雖然他不懂,但是可以通過你的語言、動作慢慢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要多重復。

主持人:該不該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呢,既然您剛才說是一個正常的發(fā)展過程,是不是要讓他有專注力要讓他專心做一個事情是跟他相悖離的呢?

夏弘禹:幫助孩子的專注力有兩個做法,第一,家長親自參與,陪著孩子,第二,用鼓勵的方式維持孩子對游戲或者物體的興趣。比如,當孩子第一次拍手的時候,周邊的大人都用笑聲、鼓勵鼓掌,孩子會很開心,因為他得到鼓勵的時候還想做給別人看。家長的參與、家長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等于3歲前要建立內(nèi)在的邏輯思維的能力。

夏弘禹:孩子從出生那天到2歲半、3歲以前會對三種東西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一個是人,一個是物,一個是事,他開始了解到這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慢慢懂得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懂得人的角色,不同的人跟他之間怎么互動,這個跟社交有關(guān)。第二個,物體。8到16個月孩子對物體非常感興趣,他想要知道物體跟他有什么關(guān)系,這些物體怎么用,如何互動。第三個,事。洗澡、吃飯、睡覺都是事情。到了2歲半、3歲之后他把人、物、事的邏輯建立起來了。爸爸這個人每天早上帶著公事包這個物體去做上班這件事情,所以他知道這個公事包是跟爸爸邏輯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邏輯就開始產(chǎn)生了。

怎么建立邏輯呢?通過故事書,為什么3歲的女孩子沒有人喜歡穿黑色,因為只有巫婆才會穿黑色,所以他們會穿白色、紅色、粉色紅,為什么?因為故事書里面的公主會穿這樣的衣服,故事會讓孩子去建立邏。為什么希望孩子2歲就開始讀故事,因為故事可以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幫他建立對人、物、事的邏輯。3歲以后,這個邏輯感慢慢增強,孩子再進入幼兒園,開始獨立學習。

相關(guān)推薦

  • 怎樣積極改造寶寶的消極情緒 導讀:改造一個性格畏縮且消極的孩子,父母首先應制造一個沒有壓力、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一起嬉戲,彼此之間便沒有自卑感,這樣能使他們主動開口。如果讓這類孩子與年紀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
    2021-10-14 閱讀全文
  • 寶寶語言發(fā)展要注意的關(guān)鍵點 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能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fā)幼兒的語言智能呢?根據(jù)兒童學習語言...
    2021-08-10 閱讀全文
  • 1-2歲寶寶情緒發(fā)展的6大特點 經(jīng)常聽到媽媽們的訴苦,說自己的寶寶變得不乖了,時不時地和媽媽們抗爭,沒原由地發(fā)脾氣或者哭鬧,弄得媽媽們焦躁不安。其實,這時候?qū)殞毺貏e需要媽媽們的理解和幫助,正確發(fā)泄情緒。要想做到這點,媽媽們首先就要了...
    2021-10-11 閱讀全文
  • 玩具促進寶寶發(fā)展 導讀:嬰兒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玩耍,所以玩具是嬰兒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侶和快樂的源泉。孩子若缺少了玩具,就會感到寂寞,沒有事干,精神無所寄托,于是,有的就吃手掌,有的甚至胡鬧;如果沒有玩具,...
    2021-08-13 閱讀全文
  • 如何利用積木來發(fā)展寶寶的思維 如今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會給寶寶買積木這種嬰兒玩具。事實上,積木游戲可以幫助小孩認識形狀、鍛煉數(shù)理邏輯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力等。我們發(fā)現(xiàn),積木能夠讓寶寶更快地認識幾何形體。 尤其是年齡在2-3歲的寶寶,能夠讓...
    2019-12-16 閱讀全文

導讀:改造一個性格畏縮且消極的孩子,父母首先應制造一個沒有壓力、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一起嬉戲,彼此之間便沒有自卑感,這樣能使他們主動開口。如果讓這類孩子與年紀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

2021-10-14 閱讀全文

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能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fā)幼兒的語言智能呢?根據(jù)兒童學習語言...

2021-08-10 閱讀全文

經(jīng)常聽到媽媽們的訴苦,說自己的寶寶變得不乖了,時不時地和媽媽們抗爭,沒原由地發(fā)脾氣或者哭鬧,弄得媽媽們焦躁不安。其實,這時候?qū)殞毺貏e需要媽媽們的理解和幫助,正確發(fā)泄情緒。要想做到這點,媽媽們首先就要了...

2021-10-11 閱讀全文

導讀:嬰兒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玩耍,所以玩具是嬰兒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侶和快樂的源泉。孩子若缺少了玩具,就會感到寂寞,沒有事干,精神無所寄托,于是,有的就吃手掌,有的甚至胡鬧;如果沒有玩具,...

2021-08-13 閱讀全文

如今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會給寶寶買積木這種嬰兒玩具。事實上,積木游戲可以幫助小孩認識形狀、鍛煉數(shù)理邏輯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力等。我們發(fā)現(xiàn),積木能夠讓寶寶更快地認識幾何形體。 尤其是年齡在2-3歲的寶寶,能夠讓...

2019-12-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