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方式應完美融合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幼兒感恩父母活動總結“你這樣教育孩子不行,作業(yè)沒有做完,怎么能玩?”“教育孩子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能實行獨裁啊,要講求勞逸結合,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語言在父母雙方的對話中經(jīng)常可以聽到,而孩子則是傻傻地看著父母的爭吵,然后等待最后的一致“宣判”。
夫妻倆為了教育孩子而爭吵,可能是家庭教育傳統(tǒng)的解決之道,就是在家庭里什么都要達成一致,要不然父母必有一方暫時退出。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完美融合或許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會更好。
有兩個聲音,并不代表互相抵抗,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完美融合的。把決定權給孩子,由孩子自己決定,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娛樂,這也鍛煉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動聽命。最終聽取多方意見后的決定,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執(zhí)行?!緒WW.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獨立性差、依賴心理較強。但是新一代的孩子中乖孩子多,有獨立精神的少。因為他聽不到不同的聲音,自我思考和判斷能力也不完善。試想,在家庭環(huán)境中只有一種教育的聲音,那么孩子就會以為這就是對的,從來不用去思考和選擇,只需要聽從。
其實夫妻倆首先要明確,彼此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樣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來商量孩子的教育問題,能盡量避免爭吵。萬一有爭吵,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會讓夫妻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有面子,必然會使爭吵升級,影響夫妻感情,乃至家庭和睦。
父母的意見不同,但又彼此認同對方,那么在孩子面前就是和諧的兩個聲音。這樣更有助于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學會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當然,夫妻共同教育也是值得推崇的,如果有人退出教育,那么就少了監(jiān)督者,一雙眼睛看到的,總比兩雙眼要片面得多。更何況,心理學早就驗證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爸爸,也需要媽媽。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達成同盟,但無須達成一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育兒方式大碰撞
孩子不聽話時,該怎么管教?父母常會因教育方法不同而產(chǎn)生分歧。專家認為,如果父母雙方的目標一致,就應學會合作,互相尊重,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碰撞一:老好人和“獨裁者”
情景:爸爸由于工作需要經(jīng)常出差,媽媽則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媽媽常常要求孩子游戲完收拾好玩具;但是偶爾在家的爸爸,即使發(fā)現(xiàn)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也很輕松地說,讓孩子隨便去吧!
專家意見:當爸爸在家時,媽媽要多給他機會來管教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爸爸的管教方式與自己不同,可以在孩子睡著后進行探討。力求掌握一個原則:“誰先說話,就讓他把話說完。”其實,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能讓孩子學到不同的東西,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識到,對于同一種情況,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
提示:任何時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管教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尊重父母的意見。
碰撞二:嚇唬還是順從
情景:5歲的妞妞游戲完后從來不收拾玩具,家里總是攤得亂七八糟的。媽媽認為,當孩子游戲結束,自己可以幫她一起收拾玩具,這樣,能讓孩子玩得更盡心;爸爸則從來不會這樣縱容女兒,如果女兒拒絕收拾玩具,他就會威脅女兒說要把玩具都扔掉。
專家認為:5歲大的孩子確實應該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媽媽可以適時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她產(chǎn)生做事情的動機和理由,例如,“把玩具收拾好了,你就可以下樓去玩一會兒?!弊尯⒆用靼鬃鳇c力所能及的家務,不但自己有成就感,還能讓全家人開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yǎng)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如果孩子偶爾忘記收拾玩具,爸爸媽媽應該平靜地告訴她,接下來的幾天,她就不能再玩這些玩具了。
提示:如果父母已經(jīng)確定用獎懲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收拾玩具,那么一定不要食言。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自覺遵守約定,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碰撞三:懲罰還是不理
情景:如果事情并沒有按佳佳的想法進行,他準會大喊大叫或者大哭大鬧一番,以示不滿。每到此時,媽媽會認為孩子的情緒太激動了,該給他點“面壁思過”的溫柔懲罰;可爸爸卻不這么想,認為媽媽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安靜不了10分鐘,最好的辦法是不搭理他。
專家認為:因為孩子的行為不夠好而懲罰他,不但不能教會他什么才是正確的,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使孩子覺得自己眾叛親離,無法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視和關愛。所以讓孩子“面壁思過”、任其哭鬧,還不如采用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的方法,不用擔心擁抱會助長孩子的壞行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情緒好起來,當他安靜下來后,再告訴他哪種做法更好。
提示:通常情況下,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可以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采用擁抱和慢慢聊天的方法,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會安靜下來。
碰撞四:引導還是體罰
情景:2歲的蒙蒙經(jīng)常亂發(fā)脾氣,無論是不想吃東西還是不愿穿褲子,他都會大吵大鬧。爸爸認為,采用體罰才能讓蒙蒙改掉這個毛病,讓他聽話,自己就是從小被打出來的;可媽媽反對爸爸的觀點,但她的溫柔方式也并沒有讓蒙蒙發(fā)生任何改變。
專家認為:以蒙蒙這樣的年齡,有這些行為是正常的,這種“挑釁”行為完全來自于成長的力量。當他揮舞著小手說“不”的時候,他感到了自己的力量。
當爸爸媽媽了解了這一點后,還必須接受一個觀點:堅決不能打孩子!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要想改掉蒙蒙的壞脾氣,爸爸媽媽應給予蒙蒙更多的關注,并讓他多注意那些“大孩子”的行為,例如,自己吃東西、唱歌,自己做游戲等。
提示:當孩子發(fā)脾氣時,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有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當他不愿穿褲子時,給他講他最喜愛聽的故事,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被故事所吸引,情緒就會安靜下來,一切會變得簡單起來。
育兒心得:教育方式?jīng)Q定父母之愛
育兒心得:教育方式?jīng)Q定父母之愛
初為人母,我沒有任何育兒的經(jīng)驗,和孩子打交道不是件簡單的事,沒有規(guī)律去尋找,也無據(jù)可依,稍有差池,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可能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更嚴重的是,如果沒有及早的感悟,也許自己對于這個傷害是全然不知的。如此,教育孩子,在生活點滴中的積累與反思是至關重要的前提。
兒子軒軒轉(zhuǎn)眼要步入小學了,這幾年的成長,進步可觀,我便小作心得,匱乏之處,也請見諒。
在我看來,育兒的本質(zhì)不但是教育孩子也是自我修行和完善的過程,也有人說,其實,跟孩子比起來,父母更需要教育。知不足者好學,學然后知不足。學習和思考,是成長的基礎,而成長,不只是孩子的專利,亦是父母。
在軒軒咿呀懵懂的時期,作為媽媽本能的呵護,我不停的引導他,這個東西是不可以碰的會有危險,那件事是不可以做的會引起麻煩,那個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會不健康,我精心給他準備了合適的玩具,提供了安全的場所,健康的食物,各種有利于安全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我都爭取給他,樂此不疲,也眼見他的快樂。隨著孩子的思想意識逐漸增強,我還在為他指出這件事不能這樣而應該那樣的時候,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說東,他偏是西。其實是孩子內(nèi)在的主動性已經(jīng)萌芽,使得不再愿意接受我的叮嚀,可當時我還沒有這個意識的,自認為孩子長大了便不愛聽話,我必須要嚴加管教……
后來的經(jīng)歷,軒軒并沒有因為我的嚴肅說教或者好言相勸而適可而止,在我頭疼百思不知如何教育三歲孩子的時候,一篇文章——控制是最壞的教育,使我驚醒,該適可而止的原來是我。
也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認識到,我不可以片面的根據(jù)自己的認知來教育孩子,育兒必須看清孩子成長中的變化,不要以為自己的叮囑可以給他真知和捷徑。就像在孩子出現(xiàn)自主意識的階段,我急切的想把我的認知和規(guī)則告訴他,總希望以我的喜惡去影響他。沒有給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間,沒有鼓勵和尊重,過多是的干擾或者說限制,孩子不是反抗就是屈從,抹殺的不只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更是他的自尊和人格。
可是問題還沒完全解決,控制不可以用,那就需要放手嗎?但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那么,應該如何掌握。我總結,還是要拿捏火候,把握一個度,是放手而不是放任。不可以聽之任之,更不是無規(guī)無矩,孩子需要我們的建議,引導,支持,而孩子,同樣有權采納或者拒絕我們。
沒錯,孩子有權拒絕,這里又會發(fā)現(xiàn)育兒經(jīng)中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父母與孩子的平等關系,現(xiàn)在大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認同這個平等,但是真正能行之已然的又有多少。我認為,平等,不一定非得把孩子當成朋友,只要清楚孩子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判斷,發(fā)言,選擇和擔當?shù)臋嗬?/p>
我一個朋友說,平等這個問題等孩子長大點才會顯現(xiàn),現(xiàn)在學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你跟他講平等,還不被他翻了天。
怎會無法平等,說穿了,那是因為你不愿褪去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不愿放下父母的架子和權威,更不愿意被孩子拒絕你的要求。請試著讓自己懷一顆謙遜的心,而不是成為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具有完全操控權的君主,所以,如果你意識到傷害了孩子,請跟他表達歉意。
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要和孩子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傾聽來自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我準備了耐心。其次要給孩子自己選擇和實踐的權利,我又準備了信心。最后是面對結果,平等看待,好與壞都是收獲,我準備的是平常心。締造美好的親子關系,平等比愛更重要,滿足孩子對平等的渴求,不僅要俯下身,更要俯下心來,盡最大可能給孩子以平等,甚至比盡最大可能給孩子愛更重要。
所以我是這樣做的,把軒軒當成家里的重要一員,也會讓他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聽聽他的想法,盡管有時候是語無倫次,牛頭不對馬尾,但他津津樂道足以,有時候指出我的失誤也著實有些道理。還有去超市買東西,他有自己的儲蓄罐,取一些出來,可以買少量適當?shù)氖澄锖屯婢?,事先畫好購物清單,結賬后他也會提好自己的購物袋,回家自己分類整理他的物品,長久下來,他對于自己是家里小主人的身份更加明確。
然而還有一位媽媽說,我們始終都無法和孩子平等,我們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大人可以吃苦,難道也要讓孩子同我們一起吃苦嗎?
是呀,這才是平等關系中最難突破的,寵愛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舉個非常現(xiàn)實的例子:餐桌上,軒軒的奶奶給我夾了一個雞腿,我立馬拿起來給軒軒,孩子喜歡吃的,給他吃。奶奶說,對對,我怎么忘了小孫子。此時,孩子正在一旁盯著我們……后來我覺得很糟糕,軒軒當時內(nèi)心捕捉到了什么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在外面爭取到的榮耀或者只是看到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也會想著給家里的孩子帶去,好像我們有責任給孩子最好的,是嗎?然而,答案是否定的,恰恰是這份所謂的責任,打破了平等的關系。
后來我悟道了,前面的媽媽說了,難道孩子也要一起吃苦?
當然是。
我們從來都沒有欠孩子的,孩子也不欠我們的,所以我們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但是如何運用合理的方式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也得仔細琢磨。身教大于言傳,關鍵也不在于你說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我在實踐中讓軒軒慢慢有了體會。比如他的游戲室,偌大的房間,之前可以說是踏腳不進,真的不是我懶惰,即便是每天給他整理。后來我就不干了,得想方法,我跟他說:軒軒,這間房間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我現(xiàn)在給你,這是鑰匙,你保管好,當然你更是這些玩具圖書的主人,以后你自己把它們擺放整理好,并且希望你愛惜。他心不在焉的答應,一邊玩著,嘴里還嘟囔:這些玩具本來就是我的……結果第二天回家,不出所料,還是一團亂。晚上,他入睡后,我就開始整理,千萬不要認為我在妥協(xié),這才是方法的第二步,我花一個多小時,把只要能裝進櫥柜和抽屜的東西都不留在外面,然后擦好桌子拖好地板,整個房間便寬敞了。兒子起來后有點傻眼,問我,媽媽,我的玩具呢,你給我扔了嗎?我知道他會這么說一定是因為昨天答應的事卻沒有行動而底氣不足。我打開櫥柜,兒子你看好了,玩具也有家,我只是把它們送回了家,以后也請你找它們出來玩好之后,記得送它們回家,并且負責打掃它們的家。到這里,我給他建立的責任和擔當,沒有抱怨和強迫,他也認識到了。但是,還沒有完,如果提醒一次就立馬做到那就不是孩子了,在他不能很好的歸位后,我故意給他的玩具搬了家,這樣他隨手拿不到,就跑來問我。方法的第三步,我盡量禮貌的回復,抱歉,媽媽不知道你的擺放習慣,但是房間又亂了,這個東西我就放在了左邊柜子第二個抽屜,那個我放在……所以,你如果想立馬拿到你要的東西,知道應該怎么做了嗎?直到現(xiàn)在,兒子的整理能力很強,分類擺放也越來越有規(guī)律。當然我也省力了許多。
所以,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yōu)樗趽跻磺酗L雨,給他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條件,自己卻含辛茹苦,還會有利于他的成長嗎?等孩子大了,弊端也就出現(xiàn)了。歸根結底這樣的不平等還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也會消磨了他人生的斗志。
最后還有一點,我認為在我兒子成長中至關重要:調(diào)節(jié)家庭成員的育兒觀念和協(xié)調(diào)各種育兒矛盾。
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家庭氛圍和環(huán)境的構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性格和情商的成長可謂舉足輕重。家庭環(huán)境的范圍其實是很廣泛的,可以包括,成員各自的相處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怎樣控制情緒,怎樣得當表達能使得劍拔弩張的局面及時控制或者出現(xiàn)轉(zhuǎn)折。
大家有沒有感覺,在孩子沒出生前,我們的家庭關系比較和諧,即使偶爾有些小矛盾,也能很快化解,一旦孩子出生,問題接踵而至,孩子成了家人關注的焦點,長輩們總喜歡用他們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來指導我們年輕父母的育兒方式,然而我們這一代與父母或祖父母的代溝豈是寥寥幾句能跨越的,育兒觀的不一致,加之面對關于孩子的突發(fā)事件的急促性,沒有事先商量或者事后調(diào)節(jié),那么矛盾開始凸顯了,這個矛盾本身就是一把利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控制好它,就會刺向我們的孩子。
其實,要認識到在家庭育兒矛盾中沒有真正的對與錯,有的只是合適與否。家人誰都愛孩子,誰也都會有壞情緒,我們都是普通的人,長輩的思想更是固有滯后,如果有氣憤想表達,記住,孩子正在看著,在張口的一瞬間,能冷靜下來,嘗試換一種效果更好的溝通方式,結果就有轉(zhuǎn)機。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從小在和諧溫馨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比一個在爭吵的家庭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不管是情商還是性格方面都會勝人一籌。
總而言之,孩子成長的過程也伴隨父母的,我們首先要很好的了解自己,善于改變自己,在這個基礎上再談養(yǎng)育。育兒就必須懂得孩子成長的變化規(guī)律,必須不斷拓展思維,不要以為自己愛孩子,就可以正確無誤的對待他,也沒有哪一種養(yǎng)育方法是絕對正確的,只有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完美的詮釋我們對孩子的愛。
父母應怎樣教育孩子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余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方法
1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
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梢姶笕说难詡魃斫陶娴暮苤匾?/p>
3
大人的意見要統(tǒng)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tài)度也要統(tǒng)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shù)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4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yè)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F(xiàn)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fā)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
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
大多數(shù)的家長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這個“望子成龍”或“盼女成鳳”的希望能否成為現(xiàn)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保改甘呛⒆拥牡谝晃弧袄蠋煛?,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成為“獨生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教育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時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發(fā)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說“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應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設家庭民主化,即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兒童在家中的權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寵愛嬌慣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是尊重,是溺愛。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yè)、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都對孩子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zhì)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1. 2
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2. 3
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yǎng)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五、教育子女“全面發(fā)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處在這個激烈競爭時代的人,若沒有知識和專門的技能及各種能力,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家長應教育子女不僅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還應積極參加其它各項活動,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應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我們家長一定會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3. 4
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并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nèi)ゲ┪镳^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探索愿望。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fā)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yè)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么。多數(shù)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游,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jīng)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4. 5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么,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么內(nèi)容,并且留了什么作業(yè)。
5. 6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并把所有的作業(yè)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對詞匯的學習,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6. 7
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
家長需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huán)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shù)。如果孩子是個全優(yōu)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么,那么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wǎng)?”
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輔導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做作業(yè)才使成績不發(fā)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7. 8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
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后,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yōu)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并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不斷進取。
1、讓孩子喜歡受教育。作為一個家長,你認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教育本身,讓他們認為受教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我希望孩子們每天上午是帶著笑容去學校,下午又帶著笑容回來?!币尯⒆觽兿矚g受教育,要做到這點真不容易。家長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有多久?每天早餐的時間是一定和孩子們在一起的,下午放學后,和孩子們一起喝下午茶,聽他們講一些學校里有趣的事情??梢哉f只要孩子想和家長在一起,家長就會和他們在一起。所以家長安排工作的時間基本上都是上午9點至下午3點,因為那正好是孩子們上學的時間?!?/p>
2、性教育和上網(wǎng)。對于國內(nèi)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會感到有兩個困惑的難題:一個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另一個是對孩子上網(wǎng)如何控制?!靶越逃苋菀?,就是全家包括孩子一起觀看介紹人體知識的錄像,和孩子一起學習人體知識,就這樣,很簡單。關于上網(wǎng)的問題也很容易處理,把孩子們的電腦和家長的電腦連在了一起,所以孩子的電腦是受家長電腦的監(jiān)督的,他們上網(wǎng)的內(nèi)容讓家長都很清楚。”
3、和孩子沒有什么代溝,除了在玩電腦游戲的選擇上有分別之外,并不存在代溝的問題。。
4、有關分數(shù)、愛好和期望。對于孩子們的考試分數(shù),家長還是比較重視的,因為“這也反映出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孩子考試分數(shù)不理想,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有必要的話和學校聯(lián)系,找出分數(shù)不理想的原因?!睂τ诤⒆觽儛酆玫呐囵B(yǎng),要基本上是不干涉他們的。既然是愛好,只要沒什么壞處,只要他們喜歡就行了。孩子們自己對未來是什么期望,但是不管他們將來做什么,對于現(xiàn)在來說,教育孩子們有良好的行為和禮貌是很重要的。”
8. 9
每一個家長要做的
作是鼓勵孩子們,去聽他們說話,從而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并把時間留給孩子。最后,作為一名家長要時刻保證孩子在正確的軌道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