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
發(fā)布時間:2021-10-09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能數(shù)兩倍以上的數(shù),就意味著她真的理解更多的數(shù)學嗎?說實話,她只是記得一些按次序的數(shù)而已。除非孩子們知道如何數(shù)數(shù),因數(shù)數(shù)是數(shù)學的一個方面。
在孩子成長時候他們自己開始數(shù)數(shù),他們從每天的經歷中學習長度、質量、時間、溫度、錢幣和更多的東西。通過手工操作,孩子們擴大了對數(shù)學的真正理解。大人應該認識到按次序分類和排放物體的游戲實際上是孩子在數(shù)學上的早期經驗,即使他們看上去不太喜歡幾何!
這里是每天給孩子們開始思考數(shù)字的機會:
都是關于我
孩子們?yōu)橹浪麄冏约旱牡刂泛碗娫捥柎a而感到自豪。很早的時候,孩子們就能確定他們的年齡。他們想知道他們的高度--多少尺多少英寸。把一個孩子放在稱上,就有機會讓孩子比較英鎊與盎司,重與輕。孩子們可以學會他們穿多大號碼的衣服,并且能判斷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這是在"空間關系"上的早期訓練)。
做飯
大人每次在準備做飯時,他們要倒水、稱面粉、分開放置、估計時間和看菜譜。為什么不讓孩子們參與這樣的活動?在他能倒蛋糕面或看菜譜前,他可以拿個木勺子在塑料碗里攪拌。讓孩子看你是如何按著菜譜一步一步做的,你是如何調控烤箱的溫度的。記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燙不能摸不能吃。
管理錢財
孩子能摸錢、數(shù)錢、存錢、把錢分類和在人督導下花錢。領他們逛商場告訴他們買東西必須付多少錢,他們可以節(jié)省多少打折錢,這方法固原不錯,但教孩子們關于錢的價值比這更好。隨著孩子長大,當他們做家務活時給他零用錢,讓他們開始學會工作掙錢。
家庭生活
房子維修給孩子提供極好的機會來練習數(shù)學技能。讓孩子看你量門框,或看你在墻中間掛一幅畫。你要完成某件事的時候,孩子可以幫你做點事,象拿釘子、螺絲和工具。日常生活中象設定鬧鐘的時間或準備好餐桌都是孩子數(shù)數(shù)和與數(shù)字打交道的機會。
裝扮
當孩子在假裝做什么時,他們常常創(chuàng)造與現(xiàn)實生活一樣的處境,他們可以檢查公交車時刻表,或長途開車要上多少原料。假裝游戲大多包括數(shù)字和數(shù)數(shù)。別忘了數(shù)學概念也涉及在小問題和積木里,孩子在玩搭積木的同時會學到數(shù)數(shù)、幾何、數(shù)學。
旅行
即使一個短途的開車旅行也能給孩子提供與數(shù)學相關的經驗。通過車身路過的景色請孩子確定車速是多少。讓他估計一下車子從一處房子到另一處房子要多少分鐘。記住孩子在車后座玩游戲,他會看到幾種不同顏色的車,象數(shù)黃色校車和車牌上的數(shù)字;藍色的長貨車和車牌號碼。
游戲
在商店購買游戲中孩子可以持有所得份量。孩子可以對著鐘跑步或者測量他打一個球或扔一個球的距離。幫助孩子與鄰居的孩子一起活動和運動比單獨做鍛煉好,孩子們在一起有更多的數(shù)字練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人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英國人麥克說:“只有經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丙溈说膬鹤硬槔砭褪沁@樣長大到10歲的。
如今,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父親麥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著麥克的腿,不愿和媽媽回到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跳進洗碗池里就干了起來。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麥克沒有制止他,也沒有指點他該怎么做這種工作,一直站在旁邊,笑著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著麥克,麥克把頭轉到了窗外。
查理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籠頭打開……終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帶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抹干。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這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壺里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下,把壺拿了下來。
查理也要做。那時他4歲,對于他來說,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不但可能燙到手,還可能會把整壺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積燙傷。麥克知道,查理對已燒開的水壺很感興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說的那樣,不讓查理接近水壺就行了??墒牵鼙WC查理在自己視線之內,不動那裝滿了開水的水壺,但誰又能保證,查理在大人們的視線之外,不去動那個水壺呢?因此,麥克決定,教查理正確的拿水壺的方法,讓他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危險,并具備躲開這種危險的能力。
他把水壺里的水換了溫水,告訴理查,水開時的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溫水,所以只不過燙紅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闭f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試一試,你有這個能力?!丙溈斯膭钏?,“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p>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tài)度?!彼晒α耍驗?,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父母應給孩子準備的9個禮物
孩子總是喜歡得到禮物,可是,父母的心里也有一種疑惑:為什么孩子對于禮物的熱情總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樣的禮物才能讓孩子珍惜到永遠呢?教育專家在對兒童的調查中得到結論,現(xiàn)在的孩子,心里想要的有9種禮物,這些禮物沒有一件是可以用錢買來的。你能給孩子幾件禮物呢?
第一件,爸爸媽媽的愛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
專家建議:中國是一個講究深沉含蓄的國家,長輩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孩子們需要家長把愛說出來做出來。
第二件,請尊重我的個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靚妹,至于孩子們是不是喜歡就不管了。有些家長總愛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比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不好。
專家建議: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后說一聲:“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實地夸獎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媽媽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當做笑話對別人講,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贊,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專家建議: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yǎng)出來的。尊重意味著允許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個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媽給我當榜樣
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以父母為楷模。
專家建議: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好榜樣,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第五件,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
專家建議:你所規(guī)定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確的。對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對待。
第六件,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
專家建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第七件,給我一個小伙伴
孩子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xié)、同情和合作,還會發(fā)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
專家建議:家長們可以把緊閉的房門打開,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讓孩子走到外邊去接觸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給我一個可達到的目標
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孩子剛睜開眼睛看世界就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目標也一個個地增多,學習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專家建議: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標要求。
第九件,讓我們一起笑起來
父母太嚴肅,太沒有幽默感。這就是很多孩子覺得影視劇里的父母更合格的原因,因為那些父母總是和孩子一起笑。
專家建議: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松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父母最應該給孩子的10件禮物
作為父母,為了讓孩子們開心,經常會在準備禮物時狠下一些功夫??墒?,父母的心里有一種疑惑:為什么孩子對于禮物的熱情總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樣的禮物才能讓孩子珍惜到永遠呢?
我國的一些多年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專家們,在對我國兒童的調查中得到結論,現(xiàn)在的孩子,真正需要的禮物有10種,這些禮物沒有一件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第一件
爸爸媽媽的愛
這一件禮物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是太簡單的禮物,因為,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墒?,孩子們要的愛,不是家長們取代一切的疼愛,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順的溺愛,不是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的寵愛,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資的“關愛”。孩子們要家長把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還要家長給他們完整的愛。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這是我們采訪的數(shù)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愛的方式。還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來愛我?”
專家建議:中國是一個講究深沉含蓄的國家,長輩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孩子們需要家長把愛說出來做出來。另一方面:這些年來一直都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又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愛,作為家長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能盡量享受完整的愛。
第二件
請尊重我的個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靚妹都是現(xiàn)在的家長們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們是不是喜歡家長給自己設計的“包裝”就不管了。有些家長總是愛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比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有些父母總是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當眾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我們的采訪中,有80%以上的孩子對家長的這些行為表示不滿。孩子也重視自己的個人形象。
專家建議: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后說一聲:“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實地夸獎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
爸爸媽媽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當做笑話對別人講,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贊,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專家建議: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yǎng)出來的。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個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
爸爸媽媽給我當榜樣
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以父母為楷模。
專家建議: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好榜樣,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第五件
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家長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guī)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
專家建議:你所規(guī)定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確的。對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對待。
第六件
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游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見不著家長。對于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
專家建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第七件
給我一個小伙伴
孩子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xié)、同情和合作,還會發(fā)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可是,沒有伙伴成為現(xiàn)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煩惱。
專家建議:家長們可以把緊閉的房門打開,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讓孩子走到外邊去接觸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
和我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在現(xiàn)在這個時候,這一件禮物就更顯得重要,大部分孩子覺得以前父母不愛打掃衛(wèi)生,不愛鍛煉,不注意飲食衛(wèi)生。而近來,家長們都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孩子們很高興。
專家建議:保持你的好習慣。
第九件
給我一個可達到的目標
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孩子剛睜開眼睛看世界就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目標也一個個地增多,學習的壓力就越來越大。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長拔苗助長。他們說:“我們要的是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力?!?/p>
專家建議: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標要求。
第十件
讓我們一起笑起來
“我們的父母太嚴肅,太沒有幽默感。”這就是很多孩子覺得影視劇里的父母很出色的一個原因,因為,那些父母總是和孩子一起歡笑。
專家建議:中國的傳統(tǒng)使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就應該嚴肅,這樣才有威嚴,其實,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松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做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希望
導讀: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近日,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42名學生集體致信家長,向家長們提出“給我們一點娛樂的時間,不要總拿我們和別人比……”等20條意見和建議。孩子們肺腑之音震撼了家長和社會。孩子的成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孩子應該像花朵一樣在燦爛的陽光下美麗開放。
韓保來(石家莊市教育局局長、教育學博士)
人生是場馬拉松,讓孩子幸福地走向明天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就是家庭教育存在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諸多的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認為培養(yǎng)孩子考名校、找好工作、掙高工資、有好前途,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這也是我們整個社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孩子的呼喚、時代的要求,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得到轉變。要把家庭教育作為國家的一種教育戰(zhàn)略來抓,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體系。要通過輿論引導引起全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調動家長針對孩子開展特色性的家庭教育,尊重個性、發(fā)展個性,使每一個孩子都充滿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的人生。
侯靜(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讓孩子學會尋找愛
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最早場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特點和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從這些小學生給家長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孩子主要是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自身的一些行為以及家庭的氛圍上給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期待。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在出現(xiàn)矛盾時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即使父母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生活在一起,也一定要想辦法給孩子完整的父愛和母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自己的。
趙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所助理研究員)
父母應該學會傾聽
父母首先要真誠地愿意分享孩子的生活與成長,要放下架子,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父母還要學會寬容,犯錯誤是孩子的正常權利,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切勿因此而阻斷傾聽渠道。
父母還要學會一種新的傾聽技能——映射式傾聽:父母要像一面鏡子,非批判性地接納孩子的想法及情感,以產生理解和共鳴。這樣孩子才愿意溝通,敢于溝通,善于溝通。
田運隆(石家莊一中校長、河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每一株花朵都與眾不同
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與同齡群體比較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或者可以說,不同的孩子之間沒有“完全可比性”,同一株牡丹也可以開放出不同形態(tài)甚至不同顏色的花朵,正因為如此,才構成社會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往往是需要精心呵護倍加愛惜的“稀缺資源”,若非如此,“因材施教”就失去了意義。
每一株花朵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著獨特的美麗和生命。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應該是多樣化的,他們的生命前景應該是絢麗多彩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自主發(fā)展、個性特長能夠充分展示并得到尊重的廣闊的人生舞臺。
張文質(《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執(zhí)行主編、《明日教育論壇》主編)
學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工作
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孩子會有他的問題,就好像一個機器的螺絲可能沒擰緊,某一個小的竅門沒有被打開,某一個靈感的閃現(xiàn)點沒有被點亮——這一切要是他自己能知道,能改善就好了??墒菃栴}恰恰在于這樣的“知道與改善”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有時也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對父母而言,不是生氣,不是責怪,更不是失望和惱怒。好父母就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孩子思維的覺醒,鼓勵他的覺醒,相信他,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總是保持自己的信心,即使等不到孩子真的“覺醒”的那一刻,也不泄氣。
錢紅林(北京關愛家庭中心總干事)家長也渴望喘口氣面對“不要讓我們學成書呆子,給我們一點娛樂時間”、“不要光拿我們跟別人比”,我想大多數(shù)中國家長會發(fā)出可憐的嘆息:我何嘗不想讓孩子多些玩的時間呀?我何嘗想將我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是這樣的升學壓力使得我們整日繃緊神經、工作之余毫無休息日可言的。
我和眾多家長一樣,生活在孩子學業(yè)的重壓之下。我們家長也渴望喘口氣、渴望減壓呢。
給孩子科學的愛,切莫做直升機父母
隨著少生優(yōu)教的育子觀念普及,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更趨向“無微不至”,他們總是在孩子四周盤旋,總是保持高度戒備,孩子一旦遇到困難,他們立刻出手幫助,被稱為“直升機家長”。
然而,家長的關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孩子竟然說“你們根本不愛我”。對此,家長們不禁郁悶:這么做,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記者調查:
“直升機父母”無處不在
在廣州越秀區(qū)某一級幼兒園當老師的余小靜告訴記者,一些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玩耍時的小碰撞,就去和對方家長或者老師“理論”。“小孩子之間的小摩擦小爭執(zhí)很正常,但偏偏家長們看來卻成了天大的事,這樣看似保護,其實對孩子影響不好?!?/p>
在中小學,“直升機家長”的影子也無處不在?!懊啃瞧谖逑挛绲拇髵叱?,總有兩三個家長來幫自己的小孩忙乎。”李月是荔灣區(qū)某小學的老師,家長們的過分“熱心”常常讓作為老師的她十分為難,“現(xiàn)在很多小孩連掃把都不會用,正因為在家里爸媽從來不讓他/她掃地。”李月還透露:“現(xiàn)在的小孩基本上都被家長們配了手機,每當下課小孩的手機聲就此起彼伏,最后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學習,學校不得不下令‘禁機’,家長們?yōu)榇诉€向學??棺h了好一陣子?!?/p>
采訪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就連已經成人的大學生也難逃父母掌控的“命運”。家住廣州荔灣區(qū)的賴女士今年已經58歲了,然而,她卻每周開車4個小時去韶關看望在那里上大學的兒子,順便替他洗一周積累下來的臟衣服。她說:“讀書真的很累。幫孩子洗衣服是我能幫的一點小忙,他一學期要修18個學分,好忙沒時間干其它事?!?/p>
父母郁悶:
孩子怎么不愛我?
為了讓孩子能夠成長成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直升機父母”們費盡心思,勞心勞力。然而,采訪中,記者卻發(fā)現(xiàn),家長的關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父母羽翼庇護下長大的孩子卻難以與父母親近,甚至竟然說“你們根本不愛我,我都快要累死了;你們再逼我,我就離家出走”這樣的話,讓一眾熱血沸騰的爸爸媽媽們很是心傷。
黎先生的兒子曦曦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別看才10歲,可是樂樂很忙,除了上學之外,周末還有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四個培訓班要參加。據(jù)黎先生講,曦曦每次上課都由媽媽陪同;回到家,媽媽還要糾正曦曦的動作,鞏固曦曦的記憶。
最近,黎先生發(fā)現(xiàn)曦曦寫作業(yè)時間越來越長,而老師說并沒增加作業(yè)量??粗⒆犹焯旆艑W后在家“磨洋工”,黎先生一生氣打了曦曦一頓,“他竟然說我們不愛他,還威脅我們說要離家出走。”黎先生很傷心。
專家支招:
應多給孩子一點自由
“‘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長空間,不利于其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yǎng)?!睆氖露嗄暝缃坦ぷ鞯膹堈淅蠋煋?,“直升機父母”容易培養(yǎng)出“兩面派”和無能的孩子?!坝辛诉@樣的‘專機’,孩子用腳自己走的路變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會后變得難以適應。當孩子長大成人后,面對社會上各種無法預料的艱難險阻,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和立足呢?”
“‘直升機父母’行為的根源是他們內心的高度焦慮和恐懼,他們比孩子更害怕失敗?!睆堈浞治?,出現(xiàn)孩子身累心更累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不了解,進而導致方式方法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有些學生像‘溫室’孩子,他們覺得他們什么事也不會做,因為他們過去確實沒做什么事。因此,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應該自責?!?/p>
“家長們愛孩子是對的,但需要愛得科學一點、藝術一點,有時不妨學做‘笨爹媽’,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睆堈湔J為,家長退一步,孩子進一步,才這是學步的規(guī)律,也是教育的規(guī)律。
“例如讓孩子上地區(qū)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甚至鼓勵從小開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幫助補充倉庫貨物……聰明的家長懂得適時放手,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學習各種技能和本領,這才是他們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這樣的愛更深沉、更科學?!睆堈湔f。
給孩子自立的機會
給孩子自立的機會前段時間一個人帶xx回了回家,從過年后一直為回不回老家這事跟老公爭論。老公的意思是我一個人帶著xx,不放心我一個人帶著xx回家,特別是坐火車回家。但最后老公還是沒爭過我,結果就是我一個人帶著xx坐火車回老家了。事實證明我還是很能干的,一路平安地把xx帶回了老家。路上,xx表現(xiàn)得很聽話,也很自立,一個人帶著他,拖著行李,不可能還抱著,一路都在他自己走的,不但自己走路,還幫我拉箱子
一出門,xx就爭著拉箱子,我想,他愿意拉就給他拉唄,事實上人家還真的拉動了,一個人從小區(qū)里拉到了外面馬路上,很厲害
火車上自己玩玩具,玩完后,自己把玩具收進袋子里,非常地聽話,自立
出了##火車站,外面下著雨,xx幫我拉箱子,我提包和打傘,這一刻覺得我家寶貝長大了,懂事了,有你真好
去到姑姑家,跟小表姐兩個一見如故,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平時他一個人是太寂寞了,好不容易有小表姐陪他玩,當然要玩?zhèn)€盡興嘍!
現(xiàn)在幾乎家家都只有一個寶貝,個個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多家長養(yǎng)成了包辦孩子一切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對寶寶的成長不但沒什么好處,還容易養(yǎng)成孩子懶惰,自私,無法自立的壞習慣。在適當?shù)臅r候,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次回老家,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事,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剝奪了孩子們做事的機會!為了孩子,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吧!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提醒:父母過度關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沒有情感就成了冤家?!?/p>
4月1日,留日學生汪某在上海浦東機場因學費問題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并拔刀刺傷母親。事件發(fā)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這個23歲的男孩究竟為了什么會傷害自己的親人。而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看來,從1991年留美博士生盧剛殺人案,到最近發(fā)生的藥家鑫事件、留日學生刺母事件,這些屢屢發(fā)生的極端惡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個共有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過度關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睂O云曉說。
在孫云曉看來,情感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它有兩個層次:第一,父母給孩子真正的愛,其中包括物質關心與精神關懷;第二,父母引導孩子學會愛?!耙驗閮和膶W習是觀察學習,兒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睂O云曉說,盡管家庭教育中一定會有說教,也有許多知識和技能的教導,但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知識教育,也不是說理的教育,而應該是情感教育。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卻在動搖。
在很多家庭里,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只要把學習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這不是你該干的事?!?/p>
孫云曉認為,在這一問題上,父母要負主要責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父母錯誤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質,對孩子的培養(yǎng)“重智輕德”,家庭關系變得像鋼管一樣封閉、堅硬、冰冷,而且沒有其他選擇。另一個原因,則是對孩子物質第一、沒有原則的愛,孩子變得任性,為了自己享樂可以去踐踏別人。
“有時在一個孩子身上,會同時表現(xiàn)出這兩種情況。這都是愛的誤導,對愛的剝奪?!睂O云曉說。
上海某小學一位老師曾經給孫云曉講了這樣一件事。
在四年級某班,一次數(shù)學考試中,一個數(shù)學成績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師說因為女孩的爺爺去世,她去參加告別儀式去了。
話音剛落,全班居然響起一片歡呼聲,有人說:“她爺爺可死了”,還有拍桌子和跺腳的。原來,女孩的爺爺是數(shù)學教授,經常輔導她,這些孩子認為,如今她爺爺去世了,他們終于可以超過她了。
還有一次,在江蘇講課時,一位媽媽等到聽眾都走后找到孫云曉:“我的孩子太可怕了,我已經離家出走半個月了。我丈夫在北方打工,我在家?guī)Ш⒆?,孩子一點孝心都沒有,管我要錢,亂買東西。我說他,他居然打我?!?/p>
對他人的冷漠,對父母的粗暴,這樣的事情孫云曉聽過不止一次。
在他看來,這都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情感教育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教育的本質目標是讓人獲得幸福,獲得發(fā)展,而不是所謂的成功。單純追求孩子在某一個社會位置的成功,這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彼f。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提出,對每一個孩子和成年人都應該有一條教育底線,即絕不傷害別人。在孫云曉看來,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急需為孩子建立這樣一條道德底線,在孩子10歲之前應該完成道德智能的培養(yǎng),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兩歲前,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建立安全感。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孩子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或者孩子身邊的人不穩(wěn)定、不固定,孩子很可能沒有安全感。2歲-4歲這個階段,要敢于對孩子說不。這時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迅速,是需要建立是非規(guī)則的時期。當他出現(xiàn)不良行為,比如打人、罵人、獨占,一定要對他說不。5歲-10歲,要繼續(xù)培養(yǎng)品德習慣。10歲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特別是到了青春期?!?/p>
孫云曉認為,情感教育其實可以從很多家庭生活的細節(jié)中開始。在對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調查時他發(fā)現(xiàn),中國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比較隨意,40%以上的父母給零花錢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而日、美、韓三國的高中生,半數(shù)以上獲得零花錢與其在家中從事的勞動相關。而且中國父母給零花錢后很少檢查,而日、韓、美三國的家長則比較重視指導。
孫云曉認為,實際上,零花錢就是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好的線索:“洛克菲勒給孩子零花錢,一星期就給1美元50美分,而且要遵從3個三分之一的原則: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分之一要儲蓄,還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僅零花錢這件小事,就能培養(yǎng)孩子的公益心和自制力?!?/p>
另一個故事來自中國。一位母親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小時候,一家3口都喜歡吃橘子,這位母親每次買橘子都按3的倍數(shù)買。每次晚飯后都讓兒子拿來3個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個月給爺爺奶奶匯款,母親都帶著兒子去填單子辦手續(xù)。
“習慣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一種行為持續(xù)21天就能成為初步習慣,如果能堅持90天,就能養(yǎng)成穩(wěn)定習慣?!睂O云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