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孩子不自信的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10-08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我們都希望孩子自信,但生活中也存在自卑的孩子,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自卑的孩子有十大表現(xiàn):
1、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郁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過度怕羞n4507.cn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則可能內(nèi)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3、拒絕交朋結(jié)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對交朋結(jié)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4、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經(jīng)常疑神疑鬼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伙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懷。
6、過分追求表揚
自卑兒童盡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采用不誠實、不適當?shù)姆绞?,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p>
7、貶低、妒嫉他人
自卑兒童的另一變態(tài)反應(yīng)是:常常貶低、妒嫉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yōu)闇p輕自家因自卑而產(chǎn)生心理壓力設(shè)計的宣泄情緒的渠道,盡管這往往并不奏效。
8、自暴自棄
占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xiàn)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xiàn)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y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長指責,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辯解。
9、回避競爭、競賽
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因此,絕大多數(shù)自卑兒童都是盡量回避參與任何競賽,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甘當“逃兵”。
10、語言表達較差
據(jù)專家所作的統(tǒng)計,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他們或表現(xiàn)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匯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之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自卑的三種表現(xiàn)方式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陽光,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fā)育。?其實孩子自卑是現(xiàn)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如果家長處理得當,自慰可以成為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在動力,如果處理不當?shù)脑?,過度自卑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進而就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如何避免孩子自卑,是每個家長必須要學習的重要一課。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孩子自卑會在哪3個方面有所表現(xiàn),看看你家孩子自卑了嗎??
1、認知方面
孩子一旦自卑,在認知方面可能就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自我評價會很低,總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甚至過分追求他人的評價,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當別人有一點不滿的語言時,可能就會讓孩子難以接受,耿耿于懷。?其實孩子一旦出現(xiàn)這種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發(fā)展。
2、情緒方面
自卑的孩子有兩種情緒表現(xiàn),一種就是經(jīng)常性的情緒低落,每天都是郁郁寡歡,家長也總是找不到合適的處理方法,一種就是經(jīng)常性的生氣嫉妒,憤怒,情緒較為敏感。所以當孩子情緒方面出現(xiàn)這兩種問題時,你就要考慮孩子可能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3、行為方面
如果孩子在行為方面,或者是對外交際方面,比較怕生不愿與其他人交往時,可能就存在自卑心理。而且還有一些自卑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會有所欠缺,表現(xiàn)為口吃或表達不連貫,或詞匯缺乏等等,自卑的孩子還會缺乏信心,懼怕失敗,所以很可能會逃避一些競爭性的活動。我說你,當你發(fā)現(xiàn)你家孩子有這一行為表現(xiàn)時,就需要考慮一下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不自信兒童的兩個表現(xiàn)
1、經(jīng)常說:我不敢。
自信的孩子第一大表現(xiàn)就是勇敢。“勇”者,猛也?!案摇闭?進取也。很多時候,沒有自信的孩子不是不“勇”,而是不“敢”。不敢的孩子是因為他不知道接下來他要說什么,干什么,以及會有什么后果出現(xiàn),他承受不了別人對他的看法。
了解這些,家長在引導(dǎo)孩子的時候就要講究方法。當孩子不敢的時候,家長只是鼓勵孩子:“寶貝去吧,媽媽支持你?!?/p>
“寶貝,媽媽相信你,你一定行。”
這樣的鼓勵,只是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在“勇”上下功夫,而孩子實際上缺少的是“敢”。
2、表現(xiàn)得“自負”或者“自卑”
“自信”往上走就是“自負”,往下走就是“自卑”。
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時候,還要看到現(xiàn)在的孩子是出于哪一個階段,如果自負,那么我們就要讓孩子學會謙虛,從自負往下降一點點,而后就到自信上來。如果自卑,就要幫著孩子往上走,找到自信。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就會看到自負的孩子認為自己學習很好,考試前跟家長保證我肯定拿九十分回來,考試后八十多分,然后就會寬恕自己,安慰自己,跟家長說
他們班XXX還不如他呢。
他后面還有多少人沒他分高。
在他前面的也就那么幾個人。
……
其實,當孩子對家長解釋還有人不如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從“自負”降到了“自卑”,而不是“自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自信這個點非常難以把控,自信的孩子是在這個平穩(wěn)值上不往上偏,也不往下偏。
為人父母,應(yīng)該怎樣練就孩子的自信?
7種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方式
在所有的弒親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關(guān)系中存在著溺愛劇本和受虐、施虐劇本(家庭暴力劇本)或兩者兼而有之。從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處,大部分的行惡之人都是心理“受創(chuàng)傷者”,但同時他們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贖者”(復(fù)仇者),在潛意識層面他們會為了滿足自我對匱乏的需要或者是為了終結(jié)、暫緩一種身心痛苦,而不惜傷害他人的利益,在應(yīng)激情境中,壓抑已久的憤怒情緒甚至會驅(qū)使其剝奪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兇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這種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經(jīng)開始,他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本身就存在著親人之間的暴力模式。
弒親多因過度溺愛?
之前曾經(jīng)看過網(wǎng)絡(luò)的一個圖片報道,記錄著一個孩子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在大街上眾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親的嘴巴,最后還是得到了母親給自己買的玩具,這其中演繹的也是溺愛和暴力與施虐受虐關(guān)系。當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脹到極點的時候,原始的心理關(guān)系模式、奴隸制、種族主義和特權(quán)暴力皆是由此產(chǎn)生,并行的心理特質(zhì)一種是來自自我膨脹的貪欲,一種是對弱勢者的冷漠無情和視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憤怒。
在奴隸制的社會中特權(quán)的暴君、奴隸主可以為了自己的私欲或憤怒對隸屬于他們的奴隸進行任意殺戮,這種關(guān)系的基點產(chǎn)生于人性的內(nèi)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會。當暴力都不能滿足暴君的需要時,私欲不能滿足的痛苦與惱怒就會衍生成為殺人動機—情緒的宣泄。類似的即成事實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發(fā)生的將父母雙雙殺死并碎尸的齊萍萍,在家人的溺愛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長大的她,選擇了漠視生命的方式,再比如當家庭關(guān)系中暴力被縱容的時候,孩子可以為了滿足私欲得到網(wǎng)費而殺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過度溺愛孩紙的7個表現(xiàn)
1、什么都幫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動手,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guī)退隽?。”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wù)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2、過多的愛和關(guān)注
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麥琪?瑪蔓指出,歐美國家家長的過度放縱,已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xiàn)了近乎極端的叛逆行為,這些孩子被定義為“兒童溺愛綜合癥”患者。一家人時刻關(guān)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jié)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一旦家人對他的關(guān)注減少,就會大發(fā)脾氣,并激起強烈的對任何規(guī)定都存在逆反心理,并且對別人的關(guān)注和欣賞完全不知感恩,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3、央求孩子聽話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yīng)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北京四中教師、心理學博士孫老師介紹說,現(xiàn)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使得孩子完全凌駕于家長之上,在家里很霸道,稍不順心就會發(fā)脾氣、摔東西,在學校也處處跟同學爭搶,同學不聽命于他時就可能動手打人。
4、什么都依著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由于從小被遷就,孩子很容易變得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在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5、凡事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6、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guān)心他人。
7、出點小事就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xiàn)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jié)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孩子壓抑時有七種表現(xiàn)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饑餓或疲勞,但哭泣也是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對孩子來講是很難度過的。把嬰兒或咿呀學語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開,他們會很自然地感到焦慮。如果你的孩子長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擾著他。在睡覺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給他一個機會說出心里話,這有可能會改善他的睡眠。
3.拒絕吃飯
很多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xiàn)厭食,往往是孩子們的情緒出了問題,家長應(yīng)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fā)展成飲食節(jié)律紊亂。作為父母此時千萬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吃飯,而是應(yīng)該經(jīng)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做飯,幫你準備他們愛吃的飯菜。如果他在飲食方面的不良傾向持續(xù)很長時間或體重減輕很多,應(yīng)及時看醫(yī)生。
4.疾病反復(fù)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痛或頭痛,但又沒有任何外在的癥狀,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緊張。曾經(jīng)有一個父母正在鬧離婚的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焦慮,他不斷去校醫(yī)務(wù)室檢查,說自己頭痛,校醫(yī)束手無策,于是請心理醫(yī)生會診。心理醫(yī)生了解到孩子家里的惡劣家庭關(guān)系時,終于找到病因。
5.攻擊性行為
每個人都知道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會發(fā)脾氣,但這些行為總是古怪的。語言能力有限的兒童,減輕壓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負他的玩伴。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雖然和電視上的暴力情景不無關(guān)系,但孩子的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壓抑,這就是說,你應(yīng)該盡量少一點地告訴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則只能增加他的壓力。因為孩子需要無憂無慮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6.過度憂慮
孩子看到電視里颶風災(zāi)難的報道后而害怕颶風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樣,學生害怕鄰近的考試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們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們越感到軟弱無助,害怕的東西就越多。
7.說謊和欺騙
5歲左右的學齡前兒童有時會撒謊,但他們通常并不知道他們行為的后果。大一點的孩子在已經(jīng)能夠分清真假的情況下也會撒謊,這大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受到很多的壓力。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吹噓自己停車沒付費,或撒謊以避開工作會議,你要小心自己在樹立壞榜樣。最好把誠實的重要性和說謊的后果講給孩子聽。如果說謊已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你就應(yīng)該帶他去看心理醫(yī)生了。
孩子厭學時常會有的幾種表現(xiàn)
孩子厭學時常會有的幾種表現(xiàn)
學習知識是孩子成長階段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知識的學習其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孩子天性喜歡玩鬧,枯燥的學習會讓孩子產(chǎn)生厭煩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厭學。家長應(yīng)該注意孩子日常的情緒變化,要及時就診孩子的這種情緒。下面小編就向家長朋友介紹幾種孩子厭學常會有的表現(xiàn),希望家長朋友能多加注意。
1、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zhuǎn)移,易受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這也是厭學的表現(xiàn)。
2、孩子會開始有些言語和行為上的“不想上學”征兆。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yè),不認真聽講,經(jīng)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
3、孩子的性格和脾氣會很不穩(wěn)定,孩子會迷戀上電子產(chǎn)品或者小說等。他們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懶散,越來越自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等等。
家長朋友一定要多多的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緒,一定要及時的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引導(dǎo)孩子走出知識學習的誤區(qū)。
其實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別的問題,家長應(yīng)當注意,不要采取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對于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厭惡,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與學習都是不利的。
這十種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你有嗎?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么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沒有溺愛。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會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xiàn)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合理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表現(xiàn)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guān)心他人。
表現(xiàn)2: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guān)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jié)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zhuǎn),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表現(xiàn)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表現(xiàn)4: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表現(xiàn)5: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yīng)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表現(xiàn)6: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guī)退隽?。”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wù)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表現(xiàn)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xiàn)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jié)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表現(xiàn)8: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yǎng)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表現(xiàn)9:害怕哭鬧
由于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表現(xiàn)10: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拓展閱讀:父母何時該放手?專家告訴你。
父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其實是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孩子3歲之前不能與父母分離,否則容易產(chǎn)生不安全感;7歲之后應(yīng)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幫助其建立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15歲以后則要絕對放手,必要時給予啟發(fā)和建議。另外父母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當孩子合理頂撞自己時不必反應(yīng)過激,而面對外人批評要適時引導(dǎo)孩子改正錯誤。
孩子不愛表現(xiàn)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分析:
很多孩子都不愛表現(xiàn)自己,這可能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每個人都先天具有特定的氣質(zhì):有的內(nèi)向文靜,有的外向活潑。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在人多的場合不愛說話,可能是孩子的氣質(zhì)是比較內(nèi)向的。
2.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愛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不夠自信。通常,孩子最初不敢參與活動,這樣容易導(dǎo)致他在遇到機會時退縮,從而失去機會,進而能力得不到鍛煉,所以能力難提高,最終造成孩子遇事更愛退縮的消極的循環(huán)。
3.孩子在家里不是那么內(nèi)向并有點暴躁,這是因為孩子對外不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較少獲得關(guān)注和滿足,所以內(nèi)心就更為敏感。因此,他會在熟悉的人和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得有些暴躁。
首先,孩子因為性格原因而不愛表現(xiàn),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并不需要刻意去改變她的生活方式,也不應(yīng)該對孩子不愛表現(xiàn)帶有消極的感情色彩,避免使孩子覺得不愛表現(xiàn)就不對,從而使孩子自卑和焦慮。
其實,內(nèi)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內(nèi)向的孩子生活空間相對較小,這使他們的精力相對集中,觀察事物仔細認真,做事情相對有耐心,喜歡做深入一些的思考。同時,他們更容易建立溫和的人際關(guān)系。他們不愿與人競爭,不會對他人產(chǎn)生威脅,更容易使人信任,而這種信任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因此,家長首先應(yīng)該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
其次,對于孩子因為不自信而不愛表現(xiàn),家長可以這樣來做:
1.讓孩子多做事,并把事情做成。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也會逐漸自信起來??梢詮纳钪械氖虑殚_始,從孩子喜歡的事情開始,在小的范圍內(nèi)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然后一步步地擴展,讓孩子去做更多的事。這樣,孩子就能進入“嘗試——成功——更有信心嘗試”的良性循環(huán)中,自信心自然就會加強。
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或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一技之長,使孩子有可能成功的表現(xiàn)自己,增強自信心。
2.引導(dǎo)孩子多與同伴交往,這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與同伴交往時,孩子能學會一些交往、合作的意識與技能,知道該如何表現(xiàn);同時,交往本身也是孩子表現(xiàn)自己的過程。這樣,同伴給孩子的一些肯定與鼓勵,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
3.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孩子的競爭和合作意識,您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籃球、排球等。
另外,家長朋友需要注意的是,要給與不愛表現(xiàn)的孩子更多的關(guān)愛和理解。內(nèi)向膽小的孩子對別人的態(tài)度特別敏感,他們在外不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較少獲得關(guān)注和滿足,在家里就更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和體貼。
總之,家長對待孩子應(yīng)該足夠耐心,并以尊重孩子的個性為前提。因為一味地抱怨孩子、強行扭轉(zhuǎn)其性格有可能適得其反。每一種個性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他的優(yōu)點與不足。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揚長避短,使孩子發(fā)展地越來越好。
孩子早慧的10點生活表現(xiàn)
早慧兒童一般有以下表現(xiàn):
1、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烈。什么都想知道,對什么都好奇。
2、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能在其他孩子認為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
3、觀察細致。善于觀察出其他孩子容易忽視的,然而對整體或整個事物至關(guān)重要的細節(jié)。
4、思路寬闊。思路廣、思路寬,善于舉一反三,問一知十,觸類旁通。
5、自信心強。什么都想自己做,相信自己能把想要做的事做成。
6、想象力豐富。聯(lián)想豐富奇特,能從一想到二、三,還能想到看來毫不相關(guān)的四。
7、記憶力驚人。能把難記的事轉(zhuǎn)化為形象、生動的場面加以記憶。
8、語言表達水平高。喜歡模仿大人說話,說話條理清晰,邏輯性強。
9、好勝心強。不論什么情況都不服輸,喜歡超過別人。
10、有領(lǐng)導(dǎo)能力。辦事爽快,有組織才能,其他孩子樂意聽他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