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太矯情,不善理財沒錢養(yǎng)兒?
發(fā)布時間:2021-10-01 幼兒園芽兒說課稿 幼兒理財?shù)幕顒硬邉澐桨?/a> 幼兒園芽兒的說課稿近日先在網(wǎng)絡(luò)出現(xiàn),隨后成為國人坊間熱門詞匯的新名詞。大意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忙碌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孩奴父母有幾個不敢: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
與“房奴”、“卡奴”等熱門詞匯不同,“孩奴”一詞甫一出現(xiàn),便受到了不少質(zhì)疑。
網(wǎng)友“雨露”表示,周末在家聽到交通臺也在討論“孩奴”的話題,當時她和老公就一致感到這個說法不可理喻,“太矯情太嬌氣”。她質(zhì)疑道:“愿意付出,何來”孩奴“?自己的孩子,還這么說?那是因為沒有擺正心態(tài)。與其說自己”孩奴“,還不如說自己正在被孩子感動!”
有專家則認為,“孩奴”說法的出現(xiàn),與80后的某些特質(zhì)不無關(guān)系。80后對物質(zhì)比父輩有更加強烈的愿望,比父輩更關(guān)注自我,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有更多的抱怨。有80后的父輩網(wǎng)友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這代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不僅是“孩奴”還是“孫奴”,我們?yōu)楹⒆痈冻瞿敲炊?,老了還要帶孫子孫女,我們喊過累嗎?
此外,有理財專家指出,80后“月光”、“孩奴族”沒錢養(yǎng)兒與不善理財有關(guān),有了孩子仍“今天花明天的錢”,在目前條件下很容易出問題。他表示,從年輕時開始“投資理財”,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十分必要。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引導(dǎo)孩子行善是心,不是錢
引導(dǎo)孩子行善是心,不是錢星期天和xx去商場時的路上,看到一位乞討人,雙手殘廢,用腳拿粉筆在地上寫著字,當時xx只感嘆著說這人真可憐,但沒有停下腳步。
后從商場回來時,看到那位乞討人,在路邊已寫出長長的幾篇猜字謎,這回xx放慢了腳步,并邊走邊念著。開頭寫的是妻死子散。xx問我是什么意思,我說他寫的是妻子離逝,他的孩子也與他分散了,所以就來這乞討。xx聽了,邊走邊問我:“媽媽,你說他是不是在騙人呀!”xx問這話,我知道,去年三月份里的一件事,讓他到現(xiàn)在都沒有釋懷。
記得那是xx剛從老家來到這沒多久,有一次周未跟我到菜市場買菜,在入菜市場的一個路口,有一位看樣子有十二歲樣子的女學(xué)生,跪在那,面前寫著沒錢回家,向好心人求助六元路費,當時那女孩面前已放有兩元。xx看了,就覺得這位姐姐很可憐,問我可不可把自己的五元零花錢給小姐姐做路費,好讓她早點回家。
得到我的允許后,xx把自己的五元錢送到了女孩的面前,并聽到xx對她說,姐姐你可以回去了。當時xx做完這件事后,特別高興。他說:“天氣熱,他幫了姐姐,可以讓姐姐早點回家見到她的媽媽了?!笨傻任覀冑I好菜,從另一個路口回家時,又見到那位女孩跪在那,面前仍放有兩元錢。xx看了,就問我:“小姐姐不是夠錢了嗎?怎么還在這里跪著呢!”當時也怪我沒有好好地引導(dǎo)xx,因為我也覺得被人騙了的感覺。從這件事后,xx不管在那看到有人乞討,他再覺得可憐,也只會在嘴上說說,不會有任何行動。
但xx最見不得的是,別人不見自己的孩子或孩子沒有了父母。所以剛剛當我說那位乞討人,寫的是與孩子分散時,xx覺得他太可憐了。但他又擔(dān)心會不會像上次一樣是騙人的。經(jīng)過上次的事情后,我知道這次引導(dǎo)xx的機會來了。于是我對xx說,不管這人是騙也好,是事實也好,但他在這乞討,就說明他需要別人的幫助,不然任何一個人,若沒有什么困難,他不會在大街上來乞討。再說,幫助他的人,也無需知道他真正需幫助的原因,只要你有心愿幫他就行,行善是心,不是錢。
xx聽了,問我:“媽媽,那我這個星期的零花錢,你還沒給我吧!”我說是呀!等回去就給你了。xx伸著手說:“那現(xiàn)在給我吧!我分一點給那位乞討的叔叔,你說行不行?”我笑笑說:“可以的,拿去吧!”
看到xx轉(zhuǎn)回頭把錢放在乞討人旁邊的盒子里,我心想,xx終于把一年前的事可以忘掉了。
跟猶太媽媽學(xué)理財 娃娃理財從小抓
猶太人善經(jīng)商,天下人盡知,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羅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所羅門兄弟都是猶太人。毫不夸張的說,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都是由猶太人所掌控的——華爾街80%以上的投資產(chǎn)品都是猶太人發(fā)明的,華爾街所有做市商也全是猶太人。猶太人在商業(yè)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其實在傳統(tǒng)里,他們就認為擁有商學(xué)思維、商業(yè)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在對小朋友的教育上很有一套。
我作為孩子的媽,說來慚愧,雖然有從小教娃娃理財觀的念想,但首先自己的財商不高,在這方面如何教導(dǎo)孩子就更沒有系統(tǒng)的一套,好在咱很愿意學(xué)以致用,這不,也想自個搬些磚過來,好好從猶太媽媽身上學(xué)學(xué)該怎么做,讓咱娃娃也能了解金錢的含義,建立理財意識。
Case1 猶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禮物是股票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理財教育,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盡管孩子更喜歡形形色色的玩具,但猶太父母寧愿給孩子更實際的東西,送孩子股票,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接觸金錢、認識錢、了解錢。
回頭看看,咱的娃受到的第一份生日禮物還的確是一個玩具,送股票給這么點的一個孩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相比起來,玩具更容易逗孩子開心,而股票是啥,那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但這就是引導(dǎo)孩子理財意識的一個開端和基礎(chǔ)。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猶太父母還會讓孩子熟悉復(fù)雜的投資工具,并最終學(xué)會操作投資工具。
當娃娃出生后,身邊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最先想的事情是趕緊給娃娃存一筆錢或者定投基金或者買份保險,因為娃娃以后用錢的地方多著呢,比如上大學(xué)甚至出國留學(xué)等等,但幾乎沒有從娃娃自身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即便給娃娃買了股票,也是說等他長大了留給他,娃娃不需要關(guān)注。而猶太父母是讓孩子自己真實的擁有股票,并且讓這種感覺伴隨著孩子成長,這意義很不一樣。
其實這也不難也不復(fù)雜,要不咱也試試!
Case2 為孩子設(shè)計“金錢游戲”
猶太父母認為,想要讓孩子懂得理財,應(yīng)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金錢有關(guān)的細節(jié),如何鼓勵和引導(dǎo)孩子去關(guān)注這些細節(jié)呢,他們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設(shè)計一些與此相關(guān)的“金錢游戲”,孩子都愿意成為游戲中的勝者,好勝之心就會驅(qū)使他們時時刻刻去關(guān)注。
什么樣的游戲呢?比如猜物品的價格。家里可以準備一個紙箱,紙箱里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反正就是些日常孩子們可以接觸到并能找到價格的物品,這些物品都不標上價格,讓孩子們來猜,如果誰猜對了就交給他相應(yīng)價格的錢,到最后看誰的錢最多誰就是勝利者,可以給勝利者設(shè)置獎勵。而孩子們?yōu)榱顺蔀榇筅A家,平時跟父母逛超市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留意商品的價格,并把價格記下來。
當然記住商品的價格不是目的,主要是讓娃娃自己去觀察和了解多少錢能買到什么東西,了解金錢的概念,順帶也鍛煉了記憶力。日積月累,這也會形成為一種能力,例如同一件商品,可以在哪里花更少的錢買到等等,而一旦對各種商品的價格了然于胸,日后碰到與此相關(guān)的事情時就不容易被忽悠、誘惑(咱走到商場特容易被各種促銷活動誘惑,例如打折或者“買二送一”或者買多少這種商品可以送多少禮,如果一早就記得商品的價格,就會很容易識別哪些促銷才是真的劃算,哪些是陷阱)。
另外猶太父母教孩子學(xué)習(xí)投資時,也通常會從游戲入手,比如“大富翁”類游戲,從游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再將簡單的投資知識融入其中。
其實咱也曾經(jīng)跟娃娃玩過一些買賣東西的小游戲,但當時只是想鍛煉他的口算能力,對數(shù)學(xué)有一個概念,沒想到再往前邁兩步,咱娃的金錢概念也能建立起來了。
Case3 垃圾臟,但是錢不臟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里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子或者其他的飲料空瓶子,可愛的萌娃一般都會問這些找空瓶子做什么?咱的回答當然是,這些人沒有錢,找到空瓶子可以去收廢品的地方賣些錢。萌娃又會問:不是說垃圾都很臟嗎?垃圾也能賺錢嗎?咱可能著急的回答,垃圾當然很臟,但這些人實在是沒有錢所以要去翻,你要是長大不好好學(xué)習(xí),就得像他們一樣成天翻垃圾。
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的回答可不是這樣,她會告訴孩子,垃圾雖然臟,但你不能覺得撿垃圾賺來的錢也是臟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而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要自己付出了勞動,并且是遵循正當途徑賺到的錢也是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一樣的。
很明顯,這兩種方式各自帶給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前一個方式會讓孩子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日后嫌貧愛富,給工作劃分成三六九等,覺得“這些工作很低賤,我不能做”。而后一種方式則會認識到,不能把錢分等級,賺錢只有合法與否,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自己憑能力賺來的錢,就都是平等而有價值的。
感嘆一下,說實話,猶太媽媽教孩子的那些金錢觀,有些咱大人都不具備,都要重新修行,畢竟媽媽丟棄掉錯誤的觀念,才能給娃帶來正面的影響。不僅如此,經(jīng)常聽到咱周遭的父母抱怨,現(xiàn)在孩子的負擔(dān)那么重,玩都快沒有時間了,哪里還能有時間去接受理財方面的教育,再說了,有這個心也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可學(xué)啊!的確如此,國內(nèi)根本就找不到相關(guān)的興趣班來給孩子上課,但是看看猶太媽媽們,孩子理財觀念的形成都是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形成的,就看咱是不是愿意多花點心思了。
從零用錢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
在人們的概念中,孩子往往只是個純消費者,但是這并不是說孩子不需要理財。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可能導(dǎo)致孩子的不理性消費,對金錢過多關(guān)注又可能使孩子迷失方向。由此,孩子們很容易養(yǎng)成不負責(zé)任的理財習(xí)慣。
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縱容,培養(yǎng)了他們的“壞習(xí)慣”。心理學(xué)家認為,人類欲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幾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即時滿足、超前滿足、超量滿足。好的教育總是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俺皾M足”是愚蠢的行為,“超量滿足”則是浪費的舉動;而“即時滿足”則會導(dǎo)致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愛心和喪失努力奮斗的意識。遺憾的是,我們常常選擇了不恰當?shù)姆绞饺M足孩子的要求。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零花錢入手,引導(dǎo)孩子形成健全人格。
1.定時定額給零花錢
我們可以根據(jù)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在一定期限內(nèi),給孩子一定數(shù)目的零花錢。這個數(shù)目和期限一般是固定的,這樣便于孩子對自己的開支計劃有一個明確的預(yù)期。
零花錢的用途主要是平時的學(xué)習(xí)與生活用品,如吃早點、買紙筆、付交通費用等,大的開支仍由父母支付。對于那些以天為單位支付零花錢的父母,是一個挑戰(zhàn),顯然他們對于自己孩子的理財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如果孩子把一周或者一個月的錢一次就用光了——比如為了某個同學(xué)的生日而買了一件貴重的禮物,怎么辦?沒關(guān)系。首先我們應(yīng)該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以此來確定期限的長短和數(shù)目的大小;其次父母應(yīng)告知零花錢使用規(guī)則,明確這是定時定額給予的零花錢,并要求對收支情況進行記錄;第三是要充分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多表揚、激勵,同時要適當?shù)奶嵝?、監(jiān)督,并在一個階段后對記錄的收支情況進行分析、小結(jié)。
這樣,孩子的零花錢在一個可掌控的范圍內(nèi),不會出現(xiàn)“超量滿足”;如果他一時興起“超前滿足”了,自然會為此而嘗到苦果,那可比你一次一次的說服更有效。
2.努力學(xué)會對孩子說“不”
為什么要說“努力學(xué)會”呢?因為很多的時候,父母對孩子說“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很多人還會有愧疚感?,F(xiàn)代家庭獨生子女居多,物質(zhì)生活相對富裕,一般家長對孩子的需求都會設(shè)法滿足,不會去區(qū)別他們是否有正當?shù)睦碛伞1热缜懊嫣岬降?,如果小孩把一周或者一個月的錢一次就花光了,或者弄丟了,他又來要,那個可憐巴巴的樣子,你能不給嗎?不給!而且要堅決果斷,不要讓孩子有絲毫商量的余地。同時還要讓他明白:家長不會因為這個處罰你,批評你,因為那些錢是你自己的,你有以任何方式處置的權(quán)利;那筆錢如果花光了,就應(yīng)該為自己的盲目消費買單;那筆錢如果弄丟了,那就應(yīng)該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負責(zé)。
我們都清楚對孩子的溺愛是害,但常常過不了的卻是自己這一關(guān)。要知道我們不會永遠都達到孩子“即時滿足”的要求,那何不嘗試“適當不滿足”的作用呢?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有它的道理在其中。當然,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進步或者優(yōu)異,我們也不應(yīng)該吝嗇自己贊美的語言,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愉悅的成就感是孩子們不斷前進的持續(xù)動力。
3.弄清零花錢的“來龍去脈”
錢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導(dǎo)孩子認識錢的過程中,一個理念必須要讓其根植于心:錢是通過勞動得到的報酬,我們可以用它來交換需要的物品或服務(wù)。比如平常給的零花錢就是父母上班的勞動所得,你可以用錢去買心愛的玩具,還可以去乘車、逛公園、看電影等。孩子有時可能會提一些超范圍的購買設(shè)想,那么我們就不要簡單的敷衍應(yīng)對或呵斥批評——這可是我們和他們交流的好機會。一、真買嗎?詢問孩子購買想法是否認真、迫切,有無充足的理由、原因。二、值得嗎?確認此次購買行動的代價和可能的后果,是否值得承擔(dān)。三、有錢嗎?因為有金額缺口,是先借再還,還是先存后買,有無可行方案。
如果孩子能夠理順這3個問題,那說明他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理財能力了。如果不行,也不是壞事情:我們可以借此讓他對錢的概念有一個明晰的認識,矯正一些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還可以趁勢灌輸開源節(jié)流的思想,培養(yǎng)儲蓄行為,樹立通過勞動獲得財富的理念(如安排一些額外的家務(wù)給予一定的報酬),何樂而不為?當孩子在這種體驗中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從而獲得的成就感是“即時滿足”無法比擬的,他也就更深刻地認識了錢的含義和價值。
培養(yǎng)孩子耐心細致的心理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xí)慣,是他們成長過程里重要的一步。
我愛麥兜--他不是蠢,而是太善良
導(dǎo)讀:在大人看來,麥兜這個小孩子實在太蠢,甚至可能致商有問題,在這個時代沒有競爭能力,不過誰知道呢?或許就好像電影那樣,麥兜長大,他的缺點就會成為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稀有的優(yōu)點,于是他自然會與遇到欣賞他的人。
走進電影院,發(fā)現(xiàn)看“麥兜響當當”的原來大部分是成年人。從春田花花幼稚園開始捧場,其實我們這些喜歡麥兜的大人,就是因為從麥兜身上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矛盾,從麥太的身上,看到了揾食的甘難(廣東話:生活不容易)。
而且,麥兜電影,不會展現(xiàn)奇跡,比如這次,麥兜上武當山學(xué)武,并沒有在武林大會上有奇跡發(fā)生,就好像很多人期待的,突然成為了功夫熊貓里面的阿寶。麥兜還是麥兜,直腸直肚,不會說謊,腦子不懂轉(zhuǎn)彎,而且有點懶,所以讀書還是不斷肥佬(不及格),但是手很巧,依然喜歡做一些在大人看來沒有用處的東西,比如折個紙鶴給辛苦一天的媽媽。而麥太,這次去了內(nèi)地希望能夠像她所聽到的那些奇跡一樣,能夠大展拳腳賺到錢,當然最終還是回到香港的大角嘴:原來安定才是最好。
在大人看來,麥兜這個小孩子實在太蠢,甚至可能致商有問題,在這個時代沒有競爭能力,不過誰知道呢?或許就好像電影那樣,麥兜長大,他的缺點就會成為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稀有的優(yōu)點,于是他自然會與遇到欣賞他的人。
電影里面,教授給麥兜的智力報告寫了這樣一句話:他不是蠢,而是太善良。因為這個社會太功利,太現(xiàn)實,于是,善良便是代表了愚蠢,甚至不識時務(wù)。想到許志永的中國夢:
“我希望我們是個自由、幸福的國家。每個人不需要違背良心,只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就可以找到合適的位置;一個簡單而幸福的社會,人性的善得到最大的張揚,惡得到最大的抑制;誠實、信用、友愛、互助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沒有那么多煩惱和憤怒,每一個人臉上是純真的笑容?!?/p>
而麥兜,因為他生活的地方,才讓電影里面長大之后,那個安定幸福的生活成為可能,也能夠說服大家,因為,只是依靠才能和品德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在很多地方,還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