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科學的愛,切莫做直升機父母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愛的童話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隨著少生優(yōu)教的育子觀念普及,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更趨向“無微不至”,他們總是在孩子四周盤旋,總是保持高度戒備,孩子一旦遇到困難,他們立刻出手幫助,被稱為“直升機家長”。
然而,家長的關(guān)心卻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孩子竟然說“你們根本不愛我”。對此,家長們不禁郁悶:這么做,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記者調(diào)查:
“直升機父母”無處不在
在廣州越秀區(qū)某一級幼兒園當老師的余小靜告訴記者,一些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玩耍時的小碰撞,就去和對方家長或者老師“理論”。“小孩子之間的小摩擦小爭執(zhí)很正常,但偏偏家長們看來卻成了天大的事,這樣看似保護,其實對孩子影響不好。”
在中小學,“直升機家長”的影子也無處不在?!懊啃瞧谖逑挛绲拇髵叱傆袃扇齻€家長來幫自己的小孩忙乎。”李月是荔灣區(qū)某小學的老師,家長們的過分“熱心”常常讓作為老師的她十分為難,“現(xiàn)在很多小孩連掃把都不會用,正因為在家里爸媽從來不讓他/她掃地?!崩钤逻€透露:“現(xiàn)在的小孩基本上都被家長們配了手機,每當下課小孩的手機聲就此起彼伏,最后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學習,學校不得不下令‘禁機’,家長們?yōu)榇诉€向?qū)W校抗議了好一陣子。”
采訪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就連已經(jīng)成人的大學生也難逃父母掌控的“命運”。家住廣州荔灣區(qū)的賴女士今年已經(jīng)58歲了,然而,她卻每周開車4個小時去韶關(guān)看望在那里上大學的兒子,順便替他洗一周積累下來的臟衣服。她說:“讀書真的很累。幫孩子洗衣服是我能幫的一點小忙,他一學期要修18個學分,好忙沒時間干其它事。”
父母郁悶:
孩子怎么不愛我?
為了讓孩子能夠成長成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直升機父母”們費盡心思,勞心勞力。然而,采訪中,記者卻發(fā)現(xiàn),家長的關(guān)心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在父母羽翼庇護下長大的孩子卻難以與父母親近,甚至竟然說“你們根本不愛我,我都快要累死了;你們再逼我,我就離家出走”這樣的話,讓一眾熱血沸騰的爸爸媽媽們很是心傷。
黎先生的兒子曦曦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別看才10歲,可是樂樂很忙,除了上學之外,周末還有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四個培訓班要參加。據(jù)黎先生講,曦曦每次上課都由媽媽陪同;回到家,媽媽還要糾正曦曦的動作,鞏固曦曦的記憶。
最近,黎先生發(fā)現(xiàn)曦曦寫作業(yè)時間越來越長,而老師說并沒增加作業(yè)量??粗⒆犹焯旆艑W后在家“磨洋工”,黎先生一生氣打了曦曦一頓,“他竟然說我們不愛他,還威脅我們說要離家出走?!崩柘壬軅摹?/p>
專家支招:
應(yīng)多給孩子一點自由
“‘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長空間,不利于其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yǎng)。”從事多年早教工作的張珍老師擔心,“直升機父母”容易培養(yǎng)出“兩面派”和無能的孩子?!坝辛诉@樣的‘專機’,孩子用腳自己走的路變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會后變得難以適應(yīng)。當孩子長大成人后,面對社會上各種無法預(yù)料的艱難險阻,他們又該如何應(yīng)對和立足呢?”
“‘直升機父母’行為的根源是他們內(nèi)心的高度焦慮和恐懼,他們比孩子更害怕失敗?!睆堈浞治?,出現(xiàn)孩子身累心更累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不了解,進而導(dǎo)致方式方法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有些學生像‘溫室’孩子,他們覺得他們什么事也不會做,因為他們過去確實沒做什么事。因此,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應(yīng)該自責。”
“家長們愛孩子是對的,但需要愛得科學一點、藝術(shù)一點,有時不妨學做‘笨爹媽’,給孩子多一點自由。”張珍認為,家長退一步,孩子進一步,才這是學步的規(guī)律,也是教育的規(guī)律。
“例如讓孩子上地區(qū)最普通的學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車上學,與所有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甚至鼓勵從小開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幫助補充倉庫貨物……聰明的家長懂得適時放手,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zhì)和習慣,學習各種技能和本領(lǐng),這才是他們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這樣的愛更深沉、更科學?!睆堈湔f。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父母應(yīng)給孩子思考的機會
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能數(shù)兩倍以上的數(shù),就意味著她真的理解更多的數(shù)學嗎?說實話,她只是記得一些按次序的數(shù)而已。除非孩子們知道如何數(shù)數(shù),因數(shù)數(shù)是數(shù)學的一個方面。
在孩子成長時候他們自己開始數(shù)數(shù),他們從每天的經(jīng)歷中學習長度、質(zhì)量、時間、溫度、錢幣和更多的東西。通過手工操作,孩子們擴大了對數(shù)學的真正理解。大人應(yīng)該認識到按次序分類和排放物體的游戲?qū)嶋H上是孩子在數(shù)學上的早期經(jīng)驗,即使他們看上去不太喜歡幾何!
這里是每天給孩子們開始思考數(shù)字的機會:
都是關(guān)于我
孩子們?yōu)橹浪麄冏约旱牡刂泛碗娫捥柎a而感到自豪。很早的時候,孩子們就能確定他們的年齡。他們想知道他們的高度--多少尺多少英寸。把一個孩子放在稱上,就有機會讓孩子比較英鎊與盎司,重與輕。孩子們可以學會他們穿多大號碼的衣服,并且能判斷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這是在"空間關(guān)系"上的早期訓練)。
做飯
大人每次在準備做飯時,他們要倒水、稱面粉、分開放置、估計時間和看菜譜。為什么不讓孩子們參與這樣的活動?在他能倒蛋糕面或看菜譜前,他可以拿個木勺子在塑料碗里攪拌。讓孩子看你是如何按著菜譜一步一步做的,你是如何調(diào)控烤箱的溫度的。記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燙不能摸不能吃。
管理錢財
孩子能摸錢、數(shù)錢、存錢、把錢分類和在人督導(dǎo)下花錢。領(lǐng)他們逛商場告訴他們買東西必須付多少錢,他們可以節(jié)省多少打折錢,這方法固原不錯,但教孩子們關(guān)于錢的價值比這更好。隨著孩子長大,當他們做家務(wù)活時給他零用錢,讓他們開始學會工作掙錢。
家庭生活
房子維修給孩子提供極好的機會來練習數(shù)學技能。讓孩子看你量門框,或看你在墻中間掛一幅畫。你要完成某件事的時候,孩子可以幫你做點事,象拿釘子、螺絲和工具。日常生活中象設(shè)定鬧鐘的時間或準備好餐桌都是孩子數(shù)數(shù)和與數(shù)字打交道的機會。
裝扮
當孩子在假裝做什么時,他們常常創(chuàng)造與現(xiàn)實生活一樣的處境,他們可以檢查公交車時刻表,或長途開車要上多少原料。假裝游戲大多包括數(shù)字和數(shù)數(shù)。別忘了數(shù)學概念也涉及在小問題和積木里,孩子在玩搭積木的同時會學到數(shù)數(shù)、幾何、數(shù)學。
旅行
即使一個短途的開車旅行也能給孩子提供與數(shù)學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通過車身路過的景色請孩子確定車速是多少。讓他估計一下車子從一處房子到另一處房子要多少分鐘。記住孩子在車后座玩游戲,他會看到幾種不同顏色的車,象數(shù)黃色校車和車牌上的數(shù)字;藍色的長貨車和車牌號碼。
游戲
在商店購買游戲中孩子可以持有所得份量。孩子可以對著鐘跑步或者測量他打一個球或扔一個球的距離。幫助孩子與鄰居的孩子一起活動和運動比單獨做鍛煉好,孩子們在一起有更多的數(shù)字練習。
學會做父母:孩子要這樣愛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活錯了,世道和他人虧欠自己,自己有一大堆理想債沒收回來。孩子,就是用來還債的。你想,這孩子多可憐,一生下來就拿著欠條,怪不得要大哭一場。
你得接受平凡
絕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人,一個世代,只有幾個天才。不愛自己的人,多半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普通。這其實對自己要求太高,人生在世,活的年紀越大,越明白“自食其力”、“不給人添麻煩”,是了不起的成就。
你得自我凈化
你普通,為何接受不了孩子普通?你偷懶,為何容不得孩子一點疲倦?你為何不停糾正他,讓他連睡眠都不足?讓他永遠以為自己是失敗者?
因為,你的父母就是這么對你的,人生好比一條河流,你的上流污染了,你也受影響,為了讓你的下游重歸清澈,你得有自凈能力,你仍然按照受傷害的方法對付自己的孩子,他也得跟你一樣受傷。
錯誤的方法不會因為重復(fù)多次就變成正確,從十米高的地方往下摔雞蛋,每次都會破的。任何孩子受虐待,都不會開心。
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你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你和你丈夫(妻子)的關(guān)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guān)系。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你這是單方面強加給孩子負罪感:我爸(媽)為我犧牲太多了!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放棄的,不是孩子剝奪的。
越有自己追求的人,越不粘孩子。
講道理
凡事有概率。是人,都得遵守基本規(guī)律,比如,三高對身體不好。
知道這兩點,煩惱掃光光。不講道理的人,最愛說這句:我不一樣!我家的孩子不一樣!這形成封閉小宇宙,別說觀念與方法的進步,連原子彈也炸不開,只有無窮盡的焦慮與傷害了。
“孩子還是不要打得這么狠吧?”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孩子數(shù)學老不及格就不指望他當數(shù)學家了?!?/p>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你的孩子是一樣的,不過你這個家長是不一樣的神經(jīng)病。
“冷漠”一點
別太熱情,別太粘。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連欣賞自己身體的私密空間都沒有,他只會討厭在他身邊游蕩的你,即使你滿心以為自己是他的知己。
父母這習慣也得從小做起,那些太“熱情”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沒學會放手:他們替孩子解決一切煩惱、掃除一切障礙,建立了緊密的寄生與宿主關(guān)系。父母是沒長大的孩子,孩子也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組成的“長不大二人組”,互相折磨、互相消耗、互相牽制。外來入侵者(不同觀念的他人、女婿、兒媳),全是潛在的敵人,必須制服或消滅。
愛孩子,在今天,表面上人人會,不就給點禮物,放縱吃一頓,實際上并不容易,關(guān)鍵在父母得當個正常人。
真那么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那就給他獨立、給他自由,讓他掌控自己的命運,除此以外,你保持健康,給他多留點財產(chǎn),都是最實在的愛。
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榜樣
人人都知道我班有個特殊的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吼大叫,拿他人東西,打別人……這樣的孩子誰碰上了都要頭痛。
和孩子相處一年半我從沒見過孩子的媽媽,只知道媽媽腦子不好使,孩子遺傳了他,所以也有點問題。這學期報名收費的那天,我意外地看到了黃是她媽媽陪來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好,他參加了營養(yǎng)券,因此只要交85元。當孩子媽媽知道孩子要交85元時,她很開心,接下去孩子的媽媽一翻話讓我看出黃為什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是因為在家與媽媽的交流。黃媽媽開心得在我教室大吼大叫,還對我說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母親是孩子的榜樣,這樣讓孩子怎么學習呢?孩子在學校里雖然其他孩子不怎么和他玩,但他看了同學怎么吃飯,上課要怎么樣等一些習慣。可能很多時候他學不來
,但他也在慢慢地模仿,至少孩子現(xiàn)在簡單的交流幾句是沒問題的。其他同學和老師是他模仿的對象,他學著學著也會了一些。
今天跑操時,黃也跑得很認真,我問他你奶奶呢,孩子說嬤嬤家去了。你也跟著去好了,怎么不去呀。你猜孩子怎么回答。他說不去要讀書。其他班的幾個老師聽見了都說:“這孩子是不傻的,只是家里人不管他,讓他現(xiàn)在還大小便弄在身上。如果他在正常的家庭中,雖不能學得很好,但自理生活肯定是沒問題的。”是啊,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黃的媽媽那是沒辦法。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榜樣。
做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更多希望
導(dǎo)讀: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yīng)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近日,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42名學生集體致信家長,向家長們提出“給我們一點娛樂的時間,不要總拿我們和別人比……”等20條意見和建議。孩子們肺腑之音震撼了家長和社會。孩子的成長關(guān)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成長關(guān)系到祖國的未來,孩子應(yīng)該像花朵一樣在燦爛的陽光下美麗開放。
韓保來(石家莊市教育局局長、教育學博士)
人生是場馬拉松,讓孩子幸福地走向明天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就是家庭教育存在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諸多的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認為培養(yǎng)孩子考名校、找好工作、掙高工資、有好前途,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這也是我們整個社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孩子的呼喚、時代的要求,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得到轉(zhuǎn)變。要把家庭教育作為國家的一種教育戰(zhàn)略來抓,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體系。要通過輿論引導(dǎo)引起全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調(diào)動家長針對孩子開展特色性的家庭教育,尊重個性、發(fā)展個性,使每一個孩子都充滿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的人生。
侯靜(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讓孩子學會尋找愛
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最早場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特點和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從這些小學生給家長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孩子主要是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自身的一些行為以及家庭的氛圍上給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期待。
父母應(yīng)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在出現(xiàn)矛盾時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即使父母由于某種原因不能生活在一起,也一定要想辦法給孩子完整的父愛和母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自己的。
趙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所助理研究員)
父母應(yīng)該學會傾聽
父母首先要真誠地愿意分享孩子的生活與成長,要放下架子,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父母還要學會寬容,犯錯誤是孩子的正常權(quán)利,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切勿因此而阻斷傾聽渠道。
父母還要學會一種新的傾聽技能——映射式傾聽:父母要像一面鏡子,非批判性地接納孩子的想法及情感,以產(chǎn)生理解和共鳴。這樣孩子才愿意溝通,敢于溝通,善于溝通。
田運隆(石家莊一中校長、河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每一株花朵都與眾不同
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與同齡群體比較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或者可以說,不同的孩子之間沒有“完全可比性”,同一株牡丹也可以開放出不同形態(tài)甚至不同顏色的花朵,正因為如此,才構(gòu)成社會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往往是需要精心呵護倍加愛惜的“稀缺資源”,若非如此,“因材施教”就失去了意義。
每一株花朵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著獨特的美麗和生命。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應(yīng)該是多樣化的,他們的生命前景應(yīng)該是絢麗多彩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自主發(fā)展、個性特長能夠充分展示并得到尊重的廣闊的人生舞臺。
張文質(zhì)(《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執(zhí)行主編、《明日教育論壇》主編)
學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工作
做父母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yīng)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
孩子會有他的問題,就好像一個機器的螺絲可能沒擰緊,某一個小的竅門沒有被打開,某一個靈感的閃現(xiàn)點沒有被點亮——這一切要是他自己能知道,能改善就好了。可是問題恰恰在于這樣的“知道與改善”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有時也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對父母而言,不是生氣,不是責怪,更不是失望和惱怒。好父母就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孩子思維的覺醒,鼓勵他的覺醒,相信他,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總是保持自己的信心,即使等不到孩子真的“覺醒”的那一刻,也不泄氣。
錢紅林(北京關(guān)愛家庭中心總干事)家長也渴望喘口氣面對“不要讓我們學成書呆子,給我們一點娛樂時間”、“不要光拿我們跟別人比”,我想大多數(shù)中國家長會發(fā)出可憐的嘆息:我何嘗不想讓孩子多些玩的時間呀?我何嘗想將我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是這樣的升學壓力使得我們整日繃緊神經(jīng)、工作之余毫無休息日可言的。
我和眾多家長一樣,生活在孩子學業(yè)的重壓之下。我們家長也渴望喘口氣、渴望減壓呢。
孩子不愿對父母直接說的話
話題:如何減少或消除兩代人的隔閡?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yīng)學會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要求什么。
以下是幾位小學生通過寫信的方式,說出他們平時不愿意直接面對父母說出的話:
第一封信:“你們能理解我嗎”
“剛進入畢業(yè)班,你們就給我‘約法三章’:一不準看電視;二不準玩電腦游戲;三不準外出玩耍,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允許。這是什么法呀?我心里雖然憤憤不平,也只好忍氣吞聲了。從此我就成了可憐的籠中小鳥,每天除了讀書、做作業(yè),還是讀書、做作業(yè),一直提不起精神來,終于有一天,你們的朋友請你們?nèi)コ燥埩?,而你們走的時候,還忘不了關(guān)照兩句,好好做作業(yè)。當你們走出門的那一刻,我一蹦三尺高,‘萬歲,解放了!’隨即打開電視,真好!是我最愛看的《貓和老鼠》。一樁樁有趣的故事,一個個滑稽的動作,逗得我捧腹大笑,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當然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突然,隨著電視機‘咔嚓’一聲響,傳來了一聲怒吼:‘不好好學習,看什么電視!自覺性太差了!’隨后,我的耳朵上留下了一道紫色的痕跡。你們殺了個回馬槍,我看著你們,眼淚流了下來。
記得去年冬天,我生病了,發(fā)燒到38℃,深更半夜,打不到車,你們走一段歇一段把我背到了醫(yī)院,身上都濕透了。經(jīng)過幾天的治療,我漸漸康復(fù)了,當爸爸用手撫摸我的額頭時,我的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
爸爸媽媽,我兩次哭的心情截然不同。你們希望我成才,這我能理解,但我還是想告訴你們,我畢竟是兒童,難道除了讀書做作業(yè)外,就不能有其它的興趣和愛好嗎?你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你們能理解我嗎?”
第二封信:“請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
“你們自己省吃儉用,卻舍得花錢為我請家教,買大量的輔導(dǎo)書,在無數(shù)個夜晚,你們?yōu)榱伺阄覍W習放棄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對此,我既感動又覺得壓力很大。其實,我覺得挺委屈的,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卻得不到相應(yīng)的成績。可是,現(xiàn)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我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老師常告訴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好動腦筋,專心致志,適時復(fù)習。要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離不開勤奮,需要反復(fù)多次復(fù)習,積極主動去學,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概括、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靠請家教不斷地輔導(dǎo)。
爸爸媽媽,我沒有批評你們的意思,請你們答應(yīng)我一件事,以后不要省吃儉用,不要花錢為我請家教,也不要放棄你們喜歡看的電視劇。我希望你們相信自己的女兒,她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懂得了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問題。她會加倍努力,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們,你的女兒是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第三封信:“那4元錢真的不是我拿的”
“媽媽,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您的愛比海深。在生活上您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我,您知道我不吃肥肉,您就自己吃肥肉,把瘦肉全部讓給我吃。寒冷的冬夜,當我寫作業(yè)時,您怕我著涼,就在我的腿上蓋上小被子……也正是由于您對我的愛,我才大膽地提筆向您傾訴我許久以來埋藏在心里的一件事情。
那是上次,我向表哥借了4元錢買杯子。等了一個小時后爸爸回來了,我又向爸爸要了4元錢還給了表哥。表哥把錢丟在桌子上,就給我手機玩,玩完以后就回家了。然而沒過幾天,表哥怒氣沖沖地對我說:‘是不是你拿了桌子上的4元錢?’我說:‘沒有!’媽媽,您過來了,聽到我和表哥在吵架后,您還幫著表哥指責我,我說不過你們大人,只好被逼無奈承認了,之后我還被您痛打了一頓。但是,媽媽,錢真的不是我拿的,我很冤枉。
我多么想跟您說清楚,可每次話到嘴邊又沒有勇氣說。這件事我一直憋在心里,您知道我有多委屈嗎?您知道我有多痛苦嗎?我希望您相信我,這是我的愿望。您能答應(yīng)我嗎?我會感謝您,做一個好孩子?!?/p>
第四封信:“謝謝你們的‘悔改’”
“因為偏科的原因,我的數(shù)學很差。記得五年級期末考試,我的數(shù)學只考了60分,你們知道后便大發(fā)雷霆,不停地罵我。我的眼淚就像小溪一樣流個不停,我不敢說話,生怕吭一聲,爸爸你就會向我來一巴掌。我的心被擊碎了,爸爸媽媽,你們可曾知道,在你們‘泄恨’的同時,已經(jīng)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傷疤。
但是,到了六年級,你們的態(tài)度突然來了個大轉(zhuǎn)彎,不僅沒有因為我的數(shù)學成績不好而罵我,也沒有給我增加壓力,反而經(jīng)常鼓勵我,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想,也許是你們‘悔改’了,想給我一個輕松的學習氣氛和環(huán)境吧。雖然我的數(shù)學成績一時還提不上去,但是我會努力,爸爸,您不是說過嗎?‘只要努力,就沒有什么事做不到?!蚁嘈牛灰?,我的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我真的很高興,我一定會在今年的小學升初中考試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你們!”
第五封信:“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
“媽媽,我多么渴望依偎在您身旁同您說說心里話,但是我沒有這個勇氣。
有一次,我從您的衣袋里拿出100元,去吃喝玩樂?;貋頃r,您問哥哥和我誰拿了錢,哥哥說不知道,我也說不知道。您說:‘你們不說,都別吃飯?!牵€是到廚房做飯去了。飯做好了,您并沒有不讓我們吃,還說:‘那100元就當丟了吧,剛才我發(fā)那么大的火,實在是不應(yīng)該?!?/p>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來想去,我是不是應(yīng)該說出實情呢?但是想起您生氣時的表情太可怕了,我于是打消了向您認錯的念頭!一拖就是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今天我才鼓起勇氣寫下這封信給您,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
第六封信:“這樣的‘疼愛’,只會增加我的壓力”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奇怪,為什么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女兒還要給父母寫信呢?我想,有一些話不好當面說出口,以書信的形式更能讓我敞開心扉,說出心里話。
爸爸媽媽,你們?yōu)榱俗屛乙恍囊灰獾貙W習,總是不讓我?guī)湍銈冏黾覄?wù)活。記得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媽媽您買回了很多菜,我高興地去幫您洗菜,可您卻說:‘放下吧!我自己洗,只要你下次測試的時候多考幾分就好了。’我知道,您是在責怪我期中考試沒能拿到前三名。聽了這話,我放下手中的活,跑到自己的房里,傷心地哭了。您還記得嗎?在我8歲那年,學校要大掃除,這點活對我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您為了‘疼愛’我,硬是讓我在家里學習,您還親自去幫我請‘病假’。您可知道事后同學們怎么議論我的嗎?您們想過沒有,這樣的‘疼愛’,只會增加我的壓力,對我的成長,對我的未來生活有什么好處?文化知識很重要,但也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啊。媽媽,我像一只小鳥,終究要離開您的懷抱去獨立生存,可您不讓我學‘飛’,不讓我‘獨食’,那我將來怎么在社會上生存呢?
爸爸媽媽,您們的女兒多么希望能得到您們的理解,多么希望您們不要像保姆那樣關(guān)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們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來為我指導(dǎo)方向,讓我奮斗、成長!”
理解孩子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
讀了這幾封小學生寫給父母的信,內(nèi)心很不平靜。
他們在信中提及的讓他們流淚、讓他們覺得委屈的事情,在父母看來,或許微不足道,或許理所當然。當父母的有誰知道,聽到父母的一聲怒吼,孩子內(nèi)心會怎么想?又有誰知道,孩子雖然對家長的言行忍氣吞聲,但內(nèi)心卻“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父母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所以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最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為孩子請家教,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wù),為孩子包攬了一切,只要孩子專心讀書,將來考個好學校。家長們不知道,這樣做,反倒讓孩子在巨大的壓力下度過沒有快樂的童年。
父母們也常感困惑迷茫甚至痛苦非常,為什么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總要讓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大道理,甚至一怒之下動手給他一耳光……
誰也不否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大、最無私的愛。只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為孩子所接受?父母苦于不被孩子理解,可自己又能否真正理解孩子?
沒有一個當父親或母親的知道自己應(yīng)該怎樣當好父親或母親這個角色,大家都在邊做邊學。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當父母的不妨低下頭、彎下腰,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試著了解自己的孩子。
泰戈爾有句名言:“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孩子的天性,包括游戲、模仿、好奇,等等,如何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也許是值得父母思考的問題。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前兩天,下班接xx回家的路上,xx對我說:“媽媽你看看我的腕表吧!”說著打開手心。讓我看到腕表像斷了腳的螃蟹。于是我問:“它怎么會變成這樣了呢?”xx:“我也不知道,就在放學的時候我走著走著,突然發(fā)現(xiàn)表掉在地上變成這樣了。”聽了xx這個遷求的解釋,我就知道小不點在說謊。于是我故意說道:“噢!原來是這樣呀!還真是便宜沒好貨,才用了一個多月就壞了,不過一分錢一分貨,戴了這么久也值了。xx聽了我這樣說。反自己覺得可惜起來了:“這表還挺好用的,現(xiàn)壞了,我就沒表了。”我安慰道,沒關(guān)系,等到家了,媽媽幫你修修。xx:“怎么修呀!表帶都不知掉哪了?!蹦悄憔透职终f說,讓他幫你重買塊吧!xx聽了忙應(yīng)道:“好呀!那你也要幫我跟爸爸講講。”我心想這小家伙,還怕爸爸追究,想利用我來了。
睿爸下班回來,放手機時看到桌上xx的腕表,拿起來看了看問我:“這表怎么壞成這樣了,表帶明顯地是撤斷的,表心也被摔離殼了。”我跟睿爸做了個小聲的動作,噓!別這么大聲。我把xx跟我說的告訴了睿爸,并對睿爸說,即然xx不說實話,一定有他的原因,現(xiàn)不要急著問他。表都壞了,你再追問孩子,表不會變好,何必呢!這事我們?nèi)诵睦锒记宄托小_@時xx在自己房間復(fù)習功課。聽到爸爸回來了,就走了出來,對他爸爸說:“爸爸這表現(xiàn)壞了,你給我重新買塊吧!”睿爸:“重新買塊可以,不過今晚太晚了,等兩天吧!”xx聽到爸爸同意了,跟爸爸說了聲:“謝謝爸爸,那我先睡了。”
兩天后睿爸讓我?guī)x去挑塊表,在去買表的路上,我跟xx說:“這次咱們要買塊好點的,貴點沒關(guān)系,你好生保管用久點就行,不然照你之前那樣,那一年下來,光這買表的錢,爸爸媽媽是接受不了。”xx聽了,猶豫了一下,跟我說:“媽媽,我告訴你表壞的原因吧!是我們班同學要看我的表,我跟他說,老師說過可以帶表,但不能玩,所以我不讓他看。但那同學還非要看,于是就撤斷了我的表帶,表就掉地上了?!蔽衣唤?jīng)心的應(yīng)到,是這樣,那你當天為什么騙媽媽呢?xx:“我怕媽媽找同學賠,我同學跟我道歉時說了,讓我不要告訴你們,因為他沒錢賠我的表,若他媽媽知道了,會打他的。”我停下了腳步,蹲了下來拉住兒子的手說:“你這樣為同學著想沒錯,但你不能騙媽媽,你可以跟媽媽說實話,媽媽不會去找你同學,但你若說了謊就不對了,媽媽可不喜歡說謊的孩子。”xx:“媽媽,那以后我就不說謊話了,你還喜歡我嗎?”我用手在xx鼻子上刮了下,說:“能知錯就改也是好孩子,媽媽還是跟以前一樣喜歡你?!眡x馬上提高了嗓門:“媽媽、媽媽我想到個保管表的好主意了,以后我就把表放在衣袖里,不再讓同學看到。”我說這主意不錯,媽媽不用再擔心表會壞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會做錯一些事,這時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去指責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去理解孩子,讓孩子在我們寬容下自己認識自己的錯誤。這往往比打罵、指責孩子效果來的快得多。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人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英國人麥克說:“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丙溈说膬鹤硬槔砭褪沁@樣長大到10歲的。
如今,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父親麥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著麥克的腿,不愿和媽媽回到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跳進洗碗池里就干了起來。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麥克沒有制止他,也沒有指點他該怎么做這種工作,一直站在旁邊,笑著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著麥克,麥克把頭轉(zhuǎn)到了窗外。
查理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籠頭打開……終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帶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抹干。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p>
這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壺里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下,把壺拿了下來。
查理也要做。那時他4歲,對于他來說,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不但可能燙到手,還可能會把整壺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積燙傷。麥克知道,查理對已燒開的水壺很感興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說的那樣,不讓查理接近水壺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證查理在自己視線之內(nèi),不動那裝滿了開水的水壺,但誰又能保證,查理在大人們的視線之外,不去動那個水壺呢?因此,麥克決定,教查理正確的拿水壺的方法,讓他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危險,并具備躲開這種危險的能力。
他把水壺里的水換了溫水,告訴理查,水開時的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溫水,所以只不過燙紅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闭f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試一試,你有這個能力?!丙溈斯膭钏?,“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p>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成功了,因為,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做一個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yīng)當讓他自己做。然而,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一些情景:孩子上學,父母幫忙背書包;孩子的鞋帶松了,父母幫忙系好。。。。。。有這種做法的父母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更糟糕的是,這種“包辦代替”還有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自己無能、愚蠢的觀念,導(dǎo)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間接地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傷害。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很多時候卻適得其反。那么,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呢?教育專家指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放手讓孩子自立自主,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能獨立生存的人,才是父母愛孩子的根本。具體說來,父母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父母對孩子過分地保護,往往會妨礙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使他變得膽怯、依賴心重、神經(jīng)質(zhì)、不敢做任何嘗試,而且不易與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應(yīng)放手給他自己去嘗試、去實踐。
2、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
父母最好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這有助于孩子從小養(yǎng)成獨立支配個人用品的習慣。例如:蠟筆、尺子等學習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屜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內(nèi),圖書放在小書柜,弄亂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處理這些事情時,不知不覺時就會養(yǎng)成獨立的個性。
3、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
父母平??梢宰尯⒆訋椭鲆恍┲T如擦桌子、洗碗筷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小家務(wù)。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責任感。當然,當孩子完成任務(wù)后,不管做得怎樣,都要對他說聲“謝謝”,并給予適時鼓勵:“你今天學會洗碗了!”既尊重孩子,又強化了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鍛煉。
4、引導(dǎo)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發(fā)問,是孩子智能活躍、獨立思考的表現(xiàn),此時也是啟發(fā)孩子智慧的最佳時機,父母應(yīng)好好利用。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切忌輕易和盤托出答案。你只需給孩子一個“引子”至于結(jié)論,就讓他自己去尋找吧。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在你的啟發(fā)誘導(dǎo)下,相信孩子自己會找到令他自己滿意的答案的。
5、有耐心,不代勞
有些父母嫌孩子動作慢,做不好,就索性代勞。當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父母一口氣就把孩子半天也沒表達明白的話全說了。這種不耐心傾聽的結(jié)果,會干擾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變得沉默、依賴。要知道,孩子的獨立性不僅依賴身心發(fā)展的成熟,也要靠后天的學習。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