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理智對待孩子的偷竊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1-09-22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平等對待學生

導讀:小孩子出于各種原因,生活中對喜歡的東西順手牽羊,物權觀念尚待發(fā)展。對此情況,家長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則,教育出個好孩子。

順手牽羊的丹丹

丹丹今年3歲了,經(jīng)常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每當看到別人漂亮的玩具時,總?cè)滩蛔∫紴榧河?,想方設法偷回家。媽媽意識到丹丹有這個“壞習慣”,三番四次進行教育卻收效甚微。今天,媽媽又發(fā)現(xiàn)家里多了一只小熊玩具一定又是丹丹順手牽羊拿回來的,于是腦子里轟地一響:這孩子太不像話了,小小年紀養(yǎng)成這等惡習,長大了可怎么得了!于是,怒氣沖沖的媽媽決定嚴厲懲罰她,抓住丹丹便是一陣狠打。

像丹丹媽一樣,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所謂“偷竊”行為都非常敏感,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曾經(jīng)有過拿別人東西的經(jīng)歷,問題是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偷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會如何處理?讓我們先來了解幼兒“偷竊”的性質(zhì)——

物權觀不成熟

年幼的孩子暫時還弄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他的觀念里,“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因為早在他還沒具備動手能力和溝通能力時,就已經(jīng)習慣了以這種方式占有物品:手一指,媽媽就把小球拿來;眼一掃,爸爸就把飯碗端來……目之所及的所有物品都能夠供他所取。

放縱孩子,予取予求

很多的家長把孩子的要求視若圣旨,不論孩子要什么都予以滿足,導致他心中沒有是非標準,想得到什么就會毫無顧忌地拿。這類家長往往會默許孩子把公共財物拿回家,比如幼兒園的玩具、公園的花花草草等等,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有出息”的表現(xiàn),也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無足掛齒的小事,但長此以往卻會養(yǎng)成孩子隨便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漸漸發(fā)展成有意識的偷竊行為。

缺乏關注,嘩眾取寵

還有的孩子私拿東西并不是因為自己真正需要或喜歡,而是想通過這種行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關注。這類孩子在父母無暇顧及其生活和情感需要的家庭較常見,孩子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定的失落感,認為父母不注意、不關心自己,于是就通過故意拿小伙伴的東西,引起父母的關注。

專家支招

重視并糾正孩子的偷竊行為,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建立物權觀念

為孩子準備他專屬的日常用品,如碗筷、護膚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人混用,幫助他從小建立“我的”的觀念。如果可能的話,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把他的衣物、玩具和用具放在固定的地方,讓他自己收納,幫助其建立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沒有經(jīng)過他人同意,不可以隨意亂拿亂翻。

●信任孩子

孩子在剛開始偷拿別人東西時,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父母不必大驚小怪,應巧妙地讓孩子講清來龍去脈,如“我喜歡”、“家里沒有”、“他欺負我了我要報復”……父母應相信他不是有意的“偷”,耐心懇切地給孩子講道理,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鼓勵孩子把東西送還給別人。只要孩子鼓起勇氣送還物品,就應該表揚他,這樣他才能體會到父母的信任,避免再發(fā)生類似的事情。

●分辨是非

正面教育幼兒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孩子年紀小、經(jīng)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直觀生動的方法進行教育。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讓孩子體驗小主人公丟失東西后著急的心情,感受不經(jīng)同意隨便偷拿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和痛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確的行為。

●榜樣作用

幼兒模仿能力強,而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嚴于律已,不貪占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當發(fā)現(xiàn)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時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教育,及時帶著孩子將東西送還主人,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如何對待孩子的淘氣行為?


導讀: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鋼琴鍵上撒下糕點,或?qū)⒁恢幻x放到你的枕頭上,面對諸如此類的惡作劇行為,你會怎樣呢?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托馬斯·卡爾松為此向你道喜,說明你的孩子智商較高。他的觀察資料顯示,愛搞點惡作劇的孩子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較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更大。

他給出的解釋是:惡作劇行為并非從天而降;要設計出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來,需要動腦筋,而且動腦筋的強度相當高,決不遜于甚至超過做家庭作業(yè),這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育無疑是一次催化。

同時,惡作劇可增強兒童的獨立性。因為此種行為的特點就是孩子以此來超越父母為其所規(guī)范的界限,而獨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這種超越。否則,依賴性難以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總之,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當然,這位心理學家并不是要提倡孩子多做惡作劇,而是提示人們在對待孩子惡作劇的態(tài)度上,要順其自然,加以誘導,將其動腦的積極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動上來。

案例:正確對待孩子的研究行為


正確對待幼兒的“研究”行為

這天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管仲然和郭澤凱對地上的幾只螞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你看,他們在搬東西呢?”“看、看,這肯定是只公的螞蟻,他們都跟著它走呢!”·······眼看就要到了吃午飯時間,我只好過去催促他們,“以后再看吧,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我們得回教室呢!”看著他們戀戀不舍的樣子,我忽然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太好,過后,我想了好長好長時間······

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某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研究”,正是對此事物興趣濃厚的具體體現(xiàn),正是在興趣的指引下,孩子才能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讓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作為老師的我,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的興趣點,還要能隨機把它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我想,以后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這樣處理為好:

首先,積極去肯定孩子的表現(xiàn)。我所說的肯定,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親身而為,作為老師,你要隨時在觀察孩子,并蹲下來融入到他們的談話中去,讓孩子和你有情感上的共鳴。老師的可親、信任、贊許,是令他們更自信、更積極、更大限度激發(fā)他們好奇心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和動力。

其次,要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強制。孩子對某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我們不要在此時做出任何影響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強制性地去否定他們,更要不得。當孩子的個人行為和集體行為產(chǎn)生矛盾時,老師首要做的是進行善意的提醒。但在集體生活中,是要遵守共同的規(guī)章制度的,這也是他今后進入社會生活,特別是職業(yè)生涯中所必須具有的認識。培養(yǎng)服從大局的集體意識,是要必須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老師,要善于抓住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把它變?yōu)榻逃鯔C,對孩子耐心說理,讓這種意識根植于他們心中,并能影響到其行為。切忌怕麻煩,簡單、強制性地把事情處理掉,既傷害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也對今后關于此方面的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

再次,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時間。

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要留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如,可以再進行一下提醒:“呀,你們那么專心,吃飯的時間到了,老師和小朋友們先到教室等你們,你們可要抓緊時間哦!”這樣就給孩子一個緩沖的余地,他會不由自主地想出一個處理問題的辦法,并能如期進教室用餐。這樣,既鍛煉孩子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也保護了孩子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

弱智孩子的常有行為


1.多動、注意力缺陷

弱智兒童大腦發(fā)育遲滯,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現(xiàn)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動,男孩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長時間地將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別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做事不能堅持始終,有的弱智兒童甚至連3、5分鐘的不開小差也難以做到。伴有多動行為者,則上課時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手腳不停,不能靜坐,喜歡多嘴,常常還會影響其他學生的課堂學習。

2.沖動、攻擊、自傷行為

弱智兒童沖動、攻擊行為男孩較女孩多見,重度以上學生較輕、中度學生多見,表現(xiàn)為易激惹、沖動、破壞物品、踢打襲擊他人或者辱罵別人;幼小者則表現(xiàn)咬人、咬物、好打人,以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攻擊行為往往找不出明顯原因,行為發(fā)生突然,常帶有破壞性。有些弱智兒童則內(nèi)向攻擊,表現(xiàn)為自傷,如達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約束時出現(xiàn)捶胸、打頭、咬自己的身體、撞墻等傷害自己的行為,以發(fā)泄自己的不滿。

3.退縮行為

退縮行為在學齡前期正常兒童中也較為常見,但隨年齡的增長而好轉(zhuǎn)。而較大年齡弱智兒童特別是程度較重學生也常表現(xiàn)有退縮行為,如膽小、害羞、低頭、說話聲音小、不敢與人交往、害怕見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過分依戀親人等,有的則采取面墻獨處、躲避等方式。

4.性行為異常

從正常兒童心理發(fā)展看,一般3~5歲的兒童開始注意兩性之間的差別,3~5歲的正常男孩會表現(xiàn)出對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別感興趣,好奇,時常拿手去玩,但隨年齡的增長,道德、社會行為規(guī)范意識增強,此種行為會逐漸消失。而弱智學生由于道德行為規(guī)范意識低,自控力差,特別是年齡較小或重度以上弱智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為,甚至不管場地、時間。弱智女孩中則發(fā)現(xiàn)有“夾腿綜合征”的行為異常,表現(xiàn)為兩腿用力夾緊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但較男孩少見。喜歡撫摸、親近異性同學或教師在弱智學生中也較常見。

5.反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及社會準則的行為,如說謊、逃學、偷竊、欺騙、故意搗亂等,這一般在輕度弱智學生中可見,男孩較多。如果不注意正確引導,成年后很容易發(fā)展成為反社會人格,行為與整個社會行為規(guī)范相背離,甚至做出損害他人生命、財產(chǎn)或社會治安等的違法行為,后果嚴重。

6.異食行為

異食行為表現(xiàn)為吞食非食物性物質(zhì)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頭發(fā)、污物等,由于吞食的異物不同導致不同消化系統(tǒng)的問題。筆者曾接觸過一個有異食行為的13歲中度智力低下女生,她愛抓扯自己的頭發(fā)吃,額前的頭發(fā)扯得禿了一大塊;在家里喜歡偷吃生肉,自己無法控制,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而好轉(zhuǎn)。

理性對待孩子的自作主張


導讀: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心理也在逐漸發(fā)育成熟,他們從對父母的依賴到日趨獨立,這個過程要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還要反反復復,交替出現(xiàn)。

有的家長感到孩子到3歲時,就不那么聽話了。你讓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你不讓他干的,他又按著自己的“主意”去干。這時他常表規(guī)為任性、頂嘴、反抗,甚至出走,這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xiàn)。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心理也在逐漸發(fā)育成熟,他們從對父母的依賴到日趨獨立,這個過程要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還要反反復復,交替出現(xiàn)。

這時兒童往往處在不平衡狀態(tài)中,行為表現(xiàn)也較混亂。他有獨立的想法,但畢竟沒有經(jīng)驗,又不愿附和客觀環(huán)境,因此,往往違抗大人的命令,去干他們實際上不會做的事情。對于這樣的孩于,父母既要管,又不能管得太多。對待“反抗期”的兒童,下面提出幾點建議,供做父母的參考:

1.愛干活是好現(xiàn)象。家長應幫助他們?nèi)プ鏊麄兿敫傻氖?,千萬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罵他們“逞能”。

2.用轉(zhuǎn)移法引導他們?nèi)ジ闪λ芗暗氖虑椤?-4歲小兒喜歡模仿大人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這時應引導他干自己能干的事情,同時還應對他講清他干不了的道理。

3.父母、爺爺、奶奶教育的態(tài)度要一致。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前后要一致,不要一會兒愛個不夠,一會兒又打又罵,這樣會使反抗期表現(xiàn)加重、延長。

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要一致,在某件事上,父母批評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千萬不要拉過來護著,或馬上去批評父母。這樣易造成孩于無所適從,甚至產(chǎn)生陽奉陰違的不良效果。

相關推薦

  • 理智對待孩子的哭鬧 理智對待孩子的哭鬧經(jīng)驗體會: 1、孩子哭鬧,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孩子哭鬧,家長要冷靜不要打壓。 3、孩子哭鬧過后,給他一個臺階下 早晨剛一轉(zhuǎn)醒,**就說:“媽媽,我想吃塊餅!” 老貓便...
    2020-11-10 閱讀全文
  • 謊言——孩子的“偷竊” 那天中午,我交班后準備洗洗手下樓去。洗手前我習慣性地把戒指摘下來放在儲物桌上,這時有位老師找我,我便匆匆下樓去了。等我回活動室時,正巧孩子們起床了,我發(fā)現(xiàn)戒指不見了,我想大概是誰不小心碰掉了,就發(fā)動全...
    2020-09-24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的遷怒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齡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fā)怒,愛發(fā)小脾氣,這是由于孩子沒具備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剛才還好好的,突然會發(fā)怒;或者是一會兒還在與小伙伴玩耍,一會...
    2021-12-13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的淘氣行為? 導讀: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鋼琴鍵上撒下糕點,或?qū)?..
    2021-08-07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說謊行為 *4歲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幾上的花瓶,媽媽問起時,她說是家里的小花貓干的。 *威兒和爸爸媽媽吃了晚飯出門散步,路過蛋糕店,看見櫥窗里誘人的水果蛋糕,威兒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纏著媽媽要買一個蛋糕,并說“...
    2021-11-23 閱讀全文

理智對待孩子的哭鬧經(jīng)驗體會: 1、孩子哭鬧,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孩子哭鬧,家長要冷靜不要打壓。 3、孩子哭鬧過后,給他一個臺階下 早晨剛一轉(zhuǎn)醒,**就說:“媽媽,我想吃塊餅!” 老貓便...

2020-11-10 閱讀全文

那天中午,我交班后準備洗洗手下樓去。洗手前我習慣性地把戒指摘下來放在儲物桌上,這時有位老師找我,我便匆匆下樓去了。等我回活動室時,正巧孩子們起床了,我發(fā)現(xiàn)戒指不見了,我想大概是誰不小心碰掉了,就發(fā)動全...

2020-09-24 閱讀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齡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fā)怒,愛發(fā)小脾氣,這是由于孩子沒具備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剛才還好好的,突然會發(fā)怒;或者是一會兒還在與小伙伴玩耍,一會...

2021-12-13 閱讀全文

導讀: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鋼琴鍵上撒下糕點,或?qū)?..

2021-08-07 閱讀全文

*4歲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幾上的花瓶,媽媽問起時,她說是家里的小花貓干的。 *威兒和爸爸媽媽吃了晚飯出門散步,路過蛋糕店,看見櫥窗里誘人的水果蛋糕,威兒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纏著媽媽要買一個蛋糕,并說“...

2021-11-23 閱讀全文